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4-02-27 09:25:53 好文 我要投稿

卜算子原文及赏析15篇【合集】

卜算子原文及赏析1

  卜算子·感旧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

  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翻译

  四川的人来到江南,会把江南的风光牢牢记在心里。四川和江南的风景有很多相似处,要游览就要及早去。

  现在我和去年一起游玩的朋友,又来到了西湖边上。要尽情的饮酒,应好好看看彼此,发现只有我们变老了。

  注释

  蜀客:词人自称,蜀,四川的简称。苏轼是四川眉山人,客居江南。

  吴山:在杭州。吴,在此泛指今江浙一带。

  风流:此指风光景致美妙。

  同:此指同样被人称道。

  藉:坐卧其上。

  莫惜尊前:指尽情饮酒行乐。

  尊前:在酒樽之前。指酒筵上。

  赏析

  词的上片写对杭州的怀念。开端从自身宦游的行踪说起,并倾注了对杭州的怀念之情:“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蜀客”,表明了客籍的身份。“江南”、“吴山”,借指杭州,前者从地理位置说,后者则从山水美景说。“长忆”,是就行役在外而言,一个“好”字则概括了对杭州的总体印象。事实上,词人从熙宁四年(1071年)十一月到杭州通判任开始,就与杭州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赞美“余杭自是山水窟”(《将之湖州戏赠莘老》),甚至说“故乡无此好湖山”(《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之五),他拿起多彩多姿的诗笔,尽情地歌颂和描绘美丽的西湖风光,留下了《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之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之一、《有美堂暴雨》等精美的诗篇。因此,词人说他“长忆吴山好”,完全是出于真诚,虽然年近不惑,而不失其赤子之心。他又把吴、蜀作了比较,表达了早归的愿望:“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所说的“归去”是指归杭州或是归故乡(蜀地),叙“自京口还钱塘道中”一语说得很清楚,当然是指眼前要去的目的地。既然“吴蜀风流自古同”,那么归吴(杭州)也就形同归蜀,与上文怀念杭州之意相承。

  下片想象归后同游共饮的情景。过片承上“归去”句,展开了与陈襄同游西湖的想象:“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两人坐在西湖边碧绿的草地上,共赏大自然美景,这是富有诗意的.赏心乐事。妙在词人不作平平叙写,而是将温馨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想象“迭印”在一起,这就平添了诗的意蕴。两句既表达了友情,又扣住杭州美景来写,与上文“吴山好”、“吴蜀风流”相照应。篇末两句进而想象共饮的情景,要友人在宴会上仔细看一下,怕是自己容颜变得衰老了。这两句扣合着自身行役在外、数月未归的经历,流露出岁月流逝、羁旅劳苦的感慨。出语坦率而略带诙谐,这是真挚的友情一种自然的表露。

  创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三月,苏轼在从京口(今江苏镇江)返回钱塘的途中,创作了此词,寄给在杭州的同僚和诗友陈襄。

卜算子原文及赏析2

  朱敦儒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相失。

  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

  鸥鹭苦难亲,矰缴忧相逼。

  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

  鉴赏:

  朱敦儒的这首咏物词,以南飞失群的孤雁,来象征靖康之变中包括自己内的广大人民流离艰辛的景况。词中情景交融,处处写雁,又处处写词人自身的身世感慨。

  全词一开篇即摄取与作者的遭遇、心境有着某种联系并引发作者感情共鸣的客观物象来为词人写照,抒发词人的心声。“旅雁向南飞”,词的首句写冬天雁由北向南迁徙。巧合的是,词人由洛阳南逃也正是这个时候。也许是他逃亡路上,见雁南飞,有所感发,“情沿物应”,才发而为词,“道寄人知”,借以表达因雁而兴起的伤感。“风雨群相失”的'“风雨”,表面是指自然的风雨,骨子里却是喻指人世社会的风雨,是骤然袭来的战祸。接下去便以雁之饥渴辛劳、无力续飞与孤宿寒汀的情景,来比喻人们逃难途中忍饥受寒、疲惫不堪和孤苦无依的惨状。

  下片以雁之孤危、哀怨、忧惧和无所依托,象征他与广大人民当时类似的处境与心情。“鸥鹭苦难亲”一句,承上句“寒汀立”而有所深入。鸥、鹭与雁,都是栖宿于沙洲汀渚之间的鸟类,而说“难亲”,便有地下亦难宁处之苦:“矰缴忧相逼”,则天空中更怕有性命之忧。“矰”是射鸟的短箭,“缴”是系短箭上的丝绳。《史记。留侯世家》载汉高祖歌曰:“鸿鹄高飞,一举千里。……虽有矰缴,尚安所施!”而这里的鸿雁苦于身心交瘁,无力高飞,便易被猎人所射杀。如此借旅雁的困厄以写人间的忧患,可谓入木三分。结尾续写旅雁之苦。“云海茫茫”亦即人海茫茫。流落安归?哀鸿谁问?一语双关,余悲不尽。

  这首咏雁词,无论内容上还是艺术上都是堪称上乘之作。作品艺术上的魅力,印证了“悲愤出诗人”的道理。

卜算子原文及赏析3

  卜算子·五月八日夜凤凰亭纳凉

  新月挂林梢,暗水鸣枯沼。时见疏星落画檐,几点流萤小。

  归意已无多,故作连环绕。欲寄新声问采菱,水阔烟波渺。

  古诗简介

  《卜算子·五月八日夜凤凰亭纳凉》,宋代词人叶梦得所作的咏怀词。这首词是一幅夏夜纳凉图,分为上下两阕。叶梦得词有雄杰、豪放的一面,但也有“简淡”的一面,这首词就是“简淡”的代表。词的上阕写诗人的所见所闻,下阕转写他的所感所思,十分富有哲理。

  翻译/译文

  弯弯的新月挂在林梢,潜流的沟水在枯塘中鸣响,不时望见稀疏的星星闪落在画檐上,原来是几点飞萤小巧的'身影。

  思归的乡情已不如往日那般深重,却依旧缠绕在心中。新谱写了歌曲想请歌女来唱,却空对着烟波浩渺的宽阔水面。

  注释

  ⑴卜算子:词牌名,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凤凰亭:又名薰莱亭,位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三界线新城路。

  ⑵暗水:潜流的沟水。

  ⑶枯沼:这里指即将干涸的池塘。

  ⑷画檐:有画饰的屋檐。

  ⑸连环绕:连接成串的玉连环,常指难以解开的忧愁。这里指连续往返的样子。

  ⑹新声:新谱的曲子。

  ⑺采菱:采菱之人,代指歌女。

  ⑻水阔:宽阔的水面。

  赏析/鉴赏

  创作背景

  《卜算子·五月八日夜凤凰亭纳凉》是叶梦得晚年隐居浙江湖州所作,当时的南宋词坛多以豪放见长,但历经自高宗建炎二年(1128)起的十五年坎坷官宦生涯的他已经对政治灰心丧气,只以读书吟咏自乐,故该词中已由豪放向委婉转变。[4]

  文学赏析

  该词是宋代词人叶梦得所作的一首咏怀词,先用“新月”与“暗水”对比,用“疏星”与“流萤”对比,描写了眼前所见所闻的自然现象,构思极为巧妙。

  坐在凤凰亭里,四周一片寂静。仰视天空,见一弯新月慢慢升起,正高挂树梢;侧耳细听,即将干涸的弯曲的池塘,还有涓涓的流水声在暗中发出枯竭前的悲鸣。再纵目四望:稀疏的明星不时从画檐前落下;却有几点流萤在暗处闪闪发光,自由自在地随意到处飘动。这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由于是“常见”,便很少有人注意它,更没有人把它集中起来描绘、观察、思考。“新月”是在成长、向上的,不会变成弯曲的“枯沼”,“疏星”是大而明、高而洁的,可是它落下的时候,它的亮光还不如暗处闪闪发光的萤火虫。这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却饱含着人生哲理。

  “归意已无多,故作连环绕。”叶梦得祖籍苏州晚年闲居吴兴,据《湖州府志》载:“叶元辅居乌程,至梦得已四世。”乌程,即吴兴也。叶梦得居吴兴已“四世”,当然是第二故乡,他的“归意无多”这是原因之一。其二,眼前景色给他以启示:“新月”与“枯沼”,“疏星”与“流萤”都相去无多;从中悟得的道理谱就新声去问他的知音“采菱”人,可是水天空阔、烟波浩渺,却又是无处可寻了。

  这首词寓理于物,寓理于情,艺术技巧是很高明的。

卜算子原文及赏析4

  卜算子·塞草晚才青

  塞草晚才青,日落箫笳动,戚戚凄凄入夜分,催度星前梦。

  小语绿杨烟,怯踏银河冻,行尽关山到白狼,相见惟珍重。

  古诗简介

  《卜算子·塞草晚才青》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词。该词上阕写催其成梦的塞上情景,下阕写梦中温馨睛景。结句语淡而情浓,缠绵委婉之罕,颇含悠然不尽之意。

  翻译/译文

  傍晚塞外的草才慢慢变青,夕阳才缓缓落下,箫笳之声便在大漠上蔓延开了。入夜后自己的心情更加凄惨,只得催促引渡妻子的梦魂来到边塞。

  小声说绿杨早已被一片寒雾笼罩,河水已经结冰,行人不敢踏脚,行遍了关山,才找到了在白浪河的丈夫,见面了才知道情谊是多么贵重。

  注释

  箫茄:管乐器名。卢纶《送张郎中还蜀歌》:“须臾醉起箫茄发,空见红旌入白云。”

  ②戚戚:悲伤貌。杜甫《严氏溪放歌行》:“况我飘蓬无定所,终日慽慽忍羁旅。”

  白狼:即白狼河,今辽宁省之大凌河。

  创作背景

  晚清时期,词人久居塞外,时常梦回家园,十分怀念自己的'妻子,故写下了这首词来表达自己妻子卢氏的怀念。

  赏析/鉴赏

  作者厌于扈从生涯,时时怀恋妻子,故虽身在塞上而念怀萦绕,遂朝思暮想而至于常常梦回家园,梦见妻子。此篇即记录了他的这种凄惘的情怀。上片写催其成梦的塞上情景。日晚塞草青青,悲茄声声,令人生起凄寂之感,遂至入梦。下片写梦中温馨情景。日夜思念之妻此时来到了身边,她不畏天寒路远,竟来相见相慰。结句语淡而情浓,缠绵委婉之至,颇含悠然不尽之意。

卜算子原文及赏析5

  卜算子慢

  柳永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引疏砧、断续残阳里。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侭无言、谁会凭高意。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8.上阕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几句,在整首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8.①承上启下。晚景总括了上文的所见所闻,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由上阕的写景过渡为下阕的抒情

  ②伤怀念远,直接表达作者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之情。

  (共5分,意思对即可。)

  9.①漂泊异乡的伤感。楚客登临点明自己漂泊在外的身份,正值暮秋,无限伤感。

  ②对远人的思念。伤怀念远脉脉人千里直接抒发了对远人的思念。

  ③无法传递消息的无奈。纵然将离肠万种尽情表达出来,但无人传递书信,也是枉然。

  (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8.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浓重的秋声秋色深深地触动诗人的离情,接着对晚景三字,承上文的所见所闻,启下文的伤怀念远,是对主旨的.补充,说明这种伤和念并非偶然触发,而是本来心头有恨,才见景生愁。旧恨难忘,新愁又起,故曰相继。从写景过渡到抒情、新愁旧恨相继,此刻先后涌上心头,这愁恨又是多么的浓重。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全词以真挚、浓厚的情意和流利的词笔,描写了游宦异乡的客子暮秋时节登高怀人的情事,抒发了异乡客子对伊人的深切怀念和望而不见、传书无凭的凄苦情怀。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鉴赏

  上阕写景,奠定了凄清的基调,烘托出抑郁怀人的氛围。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篇头三句,乃登高所见。败红就是渐老的江枫,衰翠就是半凋的汀蕙,而曰满目,则是举枫树、蕙草以概其余,点出当时已是深秋时节了,整个画面呈现红和绿两种时比色。不是鲜红嫩绿,而是黯淡、憔悴的红和绿。 败红和衰翠是对应上文的江枫和汀蕙:请注意不是已老和全凋,而是渐老和半凋;所以还残留一些凄凄惨惨的红和稀稀疏疏的绿,渐和半意味正老、正凋,还将不断地老下去、凋下去。

  楚客登临,正是幕秋天气。这是一幅大笔渲染、满画面的深秋枫黄图,秋色极浓。在写足秋色之后,睹此浓浓秋色的抒情主人公出现了,并点明了暮秋季节。楚客两句,引用宋玉《九辩》悲秋之意,柳永曾宦游于荆襄一带古代楚地,故这里自称为楚客;登临补出了上文之秋景是他登高所目见,并暗示主题。[4]

  引疏砧,断续残阳里。写所闻。深秋万物衰败,已让人心生哀愁,何况在这满目败红衰翠之中,耳中又闻这断断续续、稀稀朗朗的磁杵之声,在残阳中回荡呢?古代妇女,在秋天到来时,便以磋杵杵捣,制寒衣以送漂泊在外之人。所以在异地漂泊的行人,听闻捣衣声便生旅愁,这里也是暗寓长期漂泊,伤怀念远。暮秋是秋天将尽,残阳则是一日将尽,都是晚景。对景难排,因此下文就直接道出伤怀念远的主旨。

  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浓重的秋声秋色深深地触动诗人的离情,接着对晚景三字,承上文的所见所闻,启下文的伤怀念远,是对主旨的补充,说明这种伤和念并非偶然触发,而是本来心头有恨,才见景生愁。旧恨难忘,新愁又起,故曰相继。从写景过渡到抒情、新愁旧恨相继,此刻先后涌上心头,这愁恨又是多么的浓重。[5]

  下阕抒情,承接上阕直接写出愁恨的缘由。

  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脉脉,化用《古诗十九首》: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其字当作哌哌,相视之貌。(脉,繁体作哌,形近而误。)相视,就是我与她互相对望,也就是她怀念我,我也怀念她,因此接着才会有二、三句。两处风情,从脉脉来;万重烟水,从千里来。细针密线,丝丝人扣。念两处风情紧扣脉脉,万重烟水与千里呼应,绘出词人与伊人远隔千里,山水重重,两相怀念的情状。一个念字,令作者怀人之情顿生层澜。

  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雨歇一句,不但写出登临时天气的实况,而且点出是风吹雨打才使红败翠衰,补暮秋雨后之状,秋雨初停,天高山青,而怀人之情让这雨后晴景引逗得愈加郁厄,将山峰望穿亦难消解。望断句既是写实,又是寓意。就写实方面说,是讲雨收云散,天高气朗,极目所见,惟有山岭重叠连绵不断。就寓意方面说,则是讲那位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巫山神女,由于云散雨收,此时也看不见了。望断翠峰十二,也是徒然。巫山有十二峰,诗人常在诗中使用李唐神女的传说。词人在这里暗中抒发了对情人的思念,而且暗示了所思之人,乃是天仙般的一流人物。[6]

  尽无言,谁会凭高意?深进一层。凭高之意,无人可会,只能默然无语。以尽字至无言之上,表达了词人复杂深沉的情感无人能解,也无法自诉,使得作品的情感更显深进。无言、谁会更是紧扣上阕脉脉人千里,表达了词人无人与说的心情。无人与说,只好把书信寄予千里之人,然而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既无人与说又千里难寄,词人的苦闷愈加深重了。

  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结尾两句再深进两层。第一层,既然此刻此处无人可诉,无人能会此情此意,那么这离肠万种,就只有写之寄于词中。第二层,可是即使写下思念,又如何才能送至她手呢?一种无可奈何之情,在柔情百转中倾吐而出,增强了感染力。归云,此处意为无乘归去之云的人托付鸿信。[7]

  此词艺术上的特色主要是衬托渲染的手法和宛转往复的情思。词的上片,取正衬的手法,以苦景写悲怀,同时又将凄怨之情灌注到客观的景物中去,以悲写悲,渲染烘托出浓烈的悲苦气氛;下片写出了词人感情上的波澜起伏,采取了总起总收、间以分述的笔法,以使感情的抒发层层逼进,步步加深。

卜算子原文及赏析6

  原文:

  卜算子·千古李将军

  宋代:辛弃疾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万一朝家举力田,舍我其谁也。

  译文: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古代的李将军,受伤被俘后还能夺得匈奴的好马。李蔡的人品在下中等,却被封为列侯。

  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万一朝家举力田,舍我其谁也。

  除草要去根,盖房子要添新瓦。万一朝廷推举努力耕田的人。除了我还有谁呢!

  注释: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hóu)者。

  芸草去陈根,笕(jiǎn)竹添新瓦。万一朝家举力田,舍我其谁也。

  赏析:

  小令的上片是用李广屡立战功,但官位不到九卿,而他的堂弟李蔡人品在下中等,却能封为列侯的故事,以古喻今,尖锐地揭露了南宋小朝廷的腐朽反动本质。它已为一群庸碌无能的投降派所把持,那些有志气、有才能的抗战志士却被排斥打击。这是南宋朝廷偏安政策的体现

  小令的下片以“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作为起兴句,以“万一朝廷举力田,舍我其谁也”这一反语作结,与词的上片相照应,揭露南宋朝廷打击抗战派的政策。

  小令以李广喻自己,指出象李广这样智勇双全的英雄人物,却总是被排斥、迫害。对此,作者是极为忿慨的',但他却反话正说,不说自己的忿慨,偏说“举力田”;在“舍我其谁”的严肃叙说中,表达了作者强烈愤慨和对南宋朝廷的尖锐嘲讽。

卜算子原文及赏析7

  卜算子·秋色到空闺

  明代:夏完淳

  秋色到空闺,夜扫梧桐叶。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

  十二玉阑干,风动灯明灭。立尽黄昏泪几行,一片鸦啼月。

  译文:

  秋色到空闺,夜扫梧桐叶。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

  萧瑟的秋景来到了空旷的闺院中,一夜之间横扫了满院梧桐叶。本是两相情愿的同心结,没料想好梦难成,反倒陷入无限相思中。

  十二玉阑干,风动灯明灭。立尽黄昏泪几行,一片鸦啼月。

  曲曲折折的栏杆,秋风吹来灯光若明若暗。黄昏时独自站在楼上,禁不住眼泪成串的掉下来。远处枯枝上的寒鸦好象对月亮在啼叫。

  注释:

  秋色到空闺(guī),夜扫梧桐叶。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

  卜算子:词牌名,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同心结:是用彩线织成的菱形连环结,旧时妇女多系在衣裙上作佩饰,也常用为定情或赠别之物。翻:反,反倒。相思结:意出《古诗十九首》之十八“文采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十二玉阑(lán)干,风动灯明灭。立尽黄昏泪几行,一片鸦啼月。

  十二玉阑干:指曲曲折折的栏干。十二:言其曲折之多。明灭:时隐时现,忽明忽暗。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的词。词的上阙写独守空房的孤独,下阙写凭栏泪眼望夫,表达了作者在转战奔走中对爱妻的一往情深。全诗借情抒情,意境悲怆,感情真挚。

  上阙写独守空闺的凄凉景况。“秋色到空闺,夜扫梧桐叶”二句点明人物活动的时节和环境。清冷的秋色来到空寂的闺房,使盛年独处的思妇更觉夜长难耐,于是走出帘栊,默默地清扫梧桐树下的落叶。虽只平平淡淡地写景叙事,但秋闺的幽冷和思妇的愁寂已宛在目前。这里借鉴了李煜《乌夜啼》词“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之句,但李煜词明言“寂寞”,此词则将寂寞之意隐涵于景事之中,更见含蓄之美。

  “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二句即用思妇口吻抒发愁怨之情。词中少妇本来指望和丈夫朝夕相守,共度华年,谁料竟然劳燕分飞,长难相见,好像同心结织不成,反织成了相思结。用“不成”和“翻就”把“同心结”和“相思结”联系起来,造成强烈的对照,更觉事与愿违,分外令人伤感。

  下阙写苦盼征人的.哀怨心情。“十二玉阑干,风起灯明灭”二句描写思妇凭栏凝望的情景。思妇独上高楼,倚栏长望,痴想眼前会出现远归的丈夫,但她倚遍了所有的栏杆,都不见丈夫的归影,此时秋风又起,远处灯光忽明忽灭,更叫她心乱神迷。

  “立尽黄昏泪几行,一片鸦啼月”二句极写思妇的失望心情。她从傍晚时候起便站在楼头盼望丈夫,但直到夕阳西下,夜色越来越浓,仍未望见丈夫归来,只见一片还巢的乌鸦在冷月寒星下飞鸣而过。于是她完全失望了,腮边不禁挂上几行清泪。这里又借鉴了柳永《玉蝴蝶》词“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之句,以景结情,神余言外,尤为凄绝。

  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纯作客观描写,而且多借景色映衬,饶有深美流婉之致。但不难看出,词中的思妇就是词人心中的爱妻。词人想象她如此缠绵悱恻地思念着自己,正表现了词人对她的深长眷恋有道是“无情未必真豪杰”,志士之情,适为其伟大人格之体现。此词亦可以证之。

卜算子原文及赏析8

  卜算子·燕子不曾来

  燕子不曾来,小院阴阴雨。一角阑干聚落花,此是春归处。

  弹泪别东风,把酒浇飞絮:化了浮萍也是愁,莫向天涯去!

  古诗简介

  《卜算子·燕子不曾来》由清代词人蒋春霖所作的一首小令。上片写春归,暗喻岁月流逝之悲;下片写祭柳,突出自己身世飘零之感。全词以比兴寄托的手法,融情入景,借景抒情,把当时文人的凄苦处境表达得深情绵邈。

  翻译/译文

  在小小庭院中,燕子没有来,只是阴雨连绵,一片幽暗。院中一个角落的栏杆处,聚集着一堆落花;落花飘飘零零,标志着春天已经迟暮。挥泪告别东风,用酒来祭纷纷扬扬的飞絮。传说柳絮杨花飞入池塘,便化作浮萍,所以不要飞向天涯去。

  注释

  ①《卜算子》: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此调始于苏轼。双调,四十四字,仄韵。

  ②阴阴:形容阴暗的样子。

  ③阑(lán)干:栏杆。

  ④落华:即落花。

  ⑤弹泪:掉泪,流着眼泪。

  ⑥东风:春风。这里借指春天。

  ⑦飞絮(xù):飞舞的柳絮。

  ⑧化了浮萍(fúpíng):古人以为柳絮落水化为浮萍。

  ⑨莫:不如。

  创作背景

  词中的意象“阴阴雨”、“落花”、“飞絮”、“浮萍”暗示了词人没落的情怀,而这种黯淡情绪又是咸丰兵事的折光。太平军所向披靡,癸丑年定鼎天京,这对清廷的打击极其沉重,隶属于封建统治阶级的文人也由此产生了没落、迷惘之情。从词的意蕴看,《卜算子》恐亦是癸丑年作。

  赏析/鉴赏

  词的上片,前两句写春归后的凄凉景象,后两句则回答了“春归何处”的疑问。作者以心中想念的“燕子”和眼前望见的`“小院”、“阑干”、“阴雨”、“落华”组成春已归去的词境,托出黯淡哀怨的词情。这里展现的不是透露淡淡闲愁的欧阳修《采桑子》词所写的“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或晏几道《临江仙》词所写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之景。其写燕子,是“不曾来”的燕子;写雨,是“小院”中的“阴阴雨”;写落花,不是尚在空中飘舞之飞花,是被风吹聚到阑干一角的早已委落在地之花,而这一堆落花,在作者心目中竟是“春归处”。刘铉《蝶恋花·送春》词中“只道送春无送处,山花落得红成路”两句,似已指出春归之处,实则只说春是沿着花落之路而归去的;这“阑干”两句则把落花聚集之处看作春的最后归宿,看作春的埋葬之所,从而进一步、深一层地揭示了春之悲剧。广而言之,岂止春光之易逝如此、春归之可悲如此,世上一切美好事物也往往迅即消失,转眼成空,如白居易在《简简吟》中所说,“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这本是无可奈何的人间憾事。这两句词实有其人事的象征意义,有其深广的哲理内涵。

  在词的下片中,作者把自我的身世之恨与春的悲剧下场融合为一。前两句写告别“东风”的悲苦之怀、系心“飞絮”的眷恋之意。而对“东风”、对“飞絮”之如此情深者,究竟是归去之春的心,还是送春之人的情?这在作者的笔下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后面“浮萍”两句紧承“飞絮”句,用杨花入水成浮萍的传说,把词意、词情转进一层。词是送春,写春之归去,但作者却并不写到春去而止,更从春的本身写到春的化身,从春的今生写到春的来生,再从化身写到化身的化身,从来生写到来生的来生,以见春的身世之倍加可怜、春的命运之倍加可哀。春魂之化作天涯絮,而飞絮又落水化作浮萍,这来世杨花转来世萍的三生命运,使辞别人间的春魂注定了要生生世世飘荡下去,其苦恨深愁是无穷无尽的。纵然作者在词的结拍处希冀其“莫向天涯去”,而其终必流落天涯,是身不由己、无可奈何的结局。这下片的词意,似从前引万俟咏词“念远情怀,分付杨花”两句和贯云石曲“东君何处天涯”、“随柳絮吹归那答”两问,以及辛弃疾《摸鱼儿》词“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的意境化出,但其辞则更苦,其情则更悲。

卜算子原文及赏析9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译文

  弯弯月亮挂在梧桐树梢,漏尽夜深人声已静。有时见到幽居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雁身影。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注释

  ⑴词题一本作“黄州定惠寺寓居作”。定慧院:一作定惠院,在今湖北省黄岗县东南。苏轼初贬黄州,寓居于此。

  ⑵漏:指更漏而言,古人计时用的漏壶。这里“漏断”即指深夜。

  ⑶“时”有版本用“谁”;幽人:幽居的人,形容孤雁。幽:《易·履卦》:“幽人贞吉”,其义为幽囚。引申为幽静、优雅。

  ⑷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孤鸿:张九龄《感遇十二首》之四:“孤鸿海上来。”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三十九:“此词本咏夜景,至换头但只说鸿,正如《贺新郎》词‘乳燕飞华屋’,至换头但只说榴花。….“按两词均系泛咏,本未尝有”夜景“等题,多说鸿,多说石榴,既无所妨,亦未必因之而奇妙。胡评似未谛。

  ⑸省(xǐng):理解,明白。“无人省“,犹言”无人识“。

  ⑹或以为“拣尽寒枝“有语病。稗海本《野客丛书》:”观隋李元操《鸿雁行》曰:‘夕宿寒枝上,朝飞空井旁。’坡语岂无自邪?“此言固是。寒枝意广泛,又说”不肯栖“,本属无碍。此句亦有良禽择木而栖的意思。《左传·哀公十一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杜甫《遣愁》:”择木知幽鸟。“

  ⑺沙洲:江河中由泥沙淤积而成的陆地。末句一本作“枫落吴江冷“,全用唐人崔信明断句,且上下不接,恐非。

  1、 俞平伯.唐宋词选释.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10月版:第106-107页

  2、 陆林编注.宋词.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11月版:第67页

  3、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xx年11月版:第212页

  赏析

  苏轼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他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上阕写的正是深夜院中所见的.景色。“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在漏壶水尽,更深人静的时候,苏轼步出庭院,抬头望月,这是一个非常孤寂的夜晚。月儿似乎也知趣,从稀疏的桐树间透出清晖,像是挂在枝桠间。这两句出笔不凡,渲染出一种孤高出生的境界。接下来的两句,“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周围是那么宁静幽寂,在万物入梦的此刻,没有谁像自己这样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只孤单飞过天穹的凄清的大雁。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正像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物我同一,互为补充,使孤独的形象更具体感人。

  下阕,更是把鸿与人同写,“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这是直写自己孤寂的心境。人孤独的时候,总会四顾,回头的寻觅,找到的是更多的孤独,“有恨无人省”,没有谁能理解自己孤独的心。世无知音,孤苦难耐,情何以堪?“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这首词的境界高妙,前人谓“似非吃烟火食人语”。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巧。作者“以性灵咏物语”,取神题外,意中设境,托物寓人;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创作背景

  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公元1082年(元丰五年)十二月或公元1083年(宋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岗县东南,又作定惠院,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由上可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苏轼因所谓的“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自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二月至黄州,至公元1084年(元丰七年)六月移汝州,在黄州贬所居住四年多。

卜算子原文及赏析10

  宋代:张孝祥

  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去岁江南见雪时,月底梅花发。

  今岁早梅开,依旧年时月。冷艳孤光照眼明,只欠些儿雪。

  译文及注释

  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去岁江南见雪时,月底梅花发。

  月底:月下。

  今岁早梅开,依旧年时月。冷艳孤光照眼明,只欠些儿雪。

  些儿:一点儿。

  鉴赏

  素雪、明月、幽梅,三者具,则光景清艳。惟三者难以一时兼备,故今岁与去岁相较,不能无憾。此词即景抒怀,貌似冲淡,却蕴含无限今昔之感。前人谓张孝祥词有“潇散出尘之姿,自在如神之笔”,诚然。

  词典释义

  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去岁江南见雪时,月底梅花发。今岁早梅开,依旧年时月。冷艳孤光照眼明,只欠些儿雪。

卜算子原文及赏析11

  原文:

  卜算子·塞草晚才青

  清代:纳兰性德

  塞草晚才青,日落箫笳动,戚戚凄凄入夜分,催度星前梦。

  小语绿杨烟,怯踏银河冻,行尽关山到白狼,相见惟珍重。

  译文:

  塞草晚才青,日落箫笳动,戚戚凄凄入夜分,催度星前梦。

  傍晚时塞外的草才慢慢变青,夕阳落下,箫笳之声便在大漠上蔓延开了。入夜后自己的心情更加悲伤无助,只得催促引渡妻子的梦魂来到边塞。

  小语绿杨烟,怯踏银河冻,行尽关山到白狼,相见惟珍重。

  彼此轻声细语地交谈,绿杨早已被一片寒雾笼罩,河水已经结冰,不敢踏脚,行遍了关山,才找到了在白浪河的丈夫,见面了才知道情谊是多么贵重。

  注释:

  塞草晚才青,日落箫笳动,戚戚凄凄入夜分,催度星前梦。

  卜算子:词牌名,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北宋时盛行此曲。万树撰《词律》以为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结亦可酌增衬字,化五言句为六言句,于第三字豆。宋教坊复演为慢曲,《乐章集》入“歇指调”。八十九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五仄韵。箫茄:管乐器名。

  小语绿杨烟,怯踏银河冻,行尽关山到白狼,相见惟珍重。

  戚戚:悲伤的样子。银河冻:此处谓河水已结冰。白狼:即白狼河,今辽宁省之大凌河。

  赏析:

  该词上阕写催其成梦的塞上情景,下阕写梦中温馨睛景。结句语淡而情浓,缠绵委婉之罕,颇含悠然不尽之意。

  上阕写催其成梦的塞上情景。起二句勾勒了落寞寂寥的大漠风光。天色欲晚,塞草青青,箫笳在落日映照的黄昏里,悲声阵阵。笳是边地独有,其声悲切寨苦。箫则不独于边地,江南江北皆有,但大漠箫声更显沉郁苍凉,李白《忆秦娥》中有“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谓玉箫的.声音悲凉呜咽,将秦娥从梦中惊醒。有了凄冷的边塞氛围后,当写特殊氛围下的个人体验了。

  “戚戚凄凄入夜分,催度星前梦”。 “慨槭凄凄”出自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谓自己入夜后愁惨的心情。既是愁惨,那么也会像李易安一样,“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但是容若没有“三杯两盏淡酒”,他是“催度星前梦”,即催促引度妻子的梦魂来到边塞,与自己相会。“星前梦”一语,大概是借用了汤显祖《牡丹亭·游魂》“生生独行无那,此夜星前一个”的句意而加以发挥。《牡丹亭》又名《还魂记》,是汤显祖的传世之作,小说描写了杜丽娘与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纳兰在此处用以指代夫妻情深,是以纵使关山阻隔,也愿梦魂相聚。

  下阕写梦中温馨睛景。 “小语绿杨烟,怯踏银河冻”。河水已经结冰,行人不敢踏脚,绿杨也早已被一片寒雾笼罩,但是日夜思念之妻此时却来到了身边,与词人轻声细语地交谈:可天寒路远,她怎么来到这里,一定是行遍了关山,才找到了在白浪河的丈夫的,真是路途遥遥,关山难度,十分艰辛。然而好不容易相见了,却只道了一声珍重。

卜算子原文及赏析12

  卜算子·答施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泪滴千千万万行,更使人、愁肠断。

  要见无因见,拚了终难拚。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

  古诗简介

  《卜算子·答施》是南宋名妓乐婉所写的一首赠词。该词表达了诗人与恋人分别时的痛苦之情,同时也体现出诗人与恋人之间一种生死不渝的精神。该词直抒胸臆,明白如话。

  翻译/译文

  离别之后痛苦的相思如沧海一样深而无际,让自己备受煎熬,美好的往事就像天上的云一样,远不可即。想把握住这将别的时刻,流尽了千千万万行的眼泪,也留不住远行的恋人,让我愁肠寸断。

  我想与恋人相见却又无法相见,想要结束这段爱情却终究舍弃不了。你我如果是前生没有缘分,那么就等待来生,再结为夫妻。

  注释

  ①卜算子:词牌名,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

  ②答施:指答复姓施的情人。

  ③旧事:往事。

  ④如:如同。

  ⑤泪滴:流眼泪。

  ⑥因:作“由”的意思。

  ⑦拚(pàn):割舍。

  ⑧了(liǎo):结束,断绝。

  ⑨若是:如果是。

  ⑩重(chóng):重新。

  赏析/鉴赏

  创作背景

  南宋名妓乐婉与施酒监两人情投意合。施酒监在京任职期满,即将调往他处,却无力给乐婉赎身。施酒监临行前写了一首词送给乐婉:“相逢情便深,恨不相逢早。识尽千千万万人,终不如伊好。别尔登长道,转觉添烦恼。楼外朱楼独倚阑,满目围芳草。”乐婉读了这首词,心如刀绞。诗人强忍悲痛,写下一首答词《卜算子·答施》向情人作诀别。

  文学赏析

  乐婉此词直抒胸臆,明白如话。上片中,“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临别之前,却从别后的情况说起,起句便奇。“泪滴千千万万行,更使人、愁肠断。”上一句势若江河,一泻而下,下一句一断一续,正如哽咽。诀别的时刻最终还是来临了。女诗人既道尽别后的痛苦,又诉尽临别的.伤心,似乎已无可再言。

  而下片更是奇外出奇,奇人之又奇。“要见无因见,拼了终难拼。”表现出诗人内心那种要重见,却无法重见,要死心,却又死不了心的纠结心理。而“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表现的是诗人在绝望之中,发一愿,又生出一线希望。而此一线希望,到底是希望还是绝望,令人难以分辨。唯此一大愿,意长留天地。

  上下片两结句(赠词下结除外),较通常句式增加了一个字,化五言为六言句,于第三字顿,遂使这个词调一气流转的声情,增添了顿宕波峭之致。全词犹如长江之水,一流而去永不回头,但其意蕴仍觉有馀。以一位风尘女子,而能够得到此段奇情异彩,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其奥秘正在于词中道出了古往今来的爱情真谛:生死不渝。这是词中的最高境界。

  全词篇幅虽短,但是,一位感情真挚,思想果断的女性形象,活脱脱的跃然于纸上。以泪滴千千万万行之人,以绝不可能断了之情,直道出作者的真挚情感,为之一拼,转念便直说出终是难舍,如此种种念头,皆在情理之中。但在别人则未必能够直接道出自己的感情,而她却能直言不讳,这正是由于作者的性格豪爽果决。至于思旧事如天远,要重见而无因见,待重结、来生愿,若不是感情真挚的人,那是说不出的。

  中国古代的仁人志士,小而对于个人爱情,大而对于民族传统,皆抱有一种忠实的态度,即使当其不幸而处于绝望关头,生死难关之时,也能体现出一种生死不渝的精神。唯其此种精神,小而至于个人爱情,才能够心心相印,肝胆相照;大而至于民族文化,才能够绵延不绝,生生不已。两者表面上有大小之别,实际上则具共通之义。乐婉此词虽为言情小令,但其比喻的宗旨则并非一首言情小令所能代替的。

卜算子原文及赏析13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着 同:著)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注释

  卜(bǔ)算子·咏梅:选自吴氏双照楼影宋本《渭南词》卷二。“卜算子”是词牌名。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缺月挂疏桐》等。万树《词律》卷三《卜算子》:“毛氏云:‘骆义鸟(骆宾王)诗用数名,人谓为“卜算子”,故牌名取之。’按山谷词,‘似扶著卖卜算’,盖取义以今卖卜算命之人也。”

  驿(yì)外:指荒僻、冷清之地。驿:驿站,供驿马或官吏中途休息的专用建筑。

  断桥:残破的桥。一说“断”通“簖”,簖桥乃是古时在为拦河捕鱼蟹而设簖之处所建之桥。

  寂寞:孤单冷清。

  无主: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

  更:副词,又,再。着(zhuó):同“著”,遭受,承受。更著:又遭到。

  无意:不想,没有心思。自己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

  苦:尽力,竭力。

  争春:与百花争奇斗艳。此指争权。

  一任:全任,完全听凭;一:副词,全,完全,没有例外。任:动词,任凭。

  群芳:群花、百花。百花,这里借指诗人政敌──苟且偷安的主和派。

  妒(dù):嫉妒。

  零落:凋谢,陨落。

  碾(niǎn):轧烂,压碎。

  作尘:化作灰土。

  香如故:香气依旧存在。

  赏析

  此词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词的上半阕着力渲染梅的落寞凄清、饱受风雨之苦的情形。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紧临着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罕至、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令人怜惜了。无人照看与护理,其生死荣枯全凭自己。“断桥”已失去沟通两岸的功能,唯有断烂木石,更是人迹罕至之处。由于这些原因,它只能“寂寞开无主”了,“无主”既指无人照管,又指梅花无人赏识,不得与人亲近交流而只能孤芳自赏,独自走完自己的生命历程而已。“已是黄昏独自愁”是拟人手法,写梅花的精神状态,身处荒僻之境的野梅,虽无人栽培,无人关心,但它凭借自己顽强的生命力也终于长成开花了。宝剑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野梅不平凡的遭遇使它具有不同凡响的气质。范成大《梅谱序》说:“野生不经栽接者,……谓之野梅,……香最清。”可是,由于地势使然,野梅虽历经磨难而独具清芬,却无人能会,无人领略其神韵。这犹如“幽居见。那么,野梅为何又偏在黄昏时分独自愁呢?因为白天,它尚残存着一线被人发现的幻想,而一到黄昏,这些微的幻想也彻底破灭了;这也如前人闺怨诗所说:最难消遣是黄昏!不仅如此,黄昏又是阴阳交替,气温转冷而易生风雨的时辰,所以;除了心灵的痛苦之外,还要有肢体上的折磨,“更著风和雨”。这内外交困、身心俱损的情形将梅花之不幸推到了极处,野梅的遭遇也是作者以往人生的写照,倾注了诗人的心血! “寂寞开无主”一句,作者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

  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它也的确还有“愁”。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像这像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蕙风词话》)就是说,词人描写这么多“景物”,是为了获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田同之《西圃词说》)。上阕四句可说是“情景双绘”。让读者从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环境下的心绪──愁,也让读者逐渐踏入作者的心境。

  下半阕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梅花生在世上,无意于炫耀自己的.花容月貌,也不肯媚俗与招蜂引蝶,所以在时间上躲得远远的,既不与争奇斗妍的百花争夺春色,也不与菊花分享秋光,而是孤独地在冰天雪地里开放。但是这样仍摆脱不了百花的嫉妒,可能会被认为“自命清高”、“别有用心”甚至是“出洋相”……。正像梅花“无意苦争春”一样,对他物的侮辱、误解也一概不予理睬,而是“一任群芳妒”,听之任之: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同时,不论外界舆论如何,我以不变应万变,只求灵魂的升华与纯洁,即使花落了,化成泥土了,轧成尘埃了,我的品格就像我的香气一样永驻人间。这精神不正是诗人回首往事不知悔、奋勇向前不动摇的人格宣言吗!“群芳”在这里代指“主和派”小人。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标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崚嶒傲骨。最后几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阕的寂寞无主、黄梅花昏日落、风雨交侵等凄惨境遇。这句七个字四次顿挫:“零落”,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梅花纷纷凋落了,这是一层。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不辨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这是第二层。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这是第三层。结果呢,梅花被摧残、被践踏而化作灰尘了。这是第四层。看,梅花的命运有多么悲惨,简直令人不忍卒读。但作者的目的决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从写作手法说,仍是铺垫,是蓄势,是为了把下句的词意推上最高峰。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请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别有韵”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一丝一毫也改变不了。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尘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作者从民族国家的利益出发,做出生命的表白。悲忧中透出一种坚贞的自信。词人借梅言志,曲折地写出险恶仕途中坚持高沽志行。不媚俗.不屈邪.清真绝俗,忠贞不渝的情怀与抱负。这首咏梅词.通篇来见“梅”字.却处处传出“梅”的神韵.且作者以梅自喻。比必寄托。物我融一。对梅的赞咏中,显示词人身处逆境而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

  纵观全词,诗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这也正像他在一首咏梅诗中所写的“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气怜”。陆游以他饱满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诗篇,激励了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真可谓“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赏析二

  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写有大量歌咏梅花的诗,歌颂梅花傲霜雪,凌寒风,不畏强势,不羡富贵的高贵品格。诗所塑造的梅花形象中,有诗人自身的影子,正如他的《梅花绝句》里写的:“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这首《卜算子》,也是明写梅花,暗写抱负。其特点是着重写梅花的精神,而不从外表形态上去描写。

  上片首二句说梅花开在驿外野地,不在金屋玉堂,不属达官贵人所有。后二句说梅花的遭遇:在凄风苦雨摧残中开放。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

  下片写梅花的品格:说他不与群芳争春,任群芳猜忌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如果结合诗人一生累遭投降派的打击而报国之志不衰的情形来体会,真是“一树梅花一放翁”了。

  末两句即是《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精神。比王安石咏杏:“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之句用意更深沉。

  陆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龙大渊、曾觌一群小人所排挤;在四川王炎幕府时要经略中原,又见扼于统治集团,不得遂其志;晚年赞成韩侂胄北伐,韩侂胄失败后被诬陷。我们读他这首词,联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缩影。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的化身。

  唐宋文人尊重梅花的品格,与六朝文人不同。但是象林和靖所写的“暗香、疏影”等名句,都只是高人、隐士的情怀;虽然也有一些作家借梅花自写品格的,但也只能说:“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南宋肃泰来《霜天晓角·咏梅》)这只是陆游词“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一面。陆游的友人陈亮有四句梅花诗说:“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写出他自己对政治有先见,不怕打击,坚持正义的精神,是陈亮自己整个人格的体现。陆游这首词则是写失意的英雄志士的兀傲形象。我认为在宋代,这是写梅花诗词中最突出的两首好作品。

  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的咏怀之作。压住一“愁”字,表现了梅花的寂寞与无人问津,渗透的更是作者本身的孤独。下阕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而最后一句更是写出了梅花伶仃的孤芳自赏,陆游立志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

  陆游一生主张坚决抗金、收复中原,因此为统治集团中求和派所压制。创作本词时陆游正处在人生的低谷,主战派被排挤压迫,士气低落,这首咏梅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

  译文及注释二

  译文

  寂寞无主的幽梅,在驿馆外断桥边开放。已是日落黄昏,她正独自忧愁感伤,一阵阵凄风苦雨,又不停地敲打在她身上。

  她完全不想占领春芳,听任百花群艳心怀妒忌将她中伤。纵然她片片凋落在地,粉身碎骨碾作尘泥,清芬却永留世上。

  注释

  卜算子:词牌名,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

  驿(yì)外:指荒僻、冷清之地。驿,驿站,供驿马或官吏中途休息的专用建筑。

  断桥:残破的桥。一说“断”通“簖”,簖桥乃是古时在为拦河捕鱼蟹而设簖之处所建之桥。

  无主: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

  更:又,再。

  著(zhuó):同“着”,遭受,承受。

  苦:尽力,竭力。

  争春:与百花争奇斗艳。

  一任:全任,完全听凭。

  群芳:群花,这里借指苟且偷安的主和派。

  碾(niǎn):轧烂,压碎。

  作尘:化作灰土。

  香如故:香气依旧存在。故:指花开时。

  评价

  陶渊明爱菊,为的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闲适;周敦颐喜莲,为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而陆游重梅,则为的是“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的坚贞。这可以从他的《卜算子·咏梅》中得到印证。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读罢此诗,我们也不禁会生出“天下可忧非一事,书生无地效孤忠”的感慨来。作为一代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很早就有“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君书”的爱国之志,二十九岁时,他以状元秀的身份登上仕途可他面对的不仅仅是一部分卖国求荣的投降派,更面对着苟且偏安的昏帝王。因此面对积贫积弱的现实,诗人只能眼睁睁看着南宋走“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的破亡之路。一而再,再而三的打击、排挤、贬谪,使诗人不得不发出“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浩然长叹了。尽管如此,但是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不从俗媚的节操没有丝毫的改变。即便到了“食且不继”,因为没钱,药也停了吃;因为省灯油,书也没的读,甚至不得不连自己常用的酒杯都忍痛卖掉的地步,他仍然足迹不踏权门,他依旧胸怀杜稷,心系百姓。我们从中仿佛听到了屈原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与坚定,我们仿佛看到了杜甫那“穷年忧黎园,叹息肠内热”的抑郁与沉重。真可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进亦忧,退亦忧”也正是有这样的社会背景,有这样的思想根基,使我们在品读《咏梅》时,更能清楚地看到诗人那至死不渝的追求。

  纵观全词,诗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这也正象他在一首咏梅诗中所写的“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气怜”。陆游以他饱满的爱国热情,谱写一曲曲爱国主义诗篇,激励了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真可谓“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将其作为一种精神的载体来倾情歌颂,梅花在他的笔下成为了一种坚贞不屈的形象的象征。不难理解,其《卜算子·咏梅》正是以梅寄志的代表,那“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梅花,正是诗人一生对恶势力不懈的抗争精神和对理想坚贞不渝的品格的形象写照。

卜算子原文及赏析14

  薄宦各东西,往事随风雨。先自离歌不忍闻,又何况,春将暮。

  愁共落花多,人逐征鸿去。君向潇湘我向秦,后会知何处。

  翻译

  为了这个小官,兄弟们不得不各奔东西。知烟的往事随着岁月的风雨渐渐逝去,别的歌曲已经不忍再听,何况又遇上百花猾谢的暮春天气?

  愁情啊,就像纷纷凋零的落花那样多。兄弟们啊,就要追随着鸿雁远去。您向南方霉向覃北就要出发,谁知以后相会在哪里?

  注释

  卜算子:词牌名,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

  薄宦:谓官职卑微,仕途不甚得意。

  征鸿:远行的大雁。

  潇湘:即潇水和湘水,均在湖南境内。这里是代指湖南一带。

  秦:今陕西一带。

  创作背景

  词人于南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举进士第一,其弟黄童亦以同榜乙科及第。兄弟同时释褐,本来是喜事,但入仕后便身不由己,即将各奔前程,再不能相濡以沫、鸡窗共晓了,因而词人感到心情沮丧,便写下这首词。创作背景

  赏析

  上片以“薄宦各东西”句开篇,交代了兄弟分离的情况。“薄宦”在这里非谦词,更多的是一种解嘲。朝廷软弱无力,官职空有其名。纵有鸿鹄之志,终也壮志难酬。自己宏图难展,只有“薄宦”小衔而已,虚幻如烟。“各东西”表示他们虽满腹不平,却也要为官出世,颠沛辗转,远行天际。这次分别,他们从此天各一方,纵使亲情再深,也徒有念牵而已。“往事随风雨”句写得比较隐晦,大有往事堪哀不可回首之意。“往事”既有他们相处的时光,更包含他们宦海沉浮的遭际以及北宋倾覆、南宋偏安的全部心酸历史。无论如何,这些都已随雨打风吹去,现实依旧如此。“先自离歌不忍闻”承接黄童的“别泪多于雨”一句而来,季弟的和章写得荡气回肠,直入词人心扉。其中有分别的泪水,有肺腑“四十秋”的情深,有西出阳关的凄凉,有处处思兄的伤心。如此离歌,难怪词人不忍再听。词人与从弟分别却这般凄怆,毫无男子的爽朗、豪迈是时代给他们内心划下的伤痕。身逢乱世,太多坎坷,他们所有的不满、所有的怨怼都无可排遣,只有两兄弟心有灵犀,倾吐高山流水之音,任世事变迁,有兄弟的鼓励安慰就是仅剩的温存。而现在连这亲情之梦部归于破碎,心中所剩的也只有伤感悲愤了。从此以往,他们只能独自承担生活的压抑,怨受着时间无情的流逝。“又何况,春将暮。”再次给这凄楚的氛围平添伤感的`色彩。

  下片承春暮而抒离愁。”愁共落花多”一语双关,既是分离的忧愁,又是人生的困顿。无论哪般,都已是郁结绵长,比落红还要多几分。“人逐征鸿去”,在孤单中渐行渐远,唯余词人一人承受着悲凉,生发“君向潇湘我向秦,后会知何处”的感喟。这句化用了唐代诗人郑谷《淮上与友人别》的“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句,“潇湘”在南方,而秦属北地。这犹言兄弟南北分离,天地相隔,再相会不知其期。全词在低婉徘徊中收笔,其中浓浓的愁思依旧飘摇不断。

  这首词不同于一般送别词之写景抒情,而以情带景,景物全是由离愁引出,又为离愁所包容。词人以浑厚的笔力将手足之情和分离之谊刻画得深沉、浓重,其字里行间也镌刻上时代的痕迹。既是送别的离曲,也是乱世的挽歌。全词抒情真率深切,笔力也清劲挺拔,语言质朴,格凋幽婉。

卜算子原文及赏析15

  娇软不胜垂,瘦怯那禁舞。多事年年二月风,翦出鹅黄缕。

  一种可怜生,落日和烟雨。苏小门前长短条,即渐迷行处。

  译文

  新柳的形态娇柔瘦弱,柔嫩的柳丝像娇弱的女子一样无力垂下,怎么能经受住春风的舞动。二月的春风年年多事,将柳枝吹成鹅黄的颜色。

  同样是垂柳,在夕阳西下的岸边,朦朦胧胧的烟雨中却更加怜爱。钱塘苏小的门前那青翠的柳荫,枝繁叶茂,迷离朦胧,让人浮想联翩。

  注释

  多事二句:谓二月春风将柳枝吹成鹅黄色的丝条,唐贺知章《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可怜生:犹可怜。生,无意。

  苏小:即苏小小。苏小小有二,且都为钱塘名妓。一为南朝齐人。

  赏析

  古典诗词中杨柳被赋予了多种喻义,但多是借以抒发艳情,或是表达离愁别绪等等。本篇虽题作“咏柳”(一作“新柳”),可实际上作者别有寓托。有人以为是用象征的手法,借咏柳来写一个年方及笄的`歌女。此可备一说。这首小词用笔空灵清丽,虽刻画,但不伤其神理,诚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斯是妙绝。上片侧重描画弱柳之形,但已是含情脉脉。下片侧重写其神韵,结处用苏小之典,更加迷离深婉,耐人寻味。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卜算子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卜算子原文及赏析02-26

卜算子·感旧原文翻译及赏析12-17

卜算子·燕子不曾来原文及赏析12-18

《卜算子·燕子不曾来》原文、赏析02-26

《卜算子·见也如何暮》原文及赏析02-27

卜算子·樽前一曲歌原文赏析02-26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翻译及赏析12-17

寒食的原文及赏析01-31

赤壁的原文及赏析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