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汉字故事

时间:2024-03-10 01:40:50 好文 我要投稿

有趣的汉字故事15篇[推荐]

有趣的汉字故事1

  爷爷站在书桌旁写毛笔字。元元看见了,惊奇地问:“爷爷,您是在画鸟吗?”爷爷说:“我是在写古代的‘鸟字。”元元不明白,又问:“怎么像画画儿呢?”

有趣的汉字故事15篇[推荐]

  爷爷说:“开始,人们只会用图画出事物。像大山,当时就画一座山;像羊,当时就画个羊头,后来慢慢写成了‘山’和‘羊’。”

  元元又问:“有些意思画不出来,那怎么办呢?”爷爷笑着说:“古代人很聪明,他们把两个字合在一起,就造出了一个新字来了。像‘口’和‘鸟’合在一起表示鸟叫的意思,就是‘鸣’字;在‘木’的`左边加上单人旁,表示人靠在树边休息,就是‘休’字。”

  元元听了,佩服极了:“古代人真是太聪明啦!”

有趣的汉字故事2

  话说中国历史上的唯一女皇武则天登基后,她想给自己取一个非常适合自己的.名字,中国要名字要表达出自己的独特之处,并且把自己的光辉也展现出来。可是取什么字才能让自己显得与众不同呢?如果用一些熟悉的汉字肯定不能体现,于是武则天想自己造一个从来没有的字出来,这样肯定就没有重复了。说造就造当时对日月有一种封建迷信,都觉得日月是神圣的,武则天就把自己比喻成了日月,想让自己和日月一样永远高挂在天空,所以就有了那个字,日月在天空上面:曌。

有趣的汉字故事3

  关于汉字有趣的故事篇一

  我们祖国的汉字多如牛毛,据说有五万个左右。在我的眼中,汉字并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一个个生动的小精灵。

  汉字有很多特点,人们便根据汉字的特点编了许多有趣的字谜,如:一口咬掉牛尾巴(告);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日);一点一横长,两点一横长,你若猜不出,站着想一想(立)。像这样的字谜还有很多。

  汉字的形近字也很有趣,很多事情都会因为一个字的一笔一划而造成巨大的损失。中原大战时期,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在中原开战。冯玉祥、阎锡山为了取得胜利,准备联合起来对付蒋介石。阎锡山准备在沁阳与冯玉祥的军队会合,歼灭沁阳的蒋军。可是阎锡山的一个参谋在写信时把“沁阳”写成了“泌阳”,恰巧河南就有一个地方叫泌阳,可是沁阳与泌阳相隔千里。这一字之差使冯玉祥接到错误信息,匆匆赶往泌阳,错过了聚歼蒋军的好时机,也因此失去了主动权。之后,冯阎联军处处被动挨打,让蒋介石取得了胜利。真可谓“一字毁千军”呀!

  汉字还有许多有趣的地方:妙趣横生的.歇后语令我开怀大笑;妙语连珠的诗句使我心旷神怡;感人至深的篇章哺育我茁壮成长;铿锵有力的语句激励着我的雄雄斗志……

  只要我们多了解汉字,用心去体会,就能达到更多的知识与财富!

  关于汉字有趣的故事篇二

  汉字可真有趣!瞧,大家都兴致勃勃地猜字谜呢!

  有的字谜非常简单,同学们不一会儿就想了出来,高高地举着手呢!可有的字谜就没那么简单了,大家都用笔在纸上写来写去,可这也不是,那也不对,急得大家都东张西望,可出题的主人呢,倒是一幅悠闲的.样子,最好大家都猜不出,希望把同学们都难倒。等到没有一名同学能猜出字谜,宣布答案时,同学们才发出“噢,原来是这个字啊!”的大喊!

  这个环节过去了,又有一个非常有趣的节目在等着我们呢!把刚才写在黑板上的字随意组词。大家想了想,十几个词语出来了,仅关于“日”的就有很多个,比如:午日、吉日、生日……统计一下,大家竟组成了十五个词语。

  通过这两个游戏,我了解了汉字是多么有趣呀!

有趣的汉字故事4

  中国的汉字真有趣,因为看书读报、写信作文,都离不开汉字。但是,你对汉字的了解深吗?要是你学了遨游汉字童话,你对汉字的了解会更加深刻的。

  在遨游汉字童话中,我学到了许多知识,也收获了不少,比如:字谜中有会意法、组合法、等;谐音歇后语让我懂得了,我们不因该写错别字;谐音笑话弄出了许多误会;仓颉造字这个神话让我非常敬佩他;第一个发现甲骨文的日是清朝光绪年间,一个叫王懿荣的学者;一点值晚金,让我知道了写错别字的不良后果;汪竹柏的赞汉字,更能表现出大对汉字的喜爱;王羲之的'《兰亭序》让我看到了行书有多么的流畅,柳公权的《玄秘塔杯》有让我看到了楷书有多么端庄……

  啊!汉字真是奇妙无比。有的汉字躯干弯曲,末梢放纵;有的汉字两边修长,躯干矮小;还有的汉字不方不圆,若行若飞。我真是想学习更多有趣的汉字!

有趣的汉字故事5

  汉字,我天天和它打交道,它也是我的好朋友。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读了许多关于汉字的故事,也与它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在一年级看了一篇文章,它的'名字叫《错别字餐厅》,讲的是一个狐狸开了一家餐厅,生意非常兴隆。有一天,大灰狼来到这里吃饭,大灰狼点了十个饼和十个鸡蛋,狐狸心想:这可是一个大顾客,一定要好好招待。可是大灰狼吃完就要走了,狐狸拦住了他,满脸通红地对大灰狼说:“先生,您还没有付钱呢!”大灰狼说:“付什么钱?”“您吃了十个饼和十个蛋,应付二十元。”狐狸说道。大灰狼生气地对狐狸说:“我吃的是饼和蛋,而你在招牌上写的是‘并’和‘旦’。”“我写的就是‘饼’和‘蛋’呀。”狐狸辩解道。

  于是,他们去找了警察,警察看了看牌子,笑着说:“粗心的狐狸先生呀,是你把‘饼’写成了‘并’,把‘蛋’写成了‘旦’。”狐狸的脸刷地一下子红了,恨不得找一个地缝钻进去。读完后我哈哈大笑,这个狐狸真是粗心呀,能把这两个字写错了,还想要饼和蛋的钱,看你下次敢不敢写错字了,中华汉字一定要认真对待。

  中国汉字有的是音同字不同,写错会闹出笑话,所以我们要正确书写每一个汉字哦!

有趣的汉字故事6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更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但我们还不是很了解它们。这不,老师开展了《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学习,帮助我们了解汉字。于是,精彩、好笑的汉字故事开始了!

  首先上场的是小陈同学,他讲了一个令人捧腹的故事。吝啬的地主请了一位教书先生教儿子读书,教书先生为了惩罚吝啬的`地主,写了一份没标点的文约: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惟青菜豆腐不可少不得学费。地主读成:“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惟青菜豆腐不可少,不得学费。”一年满了,教书先生指责地主不给自己吃鸡鸭鱼肉,也不给学费,与地主打起了官司。教书先生说,我写的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惟青菜豆腐不可,少不得学费”。最后,地主输了官司,不得不给了教书先生100两银子。

  我们听了,都大笑地主。瞧,我的同学小夏笑得手捂着肚子,坐在地上大叫:“太好笑了!我……我不行了!”他那两排洁白的牙齿全露在了外面。而我不停地颤抖着,喘着粗气,笑得肩膀都一抖一抖的。老师扯着嗓子喊了好几声“安静”,教室才渐渐安静下来。

  故事一个接一个地讲下去,教室里不停爆发出大笑声,有的讲汉字的起源,有的讲形声字闹出的笑话,还有的讲歇后语……

  讲故事活动结束后,我们又进行猜谜语活动。老师先画一幅图,是一个人靠着一棵树,我们一下子就猜出来了,是“休”字。之后,老师叫我上台接着画,我画了一个难一点的,一根木头和一个果子,同学们一看就脱口而出:“棵!”最后,小江同学上场了,他说了个最难的,是“三丫头”,并说这个字连没上过幼儿园的人说不定也会。顿时没人说话了,老师揭晓了答案,是“羊”。大家听了不禁说:“这么简单我怎么没有想到呢?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活动结束后,我回想一个个故事,最令我敬佩的是第一个故事中的教书先生。他完美利用古代没有标点符号这个漏洞,让地主断错句,误会了自己的意思,结果赢了官司,从地主那里得到了丰厚的酬金,真是智慧至极!

  原来汉字不是那样枯燥乏味,而是有趣的。很多汉字的背后都有着动人的故事,我每天在汉字的海洋里遨游,有趣的汉字故事让我的生活多姿多彩。妙趣横生的歇后语令我开怀大笑,妙语连珠的诗句使我心旷神怡,感人至深的篇章哺育我成长,铿锵有力的语句激励着我的斗志。我以后要认真学习汉字,让汉字的内涵丰富我的心灵。

有趣的汉字故事7

  文字狱,是指旧时统治者迫害知识分子的一种冤狱。皇帝和他周围的人故意从作者的诗文中摘取字句,罗织成罪,严重者会因此引来杀身之祸,以至于所有家人和亲戚都受到牵连,所谓“诛灭九族”。

  明太祖朱元璋是个平民出身的皇帝,文化修养不高,做了皇帝后变得阴狠、猜忌、嗜杀。光是为了臣下奏章中有他犯心病的字眼,就杀掉了许多人。当时,一个叫林元亮的人写的《谢增禄表》中,有“作则垂宪”四个字,本来是称颂皇帝的习惯用语。谁料朱元璋大怒,认为是骂他“做贼”(“作则”的谐音),就把林元亮杀了。另一个叫许元的人写的贺表里有“藻饰太平”,朱元璋认为这是说他“早失太平”(“藻饰太平”),这样,许元自然也难逃一死了。

  清初的皇帝很忌讳胡、蛮、夷等字眼。当时戴名世的'《南山集》里,有诗《天下己任》,是歌咏顾炎武的,说他“慑服胡王羞汉臣”。这本集子里被朝廷认为“大不敬”的字眼还有多处,戴名世因此被杀。吕留良写的诗里有“清风虽细难吹我,明月何尝不照人”的句子,“清”、“明”两个字多义,可以理解成凉爽的风、皎洁的月,也可以理解成清朝的风、明朝的月,因此吕留良被猜疑为不满清朝的统治。沈德潜的《咏黑牡丹诗》有这样两句:“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其中的“夺朱”用的是《论语》里的典故,可是明朝的皇帝姓朱,“夺朱”就被说成是清朝夺取了明朝的天下;“异种”本来是“奇异之种”的意思,但这里也被解为“非我族类”的别族,指满族。所以乾隆皇帝看到此诗时大怒,沈德潜当时已死,就把他的尸体拉出来鞭打一通,以正其大逆不道之罪。

  清朝的文字狱比明朝更多,被杀者数字惊人。据记载,仅庄廷垅(应该是金字旁)《明史》一案,“所诛不下千余人”。从康熙到乾隆,就有10多起较大的文字狱,被杀人数之多可想而知。

有趣的汉字故事8

  在上古,“朋”和“友”的含义是有区别的。古称“同门曰朋”,其意思是同从一个老师学习的人称为“朋”,即我们今天所说的同学;“同志曰友”,也就是说,志同道合的人称为“友”,即今俗称的“同志”。《说文解字·又部》:“友,同志为友。”许慎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友”为什么指“同志”呢?我们只要看看它的古文字形体就一清二楚了。

  古文“友”字是由两个“又”构成。“又”像手之形,并且为右手。可见“友”是会意字,其意思是两只右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从“友”字的造型,可以想见我们的先民,朋友相逢时,他们也会像今天一样用握手来表示朋友之情。这种习惯一直延续至今,当旧友重逢,两人仍然是热情地伸出右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以表示彼此之间的深厚友谊。

  对“友”字也有不同的'会意。有的学者认为是两只手共同伸向一个方向,表示双手互相协调、配合密切的意思。“友”的本意是用手相助。

  不管怎么会意,“友”所表示的意思都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互相爱护,以及人与人之间深厚的交情。“友”字的创制,体现了我们民族传统的美德。“友”由“同志”、“朋友”引申为动词,其意思为“与……为友”。如《论语·季氏》:“友直、友谆、友多闻,益矣。”其意思是同正直的、诚实的、见闻渊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事。

有趣的汉字故事9

  新上任的知县是山东人,因为要挂帐子,他对师爷说:"你给我去买两根竹竿来。"

  师爷把山东腔的`"竹竿"听成了"猪肝",连忙答应着,急急地跑到肉店去,对店主说:"新来的县太爷要买两个猪肝,你是明白人,心里该有数吧!"

  店主是个聪明人,一听就懂了,马上割了两个猪肝,另外奉送了一副猪耳朵。

  离开肉铺后,师爷心想:"老爷叫我买的是猪肝,这猪耳朵当然是我的了……"于是便将猎耳包好,塞进口袋里。回到县衙,向知县禀道:"回禀太爷,猪肝买来了!"

  知县见师爷买回的是猪肝,生气道:"你的耳朵哪里去了!"师爷一听,吓得面如土色,慌忙答道:"耳……耳朵……在此……在我……我的口袋里!"

有趣的汉字故事10

  汉字的故事:妻的故事

  古代的“妻”是抢来的。古文的“妻”字生动地描绘了上古社会中抢夺别人的女子作为自己配偶的一种风俗。

  抢别人的女子为妻这在古代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在古代抢妻的方式是很多的,有的是通过战争公开夺取,将战败部落的女子抢来作为配偶。也有的是暗抢,或者是夜间去抢另一部落的女子为妻。

  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抢婚习俗当然要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在人们的婚姻中,还保持着一种假抢的情形。所谓假抢,就是这种婚姻是得到女方和女方家长同意的“抢”。现在许多地方流行的娶亲要在天亮之前,或者是在天黑时的习俗,就留有古代抢妻习俗的痕迹。

  《说文解字?女部》:“妻,与夫齐者也,从女,从,从又。又,持事,妻职也。”许慎的说解告诉我们,“妻”与“齐”是两个读音相近的字。“与夫齐者” 的意思是:在妻妾之中,唯有妻才与丈夫有同等的地位。从字形看,“妻”从“又”,“又”就是手,所以可表示“秉持妻职之义”。古人造“妻”字之所以千方百计表明其比较尊贵的身份和主子的地位,当然是因为在家庭中还有比妻子更低贱的.,被妻子支配的妾的存在。不过,在古代的家庭中,妻子对于丈夫来说又永远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也就是说“妻”子不可能与丈夫“齐”,不可能享有平等的地位。

  “妻”由“配偶”又引申为动词,指以女嫁人或娶别人的女子为妻。如《论语?公冶长》:“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罪也。’以其子妻之。”其意思是:孔子说公冶长这个人(很好),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在监狱之中,但这并不是因为他有罪。因此,(孔子)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为妻。

  李鸿章是清末名臣。一次,他有个远房亲戚赴考,这个人不学无术,接到试卷一看,竟然一题也不会答。此时他灵机一动,突然想到自己是当朝中堂大人李鸿章的亲戚,于是在试卷上写道:“我是当朝中堂大人李鸿章的亲妻。”这个不学无术的亲戚竟然将“戚”写成了“妻”。主考官看了哈哈大笑,于是在试卷上批道: “既是中堂大人的亲妻,我不敢娶。”因此,这个亲戚还是落第了。

有趣的汉字故事11

  我与汉字之间发生了一个故事,那个故事到现在我都记忆犹新。

  那是的一个春节,我同哥哥、叔叔、爸爸、妈妈回老家过年。我们刚刚到老家,妈妈就对我和哥哥说:“你们俩帮我个忙,把那两张福字贴到门上。”“好!”我和哥哥异口同声地回答!

  说干就干,我们局开始“打工了”。我发现商家把“福”字写倒了,如果正着贴,红红火火就倒了!这时,小伙伴叫我们出去玩了,我看到哥哥正着贴,我想:我倒着贴应该也可以,我就倒着贴了。后来妈妈直夸我聪明,说这样表示“福到了”。贴对了,真是歪打正着。

  小小汉字竟有这么大学问,真是令我惊讶!

有趣的汉字故事12

  没有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就开始和汉字交朋友了。妈妈每晚都会拿着一本故事书给我讲故事。我看见,树立的每一个故事都是由一个个汉字组合成的,但我不认识那些字。

  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拿着一张张有着彩色插图、拼音和汉字的卡片教我们识字,老师念一遍,我们也跟着念一遍。随着不断识字和积累,现在我都可以读报和看精彩的小说了。

  上小学的时候,要开始学写字了。老师很严格,要求我们把字写得像一个个小方格一样。通过临摹,现在我已经可以把字写得工整、美观了。

  我后来发现,学汉字真有趣啊!每一篇文章、每一句话、每一个词语,都是由一个个字组合成的。学会了汉字,我们就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意见和对问题的见解了。

  这两年里,我喜欢上了朗诵诗歌,诗歌里的每一个字都有它不同的韵味。我更喜欢汉字了。

  最近,妈妈带我去了一次书法展览。我发现,原来汉字还有这么多种写法,还可以写得这么漂亮。妈妈告诉我,这叫艺术品。

  我和汉字的'故事,就是从认识,到慢慢掌握,到渐渐喜欢,最后到学会欣赏。

  我爱我们的汉字,我的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汉字。

有趣的汉字故事13

  汉字除字形之外,还有一个字音问题。在某些时候,字音成为表示字义的唯一的手段,此外,汉语中同音词较多,读音相同而字形、字义不同。汉语的谐音正是巧妙地应用了这些读音相同而字形、字义不同的汉字,表达了耐人寻味的意思。

  过去,老百姓被压迫、被欺凌,有痛苦和对抗的情绪,却不敢直接说出来,就常常用汉字的谐音,写出许多与时政有关的歌谣。如宋代流行的歌谣:

  打破筒,泼了菜,便是人间好世界。杀了穜蒿,割了菜,吃了羔儿荷叶在。

  歌谣中运用了谐音手法,大骂当时的奸臣贼党童贯、蔡京、高俅、何执中等人。“筒”与“童”音谐,“菜”与“蔡”谐,“羔”与“高”音谐,“荷”与“何”音谐,分别用打、泼、杀、吃等表达和他们不共戴天的情感。

  这种汉字的谐音经过反复使用之后,形成一种修辞方法为谐音体。从子夜歌起便不断被使用。比如:“始欲识郎心,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这首歌描写爱情的波折,开始相恋时,希望两颗心能合而为一,专心相爱,可是情况后来发生了变化,就像理好的丝进入了破织机一样,既不成帛,也不成匹。它的“丝”与“思”音谐,以“丝”寓“思”,“匹”与匹配的“匹”谐,指不能成双。在情歌中常见的还有以“芙蓉”为“夫容”,“莲”为“怜”或“连”,以“藕”为“偶”,以“丝”为“思”,以“梨”为“离”,以“晴”为“情”等。

  谐音不仅在民间歌谣中体现,而且广泛运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民俗生活中。

  比如,在民间,由于以福为吉,将福作为家庭或个人追求的目标,所以,每逢过年,一定会在大门上贴“福”字。有时故意将“福”字倒过来贴,取“福到了”的`口彩。这里的“到”与“倒”谐音。再如,民间年画中鱼是最流行的题材,一般是光身的小胖娃娃,双手抱着一条大鱼,而且有莲池、莲花等。以“鱼”谐“余”(表示富余),以“莲”谐“连”,这幅画的主题是“连年有余”,所表达的意思就是:希望每年的日子都能过得很富余、富足。

有趣的汉字故事14

  避讳字,是指中国古代回避君主和尊长的名字而改写的字。

  避讳字有以下几种情形:

  第一是用同义字或义近字代替。

  秦始皇名正,秦代避讳“正”,因此,用“端”代替“正”。比如,把“正月”改为“端月”。汉高祖名邦,汉代人便以“国”代替“邦”。古代叫邦家,汉代就叫国家,一直沿用到今天。东汉光武帝名秀,避讳“秀”字,于是把秀才改为茂才。

  第二是用同音字或音近字代替。

  司马迁的父亲名谈,司马迁作《史记》,在《赵世家》中就把张孟谈改成张孟同。清圣祖名玄烨,清代人便以“元”代替“玄”,以“煜”代替“烨”。

  第三是字缺笔画。

  唐太宗名李世民,唐代人就把“世”缺笔写作“F”。

  第四是拆字。

  一个汉字是由几个部件组成的,为了不犯君主的讳,便只取字的某一部分以避开原字。五代晋君主是石敬瑭,姓敬的人便改姓文。

  第五是删字。

  有的人是双名,如果其中一字犯了讳,便把它删去变为单名。如南朝齐开国叫萧道成,一个叫萧道渊的人便把名字里的“道”去掉,改为萧渊。

  第六是用形似字代替。

  五代后周君主名郭威,一个叫郭彦威的`人就用“成”代替“威”,改名为郭彦成。

  第七是改读。

  孔子名丘,过去读书人把“丘”读成mou,实际上是用“某”的读音。

  第八是增加偏旁,构成新字。

  比如,为了避孔子的讳,凡是“丘”作地名或姓氏,一律改为“邱”,读qi,以与孔子名讳区别。

有趣的汉字故事15

  汉字如同一个魔法师,让我们增长知识。

  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有趣的`汉字课。“叮铃铃、叮铃铃”。随着上课铃的响起,老师走进教室,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字:外甥打灯笼——照旧。然后让我们找谐音。我们一看就明白了。把“旧”改成“舅”。“对了!今天我们来学习有趣的汉字”老师说,“现在我再给你们猜个字迹:“有心走不快,有水装不完,长草难收拾,遇食就可餐。这是什么字?”老师刚说完,大家立刻陷入了沉思。

  突然,有个同学说是“曼”。“对!就是曼,你看有心走不快就是‘慢’,有水装不完就是‘漫’,长草难收拾就是‘蔓’,遇食就可餐是‘馒’,这四个字都带‘曼’。”

  原来汉字是这么有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