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课堂实录

时间:2023-12-18 15:11:45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散步课堂实录

散步课堂实录1

  【教学目标】

散步课堂实录

  1、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重点难点】

  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意。课文中几个人物的形象分析,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课前准备】

  学生:

  1、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反复朗读文章,理解大意,在笔记本上做好词语解释,扫清文字障碍。

  2、查找有关写作背景资料,以便对课文有更深入了解。

  教师:

  1、准备播放的音乐和教学课件。

  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设想】

  文章可研讨的方面很多,比如语言,写景,情节等,但一节课时间很有限,不能面面俱到,所以在这节课中重点讨论人物和主要事件(分歧)。在讨论过程中立足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发言,尊重学生的讨论结果。朗读也是本节课的重头戏,所以在课文的讲解过程中始终贯穿着朗读。也即是在朗读中分析人物,在分析人物中有感情的朗读。同时在教学中增加了抢答和模仿电视节目的环节,把学生的情绪充分的调动了起来。

  【课时安排】

  一课时。(总用时40分)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语(2分钟)

  配乐(钢琴曲 tears)

  故事导入:有一个人一心想寻找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他询问他见到的每一个人:“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黄金,钻石,权力,地位……众说纷纭。因为他弄不清真正的宝贝是什么,这个人便决定走遍天涯海角去寻找许多年过去了,他穷了,老了,病了,却一无所获,也无一丝快乐。只好失望的回家,回到家中,看着温暖的灯光,家人关切的面孔,这个人终于明白,原来世界上最宝贵的就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温暖的家呀!学们,我们都是生活在家庭当中的一员,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都沐浴着家的温暖,是家的温馨使我们快乐的生活。当我们高兴时,家是撒欢的场所,当我们遭遇不幸时,家又是避风的港湾。那你们认为家对于每一个人来讲重要吗?(学生回答:重要)好,既然家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是如此重要,那我们都要尽力的维护好它,但光靠一个人的力量够吗?(学生回答:不够)每个人在家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因此都应该尽自己所能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莫怀戚笔下的这个和睦友爱家庭是怎样的?它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

  二、学生朗读(3分钟)

  配乐(钢琴曲)

  首先请同学们把课文齐读一遍,读准字音,读出感情,基调深沉而欢愉,语气温和,亲切庄重,语调平稳。

  三、知识抢答

  刚才同学们读了一遍课文,现在老师就要考考大家,请大家把手放在课桌上,老师提完问题你们就怎么样啊? (学生大声回答:举手!)

  第一题:散步的时间是?(学生举手很积极,找举得最快的学生回答:初春。)

  第二题:散步的地点是?(田野)

  第三题:文中有哪些人物?(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第四题:散步的途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分歧)

  第五题:分歧是怎样解决的?(母亲作出了让步,选择了走小路)

  第六题:请根据以上问题的答案概括文章内容。

  教后感想:把一些本无趣味的问题通过抢答的方式提出来,让学生在愉快而热烈的气氛中掌握了文章的基本内容。

  四、老师范读

  配乐(肖邦钢琴曲)

  这篇散文写了一家四口在初春散步,表现得很温柔,很甜美。这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是透过优美而朴素的语言传递给我们的。所以下面老师将配上动情的音乐给大家再次朗诵这篇课文,希望你们能够用心去感受这片温情。

  (读完后学生鼓掌,可见学生们已经被文中的内容打动。)

  感想:老师范读。

  五、重点分析

  一家人一边欣赏初春田野的美景,一边说说笑笑,可是却发生了分歧,什么分歧呀?

  (学生: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小路有什么意思呢?请学生用缓慢,抒情的语调读出来。

  既然这么有意思我是否选择了小路呢?(学生齐答:没有)

  我做这个决定难吗?你们能理解文中作者做出的决定吗?(学生自由讨论)

  互动小环节:真情有约。

  (主题:真情无价;口号:用眼睛发现爱,用心灵感受爱,用真情表达爱。)

  请学生充当观众,让他们大声喊出口号,主持人──老师隆重登场,请出节目嘉宾──“莫先生一家”(由四个同学扮演。)

  主持人(老师)先示范向嘉宾提问,然后由“观众”提问。

  生一:我想请问“母亲”一下,您觉得您幸福吗?为什么?

  “母亲”:非常幸福,因为我有孝顺的儿子,贤惠的媳妇,可爱的孙子。

  生二:请问莫先生你爱你的儿子吗?

  “莫先生”:当然爱呀。

  生二:那为什么你不听你儿子的话走小路呢?

  “莫先生”:因为我的母亲要走大路,母亲年纪大了,走小路有点困难,时日也不多了,而儿子还小,以后还有很多时间陪他。

  生三:我想请问“莫太太”,你的丈夫没有维护你的儿子,而是听了母亲的话,你心里有不高兴吗?

  “莫太太”:没有,我能理解我的丈夫,我也相信他是爱儿子的。

  主持人:真是一位贤惠的太太啊。

  生四:我想请问“小朋友”,爸爸决定走大路,你有不高兴吗?

  “小朋友”:开始有一点,但我想到应该孝顺奶奶也就没什么了。

  主持人:真是懂事的小朋友啊。

  生五:我想请莫先生一家把分歧这一情节重演一下好吗?

  (这个问题是我没有想到的,节目将如何做下去,只有顺其自然了)

  四位扮演“莫先生一家”的同学很投入地表演了这一情节,博得了台下“观众”热烈的掌声。节目也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同学们通过这一互动节目更深刻的理解了文章的主题──亲情。

  六、美点寻踪

  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优美的写景句子,符合人物身份的话或动作,细腻的心理描写的句子.体味其的.美感.

  如: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很生动的展示了小路的“有意思”。

  学生积极发言,基本找出了文章语言的优美所在。

  七、课外阅读

  陪母亲吃饭

  舒仕明

  乡下的母亲赶场来我家,常被我和妻子挽留着吃饭。可是不知怎的,一向胃口较好的母亲却吃不下多少饭菜。有时反复劝她多吃点,她总是在“吃饱了”的推托中勉强再吃一点。我很奇怪,母亲在乡下辛勤劳作,胃口好得很,干农活饿了吃三四碗饭是常事。我在乡下时常听母亲摆谈她有一次去城里某亲戚家,吃饭时见饭碗拳头那么大点,盛上的饭不及乡下大碗的三分之一,心里就担心那饭怎么吃得饱呀!母亲说咱乡下人在城里人家得讲理,别让人小瞧,要是下得起心吃的话,吃上十碗八碗也没问题。

  有一次,父亲偶然对我说:“你妈每次到你那里回来都要吃很多饭。”我再三追问父亲是怎么回事,父亲才在反复叮嘱我“不要告诉你妈是我说的”后道出了实情。原来,母亲年纪大了,牙齿不如以前好,吃东西比以前慢得多;而我和妻正当年轻,三下五除二便搞定一顿饭,母亲不好意思一个人慢慢地在饭桌上吃。我恍然大悟,想起小时走人户母亲总要再三告诫我不要最后下桌,否则人家笑你憨吃傻胀。作为农民的母亲,一些纯朴的东西已经根深蒂固地存留在了骨子里。

  此后母亲来吃饭时,我和妻总要放慢吃饭速度,与母亲合拍,母亲竟能吃下不少的饭菜。而今想来,我们每个人小的时候不是在母亲的呵护陪同下慢慢地一口一口地吃饭吗?我们干嘛不能在母亲年老时陪一下呢!

  然后播放一则公益广告,讲述的是一位母亲给儿子洗过脚以后,去帮婆婆洗脚,年幼的儿子看见了,便吃力的端起一盆水去给妈妈洗脚。

  通过这两个课外阅读,加深了学生对课文主旨的理解,然后请学生联系自己的家庭,谈谈自己的感悟,学生发言很积极。

  八、课后作业

  1、完成《基础训练》

  2、回家为父母做一件事情,把你的体会写在周记本上。

散步课堂实录2

  师:大家看一看屏幕,一起读一下。

  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文、《散步》——那里有南方初春的田野,有铺展着生命的新绿,有阳光下的金色菜花,有水波粼粼的鱼塘……还有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情感涟漪……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是一篇美文,一篇很美的很精致的散文。我们有三项阅读活动,读一下:

  (大屏幕显示)理解文意 朗读课文 品味语言

  师:我们开始第一项阅读活动,“理解文意”。

  (大屏幕显示)建议你这样理解文意——试着给文章再拟一个标题,并说明你的标题能够表示你读出了课文的味道一。

  (生阅读。老师相机点拨。)

  师:好,你试一下,答两个层次的内容:你的标题是什么,然后说明理由,开始吧。

  生1:我的标题是——这一个世界的分量。“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分量”就是“我”背上的母亲和“她”背上的儿子,就说明四口之家虽然很小,但在作者心中就是整个世界。所以要用“这一个世界的分量”

  师:真好,这一个世界的分量!她扣住了结尾,

  扣住了有哲理的议论与感悟。分量,就是老、少、壮这三代。

  生2:我取的题目是:生活之美。这篇文章描写了一个家庭之间的亲情,文章中不断体现着家人之间浓厚的亲情,而且这个题目还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似我觉得“生活之美”这个题目确实很好。

  ……

  生7:我拟的标题是“延续生命”,这篇散文写了一家四口三代人在小路上散步,这就是三代人生命的延续,而且走在小路上,可以走得很远很远,有待续的感觉。

  师:对。我觉得你这个标题也很好。我们来看文章。写生命是传承的,“我”作为中年人,有很重要的义务。要呵护小的,善待老的,而且他在课文里面穿插了对生命的感受——春天来啦,新绿铺展开了,这都使我们想到了生命,很好啊!下面来看老师给拟的一些标题。

  “三代同行”,这是最质朴的一个标题了。还有“幸福的家庭”,这也是很直白的。“亲情无边”“分歧”“大路…”“小路”“责任”“背起整个世界”,还有“春意”。这个题目就如刚才那个同学说的,有点双关的意味,春天来了,春天是有意味的.,那么我们这个家庭也有春意。

  还有“呵护”“生命”“小事情深”“选择”“温馨瞬间”等等。你们看,我们就这样理解了文意,但是话说回来,要说本文的标题呢,还是“散步”好。它简明准确,有情味,有情致,还有画面感,有故事味,所以这一个课文标题是拟得特别漂亮的。

  好,这一个环节我们就进行到这儿。下面我们进入“朗读课文”。

  师:老师建议你这样朗读课文:第一步:你就是作者,中速、深情地朗读课文,好像作者写完文章后欣赏自己的作品一样。因此这个时候的朗读应该是带点微笑,好像在欣赏《散步》,欣赏我自己写的《散步》,我要朗读它,修改它——作者在修改自己的文章。

  好吧,按照老师的建议,各自开始用中速大声地、深情地朗读,开始。

  (学生按老师要求开始专心地、深情地朗读)

  师:好,再来读。

  (大屏幕显示)读好文中的波澜,好像你一个人在扮演着故事中的几个角色一样。

  角色都集中在波澜里面,哪里是波澜呢。“我和母亲走在前面”,这个故事就开始了,到“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中间这一部分就是故事中的波澜。

  好,开始吧,你就是这几个角色,孩子是孩子的语调,“我”是“我”伪语调,妈妈是妈妈的语调。好,开始读起来!

  (学生按教师要求读起来)

  师:好,再来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大屏幕显示)好像你是带着深深的体会给人家作示范朗读一样。

  (学生按老师要求读起来)

  师:好吧,哪几位给咱们作示范朗读?请你来!

  (一生朗读最后一段)

  师:读得好,有那么一种淡淡的意味。谢谢。老师提一点改进的意见,就是把有些地方的重音稍微地加强一点。哪位同学再来?你来!

  (另一学生朗读最后一段)

  读得好,读出了一点诗味。特别是“整个世界”体会得很好,她没有高声地读,这叫举重若轻。这个地方是很重要,但是读得意味深长,挺好的。你再来读。

  (第三个学生朗读最后一段)

  师:嗯,很好。她进入了一种情境,用全部的感受在读文章。她的几个重音处理得比较好。

  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注意“我们在阳光下”中的“阳光”两个字要带有一种意味:走向美好。两个“蹲”字,要稍微地重一点。还有,第三个同学在“但”字那里停顿了一下,非常好!“很”字要拖一点。“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样意味就出来了。中速、深情,声音不要太高扬,读起来。

  (学生一起用中速深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师:读得好。我们现在再来回味一下,要说这篇文章的朗读,要注意这样一些感觉:速度感。情节感,重音感,意味感——这样的写景、写事、写人抒情的文章,它的结尾往往是含有深刻的意味的。读它们的最后一段,就要特别地把握好。

  (大屏幕显示)建议大家这样来品味语言一一

  以“字、词、句、段对任务的表现”为话题,自选句并联系上下文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评点。

  师:看例子:“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你们看老师对这句话的品味:“散步”紧紧扣题,全句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另外一个角度:全句很有意味,不用“三代人散步”而用现在的写法,表现出了浓浓的亲情。还可以品味,“我”这个字摆的地方非常重要。把“我”放在前面,就表现出“我”的一种责任感,且与后面“我”起的作用是相呼应的。还可以看,这个句子的句式很美,是一个倒过来的句子。这样写很庄重。表现了“散步”这件事在“我”心中很重要。你看。这个句子我们从不同的角度都可以品味。大家就选一个地方,比如说“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这个“摸摸”就是表现人物的。有很多这样的地方。找一找。

  (学生品味,寻找,相互交流)

  师:把你的讲解讲给大家听。

  生1:第5小节最后一句:“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表现了儿子很活泼、天真,家庭很幸福、温馨。

  师:对,一个小小阳光少年,而且句式也很美,生活的语言,原汁原味的语言。

  生2:第4小节最后一句,这一句是作者的感慨,感到了春意,同时希望母亲的生命像春天的万物一样生机盎然。

  师:生命,在文章中很重要,通过景色描写的亮丽,表达作者的愉悦,也暗含着对母亲身体健康的祝愿。

  生3:我找的是“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这里两个“背”和两个“蹲”写出了一家人的尊老爱幼,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尊重和使命感,表现了“我”和妻子都有一种责任心;同时也强化了亲情。

  师:真是蹲得坚如磐石,背起的是生命的昨天和今天,一“蹲”一“背”,构成了一幅美好的充满亲情的画面。

  生4:“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主意了:‘还是走小路吧。’”母亲开始没听从是因为非常喜欢小孙儿。这句话中的“摸”表现了对孙子的疼爱。“吧”表明有商量的余地,体现的是一种亲情的温暖。

  师:这位老人很温柔,对小孩子非常的关爱,这个细节很有意思。

  生5:“一霎时,我感到责任的重大。”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一家人负有很大的责任,那就是让全家人都开心地度过每一天。

  师:是啊,对中年人来讲,沉重的责任必须背负。亲情、责任感在文中表现得很好,两个成熟的生命就要呵护下一代。善待上一代。这篇文章写得很好,人事景情,意味深长,表现人物“我”的情愫,读起来很舒服.很甜美。说到这篇文章语言的欣赏,我们可重点关注“句子”。要品味它们的造型美、用词美、情趣美、意蕴美,要感受到它们对我们心灵的熏陶。

散步课堂实录3

  教室里播放着陈红唱的《常回家看看》。

  师:刚才同学们听到的是什么歌曲?

  生:《常回家看看》

  师:根据这首歌猜猜我们今天要上哪一课?(提示学生在课文目录里找)

  生:《散步》

  师:为什么猜是《散步》呢?这二者之间有什么相通点?

  黄白兰:因为这篇课文写的是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李思雅:因为这篇课文有浓浓的亲情。

  师:还有什么更直接的联系?

  包李鹏:因为歌词和课文都是表现了孩子对父母的关爱。

  师:恩,“关爱”这个词能不能换一个更恰当的词呢?

  生:孝心。

  师:恩,非常不错,很好。这篇课文洋溢着浓浓的亲情,我们要感受它,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有感情的朗读,确定好本文的语气和语调后,就请放声朗读。(PPT明确本文朗读的语气和语调)

  学生放声朗读。

  师:在这个朗读中,你的语气和语调是怎么处理的?请几位同学示范朗读

  三位学生段朗读,最后一节全班齐读。

  师:刚才大家的朗读都很到位,我相信同学们的情感已经和作者产生了共鸣,那么你被文中的哪些细节感动了,为什么?

  包李鹏:“后来发生了……小路有意思”他们一个要走小路,一个要走大路,而我决定走小路,说明我孝顺母亲。

  李嘉峻:“向着那菜花……”儿子有孝心,背起了母亲,妻子有母爱,背起了儿子。

  李思雅:“但是母亲……走小路”说明母亲很疼爱孙儿。

  潘立飞:“但是我和妻都慢慢的……世界”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他的孝心和母爱的伟大。

  毛雪莹:“我决定……”说明我有孝心。

  刘李梦姣:世界上有一种情叫亲情,世界上有一种爱叫母爱,世界上有一种心叫孝心。

  师:哦,这句话概括的太棒了,非常好。

  黄白兰: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师:“熬过”怎么理解?

  吴振东:说明冬天对老人是一种折磨。

  华芳:说明我母亲的身体不好。

  师:刚才同学们从母亲的角度去理解这句话的,而且理解的很到位,那么从我的角度呢?朗读的时候应该怎么读?

  刘初阳:高兴。

  师:你能读一读吗?

  刘初阳把这句话读了一遍,读出了喜悦。

  师:恩,你刚才的朗读也比较到位,读出我的喜悦之情,为什么我的情感是喜悦的?

  刘初阳:因为我很高兴母亲能熬过这个冬天,她又可以和我们在一起了。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我也被大家的体验感动了。在朗读中,除了这些让你感动的情节外,是不是还有一些句子令你感到意味深长的呢?你读出了哪些言外之意(或者你是怎么理解的)?

  罗斯华:“好象我背上的……就是整个世界。”从这句话可看出母亲和儿子是家里的一切。

  师:对“整个世界”还有别的理解吗?

  邱俊:母亲和儿子是我心中的一切。

  刘李梦姣:他们在我心中是全部。

  林罗添骥:说明我孝顺我的母亲,疼爱我的孩子。

  包李鹏:如果我失去了他们,就等于失去了整个世界。

  师:哦,你们的理解是母亲和儿子是我心中的世界,恩,这个理解也很有道理。我们还可以把视线放的宽一点,以小见大,换个角度去理解,我们常说,作品中的人物并不仅仅指那个人物,而是以那个人物为代表的一类人,在文中,我和妻子代表哪一类人,母亲和儿子分别代表哪一类人?

  生:他们分别代表中年人,老年人和孩子。

  师:他们和世界有什么联系呢?在这个世界中,谁的责任最重大?

  生:整个世界就由这些人构成,中年人的责任最大,他们既要照顾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敬老爱幼的责任。

  师:对,理解的非常好,刚才罗斯华的这个句子找的很好,还有其他的意味深长的句子吗?

  周俊慧:“这是南方初春的田野……冒着水泡”告诉我们看到春天就看到了生命的勃勃生机。

  邱俊:“她现在很听我的话……”现在我对母亲孝顺,母亲对我关爱。

  师:对这句话还能读出点别的意思吗?

  生:说明我小时候很听***话,是个乖孩子。现在我是家里的顶梁柱,妈妈很信任我。

  师:恩,这个理解非常好。

  李思雅:“天气很好……”说明母亲身体很差。

  刘李梦姣:我决定委屈儿子……“说明母亲时日不多,我要孝顺母亲”

  师:恩,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在发生家庭分歧的时候,我有一个处理的原则就是……

  生:把“孝”放在第一位。

  师:恩,对,看来同学们都已经充分体会了“我“的孝心了,那么课文分析到了这里,你还有不懂的'吗?

  李嘉俊:文章第四节为什么要写春天的景色。

  华芳:散步本来就是出来看风景的,当然要有景物描写。

  曾凝捷:因为我要借景生情。

  潘立飞:因为春天是生命力最旺盛的季节。

  黄白兰:“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为什么用两个“太迟了”?

  周永辉:因为目前的时日不多了。

  潘鑫颐:因为我对春天太期待了,我知道母亲的身体不好,冬天对母亲是一种折磨,所以期待春天快一点来到。

  王周艺超:因为本来就太迟了。

  李思雅:为什么是“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孩子走在后面”。

  龙申:这里要说明一种“母子情”。

  师:我们请几位同学表演一下好吗?

  四位同学分别扮演我、母亲、妻子和儿子走在田野上。

  师:他们的表演到位吗?为什么?

  吴申勇:母亲和我的表演不到位。因为母亲的身体不好,走路缓慢,我也应该缓慢,而且我应该扶着母亲走的。

  师:哦,看似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到家庭的和睦团结,而在处理过程中,应该始终把孝心放在第一位。因为是父母生了我们,养了我们,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辉,让我们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对父母说一声谢谢;记住他们的生日并同时送上最真的祝福;和他们一起做家务;努力学习并用优异的成绩向他们汇报。

  布置作业:下发毕淑敏的《孝心无价》,要求同学们课后阅读,并写出点评。

散步课堂实录4

  《散步》是初一语文第一课。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则是本文学习的基础。本文的学习重点应为以下几个方面

  (1)解决字词;

  (2)体会三代人在散步中所表现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

  (3)学习通过日常小事表达真情实感的写法。本着激发兴趣、自主学习的原则,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作用,采用激趣——定标——研讨——创新四个环节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开端激趣、相机引入

  师:很高兴能和咱们班的同学结识,我也很愿意成为你们的朋友,并和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在共同的学习中成为老朋友。我想问大家生活中的问题,不知同学们散过步没有?

  生:(齐)散过。

  师:散过步的同学请举手。(全部举手)那么你和谁在一起散过步?

  生1:和爸爸妈妈。

  生2:和同学。

  生3:和爷爷奶奶。

  师:但不知散步的感觉如何?

  生1:高兴。

  生2:快乐。

  师:怎样的心境?怎样的感觉呢?

  生:心里很平静。

  生2:很安定。

  生3:淡泊、宁静。

  师:喜欢散步吗?

  生:(齐)喜欢。

  师: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初中语文第一课《散步》作者莫怀戚。(板书)看课题你能联想到散步的哪些问题?

  生:在散步的过程中,一家人互相关心爱护。

  师:你预习得很好,从文题上就能联想到这一点吗?

  生1:不能。

  生2:想到什么人散步,在什么地方散步。

  生3:在什么时候散步发生了什么事?

  师:很好,同学说的正好提到记叙文的六要素: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散步,发生了什么事,要想知道,还得读课文。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从日常生活入手,谈到散步,谈到散步的心情,谈到联系到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这样一方面因为提到学生熟悉的生活而兴奋,另一方面对下面如何学习这篇散文起了提示作用。]

  二、研讨学生,确立目标

  师:现在我们面对一篇文章,不但要学会,还要会学,这谈到一个学法的问题,那怎么学习呢?

  生:文章写了什么事,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师:你的意思是理清思路,看看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生:仔细阅读句子,体会作者的感情。

  师:好,要细细品一品句子,赏析文章所表达的感情。

  生:要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师:三位同学说的都对,那么应该怎样解决,总要有个顺序,请同学们排列一下学习顺序。

  (生交换意见后都认为是生3,生1,生2)

  师:今天怎样学习这篇文章,请同学们当领导,请看屏幕(放置卡片于屏幕上显示)

  请同学朗读目标1、2、3、

  生:学会学习

  学习目标:

  1、积累课文中出现的词语,理解词语在语境中含义。

  2、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会祖孙三代互敬互爱的思想感情,学习尊老爱幼的美德。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做的不再是出示学习目标。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说出该学什,怎样学。充分体现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意识,不但要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

  三、实施目标

  师:语言准确、字正腔圆,请坐。我们先学习目标1,如果在学习中遇到生字、生词应怎么办呢?

  生:(异口同声)问同学。

  师:词语怎么办呢?

  生:(七嘴八舌)结合语境理解。

  师:实在不会怎么办?

  生:(齐)问老师。

  师:那好,请同学们朗读课文,自己完成目标1(生读并交流,师巡视。)

  师:有问题吗?

  生1:后来发生了分……

  生:(齐)qi。

  师:准确。qi二声,齐读分歧。

  生:(齐)分歧。

  师:还有问题吗?

  生:(异口同声)没有了。

  师:看来同学们自学能力挺强,到底掌握了没有,我还要检测检测,请看大屏幕。

  (效果卡片,屏幕显示)

  师:结合语境,理解划线词语的含义。1、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太迟,太迟”’、“总算”是怎样理解。

  生1:急切盼望春天来临。

  生2:愿意及早看到春天的美好景色。

  师:理解正确。看2,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熬”怎么理解。

  生1:忍受。

  生2:写出母亲身体不好

  生3:说明母亲好不容易度过严冬。

  师:理解得很透彻,好不容易度过严冬,或者说度过严冬……

  生:(有几个)艰难

  师:大家既理解了本义又理解了含义。看3,后来发生了分歧。“分歧”是怎么理解。

  生1:有不同想法。

  生2:有不同意见。

  师:理解正确。4、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委屈”在这里怎么理解。

  生:受到不应有的指责和待遇,心里难过,这里是使儿子受到委屈。

  [学习目标1属于字、词的教学,初一学生具备自主完成的能力,这里继续培养认识字词的兴趣和主动识字释词的习惯。通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合作完成目标1。]

  师:看来词语理解得不错。接下来,请同学们互相合作,研讨研讨,文章先写了什么,然后又写了什么,最后又怎么样了。通过故事的记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生研讨交流,师巡视)

  生1:文章先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然后写了散步的经过,最后写他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生2:文章先交代了散步的缘由,然后写了一家人在散步中产生了矛盾,最后写他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表达了一家人互敬互爱的思想感情。

  师:“最后写他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这种描绘性的语言适合概括段意吗?

  生:不适合。

  师:谁有不同意见,注意是概括性语句,散步的结果如何。

  生:我背母,妻背子。

  师:很好。先写散步的缘由,然后写了在散步中产生了小波折,或用微澜概括,最后写我背母,妻背子,表达一家人互敬互爱的感情。

  (边总结边板书缘由——微澜互敬互爱我背母,妻背子)

  [学习目标2理清作者写作思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通过浏览略读而后交流完成。突出阅读行为的自主性,先整体把握,为重在感受体验做准备。]

  师:那么这一家人互敬互爱的感情怎样得以表达,就需细细品味品味句子,这就是我们要完成的第3个目标。要想知道一家人的心理,最好请出一家人采到我们的现场,一问便知。但那是不可能的,现在我们模拟一下“实话实说”的现场,我做主持人,请几位同学到前面来,分别扮演文章的角色,同学们要积极参与,团结合作,先请出文章的作者莫怀威。

  (几个男生站起来,几个女生也站起来)

  师:作者是男同志,咱们推荐一个作家吧。

  (几个同学推荐,一个站起来的男生走到台前)

  师:找个做儿子的吧。

  (一男同学迅速来到台前)

  师:请母亲、妻子上场。

  (两个女同学抢先来到台前)

  师:很遗憾,前面没有座位,你们和老师一样站着吧,同学们则是实话实说的现扬观众。(稍停)

  几千年来,中国人把家庭和睦和作为生活幸福的象征,把血缘亲情当作最圣洁的感情,曾用真诚和心血写下了一个又一个优美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散步》一文的作者一家人。请这一家人再次回想那次散步的情景,让一家人和观众朋友一起再次感受那浓浓的至爱亲情。我也学习一家人尊老爱幼的美德,先采访采访伟大的母亲吧。请问母亲,那次散步你最初不想去?

  “母亲”:是的,我年纪大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累。

  师:后来怎么又去了。

  “母亲”:听儿子的,是儿子让我去的。

  师:儿子让你去你就去了。

  “母亲”:儿子小时候很听话,很孝顺,我信任我儿子。

  师:观众朋友们,听了上面的话,你觉得母亲是怎样的人。

  生1:温和。

  生2:善良的人。

  生3:是一个慈爱的人。

  师:请问作者,母亲不愿出来,你为什么要劝母亲散步。

  “作者”:母亲身体不好,应多出来活动活动,这样有利于身体健康。

  师:观众朋友,从这点看作家是个孝子,除了他讲的上述原因外,你还能从文章中想到哪些因素。

  生1:为了促进一家人良好的感情。

  生2:为了看到美好的春天。

  “小家伙”抢答:为了享受春光。

  师:噢,小家伙也知道,请问作家是这个原因吗?

  (作者点头)在散步的开端你描绘富有诗情画意的春景。(作者脸上有遗憾表情)请一位观众读一下。

  生读:“这南方初春的……生命”

  师:这跟散步有什么关系。

  “作者”:散步的意义就是享受春光,春天富有朝气有活力很容易联想到生命,生命就应该像春天一样。

  师:于是你们一家人就一起看春光去散步,走着走着小家伙突然叫起来,(问小家伙)你说了什么。

  “小家伙”:走小路(生笑)噢,不是。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师:观众朋友,喜欢小家伙吗?

  生:(齐)喜欢。

  师:为什么?

  (抢答)

  生1:聪明

  生2:可爱

  生3:天真

  生4:机灵

  生5:单纯

  师:我也非常喜欢小家伙。(生笑)后来在散步中发生了分歧……

  “母亲”:我要走大路,大路平顺。

  “小家伙”:我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师:妻子呢?

  “妻子”:我听丈夫的。

  (生笑)

  师:现在决定权落在你身上,你想到了什么。

  “作者”:我感到责任重大。母亲老了,她很习惯听我的话,儿子还小,他也听我的话,妻子在外面总听我的。

  师:最后你作出决定。

  作者: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间还长,所以我说走大路。

  师:作家的决定,委屈了儿子,观众朋友,在这里看出作家怎样的思想。

  生1:孝敬老人

  生2:也疼爱儿子

  生3:尊老爱幼

  师:但是事情在这时又发生了变化。

  (“母亲”伸手,“小家伙”把头伸过去,摸摸小脑瓜,生笑)

  “母亲”:我改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师:并且还向小路上望去,看到了一片春光,观众朋友,此情此景,你感到这位慈爱的母亲什么思想?

  生1:疼爱孙子。

  师:仅此而已。

  生:对儿子的理解体谅。

  师:很好,还有吗?

  生:母亲也喜欢这一片春景。

  师:然后一家人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走去,故事的高潮就在这里发生,请问作家,使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个情节。

  “作者”:我背母,妻背子。

  师:这时你有何感想?

  “作者”:我和妻子慢慢地走着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师:妻子呢,有何感想。

  “妻”:我也同样感受到我们一家人的亲情和肩负的重任。

  师:感谢一家人来到我们节目现场,请回。从散步的故事我们感受到至真至纯的亲情,现在请同学们再次品读结尾句,研讨交流结尾句的含义。

  (生读、研讨、师巡视)

  生1:结尾表现一家人和睦幸福、互敬互爱的情感。

  生2:赞美尊老爱幼的美德。

  师:一家和整个世界怎样联系到一起的?

  生1:一个个家庭组成整个世界,只有家庭美满,世界更美好。

  师:很深刻,这和妻子有关系吗?

  生:我和妻子都是背的人。

  师:这又表明了作为一个中年人应该怎样做。

  生1:尊敬老人

  生2:赡养父母

  生3:还要抚养孩子。

  师:他们要担负赡养父母,抚养孩子的责任。

  请同学们一齐朗读最后一自然段,并用心体会。

  生齐读:“这样……整个世界”

  师:通过合作,我们共同完成了目标3。不知道同学们掌握了没有,现在请大家共同总结一下,散步的缘由是什么,散步中发生了怎样的'分歧,又是怎样解决的?表现一家人什么感情?

  (讨论片刻,师请同学总结)

  学生:我为了母亲的健康,并共同享受春光这是散步的缘由,散步中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我决定走大路,但母亲却说走小路,表现一家人互敬互爱、互相理解体谅。(师板书:理解、体谅)

  师:在散步的过程中,我背母,妻背子的情景最为感人,背景是一片春光,这样一幅图画我们可以给它加个题目:

  生1:背母、背子图

  生:(几个)不太好。

  生2:春光图

  师:我给起个题目叫春日散步图,这样一幅画,最生动感人,最能表现人间至爱亲情。

  (板书:春日散步,人间至爱)

  [学习目标3是本文教学的重点,这里教师精心设置了一个“实话实说”的现场,现场采访作者一家人,教师是节目主持人,请四位学生扮演作者一家人,其它学生是现场观众,通过主持人的采访,“一家人”的表演解说,“观众”对一家人认识理解来完成目标3的学习。这样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一方面让课文走进生活,学生切身体验作者一家人至真至爱的感情,一方面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合作与成功的快乐。]

  四、拓展迁移,实践创新

  师:诗人顾城有一句诗:“黑夜给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生活中到处充满爱,你要用心感受生活,才能发现生活的美。从本文中,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利于作文呢,请同学读屏幕上的1、2。

  (放置卡片、屏幕显示)

  生主动站起来读:

  1、本文写家庭生活并未从大处着眼,只是选取了“散步”这生活的一角,表现一家人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赞扬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写文章要有真情实感,所谓真情实感,就是如实地反映客观生活,切实写出个人的内心感受和体验,真挚的情感离不开生活的真实,事真,情切,才会具体感人。

  师:这节课开始时,同学们说都散过步,散步给你带来了精神享受,回家后请同学忆回忆,你看到、感受到哪些令人心动的情景,写一篇小记,别忘了诗人顾城的话,一起读。

  生:(齐读)(屏幕显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师:这节课到这儿,下课。

  [学以致用,从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感受生活,发现生活的美,真实地记录生活,写出对生活的体验。在第四环节中,教师《散步》引到选材,从《散步》一文提示学生写作素材来自日常生活,布置一篇课后小记,起到拓展延伸的作用。]

散步课堂实录5

  导入:我想问问大家,你们一家人在一起都做哪些事呢?

  哇,好惬意。看来一家人在一起真是乐融融的。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作家莫怀戚一家人去散步的情景吧。

  (学生写课题作者)

  同学们自由放声朗读全文,思考:

  “我”为何要出来散步?散步时发生了什么矛盾?又是如何解决这矛盾的?

  (学生自由放声朗读全文并思考)

  师:谁来说说“我”出来散步的原因?

  你好象掉了“生命”两个字,难道这样的景色还没有生命吗?

  你来读读,试着读出这勃勃生机来。(生2读)

  读得怎样?

  师:我好象也置身于这美丽的春色中去了。“我”最希望谁呼吸到这清新的空气,感受到这勃勃的生机?

  师:看来“我”出来散步主要是为了母亲,可是母亲本不愿出来,假设你是文中的“我”,你准备怎样劝说呢?。要求以儿子的口吻,结合课文初春田野的风光来说。

  师(学母亲的口吻):我的身体也不好,很累,不想出去。

  师(学母亲的口吻):那好吧,我听你的。(大家笑)谁再来劝说劝说?

  师(学母亲的口吻):好,好,我去拿件衣服就跟你出来。

  师:看来同学们还挺会劝说人的。可见文中的景物描写也不是单纯的为写景而写景,也包含了我对母亲的爱,对母亲的一片孝心。现在再请同学们一起来朗读,欣赏这美丽的初春田野风光,感受作者的浓浓孝心。(学生齐声朗读)

  师:于是一家人有说有笑地散着步,可是发生了矛盾,什么矛盾呀?

  师:小路真的这么有意思?

  师:你来读读,可要读出有意思来哟。

  我再来读读。要缓慢些,抒情些。

  师:那你就来抒情一下吧。

  师:我真的好象看到那池塘里有小鱼在游来游去呢。既然这么有意思,“我”是否就选择走了小路呢?

  师: “我”做这个决定为难吗?

  师:你们能理解“我”最后的决定吗?你觉得“我”是个合格的父亲吗?

  师:是啊,作为一个中年人,他上有父母要照顾,下有孩子要抚养,他的担子确实很重很重,同学们的理解也表明了你们很懂事。现在请同学们再次朗读一下这一段,体会一下父母这一辈人的沉重负担。(学生集体朗读)

  师:矛盾是否因“我”的拍板而解决了吗?

  师:这是个怎么样的'奶奶?你准备怎么读?

  师:看来这一家人,又敬老又爱幼,过得很和睦。下面有个非常感人的画面,同学们找找看,试着读读,读出感情,最好是让人感动得落泪。

  师:非常感人,你是怎么处理的?

  师:那好,老师来范读一下,同学们可以闭目感受这一感人至深的温馨画面。(师范读)

  (学生齐读)

  师: “整个世界”在这里是否大词小用了呢,该怎么理解?

  师:是啊,“整个世界”是由上一代,中年一代,下一代组成,而中年一代不仅要承担抚养下一代的责任,更要承担赡养上一辈的责任。

  文中这一家子过得乐融融,奶奶慈爱、孙子活泼可爱、妻子贤惠,而我更是孝敬母亲,叫上母亲,出来散步;为了母亲,选择大路;背着母亲,走过小路;我想,文中的母亲肯定会为有这么一个儿子而骄傲不已。

  (出示: 趣味说话 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母亲。一天与一位老朋友拉起家常,你会怎么向她讲诉儿子带你出去散步的事呢?请你学学老人的口气说出老人当时的真切感受。) (学生互相说话,准备趣味说话)

  师:我真羡慕你有这样一个孝顺的儿子。

  师:能否重点讲一讲儿子背母亲的这个情节呢?

  师:你真幸福。我要是也有这样一个儿子就好了。

  师:文中的儿子“我”做了很多,承担的也很多。(出示:我的感悟 在你的家里,谁的担子最重?为什么?

  师:我想你的父亲听到你的这番话,一定很高兴,你是这样的理解他。

  师:你爸爸妈妈从事什么工作?

  师:现在你总不用照顾他们吧!你爸爸妈妈有哪些担子要挑?

  师:你呢?几副担子?

  生3:一副,好好读书。

  师:现在你给称一称,谁的担子重?

  师:其实我也很理解你的学习压力,希望你能找找原因,改善一下学习方法,可能会轻松些。

  师读:(出示:我的感悟作为年幼的一代,你又该怎么做呢?)

  师:你看问题真深刻,你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师:看来同学们很会关心人,很懂如何孝顺父母,我为同学们有这样的认识而高兴。虽然我们同学还年幼,不能做得很多,但是孝心是无价的,

  师:上课前同学们说了很多关于一家人在一起的事情,请同学们把这些事写下来,写出温馨,写出温暖,写出温情。

散步课堂实录6


  教学内容

  《散步》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文章选取了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在新的时代得到了发扬光大。

  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拥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不善于从生活实事中去感悟人生哲理。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不善于借助语文学习的经验去观照实际生活。

  七年级的学生又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的自尊心、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了因此,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做问题的发现者、思考者、探索者。

  设计思想

  我们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他们积极投身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本课的教学以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本课的教学教师大放手,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交流,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以小见大,以事寓理的记叙方法。

  2 、体会文章平易朴实而又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浓浓的亲情,理解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

  教学重点

  1、体味浓浓的亲情,品味语言的准确性。

  2、学会在生活中的小事上感受亲情之美,生活之美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时间大约1 分钟)

  母慈子孝一直是中国人追求的理想的'家庭模式,它像一首动人心弦的诗,一支感人肺腑的歌。这一节课,我们的心灵将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作一次愉快而高尚的旅行。

  旅行中,我们将领略到那景物描写的诗意之美,对称朴实的语言之美,尊老爱幼的人性之美。

  二、揭题

  (时间大约3分钟)

  师点击电脑显示:一家人到郊外散步的图片,一位父亲背着她母亲,他妻子背着儿子走在一条风景优美的田园小路上。(电脑播放背景音乐:《江南》)(营造了一个音乐的氛围,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师:从图片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父亲背着她母亲,妻子背着儿子。

  生:一家四口子在散步。感受到他们很温馨。

  生:我觉得图上景色如画,田园小路风光美丽……他们在这个地方走,真的太妙了。

  三、感知课文

  (时间大约5分钟)

  师:是啊,生活处处见真情,生活处处有亲情。下面我一起来学习莫怀戚的《散步》,领略课文中那浓浓的亲情。

  (点击电脑显示)

  1、自主朗读课文,将不懂的字词句,划一划。

  2、你在阅读中发现什么不懂的问题,请提出来。

  (学生自由朗读,有的学生边读边在书上圈点勾画。)

  (播放背景音乐《回家》,让学生在优美的意境中读,这有助于学生感知文章语言的情感,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

  (读完后让学生质疑)

  师:读了后,你发现了什么问题?请提出来。

  生:“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一句话不知怎么理解。

  生:奶奶开始想走大路,为什么又同意走小路呢?

  生:结尾的地方为什么说,我和妻子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自由读,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其他同学帮助回答问题,这样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又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探究课文

  (时间大约19分钟)

  1、人性美

  师:同学们真会发现问题,那我们就来一起探讨这人间的颂歌——

  师点击电脑显示:

  1、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他们各有什么性格特点?你从哪些句子理解出他的性格特点?

  (生积极举手回答)

  生:课文写了我、我的母亲、 我的妻子、 我的儿子

  生:我从“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这句话看出我很孝敬父母亲。

  生:我从“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这里知道我虽然很爱儿子,但更加尊敬母亲。

  生:我从“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知道我既尊老又爱幼。

  生:我由“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看出母亲听儿子的话。

  生:我从“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了解到母亲很爱孙子。

  生:我从“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这里知道妻子很贤良。

  生:我从“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这里知道独生子很聪明。

  师:同学们回答非常准确,可以看出同学们非常认真读、思考。

  师点击电脑显示:

  散步:我:孝顺善良,关爱母亲

  我的母亲:慈爱亲切,善解人意,爱护小辈我的妻子:温柔贤惠我的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

  师点击电脑显示:

  2、散步中出现什么“分歧”?我是怎样作决定的?最后“分歧”是怎样解决?

  生:儿子要走小路,母亲要走大路。

  生:我决定听母亲的话走大路。

  生:最后母亲听儿子的话走小路,因为小路有美丽的景色。

  师: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过与你的长辈发生过“分歧”的事?你是怎样解决?

  生:有一次我和父母爬西樵山,我想爬一条崎岖的山路,而父母坚持走大路,怕危险。我看到父母那么紧张我,为我着想,就顺从了他们的意见。

  师:好,你知道了要尊重父母。

  师点击电脑显示:假如我委屈了我的母亲,听从我的儿子走小路,那将会是什么场面,以小组为单位,发挥你的想象力,说说“我们”四口子的对话?看哪一组说的最精彩。(可用比赛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生:第一组:

  生(我):我们走小路吧!

  生(儿子):好啊,好啊!

  生(妻子):奶奶身体不好,走小路容易摔倒。儿子乖,我们走大路。

  生(儿子):不行,不行,我要走小路。

  生(母亲):哎,我年纪都这么大了,走什么都无所谓。小路就小路吧。

  第二组:

  生(我):既然小路有意思,那就走小路吧!

  生(儿子):好啊,好啊!

  生(母亲):好吧,走小路可以欣赏田园风光,另有一番情趣。

  生(妻子):那走的时候注意点,毕竟小路崎岖。

  第三组

  生(父亲):那就委屈母亲,走小路吧。

  生(儿子)(兴奋拍手):好啊,好啊,我喜欢走小路,yeah。

  生(妻子):母亲年纪大了,走小路会不方便,儿子你就迁就一下奶奶吧。

  生(母亲):算了,孙子喜欢小路就小路吧,让他开心一下,走小路也挺有意思的,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我,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开心散步就行了。

  生(父亲):好,走吧。

  第四组

  生(母亲)(驼着背,一手挥向大路):走大路,大路平顺。

  生(儿子)(跺脚,蹶着嘴):不行,不行,我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生(父亲):母亲,让孙子吧,小路风光很美,绿树红花,鸟语花香。

  生(妻子):母亲年纪大了,走小路会不方便,儿子你就迁就一下奶奶吧。

  生(母亲):孙子喜欢,让他开心一下,走小路也挺有意思的,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我。

  生(儿子):好吧!

  师:你们觉得哪一组最精彩呢?你为什么觉得他好,其他的哪儿不好呢?

  生:我觉得他们每一组都很好。不过我喜欢第四组,因为他们说的时候加上表演很生动,逼真。

  生:我觉得第三组精彩,特别是奶奶说得好。第一组简单些。(师相机作简要点评)

  ……

  设计意图

  :学生自读自悟,自编自演。小组合作研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2 、诗意美

  师点击电脑显示:文中出现了很多优美的景物描写的句子和饱含哲理的句子,以小组为单位,选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学生小组研究,师巡视)

  生:我喜欢这一句“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它描写了初春的田野,“新绿”,“嫩芽”,“冬水”写出春的气息。

  生:我喜欢“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写母亲所望到的景物,虽然写得不多,但写出一幅田园风光……

  生:我也喜欢这一句,从这里我知道儿子说有意思的原因,而且我觉得小路确实有意思,比大路好多了。

  生: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对称美,写出一家人多么和睦温馨。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

  ……

  师:读得多仔细啊,理解多透彻啊。能不能将你的理解,通过读读出来呢?

  (生读)(师点击电脑显示优美句子及图片,让学生感受课文描写的美好。)

  师:饱含哲理的句子,谁能找出来?

  生:我从“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背上老的,就像是背负着老一代,背上小的,就像是背负着下一代。可见中年人责任多重大。

  生:对,我同间这一说法,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师:老师也非常赞同说一说法。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读理解这篇课文描绘的图画美,对称、朴实的语言美。再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研讨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品味文章中优美的语句,进而对文章中字里行间折射出的真情有较深的理解体会。这里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参与者、服务者的新思路。

  五、拓展问题

  (时间大约12分钟)

  师点击电脑显示:你学习了这篇课文得到什么启示?

  生: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以散步的平凡生活小事,反映探讨家庭和美的大原则。

  生:一家人应和和美美、相亲相爱、互敬互助。

  生:如果每个家都像这家人一样,社会多和谐啊。

  (点击电脑显示)

  启示:和和美美、互敬互爱、和睦相处、尊老爱幼

  设计意图:这处的设计,不仅使学生在回味中对本课巩固了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师点击电脑显示:亲爱的同学们,如果说轰轰烈烈的人生是一种美丽,那么平平淡淡的生活更见人间真情。我们身边也有很多感人的小事,下面我们来重温身边的亲情故事。

  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小组为单位,谈谈自己家庭生活中平凡而感人的小事。相信你们会说得很好。

  生:有一个星期天返校时我忘了带笛子,可没想到爸爸在晚修时竟亲自拿来给我。

  生:有几次晚上爸爸来看我,有时拿被,有时拿衣服。开始我觉得很丑,很没面子。但现在,我觉得很幸福,那是因为我知道爸爸很疼爱我。

  生:我奶奶老了,身体又不好行动不便,但我妈妈每天都给她喂饭,搓搓背。

  师:你们的父母、长辈对你们真是太好了。确定生活中有太多这样感人的事。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将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激活学生的独特感受,加深理解,教育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相启发,让学生懂得要尊老爱幼,热爱尊敬父母。

  六、一曲人间颂歌

  (时间大约3分钟)

  父爱、母爱实在是太伟大了,让我们一起高歌一曲《懂你》来祝福我们的父母,祝福他们身体健康。

  点击电脑播放歌曲《懂你》

  设计意图:

  通过唱歌,让学生产生心灵共鸣。

  七、活动体验

  回家后为父母做一件事,如倒杯水,装碗饭,夹夹菜,洗洗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读书走向实践。

散步课堂实录7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一家三代在田野里散步。

  生:看到一个中年男人背起一个老人,一个中年妇女背起了一个小孩。

  生:看到当时的景色很美,有金黄的菜花、碧绿的菜畦。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到画面上的男人很孝顺,他能够背起他的母亲,可见他爱他的母亲。

  师:爱,体现在“背”这个动作上。

  生:我感到这一家人特别的和睦,特别温馨。

  生:我想起了一个场景,好像是1994年,那时我还非常小。我们温州发了一次洪水。我、奶奶、父亲和母亲被洪水困住了,后来我的父亲背起了奶奶,母亲背起了我,情景虽然没有像课文里描写的那么美,因为我们是在逃生,情况比较紧急。但仍然很让人感动。

  师:范温特同学能够触景生情,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非常好,连老师也被你深深地感动了。

  生:我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

  师:亲情是人间至情,是人类诞生以来长写不衰的话题,莫怀戚的《散步》就是一首亲情的颂歌,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作一次心灵的散步。

  师:下面就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谈谈自己对这篇文章的初步感受。

  生:这是一次一家四口其乐融融的田野散步。

  生:这是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

  生:这是一幅共享天伦之乐的精彩画面。

  生:这是一件在散步中发生分歧又及时解决分歧的事情。

  师:这确实是一件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平常小事。但作者却通过一家三代郊外散步这一点小事来体现亲情这个大主题。真是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下面请大家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老师先请四个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思考课文中哪些词语和句子最能体现浓浓的亲情。

  (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倾听。听完之后,老师给大家两分钟时间准备发言,在发言之前,请学生先与同桌交流。)

  师:老师特别喜欢同学凝神静思的神情,也非常喜欢刚才大家与同学一起交流时的热烈场面。同学们在课堂上能够做到动静结合,令老师感到很欣慰。下面请同学回答老师让同学朗读之前提出的问题:你觉得课文中哪句话体现了感人的亲情?

  (学生纷纷举手)

  师:很多同学都举手了,很好。但老师想请一个不举手的同学发言。潘豪同学没有同桌,是客观因素不足,刚才失去了和同桌一起交流的机会,那就让他跟我们大家一起交流。

  生:我觉得“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一句能体现这种亲情,是一种祖孙之情。

  师:哪个词语特别能体现这种情感?

  生:“摸”字,一个简单的动作,却写出了母亲疼爱孙子的情感。

  师:确实,看似不经意之间出现的动作却最能体现亲情。

  生: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我”顺从母亲的要求决定走大路,这是令我感动的一幕。我们现在很多人对孩子宝贝得很,但经常忘记去孝敬老人。而课文里的“我”却能够把儿子的要求放在一边,实在令我感动。

  师:这一幕也很使老师感动,使我想起了一句诗:“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母亲,一只递给孩子。”如果爱的左手不幸受伤了,那么剩下的这只爱的右手该递给谁呢?

  生齐答:母亲。

  生:“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这里写出了“我”对母亲的热爱,和妻子对儿子的爱。因为母亲已经老了,她走不过去的地方,我们可以不去。但“我”还是背起了她。可见“我”的孝心。妻子背起儿子的动作,写出了妻子对儿子的一种关爱。

  师:“我”和妻子不仅背起了母亲和儿子,还背起沉甸甸的亲情。叶晨同学也举起了手,在老师的记忆中,叶晨同学是第一次举手,你终于能战胜自我,老师很为你高兴。

  生:我觉得第一句就体现了浓浓的亲情。“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一家四口能够在一起散步,感觉特别温馨。我们家就很少有这样的机会,因为爸爸妈妈都很忙。

  师:叶晨同学能够联想自己的生活去感受亲情,很好。老师希望你向你的父母推荐这篇文章,并且告诉他们,你希望在一家人一起散步的过程中体验亲情。

  生:我觉得“儿子突然叫起来: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一句特别能体现这个家庭的和睦和温馨。

  师:你能把这句话读一读吗?

  (生朗读这句话。他把这句话读得很深沉,很有情感)

  师:谁能对王伟飞的朗读进行评价?

  生:他读得很有情感,很好!

  师:确实读得很有情感,但有情感是否就代表他朗读得很好?

  (生有些犹豫)

  师:请问,儿子是怎样的一个人?

  生:天真、活泼、可爱。

  师:天真可爱的儿子说这句话时会显得那么深沉吗?

  生齐答:应该说得很轻松。

  生:老师,让我来评价自己。我把轻快活泼的感情读得很深沉,是情感把握上出现的失误,我现在再读一次。(再次朗读这句话,把一个孩子特有的活泼可爱的情感读出来了。)

  师:这一次朗读,紧紧抓住人物的性格来读,读得很好。学习就是要求真务实,要有严谨审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要充分肯定读得好的地方,及时地指出不足与需要改进的地方,特别是理解有偏差的地方一定要予以引导和纠正,这样对自己,对发言的同学都是一种收获,切记,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问题。

  生:我觉得“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身体一直不好,我对她说,正因为如此,就应该多走走”这一句也体现了“我”对母亲的热爱。

  师:母亲身体不好,还要她出去散步,万一摔了一跤,不是把好事变成坏事了吗?“我”这行为不是多此一举吗?

  生:不是,身体不好,就要锻炼,而且春天景色那么美,辜负了这美好的春天多么可惜。

  生:而且母亲的身体一直不好,她享受春天的时光也不多了,所以就应该出来走一走。

  师:哪个词突出了母亲享受春天的日子不多了呢?

  生:熬。

  师:假如把“熬”改成“度”字,效果如何?

  生:不行,“熬”字更好的突出了母亲的身体虚弱,我对母亲的健康的担心和忧虑。而“度”就显得太平常了。

  师:一个“熬”字,体现了母亲是在承受着肉体的痛苦中迎来了春天,而“我”却承担着精神上的痛苦。对我来说,“我”也在熬,不同的是“我”的心在备受煎熬。你能够把这段文字读一读吗?

  (生声情并茂地进行朗读)

  师:非常遗憾,只有老师是面对范温特的,刚才老师从他的表情中才明白什么叫声情并茂。还有哪位同学要发言?

  生:老师,我觉得写景的文字也能很好地体现亲情。因为一家人出去散步,其乐融融,心情好了,景色也就显得美好了。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的目的就是表达一种美好的情感。请大家齐读一下写景的语段。

  师:菜花、桑树、鱼塘太平常了,为什么母亲一眼望过去,就决定要走小路呢?

  生:平常的东西之中能够见真情。不是有一句话说“平平淡淡才是真吗”?

  生:我反对。母亲之所以喜欢走小路是因为这里的景色充满生机。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都是富有生命力的景色,而母亲多病,病人特别渴望有生命力的景色。

  师:风烛残年的母亲显然对富有生机的景色是情有独钟的。

  生:我觉得这段景色特别美,不是景物本身很美,而是我们一家人心情的愉悦使得眼前的景色也显得更加动人和美丽。

  师:讲得好。假如一家人家庭关系紧张,婆媳不和,“我”夹在当中受夹板气,那么眼前的景色肯定会不美。所以说,一种心情便是一种风景。这景色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

  课文里还有一段文字也是写景的,找出来读一读,看看这些文字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生齐读课文第四段)

  生:这段文字主要写出了初春富有生命力的'景色。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从绿色中,我们感受到了蓬勃的生机。

  师:绿色是生命的颜色。假如把课文中的“铺”改为“盖”字,效果有什么不同?

  生:“铺”这个字写出了绿色的无处不在,整个大地都充满了绿色。而盖字从上而下,范围没有“铺”那么广,所以用“铺”字能更好地体现初春的富有生命力的景色。

  生:田里越冬的春水也“沽沽沽”地冒着水泡。这沽沽的声音让我们似乎听到了生命的跃动。这几个拟声词也体现了景物特有的生机。

  师:看到这样富有生机的景色,你想到了哪些描绘春天的古诗词?

  生:“春风又绿江南岸”。

  生:“春来江水绿如蓝”。

  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师:老师也想起了一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在这节课上我就看到了很多枝出墙的红杏。同学们用自己的心灵体验了这篇文章中的亲情,品味了语言所体现的内涵。但品味语言,不仅要理解语言所体现的情感,还应该挖掘出语言的言外之意。再读课文,看看哪些语句还有更深沉的含义,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

  生:课文最后几句话值得品味,“我”背上的是母亲,妻子背上的是儿子,母亲、儿子和妻子就是“我”的整个世界。

  师:“我”心中的世界仅仅是一个家庭吗?我和妻子都是中年人,母亲是老人,儿子是小孩,由此你想到什么?

  生:中年人有着尊老爱幼的品德。

  师:老人代表过去,儿子代表未来,对此你又想到了什么?

  生:继往开来。

  师:是啊,这句话还显示了中年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人生责任。请再思考:“我”背上的母亲给了“我”生命,而“我”的生命又在儿子的身上得到延续,这令你又想到了什么?

  生:我们三代人构成了生命的轮回。

  师: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品味语言,也要向高处和深处发展,要有力透纸背的能力,这样才能挖掘出深沉的内涵来。“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不仅象征着中年人尊老爱幼的人生责任,而且还告诉我们生命就是这样生生不息地繁衍着,母亲、“我”和儿子实际上构成了一个生命的轮回。所以,这篇文章,不仅是亲情的颂歌,还是生命的礼赞。而最令我们难忘的是,课文里所写的每一个人都富有爱心,爱心不仅营造了浓浓亲情,还撑起了整个世界。

  (完成板书)

  师:类似于散步这样的细节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出示四幅画面,教师用语言陈述):给爷爷擦去眼角的汗水,是一种亲情;几代人欢聚一堂,是一种亲情;一家三口的一次春日远足,是一种亲情;给婴儿的一次精美喂食,是一种亲情。一切伟大的爱都默默穿行于平淡的岁月。请同学们拿出纸和笔,与心灵对话,与生活对话,书写一下曾经感动过你的有关亲情的点点滴滴。

  (出示教师的下水例文)

  亲情是身心疲倦时听到的亲切问候,

  亲情是烦恼失落时看到的关爱眼神,

  亲情是轻松愉快时发出的会心微笑,

  亲情是误会分歧中产生的真诚理解。

  亲情是天各一方的缕缕牵挂,

  亲情是朝夕相处的心有灵犀。

  (生思考并写作。然后与大家交流)

  生:亲情是饥肠辘辘时的一碗米饭,

  亲情是焦渴难耐时的一杯清茶,

  亲情是冷雨浇身时的一把雨伞,

  亲情是寒风侵袭时的一件风衣。

  生:亲情是成绩优秀时听到的一句大声的夸奖,

  亲情是失败落后时看见的一个鼓励的眼神,

  亲情是生日时被推到面前的一个生日蛋糕,

  亲情是逢年过节时听到的一句真诚的祝福。

  生:亲情是爸爸严厉的批评与责骂,

  亲情是妈妈温柔的关怀和照顾,

  亲情是爷爷笑意盈盈的表情和神态,

  亲情是奶奶慈善和蔼的动作和言语。

  生:亲情使爸爸常年在外奔波劳碌,

  亲情使妈妈不辞辛劳操持家务,

  亲情使我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

  亲情使一家三口能够真诚地理解与安慰,

  亲情使每一个人都在为自己所爱的人而努力。

  结束语:从同学们的作文中,我们感受到,质朴的语言写出了亲情的本色。亲情不是狂风暴雨,而是和风细雨,默默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让我们在亲情的沐浴下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