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小故事

时间:2024-03-13 08:22:40 好文 我要投稿

数学小故事(热门)

数学小故事1

  自己身体的计算器

数学小故事(热门)

  我们身体真的很奇妙,手是一个常见的计算器。最常见的手的计算是9的倍数计算。家长可能不理解,但是很多小孩子很快就能学会。计算9的倍数时,将手放在膝盖上,像下表中所示,从左到右给你的手指编号。现在选择你想计算的9的倍数,假设这个乘式是7×9。只要像上图所示那样,弯曲标有数字7的手指。然后数弯曲的那根手指左边剩下的手指数是6,它右边剩下的手指根数是3,将它们放在一起,得出7×9的答案是63。

  多少只袜子才能配成一对?

  关于多少只袜子能配成对的问题,答案并非两只。而且这种情况并非只在我家发生。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我敢担保在冬季黑蒙蒙的早上,如果我从装着黑色和蓝色袜子的抽屉里拿出两只,它们或许始终都无法配成一对。虽然我不是太幸运,但是如果我从抽屉里拿出3只袜子,我敢说肯定会有一双颜色是一样的。不管成对的那双袜子是黑色还是蓝色,最终都会有一双颜色一样的。如此说来,只要借助一只额外的袜子,数学规则就能战胜墨菲法则。通过上述情况可以得出,“多少只袜子能配成一对”的答案是3只。

  当然只有当袜子是两种颜色时,这种情况才成立。如果抽屉里有3种颜色的袜子,例如蓝色、黑色和白色袜子,你要想拿出一双颜色一样的,至少必须取出4只袜子。如果抽屉里有10种不同颜色的袜子,你就必须拿出11只。根据上述情况总结出来的数学规则是:如果你有N种类型的袜子,你必须取出N+1只,才能确保有一双完全一样的。

  燃绳计时

  一根绳子,从一端开始燃烧,烧完需要1小时。现在你需要在不看表的情况下,仅借助这根绳子和一盒火柴测量出半小时的时间。你可能认为这很容易,你只要在绳子中间做个标记,然后测量出这根绳子燃烧完一半所用的时间就行了。然而不幸的是,这根绳子并不均匀,有些地方比较粗,有些地方却很细,因此这根绳子不同地方的燃烧率不同。也许其中一半绳子燃烧完仅需5分钟,而另一半燃烧完却需要55分钟。面对这种情况,似乎想利用上面的绳子准确测出30分钟时间根本不可能,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因此大家可以利用一种创新方法解决上述问题,这种方法是同时从绳子两头点火。绳子燃烧完所用的时间一定是30分钟。

  火车相向而行问题

  两辆火车沿相同轨道相向而行,每辆火车的时速都是50英里。两车相距100英里时,一只苍蝇以每小时60英里的速度从火车A开始向火车B方向飞行。它与火车B相遇后,马上掉头向火车A飞行,如此反复,直到两辆火车相撞在一起,把这只苍蝇压得粉碎。苍蝇在被压碎前一共飞行了多远?

  我们知道两车相距100英里,每辆车的时速都是50英里。这说明每辆车行驶50英里,即一小时后两车相撞。在火车出发到相撞的这一小时间,苍蝇一直以每小时60英里的速度飞行,因此在两车相撞时,苍蝇飞行了60英里。不管苍蝇是沿直线飞行,还是沿”z”型线路飞行,或者在空中翻滚着飞行,其结果都一样。

  掷硬币并非最公平

  抛硬币是做决定时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人们认为这种方法对当事人双方都很公平。因为他们认为钱币落下后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概率都一样,都是50%。但是有趣的是,这种非常受欢迎的想法并不正确。

  首先,虽然硬币落地时立在地上的可能性非常小,但是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其次,即使我们排除了这种很小的可能性,测试结果也显示,如果你按常规方法抛硬币,即用大拇指轻弹,开始抛时硬币朝上的一面在落地时仍朝上的可能性大约是51%。

  之所以会发生上述情况,是因为在用大拇指轻弹时,有些时候钱币不会发生翻转,它只会像一个颤抖的飞碟那样上升,然后下降。如果下次你要选出将要抛钱币的人手上的钱币在落地后哪面会朝上,你应该先看一看哪面朝上,这样你猜对的概率要高一些。但是如果那个人是握起钱币,又把拳头调了一个个儿,那么,你就应该选择与开始时相反的一面。

  同一天过生日的概率

  假设你在参加一个由50人组成的婚礼,有人或许会问:“我想知道这里两个人的生日一样的概率是多少?此处的一样指的`是同一天生日,如5月5日,并非指出生时间完全相同。”

  也许大部分人都认为这个概率非常小,他们可能会设法进行计算,猜想这个概率可能是七分之一。然而正确答案是,大约有两名生日是同一天的客人参加这个婚礼。如果这群人的生日均匀地分布在日历的任何时候,两个人拥有相同生日的概率是97%。换句话说就是,你必须参加30场这种规模的聚会,才能发现一场没有宾客出生日期相同的聚会。

  人们对此感到吃惊的原因之一是,他们对两个特定的人拥有相同的出生时间和任意两个人拥有相同生日的概率问题感到困惑不解。两个特定的人拥有相同出生时间的概率是三百六十五分之一。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该群体的大小。随着人数增加,两个人拥有相同生日的概率会更高。因此在10人一组的团队中,两个人拥有相同生日的概率大约是12%。在50人的聚会中,这个概率大约是97%。然而,只有人数升至366人(其中有一人可能在2月29日出生)时,你才能确定这个群体中一定有两个人的生日是同一天。

  其实数学是非常有趣的,大家一定要开心学数学!

数学小故事2

  "数学是一切科学之母"、"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它是一门研究数与形的科学,它不处不在。要掌握技术,先要学好数学,想攀登科学的高峰,更要学好数学。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搞好研究与教学是增强学生数学观念,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让人痛心的是,长期以来,一些本来生动活泼的数学知识,由于被淹没在大量的“加、减、乘、除和乘方、开方运算”、“分式、繁分式的化简”、“解方程的技能训练”以及“大量的人为编造的以致脱离实际的所谓应用题”和“各种各样的解题技巧、解题模式的训练”中,而失去了其应有的魅力,学生也许学到了不少具体的数学知识,但却很少甚至根本没有领悟到其内在的本质,只有知识的“躯体”,缺乏知识的“灵魂”……

  要搞好初中数学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认真研究初中教学的各种规律,并加以有机综合,形成适应自身教学的有效方法。如何让数学课上得更理性,更科学有效?我认为要真正做到“功夫花在备课上、精力放在研究上、本领显在课堂上。”我们要在行动的'“实”上下功夫,在研究的“深”上想方法,开创行动扎实、研究深入的课程教学改革下局面。

  首先,一切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中,同时,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都需要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去思考解决。比如,洗衣机按什么程序运行有利节约用水;渔场主怎样经营既能获得最高产量,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件好的产品设计怎样营销方案才能快速得到市场认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为此数学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

  其次,现实告诉我们,大胆改进学习方法,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学习方法的改进身处应试教育的怪圈,每个教师和学生都不由自主地陷入"题海"之中,教师拍心某种题型没讲,中考时做不出,学生怕少做一道题,万一考了损失太惨重,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往往忽视了学习方法的培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方法,但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才是正确的方法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听讲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积极的思考和参预,这样才能达到最高的学习效率。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而之前的备课则不应当受教材思路的影响,重新组织教材,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在学习过程学生有知识的掌握,个性的解读、情感的碰撞,且创新火花不断闪现。

  再次,教与学必须有一个和谐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步骤来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其中,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对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激发起来,萌芽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

  初中学生刚刚进入少年期,机械记忆力较强,分析能力仍然较差。鉴此,要提高初一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效果,务必要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这是每一个初中数学老师值得认真探索的问题。

数学小故事3

  今天早晨,我一觉醒来爸爸妈妈真好也已经醒来了,然后我就说:“爸爸妈妈早上好,”爸爸妈妈听了就马上给我了红包,爸爸给我了200元,妈妈给我了1000元,等我红包藏好了,然后我们就去厨房了。

  到了厨房,我看见了爷爷、奶奶和叔叔,我刚想说爷爷、奶奶和叔叔早上好这句话,爷爷、奶奶和叔叔就直接给我了红包,爷爷给我了300元,奶奶给我了500元,叔叔呢?是跟奶奶一样的.也给我了500元,现在我一共收到了几元呢?200+1000+300+500+500=2500(元)所以现在一共收集了2500元,经年我收集的红包比去年的红包还要多,我兴奋极了,我谢谢长辈们给我的红包,也谢谢朱老师教会了我数学,所以我要好好学数学。

数学小故事4

  公元前46年,罗马统帅儒略·恺撒指定历法。由于他出生在7月,为了表示他的伟大,决定将7月改为“儒略月”,连同所有的单月都规定为31天,双月为30天。这样一年多出一天,2月是古罗马处死犯人的'月份,为了减少处死的人数,将2月减少1天,为29天。

数学小故事5

  在这多姿多彩的生活里,充满的数学无处不在,就像:买东西,分东西,谈价格,物品打折......等等,今天,我就发生了数学中,谈价格的数学问题。

  “姐,我好饿。咱家有什么吃的?”“要不你去超市买点吃的吧!”一听到去买东西,我就有点发愁,因为现在超市,便利店都很少开门的。“去我包里拿20元吧!不够的话,再拿10块,花余的'在哪来。”“哦哦。”我兴高采烈的骑着我的自行车,出发了。叮叮.....

  到了王珂超市,幸好开门,我要大采购了。进去一看,我能吃的只有方便面.膜片.锅巴了,方便面不能吃多,干脆只买2包吧!我有一张方便面有优惠卡,买一包,送一包,但只能用一次,所以,我就有了3包香脆方便面。已经用了2元了,再买两包膜片,一包2元,锅巴一包3元。2+2×2+3=9(元)。再去便利店看看吧!(因为开门)这家,除了买的,还有零食。要不买点零食,吃不完,以后吃。虾味条一包1元,就这样吧!9+1=10(元)正好10元。一算账,回家吃东西喽!

  是哎!数学是奇妙的,只要你发现......

数学小故事6

  蒲丰试验

  一天,法国数学家蒲丰请许多朋友到家里,做了一次试验.蒲丰在桌子上铺好一张大白纸,白纸上画满了等距离的平行线,他又拿出很多等长的小针,小针的长度都是平行线的一半.蒲丰说:“请大家把这些小针往这张白纸上随便仍吧!”客人们按他说的做了。

  蒲丰的.统计结果是:大家共掷2212次,其中小针与纸上平行线相交704次,2210÷704≈3.142。蒲丰说:“这个数是π的近似值。每次都会得到圆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投掷的次数越多,求出的圆周率近似值越精确。”这就是著名的“蒲丰试验”。

数学小故事7

  在二十世纪之初,著名的德国数学家大卫希尔伯特发表了二十三个吸引人,但却让绝大多数天才数学家也大伤脑筋的问题。其中第十问题描述为是否存在一般的算法可以判定所有的丢番图方程(整系数多项式方程)的可解性。设想,存在一个机器对于任意一个丢番图方程可以判别这个方程是否可解。数学家们常常通过简单而广泛的观察来处理大自然中无穷无尽又超乎解决能力范围的'谜题。这个特殊的问题引起了伯克利数学家茱莉亚罗宾逊的兴趣。经过了几十年的研究,罗宾逊与她的同事包括马丁戴维斯与希拉里普特南合作,最终给出了一种情况,否定回答了希尔伯特第十问题。

  在1970年,一位年轻的俄罗斯数学家尤里马季亚谢维奇利用罗宾逊,戴维斯和普特南提供的思路解决了该问题。由于其在数论方面杰出的贡献,罗宾逊成为了杰出的数学家,那是一个最重要的数学问题之一,罗宾逊为它的解决铺平了道路。在美国数学协会的一篇文章,“茱莉亚罗宾逊自传”中,她的妹妹和传记作家康斯坦斯里德写到“通常情况下,她永远不会刻意去收集自己的故事。但就她而言,她在数学上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重要的。”

数学小故事8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万达广场买东西。

  爸爸先把车子停到地下车库,那了一张停车卡。我们走到电梯坐到一楼,我们一起走到超市,拿好推车,我们走进去了。买了一包薯片五元钱,买了鸭脖子和鸡爪一共十元钱,买了一大包大米五十元钱,买了一包酸菜方便面十八元七毛,买了一包游泳镜加上耳塞和鼻塞一共八元五毛,接着我们推着车上了电梯到了2楼妈妈要给我买件背心,我挑了一件非常好看的背心十元钱,妈妈要给我买一双凉鞋,但是没有我能穿的。我们又到一楼买了20元的虾片,还买了一只鸭子,是只烤鸭六十元,买了十根脆脆冰十元钱。我们大约逛了一个半小时的`超市,一共花了192元2毛。

  啊!今天我真高兴,我以后都要计我买的东西。

数学小故事9

  我根据本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了一份“课前三分钟”训练方案。具体如下:

  一、训练的理论基础

  (1)提倡共同参与性。“课前三分钟”训练,要求人人参与,给每位同学都提供了充分展现自我的平等机会,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场所。学生从参与当中体味到语文的乐趣,就会逐渐变被动为主动,从“要我做”到“我想做”、“我要做”,最后达到“我能做”。

  (2)宣扬竞争性。良性竞争能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与动机。学生在听别人演讲时,从中可以学到知识、受到启发,会在心中激发出要提高自己综合能力、与他人一较高低的愿望。学生把这一愿望付诸实践,就会受到锻炼,增长才干。从这个意义上说,“竞争是无声的良师益友”。

  (3)张扬创新独特性。在“课前三分钟”的训练中遵循“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奇”的原则,激发学生尽情张扬个性。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这种创新求异的思想,能促使学生主动去获取更多更丰富的知识,提高综合能力,增长自己的才干。有了创新,人才会不断地向前发展,才能不断有进步。

  (4)遵行循序渐进性。“课前三分钟”训练,分几轮进行,从易到难,逐步向“难”的层次努力,这符合人们认知事物循序渐进的原则。如果不分难易层次随意开展训练,或是一下子提高难度,都不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也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二、训练方案

  “课前三分钟”训练,形式要多样,演讲的体裁不限,内容主题自定,充分给予学生发挥的自由,所受限制小,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符合他们渴求个性与自由的心理愿望,往往能使训练事半功倍。学生可讲自己、身边人以及名人的真实数学故事,还可出练习题等等。

  三、训练益处

  (1)活动时间短、受益面广。“课前三分钟”训练所用的时间不长,一般不会影响本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而每个学生都要参加,受到锻炼的是全班所有的学生。满足了每位学生渴望向其他人展示自己才华的心理,给学生提供了锻炼自己、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与平台,促进了同学之间的相互学习与竞争。

  (2)训练负担小、收效大。“课前三分钟”训练,每个学生轮到一次训练差不多需要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尽管轮到的学生事前要做认真的`准备,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一学期每人只准备三次,负担不重。而天天有人讲,天天听人讲,时间长了,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都得到提高,对学生走向社会从事各项活动均有很大的好处。尤其评析鉴赏训练对学生的益处最明显,不仅讲的学生提高了能力,就连听的学生与教师也获益良多,可以提高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再者每位学生训练完毕,其他学生的掌声可以调动起全班学生听课的热情,为上好每节数学课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

数学小故事10

  亚当、布拉德和科尔是三个不同寻常的人,每个人都恰有三个不同寻常的特点。

  (l)两个人非常聪明,两个人非常漂亮,两个人非常强壮,两个人非常诙谐,一个人非常仁爱。

  (2)对于亚当来说,下面是说法是正确的:

  (2a)如果他非常诙谐,那么他也非常漂亮;

  (2b)如果他非常漂亮,那么他不是非常聪明。

  (3)对于布拉德来说,下面的说法是正确的:

  (3a)如果他非常诙谐,那么他也非常聪明;

  (3b)如果他非常聪明,那么他也非常漂亮。

  (4)对于科尔来说,下面的说法是正确的:

  (4a)如果他非常漂亮,那么他也非常强壮;

  (4b)如果他非常强壮,那么他不是非常诙谐。

  谁非常仁爱?

  (提示:判定每个人的.特点的可能组合。然后分别假定亚当、布拉德或科尔具有仁爱的特点。只有在一种情况下,不会出现矛盾。)

  答 案

  每个人都恰好有三个特点。因此,根据(l)和(2),亚当具有

  下列四组特点中的一组:

  诙谐,漂亮,强壮

  诙谐,漂亮,仁爱

  漂亮,强壮,仁爱

  强壮,聪明,仁爱

  根据(1)和(3),布拉德具有下列四组特点的一组:

  诙谐,聪明,漂亮

  聪明,漂亮,强壮

  聪明,漂亮,仁爱

  漂亮,强壮,仁爱

  根据(1)和(4),科尔具有下列四组特点的一组:

  漂亮,强壮,聪明

  漂亮,强壮,仁爱

  强壮,聪明,仁爱

  聪明,诙谐,仁爱

  根据上面的特点组合并且根据{(l)两个人非常聪明,两个人非常漂亮,两个人非常强壮,两个人非常诙谐,一个人非常仁爱。},如果亚当具有仁爱的特点,那么布拉德和科尔都是聪明而又漂亮的,亚当就不能是聪明或漂亮的了。这种情况不可能,因此亚当不具有仁爱的特点。

  根据上面的特点组合并且根据(l),如果布拉德具有仁爱的特点,那么亚当和科尔都是漂亮的,布拉德就不能具有漂亮的特点了。这种情况不可能,因此布拉德不具有仁爱的特点。

  于是,科尔必定是具有仁爱特点的人了。

  我们还可以看出其中一人的全部三个特点,以及另外两个人各有的两个特点。由于科尔是仁爱的,所以亚当是诙谐、漂亮和强壮的;布拉德是既漂亮又聪明;从而科尔不能是漂亮的,所以科尔是既聪明又仁爱的人。

数学小故事11

  爸爸妈妈经常带我去看望外公外婆,以前,我们都坐长途汽车去,后来,家里有了汽车,就经常自己开车去。

  有一次,我坐在车上,对妈妈说:“我们现在自己开车去外婆家,不用再买长途汽车票了,是不是可以省下不少钱?”妈妈笑着说:“车票是不用买了,但却要花钱加汽油,还不知道是省钱还是费钱呢。”爸爸接着说:“我们来算一算吧,看看到底省钱还是费钱。”“坐客车去,大人票价每人14元,儿童票半价,自己开车的话,汽车每100公里耗油8升,油价大约每升7元,从我们家出发开到外婆家大约50公里,你们算算看吧。”我在心里飞快地算着,开车的话,需要8×7÷2=28元,坐客车的'话,两个大人和一个儿童需要14×2+14÷2=35元,28<35,开车省钱。我把答案告诉爸爸妈妈,以后我们就开车吧,又省钱又舒服,何乐而不为呢?

  “可是,有时候我一个人去,就不划算了吧?一个人车票只要14元,比开车要省一点。”妈妈说。“你再算算两个大人或一大一小两个人去,哪种方式更便宜,这样以后我们就知道什么情况该开车,什么情况该坐客车了。”爸爸对我说。

  “这还不简单,两个大人车票需要14×2=28元,与开车费用相等,一大一小车票需要14+7=21元,比开车省钱。”我略加思考,说出了答案。

  “所以,可以得出结论,如果爸爸妈妈两人或者一家三人去外婆家,就开车去,其他情况还是坐客车更节约。”老妈作出了总结。

数学小故事12

  我在本村民办小学读二年级时,一天,老师心血来潮,拿出一支钢笔,高兴地对学生说:“谁能用188加上1等于200,谁第一个做对了,老师就将自己的这支钢笔奖给他(或她)。”

  有学生问老师:“如果有学生做出来了,老师说话不算数咋办?”老师说;“只能加上1,等于200,只要是第一个加对了,这支笔就归他,老师保证说话算数。”

  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拿出笔来在草稿纸上演算起来,有人在百位上加上1,等于288,多了88,如果在十位上加上1,应该是198。少2,在个位上加上1,还差11,这时,有学生说:“老师骗人的,188加上1,不可能等于200的。”

  老师笑着说:“你们好好地想想吧,这个奖说容易得,确实很容易的得的,说难实在是很难的,关键是要看你是怎么加的。”

  我听了老师的话,又认真地思考了一会儿,还是没有办法解决问题,生气地拿起笔将笔划掉188时,突然发现做对了这道题,高兴地说:“老师,我加出来了。”

  我急急忙忙地离开座位将草稿纸拿给老师看,老师一看,高兴地笑着说:“老师真没有想到,在这个教室里坐的三四年级的学生都没有做出来,却被你这个入学不到一年的`二年级的学生做出来了。怎么样?老师没有骗你们吧,这支笔就奖给你!”

  这时,教室里像炸开锅似的,说什么的都有,就是不相信188加上1能等于200。我见自己将奖品拿到手了,于是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上188后说:“上下的100相加就是200嘛。”同学们一看,突然明白了。

  这就是我意外得奖的经历,当时我拿到钢笔,疯疯癫癫地跑回座位,激动地流出了眼泪。

数学小故事13

  小明是个喜欢问问题的孩子。有一天,他对0-9这几个数字产生了兴趣:为什么它们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呢?

  于是他就去问他的当数学老师的妈妈:0-9既然叫阿拉伯数字,那么肯定是阿拉伯人发明的了,妈妈对吗?

  妈妈摇摇头,说:阿拉伯数字实际是印度人发明的。大约在1500年以前,印度人就已经用一种特殊的`字来表示数目,这些字有10个,只要一笔两笔就可以写成。后来,由于各国之间的接触,这些数字传入阿拉伯,阿拉伯人觉得它们很简单,于是在自己的国家开始广泛使用并且把他传到全欧洲。就这样,它们慢慢地就成了我们今天使用的数字。因为阿拉伯人在传播这种数字方面,起的作用很大,人们也就习惯了称这种数字为阿拉伯数字。

  小明高兴地说:原来是这样。妈妈,这可不可以叫做将错就错呢?小明和妈妈都笑了。

数学小故事14

  不知道各位小朋友学过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没有,知道乌鸦是用什么方法才喝到瓶子中的水的,是不是很佩服聪明的乌鸦呀。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小故事之乌鸦喝水的秘密,供大家参考。

  我们知道,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乘以宽再乘以高,正方体的体积等于棱长的立方。可是你想过没有,要想知道一只鸡蛋的体积是多少,应该怎么来求?

  面对这个问题,你或许会一筹莫展,因为鸡蛋的外形不规则,没有现成的公式可用。

  其实,这个问题也很简单。《乌鸦喝水》这篇文章你一定读过。乌鸦发现瓶子里有水,但是瓶口太小,水面又太低,怎么办呢?聪明的乌鸦发现周围有小石子,于是衔来石子,放入瓶中。每放进一块小石子,水面就会上升一次;投进的石子体积越大,水面上升得就越高。这是因为投入的石子有“体积”,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于是,它就把与它体积相等的水“挤”上去。也就是说,被“挤”上去的水的体积恰好等于投进石子的体积。

  石头的体积难以求出,那是因为它的形状很不规则。如果我们能计算出被它“挤”上去的水的体积,那么事情就好办多了。只要我们用一个长方体器皿,就很容易算出被“挤”出来的水的.体积了。

  假设这个长方体器皿底面是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放入石头后水面上升了2厘米,那么,石头的体积是4×4×2=32(立方厘米)。到这里,你一定会高兴地叫起来:“那我也会求鸡蛋的体积了。”

  乌鸦的聪明之处,在于它借助小石子,使瓶中的水面上升,从而喝到了它想喝的水。

  人类的聪明之处,在于从乌鸦喝水想出了“等量代换”的妙计。

数学小故事15

  泰勒斯看到人们都在看告示,便上去看。原来告示上写着法老要找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于是就找法老。

  法老问泰勒斯用什么工具来量金字塔。泰勒斯说只用一根木棍和一把尺子,他把木棍插在金字塔旁边,等木棍的'影子和木棍一样长的时候,他量了金字塔影子的长度和金字塔底面边长的一半。把这两个长度加起来就是金字塔的高度了。泰勒斯真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他不用爬到金字塔的顶上就方便量出了金字塔的高度。

【数学小故事】相关文章:

数学小故事03-10

【精品】数学小故事03-12

趣味数学小故事03-12

数学小故事【必备15篇】03-11

趣味数学小故事(精选15篇)03-12

小木偶的故事08-09

小木偶的故事07-11

激励小故事12-18

启迪小故事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