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习俗

时间:2023-12-17 14:10:07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年初一习俗

大年初一习俗1

  大年初一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也是正月的头一天。在民间,大年初一有很多风俗活动,在饮食上也有非常多的讲究。

大年初一习俗

  大年初一吃什么食物:

  1、年糕

  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2、万年粮

  广东部分地区春节第一餐要吃“万年粮”,即做好足够春节3天家人吃的饭菜,寓有“不愁吃喝”之意。

  3、饺子

  除夕、大年初一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不过现在不少南方人也加入到吃饺子的行列中。在除夕时吃饺子,取“更年交子”(来年交好运)之意,大年初一吃饺子则是为了一年交好运。

  4、汤圆

  大年初一的早餐汤圆一定更具特殊意义,它的取意是:事事如意,全家团圆美满。

  5、面条

  长面,也叫长寿面,大年初一的时候吃长寿面,寓意“年年长久”,预祝着寿长百年,不少老年人还保持着这样的风俗。

  6、鸡汤

  大年初一喝鸡汤,象征“平安”。此外家中的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寄意“新年抓财”。

  7、甜食

  大年初一吃甜食,表示新的`一年生活美好,甜蜜如意。

  大年初一习俗:

  1、早餐不能吃稀饭。有些习惯吃中式早餐的家庭,早餐一定要来一碗热腾腾的稀饭,但在初一这天还是改吃一次干饭吧。因为古人认为只有穷人才吃稀饭,如果吃稀饭的会穷一整年,反之吃干饭就代表一整年都会很富有!

  2、初一时记得不能喊着对方的名字叫人起床,因为这样代表对方一整年都会被人催促做事情。

  3、不能和在睡觉的人拜年。记得一定要等对方起床后才拜年,不然有一说是会害对方一整年都躺在病床上。

  4、不可以煮新饭。古人认为初一要吃除夕夜剩下的饭菜,代表去年的东西吃不完,到今年都还有剩。

  5、不可以在早上洗澡、洗头、洗衣服。因为这样才不会将财富和财运洗掉,另有一种说法是因为水神的生日在初一和初二,所以这两天洗衣服的话会得罪水神。

  6、出嫁的女儿不能回娘家。因为初一回娘家,代表会把娘家越吃越穷。

  7、不可以拿扫把。习俗中初一是扫把的生日,如果拿扫把的话会招来霉运,如果一定得扫地的话也得从外面扫到里面。

  8、不可以睡午觉或睡懒觉。如果在初一睡午觉不但会影响事业运,还会懒一整年。

  9、不能吃药。有一说是初一吃药就会吃一整年,而且病痛也治不好,所以除非重病,不然尽量不要吃药。

  10、不能让别人从自己口袋掏出东西。尽量避免让别人直接伸手进自己口袋拿东西,因为这样表示你未来一整年的钱财都会被别人掏走。

  11、平时打碎器物就犯忌,新年里打碎器物就更是不好的兆头。俗以为打碎了器物,新的一年内必有凶遇。一般打碎器物时要赶紧说一声“岁(碎)岁(碎)平安”,或者“越打越发”,“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等等,以作禳解。

  12、正月里忌遇殡葬事。遇之以为不吉,主是年有大灾祸降临。

  13、家有丧事,三年服丧期间,过年的一切行事都要取消。忌之兆,主有病灾。

  14、大年初一,俗忌拜年于床前。若受拜者卧床未起,必以为大不吉利,兆年内将有病灾。

  15、妇女整日不许往别家拜年,又忌串门。俗称之谓正月忌门。

  16、刀、剪、斧之类,是有破坏作用的器具,初一日严禁动用。以避破、凶等事发生。否则,以为不吉,会有口舌或凶杀等祸事发生。忌动刀剪针线,恐有差错,招致破、败事,不吉。

  以上就是关于“大年初一吃什么食物 大年初一习俗”的全部介绍,希望给你带来帮助。

大年初一习俗2

  饿鬼日:到了大年初三,旧习称为“饿鬼日”,这天忌探亲访友,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难得春节共聚过年,对此已经淡化许多。

  赤狗日:年初三又称赤狗日,是一个不吉利的日子,赤狗是熛怒之神,遇之则有凶事。所以老一辈的居民,在这天足不出户,留在家中,以免遇上凶煞。

  谷子生日:民间以为正月初三位谷子生日,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饭。以为如有犯者,会导致谷物减产。

  小年朝:即天庆节。宋代宫廷节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传有天书下降人间,真宗下诏书,定正月初三日为天庆节,官员等休假五日。后来称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相同。

  烧门神纸:旧时初三日夜把年节时的`松柏枝及节期所挂门神门笺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过完,又要开始营生。俗谚有“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

大年初一习俗3

  拜年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居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便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拜年刺”,故名片又称“名刺”。

  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拜年时要用左手包住右手,右手握拳。[6]一是走亲戚。初一必须到亲戚家、须带礼物。进门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饭、玩耍。二是礼节性的拜访。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暄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三是感谢性的拜访。凡一年来对人家不好的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谢忱。四是串门式的拜访。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都能说得来,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禧发财”、“一顺百顺”,在屋里坐一会儿而已,无甚过多礼节。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现在,有些机关、团体、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当然,由于我国封建历史很长,在过年的习俗上仍然有一些封建迷信的残余存在,这需要大家注意。一些地区晚辈则要给老辈的人磕头致以拜年。

  大年初一多地习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转眼间又是一年春节到。春节是我国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传统意义上的春节从腊月初八的.腊祭,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大年初一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被称为“三元”;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称为“三朝”;同时,他还是第一个朔日,又称“元朔”。在这一天,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会以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各种活动来庆祝,以此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本文选取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地区,介绍大年初一这些地方的地域风俗。

  北京:正月初一凌晨,燃放花炮,以请财神,正月初一一大早还要向五显财神庙拜祭。除了吃素馅饺子外,就不做别的饭了,而不做饭要持续到初五,这几天就天天吃头年做好的食物,这叫吃隔年饭,这个风俗是希望日子好过,总有吃不完的饭。除了包饺子、拜年外,人们还要抽空到前门瓮城关帝庙烧香,求在新的一年中吉祥顺利。

  上海:正月初一天微明,各户男女老少皆穿上新衣新帽新鞋,在早已安好供品的堂上,拜天地、祭祖先。然后少幼齐向家长拜年,接着开门放爆炸迎新,邻里相见互道新禧。待客必请喝“元宝茶”,在茶内或茶盖放上青果一枚。用金漆盘装果品献客,口中说“恭喜多如意”。

  广东:正月初一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用红盘盛满大吉(即柑)、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多数人家要吃素,早餐后大人携小孩带上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主人请客以大吉、槟榔,共品工夫茶。舞狮班及英歌队敲锣打鼓到各村各户参拜贺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

  安徽:正月初一天亮,头等大事是开大门,接着放爆。,晚辈须向长辈磕头拜年,早饭要吃一种一片片薄片挨在一起叫“步步高”的甜糯米糕。春节三天,不能扫地、动土、出远门,怕扫掉财气。新年写字,也要用红纸先写:“新春发笔,笔上生花,花中结果,果然宝贵”等字,图个吉利。

  陕西:人们黎明即起,敬神、祭祖,开门放炮,吃饺子或臊子面,这顿饭吃得特别早,饺子中有一两个提前包上铜钱、银币、硬币,谁吃上了它,表示谁的福份大。在陕北神木、府谷一带还有“打醋坛”的讲究,将烧红的火炭放进醋里一激,用冒起的蒸气薰屋子。

  内蒙:东方微亮,家家户户都在马尼宏杆子的座盘上点起天灯,随后再分别祭天、地、火、祖。祭奠完毕,全家人都要用手指弹点一下酸奶,以取吉祥之意。老人正襟危坐,儿女要施跪拜礼敬献哈达,长辈也要逐个赐祝福词。随后,又是全家(夫妇之间除外)互换鼻烟壶以示新年祝贺。

  四川:初一早上吃汤圆。初一至初三白天“走人妇”(串门),一般是看望年长、辈份高的亲戚,要带上鸡、蛋、面条、酒、叶子烟(烟叶)等这样的礼品。从正月初一开始耍灯,主要内容有龙,狮,牛,么妹彩船等,还有由男女青年人组成的“打莲花”,其中有趣的舞水龙,火龙,晚上一般要举行耍灯巡游,而且水龙舞时龙口含珠喷水,以示风调雨顺之意,舞火龙时龙口要喷火,以示五谷丰登。

  海南:人们清早起来后,开门先烧炮仗,祭拜天地神灵祖先,然后给小孩派红包。这一天一般是不外出拜年的,大年初一吃素,意味着来年不杀生。请人跳麒麟舞,寓意给每家每户送福。这一天忌讳颇多,不能吃药,米缸不能空着,不能扫地,不能开后门,不能搬动柴禾,不能出口污言,不能动手打人等等。

大年初一习俗4

  大年初一,金鸡报晓。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初一占三元,欢喜过大年。

  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云:“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正月初一,也就是大年初一,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春节是我们中华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标志农历旧的一年结束和新的一年的开始。严格意义上春节是指除夕和正月初一。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期间,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初一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这被称为“满堂红”。吃过早饭,就是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里祝贺新春,拜年。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大户人家特设“门簿”,以记客人的往来和飞片,门簿的首页多虚拟“亲到者”四人:即寿百龄老太爷,住百岁坊巷;富有余老爷,住元宝街;贵无极大人,住大学士牌楼;福照临老爷,住五福楼。以图吉利讨口彩。至今的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

  古代,从正月初一至初五,多数家庭均不接待妇女,谓之“忌门”。仅限于男子外出拜年,妇女则须等到正月初六以后才能外出走访。拜年活动要延长很长时间,到正月十五灯节左右。傍晚时分到人家拜年叫“拜夜节”,初十以后叫“拜灯节”,如果因故未及循例行礼,日后补行的,谓之“拜晚年”。

  旧时民间以进入新正初几日的天气阴晴来占本年年成。其说始于汉东方朔的《岁占》,谓岁后八日,一日为鸡日,二日为犬,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伟人,八日为谷。如果当日晴朗,则所主之物繁育,当日阴,所主之日不昌。后代沿其习,认为初一至初十,皆以天气清朗,无风无雪为吉。

  古时春节在门窗上画鸡来驱鬼怪邪气。晋朝人著的'《玄中记》里度朔山上的天鸡,当太阳刚刚升起,第一道阳光照到大树上时,天鸡就啼鸣了。它一啼,天下的鸡就跟着叫起来了。春节门窗上画的鸡,就是象征着天鸡。古神话中还有鸡是重明鸟变形的说法。据说尧帝时,友邦上贡一种能辟邪的重明鸟,可是贡使不是年年都来,人们就刻一个木头的重明鸟,或用铜铸重明鸟放在门户,或者在门窗上画重明鸟,吓退妖魔鬼怪,使之不敢再来。

  因重明鸟样类似鸡,以后就逐步改为画鸡或者剪窗花贴在门窗上。鸡为“五德之禽”。《韩诗外传》说,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明报晓,是信德。故而不但在过年时剪鸡,而且把新年首日定为鸡日。

  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这一风俗禁忌至今仍为人们所遵从。欢欢喜喜过大年,大年初一禁忌多,不过各种习俗和禁忌,是十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不必过于执着,其首要是讨吉利、得彩头,大家掌握了,一是注意,二是一旦破了忌,可以通过口彩来化解,免得落个春节不快乐,没有了欢欢喜喜过新年的好气氛。

大年初一习俗5

  大年初一的习俗

  大年初一的习俗是放开门炮仗、拜年、占岁、聚财等。而大年初一这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下面小编为您介绍大年初一的14个习俗。

  1、开门炮仗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放三枚叫“连中三元”;放四枚叫“福禄寿禧”;放五枚叫“五福临门”;放六枚叫“六六大顺”……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人人见面互道一声“新年好”,这新的一年也就开始了。

  2、拜神

  同时正月初一也是拜神的日子,有宗教信仰的朋友可去庙里烧香祈福,以保一年的顺利平安。正月初一这天,广州街坊会凌晨祭祖拜神,起床焚香、放炮仗,意为“抢春”。海口人初一拜神祭祖也是很有讲究的,先摆好酒和茶,事先要准备好鸡、鸡血、鱿鱼、猪肉等食物,鸡血要摆放在鸡身上。给祖先像上三炷香后就可以开始祭祖了。祭祖完后,红红火火新的一年就开始了。

  3、吃斋

  吃过了年三十的大鱼大肉后,初一当天第一顿饭,全家人却要吃素食。“斋”与“灾”同音,而吃斋也意味着“吃灾”,将新的一年中的各种灾难全部“吃掉”,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初一午饭吃斋,用粉丝、腐竹、发菜、冬菇等煮一锅“罗汉斋”,寓意这年该吃的素菜都在这天吃完,往后就可大鱼大肉,祈求来年顺利,所以有“年初一吃斋,胜过吃一年斋”的说法。

  4、饮屠苏酒

  屠苏酒是一种药酒。在古代习俗中,元日全家饮屠苏酒,以祛不正之气。古时饮屠苏酒,方法很别致。一般人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起。大概年少者一天天长大,先饮酒以示祝贺,而年长者过一年少一年,后饮以示挽留。

  5、吃年糕

  大年初一吃年糕是中国人的传统,寓意着“节节高”。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6、吃饺子

  除夕、大年初一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不过现在不少南方人也加入到吃饺子的行列中。在除夕时吃饺子,取“更年交子”(来年交好运)之意,大年初一吃饺子则是为了一年交好运。

  7、吃汤圆

  大年初一的早餐汤圆一定更具特殊意义,它的取意是:事事如意,全家团圆美满。大年初一这天,汤圆不叫“汤圆”,叫“元宝”,吃汤圆也不叫“吃汤圆”,叫“得元宝”。因为在家乡话中,常常将“闯祸”称为“闯了‘汤圆’子”。

  8、吃面条

  长面,也叫长寿面,大年初一的时候吃长寿面,寓意“年年长久”,预祝着寿长百年,不少老年人还保持着这样的风俗。

  9、喝“元宝茶”

  浙江绍兴人有大年初一上茶楼喝“元宝茶”的习俗。所谓“元宝茶”,一方面是这里用的茶叶比往常提高一个档次,并且在家里的茶缸中添加一颗“金橘”或“青橄榄”来指代“元宝”,象征新年“元宝进门,发财致富。”二是因为茶缸上贴有一只红纸剪出的“元宝”,大致意思也不外乎“招财进宝”。

  10、喝鸡汤

  大年初一喝鸡汤,象征“平安”。此外家中的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寄意“新年抓财”。

  11、拜年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拜年。

  12、占岁

  旧时民间以进入新正初几日的天气阴晴来占本年年成。其说始于汉东方朔的《岁占》,谓岁后八日,一日为鸡日,二日为犬,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伟人,八日为谷。如果当日晴朗,则所主之物繁育,当日阴,所主之日不昌。后代沿其习,认为初一至初十,皆以天气清朗,无风无雪为吉。后代由占岁发展成一系列的祭祀、庆祝活动。有初一不杀鸡,初二不杀狗,初三不杀猪……初七不行刑的风俗。

  13、给压岁钱

  过年给孩子一些压岁钱是中国的传统民俗。压岁钱饱含着长辈对晚辈的祈福求安。在中国,关于压岁钱的来由,民间曾有一些流传甚广的故事,比如说古时候有一个身黑手白的妖精,名字叫“祟”,每年除夕出来祸害小孩。于是人们就点亮灯火通宵不睡,并把铜钱放在孩子枕边以避邪,这就是“守祟”、“压祟”,后来也称为“守岁”、“压岁”。

  14、不杀生,不扫除

  每逢过年,都有很多约定俗成的习惯要遵守,俗称年禁。因为正月是一年之始,人们往往将它看作是新一年运程的兆示期,因此过年的时候“禁忌”特别多。比如大年初一这天忌杀生,因为杀生被认为会导致刀灾、兵灾、血灾等灾祸的发生。正月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大年初一,禁忌特多:不能挑水(除夕那天得把水缸挑满)、不能扫地(即使爆竹纸、果壳纸屑撒遍地,也不能扫,说是把“财神”给扫掉了)、不能相骂、不能打架、不能打碎器皿(意为“和和气气”),见面须说贺年吉利话……

大年初一习俗6

  拜年: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初一,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开门炮仗:春节早晨,开门炮仗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大年初一习俗7

  1、大年初一早晨吃饺子

  俗话说“初一饺子初二面”。大年初一,这天,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喜气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

  2、大年初一早晨吃汤圆

  大年初一,全家人要一起吃汤圆。用荠菜、豆沙、芝麻糖和肉糜四种馅料做成的“四喜汤圆”是扬州人大年初一早上最喜爱的,取意“事事如意”、“合家团圆”。

  3、大年初一早晨吃乾饭

  过去的传统穷人家才吃稀饭,所以在年初一的上午一定要吃乾饭,表示家里整年度都会很富有,而年初一的早上叫做万神盛会,表示所有的神出来拜年,因此为表尊敬首先不要吃荤,要吃素。

  4、大年初一早晨吃万年粮

  部分地区春节第一餐要吃“万年粮”,即做好足够春节三天家人吃的饭菜,寓有“不愁吃喝”之意。潮州一带,第一餐常吃用米粉和萝卜干油炸而成的“腐圆”,喝芡实、莲子等熬成的“五果汤”,寓“生活甜美,源远流长”之意。

  5、大年初一早晨吃糖水

  大年初一早上是吃素的。全家人要早起,而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喝杯用红枣、花生等泡好的糖水,寓意新的一年甜甜蜜蜜。而春节期间,如果你到宁德人家中做客,他们一定会热情地为你泡上一杯糖水,让你新的一年也甜甜蜜蜜。

  6、大年初一早晨吃鸡汤

  有的地方春节第一餐喝鸡汤,象征“清泰平安”。此外家中的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寄意“新年抓财”;年轻的学子要吃鸡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飞;当家人则吃鸡骨头,有“出人头地”之意。荆州、沙市一带,第一餐要吃鸡蛋,意谓“实实在在,吉祥如意”。如遇客人,要吃两个煮得很嫩、可透过蛋白见蛋黄的“荷包蛋”,意即“银包金,金缠银,得金得银”。

  大年初一的习俗

  1、大年初一的习俗有开门炮仗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放三枚叫“连中三元”;放四枚叫“福禄寿禧”;放五枚叫“五福临门”;放六枚叫“六六大顺”……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人人见面互道一声“新年好”,这新的一年也就开始了。

  2、大年初一的习俗有拜神

  同时正月初一也是拜神的日子,有宗教信仰的朋友可去庙里烧香祈福,以保一年的顺利平安。正月初一这天,广州街坊会凌晨祭祖拜神,起床焚香、放炮仗,意为“抢春”。海口人初一拜神祭祖也是很有讲究的,先摆好酒和茶,事先要准备好鸡、鸡血、鱿鱼、猪肉等食物,鸡血要摆放在鸡身上。给祖先像上三炷香后就可以开始祭祖了。祭祖完后,红红火火新的一年就开始了。

  3、大年初一的习俗有吃斋

  吃过了年三十的大鱼大肉后,初一当天第一顿饭,全家人却要吃素食。“斋”与“灾”同音,而吃斋也意味着“吃灾”,将新的一年中的各种灾难全部“吃掉”,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初一午饭吃斋,用粉丝、腐竹、发菜、冬菇等煮一锅“罗汉斋”,寓意这年该吃的素菜都在这天吃完,往后就可大鱼大肉,祈求来年顺利,所以有“年初一吃斋,胜过吃一年斋”的说法。

  大年初一的禁忌

  1、大年初一的禁忌有已出嫁的女儿不可以回娘家

  过年的第一天如果你是已经嫁出去的女儿的话回娘家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会把娘家吃穷,因此,一般在这个时候只能是在初二或者是初三的时候才回娘家,但是其中的意思是已经嫁出去的女儿是别人家的媳妇了,过年的'时候在婆家一定会有很多的人过来拜年的,媳妇要准备好帮忙奉茶服侍,因此在初一的时候不能回娘家。

  2、大年初一的禁忌有早餐忌吃稀饭

  过去的传统穷人家才吃稀饭,所以在年初一的上午一定要吃乾饭,表示家里整年度都会很富有,而年初一的早上叫做万神盛会,表示所有的神出来拜年,因此为表尊敬首先不要吃荤,要吃素,另外除了重病不得不吃之外,一般的补品补药初一最好不要吃。

  3、大年初一的禁忌有忌叫他人姓名催人起床

  年初一的上午不要叫人姓名催人起床,这样表示对方整年度都要人催促做事情。

  4、大年初一的禁忌有忌跟还在睡觉的人拜年

  如果是对方还在睡梦中的话就不要去和对方拜年,等到对方起床之后再去拜年,因为这样会让对方在未来的一年中都会在病床上面度过。

  5、大年初一的禁忌有忌吃药

  说是“初一吃药整一年,而且啥病也治不好”,所以再重的病人初一也不吃药。

大年初一习俗8

  大年初一朝祖

  熬过了除夕夜,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人人见面互道一声“新年好”,这新的一年也就开始了。

  按照传统,一年开始自然是少不了祭拜祖先,祈福上天,来年风调雨顺,仓廪充盈,佑护全家平安健康。在陕西西府,这一传统同样被非常的重视。所以新年第一天,抢头炷香直到现在都是不少村子中非常重视的习俗。抢头炷香就是看谁第一个去朝祖,多数的人两三点起来就去朝祖了,最晚到10点左右就结束了。

  邻里间互拜新年

  之后,家里的孩子先向老人拜年祝贺新春、互说吉祥话,老人会向孩子们分发压岁钱。然后家人出门向就近的本家户族长辈去拜年祝贺。各家都备有烟、酒、糖果、瓜子、花生、柿饼、核桃等吃食招待来拜年的人。

  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拜年。到别人家拜年时,首先向其祖先拜年,接下来再给长辈们依次拜年,这时主人应连说免礼表示谦恭,并向晚辈们分发压岁钱。提醒的.是,在陕西许多地方,大年初一女婿和嫁人的女儿是不给丈人拜年的,女儿回娘家拜年一般在大年初二。

  秧歌拜年

  秧歌拜年是陕北年俗中独特的风情。春节期间,村村都组织秧歌队,挨门逐户拜年,在这里俗称“沿门子”。秧歌拜年首先是谒庙、敬神,祈祷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后到各家各户拜年。

  秧歌队每到一户,伞头触景生情,即兴创作自编唱词向主人祝福。如“进了大门抬头看,六孔石窑齐展展,五谷丰登人兴旺,一年四季保平安。”

  打醋坛

  陕北神木、府谷一带还有“打醋坛”的讲究。所谓“打醋坛”,就是把烧红的火炭放进醋里一激,用冒起的蒸气薰屋子。醋坛神据说是姜子牙的封号,统管天地三界一切鬼神,比玉帝、阎王还大。所有凶神恶煞,一闻见醋味都敬而远之。所以就留下打醋坛驱妖邪的作法。

  人们不仅过春节打,平时有个七灾八难的也打。其实,醋味确一定杀菌消毒作用,防治感冒有奇效,对于预防疾病倒是不无好处。

  数罗汉

  在有寺院、庙宇的地方,那里百姓大都有“大年初一数罗汉”的习俗。这天早饭后,人们便成群结队地到寺院进香,并到罗汉堂数罗汉。

  数罗汉,是新年追求吉祥的一种表现形式。人们随心所欲地从任何一尊罗汉按顺序数起,有多大年纪就数多少尊,当数到和自己岁数相符的那尊时,便要停下来仔细观看这尊罗汉的尊号、动作和面部表情等,以便预测出自己今后的命运。

  春节放炮

  春节放炮也有讲究,不像小孩子到处乱放。在阳坡露天放的是五色花炮,表示五谷丰登。

  有的把麻雷炮(二踢脚)按东西南北中五方排列,从东开始,依次燃放,叫“五方吉利炮”。哪方的炮声最响,起得最高,说明哪方通顺、吉利,今年就向哪方走。

  新年第一天不扫地

  大年初一当天,陕西人讲究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如果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到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除夕前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等。拜完年后,家人、朋友们便开始聚在一起聊天、喝茶等。或者一起外出逛庙会、烧香拜佛祈福等。

大年初一习俗9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下面来和大家介绍下大年初一拜年的习俗。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明中叶陆容在《菽园杂记》卷五中说“京师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亲友多出实心。朝官往来,则多泛爱不专……”。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

  在古代,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话拜年和网络拜年等。

  拜年时有很多的规矩要遵守的。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表明长辈对晚辈的爱护;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

大年初一习俗10

  1、给压岁钱

  过年给孩子一些压岁钱是中国的传统民俗。压岁钱饱含着长辈对晚辈的祈福求安。在中国,关于压岁钱的来由,民间曾有一些流传甚广的故事,比如说古时候有一个身黑手白的妖精,名字叫“祟”,每年除夕出来祸害小孩。于是人们就点亮灯火通宵不睡,并把铜钱放在孩子枕边以避邪,这就是“守祟”、“压祟”,后来也称为“守岁”、“压岁”。

  2、不杀生,不扫除

  每逢过年,都有很多约定俗成的习惯要遵守,俗称年禁。因为正月是一年之始,人们往往将它看作是新一年运程的兆示期,因此过年的时候“禁忌”特别多。比如大年初一这天忌杀生,因为杀生被认为会导致刀灾、兵灾、血灾等灾祸的发生。正月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大年初一,禁忌特多:不能挑水(除夕那天得把水缸挑满)、不能扫地(即使爆竹纸、果壳纸屑撒遍地,也不能扫,说是把“财神”给扫掉了)、不能相骂、不能打架、不能打碎器皿(意为“和和气气”),见面须说贺年吉利话……

  3、开门炮仗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放三枚叫“连中三元”;放四枚叫“福禄寿禧”;放五枚叫“五福临门”;放六枚叫“六六大顺”……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人人见面互道一声“新年好”,这新的一年也就开始了。

  4、拜神

  同时正月初一也是拜神的'日子,有宗教信仰的朋友可去庙里烧香祈福,以保一年的顺利平安。正月初一这天,广州街坊会凌晨祭祖拜神,起床焚香、放炮仗,意为“抢春”。海口人初一拜神祭祖也是很有讲究的,先摆好酒和茶,事先要准备好鸡、鸡血、鱿鱼、猪肉等食物,鸡血要摆放在鸡身上。给祖先像上三炷香后就可以开始祭祖了。祭祖完后,红红火火新的一年就开始了。

  5、吃斋

  吃过了年三十的大鱼大肉后,初一当天第一顿饭,全家人却要吃素食。“斋”与“灾”同音,而吃斋也意味着“吃灾”,将新的一年中的各种灾难全部“吃掉”,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初一午饭吃斋,用粉丝、腐竹、发菜、冬菇等煮一锅“罗汉斋”,寓意这年该吃的素菜都在这天吃完,往后就可大鱼大肉,祈求来年顺利,所以有“年初一吃斋,胜过吃一年斋”的说法。

  6、饮屠苏酒

  屠苏酒是一种药酒。在古代习俗中,元日全家饮屠苏酒,以祛不正之气。古时饮屠苏酒,方法很别致。一般人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起。大概年少者一天天长大,先饮酒以示祝贺,而年长者过一年少一年,后饮以示挽留。

  7、吃年糕

  大年初一吃年糕是中国人的传统,寓意着“节节高”。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8、吃饺子

  除夕、大年初一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不过现在不少南方人也加入到吃饺子的行列中。在除夕时吃饺子,取“更年交子”(来年交好运)之意,大年初一吃饺子则是为了一年交好运。

  9、吃汤圆

  大年初一的早餐汤圆一定更具特殊意义,它的取意是:事事如意,全家团圆美满。大年初一这天,汤圆不叫“汤圆”,叫“元宝”,吃汤圆也不叫“吃汤圆”,叫“得元宝”。因为在家乡话中,常常将“闯祸”称为“闯了‘汤圆’子”。

  10、吃面条

  长面,也叫长寿面,大年初一的时候吃长寿面,寓意“年年长久”,预祝着寿长百年,不少老年人还保持着这样的风俗。

  11、喝“元宝茶”

  浙江绍兴人有大年初一上茶楼喝“元宝茶”的习俗。所谓“元宝茶”,一方面是这里用的茶叶比往常提高一个档次,并且在家里的茶缸中添加一颗“金橘”或“青橄榄”来指代“元宝”,象征新年“元宝进门,发财致富。”二是因为茶缸上贴有一只红纸剪出的“元宝”,大致意思也不外乎“招财进宝”。

  12、喝鸡汤

  大年初一喝鸡汤,象征“平安”。此外家中的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寄意“新年抓财”。

  13、拜年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拜年。

  14、占岁

  旧时民间以进入新正初几日的天气阴晴来占本年年成。其说始于汉东方朔的《岁占》,谓岁后八日,一日为鸡日,二日为犬,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伟人,八日为谷。如果当日晴朗,则所主之物繁育,当日阴,所主之日不昌。后代沿其习,认为初一至初十,皆以天气清朗,无风无雪为吉。后代由占岁发展成一系列的祭祀、庆祝活动。有初一不杀鸡,初二不杀狗,初三不杀猪……初七不行刑的风俗。

大年初一习俗11

  送穷:正月初五“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这一天各家用纸造妇人,称为“扫晴娘”,“五穷妇”,“五穷娘”,身背纸袋,将屋内秽土扫到袋内,送门外燃炮炸之。这一习俗又称为“送穷土”,“送穷媳妇出门”。民间广泛流行的送穷习俗,反映了我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祭财神: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财神。民间传说,财神即五路神。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

  开市:旧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关门,而在正月初五开市。俗以正月初五为财神圣日,认为选择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

  路头神:路头神是吴地所信奉的一位财神。俗以是日为他的生日,祭晒迎接,颇为壮观。路头又称“五路神”。俗以为接路头,越早越好,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特别灵验,因此叫“抢路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