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一期末考前知识点

时间:2024-03-03 12:56:41 好文 我要投稿

【经典】地理必修一期末考前知识点汇总

  在日常的学习中,是不是经常追着老师要知识点?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学习,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理必修一期末考前知识点汇总,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经典】地理必修一期末考前知识点汇总

  一、地球运动

  1、地球自转:

  ①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②周期:一个恒星日,为23小时56分4秒。

  ③速度:

  ⑴角速度:15°/小时,南北极角速度为0,地表其他地角速度相等。

  ⑵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极线速度为0。

  ④地理意义:

  ⑴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⑵产生时差时。

  ⑶水平运动物体产生偏转,北右,南左。

  2、地球公转:

  ①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

  ②周期:一个恒星年,为365日23小时9分10秒。

  ③速度:近日点速度比较快,远日点速度比较慢。

  ④地理意义:

  ⑴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⑵昼夜长短的变化。

  ⑶产生四季的划分和五代的形成。

  3、时间早晚判断: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一纬度地区,相对来说,东边的地点比西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间就有了早晚之分。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时间要早,同一时刻,不同经度的地方具有不同的地方时。京都相差15°,时间相差一小时。

  4、时差计算:

  ①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的两地,时区号数相减,东加西减。

  ②分别在东时区和西时区的两地,时区号数相加,东加西减。

  5、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①春秋分:

  ⑴全球昼夜平分;

  ⑵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②夏至日:

  ⑴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初见极昼,南半球相反。

  ⑵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③冬至日:

  ⑴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初见极夜,南半球相反。

  ⑵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二、简易天气系统

  1、锋面

  冷锋

  暖锋

  大气系统图

  雨区位置

  峰后

  锋前

  大气特征

  过境前

  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

  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

  过境时

  雨雪天气,伴有强风。

  连续性降水、雾。

  过境后

  气温低,气压高,天气转晴。

  气温高,气压低,天气转晴。

  天气实例

  春季沙尘暴;

  夏季暴雨;

  冬季寒潮。

  2、气旋

  天地系统

  低压(气旋)

  高压(气旋)

  示意图(北半球)

  小结(北半球)

  风向:东部:偏南风;西部:偏北风。

  多阴雨天气;

  逆时针辐合。

  风向:东部:偏北风;西部:偏南风。

  晴朗、干燥;

  逆时针辐散。

  台风:有强风、暴雨、风暴潮引起。

  伏旱;寒潮。

  三、气压带风带分布,移动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和风带

  名称

  分布

  冷热干湿性质

  移动规律

  极地高气压带

  冷、干。

  出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之内也做周期性的季节移动。

  北半球,大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南半球相反。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气压带

  暖、湿。

  盛行西风

  副热带高气压带

  热、干。

  东北信风

  凉、干。

  赤道低气压带

  热、湿。

  东南信风

  2、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成因

  特征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附近南北纬10°之间。

  所处纬度最低,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终年高温多雨,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大陆中西部地区。

  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常年炎热干燥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差异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四季分明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温暖湿润

  温带季风气候

  四、洋流

  1、洋流的分布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气候:

  ⑴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

  ⑵大陆沿岸地区的气候:暖流增温加湿;

  寒流降温减湿。

  ②渔场:

  ⑴寒暖流交汇处:北海、纽芬兰、北海道渔场。

  ⑵上升流:秘鲁渔场。

  ③海洋航行:顺(逆)洋流而行,可节省(浪费)燃料和时间。

  ④海洋污染:起到稀释和扩散作用。

  五、褶皱,断层与地表形态及水循环

  1、水循环: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进行连续运动的过程。

  分为海陆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2、地表形态

  ①内力作用(总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其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②按照地壳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水平运动常在地表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垂直运动引起地势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③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四种方式。

  ④在地表形态的塑造中,内力和外力是同时起作用的,期中内力作用奠定基型的基本格局,起着主导作用。

  3、褶皱和断层

  ①褶皱是指地壳运动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其中有两种机泵形态,向斜和背斜。

  褶曲基本形态

  形态

  岩层新老关系

  地貌

  背斜

  岩层向上拱起。

  两翼岩层较新,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

  一般:山岭;

  地形倒置:谷地。

  向斜

  岩层向下弯曲。

  两翼岩层较老,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

  一般:谷地;

  地形倒置:山岭。

  ②断层是指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

  六、三大岩类间的互相转化的示意图

  ①岩浆活动②外力作用③变质作用④重熔再生

【地理必修一期末考前知识点】相关文章:

地理必修一期末考前知识点汇总02-27

地理必修二必修三知识点汇总12-18

高二总复习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12-18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12-18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12-19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复习02-27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精选【五篇】12-19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常考知识点汇总12-19

[热]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复习5篇02-28

高一地理必修一重要知识点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