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报材料

皮营二中美术新课改汇报材料

时间:2017-05-08 汇报材料 我要投稿

通过新课程改革培训,紧张有序的学习,交流、研讨、评论等对这次课程培训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之前的一些疑惑和迷茫有了一些理解和体会。

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展开,对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把握这次美术课程改革的动向,如何把课改中的新的教学特点以及教学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如何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如何成为多面手,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需要思考的问题。而作为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师的我们急需做的是改变思维和行为方式,以适应教育的新要求,在对比了新老教材以及通过这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活动后,我有了一些的浅显的认识和感悟:

1、把握鉴赏课的性质,更新教师观念。

将人文性确定为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情感是一种智力,是现代教育观念。很长时间,旧的传统教育只重视理性智力,忽视情感智力。如今,学校美术教育是培养情感智力的有效途径。高中学生通过美术鉴赏课来参与文化传承和交流,提高自己的审美文化素质又利于情感智力的培养。

课程改革要求的是我们教师观念的提升,教师作为课改的执行者,决定着这场教育变革的成败。因此学校组织我们广大教师参与各级培训,优化校本教研,自觉发展专业素养和教学艺术,力求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规范优化教学行为。

2、多学科相结合,让学生主动参与,实现师生互动。

美术新课程标准,强调美术课程性质的人文性、愉悦性和创造性,强调艺术教育的个性化,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强调美术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等等。这就要求美术教师构建超越学科的生态型知识结构,学习与美术相关的其它新技术、新知识,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和人格发展的教育方法。所以学科间的整合或统整,是现代教育理念,亦是现代美术教学趋势之一。我们教师除了应具备基本的美术知识,同时还需要了解相关的“姐妹艺术”。例如:文学、音乐、电影、舞蹈等等,从学生熟悉的或已经掌握的知识切入,让学生随老师设计的思维潜移默化地进入美术欣赏的学科知识,顺理成章逐渐深入。

以往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都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在教学方法上,重视讲授法、谈话法,师生交流是单向的,缺乏师生互动交流过程。教师在上课时都设计了周密的教学步骤,围绕教材安排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和注

意力,滔滔不绝,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洗耳恭听。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机会少,在课堂上充当配角,教学效果是预设的,往往教师感觉良好,学生却没有兴趣。要彻底扭转这种被动状况,我们美术教师必须转变形象,由知识“传授者”变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教师积极参与交往互动的教学方式将不断促使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成为新课程的开拓者和创造者,凸显美术教育教学的多样化和选择性,接近学生生活,使学生学习美术感觉很容易、有趣味,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自信心。

西方有句俗话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美术鉴赏课来讲,应该是“有一千个学生,就有一千个蒙娜丽莎。”你可以觉得她是忧郁的,也可以是快乐的,美丽的亦或平常,这都可以。教师在分析作品时留个空间给学生,而不是僵化于课本或自己认同了的一个观点,通过不断暗示,诱导,使学生抛弃自己的观点,而步入教师铺设的标准轨道,这无疑给作品贴上了标签,也影响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发挥。既然是鉴赏课,鉴赏的过程中必然有争论。任何一件美术作品在不同的人看来可能有不同的评价,即使是同一个人,对同一件美术作品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不同形式的展现中也可能会有不同的评价,这种模糊区域应该是存在的。

我们教师应该尊重、保护、鼓励学生以创新精神从多角度理解作品,发表自己的主张。例如:在分析抽象派作品时,学生会有不同的看法:“看不懂”,“非常棒,有意思”,“恐怖”这时候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让他们敢说,想说,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困惑,我们教师在一旁给予肯定,或是帮助,实现师生互动,让学生觉得自己是学习 的主人,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就会主动参与,形成一个平等、活跃的课堂环境。实际上,初中学生由于知识积累,思维和想象力提高,情感丰富稳定,审美意识观念初步形成,表现在审美对象不断扩大,能够对抽象的形像所包含的情感,意识有较深层次的体验和把握。他们需要的就是一种平等、自由、畅所欲言的平台,当然这种平台是需建立在课前教师对步骤中的问题精心设计基础之上。我们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并对于问题的难易巧妙地设疑,由易到难,需有一定的诱导性,使学生始终对问题保持兴趣,还需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思考中的阻塞现象及时点拨,对学生的发言做准确评价。

《皮营二中美术新课改汇报材料》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