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故事

时间:2024-03-11 10:20:41 好文 我要投稿

民间传说故事

民间传说故事1

  老人坐在那儿,透过疏落的苇丛,他可以看到大海。海很平静。刀片似的苇叶错落交护,把红的海果冻似的切成了数不清的三角形和菱形什么的。每个三角形和菱形都弹射出一颗又圆又大的血色落日。他觉得这幅画真是漂亮极啦。

民间传说故事

  许多天了,老人一直坐在这儿琢磨这幅画。担心别人会说他神经兮兮的,老人还带了根钓杆。垂进海里的钩儿当然没有鱼饵。什么时候见过?在哪儿?这梦幻般瑰丽奇谲的图画。你记得吗?芦苇伙计。茂丛寂然不动。二十五年前?不是。肯定不是!

  那时候,他觉得芦苇大荡分明是一条伟岸的大鱼。

  闪电。飓风。炸雷。暴雨。狂潮。一切都没遮没拦。雨鞭抽打着芦苇大荡。苇丛腾粗陋着一派绿色的云烟。亿万棵芦苇随着狂风的节律,仆倒又扬起,扬起又仆倒,尽情地炫饰自己那生命的柔韧与壮美。海天混沌迷蒙。正进行着创世纪般的伟大亲吻。帐蓬已被掀翻。他真索性赤裸着身子,也化作一根粗壮的芦苇。他看见大鱼摇头摆尾,拍打着鳍翼,溅起一路浪花。我只是一只小鱼崽儿;在这宏伟的鱼腹里,他觉得安全、踏实。在海上飘荡的渔船里,那种留在大鱼的腹腔里的安全感始终伴随着他。

  先前,他确实不曾有过如此宁静的黄昏。

  芦苇刚刚抽穗。雨后,苇丛浮动着一种粘乎乎、热烘烘的混合气息。他捏起一枚落叶。潮湿的泥土上印着叶片的脉络与轮廓,清晰而生动。世世代代,叶枯叶荣,生生息息。是我们骚扰了它们。老人仿佛听到了挖掘机的轰隆声。他的心怦然悸动。也许——明天就不会有这么一幅画啦。

  这时,两个长长的黑影遮住了那幅画。苇丛一阵骚乱。

  “这儿,怎么样?”

  “真不错。”

  “像不像《红高粱》?”

  “咯咯咯,你真坏!”

  “咔、咔”苇丛一片断裂声。

  老人张大了嘴,想喊,却哑然无声。苇杆亲吻,苇叶厮磨。苇丛一片悉索絮语。

  老人极力去追寻那幅画。什么也不去想,不去看。眼前一片金色的碎片。夕阳隐没了。大海蓝得幽深神秘。远处传来一阵挖掘机的轰隆声。他好一阵子惆怅。

  蓦然,那幅画又重新闪现了,只是多了一层朦朦胧胧的光晕。哦,这不就是我童年的万花筒嘛!这种发现的顿悟给了老人一种巨大的颤慄。他哭了。他完全沉浸进去了。一切声、光、色、味都消逝了。

  “你屁股上也有一块紫癜?”

  “你也有?”

  “左边。”

  “我也是左边。”

  “简直是爱的奇迹!也许是上帝的某种暗示吧!”

  两个长长的黑影又出现了,蛇一样盘缠着。老人的画在黑影里时隐时现。

  屁!老人想。他们什么都不知道。我的儿子知道吗?我对他说过吗?初春,苇滩一片嘎嘎叭叭的冰裂声。亿万苇锥儿锋刃般锐利着生机。它们气势汹汹,穿透冰凌,甩掉枯叶和泥巴。夜阑潮平时,可以听到新苇那嘎嘎叭叭的'拔节声。一天夜里,哇——乌,襁褓中的儿子尖厉地哭叫起来。噢儿——噢,妻子梦呓般地拍打着。孩子愈拍愈凶。他伸进手去摸到了一个尖锐的苇锥儿,正有滋有味地刺扎着儿子那娇嫩的屁股。它居然能穿透折叠床、一层毛毯、两层褥子、三层尿布,在儿子屁股上留下了一块豆粒般的紫癜。这芦苇荡真不是人住的地方。妻子嘟噜着去掐苇锥儿。他拨开妻子的手:我睡这儿。凌晨,他也被苇锥儿刺醒了。他听到,回荡在芦苇丛中的一架架帐蓬里的,是连绵不断的啼号声。这一切,为什么都不曾对他们讲呢?

民间传说故事2

  冬至这天早上,蒲姑药铺的老板凌如亭照例起床洗漱一番,在药师神像前上了三炷高香,吩咐伙计看好铺子,就抱着自己刚满两周岁的儿子同惠上了街。

  今日是蒲姑城中的冬至“暖粥节”,大街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凌如亭带着儿子到德一楼喝了碗暖粥,又溜达着去了耍把式的地摊旁,看一个耍猴人在逗猴。耍猴的大约40岁,五短身材,瘦骨嶙峋,像几天没吃饭一样,手里牵的几只猴子也是饿得两眼发绿。

  看了一会儿耍猴,凌如亭内急,就把儿子同惠搁在一家小店的门槛上,急匆匆奔进了茅厕。谁知等他出来,却发现儿子不见了。凌如亭大吃一惊,急忙环视四围。一下子发现儿子正被那个耍猴的抱在怀里,正拿耱葫芦逗他呢。

  “同惠。”凌如亭赶紧抢过儿子,对耍猴的怒目而视。耍猴的尴尬一笑:“令公子一身富态寿骨,以后必定大富大贵啊。”

  凌如亭见耍猴人笑起来满身邪气。就冷冷地说:“一个小孩子,是贵是贱看他的造化吧。”说完赶紧抱着儿子走开,走到街角猛一回头,还看到耍猴人用古怪的眼神紧紧盯着他,看得凌如亭脊背发凉……

  三年后的一天,凌如亭正在坐堂诊病,伙计冲进来大叫:“老爷,不好了,公子被人偷走了。”“什么?”凌如亭惊怒攻心,差点儿晕倒。他踉跄着奔进后院,只见同惠的床上空空如也,而后院墙明显有人攀爬过的痕迹。“天哪!我的儿子!”随后赶来的凌夫人大叫一声,昏厥过去。

  月余过去,县衙的捕快搜遍了方圆几百里的地界,没有一点儿同惠的消息。凌夫人思儿心切,一病不起,凌如亭开头几日也是心急如焚,整天往县衙跑,督促捕快缉拿盗子恶人。可没过多久,他就冷静下来,不但照常坐堂诊病,每日还有闲情雅致到德一楼喝粥。凌夫人知道后便呵斥他:“老头子,你是不是傻了?咱们的儿子丢了啊!”

  谁料凌如亭却嘿嘿一笑,瞧左右无人,凑到妻子耳边说:“我没傻,咱们的儿子没丢,丢的是城东胡老三的儿子。”凌夫人摸摸丈夫的额头:“你发烧烧糊涂了吧?”凌如亭悄悄告诉她一个秘密:当年她产下同惠后,他请一位算命先生给同惠卜了一卦,大师说同惠五岁那年会有大灾,唯一的解救办法就是把同惠送人,改名换姓,等躲过五岁时的那场灾祸,再把儿子要回来。凌如亭生怕妻子不同意,就瞒着妻子悄悄找到了城东的穷铁匠胡老三,当时胡老三的妻子正好临盆,生下的也是个儿子,凌如亭就给了胡老三百两银子,把同惠和胡老三的儿子掉了包。说着,他拿出张发黄的契约,上面果然有凌如亭和胡老三的换子手印。

  “什么?你说咱们养了五年的孩子是胡老三的?”凌夫人张大了嘴。凌如亭得意地点头说,果不其然,假同惠五岁时被人偷走,正好应验了算命大师的话。“我去瞧过咱们的同惠,还在胡家好好的呢。”

  凌夫人忧虑地说:“如果胡老三知道咱们把他的儿子丢了,他不还咱们的同惠咋办?”凌如亭冷哼一声:“大不了多给他些银子,如果他不还,我就和他打官司!”

  没想到凌夫人的担忧不无道理,胡老三听说他们的儿子丢了,气得一蹦三尺高,指着凌家的`人大骂:“除非把我的儿子找回来,不然别想要回凌同惠。”凌如亭好说歹说他不听,一怒之下,一纸状子把胡老三告到了县衙。不出半日,凌胡两家的官司就闹得人人皆知,本县县令姓马,断了半辈子案,还没遇到过这么荒唐的案子,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判决。

  逮天,县衙外人头攒动,挤满了来看热闹的百姓。马县令升堂,问凌胡两家有何要求,凌如亭先开口:“只要胡老三把我的儿子还回来,要多少钱都行。”胡老三则跳着脚大骂:“放屁!你们凌家把我儿子丢了,还想要回自家孩子,简直痴心妄想。”俩人一言不合,竟然当堂厮打起来。马县令让衙役把俩人分开,眉头皱成了疙瘩:“退堂。三日后再审。”说罢拂袖而去,老百姓也哂笑着议论而散,都说这下有好戏看了,连马县令都断不了,这案子悬了。

  却说胡老三气呼呼地回家后,把院门一关,吩咐老婆烧菜烫酒。三杯酒下肚,胡老三抱过儿子素了一口:“你是爹的好宝贝,我的亲儿子丢了,你以后就是我亲儿子。”酒足饭饱后,胡老三倒头大睡,胡老三的老婆则抱着凌同惠哼哼唧唧了半晌,三更时分孩子睡着,她就在灯下缝补衣服。

  不久,胡老三的老婆好像听到院子里有鸡扑腾声,她以为有黄鼠狼拖鸡,就拿了根木棍来到鸡窝前。没想到她还没站稳,就见一只猴子抓着一只老母鸡跳过了院墙。胡老三老婆吓了一跳,等稳下心神追出去,哪里还有猴子。她骂骂咧咧着回屋。刚想对胡老三说这怪事,却发现刚睡下的凌同志不见了。

民间传说故事3

  这天,有两个人坐在一起聊天,谈起婚姻家庭问题。有个人说:

  “男女婚配可得注意,要门当户对。人常说,青山对白云,花袄配红裙。翠鸟寻树林,好车凭轴轮。”

  “要照你的说法古代皇帝那可咋办?”另一个人问;

  “古代皇帝找的对象也是皇帝。你没听说。”

  “我没听说。你说说,我听听。”

  “秦朝的开国皇帝秦始皇找的.对象你知道是谁?”

  “是谁?我不知道。”

  “怎么这点历史知识也没有!”

  “我没有,你有你说呀!”

  “武则天!”

  “啊!武则天。武则天和秦始皇两人就不是同朝代的人,是唐朝的。”

  “不是同朝代也行,只要不是男性就行。”

  “要照你这么说慈禧太后……”

  “不行!”

  “为什么?”

  “你怎么说的呀?”

  “太后啊!”

  “就因为这,太后,太后,太靠后!是清朝的。”

  “哈,哈,哈……我肚子好疼啊!”另一个人笑得搂着肚子说;

民间传说故事4

  永康民间故事人物:胡公的传说

  红面胡公的由来胡公名则,字子正,虽然祖居永康胡库,却不出生在胡库。他的母亲因家贫难以度日,大肚彭天(方言)流浪街头,靠乞讨为生。有一天,她来到缙云静鹤,忽觉肚子疼痛起来。那时刚好是风和日丽、秋高气爽的时节。她就拖着沉重的步伐,艰难地来到静鹤村边的凉亭上。刚刚坐定,胡公就呱呱坠地了。无奈胡公母亲,人在异乡,举目无亲。她只好自己做洗娘,剪去脐带,就把他抱到村边的那口池塘上洗起浴来。说也奇怪,三洗两洗,塘水变成温汤,红水染红了半口塘。不知不觉连胡公的面孔也染红了。据那里的老人讲,村边的.那口塘,为了纪念胡公,塘里的水到现在还是半口红、半口清。胡公出生那天,是农历八月十三。因此,永康村村落落都要在这一天迎罗汉、上方岩,表示纪念。

  胡公得妻

  到过方岩的人都知道,胡公身边还塑着个女人,她就是胡公的老婆田氏。据说胡公当日成佛,还是田氏帮的忙。

  有一天,胡公来到城里办事,走过一片水田时,忽听到有个女人在喊:“胡公救我命,胡公救我命。”胡公忙停下脚步朝四下里看,却没有半点人影。心里疑惑了一阵,就要迈步时,那声音又从水田里传来。胡公觉得奇怪,就脱下鞋袜走进水田去找。找来找去,只瞧见一只浑身雪白的田鸡(青蛙)。胡公越看越爱,就把它捉了,带着进城。等到他城里办好事情回家时,天色已晚了。胡公把带在身上的田鸡拿出来,放在手上反复地玩。正玩着,奇怪的事情发生了。那田鸡“扑”的一下子从胡公的手上跳下地,呱呱地叫了一阵,就变成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姑娘,两眼直直地盯着胡公笑。

  胡公心里好高兴,当夜就和她成了亲。由于她是田鸡变的,所以就称她为田氏。其实,这田氏是天上的仙女,她爱慕胡公人好,特地下凡来助他成佛。在田氏的帮助下,胡公后来果然成了佛,在永康方岩受香火。

  胡公选名山

  胡公死后,升了天,被玉皇大帝封作神,让他在金华八县选名山,塑金身,享受人间烟火。

  胡公下凡回故乡,在金华八县选名山。选来选去,最后选了两处:一处是东阳的三都,山好、水好、洞也好,只是缺座天门;一处是永康方岩,天门、百步峻生得奇,可惜洞太小。到底选哪一处呢?胡公只好回天讨主意。

  玉皇大帝也为难,还是太白金星主意多,他叫三都的山神造天门,方岩的山神挖石洞,鸡叫为号,哪里先完工就选哪里。

  谁知方岩山神鬼主意多,他想:挖石洞费力又费时,定比不过,不如先把胡公金身塑一尊,到时不怕他不来住。三都山神性老实,马上动手运石块叠天门,边运边叠,干得很起劲。

  鸡叫了,方岩山神已将胡公金身塑好了。三都的天门呢?还欠两块石头。胡公无法,只好到方岩长住了。所以,直到如今,永康方岩还是有岩无洞。东阳三都则有洞无门。当初三都的天门只叠了三层岩石,所以人们又称三都为三层岩。

民间传说故事5

  我的读书故事

  我们班有很少作文写的很好的同学,我想他们的作文写得那么不好,可能是因为没按照十个字,那就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在一年级的`时候,读的是一些少儿百科全书和启蒙书。那时的我,会然妈妈或爸爸把知识记录下来,然后再去背,背完在同学面前炫耀;那时的我,只知道读书是为了炫耀自己的知识。二年级时,我读...

民间传说故事6

  道光初年的川东大竹县城一座新修的关帝庙峻工了。这天,人山人海,十分热闹。

  天下各处名山、寺庙、游园……都会留有著名文人的文字佳作,让千千万万的人世世代代欣赏。圣洁而庄严的关帝庙宇峻工,庙门门联待写。县内名儒卓丙田老先生正为门联而日夜思考着。卓老先生饱读世书,知识渊博,诗文俱佳。他思考了数日,觉得许许多多庙联都是求神拜佛,消灾灭祸之类的意思,怎样才能走出这庸俗的区域,进入一个新的境界能留下千古佳作,这样才不会负众望,不辱大名啊。他征集了很多学士的许多作品,都暗自摇头而搁置,难求佳作啊。时间一天一天临近,真是大年三十晚上的磨子再不能往下推了。

  这一天,卓老先生着崭新长衫,带着几个学生,早早地来到了新建庙宇里,他站在大殿四方桌前,接着又来回踱着步,学生们给老先生展开纸,磨着墨。老先生踱了许久步,又回到桌前拿起毛笔,就是不落笔。他左手捏住下巴胡须,双眉紧锁,低头沉思。这时,一个十来岁的小孩子从人群里挤到老先生面前,向老先生行礼后问道:“老师,时间不早了,怎么还不写呢?”

  老先生一看,是个小娃娃,再下细看这娃娃站得直立,生得方面大耳,白里透红的脸蛋,一对眼睛水灵灵的,心里想多乖一个娃娃呀,但老先生并无心和孩子闲聊,认为这孩子毕竟幼小是个不懂事的娃娃,何况现在正忙碌着。老先生一心只管思考着题庙联的事情。

  “老师,我来写写试一试。”小孩子说。

  卓老先生又看了几眼孩子,心想这娃娃怕是说着来好玩的。这又是谁家的孩子?父母不管住,在这里来闹着玩呢?

  这个孩子是诚心挤到老先生面前来题联写字的。这个孩子名字叫江国霖(18111859),字雨农,号晓帆,四川省大竹童家乡盐井沟人,父亲大溶,当地塾师,母亲邓氏,也略通诗文。这对夫妇晚年才得子,对其细心抚育,孩子三岁开始读三字经和唐诗三百首,四岁就学习写文章,他十五岁就以优秀成绩录入县学,进入县学称为诸生(也就是秀才),刚十六岁补博士弟子,孙东缶(益廷)知府时常对他赞赏,又把他推荐到绥定(今四川达州市)府学去深造,并奖给他助学补贴。这孩子学习十分勤奋,昼夜苦读,从不间歇。他曾经题联于书桌前自勉:"奋起精神,读落满天星斗,养成羽翼,冲破万里云烟"。

  这孩子在道光十一年(1831年)乡试中举。道光十八年(1838年)被取为进士。殿试一甲第三(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

  钦点探花,时年他年仅二十八岁。他进士次年任广西主考,国史馆协修,庶吉士教习和湖北学政。后出任惠州知府,闲时微服私访,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他清理各项积案,亲审讼词。道光二十九年,他出任雷兵备道。三年以后,政绩十分显著,他被推荐为广东按察使,不久升又为广东布政使。他案头的公文,每日有数尺之高,他都一一过目,细心审阅。他发现至课税难收取,是历来弊多的`广东盐务有关。细究其原因主要是官府内部自身不廉所造成的。他认为“官无私而后能缉私,先恤商而后能治商”。于是就废除原附在盐价上衙门杂费。紧接着,又严格缉历来弊多的广东盐务私,反贪倡廉。不久盐政得以整治。他常常对下属说:“患在内,不在外。”要求下属令必果行,严禁推诿拖拖拉拉。英国军队咸丰六年的冬天窜到佛山骚乱。第二年十一月又入侵广州,动走制府。他十分气愤,于是召集大家,商讨如何对策。最后决定对内奸清理,储备钱粮,整理乡团武装,随时做好迎击英军再次来犯的准备。他八年离任后又代理广东巡抚,时正是太平天国起义,他同榜进士柳绿宝投降太平军后在石达开身边谋土,柳写信许高官劝降,其接信不语,把信于火中烧毁。铁面无私的他得罪了一些人,有人将毁信一事上奏朝廷,咸丰帝大怒,即旨革掉他官职,令其回乡为庶民。他回乡后心情忧郁,闭门谢客,深居简出,以吟诗习字自娱,偶尔到寺庙里散闷与僧侣为伍。不久卧床不起,于咸丰九年病逝。遗体葬于大竹县西乡八角庙。

  这个孩子长大后一生所著诗极多,留存精选于《梦溪斋诗集》,《随月山房文集》等若干卷。观察林氏称其诗“清新隽逸,洗净铅华,足为性情淡雅,具有仙骨。”

  这位孩子长大成人做官真是位勤勉廉洁、恤民爱民的高官;既重情重义、人品高洁,又为人谦抑、处世低调。他的事迹,永远被后人留传,英名流芳千古。

  这天小孩子又向老先生请求,并走得更近桌前,又点头行礼。“老师,我来写写试一试。”

  卓老先生又看了看孩子,就是不见有大人来叫走开去,老先生严肃地说道:“现在不是好玩的。”

  他放下手笔笑着说道。“老师,我就是真心想写今天才来。”小孩子又向卓老先生说道。

  老先生听了后笑着说:“那你就来试一试看。”

  那孩子不慌不忙,又向老先生敬礼后说:“我就在老师面前来献丑。我写后请老师点评,指教。”他说完,拿起笔,可这四方桌面齐小孩下巴,他端来一张小矮凳,爬上了凳子后站在凳子上,拿起毛笔,一挥而就的正楷字体,工整的上联下联:

  倘若奸诈,任尔叩头亦枉然

  只要诚心,见我不拜又何妨

  老先生一看大惊,赞不绝口,心想这小孩子有如此手笔,非凡也,真是天上降下了一位神童来。挥毫完毕,小孩子下了凳子,老先生拉住小孩子的手,摸摸小孩子的脸蛋,连连点头说:“你不但字写得极好,对联也很工整,意义新奇,不落俗套。真是一个神童啊!”

  围观的人中也有许多饱读世书的人,心想自己多年习文,都不敢在此来显身手,一个小孩子有这胆识,有这样的礼节,有这般惊人的文才,见受到老先生高度赞扬,于是大家都把这孩子围住,都伸出大拇指,露出惊奇的目光,看着小孩子说:“啊!神童!神童!”

民间传说故事7

  从前,有一个老娘和一个儿子,住在渤海滩上,靠打鱼过日子。儿子是个很勤恳的小伙子,天天除了下海打鱼以外,每逢月夜还到海边去拾蚌捡蟹。

  有一天夜里,海面上风平浪静,圆圆的大月亮升起来,照得大海蓝光闪闪,照得海滩银白雪亮,小伙子推开家门,提个鱼篓,又去海边拾蚌捡蟹了。

  小伙子正朝海边走着,忽见远处有一团白光,像朵白莲花,游游荡荡、游游荡荡地直朝这里漂来。这是什么呢?小伙子很纳闷,见旁边有个土堆子,他忙趴在后边悄悄地看着,白莲花越漂越近,越近越大,一会工夫就漂到这里来了。小伙子借着月光看得很清楚:不是白莲花,是个大闺女,闺女俊眉秀脸,穿着白袄白裙,挎着一个花篮,她一边走,一边闪动着大眼睛东张西望,好像在寻找什么。小伙子不由地心里说:这是谁家的俊闺女呀?怎么深更半夜地赶路哇?东张西望地找什么呢?他想问问她,她要是迷了路,好替她寻路;她要是有什么难处,好帮她一把。可是他又一想:我是年轻轻的小伙子,她是年轻轻的大闺女。深更半夜里答话不方便,不如先躲在这里看着吧,她要真有什么难处,再去帮她也不晚,小伙子仍是不声不响地看着,这时候,闺女好像找到了要找的什么了-前边有一片坑坑洼洼,直朝那里走去。她笑嘻嘻地来到坑洼跟前,伸手朝花篮里一抓,又扬手轻轻一撒,只见一片白闪闪的银花纷纷朝坑洼里飘落,她在清亮亮的月光里,沿着坑洼轻轻走动,抓一把,撒一把,撒得银花漫空飞舞,闺女在月光下笑嘻嘻地撒着银花,手不停脚不闲,直到天快亮了才住了手,这时候,只见她挎着花篮,慢慢走去,越走越远,越远越小,一会工夫就看不见了。小伙子看得出了神,早就忘了拾蚌捡蟹,呆呆看了一夜,闺女走后,他急忙来到坑洼里一看,坑洼底上沉着一层白花花的银粒,小伙子不由地说:“哎呀,闺女撒下这么多的玉沙呀!”他抓起一把来看看:说是像雪吧,又很硬;说是像白面吧,又成颗成粒;说是像玉沙吧,用手一捻又能碎--这不是真正的玉沙,到底是什么呢?他猜不透,就装了一篓子玉沙,拿回家去了。

  小伙子来到家,忙一边告诉老娘夜里遇到的事情,一边让老娘看玉沙,老娘听了很惊喜,看了半天也闹不清这玉沙到底是什么,因为那时候还不兴吃盐,所以不知道这玉沙就是盐,老娘想:这玉沙是不是能吃呢?她就捡了一粒一尝,玉沙沾湿就化,有咸滋滋的'味儿。在煮鱼的时候,老娘就撒上一些玉沙,结果非常好吃,老娘对小伙子说:“这玉沙是宝贝哟!那个闺女准是仙女呀!”

  “我猜也是。”

  “这玉沙多好吃呀!可别惊动了仙女,盼她日往后多来撒些玉沙吧!”

  “妈说得对。”

  “那些坑洼里还有多少玉沙呀?咱们把它扫回来吧咱们吃着好吃,大伙准也爱吃,快让大伙也来尝尝玉沙吧!”

  “坑洼里还有好些个玉沙呢!我看不如告诉大伙去那里扫,这不更省事吗?”

  “对对对,你就快去告诉大伙扫玉沙吧!”

  小伙子立刻去告诉大伙,又领着大伙到坑洼里来扫玉沙,大伙把玉沙扫回去,都说很好吃,都说这娘俩给大伙找到了好宝贝,对娘俩很感激。娘俩给大伙做了好事,心里很快乐,从此,小伙子就不断在夜里去看望那个仙女,仙女隔些日子主来撒一回玉沙,只是没有准时候有时候他就能看见她来撒玉沙,有时候他来了她却没来,有时候他没来第二天坑洼里已经撒下了玉沙。别管怎样吧,反正小伙子一见有玉沙了,就急忙告诉大伙来扫。

  可是这件事后来让一个商人知道了只知道大伙都喜欢吃玉沙,只知道玉沙是小伙子告诉大伙去扫的,可不知道玉沙是从哪里来的。商人心里暗暗盘算:大伙都爱吃玉沙,我要是闹清了玉沙的来路,把玉沙都弄到手,再高高的价儿卖给大伙,就能发财致富了!商人忙赶到海边来找小伙子,在海边一直转游到天黑,才见小伙子打鱼回来,商人急忙拦住小伙子说:“小伙子,我想问你点事。”

民间传说故事8

  堆雪人

  那年,雪特别大。一天,去表哥家玩,表哥问我:“想去堆雪人么?”我当然满口答应了。

  他带着我走到一棵大树下,然后对我说:“站着别动。”

  他一脚踹在树上后,飞快地跑开了。我站在树下成了一个雪人……

  热胀冷缩

  老公出差了,我在家里打扫卫生,不小心把老公茶具里的茶壶给摔碎了。这可是他最喜爱的东西,我怕他回来责怪我,就悄悄在淘宝上花三十块钱给他买了个外表看起来一模一样的茶壶。

  那天货到了,我取出来一看,天哪,居然比原来那个小了一圈!没办法了,希望老公千万别看出来。

  老公出差回来后,第一件事就是喝茶。他捧着茶壶纳闷地看了又看,问了我五遍:“你说这个茶壶是不是变小了?”

  我被问烦了,说:“哦,可能是热胀冷缩的缘故吧。”

  让座

  最近运动减少,而嘴巴又馋得不得了,肚子明显凸起不少。

  和儿子在公园玩累了,就坐在剩下的唯一的一张石凳上休息,儿子坐在我腿上。

  这时候,一对年轻的'夫妻走了过来,年轻的妻子挺着大肚子,到了这边,左顾又盼,显然是想找凳子坐下休息一会儿。于是,我把儿子放下,对儿子说:“你看那位阿姨怀了小弟弟,她走累了想坐下休息一下,咱把位置让给阿姨坐,好不好?”儿子懂事地点点头。

  从公园出来又带着儿子逛市场,转了一下午,腿都快跑断了,好不容易挤上了公交车,却连一个座位也没有了。

  我一只手抓着吊环,一只手捶了两下大腿,儿子见了,悄悄问我:“爸爸累了?”

  我点点头,谁知道儿子转过身对一位坐着的小青年说:“哥哥,我爸爸怀了小弟弟,他很累了,你能不能让爸爸坐下来?”

  小青年听了儿子的话,瞪大眼睛张大嘴巴望着我,慢慢地站了起来……

  来我家抽烟

  抽烟抽了十几年了,想戒也戒不掉了,但是老婆特别烦我抽烟,于是便制订各种禁令来限制我。最近老婆更加严格了,规定我抽烟只能去外面。

  昨天下午我又想抽烟,于是便到小区的花坛附近,恰好碰到同事老张,便和他诉起苦来。我告诉他我在家都不能抽烟,还得冒着寒风跑到花坛这里抽。老张一听,把胸脯一拍,仗义地说道:“老吴,以后抽烟不用到花坛,直接上我家,暖和,咱哥俩边聊边抽。”

  我一听十分感动,对他说:“老张啊,还是你老婆通情达理,让你在家抽烟,不像我老婆那么严厉。”

  老张把手一挥:“你不知道,我老婆说了,只有家里来客人了我才能抽烟!”

  甭铺张

  局长下基层,负责接待工作的办公室主任找到局长秘书,打听领导的口味。

  秘书说:“局长很节约,千万甭铺张,三个菜即可。”

  主任问:“哪三个菜?”

  秘书回答道:“一是滑头滑脑,二是缩头缩脑,三是没头没脑。”主任听了摸着头,不知所云……秘书耳语:“黄鳝、甲鱼、螃蟹是也。”

  主任边笑边说:“是……不……铺……张……”

  减肥

  同事胖薇说要减肥,从上周开始就不带午饭了。可我们中午一吃饭,她就饿得舔嘴唇,不是从我饭盒里捡个鸡腿,就是从大张那儿要个卤蛋,前天她竟然吃掉了刘姐饭盒里的一半豆豉排骨饭。昨天,当她又分享了大张的两个梅菜包子后,大张终于忍无可忍地质问说:“你是想减肥吗?我看你是想让我们大家伙儿减肥。”

  吃光了

  朋友们说我做菜不好吃,今天我特意照着网上的食谱做了新菜让他们过来尝,结果都被他们吃光了。临走时,他们很激动地对我说:“嘿,你真行,六个人你就做了一个菜啊!”

民间传说故事9

  高手过招

  清末年间,化州有个外号“一条龙”的赌王。此人从六岁起便混迹于赌场,十八岁打遍赌场无敌手,不论色子、牌九、麻将、四色、六搏,样样精通纯熟,而且他常年混迹赌场,还练就了一双顺风耳,掷色子时,能凭借色子和色碗碰撞的细微响动,分辨出色子的大小点数,赌徒们无不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那年,化州来了个叫马如龙的大富豪,是江北第一富商,家财万贯,而且此人年轻时嗜赌如命,人称“六指赌神”。好久没遇到对手的一条龙心痒难耐,决定去会会这个赌神马如龙。

  马如龙与一条龙年纪相仿,只是一脸富态,笑眯眯的见人就拱手,根本没有什么赌神的霸气,一条龙有些瞧不起他。

  说明来意后,一条龙故意挑衅说:“我听说马老板年轻时人称六指赌神,我一条龙人称赌王,赌神见赌王,不赌一场怎么行?”

  马如龙听后,却笑着摆手:“我已久不涉足赌行,连色子都不知道怎么掷了,怎么和你赌?”

  一条龙见他推托,冷笑一声:“六指赌神不会,说出去谁会相信?”他一招手,几个徒弟抬上来几箱金银财宝,“我今天来就是要和你赌一场,否则,你休想好好走出这化州城,如果真不想赌,就跪在地上学三声狗叫,然后爬出化州去。”

  这招激将法果然管用,马如龙思忖半晌,点了点头:“好吧,既然你这么想赌,我就陪你耍两把。”

  一条龙问:“你想赌什么?牌九、麻将、色子随你挑。”马如龙却微笑摇头。

  “那么四色六搏七木?赌马赌鸡斗狗?”一条龙一一说出赌法,马如龙却都摇头说不妥。

  一条龙急了:“你到底想赌啥?”马如龙说:“你我都是赌场中人,赌场那些把戏没什么意思,要赌,就赌个新鲜的。”

  一条龙来了兴致,问他什么新鲜赌法,马如龙说:“这样,咱们俩现在到大街上随便找两个讨饭的.叫花子,每人一个认作徒弟,以一年为限,你我把各自的赌术分别传给他们,一年之后,让他们比试,看看谁教出的徒弟厉害,就证明谁赢。”

  一条龙听说要一年之限,有些不耐烦,马如龙就说:“你不会是不敢吧?”一条龙一瞪眼:“谁说老子不敢?一言为定。”

  不久,两人在城东破庙找了两个乞丐,各自认作徒弟,相约来年此时再赌。一条龙认下的这个乞丐叫钱顺,人很机灵乖巧,没用半年,就把一条龙的赌术赌技学了个七八成,在化州除了师父一条龙,没人能赢得了他。一条龙看在眼里,心里欢喜,凭钱顺的聪明伶俐劲,自己已经有六成赢的把握了。但他还是担心马如龙玩什么鬼花样,就派人去打探马如龙徒弟的赌术如何。

  去的人回来后,一脸迷惑,说这大半年时间,马如龙根本没教他的徒弟任何赌术,反倒在城外买了几亩薄田,教徒弟种菜。

  什么?种菜?一条龙险些被一口茶噎岔气。这马如龙搞什么鬼?他害怕这是马如龙的障眼法,就亲自乔装打扮一番,来到马如龙徒弟的菜地,假装过路人讨水喝。

  马如龙的徒弟叫小舟子,人很厚道,见一条龙讨水,赶紧沏茶。端起茶碗,一条龙偷眼观察这个小舟子,见他双手粗糙,眼神憨厚,果然不像赌场中人,完全没有自己徒弟钱顺那样细柔灵巧的双手和犀利的眼神,不禁大失所望,再瞧周围的菜地,种着豆角、萝卜、芹菜和葫芦,这小舟子俨然就是个农夫。

  “这个马如龙,我看到时候你怎么赢我。”一条龙得意洋洋地扬长而去。

  三年赌约

  转眼一年期限到了,一条龙和钱顺在化州最大的赌场等了一天,也不见马如龙露面。钱顺不禁说:“师父,这马如龙不会是嫌输了丢人,早跑了吧?”一条龙一拍桌子:“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他带着人赶到小舟子的菜地,果然见马如龙正在瓜架下悠闲地摇着蒲扇打盹。见一条龙气势汹汹地赶来,马如龙急忙拱手笑着说:“有失远迎。”

  一条龙鼻子差点儿气歪了:“马老板,你到底还赌不赌了?”

  马如龙说:“当然赌,不过我当年曾经发过毒誓,终身不进赌场,我看就在这瓜架下赌一把,如何?”

  反正在哪里你都输,一条龙猜测马如龙是害怕在赌场人多丢脸,就大度地说:“赌场设在哪里都一样,就听马老板的。”说着,让人拿金子。

  谁知马如龙却对一条龙说:“赌金子银子没什么稀罕,不如咱们赌个值钱的东西吧。”

  “什么东西?”

  “就赌这个。”马如龙指了指一条龙的脑袋,“我输了,就把我江北几十家店铺输给你,如果你输了,就把你的脑袋给我,咋样?”

  一条龙思忖再三,最后忍不住一跺脚,说:“马老板敢赌,我为啥不敢!”他把钱顺叫来,恶狠狠地告诉他,一定要赢小舟子,输了,不仅他没命,钱顺也别想活。

  马如龙叫过还在菜地忙活的小舟子,小舟子搓着泥手,憨厚地问钱顺:“你想赌啥?”

  钱顺打心眼里看不起这个泥腿子,傲气地说:“怎么赌你说,我全都奉陪到底。”

民间传说故事10

  古玩收藏界有行话,一称捡漏,一称打眼。捡漏是指很便宜的价格淘到很值钱的东西。打眼则是看东西时走了眼,用很贵的价格买了低价的古玩或赝品。钱超刚学收藏时,就开始担心自己会不会打眼。他是个初级古玩发烧友,对瓷器情有独钟。书看了不少,古玩市场也常去溜达,还是觉得没摸着门道。有人出主意说,古玩这一行最好拜个师傅,只凭自己摸索,哼!打眼没商量。于是钱超就托人给介绍师傅,一来二去,还真找到一个!介绍人说,这位王老先生研究陶瓷几十年了,水平很高,藏品很多,至于人家愿不愿做这个师傅,就看你们的缘分啦。

  于是,挑个好日子,钱超就拜师去了。这老先生是个退休教师,老伴早去世了,儿子也不在身边。老人精神矍铄,听明钱超的来意后,神情却有些寡淡,只说了句:“互相探讨吧。”就不提拜师这茬了。钱超充分利用王老师身边无亲人的境况,以实际行动打动他。一周后,钱超便在周末带着一堆礼品上了王老师的门。

  一打照面,钱超吓了一大跳,不过几天,老先生几乎判若两人,苍老消瘦,精气神没了,人仿佛一下子矮了很多。钱超试探着问:“师傅,您生病了?”王老师有气无力地摇摇头,说了句:“别叫师傅。”钱超看看屋里,桌子上、地板上都落了薄薄一层灰了,东西也挺凌乱,于是放下手里的东西就开始打扫,又去买菜、做饭,王老师制止了几次后,看没用,也就任他去了。

  吃完饭,王老师发话了:“小钱,你看我这身体状况,你还是另寻名师吧。”钱超在心里嘀咕了句:

  “我得找得着啊。”师傅不敢再叫了,只喊“王老师”,随便聊了几句,就告辞了。

  自此,钱超就成了王老师家的常客,时间一长他倒从心底真疼惜起这老人来了。老人冷峻的外表下有颗孤独的心,于是,他不再和老人谈陶瓷,甚至不再涉及古玩,只把单位或网上看来的新鲜事讲给老人听,只要能让老人开心,他就挺满足的。

  一晃数月,这天,钱超正给老人讲笑话,老人突然说:“要不,咱们去古玩市场遛遛?”钱超高兴得差点儿蹦起来,忙说:“好好!”

  不管怎么说,从此,王老师开始给钱超传道授业解惑了,原来那些模棱两可的东西经过这么一点拨,立马顺溜了挺多,古玩市场就是他们的实践课堂。但让钱超失望的是,听王老师的说法,这里除了几件不大入眼的民窑是外,那些所谓的明清花、宋哥窑全是假货,难道就没一件真品吗?听完他的疑问,王老师长长地叹了口气:“传世的瓷器能有多少?尤其是精品,像青花啊,汝窑啊,数都数得过来,古玩市场,本来就鱼龙混杂,咱看到的`这些仿得都有破绽,有些高仿品,简直是……”

  钱超渴望近距离接触真品,他热切的目光就盯在了王老师的收藏柜上。他早就听说了,那里都是老人这么多年来淘到的精品,可是当他鼓足勇气直接说了,人家就装没听见,把话题岔开了。

  这天一早,钱超就去了古玩市场,看到有个老头儿,蹲在地上,面前放个旧巴巴的瓶子,逢人就说儿子病了,正等钱做手术,所以把传家宝拿来卖。钱超笑了,这么老旧的骗局还有人玩?他不在意地蹲下,拿起了瓷瓶,细看之下却立即心跳加快,这瓶怎么看都是典型的康熙梅瓶!一问价,一万五,还价?不卖!他赶紧打的士把王老师给叫来了,掌眼这事,还得靠师傅。

  王老师捧着梅瓶足足看了十几分钟,眼神里悲喜交替,让钱超的心也随之上窜下跳,周同的人越聚越多,有人对王老师有微词了:“不买也别不放手啊,让别人也瞧瞧。”已经是秋天了,王老师的脸上却沁出了汗珠,他似乎在忍受着极大的痛苦,最后,终于对钱超点了点头。钱超心领神会,拼命按捺住激动之情,说声“我要了”,便带着卖主到银行取钱交货。

  钱超捡漏的消息长了翅膀般在市坊间流传,懂行的人自然知道,这梅瓶的市价得上十万。钱超非常感激王老师,隔天就拎着几大包礼物上门“谢师”。却从邻居那儿知道,王老师住院了。

  心急火燎跑到医院,王老师的儿子已经在那儿了,一听钱超是跟父亲学古玩的,他从鼻子里冷冷地“哼”了一声:“又一个!”

  钱超差点儿气蒙了:这人什么素质啊?再看看王老师,泪水从紧闭的眼中慢慢渗了出来,他顾不得生气,走过去握住老人的手,询问病情,王老师吃力地睁开了眼睛:“小钱,前几天你买的那个梅瓶,我很喜欢,你能不能……割爱?”

  钱超呆了,他怎么也没想到王老师居然说出这番话来。王老师又说:“我给你两万块。”钱超还没回过神来,王老师的儿子怒吼一声,摔门而去。

  钱超最终还是把梅瓶转给王老师了,但他的心也伤了,他想不明白这个老人怎么这么贪,已经有那么多收藏了还要来夺人所爱,所以,把梅瓶交给王老师后他就没再照面。

  这天正上着班时,手机响了,是公证处,说王予翰的公证遗嘱已生效,其中涉及到钱超先生,请到场云云。钱超傻了,遗嘱生效?那么王老师岂不是已经……

  王老师果然已去世,他在遗嘱中将房子和其他财产留给了儿子,却将所有收藏的瓷器赠给了钱超!沉浸在悲伤中的钱超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所有的瓷器,那不是价值连城吗?他有些语无伦次:“我不要,不能要。”王老师的儿子冷笑道:“一堆破烂假货,你就收着吧。”接着,公证员交给钱超一封信。

  王老师在信中说:“小钱,我不肯当你的师傅,最初是孤高作祟,后来则是自觉不配呀。第二次见面时,我刚遭重创,那些我一直引以为豪的宝贝经权威鉴定竟然全是高仿品!为了它们,我冷落了家人,儿子也与我反目……那段时间要不是你常来,我就垮掉了。所以,我教你,但从不让你看柜子里的东西,那是我的耻辱,也是我努力掩盖的真相。我打了一辈子的跟,对自己的眼光已经没有信心了,怕又买件打眼货,坑了你,这才厚着脸皮买过来。当你看到这封信时,耻辱对我已经没有杀伤力了,所以,把那些瓷器都给你,当作反面教材吧……看瓷,我不是行家,做人,我却没有打过眼,要说有愧的话,那就是对我的家人。所以,小钱,你记住,古玩有值,亲情无价!”

  半个月后,钱超从北京归来,来到王老师的墓前,他捧出梅瓶:“师傅,您老人家没打眼!专家们说这确确实实是件大开门的好东西!”然后,他拨通了王老师儿子的电话……

民间传说故事11

  外企老板领导的本领越来越狡猾,我们得非常小心呀!

  又是一年春好处,什么都活动了,包括人的思维。

  这几天办公室里,弥漫着一种阴霾的气氛,老板的脸上很压抑。本来圆圆的脸蛋,却变形成了椭圆,让人琢磨不透。

  中午,吃完不想吃但必须得吃的盒饭以后,本来心情就不好,但今天这顿饭似乎暗示着今天并不是什么好日子。果不其然,老板找我的邻桌谈话了。回来打听一点小道消息,说是当一回杨白劳,按了一个“手印”。同事也没有接着往下讲……听着听着,我的大脑里冒出了几个大问号。且等着吧,同事脸上闪过一丝说不出来的痛楚。

  不过三分钟,老板走过来了,面无表情,“你到我办公室来一下。”周围的人没有一个抬头,但我感觉得到,他们的耳朵都是站立的。有时候面对未卜的前途,我常有种大义凛然的情感。我暗暗拿定主意,看势头随机应变,决不“跌份”!

  于是,跟在老板后面大踏步地向前走,差点儿没踩掉他的肥鞋。

  到了领导的领地,坐在了他的对面,不想看他的胖脸,只好低着头看桌子。突然,发现桌子上有一份协议。我的神经马上条件反射,不会吧,我也要当杨白劳。估计我的表情有点夸张被老板看了出来。老板的肉马上松弛。

  “你先看看这份协议吧!”

  “难道要解雇我?”这几天好像有人传言说,公司要精简人员。

  瞪大眼睛,一个字一个字地咀嚼,只觉得像牛反刍一样,中午那难受的.饭在胃里翻江倒海。看完协议,我拿起大笔,签下了自己的大名。

  老板满意地点点头。

  临走,老板嘱咐一句话:“注意你苦大仇深的表情。”

  回到了我的座位,和邻桌很想“执手相看泪眼”,但畏于周边环境,只能“无语凝焉”。

  看到我的表情,同事们仿佛都松了一口气。顿时,空气活跃起来。这种气氛一直持续到下班以及下班以后,因为除了我和邻桌之外,他们都三五成群地去吃饭了,可能是庆祝什么吧!

  很快只剩下孤零零的我和邻桌。我们两个默契地叹了一口气,然后故作可怜地抱在了一起,忍不住干哭了几声,还暗藏着几分做戏的惬意。

  也许是哭声太大,惊动了老板。老板走过来拍拍我们的肩膀。

  “你们俩演得不错,今天我请客!”

  酒过三巡,老板眯着醉眼,笑嘻嘻地说:“我今天给你们上演的这一幕叫兵不厌诈。先跟你们假签协议,解雇你们,然后看明后几天谁最先原形毕露。最不努力的人就真的该签协议了!”说完,把下午我们签的协议递给我们。

  打开协议,上面写着:回去后假装被解雇,并答应保守秘密!

  晚风轻习,走在路上,不禁感慨:非常时期,非常的事层出不穷,外企老板领导的本领越来越狡猾,我们得非常小心呀!

民间传说故事12

  城郊有一座古堡,古堡坐落在寒水湖中央。听老人们说二战时,日本人曾占据古堡藏匿宝藏,但是最后却全部惨死在里面。自那以后,湖周围方圆几公里便被划为禁区。

  张翼是一支小有名气的探险队的队长。但是一年前,他们突然决定结束探险生涯。这次网友金斌邀请他们到古堡探险,张翼按捺不住,召集了人马还是去了。

  金斌见到张翼一行人惊疑了一下,说:“你们怎么只有四个人?不是还有个老五嘛?”

  老三瞪了他一眼,说:“老五有事,这次不参加了。”说着,他取下背包扔在地上,拿出了折叠的充气筏,他们划着筏到了小岛。正午到了,金斌提议先吃些东西补充能量。四妹说:“我们来个野外烧烤吧。”说罢,大家就各自找柴火去了。不一会儿,众人纷纷归来,却迟迟不见老三。大家有点惊慌,忙四处寻找,只听四妹尖叫一声:“你们看湖里!”只见老三的尸体漂在湖面上,这时一条巨大的鱼跳出水面把老三的尸体拖了下去。还没等大家反应过来,这时四妹又尖叫了一声,指着背后的石头,只见石头上用血写着四个数字:“1245。”金斌吓得直打哆嗦。张翼对老二说:“我们赶快回去吧。”

  老二摇摇头说:“充气筏放了气以后被老三放进了背包,刚才一起沉下水去了。我们已经回不去了。”

  四妹说:“可是这个1245是什么意思?”

  金斌站了起来,说:“我们一共五个人。少了老三嘛?”

  老二冷冷一笑,说:“既然回不去了,那我们就去古堡拿点宝贝再走吧。”

  说罢,大家一起进了城堡。城堡里黢黑一片,金斌拿出手电在前面开路,这才看清里面全是残破的蛛网和零星的尸骨。金斌忽然发出一声尖叫,然后再也没了声息。后面跟着的三人快步上去,只见小巷中空无一人,只有墙角刚转弯的地上有一个硕大的黑洞,正向外冒着寒气。四妹指着洞边的墙说:“看,又有血字!”墙上写着的“124”正往下滴着血水。

  四妹脸色苍白:“果然是这样,又少了一个数。”

  张翼指着洞口说:“这是城堡的下水道,通往湖里,谁掉下去都无法生还,大家小心。”

  剩下三个人燃起篝火,把带来的东西拿出来,狼吞虎咽地吃着。这时老二站起身向外走:“我得去方便一下。”张翼也站起来,摁亮了手电跟了出去。

  他们刚出去不久,就传来一声惨叫,紧接着,一个人影跑了进来,手里还抱着一只瓦罐。四妹尖叫一声。“是我!老二已经死了!”原来是张翼进来了。他说,老二正在大解的时候,被一块巨石砸中了,墙上又有血字。这次是“14”!

  四妹瘫坐在地上,说:“这一天终于到了,老五不会放过我们的!”

  原来,这个组还有一个编号老五的'兄弟,去年他们去地下城市探险的时候,因为老二要带走里面的文物,遭到老五的制止,两人便发生了争执。老五被推下了深沟。四妹哭着哀求把老五救出来。可是,他们看老五头骨都摔碎了,就狠心放弃了。他们出来后,怕有人查询老五的下落,就再也没聚起来探过险。

  张翼凝视着四妹,忽然笑了,“死了的人绝不会是凶手,活着的人才是!”

  四妹刚点头,忽然觉得肚子一痛,低头一看,张翼手里那柄匕首正扎在她的肚子上。这时一个人突然冲进来,把四妹抱在怀里。

  金斌抬起头来:“你这禽兽。”

  张翼狞笑道:“我不杀了四妹,你怎么会出来呢?啊,老五!我不引你出来,又怎么能安心地私吞宝贝呢?”

  原来金斌正是冤死的老五,不过那次他有幸活了下来。头骨摔变形后去做了整形手术,从此化名金斌通过网络重新结识了他们,并以古堡为诱饵开始了复仇计划。他顺利打死了老三抛尸河面,故意装作老三掉进黑洞,造成死亡假象;又推下巨石砸死了老二。只是他没想到他还没对张翼下手,却被张翼看破了。

  张翼笑起来:“我每天都梦到你回来报仇,直觉告诉我你还没有死。果真,终于等到了这天。”张翼趁金斌不备一刀又捅进了他的肚子。

  “还得谢谢你呢,老五,替我杀了这帮人正好省了我动手了。城堡里的宝贝就是我一个人的了。”张翼摸着手里黑乎乎的瓦罐贪婪地笑着。

  这时瓦罐突然冒出一股白气,张翼随即倒在地上,七窍流血而死。奄奄一息的金斌只说了一句“自作孽”后也咽了气。原来这里所谓的宝贝竟是当年日本人秘密制造的毒气弹……

民间传说故事13

  四支“烟”的故事

  抽烟有害健康,为什么地球的孩子都在抽烟?烟抽得最厉害的.,就是工厂了。你看发电厂那支烟,多大呀!!每天人早上抽到晚上,又从晚上抽到早上。烟都在天空中乱跑;还有一支烟就是供暖厂的长烟杆,在冬天,它抽过不停,烟飘在天空中,我们都看不着太阳了……第二支烟,是飞机和汽车等交通工具抽烟。他们一工作起来,...

民间传说故事14

  在一个村庄里有一位姓张的大财主,张财主虽然家有良田百亩但自己只留了几十亩家里种,其余的地全部租给了本村的相亲们,并且每年收取的地租比其他地主收的都要少两成,因此乡亲们都愿意租种他的地。而且张财主还是一位乐善好施的人,只要村里的乡亲们有了困难他都会伸出援助之手,村里有了公共事他每次出的钱最多,因此乡亲们都跟他叫张大善人。

  张善人不但乐善好施而且他还非常信仰各种神灵,在他家的院子里就设有一个神堂,神堂里面供奉着各种神仙,每逢各位神仙的供奉日老夫妻俩都会沐浴更衣后,恭恭敬敬给神仙们摆好供品上香叩拜,祝告各路神仙保佑他家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其实张善人信奉各种神仙的事在村里乡亲们中还引起过争议,有人说他迷信整天给各路神仙上供,咱们也没发现他家有啥特殊的显现;有人听了这话赶紧反驳到可不能这样说,这些年来咱们那家没遭受过灾,你看人家张善人家那次不都是逢凶化吉地躲过去呀,虽然有人这样说但人们还是将信将疑地不敢相信。

  话说张善人有一个穷邻居老李家,李家因为男人死的早家里只有一个瞎婆子拉扯着两个男孩过日子,要不是张善人看着母子三人可怜平时接济,她们母子三人早就过不下去了。十几年过去后李家的两个男孩都已经长大成人了,张善人看着两个大小伙子很是喜爱,为了帮助这小哥俩就把自己家大田路西的一块地租给了他们种。李家的小哥俩也争气,每年把张善人租给他们的地收拾得非常好,年年都能取得一个好收成,他们为了表达对张善人的感激之情,每次交租时总是捡的粮食交,而且每次总想多交点。可是每次张善人看到他俩交来的粮食好总是以这个为借口少受一成租子以示对小哥俩的鼓励。因此小哥俩对张善人非常感激可又找不到好的方法来报答,所以他俩每次下地干活时把自己地里的活干完,然后就自觉地看一看张善人家地里有该干的活了也给干喽。

  有一天下午小哥俩把自己家的玉米地刚耪完,一看天还早就来到路东张善人家的`玉米地里帮张善人家耪,小哥俩刚在张善人家的地里耪了一会天就渐渐地黑了下来,由于这时已经是傍晚了一开始小哥俩还没注意是陰天了,弟弟还以为是太陽落山了赶紧对哥哥说:“哥天黑了,咱们该回家给妈妈做饭了。”哥哥这时正在聚精会神地耪地也没留意天气的变化,就顺口答应一声说:“今天中午的剩饭就够咱们晚饭了,咱们还是把这两条垄耪到头再回吧。”哥哥说着继续向前耪,弟弟没办法只好跟在哥哥后面向前耪。

  可是小哥俩刚向前没耪几锄,头顶上突然打了一个炸雷,这下哥哥才发现是起了暴天,而且还听到东面老远的地里传来噼噼啪啪冰雹落地的声音,这下哥哥心里感到祸事临头了,心想:现在的大庄稼要是被雹子一砸非绝收不可,可眼下这种情况又有什么办法呢?老大只好眼睁睁地看着身边齐身的玉米苗干着急。可就在这时东方天空中突然传来了一个沉闷地声音:“孩儿们注意了,前面就要到张大善人家的地了,你们赶紧收住身子别落到地里去,要是把张大善人家的庄稼砸坏喽,以后你们可就没有供品吃了,等过了路不是张大善人家的地你们在往下落。”紧接着就又听到一群尖细地声音答到:“大人!小的们记下了。”

  老大一听头顶上的这些对话,再一看身边张善人家的玉米地里真的一个冰雹也没落下来,他心里一下子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脑子灵机一动忙对身后早已吓得目瞪口呆的弟弟喊道:“二弟咱们路西租种张大善人家的那十几亩玉米地,今年一定会是大丰收,这次咱们可要给张大善人多交租子呀。”弟弟一定哥哥这样说心里也明白了哥哥的用意,也忙高声答到:“是喽哥哥,本来那块地就是张大善人家的,要不是他老人家租给咱们,咱们能有今天的好日子过吗?”

  正在小哥俩对话的这个空挡,头顶上的大小雹神早已经过了张善人家的玉米地,这时有的小雹兵们一看过了路就向下落,当他们一听路西的这片玉米地也是张大善人家的时,想收住腿脚也已经来不急了,这下吓得他们出了一身汗,结果雹兵们全都融化成雨滴落在了玉米地里,小哥俩租种张善人的玉米地不但没有被冰雹砸,而且还得到了雨水的浇灌。

  小哥俩看到这里忙跪在雨地里叩首到:“谢谢雹神老爷们的照顾,今后我们也要象张大善人一样孝敬您们的。”天上的雹神听了小哥俩的祷告很是满意,带领着他的兵将们打着滚,一路欢笑着走了,正因为他们有了这样的欢笑雹情才大大地减弱了,使这里的庄稼没有被大面积砸毁,今年的大秋农民又得到了一个大丰收。

民间传说故事15

  尹小吟大学毕业后,急于找一份工作,挣钱为家里还债。

  尹小吟的家在郊县农村,本来经济条件还算不错,可是,一场意外的车祸险些夺去母亲的生命,家里的积蓄很快花个精光。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尹小吟脸上没有一点笑容,她想放弃上大学的机会,留在家里照顾瘫痪在床的母亲。父亲不答应,借遍亲戚朋友凑足学费,硬把她“赶”出了家门。现在总算熬到了大学毕业,尹小吟松了口气,马上就能挣钱为家里还债了。

  但是这个夏天,到处是求职的大学生,往往一个岗位,有几十个人应聘,竞争非常激烈。尹小吟读的是酒店管理,可是,她几乎跑遍了这个城市的所有酒店酒楼,却没找到一家招聘管理人员的。最后她只得降低条件,在蓝天大酒店做了一名服务员。

  有了工作,还债看到了希望。于是,尹小吟给父亲打了个报喜电话:“爸,告诉你个好消息,我做了蓝天大酒店客房部的经理,和我所学的专业正好对口。只是,当经理实在是辛苦啊。”电话那端父亲显然一愣,继而又兴奋地说:“丫头,爸真为你高兴。做经理辛苦,总比当服务员强多了,好好干吧。不用着急往家里寄钱,现在咱家条件比以前好多了,爸承包了村里的鱼塘,收入可不错呢。”尹小吟稍微放宽了心,父亲养鱼赚钱,不要她寄钱还债,自己的谎言就不会露馅了。

  其实,尹小吟撒谎是迫不得已。父亲为了供她上大学,省吃俭用,没黑没白地干活,累得腰都弯了。总算熬到女儿大学毕业,如果听说女儿找不到好工作,在酒店做了服务员,父亲得有多伤心啊。

  每天端盘子倒酒,还得看客人脸色,尹小吟委屈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自己这大学算是白读了。尹小吟觉得做服务员委屈,但这个岗位她也未必保得住。和她一同应聘的还有一个叫何梅的女孩,何梅声音甜美干活麻利,各方面都优于尹小吟。酒店老板姓陈,陈老板明确表示过,一个月的试用期结束,她们两人只能留下一个做服务员。于是,两个女孩暗中较劲,展开了一场激烈的竞争。

  在这场竞争中,尹小吟明显处于劣势。她戴着个瓶子底似的眼镜,做什么都显得笨手笨脚。而那个何梅,却处处得心应手。眼看一个月的试用期就要结束了,谁去谁留,结果不言而喻。

  这天晚上,尹小吟负责的那桌客人,有几个人喝多了,争吵起来。其中一个高个儿说,算了,不喝了,让尹小吟去拿账单。等她从前厅拿着账单赶回来时,有三个人已趔趄着下了楼梯。尹小吟拦住他们结账。他们往后面指了指,说买单找后面的人。尹小吟一看没有那个高个儿,于是拿着账单上楼去找。结果,那个单间里一个人也没有。她急忙下楼去追赶先前那伙人,追到酒店门外,那伙人却早已不见了踪影。

  看着手里1300元的账单,尹小吟傻了眼。酒店里有规定,遇到客人逃单,由该桌服务员自己垫付。可是,尹小吟哪里有这么多钱啊!

  出了这样的事,陈老板非常生气,他铁青着脸把尹小吟训斥了一顿,让她把1300元钱垫上,立即卷铺盖走人。

  尹小吟说:“陈老板,让我承担责任我毫无怨言,可是,我真的拿不出这么多钱啊。”

  陈老板一皱眉:“拿不出钱,难道这事就算了吗?”

  尹小吟说:”当然不能算了。你看这样行不行,让我留下来,以工抵债。”陈老板想了想,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得答应了。尹小吟试用期工资是300元,试用期过后每月500元,照这样计算,她再干满两个月,才能把1300元饭费抵销。尹小吟留下来还债,那个何梅只得选择了离开。临走时,尹小吟把她送到大门口,何梅却悻悻地说:“尹小吟,算你厉害!”

  看着何梅远去的背影,尹小吟脸上露出了笑容:自己导演的这次“逃单事件”,取得了初步成功!原来,那几个食客都是她找来帮忙的同学。其实,尹小吟也是被逼无奈,她知道凭自己的实力,远不是何梅的对手,而她又不想失去这次难得的就业机会,所以,才想出这样一个并不光彩的法子。逃单事件以后,尹小吟彻底转变了工作态度。她在虚心向其他服务员学习的同时,结合自己在大学里所学的知识,对工作中的许多细节做了改进,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不但得到一些老客户的称赞,一些新客户也都慕名前来,点名让她服务。

  酒店的生意好了,陈老板对尹小吟的态度也来了个一百八十度转弯,见了她不再板着个面孔,而是乐呵呵的,还不时给她发个红包。起初尹小吟不敢要,她说:“我是‘戴罪立功’的人,刚刚做出这么一点成绩,怎么还能要红包呢?”陈老板说:“拿着吧,这钱本来就是你的。”这话让尹小吟百思不解。

  这天,尹小吟去酒店的后院找东西,忽然看见一个人的背影很熟悉,那人歪着身子,吃力地扛着一筐鱼往灶间送。她走过去一看,居然是父亲。尹小吟做梦也不会想到,父亲把鱼卖到了城里,而且巧的`是,还卖到了她上班的酒店。想起当初自己跟父亲吹牛的事,尹小吟脸上有些挂不住了,就问:“爸,你知道女儿在这里干什么工作吗?”父亲憨厚地笑了笑,说:“丫头,能在这么气派的大酒店里上班,就是刷盘子拖地也是令人羡慕的事啊。”尹小吟笑了:“爸,你真是有眼光呀。我们酒店确实够气派的,我领你到里面转转吧。”父亲连连摇头:“你看爸这身打扮,这么高级的地方可不敢去。我要回去了,你快去工作吧。”说完,父亲拎着鱼筐走了。看着父亲那日渐佝偻的背影,尹小吟眼里涌出了泪水。

  送走父亲,尹小吟找到陈老板,告诉他送鱼的是自己父亲,让陈老板关照一下。陈老板笑着说:“我早就知道他是你父亲,要不,当初我也不会留下你呀。”尹小吟一愣:“当初你留下我,不是为了以工抵债吗?”陈老板说:“小吟,虽然你导演的‘逃单事件’瞒过了很多人,你那些同学的演技也非常高明,但是巧的是,我侄子就在你的那些同学当中。我在答应他保守秘密后,他把一切都告诉了我,并要求我不能炒你的鱿鱼。”“所以你就留下了我?”“不是的。最终决定把你留下来,全是因为你的父亲。他说你刚刚毕业,心气高,经不起失败与挫折,让我无论如何也不要辞退你。并答应我,酒店的所有用鱼都由他提供,并且全部是免费的。”说着,陈老板从抽屉里拿出一个账本:“你父亲每次送来的鱼,都在这里记着呢。一共是十七筐,八百多斤。而鱼钱,我都以红包的方式发给你了。”尹小吟这才明白,陈老板发给她的红包,居然是折合父亲送来的鱼钱!难怪他说钱本来就是自己的呢。尹小吟忽然又想起什么,问陈老板:“既然你不想白吃父亲的鱼,为什么不当面把钱给他呢?”陈老板郑重地说:“我要是直接把钱给他,就是拒绝他。你知道吗?你父亲每次来送鱼都是坐班车进城,可是从车站到酒店这段五百多米的路程,他却是扛着鱼走过来的。要知道,一筐鱼五十多斤呢。面对这份沉甸甸的父爱,我怎么忍心拒绝呢?”

【民间传说故事】相关文章:

吕布的民间传说05-02

民间传说作文10-10

民间传说八篇05-03

关门雨民间传说05-03

金丝鞋垫民间传说05-03

鳄鱼传奇民间传说05-03

小矮人的民间传说05-02

华佗的医术的民间传说05-02

碾盘姑姑民间传说05-02

闺房怪事民间传说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