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经验

时间:2023-12-19 08:01:44 好文 我要投稿

化学教学经验

化学教学经验1

  在忙碌中一年过去了,这一年中,在学校各级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我顺利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现将本学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化学教学经验

  一、运用学案式教学

  在本学年,我认真学习“学案式”教学理论,并在教学中运用。改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到知识的奥妙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练习的设计上要有层次性,梯度性,题目由简到难,层层推进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限度来提升巩固知识点,是每个学生都有收获。每节课后认真写出教学反思,发现教学中的不足,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学科有它自身的优势——化学实验,它能使学生发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我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在实验中观察和考虑,引导学生了解现象与物质的实质和其变化的规律;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亲身的探究性实验活动,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实质,学习利用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一些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努力做好复习总结工作

  九年级化学是中考科目,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学生要有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学生的应变能力一定要强。因此必需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做好每个阶段的复习工作,对于重点知识和知识点繁杂的章节,尽量协助学生进行归纳,打印相应的复习提要;练习题、测试题都严格筛选。另外对于学生作业基本上做到全收和和时批改,在作业上针对个人提出要求和意见。再比方说培提优补差工作,是正常教学工作的有力和有效的补充,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在适应中考题的同时多接触竞赛题;对接受能力较差学生,要做到耐心细致、百问不厌,利用课外时间给他们辅导。针对近几年来化学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在平时教学中,要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培养。

  四、缺乏和努力方向。

  ⑴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要求不够严厉,对学生在掌握知识上有要求但没有很有效的落实方法,致使不自觉的学生出现脱节状况,对学习不能和时学有所得,就会逐渐出现成果滑落的现象。由于一些实际上的原因,与学生的接触时间相对较少,与学生进行推荐的时间和渠道相对较少。今后的教学中,对学生要从头到尾都充溢信心和信任,对学生要既要鼓励也要鞭笞。

  ⑵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⑶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教学经验2

  经过多年的一对一教学经验,我认为一个优秀的化学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功。

  首先,具备广博的基础知识和过硬的学科专业知识。过硬的学科专业知识是保障每一位化学教师能正确理解和解释化学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的关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一个学科不再是单一的,各个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趋于综合化,单有过硬的学科专业知识难以适应化学学科发展的.需要。

  其次,具有娴熟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过程的设计,包括课导入(知识点的导入)、新授、过渡、提问、讨论、思考、练习、总结、作业布置等等。一个章节、一个课题、一个知识点的设计不可能千篇一律。例如化学课(含知识点)的导入,形式多样:

  (1)以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化学史和生活中的许多小故事生动有趣,扣人心弦,通过讲故事导入新课,不仅可以营造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而且还能快速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2)以身边熟悉的自然现象导入新课。如初中化学学习“分子和原子”知识的时候,正逢“八月桂花香”这一自然现象,因一般学校绿化时均栽种有桂花树,借助这一自然现象很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3)以实验方式导入新课。

  (4)借助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

  (5)以回顾旧知,引入新知的形式导入新课,等等。新课导入的方式方法很多,只要符合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服务教学的都可以用于我们的教学实际中。

  再次,具有极强的教学组织能力。

  最后,具备扎实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功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开展以实验为基础的探究活动,不仅能够为学生充分发挥实验能动性提供重要途径,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化学教学经验3

  高中新课程的化学是一门实用性的基础学科,是高中生基础扎实不可缺少的。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对化学产生兴趣,学好这门课,为高三冲刺打好基础,是我们高中化学组老师经常研讨的话题。课堂教学是对学生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体验等方面进行教育的场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经常存在一些与新课程不协调的低效或无效的行为,导致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下降。基于此,本人结合课堂教学体会,针对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方面做了一定的探索与研究。

  一、循序渐进,注意初、高中知识的相互衔接。

  注重高一化学的起始复习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必要前提。有必要在摸清学生底细的前提下,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复习方法,对学生存在的漏洞"对症下药地进行修补整理,通过对知识的再理解、再挖掘、再提高,使学生作好学高中化学的知识与心理准备。

  二、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

  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消化。教学活动中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让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保证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学法的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是一项重要的.常规性工作。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各个环节,研究学生掌握基本学习方法的训练途径,比如: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实验、做作业和复习小结等,针对每个环节的特点,加以指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方面的训练,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约束性,要在“严”字上下功夫,真正做到落实,使学生终身受益。

  四、加强实验、深化概念。

  高中化学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同时还有相当数量可利用实物、图片、模型,通过观察培养和教给学生从大量感性认识中加深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加强直观性教学,不仅能给学生以启示,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可使抽象要领具体化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五、抓住关键,精讲多练。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既不搞面面俱到,处处设防,讲得过细过全,也不能盲目让学生泛泛做题,以做代讲,而应抓住关键,应用启发式,讲其当讲,练其当练。讲则是讲清概念、原理、公式的来龙去脉,使学生透过表面现象,抓住本质属性,弄清内在联系。练则是对概念、定律的巩固和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如摩尔浓度一节,一是讲清定义、导出数学表达式;二是做好演示实验,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对概

  念的理解;三是引导启发学生掌握有关摩尔浓度计算的几种基本类型,精选习题,通过练习加深对摩尔浓度概念及有关的理解和掌握。

  六、抓住典型,探索规律。

  要使学生学好高中化学,不再于教师讲得多,学生做得多,重要一环是要引导学生抓住典型,总结归纳,这能使学生在点多、面广的化学学习中自己去获取和掌握知识。如通过一题多解或多题一法总结规律,把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教给学生,使学生的思维逐渐发散开来,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在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也必须随之改变。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追求教学过程的优质化、教学原则的科学化、教学方法的有效化、教学评估的规范化;有针对性的对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进行探究,提出课堂教学改革策略,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益是我们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总之,有效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理念,作为一种价值追求,作为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必将引起作为教者的更多的思考与投入,只有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的完善与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化学教学经验4

  摘 要:化学是九年级学生刚接触的一门课,在这一学年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些感触。

  关键词:化学教学;学习方法;主体;探究;创新

  我是第二次教初中化学,各方面经验还有很多不足,这是我对自己以前的教学进行的一些反思。

  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课堂上,促使学生超前思维,形成向教师(包括课本)“挑战”的态势,把教师的“授”让给学生“讲”,教师来评,使学生在思维运动中训练思维,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激活知识,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是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者,教师的角色意识要进一步转变。

  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探究性学习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能力的重要途径。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必须探究教学方法,以课本上的.化学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按照课程内容的要求,积极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教师通过实验创设学习情境,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质,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实验过程中动手动脑,初步学会化学研究的实验方法,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体验探究的乐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而化学更是一门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的科学。人的衣食住行等都离不开化学,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在某种程度上可看成是人们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化学史。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课外实践活动。可用如下形式进行课外化学实验活动:一是组织实验兴趣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愿组织起来,研究实验教学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撰写小论文、编辑实验资料等;二是开展化学游戏,寓实验于娱乐之中,定期举办化学晚会,开展化学游戏活动,通过科学性与趣味性、知识性与娱乐性的完美统一以适合中学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巧,培养创新能力。

  在今后的化学教学中,要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妙,形成持续的化学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世平。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学教学参考:中旬,20xx.

化学教学经验5

  初中化学知识比较繁杂、零散,初中化学的同学会感到难记易忘,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想办法、运用科学的记忆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在教学中,我运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去帮助学生记忆,下面在教学中有以下的经验之谈。

  一、理解记忆

  俗话说:若要记得,必先懂得。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只有理解了的知识,才能记得牢固,才能灵活运用。例如:推测X的化学式。

  KClO3+6×+6HI=6Ka+3I2+3H2O则X的化学式为此题要求学生依据题给信息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来推断物质的化学式,如果学生只是背诵质量定恒定律的意义,而对其实质和内涵没有清楚地理解,不会应用,便难于做出正确的解答。

  初中化学教材中的概念很多,学生以为背下来就可以了,要让学生理解记忆化学概念,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关键性的字、词进行剖析。比如置换反应,可让学生练习:你认为下面说法哪一种是错误的?说说理由。

  1、单质和化合物参加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2、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3、CO+CuO=Cu+CO2是置换反应。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经过学生间的讨论,学生对置换反应有了清楚的.理解,从而形成牢固的记忆。

  二、对比记忆

  把类似的内容进行对比,可以辨别异同,防止混淆,有助于加深理解,增强记忆。例如元素符号,有些大写字母相同,小写字母不同,如Ca、Cu、Cl等有些小写字母相同,大写字母不同,如Na、Ba、Ca等,可以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记忆。

  再如,将H2、C、CO三种不同的还原剂还原CuO的三个化学反应进行对比:CuO+H2=Cu+H2O;2CuO+C=CO2+2Cu;CO+CuO=Cu+CO2。将铁与不同物质发生反应,显示不同的化合价,生成不同的化合物进行对比:

  4Fe+3O2=2Fe2O3,3Fe+2O2=Fe3O4

  通过这种对比,可以更好地掌握相类似的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对比也是理解概念、记忆要领的好方法。例如元素和原子,原子和分子,原子和离子,混合物与化合物,点燃与燃烧及加热,氧化物与含氧化合物,溶解性与溶解度,鉴别与鉴定,分离与提纯,酸的挥发性和不稳定性等等,都可以用对比的方法,找出它们的异同和联系,加深理解和增强记忆。

  三、相同点记忆

  所谓“相同点记忆”就是把某些零散的,彼此间可能没有任何关联的内容,依其某种相同点,把它们整理到一起,进行记忆。例如许多化学实验操作都有“先”、“后”顺序的要求,不能颠倒,否则就会影响实验效果,甚至发生事故。如:做制取气体的实验时,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再装药品。点燃可燃性气体时,必须先检验气体的纯度,然后再点燃。稀释浓硫酸时,要先取适量水倒入烧杯中,然后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化学实验中,我们常根据“颜色”可以记住许多知识,如:蓝色有CuSO4溶液,Cu(OH)2沉淀为蓝色,紫色石蕊试液或红色酚酞试纸遇碱变成蓝色:氢气燃烧火焰为蓝色或淡蓝色,以及液氧等等。

  白色:BaSO4、CaCO3;金属多为银白色,此外,还可以根据黑色(如CuO、MnO2、Fe3O4)、红色、褐色、黄色等记住许多物质。

  初中化学里很多内容与“三”有关,以“三”为统帅,能记住好多知识,如: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三种:试管、蒸发皿、钳锅;酒精灯火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收集气体有三种方法:排水法、

  向上和向下排空气法;配制溶液有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工业上的三废:废水、废渣、废气;构成物质三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三酸指:硫酸、硝酸、盐酸;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了、电子;三大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当前人类面临三大环境问题:全球变暖、酸雨和臭氧层被破坏。

  四、趣味记忆

  兴趣是事业成功的一半。尤其是化学它以实验为基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比较容易的事。在教学中,为防止枯燥,可采用不同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记忆效果。我采用许多趣味记忆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如在讲到120号元素时,我编了“小诗一首”: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再如金属活动顺序表时,我又编了这样“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在讲到化合价时我编了顺口溜。如:一价Cl、H、K、Na、Ag,二价O、Ba、Ca、Mg、Zn,二三铁、二四磷、二五氮、二四六硫都齐全,Cu、Hg二价最常见等等,以又如讲到的碱盐的溶解性时,又编了:钾、钠、硝酸和铵盐、水中溶解种种全,盐的不溶银与汞,硫酸不溶钡和铅,磷的盐多不溶。干巴的古文难记,有韵味的古诗就容易记。把某些化学知识编成“顺口溜”,使其合辙压韵、朗朗上口,学习兴趣大增,记忆效果提高。例如量筒的使用:量筒干燥而洁净,大小选准要放平,凹面刻度和视点,三点一线成水平。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要领:左是反应物,右是生成物,中间连等号,条件应注明,千万别忘记,系数要配平。

  有乐趣的学习,意味着积极追求,生动活泼,学习不会成为负担。相反地,枯燥呆板的学习,不假思索的学习,却标志着学习中“亮出黄牌”,将会导致难记易忘和学习的低效。

  总之,记忆的方法还很多,随着教书的时间越来越久,经验也会越来越丰富,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兴趣,采用不同的记忆方法,并将多种方法密切配合、综合应用,方能取得最佳记忆效果,帮助学生学习理解运用。

化学教学经验6

  大家好,今天很荣幸来到这里与大家一起讨论、交流初中化学教学经验与反思。经过这几年的教与学,有一些心得体会,在这里与大家交流,希望老师们批评指正,并提出宝贵意见。

  一、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会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无味,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

  1、好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兴趣

  (1)搞好课前热身活动

  在课堂教学热身中,教师可以适当地播放一些视屏(最好能跟课文内容有关)。这样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在动人的旋律中有所收获。

  (2)通俗易懂而且简洁的问题

  (3)适时的幽默

  (4)个别学习、小组学习与讨论相结合

  2、作业设计激发学生兴趣

  好的作业设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作业少而且由浅入深,紧扣知识点,学生都能顺利的完成,也能达到掌握知识点的目的,那么学习的兴趣就会增加,反之,作业铺天盖地,而且难度较大,学生就很难完成,长期下去,就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

  二、打好扎实的基础,注重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近几年中考,试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

  试题设计注重对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实验等知识的考查。这些初中化学最基础、最核心的知识,是学生学好化学必须要牢固掌握的。

  2、联系生活、关注社会,突出化学知识的应用性

  这些试题涉及了化学发展史、环境污染与保护、人类健康等,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的价值。

  精心设置探究情景,加强实验能力的考查

  对比近几年中考我校学生在考试中出现的问题: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 如:不能判断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一些常见物质如: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铁、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碳酸钠等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达不到非常熟悉的程度,化学语言掌握不到位容易错写漏写、少写等。

  2、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掌握的方法不全面

  综合性强的试题、读图识图、信息迁移、科学探究、实验能力的试题的得分率较低。

  3.计算分析和数据处理基本功差

  主要错误在,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质量分数不会计算;已知数据带入错误;比例式列的方法不正确,比例式计算错误;溶液中溶质分析不全,溶质质量计算错误;等。

  从试题的要求和学生出现的问题分析,我们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而且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三、抓好复习工作

  有效地复习,可以使学生对初中阶段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并通过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深化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化学教学的效率。

  因此制定好复习计划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我认为:

  1、抓好化学复习的重要的三条线:一是《我们身边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二是化学语言的熟悉、掌握、运用;三是实验的设计和科学探究。特别是化学语言的掌握,因为我认为化学语言贯穿全书,是化学学科的基础语言也是九年级化学的难点,而且全书的知识点都与之有联系。掌握了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学生更愿意学习化学,更能对全书融汇贯通。其次是常见物质的制法、性质和用途。

  2、设计综合专题进行复习

  为适应中考化学学科的试题特点,根据中考常见题型设计综合专题进行复习,提高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试题特点综合专题可分为气体的制取、收集、净化,基本实验操作的简单综合,实验设计和评价,金属活动性顺序及溶液pH值的确定,守恒思想的应用,常见酸、碱、盐及其与单质、氧化物的关系,物质的鉴别与推断,化学图象、图表专题。……

  3、是进行专项训练,人人过关。

  必须熟记元素符号、物质的化合价,并且反复听写,掌握了元素符号和化合价的基础上进行化学式的书写练习,要形式多样,必须达到人人过关,有了上述知识的情况下进行方程式的书写就简单了,最后必须训练与溶液和酸碱盐有关的、综合性较高的计算题,这类计算我是把它放在中考前半个月左右进行,因为它综合性强,要有较过硬的基础知识效果才会更好,同时也是对不同层次学生心理训练的一种方式,学生只有在经历了较难的题后,上考场后不会有太大的心理压力,总感觉这些题没有平时的训练难。

  4、经常与其他教师交流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教师是一个团队,除了资源共享外,集体智慧,好的想法也可以共享。老教师经验丰富,出事老道;年轻教师精力充沛,思维开放,思考问题有独到的见解。每一个教师在教学中都有不同的想法。因此我们要经常向老师们请教,更要向优秀的教师请教。这样才有助于提高我们的业务能力。

  5、作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用心与学生交流。

化学教学经验7

  一、启蒙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初三化学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如何在这个阶段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能掌握教学规律,因材施教,从开发非智力因素入手,运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媒体创造情景,认真组织好每堂课的教学,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生动、有趣的事例补充教材,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和享受,能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还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在学习中最大的兴趣、最持久的兴趣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吸引力。以求学生对所学问题是否弄懂、学会,只有老师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又能弄明白,他们对学习才有兴趣,课堂的教学才能得到顺利进行,老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调动,才能收到较好的实际效果。因此,我在教学中很注意每一节课的引入,从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使学生有一个温故而知新的感觉,使新旧知识衔接好,让新知识能自然过度,为学生接受新知识作了铺垫。同时,在教学中紧扣课本,讲课时尽可能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力求学生听懂听明白,使学生既做到了深刻理解,又会灵活应用。对大部分学生坚持不讲难题、偏题,重在基础知识。教法上采用小步子,步步到位的做法,让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每次测验我们都控制试题的难易程度,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跳一跳就能感受到梨子味道的感觉,充分让学生感到学好化学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学好化学!

  二、加强情感沟通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我们要关爱每一个学生。情感沟通就是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细心人,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才能从本质上热爱学生。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以成绩和分数作为学生的评价标准。这不仅伤害了学生,同时也增加了师生之间的鸿沟,学生不愿意和老师进行心灵的`交流,使得教学难以进行。在上第一节课的时候,我总是告诉学生们,对于化学科他们全是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只要认真,每一个人都可以取得好成绩的。我将会在这一年里同大家一起努力的,我不希望有人掉队!对于学困生花费的时间可能更多,根据初三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课堂上鼓励学生提问发言,允许他们交流讨论,给他们机会发表不同的观点或表达某种见解,特别注意的是,教师的信任和鼓励,会增进师生间情感的交流,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正面影响,整个课堂会因此而变得亲切、自然、愉快、顺畅,课堂气氛活而不乱。平时经常和学生沟通,适时的给与孩子激励表扬,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与之进行坦诚对话,使学生觉得教师可信、可亲,这样,在学习当中,学生就会自觉不自觉地由喜欢老师转而喜欢老师上的课,学习兴趣就会不请自来了。这种潜移默化的情感作用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深刻了解与交流基础之上的。

  三、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我针对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我认为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抓基本基能,就是化学实验和计算,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知识和实验技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与学生的接触中,往往发现初三学生对化学实验非常感兴趣,只要课堂上一做实验,兴趣骤升,很多学生正是爱实验才爱化学的,因此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会把一些比较简单的演示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体验,通过对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以及学习兴趣。我还结合教材内容,对实验进行增补和改进,如第一单元增加了CO2的鉴定,第二单元用塑料袋捕捉空气,实物展示丽丽薯片、蛋黄派里的保护气等,加强实验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增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借助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综合归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应当充分领悟: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究新知识的经历,强调学生获得新知识的体验。设计教学目标时要从知识向过程、方法和能力方面的转变。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一堂好课应当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将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不仅要有精心的预设,更要能及时捕捉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充分地加以利用,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体念。

  2.关注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化学,学习有用的化学。我们的教学要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要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景,构建平台,引导学生从熟习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学习化学,提高教学效率。反过来,也要能用科学知识指导具体的生活生产的实践,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价值,充分体现了“生活——化学——社会”的教学

  回顾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为这项工作全心身的付出过,虽然伴随着有失败与无奈,但也有成功的喜悦和满足的微笑。从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学海无涯,艺无止境。今后,我要进一步加强自身的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做一个教育事业的“孺子牛”。

化学教学经验8

  为人师第一天开始,我就告诉自己:不求桃李满天下,只求无愧人师。一年的教学成果,中考成绩验证:我并不是一个及格的老师。平均分七分的差距:是学生的问题?是我教学能力的问题?还是两者的综合?

  一.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难就难在开头是基础,没有扎实的基础,就没有宏伟的大厦。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学生在后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二.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

  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今年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三、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今年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钻研教学大纲(化学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学校虽然还么有实施化学新课程标准,但老师们都已开始研究新课程的特点,因此,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要提前在初三化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

  五、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

  听完课后能与上课老师及时进行交流,提出不足之处,以求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六、加强实验教学,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引起了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

  在教学及复习中加强了这一部分的力度,因而这一部分相对得分较高。

  期待明天的我可以以一个崭新的心态去面对我的下一届学生。无愧人民的子弟。

化学教学经验9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一年匆匆而过。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对一年来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

  一、积极主动靠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能掌握教学规律,因材施教,从开发非智力因素入手,运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媒体创造情景,认真组织好每堂课的教学,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生动、有趣的事例补充教材,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和享受,能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在学习中最大的兴趣、最持久的兴趣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吸引力。以求学生对所学问题是否弄懂、学会,只有老师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又能弄明白,他们对学习才有兴趣,课堂的教学才能得到顺利进行,老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调动,才能收到较好的实际效果。在教学中,我们坚持面向差生,紧贴课本讲课。讲课时,力求学生听懂听明白,对大部分学生坚持不讲难题、偏题,重在基础知识。教法上采用小步子,步步到位的做法,让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每次测验我们都控制试题的难易程度,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跳一跳就能感受到梨子味道的感觉,充分让学生感到学好化学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学好化学。学生对一门科的兴趣来源于对老师的兴趣和对学科内容的兴趣。首先教师要注重自身的形象和内在的修养,让学生觉得可亲可敬。在言行上觉得你诙谐幽默风趣想和你亲近;在学术上治学严谨学识渊博值得尊敬;在学习和生活上对学生关心像益友更像父母。其次要及时尽量展示学科的魅力,通过设置合理的情景色彩让学生领悟体会化学与文学,化学与艺术,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环境等等的密切关系,充分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调动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二、慎终追远重基础

  俗话说: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认真分析学生课堂课后反馈中的问题,与他们是否准确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很大的关系。针对学生掌握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的节奏和频率,避免了至少减少了学生消化不良的情况,减少差生面,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因为在教学中狠抓基础知识,就是抓化学课本知识,力求每章节每单元过关。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接受消化能力差异明显。因此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尽量降低落后面。

  三、能力提高重过程

  俗话说:听过不如见过,见过不如做过。说的就是过程的`重要性。例如化学用语是中学化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使用化学用语的技能就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按一条线元素符号—离子符号—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结构式—化学方程式等等,进行分析、理解、对比来突破难点。再如氧化还原的学习,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在讨论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得出升失氧还—降得还氧的口诀,而不能直接告诉口诀。对于勒沙特列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更是个难点,要反复的让学生体会平衡移动的精髓,在化学平衡中体会,在电离平衡中体会,在水解平衡中体会,经过多次不失时机的反复感受,化学思维方式逐渐渗透入每个学生的意识中,能力自然就提高了。在教学中不能轻过程,重结论,机械的应用,死记硬背结论,轻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解题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四、化学真知重实验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离开了实验就谈不上学习化学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优越性,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我除按基本操作要求进行示范操作外,还引导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并能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化学变化的规律。我还结合教材内容,对实验进行增补,增强实验的效果,加强实验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所以在化学教学中要抓住化学这门课的特征,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形成化学理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从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事实上,不管学生化学成绩好不好都对化学实验很有兴趣。利用这个优势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让学生在实验课上要勤动手多思考,善合作多严谨。通过海带提碘的实验过程,体会生活与化学的关系,增强化学学科的人文性。通过气体制备实验的设计,体会设计的技巧严谨,增强化学实验的科学素养。多提供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实验探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五、考好成绩重复习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做好期期末复习工作的好坏,是直接影响通考的成绩,所以期末复习工作,我们能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每个阶段,我们要复习什么内容,都做到心中有数,复习的练习题、测试题都严格筛选。对不同层次的题目进行辅辅导和练习,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适应通考题;对接受能力较差学生,做到耐心细致、百问不厌,常利用中午课外时间给他们辅导,为提高通考的合格率,我们不断耕耘。同时,对于学生作业我们基本上做到全收全改,做好每次测评工作。从反馈回来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做好辅导和改进的调控工作,为全面提高统考成绩而不断地进取。

化学教学经验10

  本人本学期担任高二化学教学。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的课程标准,本人已经如期地完成了高二化学《化学与生活》,《化学反应原理》的教学工作,为了总结经验,寻找不足。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程目标

  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目前高二学生的教学策略来讲,我的思考是:以素质教育为前提,转变课程理念,积极进行教法与学法的探索与实践,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结合学科知识,使学生感受化学对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看得见、模得着的事实,增强对化学学习的激情与原动力。

  二、教学研究

  1、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3、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面批面改。

  三、课程研究

  面临新课改,对我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课改就出现新的教学理念,这就需要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树立了学生主体观,贯彻了民主教学的思想,构建了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条件的`理念落到实处。通过教学反思与教研活动的开展与积累,我觉得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教学组织与调控能力、学科系统知识水平、教学科研与教育评价理念都有不同程度的深化或提高。反思自己的工作,仍然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

  1、新课程的实施是一项长期的持久的系统工程,需要的是坚韧、意志、责任和信念。只有思想,没有行动、措施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一线教师的扎扎实实的实践,新课程才会有生命力。

  2、在高二化学的教学中,对少数学生的学习基础的提高做得还不到位,问题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高一直是自己一块心病,但措施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实践。

  3、教学中处理好教与学关系方面还没有真正体验新课程理念。放不开手脚,改革的步子不大。

  4、自身的理论修养与业务能力的不断提高仍然是自己今后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养成终身学习习惯,不断向有特长的同事学习,使自己的工作逐步得到完善。

  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挖掘不深入。

  2、教法不灵活,不能吸引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足。

  3、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习不深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缺乏理论指导。

  4、后进生未抓在手。由于本学期学生面临学业水平测试,后进生难度较大。

  5、教学反思不够。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学习,学习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

  2、学习新课标,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

  3、多听课,学习同科目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的教学理念。

化学教学经验11

  中考已经顺利结束。以学校实际出发,注重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前提高,努力提高合格率,争取较高优秀率。为了能进一步的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总结了几条经验:

  一、加强备课组的教学教研活动。

  在九年级的整个教学过程,我们备课组经常在一起交流:新课的教学中,以简单说课的形式对新课的看法以及重难点的确定,如何对难点的突破发表了看法。在组内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在教学交流方面,我们积极参与同科教师相互观摩课堂教研活动,我们还走出校园,参加了其他兄弟学校的的研讨课。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的看法总比自己一个人的看法来得完全和成熟,吸取别人的长处,摒弃自己的短处,完善自己的教学,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不断进步。

  二、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之所以化学这一科的学习成绩不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化学这一科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积极性不高。“亲其师而信其道”。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吸引学生。在教学上做个有心人,多思考多动脑筋,多留心多多做好准备课前的工作,精心备课,不仅要备知识备教材,更要备学生的学情,以饱满的热情走上讲台,以激情的演讲吸引学生,以精彩的表演感动学生,让学生入迷。这样,学生渴望上我的课,爱听我的课,想听我的课,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学习化学的兴趣浓厚了,学习成绩也就提高了。

  比如在新学年的开始的第一节课我会做些化学小魔术来吸引学生的眼球,激起学生的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再接下来的化学基本操作中我会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有的分组探究实验能让学生做的尽量让他去做,没有条件的话,自己做一遍然后再让一两位学生上来根据教师的操作来做一遍,再让其他学生看他的做法来判断是否正确,错误的该如何去改正,尽量让学生去参与,效果比我们的做,而让学生看的好得多。

  三、复习时注重双基,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

  今年的复习时我们大致分为三轮,新课在三月底结束,从四月份进入复习,第一轮书本的复习,知识的梳理,总的指导思想是大而粗把书本的知识网络罗列出来,在重要的.知识点用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去填写,我不按照课本再重复一遍,只让学生自己去看书和课堂笔记。第二轮从五月份开始,是按知识块复习,总的思想是小而精不很全面,只有重点突出,针对性强。第三轮从六月份开始主要以练习为主是补缺补漏,同时做一些综合的模拟卷,训练学生的考试能力。

  此外,每次的考试,特别是中考的复习阶段考,都会做质量分析,结合年段的考试情况把其他科学得好,而化学学不好的同学圈起来,对于这些同学我总在考卷发下去询问他们的考试成绩不好的原因,虽然这在知识上没有造成多大的影响,但从内心上去鼓励他们,知道老师在在乎他们,这无形中起了不小的作用。重视他们的基础知识,保持他们的学习激情。只有学生自己正确的学习态度,才会使我们做到事半功倍。

  以上是我在这学年的教学中得到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如有不足恳请各位同仁指正。

化学教学经验12

  本文通过对我校食品专业有机化学进行双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开展有机化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对双语教学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双语教学方式、教材选择、语言环境等方面)及解决方案进行了探讨,阐述了作者在进行有机化学双语教学探索过程中的心得和思考,旨在探索我校食品类专业有机化学课程的创新与改革模式。

  教育部教高[20xx]4号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童的若干意见》指出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为了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适应中国改革开放后新形势的需要,有的高等院校已经对某些专业进行了双语教学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机化学与食品科学的密切关系已是不争的事实,作为食品专业最主要的必修基础课程之一的有机化学课程的改革与创新也是势在必行,为此我们对20xx级食品专业学生开展了有机化学课程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遇到了一些问题,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1食品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世界上最为通用的语言是英语,目前,国际上权威的论文几乎都用英文写就。而我校是农业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比较差。对大多数学生来说,由于对外文资料的接触偏少,加之对专业词汇知之甚少,接触或学习专业英语的时间很少,因此,他们查阅外文资料的能力十分有限,这将严重影响他们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及今后的竞争能力。在必修基础课有机化学中实施双语教学,不仅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学习英语的好环境,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更多的.专业词汇,而且通过双语教学,可以拓宽学生的外语学习环境,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外语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更有效地了解世界和参与国际间的交流,有利于学生吸收世界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提高科学素质。这样不仅于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英语听、说、读、写水平和英语交际能力,又为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科技文献的查阅、毕业论文的写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而且为提高学生科技英语水平和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以及其他后继学科的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并打下良好的基础。我校有机化学课程作为省级优秀课程,有必要在双语教学方面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而食品专业与有机化学联系极为密切,加之食品学专业的学生由于入学时基础较好,可塑性较强,易于适应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因此,我们对20xx级食品学专业学生有机化学课程实施了双语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提高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这也符合世纪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教学改革发展理念。

  2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1学生态度和习惯

  有机化学双语教学是教学改革中新的尝试,我们把20xx级食品专业学生作为试点对象。经过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态度有赞同的,也有反对的。支持者一般基础较好,认为双语教学对自身发展很有好处。持反对意见的同学则认为有机化学用汉语授课学习起来都有一定的困难,而双语授课太多的英语讲授会影响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因此,学习起来就更加困难。为了使学生统一对双语教学的认识、并适应双语教学,我们首先向学生阐明食品专业学生进行双语学习的重要性,更注重激发学生参与双语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良好的习惯是双语教学取得成功的基础,因此,我们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帮助学生掌握预习、听课、记笔记、做作业和复习小结等基本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较强的学习自觉性和自主性。

  2.2教材选择

  一般来说,英文教材直观,形象生动,时效性强。使用原版教材,可以使学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学会用英语表达有机化学专业词汇,从而对术语的理解更深刻,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化学知识,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然而因为我校该门课程面向大一学生,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对较低,并且绝大部分学生在高中期间对有机化学英语专业词汇的积累极少。从学生方面考虑,如果一下子完全采用外语原版教材恐怕难以适应,操之过急反而难以保障教学质量[1]。因此,我们授课教材仍然采用以前的中文教材,但是自编了适合我们教学的双语多媒体课件,课件制作基本全为外语。该课件是我们在参考了多本国外英语原版有机化学教材的基础上,对所选用的英文原版教材进行精选,适当进行整合、选编、改编等设计制作的,课件内容及顺序与我们使用的《有机化学》教材编排一致。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依然能读到原汁原味的外文内容,还可以解决中、英文教材知识结构的差异问题,方便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而且方便学生自行加强中英文的对照,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逐渐熟悉英文的教授。

  2.3教学方法运用

  我们认为双语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外语,而是用外语来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没有一味地追求用外语讲授而忽略了学科内容的科学性和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我们目前开展的双语教学属于初期的“双语过渡模式”(TransitionalModel),课堂上教师虽以双语进行讲解,但采取汉语为主,辅以英语的做法,这是结合我校食品专业学生的英语实际情况而定的。此外,我们在双语教学实践中采用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的方法。开展双语教学的初期,授课速度相对慢一些,对一些重点的地方用汉语多解释一下,待学生有了一定基础之后,逐步增加英语授课的比重。此外,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采用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方法。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引导他们用英语提问、回答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我们充分利用板书、幻灯、模型等教学手段来启发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以降低学生学习难度[2]。

  2.4考核评定机制建立

  由于我们实施双语教学的时间短,因此对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还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考核评定机制。目前,有机化学双语班的学生成绩主要按出勤、课堂讨论、作业、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考试卷中教师用全英文出题及学生用全英文答题的比例共占30%)各占一定比例计算。对20xx级食品专业的有机化学双语教学实践结束之后,我们通过双语教学和非双语教学班级的学生成绩对比分析发现,双语班学生对双语有机课程适应良好,学生成绩明显优于非双语班,且高分段比例较高,低分段比例较小,考试结果比较令人满意。这表明我们对有机化学进行双语教学并未损伤学生的专业学习,并且对其专业英语的学习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也说明我们对有机化学双语教学的实践探索是行之有效的。然而,我们深知实施有机化学双语教学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考核评定机制和导向机制,只有这样,双语教学才能真正达到目的。因此,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吸取其他院校的成功经验,争取在双语教学中获得更大的进步。

  双语教学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有益尝试。我们实施有机化学双语教学时间短,对双语教学只是作了初步的探索,虽然在对食品专业实施有机化学双语教学中获得了一些有益的启示,证实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双语教学总的来说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教学改革的路还很长,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各种措施需要进一步完善,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勇于进取,努力实践和探索,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化学教学经验13

  高中化学知识体系存在这么一个特点:知识点多,规律多,特例也多,而且许多知识点是要学生记忆的。但是考题难度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适中的,这在往届高考理综科目的平均分上可以得到体现。所以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化学学科的特点可以总结成:“一学就会,一多就乱,一久就忘。”不少学生常常在学习过程中抱怨学习化学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得到应用,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帮助学生把握化学学科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我有以下心得:

  一、研究教材内容,设计好新课导入。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新课导入,能够一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很快的进入到课堂学习的氛围中来,提高课堂效率。

  导入的方式有好几种:从教学内容导入,从学生学习基础入手复习旧知识导入,或者根据学生情绪,结合教师自身特长等等。总之,导入的目的就是快速有效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情绪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案例一:将学生情绪和教学内容相结合

  《氮肥的性质及应用》是下午第一节课,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为了使学生很快的进入课堂教学中来,老师可以提问一句:“刚才上课问好的声音很响亮,同学们应该是没人饿着肚子来上课的吧。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质生活比过去丰富了很多,我们来看看过去世界上粮食产量的情况。”然后展示在全世界开始使用化肥前后,世界粮食产量的数据对比:

  (PPT展示):18xx年未使用化肥每公顷耕地生产0.73吨粮食,1978年开始使用化肥每公顷耕地生产4.63吨粮食

  如果不施化肥,中国只能养活2亿多人口,剩下11亿人就没饭吃。

  (引导学生):“我们班上有51个同学,如果不使用化肥,可能只有9个同学有饭吃。”学生惊叹。

  通过给出数据引导学生感受到化肥的生产和使用虽然好象离他们的生活很远,但是对人类的生存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同时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兴趣。

  (PPT展示):市面上常见的几种化肥图片,介绍化肥的种类,引出氮肥,介绍工业合成氨生产工艺,并解释设计该工艺的科学家由于成功解决了合成氨过程中需要的高温高压,催化剂等条件,使化肥的大量生产成为可能,从而解决了粮食产量问题,并且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通过介绍化学家的事迹,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导入,学生对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对化肥的性质,应用也产生了兴趣。为接下去的新课推进做好了铺垫。

  二、多与生活联系,改进探究实验:

  过去的教学过程中,常有学生抱怨化学实验枯燥,单一,许多学生毕业后谈到对化学实验的印象总离不开实验室,离不开试管,酒精灯,每次做实验之前老师总要先宣读一遍注意事项,清点实验用品,事先给出实验操作步骤,然后学生进行验证,记录实验现象……一堂实验课就此结束。

  新课程强调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扮演的是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引领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发现,主动探究。这一点在教材编写中就可以看的出来,例如苏教版必修一中编写了许多学生探究实验,并将原来很多教师演示的部分,都改为让学生自主探究。与此同时,教师在探究实验的设计上也可以尝试做点改变,增强探究的趣味性以及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案例二:在讲解铵盐与碱共热产生氨气这个知识点时,教材中的实验是将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于试管中进行加热,通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检验氨气。

  本节课将实验进行改进:取一张旧报纸,将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后,放在报纸中用手摩擦报纸加热,然后检验氨气。把原来在试管中用酒精灯进行加热的实验改变成用生活中随处可接触到的材料并进行摩擦加热,让学生改变对化学实验的固有印象:“化学实验很危险,动不动爆炸,一般都在实验室做,而且离不开试管,酒精灯。”通过一个简单的改进实验,让学生体会到实际上在平常的生活中,他们几乎每天都在接触化学变化,化学就在生活中,对于书本上的.方程式,物质的性质,也就没那么难以记忆了。

  三、以生活场景为背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许多学生来自城市,对农村生活缺乏了解,也不感兴趣,实际上在教材中许多知识点在农业,工业以及其他日常生活中都可以得到体现和应用。如何把这些知识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也是设计课堂教学时要考虑的一点。

  案例三:在讲解铵盐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的知识点时,按照教材设计,是通过加热氯化铵检验氨气说明这一性质。此处不妨设计这样的问题:有一位农民在仓库里存放了一袋氮肥——碳酸氢铵(俗称碳铵),有一天他发现这袋化肥包装破损受潮了,就把它拿出去晒,结果发现没有人偷盗却少很多,你能从化学的角度替他找原因吗?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提出问题,然后提供相关的药品和用具,让学生利用已有条件,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探究,自己得出结论。

  同理,在讲解铵盐另一性质,与碱共热能生成氨气时,也可设计问题:在村子里住着两位农民,小李和小刘,他们都种了几亩水稻。小李很勤劳,不仅买了氮肥硝酸铵,还同时使用了自己烧制的草木灰(呈碱性),小刘只施用了氮肥硝酸铵,小李心想自己使用的肥料多,收成一定好,结果到了秋收时发现,自己田地的产量远不及小刘的,你知道原因吗?

  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将氯化铵和碱石灰混合摩擦加热,检验得到氨气,得出结论。在得出铵盐的这几个性质后,老师再提问:如果你是一名技术员,要指导农民使用化肥,你能列举出哪些化肥使用的注意事项?或者,拟出一张化肥的使用说明书?这样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到在课堂上学习的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得到发挥,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对象,解决实际问题。

  四、联系校园生活,把抽象概念形象化。

  化学是研究物质本质特点,物质之间关系的学科,部分化学概念存在研究对象抽象,微观,难以理解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老师能够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把抽象的概念与学生的校园生活联系起来,通过类比的方法启发学生,相信对于抽象的概念的理解是大有好处的。

  案例四:讲解气体摩尔体积这一课时,分析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研究对象是分子原子这些微粒,比较抽象,教师可以从学生校园生活角度入手,提问学生:做操时,一班有50个同学,二班有45个同学,大家人与人间隔相同的距离后,哪个班占的面积较大?学生马上回答:人数较多的班级占地面积较大。因而得出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之一为颗粒数目。这时教师再分别请上个头差别较大的八位同学,让八位同学分为两组,个子较小的四人一组,个子较大的四人一组,然后让两组同学背靠背紧靠在一起,提问:“哪组所占的空间较大?”学生回答:“个子较大的那组。”从而得出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第二个因素:物质颗粒本身的大小。这时,教师再让两组学生分站教室四个角落,再问:“哪组占的空间大?”学生回答:“差不多大。”从而得出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第三个因素:物质颗粒间距。此时,教师就可向学生说明,气体的情况类似于刚才第三种站法,及四名学生分站教室四角,这时由于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大,在计算体积时,就可以将人本身的个头大小忽略。因此,决定气体体积大小的因素主要为气体分子间距离,而不是气体分子颗粒本身大小,而决定气体分子间距离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压强。从而得出结论: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为22.4l/mol。

  通过联系学生每天经历的校园生活,发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不仅身体动起来,思想也活跃起来,积极参加到课堂学习中去,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就容易的多。

化学教学经验14

  回顾半学期的教学工作,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总结了几点经验:

  一、认真研究新教材

  前几年用的是人教版的老教材、课标,今年改用了新教材和新课标。新教材的内容顺序有所改变,知识面有所拓宽,用化学科学知识充实了化学教材,加强了化学与人们关心的课题,如材料、能源、环境、生命健康等的融合与渗透,引导学生从日常的生产、生活入手,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用化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我加强了新课程观念和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不断转变教育理念,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细心研究授课方法,总结出考试重点和热点,贯穿于教学中,及时提醒学生注意热点问题和重点问题。

  三、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

  在教学中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加强化学用语和实验基本技能的教学,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在课堂上,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通过提问有意识地去锻炼他们思维应变、组织表达的能力。尽量让大多数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多让他们在黑板上写板书,发表自己的观点,动手操作。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新的知识。

  四、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据了解近年来对环保、能源等社会热点的考查力度逐步加强,这就要求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学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觉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

  五、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他们很需要得到老师的鼓励,因此我密切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利用学生问问题的时候多与学生谈心,当他们取得进步时表扬鼓励他们;当他们退步时找他们个别谈心,帮助他们找出原因。在课堂上尽量地挖掘每个学生的特长加以称赞,激励他们喜欢上化学,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

  六、练习和考卷的选择

  一份好的练习和考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练习要进行合理精选,主要以练习册为主,资料为辅的方法,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使学生在轻松高效中掌握知识。

  七、教学方面的不足

  我还应该多注重信息交流,通过多半学期的教学,发现自己的知识面还远远不够,还要主动与一些学校进行交流与学习,扩大资料来源,充分发挥信息互动,取其之长补己之短。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我必须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

化学教学经验15

  本文指出了传统《有机化学》教学中存在的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手段落后、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兴趣缺乏以及实验条件有限等缺陷。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本人结合高职《有机化学》的实践教学体会,提出了符合高职高专《有机化学》的教改方法。

  高职高专教育的本质特征就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并从社会需要和高等教育地位出发,确定其教育定位和培养目标,形成有别于学科型、工程型的技术复合型人才。教育部教高16号文件[1]精神“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能力为本,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实用型、技术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是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的目标。也就是说我们培养的学生除了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外,更要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走上工作岗位后还应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

  1传统的《有机化学》课程的开设情况

  《有机化学》纯理论知识很多,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高职高专学生而言,理解这些深奥的理论知识比较困难,掌握消化这些理论知识有一定难度,在学习时难免会产生厌倦的心理,学习效果差。现有的教学模式主要存在着以下5个方面的不足:

  1.1教材内容陈旧:《有机化学》是研究元素、单质和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制备、结构、性质、变化和应用的一门化学分支。对于矿物资源的综合利用,近代技术中有机原材料及功能材料的生产和研究等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当前有机化学正处在蓬勃发展的新时期,许多边缘领域迅速崛起,研究范围不断扩大,以教材为主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21世纪化学学科的飞速发展。

  1.2教学手段落后:教师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由于课堂内容多、讲课速度快,学生普遍反映跟不上课堂教学,不利于学生课余时间的自学。

  1.3师资力量薄弱:《有机化学》注重的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由于专职的教师不多,目前一般由一位教师承担这门课程,无法发挥《有机化学》课程的最大优势。

  1.4学生兴趣缺乏:个别学生跟不上课堂教学,在学习时产生厌倦和自卑的心理,学习兴趣和信心不够,学习效果差。

  1.5实验条件有限:实验内容一方面要体现出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另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并完成一般性实践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目前没有专门的化学实验室,现有的实验设备只能做一些验证性的实验。

  2《有机化学》教改探讨

  2.1围绕专业特点合理选取教学内容:化学作为一种工具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职业能力的培养必须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围绕专业特点合理选取教学内容坚持三大原则:一是坚持“必需与够用”的原则。高职高专教学中强调动手能力培养,与普通本科院校的化学相比课时要少得多,教学目的也有所不同,因此选择教学内容时坚持“必需与够用”的原则,即本专业学习需要的基础知识必须满足,但不要过量。这要求任课教师向后续课程的相关教师调查,弄清各知识点与后续课程的相关程度,对间接或没有关系的内容在不影响系统性的原则下,尽量删除,突出重点知识的传授,同时也要求教学教师阅读后续课程的相关教材,了解在后结果课程中的应用点及深度,另外,在教学任课的专业上应保持相对稳定,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了解该专业的特点。二是突出实用性并降低理论要求。高职高专教学中应强调化学的实用性,力求学不在多,学而有用,理论推导部分要求应比原来普通大专院校的要求大大降低,对概念、定理、公式尽量采用直观易懂的方法讲解,取消复杂定理的证明,把复杂抽象的问题讲得通俗易懂,突出应用。三是结合专业特点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应用能力。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目的是为了应用,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有意识地为其专业中的应用打下伏笔,改变教学与专业理论教学各自为政现象。

  2.2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与学生形成互动,使课堂气氛活跃而又不失严肃,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有所成。而且无形中可以加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传统的有机化学教学大都是由教师“一言堂”讲授,其讲授内容也大都是书本知识,并且依据教材所编写的程序讲解。不但授课内容单一,知识面狭窄、知识体系松散,而且授课形式呆板,缺少变化,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我们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板书、多媒体、模具教学、案例教学、专题讨论、知识竞赛等多种新颖的方式加强教学效果。引发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常给学生提出启发性问题,把思路教给学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最佳结合,课堂提问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对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的问题,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查阅有关资料,开展对有关问题的讨论,进行分析和综合,并寻找解决的方法,以此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2.3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将企业生产的信息作为实例融入理论课的教学当中,使同学们对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的关系有着更为直观的理解,真正掌握本学科的内在规律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启迪学生学会运用掌握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式学习。删减理论性偏深或实用性不强的内容,强化与生产和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内容,突出重要化学反应及反应产物的使用性能。

  2.4教学和科研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加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每门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创新人才的培养还要善于利用社会资源,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让学生更早、更多地接触社会,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和科研活动,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介绍有机化学最新的研究热点及其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5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介绍学科的最新动态: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借鉴其内容及章节排布,导入国外最新知识。国外教材以先进的产业和科研为背景,重视学生理论应用能力的培养,强调用化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国外教材中有相关趣味性材料,内容取材广泛,经常以短文形式讲述一些值得欣赏的历史材料、相关人物及与现实相关的有趣材料,如在分子形状一章介绍碳的新存在形式—足球烯,卤代烃中介绍人工造血,对人名反应中化学家的简介等,这样既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可扩大学生知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