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语文知识点

时间:2023-12-19 09:04:56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优秀)苏教版必修二语文知识点3篇

苏教版必修二语文知识点1

  苏教版必修二语文知识点

(优秀)苏教版必修二语文知识点3篇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粗糙( )蓓( )蕾( )流淌( )轮廓( )铭( )刻瞥( )一眼肿瘤( )虔( )诚毋( )宁( )宁( )可宁( )静

  钥( )匙( )宝藏( )时髦( )橱( )窗铿( )锵( )有力佳肴( )混淆( )天真无邪( )

  词语解释

  理所当然爱不释手手不释卷铿锵有力赏心悦目肤浅浮浅

  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是国女作家她以自己的作品和人格影响了几代人。作为盲人,她在作品中并没有给我们展现多少命运多舛,我们感受到的是热情、坦诚和真挚。在本文中她表露的是对世人的强烈的爱和热切的希望。在想象的三天光明安排中,作者第一天的活动表现了对亲情的重视;第二天的活动是对人类物质方面和精神生活的关注;第三天的活动则是对世人生活的关注。三天活动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表达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赞美,劝诫人们要珍惜光明、珍惜光阴。

  《我与地坛》

  宿( )命星宿( )恪( )守坍( )圮( )玉砌( )雕栏亘( )古不变捋( )着触须捋( )袖子窸( )窸窣( )窣心神恍( )惚( )颓( )墙譬( )如熨( )帖熨( )斗猝( )然祈( )求隽( )永隽( )秀教诲( )

  词语解释

  专心致志声名狼藉身临其境设身处地众说纷纭坚韧坚忍

  文学常识

  本文是的代表作,他的作品还有《务虚笔记》、《合欢树》《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等。课文节选的是一、二两部分,文章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叙述了作者多年来在地坛公园沉思流连观察到的人生百态和对生命的感悟。文章第一部分写地坛给我的启迪,这一部分集中写地坛的有三处,每一处都与我的感悟密切相关,实际上也是对生命的解读。第一处写地坛消褪了人工的雕琢和浮华,在等我到来,使我可以看清人生真相,可以获得一个思考的场所;第二处写蜂儿、蚂蚁、瓢虫等昆虫以自己的方式活着,向人们展示着生命的美丽,我感受到每一个生命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份的价值,应当豁达、平静地看待死亡。第三处写古园任别人肆意雕琢,有些东西却谁都不能改变,我明白了怎样活,外在环境虽然恶劣但生命却不能遭到破坏,只要照自己的方式活着你就能体会到人生的味道。第二部分写母亲对我的影响和激励,母亲给了我生活的启发,使我懂得怎样生活。文中处处能感受到母亲给我的深沉的、毫不张扬的爱。“这园中不但是处处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有过母亲的脚印。”母亲和地坛已经融为一体,共同帮助我完成了人生的涅槃。

  《最后的常春藤叶》

  转弯抹( )角抹( )黑抹( )布锡镴( )昵( )称蹑( )手蹑脚苔( )藓( )舌苔( )气吁吁( )呼吁( )殡( )仪馆藤蔓( )茎( )叶暴z à o( )干z à o( )

  词语解释

  口味相投臭味相投不速之客明目张胆一筹莫展莫名其妙不以为然不以为意

  文学常识

  欧·亨利是国篇小说家,被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他的小说大都取材于普通市民生活,因此被称作

  结尾常出人意料,这种结尾方式被称作

  而他小说的风格也被称作。欧·亨利的作品也为他赢得了世界声誉,人们把他与国的

  和国的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

  《鸟啼》★

  田凫( )椋( )鸟老饕( )慰藉( )苍穹( )斑鸠( )蛰( )伏滞( )留隐遁( )窒( )息蝙( )蝠跌宕( )而起攫( )住炽( )烈残骸( )昊( )天

  词语解释

  卒章显志势不可挡

  《一个人的遭遇》

  梗( )概和睦( )刹( )那霎( )时狙( )击瓦砾( )腮( )帮胡诌( )泥泞( )沮( )丧诅( )咒邂( )逅( )唧( )唧喳( )喳

  词语解释

  萍水相逢小心翼翼

  肖洛霍夫是前苏联伟大作家,他凭借史诗式的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获得1965年诺贝尔文学奖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搪( )瓷庙柱中楣( )甲胄( )绚( )丽瘦削( )惟( )妙惟肖恺( )撒碘( )酒颠簸( )啐( )掉烟头荟萃( )国粹( )腓( )特烈吞噬( )倒坍( )惬( )意粗犷( )憎( )恶瞳( )孔憧( )憬一幢( )蹒(跚( )襁( )褓( )胡子茬( )色厉内荏( )一模( )一样模( )仿包扎( )

  词语解释

  惟妙惟肖心血来潮无济于事无计可施赫然在目径自径直

  海因里希·伯尔是德国作家,获得1972年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火车正点》、《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等。

  《安妮日记》★

  藏匿( )跛( )脚拎( )出揪( )紧引擎( )霎( )时肆虐( )芸( )芸众生蜕( )变沮( )丧匮( )乏唉( )声叹气荒谬( )冥( )冥之中

  词语解释

  欢呼雀跃芸芸众生唉声叹气

  《六国论》

  贿赂( )暴( )霜露思厥( )先祖父草芥( )与( )嬴洎( )诛( )杀革灭殆( )尽或未易量( )下咽( )当( )与秦相较

  解释加点字

  率赂秦耶盖失强援

  然则向使革灭殆尽

  通假字(写出所通的字并解释)

  暴秦之欲无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与秦相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今异义(写出古义和今义)

  古义今义

  其实百倍:

  思厥先祖父:

  然后得一夕安寝:

  后秦击赵者再:

  可谓智力孤危:

  至于:

  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词类活用(写出活用类型并解释)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义不赂秦

  李牧连却之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日削月割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一词多义

  兵非兵不利,战不善

  而秦兵又至矣

  斯用兵之效也

  亡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犹犹抱薪救火

  良将犹在

  或或曰……

  或未易量

  始始有远略

  始速祸焉

  终终继五国迁灭

  惜其用武不终也

  得较秦之所得

  此言得之

  速始速祸焉

  不速之客

  与与秦而不助五国也

  六国与秦皆诸侯

  大苟以天下之大

  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

  为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于其势弱于秦

  赵尝五战于秦

  而赂秦而力亏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二败而三胜

  战败而亡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之破灭之道

  较秦之所得

  诸侯之所亡

  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

  子孙视之亦不甚惜

  此言得之

  苟以天下之大

  以秦以攻取之外

  以有尺寸之地

  洎牧以谗诛

  以地事秦

  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朝代),字明允,号老泉,著有《嘉祐集》嘉祐是宋仁宗的年号。他与自己的儿子、并称“ ”,并且同被列入“ ”后人有诗云: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本文中心论点是。

  翻译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阿房宫赋》

  阿( )房宫蜀山兀( )骊( )山郦( )道元伉俪( )廊腰缦( )回漫( )长蔓( )延谩( )骂幔( )帐囷( )囷焉不霁( )何虹妃( )嫔( )媵( )嫱( )田塍( )腾( )飞辇( )来于秦焚椒( )兰贤淑( )宝俶( )塔菽( )麦辘( )辘杳( )不知尽态极妍( )剽( )掠缥( )缈骠( )勇膘( )肥体壮瞟( )一眼漂( )亮漂( )白鼎铛( )玉石锒铛( )入狱弃掷逦( )迤( )锱( )铢( )须臾( )在庾( )之粟粒瓦缝参( )差( )直栏横槛( )门槛( )管弦呕( )哑( )

  古今异义(写出古义和今义)

  古义今义

  隔离天日

  气候不齐

  钩心斗角

  词类活用(写出活用类型并解释)

  六王毕,四海一

  骊山北构而西折

  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辇来于秦

  朝歌夜弦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秦人不暇自哀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一词多义

  一六王毕,四海一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缦廊腰缦回

  缦立远视

  尽尽态极妍

  取之尽锱铢

  使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爱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可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怜可怜身上衣正单

  可怜体无比

  焉盘盘焉,囷囷焉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而骊山北构而西折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为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于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之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奈何取之尽锱铢

  文学常识

  杜牧,字,晚唐杰出诗人、文学家,本文选自他的后人称之为,以区别于杜甫,其与李商隐齐名,两者并称为他对“赋”这种文体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继承了韩愈、柳宗元等古文家的传统,推动了“赋”的散文化进程。他的《阿房宫赋》被认为是“文赋”的典范之作。本文与《六国论》同采用了的手法。目的都是借助史实讽谏当时统治者,要求他们吸取教训。

  默写

  六王毕, ,蜀山兀,

  长桥卧波,?,不霁何虹?

  ,春光融融;舞殿冷袖,

  明星荧荧,绿云扰扰,。渭流涨腻

  烟斜雾横,

  使负栋之柱架梁之椽

  钉头磷磷瓦缝参差

  直栏横槛管弦呕哑

  戍卒叫,函谷举,,

  秦人不暇自哀,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翻译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念奴娇·赤壁怀古》

  浪淘( )尽波涛( )公瑾( )勤( )劳华( )发华( )山中华( )还酹( )江月羽扇纶( )巾满腹经纶( )

  文学常识

  词,也叫,,等,每首词都有如《念奴娇》、《沁园春》、《永遇乐》等,按字数可分为、 ;按风格可分为、 。苏轼,字号本词是他被贬到黄州时在游玩时所作,必修一中也是这一时期的作品。作者面对着壮丽江山,想到昔日英雄业绩,激起了自己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全篇意境雄浑壮阔,风格豪迈,也显现了作者豁达的心态和宽阔胸襟。

  苏轼是词派的代表人物。

  默写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舞榭( )歌台寻常巷陌( )仓皇( )廉( )颇( )

  文学常识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选自,是我国时期词人的作品,他的字是号是这首词中词人既想,又反对。我们在全词中能感受作者的情怀。词人作品的特色是使用(手法)。他是继苏轼之后的豪放词派的又一代表人物,二人并称为。

  默写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落日》★

  咔( )叽( )制服舷( )梯勋( )绶( )授( )勋拾( )级而上拾( )金不昧目不暇( )接久假( )不归名闻遐( )迩

  应酬( )翘( )首翘( )尾巴凇( )沪( )天理昭( )彰( )诏( )书召( )唤招( )呼厥( )功甚伟湔( )雪

  词语解释

  永志不忘拾级而上五光十色目不暇接不可一世天网恢恢天理昭彰

  厥功甚伟郑重其事

  《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

  凛( )冽( )虔( )诚无辜( )莘( )莘学子赎( )罪渎( )职案牍( )牛犊( )买椟( )还珠穷兵黩( )武归咎( )内疚( )针灸( )追究( )饶( )恕( )纳粹( )

  词语解释

  问心无愧

  《荷塘月色》

  闰( )儿煤屑( )蓊( )蓊郁郁踱( )步独处( )相处( )妙处( )袅( )娜霎时( )刹( )那脉( )脉命脉( )酣( )眠倩( )影梵( )婀( )玲妖童媛( )女鷁( )首徐回

  棹( )将移敛裾( )前倨( )后恭虎踞( )龙盘没精打采( )神采( )喝彩( )一泻( )千里水泄( )不通发泄( )嬉( )游嬉戏( )

  嘻( )笑嬉/嘻( )皮笑脸

  文学常识

  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字佩弦。朱自清的散文贮满了诗意,有一种美感。

  我们在初中时还学过他的散文,。在文中,他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得荷塘月色有种朦胧而缥缈的感觉,在写荷香时,使用了

  的手法。文章以作者的行踪和自己心情的变化为线索,文中笼罩的情绪是淡淡的忧愁、淡淡的喜悦。

  《听听那冷雨》

  惊蛰( )蛰( )伏蛰( )人海蛰( )仓颉( )淅( )淅沥( )沥滂( )沱( )舔( )雨舐( )雨舐( )犊情深薄( )荷( )皑皑( )云气氤( )氲( )断柯( )残枝山隐水迢( )米芾( )姜夔( )铿( )锵( )湿黏( )黏苔( )藓( )羯( )鼓强劲( )用劲( )忐( )忑( )惊悸( )寒濑( )天籁( )水獭( )懒( )惰擎( )天鸟声啾( )啾啁( )啾( )唐弢( )

  词语解释

  石破天惊心有余悸

  文学常识

  余光中创作颇丰,涉猎广泛,他把诗歌、散文、评论、翻译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他也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初中时,我们学过他的诗歌。这也是他作品中最重要的主题。余光中为人所铭记,不仅是因为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更因为他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歌颂。

  《金岳霖先生》

  麂( )皮麋( )鹿毡( )子毯( )子跳蚤( )鳏( )夫

  文学常识

  汪曾琪,江苏高邮人,他是当代文坛公认的美文作家,他的语言朴实,自觉吸收传统文化,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显示出沈从文的师承。开小说散文化风气之先,有短篇圣手之称,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等。

  苏教版必修二语文学习方法

  (1)了解。看课文、看注释、看课后的“思考与练习”,看单元知识和训练,了解了这些信息后,对单篇课文和整个单元就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和全面的了解。

  (2)查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扫除文字障碍。

  (3)独立思考。重要的是根据提示、文章、练习题进行思考。如提示的内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题的概括、层次的划分、段意的归纳、句子的理解、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能否解决,课后习题能否回答。那些基础知识扎实、自学习惯好、自学能力强、有钻研精神的同学,在“思考”方面要适当地自我要求高一些。

  (4)批注。就是在不懂的地方标上符号。如不懂之处用“?”,重点之处用“※”,课前自学批的字,最好用铅笔,听课后批的字可用钢笔写,以免时间一久,将自己的见解和老师的观点搞混了。

  (5)质疑。就是对文章的见解、修辞手法、表达方法等提出疑问,这是成为一个批判型学习者的第一步,学生只有成为一个批判型学习者,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例如在《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小说中有许多将对将的单独拼杀,同学们就应该想一想这可能吗?如果不可能,作者又为什么这么写?(6)记录。就是做好读书笔记。

  苏教版必修二语文学习技巧

  1、注重日常积累:语文考验的是自己肚中的墨水,若是自己没有一定知识累积的话,语文成绩自然不高。所以想要提升语文成绩,平时更应该注重诗词好句的积累。

  2、学会理解文章:通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明确课文的内在逻辑,把结构层级作为记忆线索,形成知识网络,更能方便记忆。

  3、学会观察周围:写作是源于生活的,最打动人的往往是细节之处。所以平时要多观察生活,写作时多做细节描写,才能真正为作文进行润色,让老师能眼前一亮。

  苏教版必修二语文知识点

苏教版必修二语文知识点2

  1、《离骚》是一篇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作品。它发展了我国古代人民口头创作——神话的浪漫主义,成为我国文学浪漫主义的直接源头。它大量地采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这突出地表现在诗人的驰骋想象,糅合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和自然现象的编织幻想的境界。它还常常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事物的特征,把诗人品格刻画得异常的崇高,具有浪漫主义特质。

  2、《离骚》的另一艺术特色是比兴手法的广泛运用。它“依诗取兴,引类比喻”,继承了《诗经》的比兴传统,而又进一步反之了它。《诗经》的比兴大都比较单纯,用以起兴和比喻的事物还是独立存在的客体;《离骚》的比兴却与所表现的内容合而为一,具有象征的性质。《诗经》中的比兴往往只是一首诗中的片段,《离骚》则在长篇巨制中以系统的一个接一个的.比兴来表现它的内容。

  3、抒情诗一般篇幅短小,没有故事情节。《离骚》不只篇幅宏伟,而且由于前一部分是在诗人大半生历史发展的广阔背景上展开抒情,后一部分又编造了一系列幻境,便使它有了故事情节的成分。这种内容和结构上的态度,就是波澜起伏、百转千回,看似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转眼却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境界。

  4、《离骚》一面采用民歌的形式,一面又汲取了散文的笔法,把诗句加长,构成巨排内,既有利于包含丰富的内容,又有力地表现了奔腾澎湃的感情。《离骚》基本上是四句一章,字数不多,亦多偶句,形成了错落中见整齐,整齐中又富有变化的特点。

苏教版必修二语文知识点3

  (一)通假字

  1.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词类活用

  1.始舍于其址。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名之曰褒禅。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有泉侧出。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头。

  6.而其见愈奇。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8.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三)文言固定句式

  1.其孰能讥之乎?(难道……吗?)

  2.何可胜道也哉!(哪里……呢!)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就是……的缘故。)

  (四)省略句、判断句

  1.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宾语)

  2.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宾语)

  3.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五)状语后置句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六)重点翻译句

  1.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七)多义词

  1.乃

  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

  ③良乃人,具告沛公(于是)

  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

  2.道

  ①有碑仆道(路,道路)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

  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

  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3.盖

  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

  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

  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

  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

  4.文

  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

  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

  ④文过饰非(掩饰)

  5.然

  ①至于_理固宜然(如此,这样)

  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

  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但,但是)

  6.其

  (1)始舍于其址。(代词,它的,代华山)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代词,那)

  (3)距其院东五里。(代词,那个)

  (4)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代词,它)

  (5)其文漫灭。(代词,它的,代仆碑)

  (6)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代词,它上面)

  (7)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代词,它的,代华山)

  (8)问其深。(代词,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译作“那个洞”)

  (9)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代词,代“好游者”,译作“那些”)

  (10)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其进”的“其”是指代第一个分句,译作“那”,“其见”的“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也译作“那”)

  (11)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代词,它的,代后洞)

  (12)盖其又深。(代词,指代后洞,译作“那”)

  (13)则其至又加少矣。(代词,代那些)

  (14)既其出。(句中语气助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15)则或咎其欲出者。(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

  (16)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17)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代词,他们)

  (18)其孰能讥之乎?(副词“其……乎”这个固定格式,用来表示反问,可译作:难道……吗?)

  (19)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代词,指代那些以讹传讹的情况,可译为“那”)

  (八)异义词

  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词。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不平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为单音词连用。

  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九)《游褒禅山记》字词句基础知识举要

  1、名

  “名”是个会意字,从口从夕。夕是傍晚,这时候,光线暗淡,眼睛看不清楚事物,就用口说;事物不认识,就得给事物取名字。“命名”是“名”的本义。由此引申有“名字”“名称”的意思;再引申有“名声”“名望”“的”等意思。本文中“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的“名”用的是本义“命名”。由“命名”还可以引申出“说明”、“说出”的意思。《口技》“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成语“莫名其妙”,本文“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其中的“名”都是“说出、说明”的意思。

  2、盖

  “盖”作虚词用,属副词类。常用来表示对事物带有推测性的判断或委婉的判断,或者表示对原由的解释。因为常用在句首,起提示语气、起引出下文的作用,所以有人叫它作句首语气词。“盖”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意,译为“大约”“似乎”“大概”“原来”等。本文有三个句子用了“盖”。

  (1).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盖:原来。)

  (2).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大约。)

  (3).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盖:大概。)

  3、所以

  “所以”是文言中一种常见的凝固格式,由助词“所”和介词“以”组成,表示两种基本的意义,依介词“以”表示的`不同意义而定。“以”当“用”讲时,“所以”表示“……的方法”之义,《墨子·公输》“吾知所以拒子矣”中的“所以拒子”的意思便是“抵抗你的方法”;“以”当“因”“由”讲时多,“所以”表示“……的缘故”之义,本文中“此所以学者不能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的“所以”便是“……的缘故”的意思。

  4、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这两个句子都用了判断句式“……者,……也”,但用法不同,表示的语法关系也不同。两个“者”字都是助词,第一句表示单纯的判断,“者”在这里标明语音上的停顿,并有引出下文的作用;第二句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合判断,“者”在这里除了标明停顿和起引出下文的作用之外,还有提示原因的作用。“者”用在复合句前一分句之末,前后两分句有解析和被解析的关系。前一分句提示某种结果或现象,后一分句申述缘由,这实际上是用判断句式表因果关系。

  5、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这个主谓句的结构比较复杂,可分三个大的层次:第一层,主语是“余”,谓语是动词短语“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第二层的动词短语是动宾结构,动词是“悔”,它的宾语是主谓短语“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第三层,作宾语的主谓短语的主语是“其”,谓语是由两个“动+宾”的动词短语“随之”和“不得极夫游之乐”组成的,这两个动词短语之间有因果关系,因为“随之”,所以“不得极夫游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