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民居调研报告

时间:2022-12-31 22:38:44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农村民居调研报告

根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的任务安排,结合我县防震减灾工作实际,我们选择了农村居民抗震设防情况这一民生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现报告如下。

农村民居调研报告

一、我县农村居民抗震设防情况现状

全县农村居民房屋总面积约2300万平方米,人均约14平方米。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过去的土墙草顶房屋几乎找不到了,一般砖瓦起脊房占六成以上,砖混平房约占总量的三成,楼房不到总量的十分之一。

一般砖瓦起脊房大都是上世纪所建,这类房屋都不考虑抗震设防要求,无地梁和圈梁,且都是沙土砌墙。这类房屋抗震性能差,根本达不到抗震设防要求。

大多数砖混平房建房时也没考虑抗震设防要求,虽然有的平房做有地梁,但其目的不是为了抗震,而是为解决地面不均匀沉降问题,这类房屋一般没有圈梁和结构柱,基本上还用预制楼板。这类平房都是农村土工匠所建,既不做工程地质勘探也没有施工图纸,完全凭经验,这类平房一般整体性能较差,达不到抗震设防要求。

进入新世纪以来,农村所建的民居,大都是砖混结构,建筑质量相对好一些。存在的问题仍然是无工程地质勘探、无设计图纸,工匠一般凭经验建房,唯一不同的是新建房比上世纪建的房屋现浇顶的多一些,预制楼板用的相对少一些。这类房屋的大多数也达不到抗震设防要求。

新农村建设工程启动以来,各乡、镇所开发建设的楼房,一般都按建筑规范,工程场地做了工程地质勘探,有设计图纸,应该说这类房屋是可以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但房屋施工质量令人担忧,承建这类楼房的建筑队大都是没资质或挂靠资质的建筑队,懂建筑技术规范的少,施工质量很难保证,抗震设防要求也很难保证。

农村集镇这一块的房屋,应该讲能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比例也不高,特别是一些集镇老街道上的营业性房屋,门面房无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差,地震安全隐患大。

综上所述,我县农村居民的抗震设防情况不容乐观。乐观的估计达不到抗震设防要求的民居也在八成以上。如发生中强地震,都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做好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也就是说发展是为了满足人民的需求。安居乐业是人们的美好愿望,只有安居才能乐业,这是最大的民生。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如果我们的建设不考虑抗震设防,遇到地震,就可能把多年积累的财富毁于一旦。因此,抓好农村民居的抗震设防管理,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当前我县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社会财富的积累越来越多,人口的增长人口密度越来越大,一旦发生破坏性地震,后果将不堪设想。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世界上通行的做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做好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这项工作做不好,且不说现在地震预报还没有一套成熟的理论,就是地震预报过关了,一旦发生破坏性地震,人员伤亡、财产的损失也是不可避免的。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四十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村民住宅和乡村公共设施抗震设防的管理”。就目前我县情况看,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有能力而且有条件抓好农村民居建设的抗震设防工作。

三、做好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管理的几点意见

1加强防震减灾知识的科普宣传工作。据了解,目前社会公众对防震减灾知识知之甚少,但对地震又非常敏感,我们要充分利用公众对地震敏感这一现实,引导好、宣传好、普及好防震减灾知识,抗震设防技术以及应急避难和自救互救常识,一方面提高社会公众的综合防御自然灾害能力,另一方面增强社会公众的抗震设防意识,自觉自愿地考虑住宅的抗震设防问题。

2加强对农村民居建设抗震设防要求的管理。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负起责任,切实加强对农村民居抗震设防要求的管理。对农村建房要按照建筑规范进行审查,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做到

事前审核、事中监督、事后验收。要严格管理农村的建筑队,对没有技术力量、无资质的建筑队,不准其承包建筑工程。

3政府要大力支持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是一项民生工程,政府要给予大力支持,政府要做的主要工作是:一是有计划地开展辖区内地震活动断层的探测,为村镇规划建设选址提供依据;二是培训一批懂得抗震设防技术的建筑工匠,建设一支本乡本土的抗震设防技术队伍;三是为农民建房无偿提供抗震设防技术服务,包括提供不同类型或房型的图纸;四是组织力量开展农村实用抗震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五是选择好示范点并加以扶持,以便于带动面上的工作,为全面提升我县农村民居抗震能力作样板。

《农村民居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农村民居调研报告 [篇2]

本小组于2017年1月20日至1月30日对广东省农村居民的收入与支出基本状况以问卷形式进行了初步调研与研究,具体调研结果如下:

一、农村居民现金收入主要概况

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的比例在增加,与之对应的是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不断增加,并成为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2017年人均全年纯收入收入7890.25元,同比增加983.32元,增长14.24%。其中,工资性收入4799.52元,增长17.36%。占纯收入60.88%,超过一半了,是农村居民主要的收入来源。

(一)、家庭经营性收入平稳增长

2017年人均家庭经营性纯收入收入2203.74元,同比增加416元,增长9.24%。

(二)、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增幅趋缓

2017年人均非经营性收入485.85元,比上年增加43.66元,增长9.87%,增速低于工资性收入,高于家庭经营性收入。农民财产性收入主要来源于利息、租金和土地征用补偿等方面。

二、农村居民支出主要概况:

在农村居民高速的收入的同时,我们也来分析一下居民的支出状况吧。我们可以在表二中看到食品仍是居民主要的支出,占了人均的65%,远远高于其他的各项指标的总和。我们不难的可以看出cpi指数给农村居民带来的多大的影响。然后排在第二的是居住。其占了17%,排在第三的是交通运输。很大的原因是在当前的社会和国际的打氛围下原油和天然气的价格飙升,使得居民出行要花费更多的支出。其余的食品和家庭电器及其文化支出都在4%。从一个侧面去反映由石油及其天然资源的价格比生活日用家电的升的要快。随着农村居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

相信在未来,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结构向着逐渐降低生存性消费比重、不断提高享受和发展性消费比重变化,基本生存资料中的食品支出比重逐渐下降,其他享受和发展性消费支出比重不断提高,消费结构持续优化。

高品质食品消费增加。1995年,农村居民食品消费的基本特征是:消费水平提高,在家饮食支出比重下降,在外饮食支出比重提高;消费质量改善,肉、蛋、奶、水产品等消费量增多,膳食结构向营养、科学型发展。

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比1995年增长了63.7%,其中,在家饮食支出比重下降,而在外饮食支出比重则不断提高。平均每个农村居民用于在

家的饮食支出由1995年的759元提高到2017年的1199元,占食品支出的比重由89.4%下降到86.3%。

三.农村居民住房基本概况

农村居民住房中结构和性能较好的钢筋混凝土房屋的面积和比例继续上升。表三显示,广东农村居民住房中钢筋混凝土结构人均住房面积从1995年的3.87平方米上升到2017年的3.44平方米,从1995年到2017年钢筋混凝土房屋面积先升后降在2000年达到最高点其数值为6.02,其原因是在2000年时农村牵起一阵农村土地建房风暴,大部分农民在盲目建房。之后由于受到政府的控制下建房面积大大减少。还有一个大原因是政府在赶农民上楼,腾出更多的土地作为经济用地;与此相对应的是,农村居民居住砖木结构住房的人均面积从1995年的0.64平方米下降到2017年的0.13平方米,减小0.51平方米,减幅20.30%。性能和结构较好的钢筋混凝土房屋成为农村居民主要的住房结构,原始的砖木结构住房逐渐被淘汰。

四、建议:

(一)、增加农民收入的

努力提高农民自身持续增收能力。一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努力调整优化生产结构,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在保障稳定基础上增加生产经营性收入;二是在切实维护农民工权益的同时,加速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工业化与城镇化建设步伐,切实增加农民的工资性和财产性收入;三是关注农村劳动力的适度转移,加强对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培育和促进农民创业能力。加强政策调控和窗口指导,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的信贷投入。一是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强化金融机构服务意识,提高金融对“三农”的服务效能。二是完善支农贷款政策和管理措施,探索完善扶贫贴息贷款管理模式,推进农村小额贷款业务发展。三是合理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增强农村信用社的支农实力,发挥好支农再贷款在增加农民收入中的引导调节作用。

(二):针对农村住房问题

政府应加快村庄治理和布局规划步伐。加快村庄治理,特别是农村建房治理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应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严格控制农村住房建设。对于部分地区,农业生产用地比较紧张,人均住房面积已经能够满足家庭人员使用的,要避免建设闲置房;对于农村那些人口较多,住房比较紧张的地区,要合理引导住房建设,避免浪费。另一方面加强农村自建住房的规划设计和管理工作。农民自行新建住房,要从符合镇、村规划出发,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加强管理和引导,在确保质量达到要求的同时,还要使房屋布局科学合理,户型方便适用,基本功能完善,地域特色突出和外观格调美观协调,要和整个村、小区的规划相一致。

《农村民居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1、继续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农村居民居住条件与环境问

题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应该抓住新农村建设的契机,引导农民树立科学的住房建设和生活消费理念。在农村住房问题上,应着眼长远,统一规划,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功能配套的新型农村。近几年,农村交通条件和农村

电网改造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当前应加大对农村改水、改厕和环境治理的投入力度,将通水、普及卫生厕所、倡导使用清洁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提升居住环境、改善农村居住条件的重点,改变农村面貌,加快新农村建设。

农村民居调研报告 [篇3]

近期,阜阳调查队对农村居民建房情况开展了一次专题调研,通过调研发现,阜阳市新农村和美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农民居住环境普遍改善,但是也出现了土地规划不合理,资源浪费严重以及垃圾污染等问题。

一、农村居民建房现状

(一)新农村和美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据了解, 2017年度和2017年度阜阳市90个美好乡村建设重点示范村已基本建成,2017年度45个重点示范村已全部开工建设。全市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呈现出机制逐步健全、氛围日益浓厚、工作有序推进的良好态势。2017年起,市级每年6000万元,县(市、区)每年不少于1000万元,井逐年增加,主要用于中心村建设和自然村治理。

(二)惠民政策不断出台。交通方面,2017年阜阳市计划改造农村公路危桥(第一批次)79座,总投资5000万元;县乡道升级改造(计划总里程210余公里,总投资44811万元;养护工程计划养护里程170余公里,总投资3983万元;安保工程计划处置隐患里程150公里,总投资1100万元;村级公路网络化工程计划建设里程290公里,总投资14611万元。危房改造方面,阜阳目前已经获得三批共18400户农村危房改造指标,并出台《2017年阜阳市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要求2017年10月上旬完成6000户农村危房改造。环境治理方面,《阜阳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方案(2017-2020年)》计划到2020年,全市农村居民住房、饮水和出行等基本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沟塘等水体基本得到治理,人居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便捷。农村人居环境管理长效机制基本建立。2017年底前,全市30%的村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三)农村居民刚性建房需求强烈。阜阳农村人口密集,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约有520万人口居住在农村,作为农业大市,阜阳地区农村居住环境较为落后,农村居民改善住房条件的意愿较为强烈。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阜阳农民人均收入不断提高,特别是阜阳拥有数量庞大的外出农民工,一般情况下,每个外出务工家庭每年纯收入约为3万元以上,打工几年便具备了新建住房的经济条件。因此,近年来农村新建住房的规模在不断增加,住房的质量面积装修等方面也在不断提升,出现了从粗放实用到美观舒适的改变,瓷砖、热水器乃至空

调等已经在农村新建住房中普遍使用。

(四)建房成本有所下降。农村建房成本主要人工和建材组成,人工成本近年来虽然有所上涨,但是由于近年来水泥、钢材等建材成本不断下降,使农村建房成本总体处于下降状态,根据调研情况,农村偏远地区包工包料建房约五百元每平方米,靠近城镇地区工钱会上涨一、二百元,包工包料约七百元每平方米,当前阜阳农民新建住房主要结构为三间三层,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左右,总造价约20-30万元左右。基本上,一般农村家庭通过务工等方式,没有特殊的困难,都具备建设新房的经济能力。

二、农村居民建房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土地指标紧缺。根据目前农村土地使用政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均由上级下达,但由于各地发展养殖、工业以及各种公益事业项目对土地需求不断增加,基本上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无法用于农民建房,比如颍上县江店子镇全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为30亩,全镇人口约5万余人,每年新增建房约400户,按照规定每户的宅基地面积应为220平方米以内,每年全镇新增建房用地约为130亩,远超过全镇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

(二)建设规划不合理。由于目前土地政策比较严格,即不能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也不能改变土地用途,这使农村集中规划建房带来很大制约,难以将农村居住、生活服务设施、交通路网等有机结合起来,基本上没有给农民预留发展经济项目的用地空间,比如家庭养殖、家庭工厂等,使部分农民不愿意跟着规划走,往往为了出行方便跟着公路建房,为了搞生产跟着厂区或者大棚建房,导致村庄沿路蔓延,布局零乱,耕地浪费严重。

(三)新建住房空置率较高。在调研中发现,虽然农村新建住房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普遍处于空置状态,很多房子外观漂亮,但内部空空如也。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农村生产形式发生较大改变,土地流转以及农机大规模的使用,使很多劳动力脱离土地,常年外出务工,不在家居住;另一方面农村攀比之风盛行,新建住房成为一种显示家庭实力的手段,适龄男青年家里甚至没有一套新房子都很难找到对象,这也造成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

(四)生活环境恶化。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原先分散居住的人口集中在一起,给生活环境带来极大的压力,主要表现生活垃圾难以处理,生活区周围河

道基本被垃圾污染,调研中在阜南县于集发现虽然上级配发了一辆的垃圾转运车辆,但是由于运行成本高,且垃圾无地处置,价值几十万的设备基本处于闲置状态。

(五)新建住房缺乏监管。在调研中发现,农村新建住房基本处于自由组织的状态,施工队往往是无资质、无设计图纸、无监理的“三无状态”,而乡镇政府缺乏监管手段和监管能力,经常发生施工事故,新建住房的质量也难以保证,抗震等级普遍较低,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三、加强农村居民住房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规划。坚持规划引领,努力做到先规划后建设、不规划不建设,科学修编完善美好乡村建设村庄布点、中心村建设和产业发展等规划。

(二)加强环境整治。要坚持对农村的环境治理,全面推进“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加强对农村垃圾、污水的处理,大力实施道路硬化工程,使农村环境得到亮化和美化,让农民居住环境得到较大的改善。只要这样切切实实的变化,才能使农民安居乐业。

(三)强化土地保障。一方面要坚持“一户一宅、面积法定、无偿分配及使用”的农村住房政策,一方面要研究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研究对“一户多宅”、面积超标、违法占地、长期闲置等情况的处置措施,探索通过政策引导让有条件的农户主动放弃现有不用的宅基地,将农村宅基地盘活用好。

(四)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通过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办好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扩大电网供电人口覆盖率,实施农村清洁工程等措施不断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充分发挥便民服务中心功能,使村民“小事不出村”。

【农村民居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农村调研报告04-03

农村养猪调研报告11-24

农村问题调研报告11-24

农村高中调研报告11-24

农村低保调研报告11-23

农村农业调研报告11-24

农村发展调研报告11-24

农村消防调研报告11-24

新农村 调研报告11-24

农村少先队调研报告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