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作文

时间:2023-12-16 13:13:46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江南的作文(精)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江南的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江南的作文(精)

江南的作文1

  我生活在潮汕,一个可以称得上是江南的地方。尽管我脚下这方潮汕大地属于江南,但是对于江南这个模糊的地理概念至今我仍然分不清,不过水乡水韵的江南却时常令我为之沉醉。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就喜欢伫立在古巷的深处,窥探着那一座座老屋班驳的墙壁窗花,一间间府第书斋屋里各式砖雕木雕瓷雕,还有屋顶上的每一簇植物。从那时起,我就爱上了潮汕这个女子,这个江南的女儿。我觉得烟雨三月的潮汕,是一年最美的去处。

  撑一把折骨雨伞,撅起脚后跟儿,走在柳树掩映的翠绿里,听淅淅沥沥的雨声,从路旁的柳树溅落下来……水淋淋中,绵绵烟雨中,我踏着江南浅浅的雨水和浅浅的绿意,在宽不盈丈深深的小巷,带着烟雨中这样一份闲致和幽静,慢慢儿走到尽处……幽深幽深的小巷里,旧时的繁华被历史的车轮辗过,我仿佛走进了几百年前的幽梦里——脚下的石板路就像一把老椰胡,一下下从过客的心头拉过,穿行在众多纵横无序的小巷子里,墙上的雕花有的清晰可辨,有的已经班驳不堪,历史并不湮灭这些记载着衰败和繁荣的墙。站在通花的花巷里,探古寻幽,几滴檐水滴下,透露出一丝惬意。一滴滴檐水的滴答声中,一声声功夫茶的“请、请”里,就这样一条巷一条巷地穿过了潮汕,认识了潮汕。潮汕的老屋,不以招摇竞艳,却以和美动人。通常一进门就有一个杉木做成的屏风。屏风过后,是一个宽阔的院子,我们叫做“外埕”。

  外埕里通常种着花花草草,少不了一缸幽香的莲花。而且就是这缸莲花,让我对江南有了一种最感性的认识。小时侯,我们喜欢在早晨的.时候,收集落在莲叶上的露水喝下,滋润、而且甘甜无比。大水缸里,金鱼在莲叶下嬉戏,翻开莲叶,惊动了那一群活泼的小精灵。晚饭后安静的院子里,风吹过,月光斜射入院子,几竿莲梗在风中轻轻摇曳,荷香微微地氤氲,一杯杯汤色亮丽的潮汕功夫茶,真切的茶香、荷香钻入鼻子,一杯茶入口甘醇不苦涩,喝完口齿生津余香犹在,足以消减几多疲惫,几多躁动。烟雨中,水井旁,竹椅子上,我品到了一种不可企及的妩媚——潮汕是雨的天下。缥缥缈缈的细雨,熏陶了潮汕清清淡淡的文化,也涵养了潮汕的一方水土。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总是很温润。大街小巷,上班下班,丁丁当当、花花绿绿的车铃雨衣过后,就是踮起脚尖,撑着雨伞,悠悠走路的行人……水灵地气哺育的潮汕,最动人处,便是那温柔的水。潮汕属亚热带,天气自然温润多雨。初春三月,时雨霏霏,那池那水,便漾起一圈圈涟漪,青翠了江南的天气……潮汕还是井的天下。

  雨、水、井,清洁了潮汕一方天地,也滋润了潮汕的一方人情。清粼粼的井底,水藻摇曳着,荡漾着……而今,烟雨江南依旧。而我家的院子,早已经没有了那缸静静的莲花,那口汩汩涌出的井水了。这些年,当我的心灵疲惫了的时候,我总想有一个地方可以让心灵靠岸,而故乡潮汕,却总是让我一次又一次地跋涉,一次又一次地停靠……行走在无数履踏的潮汕大地上,心里忽然变得澄澈而透明。

江南的作文2

  在杂志上看到一段别致的话:“春天到了,小鸭谈恋爱了,蚂蚁订婚了,毛毛虫结婚了,小燕子要生了,我们还等什么呢?”

  古时,小女子十四、五岁出嫁作人妇,可叹我孤影单只活了这十六、七岁仍是潇洒一人。看着自己比母亲高了,从外形已辨得出是个女的,不禁大叹我长大了,直到有一天发现了一根白发,我猛然担心:我是不是老了?

  我很喜欢讲一个故事:小鸡和小鸭,在河边跑步,看见鱼儿游啊游。故事很袖珍,很可爱,是我第一天上幼儿园时听来的,尽管已不记得是谁教我的,但这个故事随着年龄增长,印象愈深。很多东西错过了就是永远,很多东西过去了就是忘却,但总有那么些零星的记忆在黑暗中照亮我的.过去。比如小鸡和小鸭。孩子眼中一切都是会说话的,也许是小时侯和动物对话惯了,长这么大还会对一只绒毛玩具自言自语。直到有一天发现和男孩说话比和动物说话更有兴趣时,我发现我终于有长进了。到后来有男孩送我礼物,我可爱的妈妈很高兴地对我可爱的爸爸说:“你女儿有男同学送礼物了。”至于这句话的潜台词,我不十分清楚,似乎我这人滞销,难得推销出去。罢了,长这么大也不容易,我的爸爸妈妈也不容易。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网上聊天,只要说自己是江南的小女子,对方第一反应就是:佳人啊。生在江南,的确是一种幸运,但容易让人陶醉,醉死在杨柳岸,晓风残月。江南注定风流,不然辜负了如此撩人艳景。至于像《红楼梦》里说的那种与生俱来的风流体格,则只能意会,不能言表了。想想已在这水般温柔的江南生活了十六年,多少也有了些熏陶,不指望举手投足自成一种风度,也盼着眉梢扬起一丝风流。闲暇时空吟些花间词,只恨迟生了好几百年,没赶上当年江南风流任务吟诗聚会,放浪形骸的盛景,将西湖做墨池、为胭脂,层染段黛青山。

  总盼望长大,长大意味着更多自由。包括通宵玩耍,谈恋爱,这些如果大逆不道的行为在长大后都是通行的。生在江南,不该不享受爱情。张爱玲小时候些小说,主人公还要赶到西湖殉情。现在西湖就在家门口,不用岂不浪费?年少轻狂,至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我还不会体会,因为太小,不懂得炽热的绚烂后是平静,汹涌的大海深处是安宁。只会看着罗密欧和朱丽叶,梁山泊和祝英台,不知愁怨地欣赏他们的轰轰烈烈。也许等我长大了,真正的长大了,我会理解,并会追求。

  春天到了,柳絮儿满天飘,不知是谁撞碎了翡翠桥,染绿了小村庄。杨柳青啊,桃花红啊,榆钱串上了梢。在我眼中依然单纯的江南,依然风流的江南,不只明天会怎样?

  我想,在江南,我迟早会醉的,不要叫醒我。

江南的作文3

  江南,最是柔情!一柄油纸伞、一川烟雨,引的多少文人墨客为你折腰。那年?江南烟雨,你的回眸乱了一剪流年。江南,你可是那个结着愁怨在雨巷中悄然邂逅的丁香姑娘。我只能在一隅静静的凝望,忐忑的守候。悄悄的等待,等待你的到来;窃窃的欢喜,看着你的身影一点点清晰。渐渐地走进,渐渐地擦肩,渐渐地走远。一柄油纸伞,遮住了山高水长。烟雨朦胧中,淡淡的幽香拂过。淡淡的你,淡淡的愁还有淡淡的擦肩。你,写着心事而来,却带着我的心事走远。

  一柄油纸伞,一川烟雨,一帘心事,一缕惆怅!为谁?

  江南,你可是那个等待在季节里,容颜如莲开落的佳人?,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你翘首企盼,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时时留意着青石道上的"跫音"。青石向晚的街道,达达地马蹄,与你邂逅一场美丽的错误。

  江南,多少楼台烟雨中!不愿错过这一季的旖旎,油纸伞在细说着这份朦胧的美丽。青石向晚的街道上,泪湿的记忆在那条雨巷回荡。水墨浓彩,书不尽离情惆怅;唐诗宋词的`雅韵,在等待中憔悴成一阕旧词。古韵悠扬的江南,未曾与你邂逅一场季节里的春暖花开。只得将心事紧锁,在岁月一隅,静候你的消息。

  时光荏苒,岁月静好!江南烟雨几多情,我恋烟雨醉相思!是谁,窗扉紧扣翘候归人?是谁,在寂寞巷口独自徘徊?回眸处,你是我泪湿了千年的眷念。自此,任繁华落尽,你还是当初的旧模样。

  若可,我会将流年轻剪。剪一段岁月静好,剪一段最美丽的时光!与你,倾心相遇。那时的你,为我回眸倾城,而我为你乱了一剪流年。

  若可,我要将流年入诗。诗中的你百结愁肠。一柄油纸伞,一川烟雨,一段丁香般的芬芳,结一段雨巷的情缘。只恐诗意写不尽,写不尽你回眸的倾城,写不尽你忧郁中的美丽。

  若可,我要将流年入画。画中的雨巷,你的回眸处,油纸伞轻倚在你的肩头。你不在有着点点的忧郁,目光深远。似乎透过流年,重逢着一处的春暖花开。若可,让我就化作那星星点点的阳光,为你驱散那一季的烟雨。

  那年江南烟雨,你的回眸乱了一剪流年。你若从唐诗宋词中走来,温婉而哀怨。我的手触不到你的眉,不能让你尽展笑颜。你犹如梦一般的到来,犹如梦一般的远离。结着幽怨,丁香一般的姑娘。

  那年江南烟雨,你的回眸,乱了一剪流年。你犹如岁月里的沉香,馨香了我的整个流年。我不知道,你将你的一帘幽梦轻付了谁。我只知道,如若此生没有和你相遇,那么,我是否仍是那个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听风看雨的寻路者?是否仍是那个追逐着梦想的翩翩少年?

  花开花落,风起云涌,多少前尘旧事,多少妖娆与繁华,深深缠绵在岁月深处。此去经年,往事不可尘封。一季烟雨,一川朦胧。将你入诗,将你入画。朦胧中,你浅笑回眸,嫣然了我的一剪流年。

  那年江南烟雨,你的回眸,乱了我的一剪流年。

江南的作文4

  江南的四月,是个多雨的季节,纷纷扬扬,连绵不断的雨丝总牵起人一份悠悠的情怀。

  夜已深沉。我独自坐在窗前,悄然无息中愈发分明着雨点的沙沙声。雨色、夜色及柔和的灯光糅合在一起,渐渐地变成一团烟雾,瞬间又由浓转淡,一个沐浴在雨中的江南小镇展现在眼前。这,便是我的故乡——湖州。

  那一年,为祭扫祖墓回到故乡。回到倚在小镇流程最长、历史最久的浔河旁的奶奶家中。清明,正是多雨的季节。三天的时间整整下了七十二个小时的雨。每当正事完毕,我总喜欢坐在窗前,一边聆听着雨点击窗时发出的串串清音,一边凝视着水落地时幻化的层层烟雾。在这里,我才充分领略了江南小雨的特有韵味。那条悠长的河上,细若游丝的雨密密麻麻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帷幔。风起时,帷幔翩然飘动;风止时,便又悄然挂下。对岸的一间间矮小古朴的木屋,在细雨轻抚下,童话般地兀立着;天井里一棵棵不知名的乔木,被雨拍打着,发出潇潇的疏响。禁不住这雨的诱惑,我几步来到屋外。啊,这真是一个别样的天地,分外清新的空气,使我的心霎时得以纯净,连日来的沉闷忧伤也荡然无存。我在被雨打湿的青石板上静静地走着,不时地看到路旁泥地上犹如大地酒窝的一个个小小水塘,在水滴的撞击下,溅起一朵朵白莲,煞是好看。当我穿行在两旁木屋林立的.小石子路上时,不由得想起了“撑着油纸伞,我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一种浪漫而又柔美的心境油然而生。

  茫茫的雨雾里,那条小河上的石拱桥有些朦胧,若隐若现的。我信步走了过去。石桥与河是同样的古老,青石板被雨水冲刷得很干净,质朴而坚强地横呈在桥面上。远处河面上,升腾起一层层很薄的雨雾,继而又在浅灰色的空中散开。石桥、小河、石径,在雨里,一切都罩上了一层蒙蒙的感觉,如诗如画。这种淡淡的从容不迫的意境,使我深深地陶醉于其中。

  三天很快过去了。就在我登车返杭的那一刹那,从车站左边的小木屋里,若断若续地飘来不知名的少女的歌声:“江南人留客不说话,只有小雨悄悄地下。黄昏雨似幕,清晨静如纱……心在雨中醉,情在静中发,多情小雨最难舍,留下吧,留下吧。”伴着甜美的歌声,汽车缓缓启动。

  不知为什么,我的脸上淌满了水,雨水、泪水?已不清楚。但那一股强烈的热流却充彻了我的全身,竟使我无以言语。朦胧中,我分明感到,世界是那样可爱,生活是那样美好。

  小镇安静地立在烟雨中,带着一种宁馨与恬然,慢慢地隐在了一团雾里。片刻,我的眼前再次出现雨色、夜色与灯光。我依旧坐在窗前,聆听夜雨的沙沙声。这些美好的记忆,就像绵绵的雨丝萦绕在我心头,久久不散。

江南的作文5

  风到这里就思念,粘住过客的思念雨到了这里粘成线,缠着我们留恋人世间,你在身边就是缘,缘分写在三寸石上面,爱有万分之一天,宁愿我就葬在这一天!淅淅沥沥的小雨,更能衬托出江南雨的缠绵,细细聆听,聆听着自然的天籁。

  我喜欢戴望舒的诗,因为他的诗清新,纯粹。他的《雨巷》曾无数次,勾起一个少年美好的幻想。幻想在江南的梅雨时节,也能在一个雨巷,逢着一位撑着油纸伞,结着丁香般愁怨的姑娘…

  雨后的江南,又有着另一番风情。天地间都是一派洁净透彻的的景象,给人一种清爽的感觉。一群孩子嬉闹着,在村前屋后,相互追逐着踩水玩;菜园里,不管是蔬菜水果还是野花野草,都饱饱地吸足了甜甜的春雨。馋嘴的小草,轻声的打着饱嗝,嘴边尚挂着一颗剔透的露珠,在雨后微阳的照耀下,折射出五彩的光;久睡的小溪也被这场雨所唤醒,伸伸懒腰,抖擞精神后,唱着一支欢快的歌谣,一刻不息的奔向远方。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便是对江南雨的最佳诠释。江南的雨是柔美的,含蓄的,像一位温润的少女,有着柔嫩的肌肤,也有着娇羞的情愫。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道出了江南雨的品质。在一个月光明亮的夜晚,当自然万物都早已安然入眠,万籁俱寂之时,细雨伴着微风,造访人间,牺牲了自己,滋润千千万万个梦。在梦中,我亦幻化成雨,随着清风飘扬,散化成千万丝细雨,从天而降,融进草的怀抱,融进花的心蕊,融进脚下这片仁慈宽厚的土地。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骚客,于江南的雨季,将胸中的才情和诗意就着一杯杯或清或浊的老酒,毫不吝啬的抛洒在了江南的细雨中,所以江南的雨也是醉人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绵绵的细雨,撩动了李清照的心弦,勾起了她深闺孤独的惆怅和对国家动荡命运的无限担忧。李清照心中的江南雨,应该是忧伤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一滴滴雨点,像一只只调皮的精灵,故意去引逗春游中的诗人,去沾惹他的衣袖,却从不打湿。这样可爱的小雨点,又怎会让人忍心去心烦恼怒它们呢。所以我想,在僧志南心中,江南雨一定是可亲可爱的吧;”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在诗人眼中,晴天的西湖波光粼粼,煞是美丽,而雨中的西湖,薄雾空蒙,远处的青山在视野里迷迷茫茫,时隐时现,恍若蓬莱仙境,除了”奇妙无穷”,恐怕就再找不出一个更贴切的词语来形容这样的景致了。在苏轼的心中,江南的雨是奇妙的。

  江南的水,柔美多情,鲜有急湍险流,少了一份强劲与张扬,却多了一份优雅与从容。常听人说,雨是无根之水。这柔美,含蓄,又风情万种的江南水之魂,可能就源自江南雨吧!

江南的作文6

  江南景,江南人,江南食,江南情。烟雨江南的美景令人如痴如醉,可在这如诗如画的江南中,令我沉醉的仍旧是那碗热腾腾的籼子粥。每当想起江南,脑海中总会浮现那碗带着江南味道的粥。

  印象中江南那碗粥,每次端上来还是刚出炉的热腾腾的,略显朴素,有着一点淡淡的麦的浅褐色。粥的味道并不是十分的美味与鲜美,但这碗粥品尝起来能感受到浓郁的小麦味,还夹杂着一股清香与甘甜。

  在游江南时,每一天结束旅程回客栈前都会经过这碗粥所在的小巷。踏着青灰色的石板,纵然江南的春风怎样温柔地轻拂过我的肌肤,也吹不过我一身的疲倦。但品尝粥时,它味道中给予我沁入心扉的温暖与甘甜一下就平静了我的内心,吹去了我的疲倦。于是,后来的每天我都会来这里喝粥。一边喝粥,一边望着江南。江南的风缓缓抚摸着远处湖水的脸颊,荡出微微波澜,柳条随着微风舞动,在湖面上勾勒出淡淡的一丝痕迹。更远处的青山在雾气的朦胧中若隐若现,江南的美,是朦胧与雅致的。

  喝粥的过程中,我也慢慢与餐铺的老板娘熟识,她是当地的一位江南女子,我也有幸亲眼见过她做粥的样子。她总是一点点地推着石磨磨粉,一步步向前推,一步步向前走,尽管石磨的重量较大,但她磨粉时从不显狼狈,哼着一首江南的小曲,不紧不慢,一丝不苟地向前推着。这吴侬软语尽显着自己的风情与优雅。

  老板娘做粥每一步工程也都很用心。她舀米汤时,一手搅拌粥,一手抖动瓢,瓢中是米汤,舀起米汤后,她便缓慢并均匀地把米汤洒入粥中,一点一点的,渐渐沥沥的米汤哗哗而下。在这米汤内,我仿佛看到了江南那轻柔又渐沥的雨缓缓而落。

  这一碗粥,十分的朴素,没有过多的装饰,但是舀一碗粥滑过舌尖,小麦的清香与粥融合的那一份甘甜,瞬间就沁入了心田,喝着一碗小粥,观赏着江南美景,也会感受到不同的滋味。有时候喝着粥还会下点小雨,雨一滴滴地落在巷子里的石板砖上,发出清脆的水滴声。我舀着一碗粥,看一些粥一滴滴落入碗中的样子,正好像在观看着江南的雨一样,渐渐沥沥。慢慢的,粥也凉了,雨也停了,傍晚的微风吹了起来,一碗凉凉的粥喝下去,又好似吹着江南那柔顺的晚风一样,里中带有凉意和淡淡的轻柔。一边欣赏雨后天空中多彩的.晚霞,心中都觉得温和与幸福。

  江南的景色并不像都市那般繁华,每户江南人都在自家的砖瓦房下过着属于自己的慢节奏生活。尽管小小的一碗籼子粥是很普通的食材,但江南的细致与耐心都潜藏其中,它还顺应着江南的美景与自然,老板娘做出的粥并不求奢华,但它有着江南的温和与清淡,令人不失回甘。

  在江南,再简朴的食物,江南人也可以从中创造食材给自己带来幸福感受。并用这朴素的食物,给更多的人带来快乐与放松,让更多的人透过舌尖的滋味,感受到江南人的温情与江南景色下的韵味。

江南的作文7

  连绵的春雨过后,天气突然晴朗起来了,走出门外,阳光暖暖的,不烈也不灼,老舍说,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我看,江南的春天晴起来也是响晴的。

  儿时,妈妈常让我看“太阳公公”,此时,我觉的春天的阳光似乎也有一种母性的温柔。在这温暖的响晴的阳光下我的心也明亮而欣喜起来。我说不出欣喜的由来。但总觉得眼中的世界有一种不同的色彩,——温馨而明丽,我似乎从没感受过这么喜人的春色,回想起来,以往的那十六个春季,真是辜负了大自然那无私馈赠。

  小女孩的雀跃与天真仿佛也冬眠了一阵子,但此时,又统统苏醒了。我奔跑在散发着泥土芳香的田垄,我静立在嫩绿如菌的青青山前,我仰卧在密密的翠草中间,我觉得春无处不在。

  我喜欢,喜欢那株被我称为“醉妃”的花树,柔软纤弱的枝条,细嫩浑圆的树叶,树叶间疏疏的托出几瓣粉红的花朵,这粉红,红的轻柔,红的温蔚,粉红中流露出羞怯的微笑,半藏半露于枝叶间,之所以称他为“醉妃”正是因为这种粉红,总让我想起微醉后杨贵妃的腮红,风中摇曳的枝条上,这花朵更显得脱俗出尘,让人不由自主的泛起一种醉心的怜爱。

  我喜欢,喜欢那绿绒种掩映的“蓝星”花。它们是散布在绿色野中的蓝星星,一大片,一大片,目光所及都是成片连接着的,小小浅蓝色花朵,一瓣一瓣,共[]同织出一个春阳下绮丽的梦幻,它们虽不是真的星群,却更比夜空中的繁星多了一份生命的活力,它们相互挤挨着,热烈的开放着,蓬勃的生长着,在这春日里毫无顾忌,大胆的将自己的美丽向人们展露,这恐怕是夜空的星星永远也不能以拟的吧。

  我喜欢,喜欢那柔和的春雨,只见它在柳枝、柳叶上跳动着。那雨时而直线滑落,时而随风飘洒,留下如烟、如雾、如纱、如丝的倩影,飞溅的雨花仿佛是琴铉上跳动的音符,奏出优美的`旋律。

  我更喜欢,喜欢阳光流溢的整个天地。天,是刚被染成甚蓝色的花布;云,是点缀画面的变幻莫测的奇花;太阳,那位慷慨的长者,带着母爱,毫无吝惜地将缤纷的色彩洒向大地。所有的色彩,都是溢着奋飞的音乐旋律。

  春天是温柔的。因为它承载着太多太多的希望,太多太多的梦想。它是秋天埋下的伏笔,是冬天孕育的儿女,更是四季中唯一能给人以祝福的季节。这个世界因为有了春天才变得多姿多彩,我们的心灵也因为有了春天的到来才变得更加阳光灿烂。

  我还想好好看看春的水,春的风,春的树,春的草;我还要听听柳梢的鸣唱,莺燕的呢喃;我更要闭上眼睛,去感受春的爱抚,用我的心去与这和季节对话。因为,此时的一切都那么完美。也因为此刻,我有一种不同以往的沉醉,那就是主动认识,主动体味的心情。

江南的作文8

  乌镇在浙江省的桐乡,距上海和杭州都差不多是一个多小时的动车路程。

  乌镇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它是江南水乡小镇文化的典型代表,至今仍保留有大量的古旧建筑与人文风景而成为中国最具有旅游价值的十大名镇之一。

  乌镇由两条带人工开凿痕迹的小河分成东西两个片区,分别被当地人称为“东栅”和“西栅”。东栅以水乡民居为主要特点,比较适合去了解和体验往时当地百姓的日常生活和与生产劳作;而西栅则以小桥、亭台楼榭、江南园林为主要特点,适合观赏湖光山色与休闲娱乐。这里众多的客栈、饭店、风情园、酒巴、可以为游人提供各种方便。

  作为江南水乡的代表,乌镇的风貌曾被文人墨客这样描述:小河相通,水街相依。河流蜿蜒曲折,河面波光闪烁。石桥轻卧,垂柳依依……

  我便是带着对小镇的这份记忆来到小镇,希望能寻觅到这里石板路旁与水相依的古街,寻觅到这里如虹卧波的小桥,以及古镇花前月下那些令人耳目清新的江南小调。

  午后的乌镇,骄阳似火。无数的游客在这里的每一条小巷穿行,有的摇着扇,有的拎着包,有的撑着伞,有的拖家带口,有的前呼后拥,冲着相同的目的地,怀揣不一样的念想。

  乌镇的建筑风格以白墙乌瓦为主色调。穿城而过的两条小河赋予了它灵动与轻柔。在黑白交错与浮光陆离间,现出建筑的古朴与自然环境的清幽,颇似一幅清新雅致的水墨画,透着些许的飘逸,些许的淡然,有一种既入世又出世的存在感。我在小巷的许多拐角处侧身回眸,希望能寻找到当年这里的人们宁静安祥、自由自在地在河边浣纱淘米,摇橹捕鱼,休闲纳凉的情景。可是入眼的,却是人头攒动,步履匆匆,一带浊水,满地浮华。

  记忆中的乌镇,一湾秀水脉脉环绕,数列雅居顺流蜿蜒。青砖黛瓦做明屋,离离芳草接虹桥。通幽曲径穿街巷,古木如盖蔽高墙。人们在临街的店铺购物,嘴里说道的却是三月的杨柳,九月的桑麻;人们在水边的`树下闲聊,听闻的却是吴国的富庶,越国的多娇。古村、码头、井台、院落,修竹婷婷,花开如锦。雕梁画栋的房门,天圆地方的小窗,里里外外,都透着古色古香。

  如此雅静的地方,自然会孕育出众多的文人雅士。中国现代文学大家茅盾的故居就在乌镇的水边。水乡的灵性,家教与私熟的诗书熏陶,造就了这位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所以,在参观茅盾故居的时候,我总想透过历史,在这里的市井街巷,小桥、台榭中找一找茅公当年戏蝶或者吟诗作对的背影。无奈物是人非,除了眼前斑驳的墙,风化的桌椅,其他的一切都已彻底改变,包括那些流水,那些杨柳,那些行人和他们怀揣的理想。小镇的街头,再也等不来月上枝头,等不来斯人独坐西楼的风景。眼前的世界,熙熙攘攘,当年的如诗如画,消失得无踪无影。

  于是,我只能在脑海里想象,想象当年曾经的游子如何在月亮升起的时候,将一叶扁舟摇进这如梦似幻般的小镇,然后停靠在这二十四桥明月夜的幽雅里,静静地等待并迎来彩霞满天,或月落乌啼。

江南的作文9

  在记忆中,每年过年前几天,祖母总会赶早起床,将前一天晚上准备好的糯米放进白色的棉布袋里,把水沥干,在自行车前的篮子里铺上一块蓝色的布(那篮子有些生锈了),再将装满了糯米的棉布袋放上去。

  我的手里抱着一个用竹子编成的小篮子,里面摆着几个碗,碗里盛着白糖、葡萄干、核桃仁我总要那几个来吃。祖母忙东忙西,从鸡棚里走出来,手里还拿着几个鸡蛋,姐姐走上去接过鸡蛋,在井边把鸡蛋洗干净。

  我们要去蒸糕了哦!祖母对我和姐姐说。我和姐姐爬上自行车,祖母推着我们。刚从路口转了弯,就碰到了王阿婆,祖母的姐妹,你要去蒸糕啊,我帮你把他们带到老刘那里去哇!她看祖母推着我们两个开口说。祖母没有推辞,让我们俩到阿婆的电瓶车上去,没一会,就到了。

  刘爷爷好!我和姐姐熟门熟路地走进刘爷爷的家里,他拿出一大把糖放在桌上,你们多吃点!我也不爱吃这些,哈哈哈!他看着我们,眼里是溢满了疼爱的。

  奶奶骑着自行车来了,老刘,我来蒸糕了,还是老样子啊!奶奶将糯米拿出来递给刘爷爷,刘爷爷接过来,便走向后院厨房。那时候是最爱在后院待上大半天,看着刘爷爷蒸糕的了。祖母把东西送到,就回了家,留我和姐姐在这。

  他把糯米磨成粉,又拿出一点已经打好的米,把它们和在一起。我来放果子!我叫道,姐姐跑来和我一起。我和姐姐拔完从我手里抱着的篮子里把碗一个一个小心地拿出来,放在石桌上,在上面摆上核桃仁和葡萄干,他看着我乐呵呵的。真好看!他称赞我,接着又小心翼翼的把白糖和其他辅料加手和在一起,为了不把我摆在表面的辅料弄坏,他也是费了很多心思的了。

  你看,这就是江南人的温柔,从不会对你的行为厌恶,会小心翼翼的.维护着你还不被你发现地默默守护。

  我看着他那样浮夸的表情和维护我不让我的杰作被破坏的举动,笑出了声。那时候只觉好笑,现回想起来,他是很喜欢我的吧。

  江南人虽不似北方那样热情、豪迈,但骨子里的那种温柔、细腻、耐心、机灵和坚定是与生俱来的。江南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多雨,居民生活依赖着水,塑造了极富韵味的江南水乡民居的风貌与特色。这样的韵味是北方人不容易体会得到的。

  他把和好的糕放在蒸笼上,生火,耐心地看着火候,时不时地看着糕,不吝啬地说,吃过了他家蒸的糕,别家的糕都索然无味了。过了有些时候了,他把糕拿出来,放在灶台上,接着那另一笼放上去,他从没觉得厌烦。

  我和姐姐迫不及待的用手去捏一块下来放在嘴里吃,刚出炉的崇明糕,味道与冷掉以后的,是截然不同的。熟悉的味道回荡在口腔。口感很细腻,和外面买回来的大不相同,崇明糕是很甜的,但却甜而不腻,愉悦的甜味流淌在心间,飘荡在舌尖上。

  他曾对我说,他会一直热爱这样的生活与工作,直至死去。你看,这就是江南人骨子里的细腻、耐心和坚定不移啊

江南的作文10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在王安石的这首《泊船瓜洲》中,提到了“江南”二字,这不禁让我想到了绍兴这个美丽而又神秘的城市。

  绍兴,是镶嵌在浙江省里的一颗明珠,素称“文物之邦,鱼米之乡。”去年,我就和爸爸妈妈一起自驾游来到了绍兴。

  开车来到绍兴已经是深夜了,正当我们不知道要去哪里的时候,一个个子很高的陌生男子敲了敲我家的车窗,爸爸小心翼翼地摇下车窗,说;“你是谁啊?”没想到这个高大的陌生男子突然大笑;“老戚,你怎么连我都不认识啦?小学的时候,我们俩还同桌呢!怎么,才几年没见,你就认不出我来了啊?”爸爸迟钝了一会,然后拍了一下大腿,“诶呀,原来是你呀,老高,你现在怎么变得这么胖啦!”后来,他们又聊了一会,我才知道,这个男子是爸爸的小学同学,后来在绍兴安家立业。接着,爸爸问高叔叔能不能在他们家过一夜,第二天再出去找酒店,高叔叔爽快地答应了。到了他们家,发现高叔叔有一个跟我差不多大的女儿,于是,我就和她聊了起来,她说,她叫小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绍兴人,边聊边帮我剥桔子,十分热情。晚上,我就和小晴睡在一起,夜里,她还细心地帮我把被子盖好。

  第二天,高叔叔自愿当我们家一天的导游,早晨,我们一起去吃了早茶,在绍兴,早茶的种类非常丰富,有蒸饺、小笼包、油条还有稀饭,那碗稀饭陪着一块豆腐乳,特别好吃。吃完早茶后,我们一起去了兰亭,这里的景色十分清新淡雅,刚走进去,扑面而来的,是那竹子特有的清香味,顺着一条石子小径走下去,是一条潺潺的小溪,溪水清澈见底。在旅游的过程中,由于人多,我的夹子不小心被人撞掉在地上了,这时,一个当地的农民帮我捡了起来,和蔼地一笑:“姑娘,这时你的吧?”我连忙说了声“谢谢”,于是他就继续去打扫卫生了。

  下午,我们去了鲁镇,这里彻底的体现了什么叫做江南水乡。一条条窄窄的青石板路的两边,有一座座小巧的亭子,亭子里有人在打牌,有人在拍照,有人在下棋,老老小小都享受在这美妙的氛围当中,河边还有一家家酒楼,里面时不时地传出阵阵酒香,岸边的小船内,有卖水果的,有卖帽子的,有卖蔬菜的,每个船里的大哥大嫂都在热情地吆喝着自己的东西,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亲切的笑容,让人看了就觉得心里暖洋洋的`。有一个老奶奶还特意送给我一个小花环,慈祥的对我说:“丫头,这个送给你,你是外地来的吧,一看就知道。”然后便拄着拐杖慢悠悠的走了。一群小孩子突然跑过来,围着我们转,在我们的手里塞了一些树叶子,唱着当地的名歌,欢迎着我们。

  才一天,我已深深地爱上了这个美丽的古城,绍兴,不仅有美味的食物,诗情画意般的风景,还有那令人回味无穷的人情味儿。

江南的作文11

  晚餐后的闲暇时光里,与老友一起踩着河岸边厚腻的青苔,沿着运河漫无目的的前行,我于垂柳的嫩绿中寻觅春的痕迹,直到江南的烟雨打湿了眉毛,老友却忘情于步履的欢快,对不期而遇的霏霏细雨浑然不觉。

  过往对江南的记忆,无非是小桥流水人家,可到了张家港才发现,江南不仅有传说里的古朴,还有充满现代气息都市繁华的一面,那种柔润的韵味,弥漫在各个角落,连人们的对白都显得韵味悠长。

  站在拱桥上看货船鸣笛而过,目送它渐渐消失在雨雾中,生活在金港这江边的水乡,对江南的爱恋与日俱增,语气亦变得轻柔,生怕惊扰了这现代3D板的清明上河图。

  微雨的黄昏中,泡一壶碧螺春,斜倚在小桥的栏杆上,享受着那份恬淡,水气氤氲弥散,河面上薄雾冥冥,品着茶香,望着飞檐下滴落的雨丝,有种偏安一隅的静逸之感,沉醉于淡泊的时光中。

  近在咫尺的香山在雨雾里更显得碧翠欲滴,山中的景致总令人流连忘返,每一棵树,每一朵花,贪婪的享受着润物细无声的滋养,美丽的灵性蕴藏于沉寂的情怀,怎能不让人迷恋于如画的美景中。结一角草庐,种几棵山茶,养几只鸡鸭,我想神仙也不过如此吧。

  暮霭浓汤般从江面上升起,如绕梁三日的`广陵神曲般绵延数里。雾气弥漫整个江边的村落,淡淡的炊烟与雾气相溶,分不清孰是孰非,徜徉在石板小径上,只感受到一丝绵长的淡然。虽然不见了唱晚的渔舟,没有了抱着琵琶弹唱的商女,空气里弥散着温馨,填补了寂静的缺憾。

  “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这句出于苏轼大家的《水调歌头》,承载了作者几多的离愁与哀怨,烟雨黄昏中的江南稍带一丝的落寞,但不失儒雅的韵致,当濛濛的细雨平平仄仄的滴落,那曾经为身外之物惶惶不可终日的心海,是否会泪雨滂沱?从而打湿了“司马春衫”呢?

  烟雨黄昏里的思绪,如脱缰之神驹,往日的旖梦蜕变为不可触碰的肥皂泡,随着雨雾消散。没有了尘世的喧嚣,淡忘了曾经的辉煌与挫折,只留下生命的本真。原生态的生命是简单的,也是自足的。不是香车宝马,不是海滨别墅,更不是高官厚禄。雨雾里我们可化身为古龙笔下的江湖儿女,锦帽貂裘,把酒言欢,快意恩仇,也可是厌学出逃的顽童,在小巷深处去寻觅昨日失落的弹珠。亦或是耄耋之年的长者在自己种的香樟树下坐着摇椅品着子孙们采摘的新茶。

  行走在江南的黄昏里,就让这蒙蒙烟雨,洗去我毕生的烦忧,洗去贪婪,洗去怨恨,洗去离愁,洗去相思,洗去纷争。用一颗散淡的心去亲近自然,感受生命的本真,享受人生之旅的每一次绚丽。

江南的作文12

  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江南究竟有多好?

  ——题记

  你曾经有寄心于江南吗?你曾经有游览过江南的风光吗?你是否留恋于江南那女子一般温柔的水和那秀丽的山川?

  走过江南,你能感受到“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闲情雅致;走过江南,你能欣赏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艳丽美景;走过江南,你能体验到“鱼戏莲叶间”的无限乐趣;走过江南,你会沉浸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朦胧迷茫里……

  江南,梦一般的地方,宁静而神秘,好似隔世的桃源。曲巷弓桥鸣翠蝉,花繁如锦笼绿烟,云雾缥缈,氤氲在空气中,给江南蒙上了一层淡淡的面纱,让江南有了一种迷离,模糊的美感。她的裙裾舞动,她的新月涓涓,像一幅水墨洇开的旖旎画卷,正缓缓舒展。

  此刻,天上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撑开油纸伞,在这小雨之中,悠闲地漫步。这让我想起了雨巷诗人戴望舒在《雨巷》中所写的“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描写的不正是现在的景象吗?

  这雨细腻如丝,落在屋檐上,又顺着屋檐而下,在凹凸不平的青石板路上绽放出一朵朵小水花,发出“滴答滴答”的清脆的响声,就像“天街小雨润如酥”描写的一般。雨渐渐密了,在这青石板路上,逐渐升起了一层水雾,烟雨迷蒙中,仿佛能看到那位身着旗袍的,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就这样,撑着油纸伞,徜徉在柔曼的丝雨中,走进了一条幽深的小巷,曲曲折折,弯弯绕绕。雨点敲打着瓦片传出悦耳的声音,在窄窄的小巷中飘荡,闭上眼静静地聆听着,享受着,内心愉快而明朗。

  在这小巷里,时间仿佛停住了脚步,这里实在太静谧了,时间不忍心去吵醒它,于是就放手了,让它永远安静地睡下去吧。向小巷深处走去,那一扇扇虚掩的门的背后,是否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令人浮想联翩。这里,无数历史浮云慢慢沉淀在古老的青石板之上,等待你去发觉……

  夜幕悄悄地被拉了下来,夜空经过雨水冲刷后显得明净而深邃,斑驳的星点缀在幽黑的夜空。站在石拱桥上,江南湿润的.空气中蕴含着雨的气息,吹落的花的气息,清新而淡雅,让人忍不住深吸一口气,让这醉人的香气慢慢溶进血液里。桥的两岸,灯火阑珊,那一点点橘色的光芒传递着温暖,让人感到无比欣慰。夜,渐渐深了,美丽的江南小镇就在这宁静中安详地睡去……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走过江南,风吹柳絮飘满城,江南,好似时光流动中永远不变的坐标,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一抹深深的痕迹。人语驿边桥,江南究竟有多好?我想说:“江南就是这般好。”

江南的作文13

  江南是才子,是在梧桐落叶下舞剑,冷月清辉中吟诗的书生;江南是佳人,是在深闺秀阁中抚琴,秦淮河边嬉戏的小家碧玉。江南不从政,不议天下事;江南只读诸子百家,只观琴棋书画。江南不是皇宫都阙的富丽堂皇,江南只是山清水秀的世外仙境。江南不是富贵牡丹,江南只是清水芙蓉。江南不是大红大紫,江南只是淡蓝淡绿。江南不是高亢秦腔,江南只是呢喃吴音。江南不是兵马俑,江南只是青花瓷。江南不是毛皮,江南只是丝绸。江然而那只是千年前的江南,士别三日即刮目相看,何况是整个江南?人工的玄武湖底隧道都如蜘蛛网般四通八达了,我们还能相信岸上是晓风残月杨柳,画阁凤楼珠帘吗?

  南不是火,江南只是水。江南只是水,水似江南。

  或者根本就是我想错了,也许她真的不如虞姬般贞烈,她顺从了,已不是当年那“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的江南了。辗转千年中,她变了,杜郎见了她今日这副模样也唯有惊呼深情难赋了。就好似玻璃橱窗里的一件古老展品,纵无人识得她曾经的容颜,她仍低吟浅唱般地讲述往昔“卷上珠帘总不如”的繁华。而如今她的繁华落尽后的苍老与展厅里的灯火极不协调地交织在一起,让人怀疑这时否只是一件赝品,而那二十四桥的明月也恍如隔世的迷梦一样。跟前的她穿金带银,傅粉画眉,似风华绝代的贵妇人一般,我只能对着此情此景怨她背叛了她的初衷,背叛了“江南”着两个字。

  当然那些只是我凭空的猜测,无论是那一种可能我都不愿意接受,于是我从一个阴暗的角落里找出一本古籍,抖落灰尘缕缕,再翻开,只见上面赫然写着“变”字。紫金山天文台上发现的星星都一百多颗了,明孝陵都重修的.面目全非了,秦淮河边许久都没有《后庭花》的声音了,谁还会讲起“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的神话,谁还会描绘金陵十二钗的美貌,谁还会登凤凰台悯吴宫花,谁还会道说当年四才子的风流韵事,当然更不会有人在二十四桥指点玉人吹萧了。

  当秦淮河已不是当年浣纱的秦淮河,栖霞寺消除了当年祭天的风光,贡院也没有当年卧虎藏龙的时候,就只剩“江南”空虚唇齿留香的名字让我感觉她的幽怨,她奄奄一息地残喘着。

  总之“手持一杆烟雨,笑傲十丈红尘”的飘逸被一种庸俗的氛围取代,空中不在弥漫淡淡的墨香,江南只是一个形同虚设的画框,她表面上顺应潮流的变化确乎理所当然,然而引来了一声不为人知的轻叹。

  江南,她究竟在想些什么?烟雨依旧,然而当梦被埋在江南的烟雨中后,我心碎了都不懂,世间竟是这样瞬息万变……

江南的作文14

  我从小生活在江南,对江南的小巷总有着一股熟悉与亲切感。

  江南的小巷是用厚重的青石板铺砌而成的。虽厚重,却不失江南独有的童趣与惊喜。你可以在石板的缝隙找到几片柔软细腻的青苔,或者在墙角下不起眼的草丛里,找到几朵白色的小蘑菇。

  在我的记忆里,小巷里总是“嘀嗒嘀嗒”的,渐渐地,小巷的石道湿了,屋檐也湿了。这时,总有那江南的姑娘,撑着伞穿过小巷;或见那少年站在巷口,眺望那远方的荷叶丛里,渔夫撑着长篙隐没在其中。

  江南的小巷,那是我儿时最爱探索的地方。它往往隔绝了尘世的喧嚣,你可以静听自己的足迹,与青石板中合成一道江南情怀的幽曲,直至那石板深处,试着扒在矮墙上,看那围墙外的世界。

  江南的小巷就这样一点点的融入我的生命之中,不仅仅是景,还有韵。

  江南的小巷是有一种莫名的愁绪的,就像戴望舒笔下那结着愁怨的丁香一样的姑娘,让人在那绿了芭蕉,红了樱桃的时光流逝中,不自觉的深陷其中。

  江南小巷的韵味也在那墨香的醇芳。走在那夜间的小巷,看那夜里点点星火的江南,听着寺庙的钟声,是否也感受到了“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意境;或在那烟雨朦胧之际,靠着小巷的青石墙,看那水中的接天莲叶映衬着娇容的`荷花,看那在其中穿行的采莲小舟,也不禁让人想起那诗句“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相到薰风四五日,也能遮却美人腰。”

  江南的小巷,载了江南的歌舞升平与悲欢离合,还有很多、很多……

  但江南的小巷在消失,我心中的江南在消失……

  再回那江南,那份记忆早已变了模样。原本的巷已变成了高楼大厦,像我见过的所有的城市那样,规矩,死板,毫无生机……眼前的灰白,触在指尖,冷在手里,也冷在心上;那份雅韵也没有了,仅存的几条小巷变成了商业街、步行街,带来了金钱,带来了繁华,但也带来了喧闹与肮脏。人们想要的是什么?又为此失去了什么?可还有人想起那曾经的优雅闲适的江南小巷?

  我那江南的小巷渐行渐远了,我那童年的记忆,那片童趣,那份安宁,那一首首的雅韵与诗意一起渐行渐远了……

  哦,不!我要如何告诉父母,那记载着他们半生的江南小巷将要不在?我要如何为我将来的孩子描绘我们的童年?我又要如何说服自己,那最后的乡愁,终将是回忆,当回忆不再,一切终将不在?我似乎看到了,那混凝土所铸造的怪物,正张开它的血盆大口,吞噬着江南的小巷,吞噬着江南的记忆,吞噬着那仅存的文化与诗意,吞噬着一切与一切……

  谁又能救救江南?愿你我不会永别,我最爱的江南……

江南的作文15

  雨滴清透,孩童嬉戏,那是纯净的江南;吴侬软语,流水缠绵,那是多情的江南;菡萏清涟,游鱼戏水,那是灵动的江南;水光潋滟,小舟轻漾,那是静谧的江南……

  孩提的江南

  暮雨潇潇,雨滴流过墨瓦,打在青砖。落水渐细,草长莺飞,桃花含春欲放,灼灼其华。

  散学的孩童,背着行囊归家,哼着童谣小调,顽皮地跃在青石板上。清清的水,微微的风,飘飘的衣袂,欢喜的笑颜,入了江南那水墨晕染的画卷。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折一朵夕颜,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别在鬓角,娇羞了小女儿的绯色脸颊,花间笑颜,带着孩童的纯真,映着晚霞,格外讨喜。

  脚丫子在滩上烙下印记,浸入清清浅浅的碧水。银铃般的欢笑,缭绕小桥流水,争渡的嬉戏,惊起一滩鸥鹭,荡起阵阵涟漪。

  孩童清澈的眸子,映照着层峦耸翠环绕的江南,那是无忧的仙境。

  少年的`江南

  溪亭日暮,疏影斜横水清浅。藕花深处,菡萏清涟,女子荡舟采颉白藕。粉腮若霞,娇美可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流转着江南女子的多情与婉约。

  小舟轻漾,荡起阵阵涟漪。纤纤素手,皓腕凝霜雪,采颉花下叶中的白藕,拂开荷叶层层,抬眸凝望,有翩翩儿郎荡舟而来,眉目俊秀,蕴含江南孕育的温润如玉,翩翩公子立于舟上,水光潋滟,映得女儿家粉面含春,慌忙漾舟而去,搅乱一江春水,留下男子含笑负手而立。爽朗的笑声,荡在绿水青山间,绕过翠色清圆,飞向远山疏影。

  少年深邃的眸子,映照着绿水青山守护的江南,那是多情的甸园。

  老年的江南

  暮鸦木末,落凫天际,夕阳渐陨天将暮。枯藤老树下,老妇人手执笤帚,扫过一地残败落木,抬起沧桑的眼眸,凝望夜幕将至的暮山紫气,望断天涯。渔歌唱晚,声断绿水轻漾。

  华灯初上,烟笼寒水月笼纱。水上小楼初亮,琴声汩汩如流水环绕,醉了江上连片的帆。点一盏小灯在船头,瞬而江枫渔火点点。

  老妇人踏上归家的小舟,夜凉如水,月的清辉衬着烟笼微波,浅似碧水照流光。老妇人微微含笑,月下横笛,吹起一波春水长流,惊破一瓯春色。小舟靠岸,灯火阑珊处,老者步履蹒跚。风吹起鬓角洗尽铅华的青丝,皱起纹路的手依旧苍劲有力。老者与老妇人相视一笑,执手相依,抬眼是归家路。

  老者沧桑的眸子,映照着江枫渔火点缀的江南,那是温暖的家乡。

  江南呵,令我魂牵梦绕的水色格调,多少次梦中的惊起,犹记得,岁月里停驻在不老时光里的江南,它带我走过孩提,越过少年,迈向老年。

  那一方停驻在我生命中的远山疏影,那一路铺筑在我生命中的青砖绿瓦,那一淙点缀我生命的缠绵流水。

  江南,我岁月里不老的江南,我记忆中永恒的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