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手足口病预防知识

时间:2024-03-08 18:37:39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学校手足口病预防知识

  1、什么是手足口病?

学校手足口病预防知识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该病以手、足和口腔粘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症状。

  有数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此外柯萨奇病毒A的其他株或肠道病毒71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是肠道病毒的一种。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其感染部位是包括口腔在内的整个消化道,通过污染的食物、饮料、水果等经口进入体内,并在肠道增殖。

  2、手足口病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孩子在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约3—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

  传播方式: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易感人群: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据国外文献报道,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

  流行方式:手足口病分布极广泛,无严格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春夏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该病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有此类发病集聚现象。医院门诊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也可造成传播。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3、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吃熟食:注意口腔卫生,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不要让孩子吃生冷食物。

  喝开水:不要让孩子吃生水。

  勤洗手:要勤剪指甲、勤洗手,减少接触病毒的机会。

  常通风: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家里要经常通风。

  晒太阳:EV71病毒最怕紫外线,多晒太阳能有效消灭病毒。另外,家居物品如衣被等也要勤曝晒。

【学校手足口病预防知识】相关文章:

孩子手足口病的预防方法04-25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有哪些方法04-27

流行病怎么预防05-01

夏季怎么预防空调病04-25

如何预防空调病方法05-02

空调病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方法05-02

如何预防宝宝得空调病05-03

肠道传染病的预防知识05-05

关于预防森林火灾的知识03-08

宝宝夏季注意预防十五种常见病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