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分析

白蛇传人物形象分析

时间:2021-06-24 14:29:15 形象分析 我要投稿

白蛇传人物形象分析

白娘子是汉族民间传说故事中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在不同年代不同的版本都有所描述。白娘子这个人物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自己色彩与形象魅力,不断进化与演变的故事与人物,从最初的一个害人的蛇精到后来故事中变得有情有义的一个大胆追求爱情的女人,使得人物形象越来越鲜活,越来越感动世人。

在白蛇记中,陇西李黄在长安市东,遇到一位身穿白色孝服的少-妇,见其美貌而动心。他频献殷勤,与白衣少-妇“一住三日,饮乐无所不至”,最后化为一股血水,四日便离奇而死。家人后来才得知白衣美妇原为蛇妖所变,原来少-妇为“蛇妖”所变。

又一说凤翔节度李听的从子管,出门游玩黄昏后,方见一女子,素衣,年十六七,姿艳若神仙。管自喜之心,所不能谕。及出,已见人马在门外。遂别而归。至辰已间,脑裂而卒。后查有大蛇蟠屈之迹。乃伐其树,发掘,已失大蛇,但有小蛇数条,尽白,皆杀之而归。 此二个故事中,白衣娘子就是完全是一个害人的蛇妖形象,幻化为美女之后引得男人垂涎之后再同宿后再取男人性命。妖气弥漫,男主人公的结局都很凄惨要么化为一滩血水,要么脑裂而卒。

在这个故事中,白蛇即为妖,变幻为美女,是为了吸引男人们上钩同宿后便取人性命。最初,白蛇的形象是恐怖的,害人的,让人们都唯恐躲之不急。故事描写中其中的蛇精只是以美色来诱-惑男人,对于白娘子这个人物地雏形只是一个妖怪。人物描写过程中,有着极大的反差:最初让人心动的女子,继尔是取人性命的妖怪,中间发生的只是一个序曲,结局都是同样的。最初的白娘子的人物形象是害人的妖怪。

《西湖三塔记》记叙南宋临安府人士奚宣赞,清明游西湖时,将迷途女孩白卯奴带回家。白的黑衣祖母来寻找,奚送她们回家,白的母亲白衣妇许身酬谢,同宿半月,白衣妇渐厌,欲取食其心,女孩白卯奴求情放了奚。第二年清明,奚又被捉回白衣妇家,女孩又为他求情并救了他。奚回家报告叔父奚真人,奚真人用道法捉此三妇。原来,白衣妇为白蛇,女孩为鸡妖,黑衣祖母为獭妖,奚真人化缘,造三石塔,将三妖镇于西湖中。故事是以奚宣赞的行踪与视点叙述的,此中白娘子的行径也非常令人觉得胆战心惊:专取活人的心肝下酒,并且来了新人换旧人,实在让人不寒而栗,更觉恐怖。此中白蛇变幻的白衣娘子常在西湖上迷惑男子,害死了许多人命。乌鸡和獭二妖也是这样。她们后来被奚真人擒获,镇-压于西湖中的三

座石塔下。

此个故事纯粹是那白蛇精的强要与奚宣赞做一时夫妻的,无非是贪其俊秀或是留宿饮乐,待到奚宣赞面黄肌瘦,白衣娘子要换新人时就要吃其心肝了。据此,白蛇还是一个害人的蛇精,还是要取人性命。以害人为一种生活方式。不时的更换新人来满足自己。男人们只有一个命运:利于完之后死于非命!这个故事更多程度还是让人感觉是一个鬼故事,结果是悲的,剧情是恐怖的!白蛇是害人的!白蛇还是没有改变自己是一个害人的妖怪,人们对她只有恐怖与害怕。

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小说写的是南宋绍兴年间,南廊阁子库官员李仁内弟许宣做一药铺主管,一日祭祖回来,在雨中渡船上遇到一自称为白三班白殿直之妹及张氏遗孀的妇人(白娘子),白娘子见到许宣后春心荡漾,便演绎了借伞还伞等一系列的事件后,蛇精便要欲与书生许宣结为夫妇,又叫丫鬟小青(西湖青鱼精所变)赠银十两,殊不知此银为官府库银,被发现后,许宣被发配苏州,在苏州与蛇精相遇而结婚,后又因白娘子盗物累及许宣,再次发配至镇江,许白又于镇江相遇复合,法海识出此美女是蛇精,向许宣告知真-相,经历诸多是非之后,许宣得知了白娘子即为蛇精,惊恐万分担心惧怕,便求法海收他做徒弟,在法海禅师的帮助下收压了蛇精青鱼精,于是白蛇被收入钵内,镇-压于雷峰塔下。许宣化缘盖雷峰塔,修禅数年,留警世之言后一夕坐化去了。

在此间,白娘子与许宣之间发生了很多的故事:游湖借伞、订盟赠银、庭讯发配、远方成亲、赠符逐道、佛会改配、重圆警奸、化香谒禅、遇赦捉蛇、付钵合钵等基本情节,这些曲折的故事,都在暗示着白娘子身份的诡异。虽然讲述的是白娘子与许宣之见有情但却未真的有意的故事,所以他们的幸福生活总是都是转瞬即逝并不真实,而且其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从初次发配、道士捉妖到再次发配、化香谒禅,最终以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许宣批剃为僧结束了这段美好的人蛇之恋的。其间,许宣对白娘子的身份与做法有着诸多的不满,对于给自己惹的祸端也造就了他们二人之间注定不会有一个好的结果埋下了伏笔。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与妖在一起是不会有好事发生的,而且还将面临着各种的灾难。祸事皆因都是白娘子引起,而真正需要她出现的时候,却又寻她不到。等到事过之后,她便又寻来,继续着自己想要的生活。

《白蛇传人物形象分析》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在这个故事中,白娘子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蛇精了,而是被作者注入了的感情。在人物刻画上,让人物有了自己的特点。虽然在故事一而再再而三描写到白蛇现形吓人的场景,但是在故事也有情感与爱意的描写。白娘子几次的去寻许宣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虽然在故事间,对于许宣的内心深处的情感流露得不多,但是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许宣也并未真的拒

绝与白娘子的关系。在这个故事中,白娘子还是一个好坏参半的蛇精,更多的描写还是一个情欲的需要,而不是什么一种真的感情流露。而且在此处,对于她是一蛇妖的身份描写也让大家感觉到她的'可怕之处。

在这个故事中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其实已经注定了白娘子是人物特点:她的蛇妖的身份虽然有个美丽的幻化的外表,但是并没有太多的真情实意,也没有摆脱掉自己本性做为妖一个丑陋吓人的模样。而且在故事中,也一直在围绕着她对许宣的伤害与影响展开。所以,最后的结果是由许宣自己动手而收入钵内,故事中写到:许宣张得他眼慢,背后悄悄的望白娘子头上一罩,用尽平生气力纳住,不见了女子之形,随着钵盂慢慢的按下,不敢手松,紧紧的按住。此处的描写也证明了许宣对白娘子内心深处的排斥与拒绝。

在这个故事中,对于白娘子的感情可圈可点,但是占绝大部分的还是以祸事与麻烦成主线的进行着。故事中白娘子还是一个妖的面目出现了,还是让人们心中留有恐惧,故事强化了白娘子是妖给人以不好的一面示人。

《雷峰塔传奇》的故事是一部动情至真的悲剧。剧中的白娘子,完全摆脱了妖气,成为一个善良、勇敢,对爱情坚贞不屈的女性。她有着自己的理想与愿望,还有着自己的爱情观,愿望为了自己的爱情付出与努力。但她和许宣的爱情生活,却被法海等认为堕入迷途,最后被如来佛祖的信徒——法海镇-压在雷峰塔下,许宣也被法海点悟出家。十六年后,白子许士麟中了状元,来西湖祭塔,母-子相会。这一故事从剧目、人物到曲辞都有了很大的改动,彻底地剔除了妖孽害人的部分,并突出了白娘子的善良和为了追求美好的爱情而做的努力与付出。

故事中突破与增加了表现白娘子性格的“水斗”、“盗仙草”等情节,这重要情节的发展更与镇江有着密切关系。从此,有了“水漫金山寺”之说,既增加了故事的传奇性、浪漫色彩,又表现了白娘子人情味以及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故事中妖气开始减弱,从白娘子与许仙的情感事件中改为白娘子与法海之间斗争。白娘子已经苦心修炼一千余年,不久就可以达成正果,但她在目睹了“红尘胜景,锦绣繁华”之后,便“意欲往凡间度觅有缘之士”。她宁愿付出一辈子的代价也要追求自己的爱情,这种勇气和决心着实让人感动。而后来她又为了救活自己的丈夫远赴嵩山求草,明知敌我力量悬殊,寡不敌众,依然冒着生命危险与众仙搏斗;她为了维护自己的婚姻,积极抗争,不畏强敌。当她的抗争失败、被镇-压在雷峰塔下,黑风仙去看望她时,问道:“你可也懊悔么”,白娘子毫不犹豫地回答:“这也是前缘宿孽,悔他则甚?”至此,白娘子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被人肯定的、值得同情的大胆追求爱情的形象。当然,人们对白娘子这种“情”的肯定。

在最后的一个故事中,白娘子表面虽还是一个蛇精,但是已经开始神化了。故事摒弃了不少其中妖的成分,更多突出了白娘子的人性的美丽。

白娘子的故事在故事从一个最初的蛇妖害人的故事发展为演绎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经历了非常大的演变。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人物形象和情节内容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主要人物白娘子从一个害人要命的蛇妖形象发展成为一个渴望与追求自由爱情的女性形象。白娘子最后的人性的解放与爱情的争取,成为广大民众追求自由幸福生活之理想的集中体现,这正是白蛇故事具有永久魅力之的所在之处。

白蛇传人物形象分析 [篇2]

一、故事发展:

《白蛇传》是我国古代四大传说之一,这个极富中国特色的浪漫传说,根据今天能见的资料,学术界多认为其故事的雏形始于南宋,初见于《清平山堂话本》之《西湖三塔记》,梗概大异于今。讲的是白蛇精、乌鸡精、水獭精设计加害奚宣赞,而其叔父奚真人乃得道之人,做法将他们收服,并镇-压于西湖中的三个石塔之下的故事。此后,白蛇传的故事便慢慢成长起来,人物形象开始变得生动鲜活,具有鲜明时代意义的有以下几个版本。明代末年,冯梦龙在《警世通言》所改写的话本小说《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下称《白》)清代乾隆年间,方成培将其改编成戏曲《雷峰塔》。现代香港女作家李碧华根据白蛇传所创作的小说《青蛇》。还有台湾剧作家贡敏等编写的剧本《新白娘子传奇》。(下称《新白》)以下是对四个版本中主要人物的分析。

《白蛇传人物形象分析》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二、白蛇:明朝是我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白》吸收了很多鲜活因素,反映了时代内容。这时的白娘子真诚地爱着许宣,生活美满幸福。但蛇妖总是妖怪,当面对许宣感情背叛时,白娘子拿杭州城内所有百姓的身家性命威胁许宣,整个话本也只有在这个时候表现出了白娘子的决绝,但这也是其妖性的充分体现。《雷峰塔》中的白娘子已经有了自己的名字白素贞,并且增加了极其重要的情节,“盗草”、“水斗”、“断桥”,完美了白娘子的性格形象。这个时候的白娘子已经脱尽了妖气,完全成了善良的人。李碧华的《青蛇》应该算是一个诡异的另类书写。书中的白素贞虽然变成了人样,但一举一动仍不失蛇样,但也更像一个人。白蛇在知道许仙懦弱、负情、狡猾的真面目后,还哀戚请求青蛇成全,只因她已经怀了他的孩子,这些给予了她在情感背叛时自欺欺人的极大讽刺。《新白》中的白娘子已经成为百姓心中最完美女人的代名词,对小青情同手足,对许仙温柔体贴,对夫家亲戚尊敬谦让。这时的白蛇形象也最具有人性化,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充分体现了当今社会人们的思想意识。

三、青蛇:《白》中,丫鬟青青由乌鸡精变成了青鱼精,拉近了与白蛇的关系,但是着墨不多,甚至能说她可有可无,只是象征性地需要而已。《雷峰塔》中青儿被定位成了青蛇精,更加拉近了与白蛇的关系。她们虽为主仆,却情同手足。性格上,一个温柔贤惠,一个嫉恶如仇。白蛇传的故事到了李碧华笔下变得饶有新意,小青反客为主成为故事的主角。这个版本中的小青是个天真直率、性格冲动、讲义气、有点任性懒散的妖精,她不了尘世,却是白素贞最忠实的姐妹,小青告戒素贞:“人类一朝比一朝差劲,一代比一代奸狡,再也没有真情义了——但我永远都有。”这时的小青应该是一位先锋派人物,是一个至情至理干练干脆的女子。与李碧华笔下的青蛇相比,《新白》中的小青就单纯可爱的多了,是一个有情有义、敢爱敢恨、忠心耿耿的形象,其率真活泼的性格与白娘子的妩媚温柔形成了鲜明对比。

四、许仙:在《白》中虽然比较本分、善良,但又怯懦、自私,不敢于承担责任,一味逃避,所以他与白娘子的幸福生活容易受人离间和破坏。王蒙在《白蛇传与巴黎圣母院》中写道:蛇

222

2017.03.

是情爱特别是女子情爱的象征,柔软、缠绵、怨毒、执著,简直绝了,比狐更悲伤和绝望,更催人泪下。人爱蛇,但是又要拯救自己的生命与灵魂,人怕蛇合情合理。佛要救人,就要与蛇争斗……“蛇还是佛”,比哈姆雷特的“活着还是不活着”的问题还要煎熬人。这段话真真切切写出了白娘子与许宣爱情悲剧的本质。在戏曲版本中,许宣既追求爱情,又有强烈的自我保存欲望,对白娘子既爱又惧,终于不自觉地帮助法海,毁灭了白娘子。同时,也毁灭了自己的幸福生活。这是最大的悲剧性格。故事到了李碧华笔下,矢志不渝的爱情典范遭到了怀疑。许仙看似俊朗纯朴的外表下隐藏着的狡诈私心,甚至直到临死还在玩弄着作为人类的一点小计谋,原著中一贯胆小怕死、虚伪至极的许仙形象被彻底完善了。《新白》中许仙形象的唯一突破就在其对白素贞的爱恋由肉体上升为精神。他已然不同于《聊斋志异》中同样有此艳遇的书生,他上升到一种传统社会夫妇琴瑟和谐的人伦理想,上升到了和谐社会,成为一副其乐融融的人间温情图。

五、法海:《白》中,法海的任务就是降妖除魔。如果以蛇妖的角度来观察,法海是正面人物,可是当蛇妖蜕化成义妖,而且广为读者所喜爱,法海的行为不再是除妖,他的角色被转移成负面意义。《雷峰塔传奇》一改过去道德正统思想,转而歌颂这场不被看好的爱情。法海由一个慈悲的和尚,逐渐演变成一个阴险残酷的封建统治者,成为封建势力的化身,为了维护封建礼教,不愿让白素贞和许仙享有幸福美满的生活,施用种种压力迫-害他们。法海在传统白蛇传故事中算是反派角色,而在《青蛇》中却赋予了他应有的人性,这时的法海年轻,虽有多年的降妖经验,却不能抵御青蛇的诱-惑,成了六根未净的男子,最后甚至恼羞成怒,为私人恩怨祸及苍生,还口口声声说是替天行道,成了卫道士的虚伪假正经。《新白》中的法海,借用鲁迅先生在《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所言:“凡有田夫野老,蚕妇村氓,除了几个脑髓里有贵恙的之外,可有谁不为白娘娘抱不平,不怪法海太多事?听说,后来玉皇大帝也就怪法海多事,以至荼毒生灵,想要拿办他了。他逃来逃去,终于逃在蟹壳里避祸,不敢再出来,到现在还是如此……”这个奇特的民间传说为白蛇传故事的结尾,表现了广大受压迫民众的心理,所以鲁迅先生表示赞赏。

结语:白蛇传故事的演变,特别是主要人物形象及主要矛盾的转化,原来是许仙与白蛇的矛盾,后来才演进为白蛇与法海的矛盾,不仅使故事的思想性大大提高,而且表达了人民百姓的一种美好的生活理想和生活追求,让我们感受到了封建礼教的逐渐崩溃,社会进步步伐的不可阻挡,展示给我们的是一个温情社会,触及了人们心底最平凡而又最渴望的理想,反映了社会思想文化的变迁。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社会学系

【白蛇传人物形象分析】相关文章:

《雷雨》人物形象分析03-07

《心声》人物形象的分析03-09

周瑜人物形象分析03-17

孔乙己人物形象分析01-20

边城人物形象分析05-01

浮士德人物形象分析05-01

保尔人物形象分析05-01

李逵人物形象分析07-23

林冲人物形象分析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