在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时间:2022-11-23 15:09:20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在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在我们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如何来呢?

在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一、发扬民主,营造的利于学生创新的氛围。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教师要尽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氛围,使学生在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中发挥其创新的潜能。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努力做到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师生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去学习、去探讨。要达到这种境界,一是要改善传统的师生关系,发展新型的师生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是要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建立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之上,互相信任,互相理解。教师不能动辄训斥学生,更不能体罚学生。二是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爱好、兴趣、情感、性格和专长。教师的责任应该是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健康地发展,让每个学生尽情地充分发挥个性潜能。

二、设置目标,明确任务。

课堂教学目标应遵循实践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创造性原则,任务明确,学而有趣。如在给初二学生教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时,开始上课,就给学生展示用powerpoint事先完成的本堂课的效果,学生看了后很吃惊:“我们也能做出这样的作品?”接着讲述演示本课要达到的目标和任务,同时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保持自学激情。

三、精讲多练,培养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始于积极思维,始于动手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起指导、启发、达成共识的作用。教师应给学生所要做的一切,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例如在教powerpoint制作动画时,教师只讲选定目标、选择幻灯片放映菜单、再单击自定义动画命令、选择效果选项、打开倒三角下拉菜单。下面该怎么做,留给学生自己完成。如果学生程度较好,也可只讲到选自定义动画,其余部分留给学生自己去探索学习。同一任务有多种通道能实现的,应从不同角度加以展现,以达到传授学习方法和培养发散思维的目的。如教powerpoint制作背景时,讲从格式菜单选择背景,也应讲用鼠标右键单击演示文稿空白处选择背景等。在传授学习方法的同时,既要帮助学生掌握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又要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身实际的具体的学习方法。

四、分层指导,发展个性。

实践是创新精神与自学能力的集中体现,是训练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清楚各自的操作任务。根据自愿的原则,学生自由组合创作小组或独立创作。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并分层指导,部分增加知识容量,满足各层次的学生需求,进而达到个性发展的目的。其间让学生要懂得协作的重要性,掌握自我协调的方法,培养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

五、着重鼓励,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生的智能和基础有一定的差异,个性和思想素质也各不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优等生有其长处和弱点,后进生也会有某个方面的潜能。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要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哪怕是极微小的进步,学生需要鼓励、鼓励、再鼓励。

六、课堂评价。

根据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应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造性,以及获取知识的经验与教训,使其真正得到提高。不应过多地看重学生所获得知识的对与错。课堂评价是对学生能力的客观评价,应该既符合社会的要求,又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要特别注意的是,不仅要指出学生的优点,也要看到学生的弱点,这样学生装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未来的社会千变万化,新知识、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群,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创新教育不仅要培养获诺贝尔奖的大科学家和大发明家,而且要培养千千万万个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社会劳动者。基础教育是创新教育的摇篮,教育工作者只有坚持创新,勇于创新,才能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

在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篇2]

信息技术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着力发展学生以信息的交流与处理、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协作精神。信息技术课程不仅注重学生对符合时代需要、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而且注重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与运用,注重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人文因素的感悟与理解,注重学生信息技术学习中的探究、实践与创新,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沟通能力的发展,为学生应对未来挑战、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在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一、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

创新能力是一种能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就是培养以多向、逆向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富于创造的科学态度,是由模仿到创造的转化。教师应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我们组织了一个网页制作兴趣小组。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们尝试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根据学生自愿组成若干小组,每组完成一个主题的网页,组内成员各自有不同的分工,由小组长负责牵头。网上提供几套学习软件、各种素材及一些网址,由学生根据这些资源自行去学习、收集素材。遇到问题,由小组成员协作解决,解决不了的提请老师帮忙。一学期下来,各组都上交了一份比较成功的作业。学生感到,通过这样的形式,不但培养了自己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而且也培养了自己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二、唤起学生创新实践意识和协作意识

创新实践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趋向,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首先应唤起学生的创新实践意识,使他们想创新。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鼠标的使用,而且在不断的思考、总结游戏的规则中,提高游戏成绩,这对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仅能够让学生迅速入门,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其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协作精神培养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首先,很多学生没有认识到协作的重要性,受个人功利主义的影响,很多学生宁愿自己一个人做事也不愿与人协作;其次,学生没有看到协作的优越性,他们简单地认为“1+1=2”,而在协作中恰恰是“1+1>2”。小组成员互相提醒,制作最好的一组获胜并得到老师的奖励。学生意识到,竞赛的成功依赖于团队协作精神,没有默契的协作,就无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在小组活动中学习,唤起了学生的协作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使学生看到协作的优势,从而自觉自愿地参与协作。

三、推动以协作学习的模式培养创新

在信息技术课中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是很容易提高教学效果的,但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就要引入另一种学习模式---分组协作学习法,通过灵活采取学生分组协作探究式学习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以往师生间的双向交流为学生间、师生间、小组间的多向交流,使协作学习的信息大容量、高频率地在课内互动,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在协作中碰撞,达到在互补互促中共同提高的效果。协作的形式有三种:

(一)组内成员的相互协作:各小组成员均按学习程度进行搭配,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从而达到成功协作的途径。

(二)小组之间的协作与竞争:小组里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请求其他小组的帮助,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扩大了信息量,拓展了协作的内涵,小组之间的协作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竞争,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中蕴藏的巨大的学习潜力。

(三)教师与学生的协作:师生是平等关系,老师是学习的一员,在学习过程中充当参谋者和组织者,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在协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质的转变,由“教”变成“导”,由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中心的主导者转变到如今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导者、启发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并且在小组协作学习中,教师“导”的作用不只是学习任务的分配者和最后小组汇报的组织者、评价者,而是在学习的进程中组员遇到了困难、发现了模棱两可,单凭讨论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时,就由教师来答疑、指明方向,这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根本理念╠╠以人为本。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我们还需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寻找更好的学习方法,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探讨,提高学生的操作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协作精神,让学生全面发展,从而加快信息时代转变过程,为二十一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在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相关文章:

如何在预习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11-23

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1-23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04-18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11-23

如何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03-20

如何培养孩子自学能力11-23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11-23

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11-2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