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感悟力

时间:2022-11-23 14:38:29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感悟力

写作能力是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然而,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中学生怕写作、厌倦写作的情况却比比皆是。要想摆脱作文训练的被动性,激发学生写作的主动性,教师就应当生动而深刻地启发学生感悟生活、感悟人生,积累情愫。学生只有“以情绪为动力进行积极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才能有生活可写,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有真情实感。

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感悟力

“感悟”即“有所感触而领悟”,本是人们对自然与社会某现象产生的一种顿悟性认识。在写作中,就是面对生活,进行深思感悟,用准确精当的文字将情感表述出来,一切能触发出写作欲望与灵感的东西都是感悟的内容。

非常遗憾的是,我们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并未重视这种感悟,没有把它作为思维——一种最活跃、最高质高效的创造性思维来训练,致使作文训练费时低效。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我明白,实施“感悟作文”,就如同在构建作文素质教育的立体花园。

那么,呢?

一、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生活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就活泼地流个不停。”可见,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学生习作自然也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学生语言表达才会有源头。只有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才会产生“不吐不快”的欲望,习作才能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许多事情往往是颇富哲理的,如果

我们用心体悟,反复琢磨,便会慧眼独具,从中悟出值得阐述、并给人以启发的哲理。比如,原本在一块方场上的一堆沙,经过一些时日,有的粘附于行人的鞋底带走了,有的陷入泥土里和泥土相混杂了。如果你感知了这样的一个生活现象,能够悟出点什么来吗?现代作家丰子恺就从中悟出了这样一个哲理:一堆沙之所以容易散失,是因为缺少约束,如果用沙袋装起来,便不会散失了。并进一步告诉人们,只有团结,才能有强大的力量,才能求得抗战的胜利,丰子恺凭着这一感悟而创作的《散失与沙袋》便蕴涵了哲理,具有了启发意义。

二、引导学生多层面感悟生活

感悟要面对生活,人们在思想上、心灵上深刻的感动、感受和感慨中,悟出某种人生意义、价值或道理。一旦有了感悟,文章就被赋予了活力。可见,感悟是写作的灵魂和生命,如果没有感悟,生活再多也是白搭。

1、在平凡生活中感悟

平凡的生活表象,饱含着丰富的情感。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情感和想象去体验日常生活,这样写出的作文才独特感人。有一次教学,我请学生说说父母的爱。原以为这样的话题学生最有体会,可是发言的学生却很少,一些学生说的都是“半夜爸爸背我去医院”、“妈妈下雨来接我”之类的事例,内容空洞,没有真情实感。甚至有些是子虚乌有。鉴于此,我引导学生将平时父母为自己所做的点滴说出来,再思考这些是父母的爱吗?经过引导,学生纷纷发表意见,也体会到了生活中父母的爱。在写作中,感悟生活不一定非得找一些重大题材,即使从平淡如水的生活中也能挖掘出深情。正如老舍先生所说:“最熟悉的,不管多平凡,总是最亲切的,亲切就可以产生出最好的作品来。”

2、在关注社会中感悟

教师可以经常把社会热点、焦点问题适时引入课堂。例如从“三鹿奶粉事件”引发对金钱与良知的探讨;从频频发生的矿难、失学儿童的眼泪、严重缺乏的水资源等问题中,将学生关心感兴趣的社会现象适时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这些问题背后折射出的原因和实质,让学生把目光更多的投入到广阔的社会中去,深切感受人生不仅有喜怒哀乐、阳光雨露,还有很多的灾难,迷茫、是非、震撼以及责任等,让学生明辨是非。

3、在课内外阅读中感悟

中学生因为年龄和认识能力的限制,加上课业负担繁重,很少有机会去体验人生百味。而引导学生加强课内外阅读,可以扩大和丰富他们的知识面和生活体

验。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的。

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对于中学生来说,知识更多的是来源于书本,从大量的阅读中获取写作的素材。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作文,我经常组织一些读书班会或专题读书沙龙,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即口头作文)。再通过办墙报、校园文学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和兴趣,提高书面作文水平。

学生在广泛阅读中,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活跃了思维,积累了素材,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三、 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

《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感悟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谁要想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首先应发展他的思维能力,离开了思维,单独发展语言是不可能的。”作文中的思维具有独创性,最易引发感悟。作文中常用来引发培养感悟的思维方法有:

(一)发散思维法

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这种思维不拘于一点一面,死守一个方向去思考,而是从多角度、多方面、多方向,运用多种方法去思考。

在作文教学中,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发散得越充分、越多越好。但是,发散并不是目的,漫无边际的发散总是要加以辐合、集中的,从众多的答案中去寻找一种最有价值、最可能正确解决问题的答案,这才符合正确的立意要求。

(二)逆向思维法

逆向思维,或叫“反弹琵琶”的思维,这是一种从问题的相反方向,脱离常规的思维程序。它呈现出一种跳跃、跨越、逆反的现象。有位科学家曾经说过:“用熟悉的眼光去研究熟悉的事物,常常并无发现,用陌生的眼光去研究熟悉的事物,常常会有新的突破。”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名言警句或成语典故,都富有一定的哲理性或警策性。教师如果能够对某些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加以引导、鼓励学生进行逆向思维,在作文时“反意”构思,那么学生就会有新的感悟。在进行逆向思维时,鼓励“大胆”创新的同时,必须注意实事求是、合情合理。因为,我们提倡的逆向绝不是随心所欲、盲目翻新、肆意歪曲、追求“离奇”。如把“骄兵必败”反意为“骄兵不

败”,这就未免太荒谬和太强词夺理了。

四、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灵感,指作者在创作构思过程中,由于受到某种启发,突然有所领悟,文思如潮的心理现象。

培养学生的感悟思维,关键在于要想方设法创造一种契机,一种氛围,让学生抓住稍纵即逝的灵感,点燃文章的思想闪光点。

学了课文《伤仲永》之后,学生认识到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已有感触,教师此时何不顺势而引其发?让学生写一篇作文《仲永泯然众人的责任在谁》,给学生制造契机,各抒己见。通过诱发灵感,思维火花的“碰撞”,学生的思路活了、广了,分析也深了。这样,学生会在思维的亢奋中不断领悟,层层深入,不断悟出新东西来。

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我们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人生,感悟生活,那么学生就会真正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写出更精彩的感悟作文,为作文素质教育的立体花园又增奇葩。

叶圣陶先生在《论写作教学》中指出“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学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当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情绪的储备达到了比较丰满的程度,心中的写作欲望便逐渐萌动和强化,最后不可抑止,不吐不快。这样的写作对学生是一种宣泄的快乐和轻松,哪会“望而生畏”?这种胸中流泻出来的作文个性鲜明,何愁“千人一面”?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只有加强了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才能大大地激发学生写作的主动性,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学生也才能轻松地写出充满真情实感且各具鲜明个性的好作文来。

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感悟力 [篇2]

我曾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作文就像一个凶恶的敌人一样阻拦在小学生的面前,这确实无法不使手无寸铁的小学生们感到惧怕。”一谈到作文,没有东西可写,无从下笔。总觉得“难”,写不出来。其实,这就是惧怕心理,一种惧怕作文的心理。这种惧怕作文心理正严重影响着作文教学的质量和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其实,学生怕写作文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学生缺乏明确的写作动机,对写作训练毫无兴趣可言。这个问题,我国很早就有人提出过。叶圣陶先生说:“关于作文教学,我想大概先得想想学生为什么要学作文。”朱自清先生也说过:“无论是读是作,学生易感到实际的需要。”袁微子先生则说:“作文训练的目的是‘有所为’。这个‘为’一般来说是为生活,进一步是为人生,是为个性的全面发展。”因此要解决学生怕写作文的难题,最重要的是强调写作的目的,引导学生认识写作应是人际交往的需要,是掌握语言的需要。

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表达能力,一直是语文老师的重点研究问题。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学生思想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但在小

学语文教学中令教师感到费力又收效不大的是作文教学,同样,令学生为难、头疼的也是作文。作文中,有好些学生表达能力极差,常常出现作文时无话可说,言之无序,言之无物,运用字、词、句不准确,不生动,又特别是刚学写作文的小学生更是无从下手。如何改变这些现状,综合运用字、词、句、段进行准确地表情达意,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这是一个值得沉思、把握的课题。

《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感悟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标准》对习作教学提出了以下目标:对于教师,要“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要求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写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上好启蒙作文课,必须注重语文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积累好作文材料。伟大的作家茅盾曾说过:“采集之时,食多务得,要跟奸商一般不管什么东西,只要可以称之为“货”的便囤积,不厌其多。”语言材料积累的丰瘠直接影响到习作表达的优劣。新教材课文篇目减少了,学生课业负担减轻了,课余时间也充裕了,这就需要我们正确引导学生像蜜蜂采蜜一样,广泛阅读名篇佳作,拓宽视野,增长见识,积累词汇,学习各种表达方式,习作时才能做到先积而后发,厚积而薄发。我在班里设立“图书角”指派专人管理,要求学生利用空余时间阅读并作好优美词句的摘录,记诵工作,一段时间后组织交流读书心理体会,学生有了丰厚的积累,加上大量,往往会生发写作灵感阅读变“无话可说“为”文

思泉涌,由被动习作变为自主习作。积累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好词好句。学生在作文里尽情表达的时候,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作文语言和大脑思维的不统一。具体表现在辞不达意,病句多,条理不清等方面。虽然作文内容不错,但是不能够语句通顺、准确地表达。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语言的表达跟不上思维的发展变化,或者思维还没有理清,仍然处于混乱状态。农村的学生语言现状尤其如此,口里怎么说,笔下就怎么写。引导他们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观察,领悟思考,获得认识。然后激发他们的表达欲,讲真话,抒真情。写什么,怎么写,给他们充分的自由。久而久之,养成习惯了,有了兴趣,有了热情,在这个基础上再适当作一些方法的点拨,也许由此可以走出一条习作学习的康庄大道来。

《标准》要求,必须引导学生“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注意“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并“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做生活的主人。我们的生活是美好的,处处有秀丽的山水风光,时时有值得敬仰的人出现,自己应当主动去体会,去留心身边的人和事,才能感受到有花有树,有山有水的河山之美,也才能体会到他人的温暖、可爱,才能亲身体验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和幸福。在指导学生直接进行生活积累的同时,我们还要引导学生注重间接的生活积累。给小学生创造更多的投身社会、体验生活的机会,让学生在广阔天地里获得自由发展,更多地利用学生的生活环境来设计教学,更好地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就成了我们在习作教学中需要着力解决

的问题。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有自己的喜好爱憎,都会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少年儿童时期的学生们尤其如此。他们对生活中的人和事有着更直接更感性的反应。过年、过生日、农村里唱戏,最喜欢的人、最生气的事、最难望的经历这些都是学生们乐于谈论的话题,通过恰当的作文题目设计可以激发学生们作文的兴趣,引发他们表达的欲望。恰当的题目设计像一条小船,会把他们的思维带入磅礴大海,让他们尽情飞驶。又像一根导火线,将点燃他们的激情之火。而我们的学生面对的作文现状是:大量的雷同作文题目在各类书籍和辅导资料中频繁出现,使作文的假话多了,空话多了,套话多了,它们将学生的作文兴致轰炸得一干二净。因此,要让兴趣去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表现他们真实的生活,表达他们真实的情感。

用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作文,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乐趣。写作是传播信息,抒发情感的一种手段,它需要来自外界的认同和共鸣,这也是文章的阅读价值所在。同学之间相互阅读评价自己的文章。在别人的作文里发现自己的短处,别人的长处,分享作文成功的经验。告诉他们批改作文的方法,这比学生自己从自己的作文中发现错误和不充足要有效的多。而且通过这样一来的阅读,学生们可以了解他人的生活世界,体会别人的內心情感,开阔眼界,为自己的作文指引进步的方向。

一、讲清意义,明确内容

学生自改作文,不仅能促进“写”,而且能让学生在不断品尝

得失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学习,勤于思考,精益求精的良好习惯。要让学生懂得:世界上一切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只有通过自己反复修改,才能把作文中的语句、段落、情节、思想、感情改好改美,才能使自己的作文生动感人。从而激励起学生修改作文的信心。

二、传授方法,抓住要领

教学中我发现多数学生习作后不知道如何改。于是我就教给学生自改作文的两点要领:(1)精心“自改”。学生完成初稿后,我要求他们用朗读的方法,一句句反复朗读,仔细推敲,找出不通顺、不明白、不清楚的地方,进行修改。改后教师阅览,充分肯定学生修改作文的进步,指出不足,并选择修改较好的范文供其他学生学习参考。(2)提供“反思法”。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要求他们结合作文训练的重点和总体目标认真反复地读初稿,边读边“思”,审题是否正确,选材是否合理,层次是否分明,详略是否得当,中心是否明确,表达是否准确。

三、适当点拨,学会自改

教学中教师要适当点拨,使学生学会自改。(1)教师用明确、具体、富有启发性的评语为学生自改作文起提示作用。(2)精批粗改。选择全班有代表性的作文,展示给全班,集体讨论,老师批注的符号是什么意思,怎样修改,使其明白为什么要这样修改。(3)面批面改。有针对性的面授机宜,使学生明白修改作文的原则和方法。

根据心理学的有关理论,连续多次的挫折会使小学生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力感。它使小学生对作文失去兴趣乃至感到惧怕,对提高自身

写作水平感到无能为力,甚至自暴自弃,有很大的消极作用。不知道怎么写是缺乏把口头语言转换成书面语言的能力。不知道写什么是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不细,缺乏把生活转变为作文的能力。不知道为什么写作文,是对写作目的不明确。批改讲评时多肯定成绩,一个好词或一个好句,学生用欣赏的标记标出来,而需改动时,以尊重学生的意愿为原则,尽量多就少改,因为教师过多的改动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叶圣陶先生说过:“要使学生觉得作文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

总之,写好作文非一日之功,只有让学生把“多看”、“多读”、“多记”、“多写”有机结合起来,作文教学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作为一个具有改革意识与前瞻眼光的语文教师,你一定会千方百计去创设民主化、建设性的思维场和语言场,让学生的笔管汩汩流淌出个性化的思想和语言,使其率真的思想与张扬的个性跃然纸上,让他们的灵性在“笔在纸上快乐地蹭痒痒”般的想象中自由飞扬。

【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感悟力】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创新能力11-23

如何培养学生写作能力11-23

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11-23

如何培养学生写作的真情实感11-23

如何培养软文写作的灵感11-23

如何培养孩子的写作技能11-23

浅淡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11-23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11-23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写作意识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