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百文网手机站

五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重要知识点

时间:2022-03-02 16:44:21 数学 我要投稿

五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重要知识点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大家对知识点应该都不陌生吧?知识点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重要的内容。你知道哪些知识点是真正对我们有帮助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重要知识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重要知识点

  一、因数与倍数

  2×6=12, 2和6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个位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ji)数。

  个位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一个数只有1 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0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

  长方体有6个面,有12条棱,有8个顶点。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m3)、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 , 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 v=abh )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3 )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 v=sh )

  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

  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的体积,如水、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L)和毫升 (m l)

  1 m3=1000 dm3 1 dm3=1000 cm3 1 L=1000 m l 1 dm3=1 L 1cm3=1000 m l

  三、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这样的分数叫带分数。带分数大于1。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1,2,4是16和12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其中,4是最大的公因数,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互质数。

  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 ,像这样的分数叫最简分数。

  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6,12,18。。。是3和2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6是最小的公倍数,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通分。

  五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重要知识点 篇1

  整除的算式的特征:

  1、除数、被除数都是自然数,且除数不为0。

  2、被除数除以除数,商是自然数而没有余数。

  例:15能被5整除,我们就说,15是5的

  倍数,5是15的因数。

  知识点一:因数

  问题一: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如果长方形的长和宽都是整数,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所以12的因数有:

  注意:1、在说因数(或倍数)时,必须说明谁是谁的因数(或倍数)。不能单独说谁是因数(或倍数)。2、因数和倍数不能单独存在。

  例1 18的因数有那些?

  方法一:想18可以有哪两个数相乘得到18=1×18 18=2×9 18=3×6

  方法二:根据整除的意义得到

  18÷1=18 18÷2=9 18÷3=6

  所以18的因数有:

  表示方法:

  1、列举法︰12的因数有:1,2,3,4,6,12

  2、用集合表示︰

  练习1:30的因数有哪些?36呢?

  30的因数有:

  36的因数有:

  观察:18的最小因数是(),的因数是()

  30的最小因数是(),的因数是)

  36的最小因数是(),的因数是()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因数是()

  你要知道:

  (1)1的因数只有1,的因数和最小的因数都是它本身。

  (2)除1以外的整数,至少有两个因数。

  (3)任何自然数都有因数1。

  知识点二:倍数

  问题二:2的倍数有哪些?

  2的倍数有:2,4,6,8 …

  例1、小蜗牛找倍数(找出3的倍数)。

  练习3、5的倍数有哪些?7的倍数呢?

  5的倍数:

  7的倍数: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一个数的最小的倍数是(),()的倍数。

  用字母表示因数与倍数的关系:a — b = c(a、b、c都是不为0的整数)a、b都是c的因数,c是a和b的倍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说一说:在0、3、4、7、15、16、77、31、62中择两个数,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1、根据算式:4×8=32

  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的倍数?

  2、根据算式:63÷7=9

  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的倍数?

  3、判断:1.2÷0.2=6我们能说0.2和6是1.2的因数;1.2是0.2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吗?为什么?

  知识点三:质数和合数

  1、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1、0四类。

  (1)质数(或素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2)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它本身、别的因数)。

  (3)1:只有1个因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注:

  ①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连续的两个质数是2、3。

  ②每个合数都可以由几个质数相乘得到,质数相乘一定得合数。

  ③ 20以内的质数:有8个()

  ④ 100以内的质数有25个:()

  关系:奇数×奇数=奇数质数×质数=合数

  2、常见、最小

  A的最小因数是:1;最小的奇数是:1;

  A的因数是:本身;最小的.偶数是:0;

  A的最小倍数是:本身;最小的质数是:2;

  最小的自然数是:0;最小的合数是:4;

  3、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分解成多个质数相乘的形式。树状图

  例:

  分析:先把36写成两个因数相乘的形式,如果两个因数都是质数就不再进行分解了;如果两个因数中海油合数,那我们继续分解,一直分解到全部因数都是质数为止。把36分解质因数是:36=2×2×3×3

  4、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例:

  分析:看上面两个例子,分别是用短除法对18,30分解质因数,左边的数字表示“商”,竖折下面的表示余数,要注意步骤。具体步骤是:

  5、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两个质数的互质数:5和7

  两个合数的互质数:8和9

  一质一合的互质数:7和8

  6、两数互质的特殊情况:

  ⑴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

  ⑵相邻两个自然数互质;

  ⑶两个质数一定互质;⑷2和所有奇数互质;

  ⑸质数与比它小的合数互质;

  三、经验之谈:

  书写分解质因数的结果时不能把质因数相乘写在等号左边,把合数写在右边,比如36=2×2×3×3就不能写成2×2×3×3=36;

  短除法是除法一种简化,利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时,除数和商都不能是1,因为1不是质数

  图形的变换

  1、轴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成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①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②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③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3、物体旋转时应抓住三点:①旋转中心;②旋转方向;③旋转角度。旋转只改变物体的位置,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

  五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重要知识点 篇2

  1、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取出的份数。

  3、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做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4、真分数: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5、假分数: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都大于或等于1。

  6、带分数:由整数和真分数组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

  7、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商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带分数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8、整数化成假分数:用指定的分母做分母,用整数与分母的积做分子。

  9、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乘分母加分子做分子,分母不变。

  10、质因数: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11、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如12=2×2×3

  12、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的一个,叫做它们的公因数。

  13、互质: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这两个数叫做互质。互质的规律:(1)相邻的自然数互质;(2)相邻的奇数都是互质数;(3)1和任何数互质;(4)两个不同的质数互质(5)2和任何奇数互质。质数与互质的区别:质数是就一个数而言,而互质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之间的关系;这些数本身不一定是质数,但它们之间的公因数是1,如8和9。

  14、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5、求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关系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倍数关系

  16、分子分母互质的分数叫最简分数,或者说分子分母的公因数只有的1的分数是最简分数。

  17、约分: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公因数,分数值不变,这个过程叫做约分。计算结果通常用最简分数表示。

  18、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同分母分数,叫通分。通常用最小公倍数做分数的分母较简便。

  19、如何比较分数的大小:分母相同时,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相同时,分母小的分数大;分子分母都不同时,通分再比。

  20、分数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大小不变。

  21、分数的意义两种解释:①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 ②把3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1份。

  数学整数加法知识点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加数是部分数,和是总数。

  (3)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数学世界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

  最大的数,从数学意义上讲是不存在的。但是有一个数,宇宙间任何一个量都未能超过它,这个数就是10的100次方,也叫“古戈尔”(gogul的译音)。

  目前世界上每秒运算10亿(10的9次方)次的最快速的电子计算机,假定它从宇宙形成时(距今约200亿年)就开始运算,到今天,其运算总次数也不够10的100次方次。

  没有最小的数字,但有最小的自然数,就是“0”。

  五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重要知识点 篇3

  第一单元 方程

  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等式方程

  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5、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6、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奇数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个数=中间数

  7、4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两个数或首尾两个数的和个数2(高斯求和公式)

  8、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B、理清题目的等量关系。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表示。D、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E、解方程F、检验G、作答。

  第二单元 确定位置

  1、确定位置时,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2、数对(x,y)第1个数表示第几列(x),第2个数表示第几行(y),写数对时,是先写列数,再写行数。

  3、从地球仪上看,连接北极和南极两点的是经线,垂直于经线的线圈是纬线,经线和纬线、分别按一定的顺序编排表示经度和纬度,经度和纬度都用度()、分()、秒()表示。

  4、将某个点向左右平移几格,只是列(x)上的数字发生加减变化,向左减,向右加,行(y)上的数字不变。举例:将点(6,3)的位置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8,3),列6+2=8;将点(6,3)的位置向左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4,3),列6-2=4。

  5、将某个点向上下平移几格,只是行(y)上的数字发生加减变化,向上减,向下加,列(x)上的数字不变。举例:将点(6,3)的位置向上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6,5),行3+2=5;将点(6,3)的位置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6,1),列3-2=1。

  第三单元 公倍数和公因数

  1、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

  2、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用符号[ ,]表示。几个数的公倍数也是无限的。

  3、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用符号( , )。两个数的公因数也是有限的。

  4、两个素数的积一定是合数。举例:35=15,15是合数。

  5、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的倍数。举例:[6,8]=24,(6,8)=2,24是2的倍数。

  6、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举例:15和5,[15,5]=15,(15,5)=5

  素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举例:[3,7]=21,(3,7)=1

  一个素数和一个合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5,8]=40,(5,8)=1

  相邻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9,8]=72,(9,8)=1

  特殊关系的数(两个都是合数,一个是奇数,一个是偶数,但他们之间只有一个公因数1),比如4和9、4和15、10和21,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一般关系的两个数,求最大公因数用列举法或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用大数翻倍法或短除法。(详见课本31页内容)

  第四单元 认识分数

  1、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2、分母越大,分数单位越小,最大的分数单位是2(1)。

  3、举例说明一个分数的意义:7(3)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3份.还表示把3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1份。7(3)吨表示把1吨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3份.还表示把3吨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1份。

  4、4米的5(1)和1米的5(4)同样长。

  5、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6、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真分数总是小于假分数。

  7、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4(3),则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3(4)。

  8、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

  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可以写成ab=b(a)(b0)

  9、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它们的分子都是分母的倍数。反过来,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都能化成整数。(用分子除以分母)

  10、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带分数是假分数的另一种形式。例如,3(4)就可以看作是3(3)(就是1)和3(1)合成的数,写作

  1 3(1),读作一又三分之一。带分数都大于真分数,同时也都大于1。

  11、把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用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

  12、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如果是一位小数就写成十分之几,是两位小数就写成百分之几,是三位小数就写成千分之几,

  13、把假分数转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分子除以分母,如果分子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整数;如果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带分数,除得的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为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14、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把整数乘分母加分子作为假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

  15、把不是0的整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用整数与分母相乘的积作分子。

  16、大于7(3)而小于7(5)的分数有无数个;分数单位是7(1)只有7(4)一个。

  17、分数大小比较的应用题:工作效率大的快,工作时间小的快。

  18、一些特殊分数的值:

  2(1) = 0.5 4(1) = 0.25 4(3) =0.75 5(1) =0.2 5(2) =0.4 5(3) =0.6

  5(4) =0.8 8(1) =0.125 8(3) =0.375 8(5) =0.625 8(7) =0.875 10(1) =0.1 16(1) =0.0625

  16(3) =0.1875 16(5) =0.3125 20(1) =0.05 25(1) =0.04 50(1) =0.02 100(1) =0.01

  19、求一个数是(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列算式计算。

  第五单元 找规律

  1、单向平移求不同的和的个数规律:

  方格的总个数每次框出的个数+1=得到不同和的个数

  2、双向平移

  如果平移的方向既有横又有纵,我们只要分别探究出两个方向上各有几种不同的排列方法(和单向平移的规律一样),相乘的积是多少一共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列方法。

  一共有多少种贴法=沿着长的贴法沿着宽的贴法

  3、中间的数框出的个数=框出的每个数的和

  框出的每个数的和框出的个数=中间的数

  (注意:有些数字的和是不能框出来的,(1)是框出的每个数的和框出的个数中间的数;(2)是虽然框出的每个数的和框出的个数=中间的数,但中间的数在边上;(3)出现有空白方格。)

  第六单元 分数的基本性质

  1、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它和整数除法中的商不变规律类似。

  2、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分数叫最简分数。约分时,通常要约成最简分数。

  3、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约分方法:直接除以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例如:

  4、把几个分母不同的分数(也叫做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通分过程中,相同的分母叫做这几个分数的公分母。通分时,一般用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5、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方法:(1)先通分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再比较。(2)化成小数后再比较。(3)先通分转化成同分子的分数再比较。(4)十字相乘法。

  球的反弹实验

  球的反弹高度实验的结论:

  (1)用同一种球从不同高度下落,表示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大致不变,这说明同一种球的弹性是一样的。

  (2)用不同的球从同一个高度下落,表示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是不一样的,这说明不同的球的弹性是不一样的。

  第七单元 统计

  1、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2、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步骤:

  ①写标题和统计时间;

  ②注明图例(实线和虚线表示);

  ③分别描点、标数;

  ④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

  注意:先画表示实线的统计图,再画虚线统计图。不能同时描点画线,以免混淆。(也可以先画虚线的统计图)

  第八单元 分数加法和减法

  1、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要约成最简分数,是假分数的要化为带分数;计算后要验算。

  2、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分子都是1的分数相加,得数的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两个分母的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分子都是1的分数相减,得数的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两个分母的差。

  3、分母分子相差越大,分数就越接近0;分子接近分母的一半,分数就接近2(1);分子分母越接近,分数就越接近1。

  4、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没有小括号,从左往右,依次运算;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

  5、整数加法的运算律,整数减法的运算性质同样可以在分数加、减法中运用,使计算简便。乘法分配律也适用分数的简便计算。

  6、裂项公式(用于特殊的简便计算)

  密铺

  1、由线段围成的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能够密铺

  2、由曲线围成的图形(圆)不能够密铺。

  第九单元 解决问题策略

  1、倒推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考方法,在计算、图形转换、时间推算等许多实际问题中都有应用。倒推时还用到一些反义词呢

  2、要正确解决多次倒推的策略就是对题目先进行整理,通过整理过程来理清思路,再倒推回去或列方程解答。

  3、对于条件出现一半的复杂倒推题目,通常通过画线段图帮助分析列算式来解决。

  第十单元 圆

  1、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以前所学的图形如长方形、梯形等都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

  2、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3、用圆规画圆的过程:先两脚叉开,再固定针尖,最后旋转成圆。画圆时要注意:针尖必须固定在一点,不可移动;两脚间的距离必须保持不变;要旋转一周。

  4、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d=2r, r=d2)

  5、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轴就是直径。

  6、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所以要比较两圆的大小,就是比较两个圆的直径或半径。

  7、正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边长=直径

  画法:(1)画出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2)以对角线交点为圆心,以边长为直径画圆。

  8、长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宽=直径

  画法:(1)画出长方形的两条对角线;(2)以对角线交点为圆心,以边长为直径画圆。

  9、同一个圆内的所有线段中,圆的直径是最长的。

  10、车轮滚动一周前进的路程就是车轮的周长。

  每分前进米数(速度)=车轮的周长转数

  11、任何一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直径的商都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

  用字母(读pi)表示。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3.141592653

  我们在计算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取它的近似值3.14。3.14

  12、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那么C=d或C = 2r

  13、求圆的半径或直径的方法:d = C圆 r= C圆 2= C圆2

  14、半圆的周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加一条直径。 C半圆= r+2r C半圆= d2+d

  15、常用的3.14的倍数:

  3.142=6.28 3.143=9.42 3.144=12.56 3.145=15.7 3.146=18.84

  3.147=21.98 3.148=25.12 3.149=28.26 3.1412=37.68 3.1414=43.96

  3.1416=50.24 3.1418=56.52 3.1424=75.36 3.1425=78.5

  3.1436=113.04 3.1449=153.86 3.1464=200.96 3.1481=254.34

  16、圆的面积公式:S圆=r2。圆的面积是半径平方的倍。

  17、圆的面积推导:圆可以切拼成近似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即S长方形=S圆);长方形的宽是圆的半径(即b=r);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即a=2(C)=r)。即:S长方形= a b

  S圆 = r r

  = r2

  S圆 = r2

  注意:切拼后的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多了两条半径。C长方形=2r+2r=C圆+d

  18、半圆的面积是圆面积的一半。S半圆=r22

  19、大小两个圆比较,半径的倍数=直径的倍数=周长的倍数,

  面积的倍数=半径的倍数2

  20、周长相等的平面图形中,圆的面积最大;面积相等的平面图形中,圆的周长最短。

  21、求圆环的面积一般是用外圆的面积减去内圆的面积,还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S圆环=r2=(R2-r2)

  22、常用的平方数:112=121 122=144 132=169 142=196 152=225 162=256 172=289 182=324 192=361 202=400

【五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重要知识点】相关文章:

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11-16

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02-08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数学知识点02-22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知识点11-17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01-18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知识点11-16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11-16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11-16

数学重要知识点归纳02-14

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