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百文网手机站

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

时间:2022-12-20 10:05:44 语文 我要投稿

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

  一直以来,语文都是备受社会关注的一门课程,也是所受非议最多的一门课程。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

  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 1

  一、凸显目标的学科性

  阅读教学目标的确立,应充分反映语文学科的性质、阅读教学的任务及阅读教学的特点。语文学科是融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体的基础学科,作为小学语文学科,首先要体现工具性。浙师大 王尚文教授在《语文是什么》这一报告中呼吁广大语文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语言文字这条缰绳。他提出构成语文的核心要素是语言文字,凭借字、词、句、段、,培养听、说、读、写、书(书写)的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天职。叶圣陶先生在《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点》一文中指出: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阅读与写作的训练。

  这充分说明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有属性,这也理所当然地应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标志性、根本性目标。确立阅读教学目标,我们的着力点应该从阅读教学承担的任务上进行概括。吃透课标,深钻教材,结合单元提示,课后练习以及语文园地,并联系单元和整册教材进行整体思考,既考虑通过阅读教学目标的落实,实现教学目标在三个维度上的达成,又着重考虑在阅读训练上使每一课时的教与学活动,都能让学生得到些什么。当然,鉴于阅读教学的特殊地位与作用,在目标的文字表述上应该更加准确,更合乎语言规范,切勿模棱两可。

  目标的表述不仅要反映出“语文阅读课”的特点,而且也要力求反映出“小学”的特点。如人教版四(上)《颐和园》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有个老师这样设计了其中一项教学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的大致内容”,我本人觉得这一目标的表述语言不够准确。试问,“怎样才算是‘整体感知’而非‘部分感知’”?“感知课文的大致内容”不就意味着“整体感知”?我觉得不如用“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显得贴切,明了。这样既体现出语文学习的特点,又符合第二学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

  二、体现目标的层次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学科教学的总目标与各层次目标之间,既有统一性,又有相对的特殊性,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充分体现这种层次性。通过阅读教学各课时教学目标的实现与累积,最终达成语文学科教学的总目标。阅读教学目标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是学习内容的层次性。

  在学习内容上,不同学科是有其内在的特殊性的。有道是“数学清清楚楚一条线,语文模模糊糊一大片”,作为“文选型”的语文教材,同一课文在不同的版本中安排在不同的年级,它就承载了不同的教学要求。同一知识点的教学或相应能力的培养,在不同年级的课堂教学中,目标要求也是不同的;同一课文在不同的课时教学中也有着循序渐进的教学要求,体现着层次性。

  以人教版三(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为例,这课文可分两课时完成。两个课时的教学目标的设计就有着鲜明的课时特征,由浅入深,螺旋上升。

  如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①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裸露、各式各样”等词语。

  ②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

  ③摘抄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②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③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二是学生的层次性。

  学生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是有差异的,教学目标应自然而然地体现出这种差异,作为教师则需要制定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教学目标,做到共同性目标和个性化目标的有机结合。而共同性目标是为所有学生预设的,是基本的教学标准,要求全体学生都要达到,个性化目标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而预设的。

  如一个老师设计的人教版四(上)《观潮》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①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②理解“潮来前”的景色特点,积累描写潮水的句子;学有余力的学生仿写片段“雷雨前”。其中的第二项教学目标:“理解‘潮来前’的景色特点,积累描写潮水的句子”是共同性的目标,是要求全班学生都要达到的。而让学生仿写片断“雷雨前”,则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预设的个性化的目标。

  三、突出目标与教学的一致性

  当阅读教学目标确定以后,课堂教学就应该环环紧扣教学目标进行落实。由于一些教师独立设计阅读教学目标的能力较弱,加上文本蕴涵的多元性,教材知识体系较散,尤其是人教版的阅读教材是以文化主题来构建单元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的“两张皮”现象,既有目标定位的盲目性问题,也有教学活动过程的随意性的问题。因此,制定阅读教学目标,首先要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知识、能力”水平,仔细斟酌目标的数量与难易度,防止目标脱离了学生实际;其次要研究学习内容。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既适应学生学习又能与教学内容“合拍”的教学目标。

  然后,围绕目标处理教材,整合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切不可仅有预设的目标而无具体落实教学目标的相应活动内容。最后,要研究教与学的方式方法。教学的方式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途径,一定的课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无疑需要采用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手段的正确选择与有效运用。当然,课堂教学“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要求。”随着课堂情景的变化,教学目标也要随时做必要的调整,教学活动内容也要做相应的变换处置,促使课堂教学活动的动态生成,始终保持课堂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

  四、把握目标的发展性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弘扬学生个性,促进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是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课堂教学的关键是要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对所教的每一个学生的已有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水平,以及兴趣、爱好、特长等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实施目标的过程与采用的方法具有激励性,能有促使学生获得自主发展的更为广阔的空间,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教师需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

  所谓适合学生的教学,就是在学生原有基础上提出新的可以预期达到的学习目标的教学,如果不针对学生基础,教学目标不是太高就是太低,那么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时,一定要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动作技能与情感态度为基础,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去设计教学目标,既不拔高要求,也不降低要求,做到既不增加学生过重负担,又能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不断发展新能力,不断丰富情感,不断完善人格。确定了具有发展性的阅读教学目标,再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媒体,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结构,那么,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最终必将实现。

  五、增强目标的可操作性

  在实现目标的整个教学过程中,目标内容应是可操作的,在目标的达成与否,达成到何种程度上又是可检测的,这样的课时目标才是有意义的。首先,目标表述应该是具体明确的,目标指向清晰、主次分明、联系紧密。如用词过于抽象概括或中心目标不突出或目标条目过多等等,是不利于操作的。课堂教学时间是个常数,一课文或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不宜过多,一两个就可以了。核心的目标完成了,其他目标也会在实现核心目标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得到落实。

  其次,目标表述的内容是集中精细的.,目标要求学生了解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识记什么一目了然,甚至有必要直截了当点明什么字、什么词、什么句,怎样的人、事、物等。如“引导学生认识潮汐的成因及其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等目标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而教师怎样“引导”,怎样“培养”,用什么手段,那是不具体的,无可操作的。教学目标的表述越清晰明白,在课堂教学中也越容易把握,教学目标的达成率也就越高。

  当然,在设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时候,除可以采用以上这些策略以外,还应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去及时调整与动态生成目标。总之,我认为,当前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制定和研究,我们应投入更多的关注。作为语文教教师只有了解基础、实用而又具体、明确的小学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发展的体系,才能提升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只有使设定的教学目标更合理,更科学,更精细,更适应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才能使作为课堂教学坐标和灵魂的教学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出应有功能,从而为彻底改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长期存在的“高耗低效”现象提供现实的可能。

  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 2

  1、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意义

  首先,语文名著阅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通过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挖掘掌握历史 发展的规律。促进学生建立坚实、正确的历史观,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语文名著阅读还可以拓宽学生的语文知识背景范围,使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多的语文知识,开展更广阔的语文观。坚持以教材为主体,进一步拓宽更多的课外知识掌握,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初中学生知识获取途径。同时,学生在语文名著阅读学习中,还可以通过名著获得更多的文学知识内涵,通过不断的能力锻炼以及知识累积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拓展思维能力。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方法。

  2、遵循学生自身的个性发展规律

  每个人阅读名著都有自己的理解以及感受,学生在学习语文名著过程也是如此。这与学生自我的个体经历、感受、性格特征、价值倾向以及思想认知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 初中语文教师应尊重初中学生个性化发展规律,鼓励初中学生在名著学习过程中探讨自己的感悟。首先,名著《朝花夕拾》为例,在阅读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分别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开展制定教学目标。知识方面,旨在指导学生了解作品内容,可以继续学习我国历史文化背景,为学生开拓更多的历史知识;能力方面,可以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他们对阅读理解的技巧掌握;

  情感方面,通过对名著内容的社会环境以及人物事件的分析,引导学生对社会及人生进行深入思考。随后向班级学生介绍作者及《朝花夕拾》写作背景,带领班级学生初步感知《狗猫鼠》、《二十四孝图》、《父亲的病》、《藤野先生》、《无常》等文章。最后初中语文教师可要求班级学生联系作品,对《朝花夕拾》中人物进行分析。同时,在根据学生的具体回答,教师可以对《朝花夕拾》进行深一度的文章总结,向学生剖析当中所表达的内涵。如部分学生认为“阿长”饶舌、多事且粗野,但是部分学生认为“阿长”宽厚、仁慈且淳朴。那么在这个时候, 教师就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对名著作品的阅读范围,进入精品阅读阶段,细细品味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进一步升华文章主题。

  3、充分挖掘及展现名著的核心价值

  理解文本内容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目标。因此,在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应带领班级学生深入浅出的品读鉴赏,促使初中学生了解名著的核心价值。以名著《西游记》为例。《西游记》是大部分学生都比较熟悉的一本名著,因为很多电视剧、动画片等信息的传播已经在学生从小到大生活中司空见惯。但是如何促使初中学生学会感知课文小说,归纳故事要点,就成为初中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与班级学生交流以往观看《西游记》的感受,引入新课内容。

  首先,可以从故事情节引入来开启教学内容, 如向学生提问《西游记》的主要内容,表达精神,甚至是学生对人物的喜爱、感受等等问题,带领学生进入阅读的教学课程。根据《西游记》的具体故事内容,教师可以将西游记划分为一到七回孙悟空出世、大闹天宫;八到十二回唐僧出世,取经缘起;十三到一百回西天取经,众人成佛等三个模块,进行分段学习。在学生阅读过程中,与学生进行同步思考,分析具体的人物特征,如孙悟空的人物特性,作者想要表达一个怎样的形象,在情节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等等,进入对名著的深度学习。其次,对孙悟空的出生,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车迟国斗法等典型的具体情节, 探究表达了怎样的思想精神。帮助学生理解《西游记》核心内涵,为其他名著知识学习奠定基础。

  4、重视阅读技巧与方法的指导

  教师设立了阅读教学计划,学生确定了要阅读的名著书目,之后教师就要强化对学生的阅读技巧指导,帮助他们“精读”“细读”一本书,而不是囫囵吞枣地阅读。名著往往凝聚着一个时期的智慧和文化,凝结着作者的心血,对时代发展和文化进步有重要意义,而有的学生阅读后仅仅了解了书中情节,对作品的中心思想和文化内涵却体会不深。这时候就需要教师从实际出发,总结阅读技巧并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对名著作品的内涵细嚼慢咽,提炼其中的精华并吸收。名著阅读技巧可大致分为三个方面:首先,大致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的性格特点和人生经历等知识,保证阅读活动能使学生进一步领悟作品的内涵,避免“盲人摸象”式的阅读探究。比如吴承恩的《西游记》,实际上是以唐代玄奘西行的故事为蓝本改编的,涉及唐代佛教盛行,代表着佛教智慧结晶的“真经”由印度东传入唐的历史。《西游记》中屡屡出现的神明,如“如来佛祖”和“观音大士”,都是民间广泛信仰的大乘佛教神,而 “东海龙王”“托塔李天王”“二郎神杨戬”则是地地道道的中国本土神明,带有浓厚的道教色彩。整部作品宗教意味浓厚,不时透露出“佛道相争”的影子。

  其次,引导学生抓住书中的关键人物和重要事件,分析人物形象。例如读《骆驼祥子》,从祥子经过三年省吃俭用、风里来雨里去,凑足了 100 块钱,用 96 块钱买了一辆新车。可以看出祥子对生活还是充满希望,有奋斗精神的。又如从“骆驼祥子”绰号的由来和含义,暗示祥子是个老实、刻苦耐劳的憨厚的人。

  最后,在掌握了作品的主体内容和大致的人物特点后,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以个性化的思维去研究名著,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除教师也可以结合当前教学中普遍使用的阅读方法,如精读法、略读法、赏析法、摘录法等,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名著要领,也可以用做读书笔记的方式,比如摘抄好词佳句、概括精彩故事、点评人物形象、探究艺术手法、记录阅读启示等,使学生不仅扩充知识积累, 还能将所学内容运用到日常表达和写作中,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06-20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06-20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06-20

英语阅读教学目标03-29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目标02-24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目标04-17

语文阅读教学的弊端06-20

语文阅读教学的不足06-20

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