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头形象分析和典型意义

时间:2022-10-21 08:49:27 形象分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老头形象分析和典型意义

  《高老头》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1834年。这部作品在展示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在反映作家世界观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方面,在表现《人间喜剧》的艺术成就和不足之处方面,都具有代表意义。下面为大家带来了高老头形象分析和典型意义,欢迎大家参考!

  一、高老头的形象特征:

  1、由本能驱使

  高老头给我们的第一个印象,即他确实如巴尔扎克所说,是一个由本能驱使的人。他笨头笨脑地来到伏盖公寓时,伏盖太太觉得他是一头“身体结实的牲口”。他把所有的精力和感情都以盲目的虔诚态度施加在他的女儿身上;他对她俩的感情,他自己也认为几乎带有动物性的:“我喜爱拖她们上路的马,我愿意变成偎依在她们膝上的小狗。”这种本能力量又调动了“带有情欲的父爱”,于是,他对女儿的感情中,一切都是反常的、过分的。然而,这种情欲最终却给卑贱的面粉商带来了悲剧性的后果。高老头临终时,在病榻上,终于发出悲叹,道出了真情:他的两个女儿从未爱过他。老头忏悔了,自己也成了情欲的牺牲品。

  2、典型化

  作者巴尔扎克在塑造人物的问题上,主张强调特性,也强调共性;使典型个性化,个性典型化;又说典型人物应该把那些多少和他类似的人的性格特点集于一身。高老头的性格是典型化的,他作为巴尔扎克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他不止是一个人物,而是时代的典型,他不仅是那个时代与时俱进的资产者,有着那个时

  代人追逐金钱的本能和自私自利的共性,同时他也是宗法制社会父爱的典型。整部小说由高老头绝望的父爱构成了最强音。浪漫派作家通过大自然描写来抒发人物的内心感受,巴尔扎克则借助于物质环境的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这是巴尔扎克一个独创的手法。同时他把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推向了以高老头的父爱反衬出金钱的罪恶。在高老头的人物塑造过程中,作者将颓败、粗俗和寒伧的伏盖公寓与巴黎上流社会的奢华相对比,并着重描叙了物质环境,如伏盖公寓、公寓的周围、城市、街道以及室内装璜和日常生活用具等。鲜明的对照突出高老头父爱的典型形象。

  3、极端的矛盾双重性

  对于高老头来说,有明显的双重形象。一个是为了赚钱不择手段的资本家形象;另一个是为了女儿可以不顾一切的父亲形象。两者有着对立而又统一的特点,那就是极端。当高老头是一个商人时,他是无可挑剔的:他可以利用战乱,依靠自己灵敏的嗅觉,白手起家,挣回万贯家产;而他对面粉质量的鉴定能力又保证了他的商业巨头地位。而且他对钱财的贪婪、对同行的残酷无情,也是真实的初期资本家典型。但他又不同于葛朗台,在对待家庭时,高老头表现出了令人惊讶的爱心。金钱是资本主义新时代的标记,而父爱是过了时的宗法制残留感情,这两者构成高老头的矛盾性格之一。在社会上,高老头是个资产者,顺应时代,追逐金钱,荣升为资产阶级暴发户。可是,在家庭内,却是个时代的落后者,他在生意上的聪明才智到女儿那里却显得笨拙起来。他还保留着对亡妻和女儿的一片痴情,达到了病态的、疯狂的地步。他把血亲之爱摆到高于金钱的地位上,因而钱尽情绝,这个“父性基-督”就象野狗一样,惨死在公寓里。高老头的矛盾性格,是浓厚封建宗教观念的商业资产者的典型,是社会由宗法制向资本主义急剧转变时代的产物。他的矛盾性格导致了他人生中的悲剧,是一个通晓资产阶级生意经却不通晓资产阶级人生哲学的资产者的悲剧。

  二、《高老头》的典型意义:

  1、时代意义: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丑陋

  小说的故事发生在波旁王复辟时期。1814年,拿破仑资产阶级帝国垮台。波旁先生王朝卷土重来,封建政权复辟。这个王朝维持了十多年。于1830年七

  月革命时被推翻。在复辟时期,大批逃亡国外的贵族回到法国,夺回他们的财产,重新得到权势。但历史的潮流仍然滚滚向前。贵族的重新得势,并没有改变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十九世纪,人文主义发展到了成熟甚至过火的程度。人过分肯定自己的私欲追求。一旦欲望过强,就会导致人精神上的异化,从而不能准确定位自我价值。盲目的崇拜追求物质上的享受,摆脱不了对物质的依赖,使得物质反而成了人的主人。在两个阶级的激烈斗争中,资产阶级向腐朽的贵族步步进逼。直到死前的高老头才悟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真理:“钱可以买到一切,甚至可以买到女儿,买到情爱!”作者从正面写高老头的父爱,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的丑恶,是以“钱”为情,有了钱,就有了亲情,无钱就是无情!这种纯洁的父女之情,就被金钱关系所玷污了!他是金钱关系的体现者,也是金钱关系的受害者。在《高老头》中,作者巴尔扎克还描写了贵族阶级鲍赛昂子爵夫人的隐退,世袭贵族拉斯蒂涅投入资产阶级的怀抱,客观地揭示了在资产阶级暴发户逼攻下,贵族阶级必然失败、毁灭,不配有更好的命运。作为伪贵族阶级出身的他,能够清醒的认识到贵族阶级必然被资产阶级所代替的历史规律,是他思想上的一大进步。

  2、教育意义:警示后人

  巴尔扎克还强调艺术必须为社会服务;认为艺术家不仅描写罪恶和德行,而且要指出其中的教育意义;艺术家必须同时是道德家和政治家。通过精心塑造高老头父爱的典型,他圆满达到了他的这一警示后人的写作意图。高老头之死,给拉斯蒂涅上了最为关键的一课。他亲眼见到高老头是怎样被两个女儿榨干了财产后遭遗弃。高老头含恨而死之日,正是她们打扮得花枝招展蹁跹起舞之时。为了筹措医药费与丧葬费,拉斯蒂涅奔走于高老头两个女儿的府邸间。阿娜斯塔齐夫妇正为钱财问题闹得不可开交,但斐那干脆以父死悲痛对他闭门不纳。从这里,拉斯蒂涅看到了上流社会的冷酷、自私、忘恩负义,父女、夫妻以及人与人间的金钱关系竟以如此赤裸裸的方式毫不遮掩地展示出来。高老头的惨死印证了鲍赛昂夫人和伏脱冷的教诲,终于完成了拉斯蒂涅的社会教育。作者塑造高老头人物形象的意义,不仅是想通过高老头的命运对作品中另一主要人物拉斯蒂涅发生重要的作用,让拉斯蒂涅再一次受到了资产阶级自私自利的生活教育,埋葬了青年人最后一滴同情的眼泪,完成他的“人生三课”,促使他最终地决定他的道路:

  决心用一切卑鄙手段向上爬,在资产阶级世界里当一名“英雄好汉”。更重要的在于深刻的揭露了资产阶级社会金钱的统治作用和拜金主义的悲剧,细致入微地刻画了统治阶级的卑鄙丑恶,抨击了金钱至上的资产阶级道德原则,金钱关系摧毁了人性,破坏了家庭内的亲情与人伦。高老头临终前的长篇独白有力控诉了资产阶级社会的父女之间那种金钱=感情的罪恶关系,揭露了人欲横流的社会现实。同时也告诉读者,在教育儿女的方式上要规避高老头极端错误的做法,作为父母要养有所教,育有所成。 在现代文明的社会,我们应慎重的思考高老头的人生价值。我们的物质生活提高了,但也要注意精神文明的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强化市场经济,不要认为金钱是万能的,可以买到一切,误认为只要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就能培养成材。对于子女的爱要分清,不能只用钱去溺爱子女,其实更重要的是思想教育,不要认为改革开放了,就忘了中国的优良传统,中国的精华是不能丢的。高老头的人生价值对我们有很深的启发,一味的用钱去溺爱子女。最后不是成为金钱的主人,而是成为金钱的奴隶。 对高老头形象的塑造,可见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有:揭示社会的原生态.艺术上以人物形象为中心来渲染艺术效果.意义是揭示现实性和人性,教育人引导人警示人.

  三、如何看待高老头的父爱

  那时候,商业的地位还没完全被社会承认,人们还是仰慕高雅的贵族生活。所以,高老头就让两个女儿接受当时最好的贵族教育。让她们从小就接近贵族的生活方式,全盘接受残喘的贵族为了苟活而空留的虚荣与浮华;放弃谋生的手段,活的像一个寄生虫。因此,在女儿的心里,父亲不是什么重要的角色,钱才是最能保证自己身份的法宝。父亲的概念和形象在这个时候就已经被金钱所取代。而女儿错误的认识就是她们心理异化的开始。高老头的“爱”和女儿的“被爱”之间已经产生了脱节。而后来,当高老头无力承受女儿庞大奢华的开支时,这本来就轻虚的父爱变成了她们憎恶的对象,父亲就像是她们身上的一个疤,让她们摆脱不了那个低贱真实的身份。高老头伴着金钱的爱付出的越多,女儿越觉得羞耻、愤怒,这就是一个爱与不爱的不协调。之所以会产生这种不协调,最根本的原因是高老头的爱里面包含的不止是简单的父亲对女儿的疼爱,而是杂糅了至少三种情愫的“综合式”的爱。

  文章对高老头的家庭提及比较少,特别是他的妻子,仅仅只有四段文字。但是从高老头对她的赞美来看,高老头是很爱她的;不幸的是,她在高老头壮年的时候死了。悲痛让这个只知道做生意赚钱的父亲变得极端。他无法排遣,拼命赚钱或许可以让他获得些许快感。回到家里,热爱女儿自然就成了他对妻子爱的唯一表达方式。所以,他的父爱里面首先就有对妻子爱的转移,这本身就是一种畸形的转移,父爱与夫妻之间的爱是不可能等同的。

  文中的高老头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在基-督教义里,父爱应该是慈爱、无私、宽容的。但是高老头仅仅是把这些用在了自己的女儿身上,对其他的人完全没有了爱。这种极端的爱导致了他全然不顾后果的对女儿的溺爱:给还未成年的女儿配置最豪华的马车,无限支持她们涉足奢靡的成人交际场所,让她们完全适应了堕落的腐化生活。这就是他认为的最好的父爱,而他就是最合格、最幸福的父亲。正如他自己说的,只要女儿愿意,他可以做她们膝盖上的小狗,供她们玩耍。这是他为了实现他理想中的父女关系,按照自己对教义的理解而实行的“父爱进行曲”。

  最后就是他以一个天然的父亲身份,向女儿们传递的爱。这里面多少带点占有性。因为,他有了巨大的付出,就必然会想感受到幸福的回报。他历尽了商场的残酷和无情,急需爱来填补心中的空白。虽然他后来看出了女儿爱的只是他的钱,但他仍固执地不肯承认,因为在旧有的道德体系即将崩溃于金钱的腐蚀之下时,他特别需要一种强大的信念来支撑生活。女儿呢,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接受到越来越多的爱,这就必然会分散她对父亲的热爱。婚后混乱无爱的生活则把她们最后一点爱都消磨尽了。两方面的爱是成反比例关系的;所以,高老头越是付出的多,女儿越是麻木。久而久之,甚至会觉得是束缚,进而开始逃避她们的父亲;使得的晚年的高老头凄惨无比。

  巴尔扎克说“要描写一种感情,这种感情是如此伟大,因此不管你怎样伤心,怎样难堪,或者对他怎样不公平,也不能消灭这种感情。这是父亲,正如一个圣徒,一个殉道者,一个基-督徒”由此推来,高老头的父爱就是他的信仰,他的死亡就是一个为维护基-督父爱而与物化世界抗争失败的殉道者的退隐。巴尔扎克有意夸张高老头父爱的伟大性,目的是为了表达对文艺复兴以来,人的自主认定的怀疑,表现他对现实社会的恐惧。其实,人类一直都在争取自主。古希腊神话里

  面人与神的抗争是为了争取生命的自主;文艺复兴时期,人类和神权抗衡是为了挣的人格的自由。但是人类在创造自己的同时也在毁灭自己。高老头女婿的话经典的概括了这一时期人们的情感思想“(对待高老头)像对待一个有时要去求教的债主,又像对付一个不得不表敬意,而一转身就要为之脸红的下流胚。”他的两个宝贝女儿恐怕也是差不多的想法了。因此,当高老头一无所有的时候,他就是四面楚歌、走投无路了。他临死时梦吁就是巴尔扎克对这个社会的咒骂。高将自己一生对女儿的怨恨淋漓尽致地喊出来:“做父亲的应该拉紧女儿的缰绳,像对付狡猾的马一样!”甚至以上帝的裁决来诅咒她们。但是他马上又替他们开脱,把一切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乞求上帝的宽恕。几个咒骂—→开脱—→担忧过程的反复,就像一个为某项事业奋斗了一身却终被抛弃的信徒临死时的复杂情绪。而从高老头的言语中,我们看到的是理想父爱的最终灭亡。

  高老头的那种极端的父爱没有适合的实施环境,过去、现在、未来,没有人能够承受的起。一旦觉得是负担,父爱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了。我想,巴尔扎克写这部作品并不是要我们去实施高老头的“父爱理想”,而是提供一个参考,用来衡量我们自己的灵魂,不至于因为在诱惑面前迷失自己。

  拓展:高老头艺术特色

  典型环境

  巴尔扎克非常重视详细而逼真的环境描绘,一方面是为了再现生活,更重要的是为了刻画人物性格。作品围绕拉斯蒂涅的活动,描写了巴黎不同等级、不同阶层的人们的生活环境;拉丁区的伏盖公寓,形似牢狱的黄色屋子,到处散发着“闭塞的、霉烂的、酸腐的气味”,塞满了肮脏油腻、残破丑陋的器皿和家具,这是下层人物的寄居之地。唐打区内高老头的两个女儿家里,虽有金碧辉煌的房子、贵重的器物,但“毫无气派的回廊”,挂满意大利油画的客厅却“装饰得像咖啡馆”,这显示了作为新贵的资产阶级暴发户们俗不可耐的排场。圣日尔曼区古老的鲍赛昂府则显示出完全不同的气派,院中套着精壮马匹的华丽马车,穿着金镶边大红制服的门丁,两边供满鲜花的大楼梯以及只有灰和粉红色的小巧玲珑的客室,这些精雅绝伦的陈设、别出心裁的布置都衬托出上流社会贵族“领袖”的风雅超群。这些精细而富有特征的环境描写,有利于展示其对人间性格形成的影响。当拉斯蒂涅从雷斯多夫人和鲍赛昂夫人两处访问后回到栖身的伏盖公寓时,作品写道:“走入气味难闻的饭厅,十八个食客好似马槽前的牲口一般正在吃饭。他觉得这副穷酸相跟饭厅的景象丑恶已极。环境转变太突兀了,对比太强烈了,格外刺激他的野心……”已经享受过上流社会生活的拉斯蒂涅再也不肯自甘贫贱,最后,他决心弄脏双手,抹黑良心,不顾一切地向上扑。拉斯蒂涅的堕落是这种特定的典型环境所决定的。

  人物性格

  巴尔扎克不仅塑造了高里奥、拉斯蒂涅、鲍赛昂夫人、伏脱冷等典型形象,而且在其他人物形象的塑造中也做到了共性与个性的统一。雷斯多伯爵夫妇和纽沁根男爵夫妇虽然有贵族的头衔,实际上都是资产者。他们既有追求个人私利的共同特性,又都是独具个性的典型。银行家纽沁根心目中只有金钱,他对待妻子寻求外遇的态度很明朗:“我允许你胡搅,你也得让我犯罪,教那些可怜虫倾家荡产。”雷斯多伯爵对妻子的美着了迷,虽听凭她和玛克勾搭,却有一定限度,这和他的贵族门第观念有关。他知道妻子偷卖祖传钻石后,想方设法赎回,让她戴着参加舞会,以维护门第的尊严。

  阿娜斯塔齐和但斐那都是高老头的女儿,但两姊妹各有自己的个性。前者身材高大、结实、黑发,眼睛炯炯有神,进宫谒见过皇上,不把妹妹放在眼里。后者娇小、金发,极有风韵,自知社会地位不高,陪嫁被丈夫侵占,又遭情夫遗弃,性格忧郁善感,经常怀念童年时代的幸福生活。但她们俩都是虚荣心极强的利己主义者,为了满足欲望,不惜榨干父亲的积蓄。阿娜斯塔齐向父亲要钱,往往用勒索的方法,但斐那则用撒娇哄骗的办法。

  结构精致

  小说以高老头和拉斯蒂涅的故事为两条主要线索,又穿插了伏脱冷、鲍赛昂夫人的故事。几条线索错综交织,头绪看似纷繁而实际主次分明、脉络清楚、有条不紊。作品以叙述高老头被女儿榨干钱财遭抛弃为中心情节,以拉斯蒂涅为中心人物,通过他的活动穿针引线,将上层社会与下层社会联系起来,将贵族沙龙与资产者客厅连结起来。随着高老头之谜在拉斯蒂涅眼前展现、解开,情节步步推向高潮。伏脱冷被捕、鲍赛昂夫人被弃、高老头惨死,拉斯蒂涅都是目睹者、见证人。社会的丑恶证实了他接受的反面教育,高老头埋葬之日,也是拉斯蒂涅的青年时代结束之时。几条线索紧密交织、环环相扣、步步深入,起着互相深化、互为补充的作用,从而深刻地表现了作品的主题。

  对比手法

  艺术上的对比手法在《高老头》中运用得十分广泛。伏盖公寓与鲍赛昂府的强烈对比,不仅促使拉斯蒂涅个人野心的猛烈膨胀,而且表明不管是赫赫声威的豪门大户还是穷酸暗淡的陋室客栈,一样充斥着拜金主义,一样存在着卑劣无耻。高贵庄重的鲍赛昂夫人与粗俗强悍的伏脱冷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文质彬彬,一个直言不讳,但不同的语言却又揭示了同样的道理,而他们两人看透社会的理论又与自己生活中的惨败成为反衬,更加深了悲剧的意味。此外,还有高老头女儿的穷奢极欲与高老头的贫苦窘困的对比,鲍赛昂夫人退隐时热闹的场面与凄凉心情的对比等等。这种鲜明对比的手法,使作品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比喻修辞

  《高老头》中的宏观故事情节对读者极其具有吸引力。然而,小说微观部分对于理解小说主题的作用也不容小视。其中一个鲜明但易被读者所忽视的特征就是动物性比喻的广泛使用——以动物为喻体的比喻在小说中反复出现。这些动物包括野兽,如狮子、狼、狐狸等;也包括飞禽,如蝙蝠、黄雀、鹰、燕子等;还包括家畜,如狗、马、驴子、骡子等。这些动物性的比喻将人物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推进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化了小说主题。作家通过运用动物性比喻思考和探索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并为人性的异化唱了“一曲无尽的挽歌”。

【高老头形象分析和典型意义】相关文章:

《高老头》形象分析11-08

白杨的形象品格和象征意义08-12

对孟子的形象分析02-28

山鬼形象分析03-22

堂吉诃德形象分析01-28

台阶父亲形象分析03-21

贾宝玉的形象分析08-10

关于孔乙己的形象分析03-03

烛之武形象分析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