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经营管理合理化建议和意见

时间:2022-08-17 15:08:37 建议书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改善经营管理合理化建议和意见

  如何改善经营管理工作成为企业最为关注的研究课题。改善经营管理建议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改善经营管理合理化建议和意见,欢迎阅读。

  改善经营管理建议

  公司日前推出的改善经营管理建议实施方案,旨在通过倡导“职工的每一项建议都有价值”的理念,充分调动全体员工提建议的积极性,最终达到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的目的。

  改善经营管理建议是指在岗职工(含劳务工)对公司改革发展、生产经营、企业管理等各项工作所提出的符合法律法规、具有可行性、先进性和效益性的改进完善意见。其中,可行性是指建议者所提方案、措施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实施;先进性是指方案、措施对原有项目或某一项工作有所改进、完善和提高;效益性是指建议采纳实施后可以带来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可明显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经营管理建议遵循公司“统一领导、统一方案、统一流程、统一标准”的原则组织实施。

  实施方案规定的改善经营管理建议有13大类,规定职工通过职代会提案方式提出的符合规定条件的建议,可同时作为改善经营管理建议项目,并明确了不属于改善经营管理建议9方面内容。

  改善经营管理建议分集团公司级与公司级两个等级。集团公司级建议指项目实施完毕后,一次性带来经济效益或前3个月净效益100万元(含)以上的建议。公司级建议指项目实施完毕后,一次性带来经济效益或前3个月净效益100万元以下的建议。

  为加强组织领导,公司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建立评审专家库,明确了职责分工、工作程序及要求以及奖励、检查、监督办法。

  改善经营管理建议奖励分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两种方式。物质奖励分优秀建议奖励和项目实施成果奖励。对于实施后带来明显经济效益的建议项目,按照效益大小实施成果奖励。优秀建议奖励的依据为最终评审的评分,根据得分给予奖励,建议人涉及多人时,所得优秀建议奖由第一提案人负责分发。实施成果奖励的依据是建议项目实施后产生的净效益,体现为增效或降本。增效为实施建议后增加的效益减去因实施建议增加的全部成本费用后的差额,降本为实施建议后全部成本费用的降低额。建议项目实施效果以净效益进行计算,净效益计算评价时综合考虑成本、价格、价值量、周期等因素。

  公司级建议项目由公司组织奖励,持续带来经济效益的单个建议项目,奖励原则上不超过项目实施完成后前3个月净效益的5%;一次性带来经济效益的单个建议项目,奖励原则上不超过项目实施后一次性净效益的5%,奖励额度最高不超过5万元。奖励情况报总部主管事业部或资产公司备案。涉及3000万元以上(含)投入的建议项目,只进行优秀建议奖励,不进行实施成果奖励。

  对于实施后带来明显社会效益或提升管理效率的建议,以精神奖励为主,可适当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优秀建议的获奖人员,公司除通报表扬外,应与职称评定、评先树优、业绩考核、职务晋升等挂钩。具体标准由公司干部处、人力资源处负责制订落实。

  公司领导班子所提建议不纳入奖励。公司基层单位班子成员及公司处以上干部所提建议纳入优秀建议奖励,不纳入实施成果奖励,但其建议项目实施成果可作为其本人年度绩效考核加分因素。

  对于开展改善经营管理建议工作(包括组织发动、把关审核、完善修改建议以及奖励公平分配等情况)成绩突出的单位(部门),颁发改善经营管理建议组织奖。

  公司管理改善建议

  为改善经营管理工作,提高经济效益,鼓励员工及时提出好建议,安徽石油面向基层一线,深入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鼓励员工从工作中总结经验,从经验中发现问题,从问题中提炼建议,改善经营管理建议工作持续升温。截止目前为止,全省系统提报879条建议,共有68条建议通过OA系统上报省公司,省市公司获得优秀建议513条,核发优秀建议奖励资金9万多元。

  针对不同对象,该公司实行分类指导宣传,一是对机关部门,采取宣传、发动的方式。宣传改善经营管理建议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强调改善经营管理建议工作是手边事、身边活,建议来源于工作中的点点滴滴,通过各种形式鼓励机关工作人员自发思考;二是对一线员工,采取走访收集的方式。由省公司企管处牵头组织各市公司经理办公室走访收集建议活动,到一线加油站和油库开展建议收集工作,指导基层员工使用OA系统中的“改善经营管理建议”流程,并通过谈话录音方式,收集基层员工心声。

  多项活动的开展,充分调动了员工提建议的积极性,使改善经营管理建议工作成为安徽石油强化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效益的重要抓手,为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保障

  物业公司改善经营管理建议有哪些

  一、 管理和服务意识观念上的改变

  建立深入人心的物业企业文化理念和服务宗旨,住宅产品是扎扎实实的,服务应该是真真切切,“真诚善意、诚信透明、严谨细致、周到高效”的服务理念应深入每个工作人员工作日常行为。

  改变物业是管理机构的观念,物业是一个服务机构,是靠服务获取收益或增值收益的机构。改变隶属房产公司“家丁”的意识观念,业主才是物业的衣食父母,才是一切保障的来源,没有好的服务就不可能有好收益,也不会有获得业主认可的伴随通胀收费标准的提升,更可能不会有继续提供服务的机会。

  二、 设定参照标准、模式及学习的样板

  譬如以万科为样板模式,与业主建立亲人般的邻里温情为服务目标。万科物业的模式无疑是目前杭州房产市场中最值得学习称道的,从普通保安和保洁人员人上体会到礼貌规范周到的服务,不仅提高了物业的品质,更提升和促进了万科房产品的销售及品质延伸。

  一个房产品的品质是全方位的,不仅仅是产品的工程营造,更多的应该是后续服务。在住宅楼市不景气房产品开发处于微利时代的形势下,除了品质就是用心舍得的后续服务,而能带来长期收益和社会效益就是后续服务,后续服务的主力就是物业。

  三、 以模式为标准建立管理制度、用人机制、训导机制、督查机制

  1、管理制度:参照万科或其他优秀物业管理企业的制度建立健全自身的管理规程、工作纪律、服务礼仪、维修响应机制、训练培训制度、以业主反馈为主的考核奖罚措施,完善工作人员保险福利保障,逐年提升的待遇措施,从制度上去健全规范和提升员工归宿感。制度首先不是管理而是梳理,包括内部人员的沟通情绪,工作生活的关注梳理。譬如暑天岗亭是否配置空调或冰块,是否预置了工作人员饮用水,上厕所是否有人替岗,是否保安人员内部小群体以强欺弱等等,这些都是有真实事例和悲情故事。只有对员工充满温情的关注,才可能有物业工作人员的健康心态,才可能有业主的温情服务,这方面“海底捞”的理念和方式值得学习和参考。

  2、 用人机制:吸引优秀的专业物管负责人很关键。

  一个物业管理公司如果不建立一个有效的用人管理机制,聘用一些不具备品牌物业管理经验、细节管理、制度机制建立的人,无法想象能建设出一个怎样的物业服务公司。

  重塑一个有品质的物业服务公司需从根本上把一些优秀物业企业的管理人员放到主要的领导岗位上,譬如物业总经理、某项目物业经理、保安队长、保安训导主管、保洁训导主管等,可以先探索试点性的建立起来,逐步在探索中规范校正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模式。

  物业工作人员的产生,譬如万科很多的保安在部队刚退伍的时候就全部签订工作服务合同而保证部队作风的延续;一些服务人员直接从职业院校招聘,延续一份难得的真诚单纯。一个公司的保安和其他工作假如全部依赖低成本的从社会上招聘,不仅仅流动性大而且不安全,就很难训导和管理使用。

  3、训导机制:新招人员就业上岗之前,必须经历一个严格的管理规章、文化理念、业务培训、工作规范等方方面面的培训并颁发企业内部上岗证,并每年组织验证重新评估一次,留用的待遇升级;提供观摩万科、绿城学习优秀管理方式,观摩研究自身管理小区的各种问题,编制个人训导毕业总结。从一开始就做好规矩,管理才能走上正轨。

  4、督查机制:设立房产企业内部人员暗访巡查及业主委员监督检查机制,并配套公告嘉奖和惩戒警示措施,对物业日常工作的落实、细节管理进行监督检查,提高工作服务的忧患意识,促进服务品质的提升。要把业主委员会视为衣食父母的代表,并视为物业服务的免费督查机构,以这样的心态来尊重和看待业主委员会的物业才会有健康温情的服务。

  某些小区项目在圈定工作人员服务范围后,譬如保洁人员,是否每天有清扫,是否每层都有清扫,清扫的结果如何是否有监督检查和反馈,业主的反馈是否有整理重视。

  四、 真诚善意、诚信透明、严谨细致、周到高效

  人与人都是平等的,人心也都是肉长的,不会因为是物业服务人员就会低人一等。往往被低人一等的物业人员,是否需要自己去检讨一下不能受到尊重的原因,是否言行举止上不规范,是否工作规程上存在问题,是否服务内容不够细致,不能总去埋怨业主素质的问题。只有业主选择物业没有物业选择业主的权利,真诚善意的去对待每一个给自身带来收入机会的业主。虽然业主素质确实参差不齐,但服务不能参差不齐而需要规范统一,以服务赢得尊重。

  物业与业主矛盾除了服务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领域就是物业费用账目收支公开透明,只有诚信透明态度,把本该属于全体业主权益的营业用房、车位出租、广告等收入交还,才能取得业主信任并使得业主自身切实履行各项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时刻把业主各种问题、业委会的督查当成镜子整理自身服务状态。

  没有一个小区不会不存在质量问题,关键是后续物业服务中是否有及时的响应维修机制,周到的配套处置措施,以及可靠的维修技术人员或协作单位。许多房产企业都会在工程营造部门中抽调人员监管维修事宜,以保障维护维修的及时高效。

  物业公司只有从意识上、制度上、执行上等各方面洗心革面的理顺,才能建立一个规范像样的值得尊重的公司,才能在行业中树立品牌。

  改善企业经营管理

  内部审计是我国当前审计监督体系之中三大审计之一,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通过对企业内部经济活动的监督,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督促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及各位员工遵纪守法,严格执行制度规定,帮助企业堵塞漏洞;通过对企业内部经济活动的评价,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经营管理;通过咨询活动,为管理当局提供专业服务,为风险管理出谋划策,降低企业风险,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近年来,媒体上不断地揭露那些由于企业内部失控而给企业和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违纪者受到惩罚,但是留给我们的思考并未结束,如果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内部审计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便可以及早发现企业内部经营上出现的漏洞。分析影响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客观性问题。独立性是指内部审计活动独立于他们审查的活动之外。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生命,是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内在要求。只有当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具备了应有的独立性,才能顺利的开展审计工作,才能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客观性是指一种公正的不偏不倚的态度,是内部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工作时必须保持的一种精神状态。客观性要求内审人员在审计时不能把对其他事物的判断凌驾于对审计事物的判断之上,不与任何方面达成重大的质量妥协。

  内部审计独立性和客观性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内部审计发展、危及内部审计生存的大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内部审计机构是由企业的经营者来领导的,这种内部审计管理模式难以保证内部审计的主体地位和独立性,也危及到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计划编制、审计证据的搜集、审计意见的发表等方面的独立性,使得内部审计部门发表的审计意见严重缺乏客观性,无法为外部所认同,也起不到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应有的降低风险、加强控制的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要想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首先必须确保内部审计的主体地位。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必须在经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和相关治理机构和高级管理层批准或认可的内部审计章程中作出规定。其次要确定内部审计向谁负责和报告。内部审计部门应取得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的支持,向拥有充分权力的人员或机构负责。另外,内部审计人员还应该严格遵守内审协会制订的《道德规范》的有关要求,不受任何来自外界的干扰,独立的开展审计。

  当前有学者提出内部审计职业化,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内审人员及机构的独立性以及发表意见的客观性,具体的做法是类似于注册会计师审计,即内部审计业务组织不再设置于企业经营者之下而是隶属内审协会或相应的事务所,内部审计业务组织与被审计企业不再存在固定的领导和被领导关系,其通过接受委托来获取报酬收入,内部审计人员个人职务的升降、薪酬收入由内审协会或其所属的事务所来考核决定。对于企业重大决策、经营项目等内部审计业务由股东大会选举的监事会或审计委员会选择相应的内部审计业务组织进行委托审计,同时审计报告的接受、审计结果的处理均由其负责,这样既可以保证内审人员的独立、客观、公正,也可以保证所出具审计报告、审计意见的客观公正。

  二是内部审计在当前的职能定位问题。长期以来,内部审计机构作为企业管理当局监督下属机构的一个工具,业务单纯,只审查企业经济活动的合规性与合法性,其服务特征不明显。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国有企业通过改制重组,产权制度发生了变化,企业拥有独立的经营权,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职能部门,其作用是在维护企业整体的合法经济利益不受侵害,实现企业经济活动最优化、经济效益最大化。内部审计应定位于企业,服务于企业,寓服务于监督之中。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也将内部审计目标由原来的“检查与评价”重新定位为“增值与改善”。这说明现代内部审计部门应加强服务性,不仅关注企业自身的经营风险、内部控制和经济效益,树立全新的内部审计理念,而且不断拓展强化内部审计的评价、咨询、参谋等服务职能。内部审计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审计业务沟通,及时报告重大审计事项,与管理当局讨论重大风险领域,监督遵守公司行为规范和商业惯例情况,评估董事会和组织的道德氛围以及在特定领域遵守政策的情况。

  三是内部审计的风险问题。内部审计是指财务报告存在重大错报、漏报或企业经营管理上存在弊端和漏洞,而内部审计人员认为财务报告是合法、公允以及经营管理是健全有效的,并因此提出不恰当审计意见的的可能性。审计风险的产生是客观的存在和主观的努力的结合。实事求是的讲,我国的内部审计只是企业的管理手段之一,只是服务于企业管理当局的管理工具,是管理当局主观意志的体现。因此,企业的内部审计很难站在客观、公允的立场上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经营管理做出客观评价。同时,内部审计事项的复杂性和隐蔽性往往会增加审计难度,使审计人员对事实真相难以做出准确判断。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内容不仅从传统的财务审计发展为效益、管理、经济责任审计、经营决策审计、经营风险审计、投资审计等,还要预测新形势下的兼并、联合、分拆以后的偿债能力和赢利能力,评价企业是否有效益,提出是否可行的意见书供领导决策参考。这些业务一般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联系较为密切,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一些敏感事项涉及人事关系复杂,舞弊手段隐蔽,内审人员取证难度较大,从而面临审计风险。另外,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工作责任和职业道德也是影响审计风险的因素。如果内部审计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观念,徇私情或害怕打击报复,故意放弃对重大问题的追查和揭露,提供与事实不相符的审计结论,这将直接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

  对于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

  (1)加快内部审计有关法规准则的建设,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2)以风险为基础制定审计计划,确定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

  (3)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以加强对内审人员工作质量的考核,从而减少人为风险。

  (4)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四是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和审计技术问题。内部审计是一个业务涉及面最为广泛的部门,随着企业的发展审计对象越来越复杂,这对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比较高。而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审计过程中缺少应有的职业谨慎性,对内部审计风险的识别能力较差;而且很多内部审计人员无法克守诚实、正直、客观、保密等职业道德,对审计结果做出较大的妥协。另外,传统内部审计过程中过分依赖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本身就蕴藏着巨大风险。

  现代内部审计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审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而且要熟悉会计、经济管理、经济法规等相关知识,同时面对复杂的企业内部管理形式和审计对象,内审人员还应提高审计查证协调能力及审计表达能力,能力上的缺乏会影响内部审计的结果。同时内部审计人员还应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在审计过程中不接受被审部门雇员、客户、供应商以及有工作关系的人员的酬金或礼物,不得将其在审计过程中得到的信息随意进行披露。另外,内部审计人员应强化风险意识,在审计中以风险为基础制定审计计划,从审计准备阶段开始就考虑审计风险,并按照风险的高低进行排序和确认,充分收集和分析相应审计业务的资料,并把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从而降低审计人员的审计风险。

  除了上述的几个主要原因外,内部审计要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中发挥作用,单位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不可缺少的。

【改善经营管理合理化建议和意见】相关文章:

电厂合理化建议内容和意见最新整理03-18

建筑公司合理化建议和几点意见02-18

女职工工作合理化建议和意见03-03

团队建设合理化建议和几点意见01-28

学校发展的合理化建议和意见内容01-20

对商场的意见和合理化建议(精选8篇)10-25

党员意见和建议02-24

对医院的意见和建议02-22

工作改善建议及一些改进意见(精选10篇)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