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书屋调研报告

时间:2022-12-31 23:22:35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农村书屋调研报告

地点:新华书店、学校、德克士、肯德基等休闲娱乐场所。

农村书屋调研报告

1.农家书屋概况:

据回收的问卷来看:男读者与女读者差不多;年龄分布为少数16岁以下,主要人群为16-30岁的读者,少数30-55岁读者,极少数55岁以上读者;读者文化程度以初中、高中或中专、大专及以上为主,少数小学读者及小学以下读者;政治面貌以团员与群众居多,少 

数党员,问卷调查过程中未曾遇到民主党派;读者的主要业余生活方式为看电视听广播,阅读书籍报刊者次之,以上网为主要业余生活方式的被调查者占少数,与玩牌类麻将等游戏的读者大抵想持平;这些读者的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为电视广播与书籍报刊、与人交流,部分通过网络手机与培训讲座;被调查者感兴趣的书籍主要是娱乐休闲类、文学作品类、养生保健类、时事新闻类,对政策法律类感兴趣的被调查者占少数;被调查者家中书籍报刊的主要获得方式为购买或订阅,其次为从他人处借阅和通过网络,再次之为利用图书室与其他途径;被调查者中以放松娱乐、获取知识、关注社会与生活为阅读的主要目的的占绝大多数,一部分把阅读当做一种兴趣看待;被调查者每天阅读时间少于30分钟的占了半壁江山,阅读时间30-90分钟的读者占少数,每天平均阅读时间90分钟以上的占极少数;然后,被调查者没有或较少阅读的主要原因普遍为没时间或精力,个别被调查者不喜欢阅读,剩下的认为是没有条件和不了解农家书屋等图书室;调查结果表明:人们喜欢开展的活动主要是看电影看戏剧等娱乐活动和科技培训及知识讲座,还有一部分人喜欢开展图书交流会与其他活动;据调查,绝大多数人未曾去过农家书屋,只有部分被调查者曾经进过农家书屋,在到过农家书屋的那部分人中,绝大多数认为所在书屋有电子阅览室,少部分没有配置;问卷结果表明,绝大多数被调查者所在村的人口数量为1000人以上,个别人所在村的人口数量为500人以内和500-1000人;2/3的被调查者表示,所在村或(社区)有书屋或图书借阅室,1/3没有;问卷表明,人们所在村(社区)的书屋(图 2

书借阅室)的藏书量主要为2000-5000或5000-10000册,少数人所在村(社区)的书屋(图书借阅室)的藏书量少于2000册,或多于20000册;大部分人所在村(社区)的书屋(图书借阅室)的报纸订阅种类1-3种与3-5种,个别没有,部分人所在村(社区)的书屋(图书借阅室)的报纸订阅种类大于5种;问卷还表明,大部分人所在村(社区)的书屋(图书借阅室)的杂志订阅种类为1-3或3-5中,5种以上的较少,甚至于,部分人的问卷表明,所在的书屋或图书借阅室没有杂志;大部分人所在村(社区)的书屋(图书借阅室)的面积为10-15平米,15-20平米的书屋(图书借阅室)次之,少数人表示所在村(社区)的书屋(图书借阅室)的面积有20平米以上。

2.图书种类、数量:

图书种类较齐全,人们一般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但数量还是较少,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3.借阅情况:

节假日或非工作日,到访农家书屋或社区的图书借阅室的人较多,平时一般都是一些书屋常客与零散的借阅者。

4.村民文化结构、阅读需求:

文化结构以初中,高中为主,部分小学,少部分大专及以上。这些人的阅读需求以娱乐休闲、养生保健、时事新闻、实用技术为主,文学作品次之,政策法律与历史地理垫底。

5.管理人员情况:

人们普遍表示,所在村(社区)的书屋(图书借阅室)的工作人员主要为专职的1人或2人,还有部分地方有兼职的工作人员;人们所在村(社区)的书屋(图书借阅室)的工作人员文化程度以初中和高中为主,少部分人的问卷表示所在的村(社区)的书屋(图书借阅室)的工作人员文化程度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6.与村民的阅读互动情况、建议:多一些可供阅读者看书的座位,希望有更好的阅读环境;人们希望多些法律、法规、医药卫生、科技类

书籍;希望调整图书结构;培训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缺乏图书管理专业知识,年龄断层,管理松散,缺乏必要的运营资金和技术培训。

农村书屋调研报告 [篇2]

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每一个农家书屋原则上可供借阅的实用图书不少于1000册,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张),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增加一定比例的网络图书、网络报纸、网络期刊等出版物。

《农村书屋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农家书屋自从建立以来,取得了很多成果以及收效。它的发展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举措, 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这项惠及全国亿万农民群众的工程已取得了初步成效,据资料显示,到2017年6月,全国已建成农家书屋9.3万家。在农村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农家书屋既面临着重要挑战,同时也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发挥优势,拓宽领域,了解读者需求动向,深化读者服务工作,为当地村民服务,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已成为当前农家书屋发展建设的重要课题。农家书屋是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新型组成部分, 也是农民群众学习了解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农业科技知识和法律知识、 促进农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阵地。农家书屋建设是新时期党在农村的一项具体的惠民工程,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项重大工程,对解决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问题,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农家书屋给农村带来了新变化,给农民带来了实惠,不但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素质,也促进了乡村文明。建好农家书屋不易,如何建立健全长效的管理机制、体制,管好、用好农家书屋,则是我们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一、当前农家书屋现状及存在问题

农家书屋工程包括建设、管理、维护和使用四个方面,四者缺一不可。建设好是前提,管理好是关键,维护好是重点,使用好是目的。目前,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农家书屋正处于大规模的建设阶段,对于后期管理考虑的还比较少。农家书屋多数建在村委会和农户家,书屋管理人员也主要包括村委会人员、农民,基本上没有配备专职管理员,且多数管理员的工作都是义务性的。书屋的管理主要采用“自主管理、自我服务“模式,有的农家书屋则采取图书“租售”等经营以求发展。

存在的问题:1.职责不明。书屋资产归属、维护和后续发展由谁负责等问题,没有明确,难以做到各负其责,影响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 2.重建轻管。有的书屋建成交付使用后,没有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没有纳入年度政府目标考核,对其日常的运行缺乏有效地管理和引导,影响其作用的发挥。3.资源匮乏。很多书屋的图书数量少,同一批次建成的配书雷同,没有为书屋订阅专用报刊,即使个别有也只是很少的几种党报党刊,基本无更新渠道,书屋只能维持现状,恰如 一潭死水,没有活力。4、管理员素质有待提高。目前书屋的管理人员基本上都是由村里工作人员兼任,均为义务管理者,加上缺乏专业知识,无法保证书屋的开放时间,缺少对图书的推荐宣传,不利于图书功能的发挥和阅读活动的推广。5、借阅率低。目前,农村大多数农民缺乏阅读习惯, 加上宣传工作不到位, 书屋虽然建起来了,图书借阅率偏低,情况好些的,平均每天三五人,差的平均三五天一个人。平均借阅率很低,大部分的图书还处于闲置状态。

二、制约农家书屋读者需求的因素分析

制约农家书屋读者信息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实用信息匮乏。全国农家书屋正处于建设初期,有的书屋自购实用新书少,受赠的旧书多,有些知

识内容解决不了生产实际问题,满足不了生活娱乐所需,与国家社会形势发展和农村实际情况相脱节, 这样就激发不了村民读者的阅读兴趣,长此以往书屋的吸引力必然会锐减。2.信息化水平滞后。受经济状况、地域条件的影响,我国部分地区的农家书屋信息化建设尚未普及,影响了读者获取信息的深度和广度。书屋在改变农村信息匮乏和文化落后方面未有多大成效。 而一些开通网络的书屋, 对网上信息的搜集、整理、加工等服务工作推进缓慢,导致针对农村开办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信息未得到充分利用。3.读者信息素质较低。由于村民读者对信息的需求意识、利用程度参差不齐,所以各地书屋遭到冷热不匀的境遇。这是因为一方面农民在求知、求富、求乐、求美方面的自我需求度不同,读者欠缺查询和索取文献资料的方法和技巧。另一方面书屋也缺乏对读者信息素养的培训和指导。4.管理员的能力有限。据了解,书屋管理人员多是兼职或非图书专业人员,无暇或无能力钻研专业知识,管理上也仅仅做些传统的借借还还服务, 二、三次文献服务基本未开发,更不用说开展读者个性化服务、定题服务了。因此,注重管理员的继续教育十分必要。总之,随着农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农业信息的更新和传输愈显迫切,这对农村读者需求产生了重要影响。农家书屋的馆藏、传统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发展需要,尤其是对书屋服务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依据村民读者需求,创新信息服务方式方法,是农家书屋完善发展的必由之路。

《农村书屋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三、农家书屋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要解决上述问题,只有在建设、管理、利用、发展机制上不断探索和改进,在供书、读书、管书、用书等各个环节上抓准抓实,从归根本上解决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问题。1、明确责任。尽快确定我区农家书屋的资产管理主体,进行资产登记,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区文广新局要建立健全书屋管理、服务等各项工

作制度和专项检查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检查制度,从制度上保证书屋的正常运行。 由区委宣传将书屋的建设和管理纳入乡(镇)宣传文化工作的考核目标。④书屋的日常管理由乡(镇)党委政府负责,行政村 按照制度抓好落实。2、整合资源。 将农家书屋与村级办公活动场所、文化 活动室、农村远程教育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结合起 来建设、管理和开展活动,节约建设成本,提高书屋的利用 率和综合效能。 结合点村工作,组织“帮扶联系活动”,广泛发动党政部门、高校、企业和爱心人士参与,形成了全社会关注、支持、参与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良好局面。3、培训保障。通过举办管理员培训班等形式,大力加强管理员教育培训,颁发农家书屋管理员资格证书,强化了管理员的管理服务意识和水平,并定期开展检查评比活动,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能力。通过农村低保途径解决农户管理人员报酬,通过区财政适当补助解决村委会兼职管理员报酬。4、资源更新。依托区图书馆,将农家书屋和区图书馆联动运行,把农家书屋作为区图书馆的分馆,将农家书屋的图书作为馆藏图书进行管理,组织图书流动车将馆藏图书、其他书屋图书定期调换到农家书屋,形成一条定期补充、更新、交流图书的畅通渠道,使农民群众始终有新书可看。将送书下乡活动列入区“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中,按照“一书一册无复本”的原则,一地一别,甚至一村一别为农家书屋配备图书、报刊和电子音像制品。5、开展活动。依托农家书屋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 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读书用书活动,引导村民到农家书屋读书用书,增强农家书屋的吸引力,努力培养农民群众阅读兴趣。6、发展模式。以政府主导,公益起步,经营发展的模式,对具备一定条件的农家书屋,由新闻出版、工商管理部门核发经营许可证,由新华书店提供适销对路的图书,交给书屋代销,走借、售结合的发展之路,为农家书屋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一

定的经济保障,为农民朋友解决买书难的问题,为书屋增添新的活力。农家书屋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农村基层群众文化管理探索性工作。管理好、发展好农家书屋,对于推动新时期新农村全民素质的提高,加快农村科技致富达小康,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实现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农村书屋调研报告 [篇3]

2011年5月—2017年10月,清塘镇文化站通过问卷调查、入户访谈、个案分析等方式,重点研究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管理、使用情况,剖析清塘镇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如何促进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建议。

建设现状 31个书屋拔地而起

●已建成农家书屋31个,覆盖了全镇100%的行政村。 ●形成以热心公益文化事业的农民为补充的农家书屋管理主体。

在农家书屋建设中,我镇按照“六个统一”的标准,即统一书目、统一标牌、统一书柜(每个书屋配备3个书柜)、统一桌椅(每个书屋配备1张阅览桌、6把椅子)、统一管理文本、统一规章制度(3种规章制度)县文广局另配3个村除外,充分利用农村文化大院、村委会、学校、集市街道、商店等,在政府主导建设的基础上,采取了村里管理、乡镇管理的模式。

存在问题 更新及酬劳机制亟待改善

●图书更新机制还没有普遍建立起来。

●部分农民还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

“屋”的问题。我县大多数的行政村条件较差,书屋面积小,环境差,设施少。

“书”的问题。农家书屋里的农业科技类图书颇受欢迎,这类图书内容更新较快,但是农家书屋的图书更新机制还没有普遍建立起来。

“管”的问题。由村干部兼任,工作时间无法保证,致使个别书屋不能定时、足时开放。

“用”的问题。部分农民还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闲暇时间大都通过聊天、打牌、看电视打发时间,抽样中发现一些农民对农家书屋所知甚少。

“钱”的问题。目前农家书屋建设资金只包括购置出版物和相关配套设施的经费,还没有出版物的补充经费,也没有管理员的报酬等。

有效建议 想方设法让书屋“活”起来

●探索把书屋建设与其他经营活动结合开展,使书屋既能阅读又能消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增加。

●致富信息、农业知识、娱乐休闲、法律知识、教育卫生知识分别位居农民读者最需要信息的前五位。

●用5年——10年的时间,为每个书屋配备1名管理人员,选聘应届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做农家书屋图书文献的管理者。

加大政府扶持,引入多元支持,强化造血功能

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建议各级政府参照建设初期的资金配套模式,对已经建好的书屋,以年度为单位,持续性地拨付后期的办公经费、管理经费、管理人员薪酬、资料更新经费等。

引入社会多元支持。相关组织应积极倡导个人、企业出资,公益捐助,同时应完善赞助模式,可采取书屋冠名、投放广告等方式,引导企业投资赞助。这一模式对农药、化肥、家电、太阳能等企业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具备较强的可行性。 合理选择处所,打造数字书屋,实现资源整合

合理选择书屋处所。经过调查认为,把农家书屋设置在当地学校这种模式比较科学。一是因为学生是农家书屋的主要读者群,同时通过学生向家长介绍图书,能够调动农民读书的积极性;二是因为教师素质相对较高,书屋开放时间相对有保证。

引进交流机制,保证资料更新,合理配置图书

了解读者需求,科学配置图书。课题组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系统分析,发现致富信息、农业知识、娱乐休闲、法律知

识、教育卫生知识分别位居农民读者最需要信息的前五位。有关部门在以后的出版物配送工作中应加以参考。

结合实际,关注未来,不断完善出版物结构。一要选择符合当地产业发展特色的书籍;二要强化儿童读物的质与量;三是有条件的地方应尽量配备电脑,以让农民朋友更好地了解外面的世界。

建立社会捐助平台,为农家书屋提供资源保障。很多城市家庭都会有一些富余的图书。如果能够把这些资源汇集起来,数量极其可观。此外,不少学校、出版社、报社等,都会有大量的书报资料,如能及时捐助,善莫大焉。 合理选配人员,加大培训力度,规范借阅制度

建设稳定的专业管理人员队伍。可以考虑用5年—10年的时间,为每个书屋配备1名管理人员,选聘应届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做农家书屋图书文献的管理者。

制定管理规程和明确的操作细则。管理细则必须结合农村生产生活实际,明确并强化书屋开放时间。如农闲时节可延长开放时间,农忙时节可改为晚上开放。

提高管理员素质,持证上岗。图书馆应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书屋管理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对具备基本知识的管理员颁发证书,持证上岗。

加大宣传力度,培养阅读习惯,有效组织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吸引群众走进书屋。可在农闲时节和节假日举办一些受农民群众欢迎的小型文体活动,邀请农业、医疗卫生等方面的专家进行农业技术、养生保健、计划生育等方面的知识讲座,提高农民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等,吸引群众到农家书屋来。

树立典型,让事实说服农民利用书屋。可通过对成功运用书本知识走上致富道路的典型人物和事例进行宣传报道,让农民亲眼看到农家书屋带来的好处。

找准“高端”读者,形成示范效应。大部分农民目前还没有养成阅读习惯,业余时间以看电视为主,棋牌娱乐和交友聊天也占很大比例。种养能手、中小学师生、企业家或乡村干部等,属于农村的“高端”读者,调动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可以在当地形成较好的示范效应 2017-10月

【农村书屋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农村调研报告04-03

农村低保调研报告11-23

农村消防调研报告11-24

新农村 调研报告11-24

农村少先队调研报告11-24

农村住房调研报告11-24

农村农业调研报告11-24

农村高中调研报告11-24

农村健康调研报告11-24

农村项目调研报告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