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方法

如何培养小学生社会公德意识

时间:2021-06-24 19:16:56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如何培养小学生社会公德意识

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础,是社会风尚和文明程度的基本标志。作为一个大学生,有着良好的社会公德是较高素质的体现,但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却不由的让我们深深反思。对于社会公德意识的认知和培养,应该成为每个大学生,学校以及社会的共同责任。

如何培养小学生社会公德意识

一、对于社会公德意识的认知

社会公德,是人们在日常公共生活中所形成和应当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反映的是社会生活中人们共同相处、彼此交往的最一般的关系。大学生的公德意识也就是大学生在社会公共生活中自觉遵守和践行公共生活准则的观念和意识。只有对社会公德有了自己的认知,才能指导大学生更好的养成社会公德意识。

第一,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是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前提和基础。遵守社会公德,自觉履行社会公共生活准则,是一个人养成良好道德习惯,树立高尚道德情操的起点。大学生只有培养和树立起公德意识,自觉地以社会公德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才能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进而达到共产主义道德的崇高境界。我们必须认识到,一个人的大学阶段,才是生理心理蓬勃发展并日益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日臻定型,

第二,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是成就合格人才的起码要求和基本标准。 大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理想,有道德。大学生公德意识的程度如何,是衡量大学生是否有德的最直接的表现,也是衡量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基本指标。因此,潜心向道,严谨治学,才是合格人才的本色。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正是塑造“人才灵魂”的基础工程,也是造就合格人才的起码要求和基本标准。 第三,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精神文明是人类精神生活的进步状况,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也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内核。大学生本身也应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倡导者、参与者和建设者。如果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具备很强的公德意识,都能成为遵守社会公德的典范,就会对社会发生广泛、深刻而持久的影响,有助于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有助于安定、和谐、文明、健康的社会公共生活秩序的形成,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

二、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途径

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需要有一个培养、确立、巩固和形成的过程。

第一,以“他律”来培养和确立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大学生的公德意识绝不是自发形成的,必须通过系统的道德教育,经过高校和社会各方面的“他律”来加以培养和确立。

一是以高校为主,进行道德教育。高校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培养大学生公德意识的主阵地。高校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理论的灌输与教育,高校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集中、有序的道德教育,其教育方式的特点和效果是任何其它教育手段无可比拟的。

二是全社会齐抓共管,共同育人。在培养大学生公德意识的过程中,学校是主阵地,但是,学校不是万能的,光靠学校唱独角戏是不行的。学校不是远离社会的孤岛,变革时代的大学生更不能远离社会环境而遗世独立。另一方面,大学生具有强烈

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务实心态,也具有比一般社会大众更高的精神追求。因此,必须运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强大的公德意识的培养合力。

第二,以“自律”来强化和巩固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单靠来自学校和社会外在的道德教育,是无法完成的'。他律必须转化为自律,才会成为内心永恒的道德法则。也就是说,培养大学生的公德意识,不仅是学校和社会的事,更应该是大学生自己的事。因此,必须唤起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律意识,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修养。

第三,在实践中锻炼和形成公德意识。

社会实践活动就是学生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开展的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和服务社会的各种活动。“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大学生只有深入社会、研究社会、了解国情,才能认清实际,只有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见识、增长才干,才能更好更快地成熟起来,只有深深地植根于人民群众,汲取营养和力量,才能不断激发为民造福、为国奉献的热情,真正干出一番事业来。因此,要让大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中汲取营养、陶冶情操、培养品质、磨炼意志,在了解国情民情的基础上,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把公德意识牢固地树立起来。

如何培养小学生社会公德意识 [篇2]

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自己的公德意识 进入了二十一世纪,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物质上的追求似乎使公德这个词越发显得苍白无力,而作为时代领头羊的大学生如何增强自己的公德意识,似乎尤为重要。

《如何培养小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如果想增强大学生的公德意识,首先我们得了解公德的含义,所谓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与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其具有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简明性。其主要内容为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法守纪。

作为一名大学生而言,我们面临的问题很多。

首先大学生追求时尚,贪图安逸生活。现代大学校园,满学校可见奇装异服。从头到脚全盘时髦化,而一些粗俗不堪的言语却作为时尚词语,流行于大学校园之中,而且有之所炜大学生,在公交车上,面对白发老者视而不见,自己占着位子,觉得舒服,而让老者站于身前,作为高等素质的大学生情何以堪。 再者,没有树立明确的道德观,随波逐流。有时候,见到一些老师长辈,主动上前到招呼,一些同学就围过来,嘲笑其溜须拍马,此同学间大家围攻,认为自己所为,很是丢脸,所以从那以后,其就从来没主动长辈等打招呼。又有同学平时说话温文尔雅,又有某些同学嘲笑他缺乏男子气概,时候该同学一改常态,知错改错,随波逐流,“豪言壮语”起来。

三就是功利心强,缺乏博爱精神。有些大学生养成了无利不起早的品格,凡是与金钱、利益不挂钩,愈有利于自身发展无关的事情坚决不干,正如爱护公物,他们认为公物与我何干〃,破坏一下公务与自己何干,更不用说别人破坏公物,自己上前阻止一番。而面对老弱病残,这样一些社会弱势群体,认为帮他们自己肯定捞不到好处,而置之不理,更有甚者,匠人分为三六九等,对有权有势者文明礼貌大现雁勤,而面对无权势者则趾高气昂,一副势力嘴脸。 缺乏集体意识。大学生作为社会高素质人才,对环境破坏所造成的伤害,自然清楚,而面对有些人肆意破坏环境的事件,表现的却是如此的冷漠,让人心寒,试想如果社会连大学生都表现得这样,那科学发展观如何落实。还有一些大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破坏环境更令人发指,面对这一连串的事件,其根本原因我想可能就是大学生缺乏集体意识,对于自己在社会没有一个准确定位。 面对一系列大学生公德意识淡化行为,我们该如何增强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呢?

首先我们的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持之以恒。作为当代大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并且为之奋斗。有目标的人生才有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因为别人的嘲笑而放弃自己正确的所为。正如我们文明礼貌、乐于助人而为人嘲笑,有时我们要学会坚持。而作为一个有正确荣辱观的大学生,其品质是高尚的。是受人尊敬的。所以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每时每刻保持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不论大事小事将荣辱观付诸于其中。观念容易树立,但持之以恒却很困难,所以我们又要学会坚持。

而如何和坚持呢?我想那必须的有行为规范来约束。而作为大学生平时生活时间最长的校园,则必须制定相应的约束条例。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一名大学生与一名初中毕业生其社会功德意识即不可

相提并论。很显然,一般一名大学生功德意识远远高于一名初中毕业生。而作为大学生告诉只是一方面,但从高中到大学的公德规范约束,而是行为在潜移默化中改变,而相反,一名初中毕业生很快就步入社会之中,除了法律的约束就什么都没了,而当冲破了道德约束后,起就有可能冲破法律约束而走向犯罪的深渊。而大学如果缺乏功德约束,那么校园我想就会乱作一团,基本与菜市场无异,一个没有公德约束的学校培养出来的是什么,我想大多数是废品与危险品,而宁静的教书育人的学校则很可能失去她存在的必要性。所以我认为大学应该制定相应的公德规范来约束我们的学生,使其其健康的成长,为社会提供有修养有品德有知识的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在学校制定好约束的同时,我们的大学生该如何从自身小事做起来增强?自己的道德意识呢?

首先我觉得一名大学生应该从思想上重视即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同时我们也该从精神、行动方面时刻约束自己。

而如何从精神方面提高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我认为应该多参加一些公益性活动,多参加一些活动,增强自己的公德心,同时在活动中增强自己的兴趣,正如长江大学生陈尧救人事件,其实他救人不是一个偶然事件,在大学生本身他就参与了很多的大学公益性活动,从而在日积月累中,慢慢的性格得到净化,灵魂自然而然的得到升华。同时我们大学生应该在家中处处保持自己良好的品德,作为长辈和老一辈人很注重道德品质。自然而然大学生如果有良好的品质与丰厚的知识,我想会得到老一辈赞赏,那么对自己的声誉的也是提高,同样精神会得到鼓舞。而药家兴为什么会走上犯罪道路,难道说他大学约束力不强按吗?我想不可能,是精神上放弃了公德意识。同时,我门大学生也要学会善交良友,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是不无道理的,一个好的朋友当你乐于助人时,他们是鼓励,是支持,是理解。而你精神自然有受到激励,从而在潜意识中认为这是正确的,反之则效果难料啊!

在精神与思想问题得到解决后,那么平时的点点滴滴的行为习惯就需要解决了。

刘备曾经说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今天在我们生活中应该发扬传统道德品质,继承先辈优良传统。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要的道德要求,是调节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动准则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文明礼貌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是交流思想的窗口。所以我们平时见到长辈要主动打招呼,用语要文明,对于说粗话的要晓之以理。穿着打扮要符合文明。对于吃饭走路等都要养成好习惯。第二要在生活中学会乐于助人。在身会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生活中倡导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中的体现。也是社会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作为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给老弱病残让座,如帮助老人打水,如去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等,做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做之小事,体会其中快乐。第三是爱护公物。对社会共同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是每个公民应该承当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它既体现了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水平,也是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比如到某地去旅游不但自己要不破坏公物,同时我们要学会劝阻别人,增强自己社会主人翁的责任感与自豪感。第四,我们要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环境主要是指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诸如水坏境,土壤环境,矿场资源,动物资源等,也包括保护文物资源、文化资源社会管理资源等。我们要爱护自然,节约用水,节约用电,注意

保护环境的号召,与破坏环境作斗争,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自己应有贡献。第五,应该遵守法规。遵纪守法是社会共的最基本的要求,是维护公共生活的秩序的重要条件。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所要学会的是熟记法律常识,不做法盲,要严格遵守社会的法律,同时与社会中的违法行为作坚决斗争,为社会主义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中国GDP不断增长的同时,我们应该增强公德意识,使中国全面发展,而大学生作为时代的领头羊,能否使大学生增强自己的公德意识,对中国全面发张至关重要。

【如何培养小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提问意识05-06

如何培养小学生感恩意识05-06

如何培养创业意识03-03

如何培养服务意识10-19

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05-06

如何培养员工服务意识05-05

如何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05-06

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05-06

如何培养幼儿的群体意识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