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常考的政治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3-09-21 12:30:43 晓凤 政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中常考的政治知识点总结

  学生高中三年会学习很多政治知识,为了能有效掌握好这些政治这门学科,学生们平时要认真看书,积极复习学过的内容。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中常考的政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知识要点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职权

  性质: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人大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注意区别人大的权利和人大代表的权利)

  2、人大代表的产生方式

  (1)由选举产生。①县及县以下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县以上(不包括县)的都是间接选举产生。②都是差额选举

  (2)人大代表的职权:提案权,审议权,表决权,质询权。

  3、国体和政体相互关系

  国体:即国家性质,我国的政体是人民民主专政。

  政体:即政权组织形式,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反映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意义:它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

  6、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性质: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原因: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8、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含义

  三者关系: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

  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关键:坚持与时俱进。 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核心:坚持党的先进性。

  10.科学发展观

  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高中政治知识归纳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选择题、非选择题)

  【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着积极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着重大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承认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同时重视社会意识的能动反作用。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第一、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就不同。第二、价值观不同,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动中指向就不同。第三、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同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方法论】:树立和坚持科学的价值观,充分发挥正确的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3.正确价值观的评价标准原理 【原理内容】:凡是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价值观都是正确的。

  【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评价标准,树立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正确价值观,以便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4.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关系原理(选择题、非选择题) 【原理内容】:二者本质上是一致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包括社会、国家利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为前提而存在;另一方面,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相促进而共同发展。

  但二者之间也经常发生不一致的情形,集体利益是全局、长远利益,而个人利益一般表现为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

  【方法论】:集体主义原则要求个人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为了集体利益放弃个人利益,必要时牺牲个人利益及至生命来保卫集体利益。同时,要求集体更好地完善自己,以便更好地满足个人的正当利益。

  高中政治知识点

  中华民族精神

  ⒈是什么?

  ⑴基本内涵: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

  ①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作用: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③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⑵表现: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②新中国成立后。

  ⒉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⑴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⑵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⑶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⑷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原因是,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⑸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⑹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⑺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②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③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⒊怎样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⑴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⑶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⑸我们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的伟大实践。

  高中常考的政治知识点总结 1

  一、货币

  1、商品

  ⑴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含义及本质

  ⑴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⑵本质: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职能

  ⑴基本职能

  ①价值尺度 :含义: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形式:观念上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 :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形式:现实的货币

  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

  ③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4、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

  ⑴内容: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次数成反比 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

  ⑵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5、纸币

  ⑴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代表的价值)

  ⑵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磨损减少贵金属的无形流失

  ⑶限度: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过多易导致通货膨胀,过少易导致通货紧缩

  6、电子货币: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贮存、转账、购买、支付的货币

  7、货币的发展:金属货币(金银条块—铸币)—纸币—电子货币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1、结算方式

  ⑴现金结算: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⑵转账结算: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2、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

  ⑴信用卡:①含义: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②优点:功能多、方便、节省、安全等

  ⑵支票:①含义: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②种类: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3、外汇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4、汇率:又称汇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外币贬值)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反之,相反。

  5、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⑴含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⑵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影响价格的因素

  1、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⑴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卖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

  ⑵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买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

  2、价值决定价格

  ⑴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一般情况下,商品价值量与价格成正比)

  ⑵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讲,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处于不利地位;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处于有利地位。

  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⑷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价值规律

  ⑴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⑵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四、价格变动的影响

  1、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⑴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⑵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⑶在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购买,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将增加对该商品的购买,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即替代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反向的)

  ⑷在互补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随之增加(即互补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同向的)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⑴调节生产

  ⑵提高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

  ⑶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五、消费及其类型

  1、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其他因素有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购买方式、服务态度、家庭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等。

  2、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⑴一般说来,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与居民消费成正比——要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

  ⑵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改善收入预期 ⑶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一般说来,二者成反比)——缩小收入差距

  3、一般说来,物价水平与人们的消费水平成反比——稳定物价

  4、消费类型:

  ⑴按产品类型分,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⑵按交易方式分,可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⑶按消费目的分,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最基本的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5、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它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6、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消费心理:往往,一种消费行为会由多种消费心理引发

  ⑴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要做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⑵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⑶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是不健康的

  ⑷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是一种理智的消费

  2、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⑴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过于节俭不可取)

  ⑵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

  ⑶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的含义: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其核心是可持续消费;可概括为“5R”)

  ⑷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高中常考的政治知识点总结 2

  一、面对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3、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强有力的载体。

  跨国公司是指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其目的是为了实现自己最大的利益;其业务是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其作用是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4、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其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5、经济全球化的有利影响: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6、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不利影响):①经济全球化扩大了世界各国的贫富差距;②经济全球化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威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

  7、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迎接挑战。

  二、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1、WTO的地位: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并称为世界三大经济组织。

  2、WTO的作用:组织多边贸易谈判、制定贸易基本原则和协定、提供解决贸易争端的场所。

  3、WTO的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最重要的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原则与公平贸易原则、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等。

  4、我国加入WTO的利弊:

  ①利: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

  ②弊:经济风险显著增加

  5、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

  6、要全面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必须坚持“引近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基本战略)。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7、我国对外开放的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也是我国发展的根本基点)。

【高中常考的政治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高中常考政治知识点大总结12-01

高中常考的政治知识点汇总12-02

高中常考的政治知识点梳理12-02

高中常考的化学知识点总结12-02

高中常考的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12-05

高中常考的英语知识点大全12-01

初中常考的生物知识点大全12-01

高中常考的英语知识点汇总12-02

高中常考的政治知识要点清单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