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人物性格形象分析

时间:2022-08-15 03:06:47 形象分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项羽人物性格形象分析

  人物性格,是指人在社会生活中种种外在和内在的表现形式,是人作为个体区别于同类之总和。也是文艺作品所描写的各种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独有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特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项羽人物性格形象分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项羽人物性格形象分析 篇1

  《鸿门宴》、《垓下之战》是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材中的两篇必学的文言文,也是司马迁广为流传的经典之作。项羽——这位司马迁笔下最典型的悲剧英雄,在步步为营、充满暗藏杀机的宴会中,在刀光剑影、惊心动魄的战斗中,从占据主动地位的他一步步走向了被动,最终落得乌江自刎的结局。究其原因,很大程度是其自身的双重性格造成的,因为故事中项羽的性格特点在其政治、军事生涯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毫无疑问,司马迁对项羽是抱着肯定与欣赏的态度的。司马迁将自己所有的情感融注笔端,塑造了这样一个光明磊落、勇武豪壮,然而最终却兵败自刎的悲剧英雄,其目的在于通过“悲”反衬出“美”,通过“苦难”显示出“崇高”,通过“毁灭”展示出“希望”。

  一、英雄本色、大人格的项羽

  首先,项羽是个英雄。秦时皇帝游会稽之时,年少的项羽就曾说“彼可取而代之”,足见其志向远大。秦朝末年,社会动乱,群雄并起,本无任何基础的项羽却凭自己的英勇和胆识,仅用三年的时间,就在秦末大地上拔地而起,可以说,没有项羽也就没有大汉王朝。东城快战之时,项羽独自一人斩杀敌军数百人。史记曾这样描写:“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从这便可以看出项羽的威风。项羽称霸时不过二十六七岁,可为少年得志,而且在作战时只要霸王一张目叱之,谁看见了都得吓得屁滚尿流,这该是多大的气场。

  其次,项羽更是一个大人格的英雄,这是古之定论。且不说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的勇敢,垓下之围以一当百的豪气,自刎乌江笑迎死神的从容,单说他在鸿门宴上的表现,就足以令人心曳神摇,感佩万分。项羽闻听刘邦欲王关中,勃然大怒,立即发兵击之,这是他的率直而非霸道。他们两人虽有怀王之约,但刘邦侥幸入关破秦,未建大功而欲私自称王,毫无愧疚之心,实非正人君子所为。刘邦前来道歉,项羽不仅予以原谅,而且当即说出了告密者,这是他的磊落而非卤莽。过能改之,善莫大焉,焉能斤斤计较?只有以诚相见,才能尽弃前嫌,和好如初。大敌当前,岂能内讧?樊哙私闯军帐,恶言相向,项羽不仅不计较,反而酒肉款待,这是他的大度而非愚钝。樊哙为救其主,敢作敢当,可见其忠,生吃彘肩,可见其勇,忠勇兼备,堪称好汉。项羽壮之,可谓好汉惜好汉。刘邦不辞而别,实属无礼,项羽不仅不在意,还网开一面,助其逃脱,这是他的仁义而非不智。刘邦毕竟是义军主将,劳苦而功高,如若杀之,实属不仁不义,与秦始皇的暴虐又有什么两样?勇敢、豪放、从容、率直、磊落、大度、仁义,这就是历史上的项羽,一个集世间伟大人格于一身的人杰。也正因为如此,他才成了一个出类拔萃的英雄,一个具有帝王气质、君子风范的英雄。

  第三,项羽的英雄本色还在于他的本真和纯朴的人性美。项羽虽是一个大人格的英雄,但仍然是一个凡夫俗子,他敢爱敢恨、心地透亮,活得本真而洒脱,这是项羽的小人格,一个平凡的人所具有的善良纯朴的本性。兵败垓下,退守乌江,走投无路之际,一句“无颜见江东父老”,让我们窥见了他心底最真实的一面,这里有他的自责,有他的反省,更有他对江东父老的深深歉疚。他宁死也不肯回江东,源于他的自尊,同时,也是他心地善良的诠释。项羽是一个英雄豪迈、骁勇善战、多情重义之人。乌江岸边,生死存亡之时无颜见江东父老而慨然赴死;不忍宝马同行毅然赠于忠诚之士,实乃重情重义之人;以数十击数千,当者披靡,斩将刈旗,身处绝地,杀人无数,放言“此天亡我,非战之罪”,其豪迈之气,善战之能激荡天地;他爱江山更爱美人,爱得轰轰烈烈,荡气回肠。他是一个硬汉子,但也有软弱无助、孤寂难奈的时候,他也需要女人纤纤细手的抚慰,也需要爱情的滋润。值被围垓下四面楚歌之际,潸然泣下,悲歌慷慨痛别佳人,一幕“霸王别姬”,把一个男人爱的情怀、爱的无奈展漏无遗,让人心碎。分封诸侯,他不做王侯,不做皇帝,只做了个徒有虚名的“西楚霸王”。项羽,是一个洋溢着人性美的英雄形象!

  二、刚愎自用、缺少谋略的项羽

  项羽本应该创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泽被后世,名垂青史,但是什么将这铁血男儿拉入了

  英雄末路的深渊?是他的自私吝啬、目光短浅、冲动鲁莽、优柔寡断的性格注定了他的失败!

  1.项羽的性格中有自私吝啬、唯我独尊、唯权至上的一面。在反秦之初,他有地不肯分,有权不肯释,不知收买人心,缺乏海纳百川的胸怀和知人善任的眼光。“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因此,他拱手将众多人才送给了对手,也将天下民心尽付与刘邦。

  《项羽人物性格形象分析》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2.项羽的性格中有做事轻率草莽、不计后果的一面。项羽在西进关中时,投降楚国的秦军受楚军虐-待,产生了敌对情绪,导致军心动摇。项羽为了稳定军心,一夜之间在新安城南袭击活埋了20万投降的秦军。20万人命,一夜之间成了军事斗争的牺牲品,激发起了众多的民怨。火烧了阿房宫,熊熊燃烧的大火三个月不灭,大火宣泄着项羽对暴-政的'愤怒,但这样做更是他草莽轻率的体现。其行为只会让他尽失民心,没有民心的政权只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源本,他的政治统治基础就处处潜藏着危机。

  3.项羽的性格中有优柔寡断的一面。《鸿门宴》开始,项羽处于主动地位,用樊哙的话来说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找机会处死刘邦是易如反掌。但是项羽耳根子软,他在项伯的劝说下,改变了原来的意图。最后在项庄舞剑时,亚父多次示意下手,项羽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没有动手,一次次错失了良机,由主动转向被动。垓下之围,四面楚歌,乌江河畔,他不思如何破敌脱困,只想着美女宝马、儿女情长,葬送了自己。他没有冷静而果决的心智,缺少成为帝王所必需的理智与冷酷。

  4.项羽的性格中有胸无城府、缺少谋略的一面。他没有做大事的计划与战略目标,在刘邦为了得天下而妇女无所幸、财物无所取的时候,项羽想着的却是如何在前进的路上,在只走了一半的情况下衣锦还乡,向父老炫耀。打仗时他不是在阵中统筹全军,而是披甲冲杀在队伍最前方,这样的个人英雄主义只是匹夫之勇,而非将帅。甚至在决战垓下之时,他还想快战一场,以显英勇,鲁莽而只顾一时的痛快,使他逞了一时之能,却败了一世伟业。

  尽管项羽性格中存在种种缺点,但我们仍认为项羽是一个悲壮而色彩浓烈的英雄。项羽的性格中有着悲剧人物所无法抗拒的命运。一个人的性格就像一双无形的手,牵引着自己踏上命定的轨道上。项羽一生被自己的性格羁绊,正好验证了这句话,因此,他刚愎自用、优柔寡断、缺少谋略。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人格尊严,执著于自己的人生,以自己的方式活着,这种固执往往在他遭遇苦难时,容易使他的身心受到极大的折磨,甚至遭受失败的命运。然而,若不能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式活下去,他是宁愿牺牲生命也不愿苟活,所以他选择以自刎结束自己的生命,或许这就是项羽身为悲剧英雄的体现。他像流星般一闪而逝,留给后人无限地唏嘘与感叹。南宋词人李清照有诗云:“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是一座金铸的丰碑,将永远矗立在历史的战车上,供后人瞻仰。

  项羽人物性格形象分析 篇2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凝聚了司马迁毕生的心血与和全部的精神,太史公通过记录不同时期的人物事迹来向我们展现了历史的沉浮与兴衰。《史记》中的许多人物兼有英雄与悲剧的性质。《史记》中的悲剧人物大多是胸怀大志、百折不挠、奋斗不息的,他们大都对历史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或者至少对当时社会有影响。太史公用生花之笔刻画了一个最成功的英雄人物—项羽,项羽在秦汉之际的历史时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 项羽是一位具有对立且矛盾的性格的历史人物。性格决定着命运,项羽虽然走到了人生的至高点,但最后也没有摆脱失败的结局,以悲剧的命运谢幕,这与他的性格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项羽作为一个悲剧形象,他具有复杂矛盾的多重性格特征。“悲剧人物及性格往往就不是那样简单、纯粹。”项羽的身上有恨多的对立的性格特征,注定了他是一个充满悲剧的人物。他的人生是完满的,却有点让人心痛。

  一) 英勇善战却谋略不足。

  从英勇善战上面来说,在《史记》中作者用浓墨重彩的手法对项羽进行了详尽的描写。东城之战,这是楚汉之争中最为激烈的一次战斗。在这场战斗中项羽处在数千汉军层层的包围圈之中。在重重包围之下,虽然手下只剩二十八名骑兵。但他临危不惧,不屈不挠,汉军拿他没有办法。在《项羽本纪》中对战斗场面是这样描写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吒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这里先向我们描述出这样的一个场景:项羽骑着一匹快马大声喊着向汉军冲去,包围他的军队就像被强风吹过的原野之草,相继倒下了,四处逃散。接着又给出了一个特写镜头:项羽对着敌将瞪着眼睛一声怒吼,不但使这个本应该来追击他的将领吓破了胆,连他的马也受了惊,连连后退,逃出数里。项羽在包围圈中纵横驰骋,来去自如,斩杀 敌人的将军、都尉,率领部下突围而去。此场面尽显项羽的英勇善战。

  然而,项羽注定了只能成为一个悲剧英雄,他虽然是一个军事巨人,但却是一个智谋不足的政治侏儒。幼年时期的他受到了呵护和宠爱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强烈依赖感,使他软弱、犹豫、不听劝告,这成为他政治斗争中落败的重要原因。项羽政治上的弱点通过鸿门宴就能看出来:刘邦最早进入了秦都咸阳,但他的实力远敌不过项羽的实力,于是采取了“还军霸上”而“待将军”的策略。范增看穿了刘邦的野心,力劝项羽趁机消灭刘邦。而项羽对当时的政治形势缺乏自己的分析,犹豫不决,在范增的一再请求之下才准备进攻刘邦的军队。鸿门宴是一场关键性的政治斗争。范增再三暗示,“项王默默不应”;范增又叫项庄入而舞剑,意在沛公。项伯起身以蔽沛公,形势非常紧张。这一切,在场的人中恐怕只有项羽没有看出。樊哙拥盾而入,力陈言辞,意在救刘邦,而项王以为壮士;而后,刘邦起如厕,趁机而逃,项羽当断不断,延误时机,放虎归山,为自己留下了致命的祸根。项羽在政治方面是一个低能儿,他轻视政治斗争,他不能准确地把握时势而做出了错误的决策。

  二) 坚毅果断而又刚愎自用。

  项羽拥有胆大心细,善用时机的英勇果敢的精神,主要表现在杀宋义的事情上。当时,杀宋义从项羽的主观情感上是必要的`,从客观的形势来看,杀宋义是为了解决当时的起义军的燃眉之急。项羽矫王命,杀宋义,夺兵权,充分地显示了他的果断。而且,项羽不仅敢杀宋义,而且在杀宋义之前向广大受冻挨饿的士兵们宣布其罪行,为自己的行动充分制造了舆-论。杀宋义之后,项羽矫王命,并捏造了宋义谋反的事实,证实了他杀宋义的合理性,由此可以看出项羽的为人并不是粗枝大叶的,而是蛮有心计的,敢于当机立断的。

  但由于项羽出身高贵,从小任性,形成了他刚愎自用的狭隘自私的性格。他混淆是非,从不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表现在用人上:他狂妄自大,压制贤能之士,“为人意忌信馋”,“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工不能用”,他“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行地而不予人利”。他舍不得将自己的忠诚和谦逊给予他人;他一味的依赖富贵,重视华而不实的威仪,表面豪迈豁达,实际上心胸狭小,“坚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此不附”。他是一个刚愎自用的人。他的重要部将如韩信、陈平、黥布等都因得不到他重用和赏赐从而先后背判楚国归服汉朝,成为协助刘邦置项羽于死地的对头;就连谋士范增也被他气走了,难怪刘邦笑他“有一范增而不能用,以其所以为我擒也”。项羽“恃战胜自强”,以为只单单的依靠自己的能征善武,就能得到天下,很少利用其他人,依靠别人的帮助,失去了协调配合作战的有利条件。正是因为项羽只有“匹夫之勇,不能任贤属将”,结果在政治和军事决策中连连失误,贻误了战机,最终被刘邦所灭。项羽性格上的分裂,反映了他政治上的幼稚、脆弱以及任性,他固守自己性格中不利于实现目标和理想的片面性因素,在矛盾斗争中盲目自大。

  三) 性格豪爽而又生性多疑。

  “破釜沉舟”一事,不仅显示出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也可以看出他性格中的豪爽特征。在鸿门宴上,樊哙撞入军门,项羽不仅不怪,反而欣赏他的豪迈,脱口而出:“壮士!”后来樊哙对他严词劝责,他非但不恼,反而赐酒赐坐,这衬托了项羽那份英雄惜英雄的豪爽本色。而项羽的为人更是光明磊落,他想废掉楚怀王孙心,是明来明去,并不搞阴谋诡计。他不服怀王,说:“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本定天下,诸将及籍也。”(《史记·高祖本纪》)他废除义帝的命令也是公开进行,不玩弄权术。

  然而项羽又偏偏对人有一种先天的“狐疑”。表现在用人上,他压制贤能将才,“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工不能用”《陈丞相世家》,他“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行地而不予人利”《高世本纪》。对有才能而又有利于自己的人,项羽总是表现出一种多疑好忌得性格,不愿意重用。项羽麾下本来人才济济,可是项羽多疑的结果是,他的重要部将都因得不到他重用和赏赐而先后背楚归汉,最后,他连忠心耿耿的“亚父”范增也产生了疑心。刘邦采纳陈平的反间计,项羽便“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范增请辞,项羽毫不犹豫地“许之”。有人才而不能用,用之而又不能信任,结果范增“疽发背而死”,可悲可叹。项羽冲动轻信而又多疑。他注定是失败的,他没能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四) 残暴凶狠却又仁德率真。

  项羽是残暴凶狠的。如果说,项羽杀死宋义是为了客观形势的需要;战场上杀人无数是项羽英勇无畏的表现的话,然而坑降卒一举则是他残暴而凶狠的表现。从跟随项梁反秦开始,项羽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坑降卒这一暴行。从襄城,一直到新安坑秦卒二十万。在楚汉战争中,项羽充分显示出了他的残暴凶狠。在关中,他屠咸阳,杀子婴,烧秦宫,收货宝妇女东归,用这样的方式向天下昭示了他的贪婪自私和残暴。至此,也使人心丧尽。

  另一方面,项羽以仁德、率真的情怀对待朋友。这主要表现在宝马赠亭长、头颅送故人的事情上。经过了殊死拼搏,项羽和他的勇士退到了乌江,而乌江亭长知道项羽兵败,必经此处,便准备了一只小船在这里等候他。乌江亭长力劝项羽渡过乌江,以图东山再起。为了报答亭长的真情厚意,项羽把自己心爱的乌骓马赠送给亭长,以示纪念。自刎之前,“(项羽)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 ‘若非吾故人乎?’”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最后自刎乌江。项羽的仁德、豪放,应使吕马童汗颜,羞愧难当;项羽的仁德、豪放,也令我们唏嘘不已。在古代的英雄群体中,有这种壮举的英雄人物,也只有项羽一人。

  二 项羽在司马迁地笔下,不但是历史英雄,而且在文学史上也是一个十分典型的悲剧英雄的形象。作为英雄,项羽有过人的胆识,在历史上立下丰功伟绩。他是一位反秦的英雄,

  从二十四岁随叔父反抗秦朝暴-政开始,到三十二岁乌江自刎,他的政治生命的一半是用于反秦的,特别是巨鹿一战,为他后来成为“西楚霸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胆识过人的项羽,不能善终,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这个在文学上拥有审美价值的形象被称为“悲剧英雄”。正如吴见思所说:“项羽力拔山、气盖世,何等英雄,何等力量!太史公亦以全神付之,成此英雄力量之文。如破秦军处,斩宋义处,谢鸿门处,分王诸侯处,会垓下处,精神笔力,直透纸背,静而听之,殷殷阗阗,如有百万之军,藏于俞糜汗青之中,令人神动。”史公在传记中用了不少的笔墨来刻画项羽的优点,刻画了一个十分高大的英雄形象,突出了他的英雄之美和力量之美,然而,当这个美好而高大的人物走向死亡之时,读者就产生悲剧请感。悲剧是将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在美好和高大上,作者刻画得越是详细,越是感人,那悲剧感就越是强烈。他让我们从心底疼痛,无法自拔,更无力自拔。

  史记的作者以非常高明的笔法,描绘出项羽的骁勇善战、有勇有谋、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尽管最终是失败的,但他却成为了一个活在人们心中的英雄。在司马迁看来,项羽英勇之时,是人的主观意识表现最明显的时候,也是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的时候,李清照的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也是从这个角度理解项羽英勇无畏的价值的。项羽是死得其所地,这种无畏精神价值的实现是用整个生命作为代价的。我们看到了悲剧主人公崇高的英雄的形象,感受到了无比庞大的职称力量。

  司马迁浓墨重彩地描写了许多慷慨勇敢的悲剧英雄,尤其是他们的悲壮之死。项羽之所以能视死如归,是因为他已经意识到了死亡的必然性,因而也就克服了对死亡的畏惧,显示出伟大的精神力量和英雄气魄。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总是描写激烈矛盾斗争中、惊心动魄的场面中的项羽,由此来表现他豪迈奔放的性格、坚忍不拔的意志,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在《项羽本纪》中记叙了项羽“天亡我也”的自我开脱,由此可以看出项羽敢于承认自己死亡必然性的精神力量和英雄气魄。项羽最后失败了,但司马迁却不以成败论英雄,在他的笔下,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真正的英雄,是一个死得凛然正气的英雄。

  三和高祖刘邦比起来,项羽是失败的,他并没有赢得天下。他不肯过江东,选择了自刎的方式以谢江东父老。他用“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力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唱响了生命之歌。它的死是再毁灭中给予了希望。但他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项羽的形象充满了悲剧的气息。他是英雄,更是一位悲剧英雄。

  在最后一课,他明白了命运对它的安排,天要亡他,他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他别无选择,唯有一死。英雄失败了,悲剧诞生了,但我们的心灵是震撼的,他的精神洗涤这人们的心灵。他总是以那种勇敢追求、不懈奋斗、敢于抗争的精神,震撼着后来人的心,激励人们去为自己的理想和事业而奋力拼搏。他是一个悲剧英雄,但我们并不觉得他是悲哀的,他的性格是豪爽的,坚毅的。他是具有人格魅力的悲剧英雄。

【项羽人物性格形象分析】相关文章:

分析项羽的人物形象10-11

鸿门宴项羽形象分析10-09

分析项羽的人物形象05-17

对孟子的形象分析02-28

山鬼形象分析10-16

堂吉诃德形象分析09-11

《高老头》形象分析11-08

台阶父亲形象分析03-21

贾宝玉的形象分析08-10

关于孔乙己的形象分析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