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郊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3-12-18 11:55:07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出郊原文及赏析

出郊原文及赏析1

  出郊

  明代:杨慎

  高田如楼梯,平田如棋局。

  白鹭忽飞来,点破秧针绿。

  「译文」

  山坡上一级一级的畦田像楼梯,平原上整整齐齐的畦田像棋盘。

  白鹭忽然飞到水稻田上来,在一片绿色的秧苗上点上了白点。

  「注释」

  ①郊:泛指城外、野外、郊外。

  ②高田:沿着山坡开辟的田畦,又叫梯田。

  ③平田:指山下平地上的田块。

  ④棋局:象棋盘。

  ⑤鹭:一种长颈尖嘴的水鸟,常在河湖边、水田、沼泽地捕食鱼虾。

  ⑥点破:打破了。

  ⑦秧针:水稻始生的秧苗。

  赏析

  诗人被贬于云南永昌卫,被南方山乡春天田野的秀丽景色所感染,突然白鹭飞来,打破诗人心田的平静,古代诗人、画家常以鹭鸶喻乡思情绪,这是诗人浓郁思乡之情的写照。

  首二句写水田的形态,喻之以楼梯、棋盘,都属整饬之美,写出了高田和平田的壮观,高田系仰视所见,层层如楼梯;平田系俯视所见,纵横如棋盘。田畦井井有条,秧苗长势喜人,通过诗人视角和所处位置的变化描写了不同方位的田野的景色。

  后两句写一片绿油油的秧田,忽飞来了白鹭,让秧田添上活气与亮色,让静谧的画面带有动态,诗人化用“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意,写出“万绿苗中一点白”的奇观。末句是画龙点睛之笔,诗眼在“点破”二字。

  从艺术表现手法来看,此诗看似信手拈来,其实独具匠心。全诗以郊外踏青者的目光为描写的触角,先由仰视和俯视描绘了从远处到近处的秧苗所染出来的浓浓的春色,从而凸现了南方水乡水田的静态春光。紧接着,目光随突然掠来的白鹭而转移,在被“点破”的“秧针绿”的特写镜头上定格,由静而动,再配之以色彩的'强烈对比,鹭之白与秧之绿使得嘎然而止的诗篇更富有自然的情趣。

  这首小诗写的是春日郊外水田的景色,勾画了南方山乡春天田野的秀丽景色,诗中有画,静中有动,全诗用极其浅显而流畅的语言,捕捉了西南山乡水田的典型春色意象。在一坡坡修整得非常精致的梯田旁,有一片片棋盘般的平整水田,犹如一望无际的绿色地毯。偶尔有白鹭飞来止息,点破如针芒般的绿色秧田,留下洁白的身影。

  创作背景

  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因“大礼议”事件,杨慎谪戍云南永昌卫,后居云南30余年,此诗便写于杨慎被贬期间。诗人一方面远离朝堂的争斗,享受宁静的乡间生活;另一方面,在一片绿色的田野,诗人看到白鹭飞来,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歌。

出郊原文及赏析2

  二月二日出郊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古诗简介

  二月二日出郊的作者是宋代的王庭珪,这首诗写了作者郊行所见之初春景色,抒发了诗人对自然风光和农家生活的`喜爱之情。

  翻译/译文

  太阳将出而未出的时分,大雾遮住了江城,又变成细雨霏霏。忽然天又变晴,卷起帐幔露出了群山;云彩朵朵,好像山石披上了白衣。村落间到处听到黄鹂啭鸣,麦垅间看到紫燕在上下翻飞。谁能像农人一样知道此中乐趣?他们正招呼儿童骑牛吹笛把家归。

  注释

  ①雨脚:即雨线之意。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雨脚如麻未断绝。”

  赏析/鉴赏

  此诗写郊行所见之初春景色,其妙处有二:一是写天气由雾雨霏微而转晴的过程极其生动,颔联用两处拟人法,句法灵活多姿。二是以鹂语燕飞的自然景物衬托农家之乐,并流露出诗人热爱自然之情趣,手法细致且含蓄。从总体上说,此诗的轻快、活泼已近于曾几、杨万里诸人,这也说明了南宋初期诗风的演变是一种普遍的趋势。

出郊原文及赏析3

  原文:

  高田如楼梯,平田如棋局。

  白鹭忽飞来,点破秧针绿。

  赏析:

  我国西南地区的农业经济自两宋以来得到了较大的开发,到了明代中叶,愈见发展。如果说吟咏中原农田春光的诗篇早就涌现在诗人们的笔下,刻划江南一带水乡春色的诗作自魏晋以来也迭有佳句的话,那么,广大西南丘陵地区的田园春景,大致是在明代以来才开始为诗人们描摹的。在同类的作品中,杨慎(四川新都人)这首《出郊》诗,堪称为代表作。

  全诗用极其浅显而流畅的语言,捕捉了西南山乡水田的.典型春色意象:在一坡坡修整得非常精致的梯田旁,有一片片棋盘般的平整水田,犹如一望无际的绿色地毯。偶尔有白鹭飞来止息,点破如针芒般的绿色秧田,留下洁白的身影。从艺术表现手法来看,此诗看似信手拈来,其实独具匠心。全诗以郊外踏青者的目光为描写的触角,先由仰视和俯视描绘了从远处到近处的郁郁葱葱的秧苗所染出来的浓浓的春色,从而凸现了南方水乡水田的静态春光。紧接着,目光随突然掠来的白鹭而转移,在被“点破”的“秧针绿”的特写镜头上定格,由静而动,再配之以色彩的强烈对比(鹭之白与秧之绿),这就使得嘎然而止的诗篇更富有自然的情趣。显然,这样的情趣又是与全诗所赞美的南方山乡水里的生机盎然的气息浑为一体的。这令人想起宋代杨万里的“诚斋体”。杨万里以描写自然风光取景新颖生动见长,特别强调“活法”,善于速写自然景物的美妙瞬间。这首诗的后两句,颇得此中三味,可谓与杨万里的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