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曹植全文注释及赏析

时间:2024-03-17 14:34:51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魏晋曹植全文注释及赏析

  魏晋曹植全文注释及赏析 篇1

  [魏晋]曹植

魏晋曹植全文注释及赏析

  飞观百余尺,

  临牖御棂轩。

  远望周千里,

  朝夕见平原。

  烈士多悲心,

  小人偷自闲。

  国仇亮不塞,

  甘心思丧元。

  抚剑西南望,

  思欲赴太山。

  弦急悲声发,

  聆我慷慨言。

  注释:

  【1】观:即是阙,宫门的望楼。

  【2】御:凭。

  【3】烈士:指有雄心壮志的人。

  【4】偷:苟且。

  【5】亮:诚然。

  【6】丧元:丢掉脑袋。

  【7】抚剑:按剑。这一句的意思是说自己愿意从军讨蜀。

  【8】赴太山:“太山”即“泰山”。指欲从军讨吴,泰山地近吴境,故云“赴泰山”。

  作品赏析:

  这是曹植《杂诗七首》中的第六首。通篇造语悲壮雄浑,结构严整紧凑,句无闲字,篇无闲笔,它体现了曹植后期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其主要抒发了赴难殉国的壮志以及壮志不遂的愤慨之情。

  此诗共十二句,一韵到底,每四句为一小节。第一小节写登高远眺,统摄全诗;第二小节以“烈士”与“小人”对比,借以明志;第三小节比第二小节更深入一层,直言自己以身许国的打算。但第三小节的前两句乃承第一小节的登高远眺而言,后两句则承第二小节的“国仇”二句而言,带有总结全诗的意思。篇幅虽短,却波澜迭起,气象万千。在曹植诗中,诚为异军突起的佳作。

  “飞观百余尺,临牖御棂轩。远望周千里,朝夕见平原”为第一小节,第一句诗写楼观极高,不高则不足以远眺;第二句写当窗凭槛,视野自然开拓。“飞观”,形容楼阁耸立,结构宏伟,如飞鸟之在高空;“临牖”,等于说“当窗”;“御棂轩”,等于说“凭槛”。第三句“周千里”的“周”字用得确切而有气势。“周”者,遍也,匝也,意思说向东南西北四周遍地远眺,都能望到千里之外。“朝夕见平原”,通常讲成早晚都能看见平原,实有辞费之嫌;眼中的平原不可能有不成其为平原的时候。其实“朝夕”本是表空间的名词,后乃引申为表时间的名词。但鄙意上句既言“周千里”,则此句的“朝”、“夕”并不仅指东、西两面,而是概括指四面八方。正如以“朝”、“夕”为早晚,虽指早晨和傍晚,实概括一昼夜之二十四小时而言之。这两句正写出河南地处中原,登高望远,有控驭四方之势。所以表面上看似领起下文,实已体现作者胸罗万象、气盖当世的'雄才大略。

  “烈士多悲心,小人偷自闲。国仇亮不塞,甘心思丧元。”为第二小节,“烈士”,指有正义感而不怕牺牲的人,在古代不一定专指死者。“偷自闲”,偷安而自甘闲散。“亮”,诚然,实在。“塞”,防止,杜绝。“国仇”句,是说国家的仇敌诚然是一时还消灭不了的。原意是说勇士要时时不忘自己应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烈士”二句看似泛指,涵义实深。意谓自己本是“多悲心”的“烈士”,但每当遇到报国歼敌的机会,却不允许自己参加,尽自己一份力量。这无异把自己看成苟且偷安的“小人”。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客观的、平列的,事实上却洋溢出作者报国无门的一腔义愤。因此接下来坚决表态:在国仇未灭之时,自己是甘心抛头颅、洒热血的。

  然后转入“抚剑西南望,思欲赴太山。弦急悲声发,聆我慷慨言。”这第三小节,承上第一小节登高远眺的描写更明确地表示,自己是关心魏蜀双方的战斗的,很想亲身奔赴前线。蜀在魏之西南,故作者“抚剑”而瞩目“西南”。“太山”,这里不是指山东的泰山,而是指陕西的太乙山。此山与终南山相接,在今陕西郿县南,正当蜀军入魏的冲要之地。当时诸葛亮既围陈仓,扬言要从斜谷取道郿县,太乙山正是必经之路,故作者打算奔赴到那里迎战敌人。最后两句,依黄节注,“弦急悲声发”是比喻作者为什么要让人们听他慷慨陈辞。“弦急”,指把琴弦绷紧,使调门儿增高。盖弹琴时如果要使音调高亢激越,便把琴弦拧紧。音调既高,“悲声”乃作。这两句意思说琴弦一“急”,琴声自“悲”;而大敌当前,国家多事,自己却被投闲置散,使英雄无用武之地,因此才悲愤交加,慷慨陈辞的。这两句既是“国仇”二句的补充,又是全诗的结语。

  魏晋曹植全文注释及赏析 篇2

  [魏晋]曹植

  仆夫早严驾,吾行将远游。

  远游欲何之?吴国为我仇。

  将骋万里途,东路安足由?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

  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

  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注释:

  ①这一首写作者自己立功立业殉国赴难的志愿。很可能是和《赠白马玉彪》同时的作品,其时在黄初四年(223),曹植以鄄城王应诏到洛阳。他在《赠白马王彪》诗里说“怨彼东路长”,在本篇说“东路安足由”,“东路”就是指从浴阳赴鄄城之路。鄄城在今山东省鄄城县。 ②仆夫:指赶车的人。严驾:整治车驾。 ③由:行。 ④江介:江间。 ⑤淮泗:指淮水与泗水,江与淮、泗都是南征孙权所必经。 ⑥无方舟:无渡水的工具,比喻没有权柄.⑦以上二句,就是《求自试表》“徒荣其躯而丰其体,……此徒圈牢之养物,非臣之所志也”一段话的意思。

  原著赏析:

  本篇可能作于黄初四年(223)诗人辞别洛阳东归封地鄄城的途中。诗人不得不奉命归藩,然而他的心却向往着南征东吴,征战沙场。“将骋万里途,东路安足由?”他多不愿意踏上东到鄄城的路啊!长江上激越的风声,滚滚东去的淮水泗水,都在召唤他,令他浑身热血沸腾。他多想渡过江啊!“惜哉无方舟”!诗人表面上是惋惜无舟可波,实质上是暗喻自己名为藩王,实为囚徒,被剥夺了参政权利,报国无门。他在诗中委婉地控诉了曹丕对他的'压制,痛切地呼喊:闲居不是我的志向,我情愿为解除国患而赴汤踏火!

  这首诗一起调就笼罩着一股急追之感,令读者仿佛看到诗人星夜兼程地奔向征吴之途。他在想像中驰骋万里,在现实中却寸步难行。因此,他愈是把赴吴的心情写得急如星火,就愈足见出他急于有为的如焚忧心。

【魏晋曹植全文注释及赏析】相关文章:

落花全文注释及原著赏析12-18

杂诗全文注释及原著赏析12-18

临江仙全文注释及原著赏析12-19

木兰花全文注释及原著赏析12-18

云(唐 来鹄)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12-18

瑞鹧鸪全文注释12-19

春晓原文注释赏析02-28

赤壁原文,注释,赏析02-27

《鹧鸪天》全文注释及原著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