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翻译句子专题复习

高考文言文翻译句子专题复习 | 楼主 | 2017-07-09 14:19:16 共有3个回复
  1. 1高考文言文翻译句子专题复习
  2. 22016年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专题26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练习
  3. 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翻译是对学生古汉语知识的综合能力的考查,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明宗每御延英留道访以外事道曰陛,高考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直译。

高考文言文翻译句子专题复习2017-07-09 14:18:05 | #1楼回目录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专题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以翻译为切入口,落实文言文复习。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3.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设想】

1.高考的文言文阅读是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作为高考的第一轮复习,由课内拓展到课外,以课内文段阅读为材料进行复习,通过“积累——迁移——巩固”的复习原则,逐一落实考点内容。

2.在学生掌握了“信、达、雅”三字翻译目标和“六字翻译法”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在文言翻译中的盲点,

力图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解决翻译疑难的技巧,并通过训练验证这些技巧的可操作性,使学生能举一反三,从而增强文言文翻译的信心。

3.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让学生变换角色,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内容,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教学时数】

6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1、掌握翻译的一般目标及翻译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技巧

2、在学习中发现自己在翻译中碰到的困惑和不足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进入高考文言文阅读古文翻译专题的复习,也就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文言文翻译是对学生古汉语知识的综合能力的考查。近几年来,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分值一路飙升:2002年开始,文言文翻译由选择题变为考生直接翻译文段或句子,分值增加到5分;2004年增至8分;2005年、2006年增至9分,2016年江苏卷是9分,全国卷及大多数省市卷已增至10分,可谓占了文言文阅读的半壁江山。那么如何做好文言文的翻译呢?

二、考纲阐释:

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古文翻译要求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能力层级为B级。此考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理解文中的句子”,就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特别是多义实词、重点虚词,相关句式以及修辞手法,并且要把握某些句子的特殊含义。另一方面是“翻译文中的句子”,要求将文言句子转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要做到语意准确,文从字顺,规范明了。

三、考场体验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庄

宗怒曰:“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镇,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

归太原以避贤路。”俄而崇韬入谢,因道之解焉,人始重其胆量。

天成、长兴中,天下屡稔,朝廷无事。明宗每御延英,留道访以外事,道曰:“陛

下以至德承天,天以有年表瑞,更在日慎一日,以答天心。

译文:①不久郭崇韬进来(向庄宗)谢罪,通过冯道化解了与庄宗的冲突。②陛下凭借最高道德来承受天命,上天用丰收的年成来显示吉祥。解析:

第一句:“俄而”应翻译成“不久”;“谢”意思是“道歉谢罪”,不要翻译成“感

谢”;“因”是“通过”的意思。“因”一般不作因为讲,而常作因此于是讲,如

在《齐桓晋文之事》中有:“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第二句:第一个“以”是“凭借”的意思,是介词;后一个以是“才”,是连词。

“年”是“(好的)收成”,在《齐桓晋文之事》有:“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

亡。”“瑞雪兆丰年”

四、了解有关文言文翻译的常识

1、标准

简言之三个字:信(准确)、达(通顺)、雅(有文采)。高考中的翻译一般只涉

及信和达。

2、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

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则是按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

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一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

高考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直译”。

3、直译的方法——“留”、“换”、“删”、“补”、“调”、“贯”六个字。

五、文言文翻译标准:

“信”要求忠实于原文,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不可以随意增减

内容。

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战术不好,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达”要求译文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一致。

例:以勇气闻于诸侯。

凭勇气闻名在诸侯国

凭着勇气在诸侯中间闻名

“雅”要求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

格准确的表达出来。

例:曹公,豺虎也。

曹操是豺狼猛虎。

曹操是象豺狼猛虎一样(凶狠残暴)的人。

六、文言语句翻译方法归纳

1、保留法(留):

㈠人名(名、字、号等)、地名、官职名、年号、国号等专门称谓。

㈡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称。

㈢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例题1:

①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②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师说》)

③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屈原列传》)

④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过秦论》)

⑤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

2、替换法(换):即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代汉语词汇

㈠古代的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

㈡古今异义、通假字、今已不用的字。

例题2:

①请略陈固陋:请让我大略的陈述自己固执鄙陋的意见。

②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名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五人墓碑记》)

予:我。斯:这。徒:只。记:记载明:使明了。匹夫:百姓。社稷:国家。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先帝不认为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卑鄙”一词古今汉语都常用,但词义已转移,所以译文用“地位低微、见识浅陋”来替换它。“顾”今天不常用,译文用“探望”来替换。

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要换成现代通俗的词语。如:

④齐师伐我。

这句中的“师”,要换成“军队”;“伐”,要换成“攻打”。

⑤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这句中的“吾”,要换成“我”;“尝”,要换成“曾经”;“终”,要换成“整”;“思”,要换成“想”;“须臾”,要换成“一会儿”。

3、删减法(删):删除没有实在意义、也无须译出的文言词。对象:仅起结构作用,没有具体意义的虚词。

情况:①句首发语词。②句中停顿或结构作用的词。③句末调节音节的词。④偏义复词中的衬字。

例题3:指出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

①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③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孟子见梁襄王》)

⑤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⑥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⑦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⑧战于长勺,公将鼓之。(《曹刿论战》)――长勺这个地方与齐军交战,鲁庄公将要击鼓(命令将士前进)。(之,句末语气助词)

⑨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这句中的“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中独立性,不译

4、增补法(补):把文言文中省略的而现代汉语不能省略的成分补上。包括主语省略、动词后宾语的省略、介宾省略、介词省略等。

例题4:在下列句中准确的位置写出省略的成分,并用括号表示出来:

①(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桃花源记》)

②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

③今以钟磬置(于)水中(《石钟山记》)

④尉剑挺,广起,夺(之)而杀尉(《陈涉世家》)

⑤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

(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如何行王道吧。

5、调整法(调):将古代汉语句子中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对象是文言文中倒装句,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

例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语序的变化。

①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

②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宾语前置)

③宋何罪之有?(宾语前置)

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结构后置)

⑤石之铿然有声者(定语后置)

⑥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这是宾语前置句,译时要调为“动+宾”语序。、

⑦大王来何操?

这句是宾语前置句,“何操”应为“操何”。

⑧“蚓无爪牙之利”为定语后置句,现代汉语句式为“蚓无利之爪牙”,“利”是修饰“爪牙”这个词的。

6、贯通法(贯):指文言句中带修辞的(常见的有比喻、互文、借代、婉说等手法)说法,用典用事的地方,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

例题6:将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尤其注意加点词语的意思。①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固若金汤的城池)

②项伯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一样)

③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做官的人)

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自己死去)

⑤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统治者拥有的金玉珍宝)

⑥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人民的灾难)使我和白居易那样泪湿青衫,我不能学古代圣人那样忘情。)

七、巩固练习

①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译:这是国家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他呢?

②无乃尔是过与?

译:恐怕该责备你了吧!

③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译:尽了自己的努力却不能到达的人,就可以没有悔恨了。难道谁还会讥笑你吗?④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其皆出于此乎?

译: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笨,大概都是因为这吧!

⑤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译:孔子的门徒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霸业的,所以后世不曾流传,我没有听说过这件事。

七、课后作业

完成《*******》P***练习

2016年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专题26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练习2017-07-09 14:17:54 | #2楼回目录

2016年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专题26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练

习[分点训练]

1.翻译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

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1)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

②作古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2)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奇珍也1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

[注]①太常:汉之官名,主管理乐的大官。

②窾:通款,即款识,器物上刻写的文字。

(1)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工之侨把它拿回来,和油漆工商议,(求他在琴上)漆上裂纹。

(2)有个高贵的人路过时看到了它,用百金交换,献给朝廷。

【参考译文】

工之侨得到了非常好的桐木,经过砍削作成琴。上弦一弹奏,发出金钟般的声响和玉磬般的共鸣声。自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献给太常乐官。(太常)叫全国知名的乐工鉴定它,(乐工)说:“不是古琴。”(于是就)退还给他。工之侨把它拿回来,和油漆工商议,(求他在琴上)漆上裂纹。又求能刻写篆字的技工,刻上古代的篆字。装在木匣里,给它埋上土。过了一年,把它抱到市上去(卖)。有个高贵的人路过时看到了它,用百金买去,献给朝廷。乐官们互相传看,都说:“(这是)人间稀有珍品。”工之侨听说后,感叹地说:“太可悲啦,这个世道!难道只是(对于)一张琴吗?”

2.翻译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刈阙敌,使摩有余,何如?”王曰:“不可1太公出,召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召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1召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1)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我听说谁如果喜欢一个人,那么他连那个人屋上的乌鸦都喜欢。

(2)有罪的人杀掉,无罪的人释放,怎么样?

【参考译文】

1

周武王消灭了殷朝之后,召来姜太公问他说:“将如何处臵殷纣王的战士、百姓?”姜太公回答说:“我听说谁如果喜欢一个人,那么连那个人屋上的乌鸦都喜欢;如果憎恨一个人,连那人的墙壁角落都恨到。全部杀掉我们的敌人,让他们统统死光,怎么样?”周武王说:“不可以1姜太公退出,召公入内,武王问他:“该如何处臵殷纣王的战士、百姓?”召公回答说:“有罪的杀掉,无罪的释放,怎么样?”武王说:“不可以1召公退出,周公入内,武王问他:“该如何处臵殷纣王的战士、百姓?”周公说:“让他们各人回各人的家,各种各的田,从前现在没有什么变化,亲近那些有道德的人,别人有错,全是纣王的责任”

3.翻译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句子。

齐大旱逾时,景公召群臣问曰:“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饥色。吾使人卜之,祟在高山广水。寡人欲少赋敛,以祠灵山,可乎?”群臣莫对。晏子进曰:“不可。祠此无益也。夫灵山固以石为身,以草木为发。天久不雨,发将焦,身将热,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1公曰:“不然,吾欲祠河伯,可乎?”晏子曰:“不可。河伯以水为国,以鱼鳖为民。天久不雨,水泉将下,百川将竭,国将亡,民将灭矣,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1

(1)寡人欲少赋敛,以祠灵山,可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然,吾欲祠河伯,可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我想拿出一点赋税到灵山祭山神,可以吗?

(2)不这样,我想祭河神,可以吗?

【参考译文】

齐国大旱,早已错过了下雨的季节,景公召集大臣们询问:“天好久没下雨了,老百姓将要挨饿。我派人占卜,巫师说雨神在高高的山上,淼淼的水中。我想拿出一点赋税到灵山祭山神,可以吗?”大臣们没有回答。晏子进言说:“不可以。祭山神没有好处。灵山本来就以石头为身体,以草木为毛发,天久旱不雨,它的毛发也将发焦,身体也会燥热,难道它不想要雨吗?祭祀它有什么益处1齐景公说:“不这样,我想祭河神,可以吗?”晏子回答说:“不可以。河神以水为国家,以鱼鳖为百姓,天久旱不雨,水位下降,许多大江大河都将枯竭,它的家园将要消逝,百姓也将死去,难道它不想要雨吗?祭河神有什么好处呢1

4.阅读下面文字,翻译画线的句子。

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申公巫臣进曰:“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刘向《新序·杂事第一》)

[注]不谷: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

(1)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诸侯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称霸;自满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会亡国。

(2)我们国家大概接近灭亡了吧,我因此现出了忧愁的神色。

【参考译文】

楚庄王谋划一件事情,做得很妥当,群臣没有谁能赶上他,退朝以后,庄王脸上露出忧愁的神色。申公巫臣进前说道:“您在退朝之后面露忧色,这是为什么呢?”楚王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的话,诸侯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称霸;自满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会亡国。现在凭我这样没能耐的人,在朝廷上商量大事,群臣就比不上我了,我们国家大概要灭亡了吧,我因此现出了忧愁的神色。”

2

5.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地名)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①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官至鲁司寇。②万乘难以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

(《吕氏春秋》)

(1)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也亦甚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万乘难以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今天我游说景公,景公没有采纳却赏赐我廪丘这块地方,他太不了解我了。

(2)国君在品行上也难以与他相比,三王的辅臣也不比他显耀,因为孔子取舍不随便埃

【参考译文】

孔子拜见齐景公,景公送他廪丘这块地方作为供养之地,孔子推辞不接受,回来对弟子说:“我听说品德高尚的人应当立功后才受赏。今天我游说景公,景公没有采纳却赏赐我廪丘这块地方,他太不了解我了。”(孔子)让弟子赶快驾车,辞别后离开了(齐国)。孔子出身平民,官做到了鲁国司寇,国君在品行上也难以与他相比,三王的辅臣也不比他显耀,因为孔子取舍不随便埃

6.把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林回弃璧

②③④假人之亡也,林回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或曰:“为其布与?赤子之布寡矣;

为其累与?赤子之累多矣;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何也?”

⑤⑥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属也。”

⑦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相收也。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

(《庄子·山木》)

[注]①林回:人名。假国的贤人。璧:古玉器名,平圆形,正中有孔。古代贵族朝聘、祭祀、丧葬时所用的礼器,也可作装饰品,价值贵重。②假:国名。亡:逃亡。假国遭晋国所灭,老百姓逃亡。③赤子:初生的婴儿。④布:财帛、货币。⑤利合:指与财利相结合。⑥天属:以天然骨肉相连属。⑦迫:逼近、碰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凡是因为财帛货利相结合在一起的,碰上患难就会相互抛弃;凡因为骨肉情义相连系的,碰上患难却会相互救援。相互救援和相互抛弃,两者之间有天壤之别啊!

【参考译文】

假国被晋国消灭,人们逃难,有一个叫林回的贤士,丢掉了价值千金的宝玉,却背着自己的婴儿逃跑。有人问他道:“你是为了钱财吗?婴儿并不值钱;你是怕受拖累吗?携带婴儿逃难麻烦多着哩;你丢掉了价值千金的宝玉,偏偏要背着一个不值钱的婴儿逃跑,这是为什么呢?”

林回回答道:“那块宝玉只不过因为值钱才和我有关联,这孩子却是我的至亲骨肉,他和我是天然地关联在一起啊1

凡是因为财帛货币相结合在一起的,碰上患难就会相互抛弃;凡因为骨肉情义相连系的,碰上患难却会相互救援。相互救援和相互抛弃,两者之间有天壤之别啊!

7.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_观_于_海_者_难_为_水_游_于_圣_人_之_门_者_难_为_言观水有术必须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_水_之_为_物_也_不_盈_科_不________

(节选自《孟子·尽心上》)

(1)将上面文言文用斜线(/)断句。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须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2)见“译文”。

【参考译文】孟子说:“孔子登上东山便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变小了,所以见过大海的人就很难被一般的水所吸引,在圣人门下受过教育的人,就很难被一般言论所打动。观看水有一定的方法,一定要看它壮阔的波澜。太阳月亮都有耀眼的光辉,凡是能容纳光线的小缝隙都能照到。流水这个东西,它不填满地面的坑坎是不会前进的;君子(如果)立志于大道,不积累一定成就就难以通达。

8.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吾意善治天下者不然。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一而不党,命曰天放,故至德之世,其行填填①,其视颠颠②。当是时也,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鹊之巢可攀援而窥。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

(《庄子·马蹄》)

[注释]①填填:稳重的样子。②颠颠:专一的样子。

(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在本文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和谐”的理想社会,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个社会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黎民百姓有他们固有不变的天性,织布而后穿衣,耕种而后吃饭,这就是人类共有的德行(本能)。②人人都蠢笨(无智慧),人类的天性也就不会丧失;人人都无私欲,这就叫做“素”和“朴”。

(2)人人平等,没有等级;人与自然和平相处;无知无欲。

9.按要求翻译句子并用“/”为下面文言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学为文章,先谋亲友,得其评裁,知可施行,然后出手,慎勿师心自任,取笑旁人也。自_古_执_笔_为_文_者_何_可_胜_言_然_至_于_宏_丽_精_华_不_过_数_十_篇_耳_但_使_不_失_体_裁_辞_意_可_观_便_称_才_士_要_须_动_俗_盖_世_亦_俟_河_之_清_耳。

(1)慎勿师心自任,取笑旁人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古执笔为文者何可胜言然至于宏丽精华不过数十篇耳但使不失体裁辞意可观便称才士要须动俗盖世亦俟河之清耳。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和文言断句能力。断句的时候,首先凭语感先断开,

逐渐缩小范围,借助语法再断开。

[答案](1)千万不要以己心为师(或“自以为是”),被旁人取笑。(2)自古执笔为文者/何为胜言/然至于宏丽精华(/)不过数十篇耳/但使不失体裁/辞意可观/便称才士/要须动俗盖世/亦俟河之清耳。

【参考译文】

写作文章,写成后应先和亲友商量,得到他们的评判,觉得能公布于世,然后才可出手,切不可自以为是,见笑于人。古来执笔作文者,多不胜数,然而宏丽精美的好文章才只有数十篇。文人之作,只要体裁没有毛病,词意能看得明白,就可以了,其作者便称得上是才士,至于要求作品达到惊世骇俗的完美,就如同企盼黄河之水变清一样,是很难实现的。

10.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请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①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

子路再拜曰:“敬受教。”

(选自《孔子家语》)

[注]①括:箭的末端。

(1)用斜线“/”给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吾非此之问也徒请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吾非此之问也/徒请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

(2)①南山上的竹子,用不着火烤(或“加工”)就是直的,砍下来用它(做箭),可以射穿犀牛皮(做的盔甲)。(“柔”、“斩”、“达”、“犀革”)

②(假如把竹子)削出箭尾,插上羽毛,再装上箭头,还把它磨得尖尖的,难道它(或“那样”)射入得不是更深吗?

或译大意:把箭的末端插上羽毛,把箭头磨得尖尖的,难道它(或“那样”)射入得不是更深吗?(扣“羽”、“镞”、“砺”及反问句式)

【参考译文】

子路去见孔子,孔子说:“你爱好什么?”子路回答说:“我爱好长剑。”孔子说:“我不是问这个。我只是说,凭你(现在)所具有的才能,假如加上勤学好问,难道(谁)能赶得上你吗?”子路说:“南山上的竹子,用不着火烤(或“加工”)就是直的,砍下来用它(做箭),可以射穿犀牛皮(做的盔甲)。由此看来,要什么学问?”孔子说:“(假如把竹子)削出箭尾,插上羽毛,再装上箭头,还把它磨得尖尖的,难道它(或“那样”)射入得不是更深吗?”子路(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拜了又拜,说:“(我)诚恳地接受(您的)教育。”

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

凡音者产乎人心者也感于心则荡乎音音成于外而化乎内是故闻其声而知其风察其风而知其志观其志而知其德盛衰贤不肖君子小人皆形于乐不可隐匿故曰乐之为观也深矣

(取材于《吕氏春秋·音初》)

[答案]凡音者/产乎人心者也/感于心则荡乎音/音成干外而化乎内/是故闻其声而知其风/察其风而知其志/观其志而知其德/盛衰/贤不肖/君子小人皆形于乐/不可隐匿/故曰乐之为观也深矣。

【参考译文】

大凡音乐,产生于人的内心。内心有了感受就会表现为音乐,音乐产生于外部又感染内心的情感,所以听到他们的乐声就能知道他们的风俗,考察他们的风俗就能知道他们的志趣,

观察他们的志趣就能知道他们的德行。昌盛和衰落、贤能和不才、君子和小人都表现在音乐上,无法隐藏,所以说音乐作为观察(社会和人)的凭借具有重大作用。

原文标点:

凡音者,产乎人心者也。感于心则荡乎音,音成于外而化乎内。是故闻其声而知其风,察其风而知其志,观其志而知其德。盛衰、贤不肖、君子小人皆形于乐,不可隐匿。故曰乐之为观也深矣。

12.用斜线(/)给下面画线部分的文言文断句。听__言__不__可__不__察__不__察__则__善__不__善__不__分__善__不__善__不__分____________之__道__废__绝。世主多盛其欢乐,大其钟鼓,侈其台榭苑囿,以夺人财;轻用民死,以行其忿。攻无罪之国以索地,诛不辜之民以求利,而欲宗庙之安也,社稷之不危也,不亦难乎?

《吕氏春秋·听言》

[答案]听言不可不察/不察则善不善不分/善不善不分/乱莫大焉/三代分善不善/故王/今天下弥衰/圣王之道废绝。

13.用“/”给下列文字断句。

孟子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豚何为母曰欲啖女其母自悔而言曰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买东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选自《韩诗外传》)

[答案]孟子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豚何为/母曰/欲啖女/其母自悔而言/曰/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买东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14.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而县之千金乃於邑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市而死者果政也

(《史记·刺客列传》)

[答案]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而县之千金/乃於邑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市/而死者果政也。

【参考译文】

(聂)政的姐姐聂荣听说有人刺杀韩国宰相,不知道凶手是谁,都城人都不知道他的姓名,(韩相)已经把聂政的尸体暴露街头并且悬赏千金(追查凶手及其同党),于是哭着说:“大概是我的弟弟吧?唉,严仲子(聂政好友)一定知道我的弟弟1聂荣立刻动身,前往韩国,来到集市上,一看死者果然是自己的弟弟聂政。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017-07-09 14:16:42 | #3楼回目录

第三章古诗文阅读

专题十四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一、将下面一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帝尝病痈,邓通常为上嗽吮之。上不乐,从容问曰:“天下谁最爱我者乎?”通曰:“宜莫若太子。”太子入问疾,上使太子齰痈。太子齰痈而色难之。已而闻通尝为上齰之,太子惭,由是心恨通。及文帝崩,景帝立,邓通免,家居。居无何,人有告通盗出徼外铸钱,下吏验问,颇有,遂竟案,尽没入之,通家尚负责数巨万。长公主赐邓通,吏辄随没入之,一簪不得著身。于是长公主乃令假衣食。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译文:二、翻译下面一段文字。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于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报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列子〃说符篇》

译文:

。三、将下面一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昔者,齐王使淳于髡献鹄于楚。出邑门,道飞其

鹄,徒揭空笼,造诈成辞,往见楚王曰:“齐王使臣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乃装为去。夫人具以语来献鹄,过于水上,不忍鹄之渴,出而饮之,去我飞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平原君门下闻亡。吾欲刺腹绞颈而死,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士自伤杀也。鹄,毛物,多相类者,吾欲买而代之,平原君客。

是不信而欺吾王也。欲赴他国奔亡,痛吾两主使不通。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故来服过,叩头受罪大王。”楚王曰:“善。齐王有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信士若此哉1厚赐之,财倍鹄在也。

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宾客皆背魏之译文:赵,莫敢劝公子归。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答:①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

四、将下面一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②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译文: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

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③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以为羞,其不足从游。

欧阳发《欧阳公事迹》

译文:译文:。

④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译文:。

⑤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五、阅读下文,翻译文中划线的语句。

者,死。”

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译文: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公子闻

。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⑥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

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1夫人以告译文:公子。公子乃谢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六、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翻译划线的句子。恐不得见。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

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以訾为骑郎,

1

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无所知名。……释之从行,登虎圈。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应穷者。文帝曰:“吏不当若是邪?尉无赖1乃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久之前曰:“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且下之化上疾于景响,举错不可不审也。”文帝曰:“善。”乃止,不拜啬夫。顷之,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薄太后闻之,文帝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薄太后乃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文帝由是奇释之,拜为中大夫。顷之,上行出中渭桥,

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

尉。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罚金1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太史公曰:张季之言长者,守法不阿意。(节选自《史记》)

注释:跸,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答:①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应穷者。

译文:。

②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

译文:。

③且下之化上疾于景响,举错不可不审也。译文:。

④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

译文:。

⑤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译文:。

⑥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

译文:。七、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曰:“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事魏不容,亡归楚;归楚不中,又亡归汉。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臣闻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平,反覆乱臣也,愿王察之。”汉王疑之,召让魏无知。无知曰:“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问者,行也。今有尾生、孝已之行而无益处于胜负之数,陛下何暇用之乎?楚、汉相距,臣进奇谋之士,顾其计诚足以利国家不耳。且盗嫂受金又何足疑乎?”汉王召让平曰:“先生事魏不中,遂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闻汉王之能用人,故归大王。臣躶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诚臣计画有可采者,(顾)(愿)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汉王乃谢,厚赐,拜为护军中尉,尽护诸将。诸将乃不敢复言。《史记陈丞相世家》

⑴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

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A.陈平虽然是个美男子,但也不过是像带上美玉装书〃邢邵传》节选)

饰,一般人当中未必有这样的人。

答:①自孝明之后,文雅大盛,邵雕虫之美,独步当B.陈平虽然是个好丈夫,但也不过是像带上美玉装时。

饰,其实内在不一定有真正的才能。

译文:C.陈平虽然是个美男子,但也不过像装饰帽子的美。

玉罢了,其实内在不一定有真正的才能。②博览坟籍,无不通晓,晚年尤以五经章句为意,D.陈平虽然是个好丈夫,但也不过像装饰帽子的美穷其指要。

玉罢了,一般人当中未必有这样的人。译文:⑵①事魏不容②得请骸骨

。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③每公卿会议,事关典故,邵援笔立成,证引该A.①事奉魏王不能容身②请求辞职洽。

B.①不同意事奉魏王②请求辞职译文:C.①事奉魏王不能容身②请把我处死。

D.①不同意事奉魏王②请把我处死④巨鹿魏收,虽天才艳发,而年事在二人之后,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划线的句子。故子升死后,方称“邢魏”焉。

邢邵,字子才,河间莫阝人,魏太常贞之后。十岁译文:便能属文,雅有才思,聪明强记,日诵万余言。尝因。

霖雨,乃读《汉书》,五日,略能遍记之。文章典丽,⑤脱略简易,不修威仪,车服器用,充事而已。既赡且速。年未二十,名动衣冠。

译文:自孝明之后,文雅大盛,邵雕虫之美,独步当时,。

每一文初出,京师为之纸贵,读诵俄遍远近。⑥天资质素,特安异同,士无贤愚,皆能顾接,邵率情简素,内行修谨,兄弟亲姻之间,称为雍对客或解衣觅虱,且与剧谈。

睦。博览坟籍,无不通晓,晚年尤以五经章句为意,译文:穷其指要。吉凶礼仪,公私咨禀,质疑去惑,为世指。南。每公卿会议,事关典故,邵援笔立成,证引该洽。帝命朝章,取定俄顷。词致宏远,独步当时,与济阴九、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温子升为文士之冠,世论谓之“温邢”。巨鹿魏收,向雄字茂伯,河内山阳人也。父韶,彭城太守。虽天才艳发,而年事在二人之后,故子升死后,方称雄初仕郡为主簿,事太守王经。及经之死也,雄哭之“邢魏”焉。虽望实兼重,不以才位傲物。脱略简易,尽哀,市人咸为之悲。后太守刘毅尝以非罪笞雄,及不修威仪,车服器用,充事而已。有斋不居,坐卧恒吴奋代毅为太守,又以少言遣系雄于狱。司隶钟会于在一小屋。果饵之属,或臵之梁上,宾至,下而共啖。狱中辟雄为都官从事,会死无人殡殓,雄迎丧而葬之。天资质素,特安异同,士无贤愚,皆能顾接,对客或解衣觅虱,且与剧谈。有书甚多,而不甚雠校。见人文帝召雄而责之曰:“往者王经之死,卿哭王经于东市,校书,常笑曰:“何愚之甚,天下书至死读不可遍,我不问也。今钟会躬为叛逆,又辄收葬,若复相容,

焉能始复校此?且误书思之,更是一适。”(《北齐

2

其如王法何?”雄曰:“昔者先王掩骼埋胔,仁流朽骨,当时岂先卜其功罪而后葬之哉!今王诛既加,于法已备。雄感义收葬,教亦无缺。法立于上,教弘于下,何必使雄违生背死以立于时!殿下仇枯骨而捐之于中野,为将来仁贤之资,不亦惜乎1帝甚悦,与谈宴而遣之。

累迁黄门侍郎。时吴奋、刘毅俱为侍中,同在门下,雄初不交言。武帝闻之,敕雄令复君臣之好。雄不得已,乃诣毅,再拜曰:“向被诏命,君臣义绝,如何?”于是即去。帝闻而大怒,问雄曰:“我令卿复君臣之好,

何以故绝?”雄曰:“古之君子入人以礼,退人以礼;今之进人若加诸膝,退人若坠诸川。刘河内于臣不为戎首,亦已幸甚,安复为君臣之好1帝从之。泰始中,累迁秦州刺史,假赤幢、曲盖、鼓吹,赐钱二十万。咸宁初,入为御史中丞,迁侍中,又出为征虏将军。太康初,为河南尹,赐爵关内侯。齐王攸将归藩,雄谏曰:“陛下子弟虽多,然有名望者少。齐

王卧在京邑,所益实深,不可不思。”帝不纳。雄固谏忤诣,起而径出,遂以愤卒。

以下两题中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⑴①又以少言遣系雄于狱②若复相容,其如王法何A.①又因少许怨言把他关进监狱②你又同情他,把王法放到哪里了

B.①又因小小的谴责把他关进监狱

②我如果再宽容你,又把王法放在哪里

C.①又因少许怨言把他关进监狱

②我如果再宽容你,又把王法放在哪里

D.①又因小小的谴责把他关进监狱

②你又同情他,把王法放在哪里

⑵①昔者先王掩骼埋胔,仁流朽骨②退人若坠诸川

A.①从前先王将骨头肉埋在地下,仁心传布到枯骨上②退掉一个人像落到水里一样

B.①从前先王掩埋受刑人的骨骸尸体,仁德润泽枯骨②摒退一个人如同把他推入深渊.

C.①从前先王掩埋受刑人的骨骸尸体,仁德润泽朽骨②退掉一个人像落到水里一样

D.①从前先王将骨头肉埋在地下,仁心传布到枯骨上②摒退一个人如同把他推入深渊

3

回复帖子
标题:
内容: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