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战群儒作文

时间:2023-11-20 14:31:37 文圣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舌战群儒作文(精选11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舌战群儒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舌战群儒作文(精选11篇)

  舌战群儒作文 1

  “李博士,这款穿梭机可以让我们穿越回两千年前,我愿意来做这个实验者。”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已经成为了中科院的研究员。

  “呵呵!还是你最有实践精神,不过穿越过去可是会改写历史的,千万不要把现代的带过去啊!”李博士拗不过我,只好再三叮嘱。我欣然应允。“这是返回装置。”他递给我一个小盒子。我塞进了袖口,换上了诸葛亮的衣服。

  时光穿梭机发动了,我感到一阵眩晕,等回过神来时,发现面前竟站了好几个人。正在我疑惑不解时,其中一人开口道:“在下张昭不才,听闻先生才识渊博,只知先生放弃了荆州,那为何要来投奔我们呢?”我一听,啊呀!原来是东吴第一谋士张昭。我咳了两声,有模有样的扇着扇子:“哎!张公不知啊,这荆州百姓流离失所,我若与曹操拼了,不说能赢,捱一年半载还是可以的,可这黎民百姓受苦啊!你看那荆州刚成立,米都好几千钱一石了。”我一阵得意,哼,看你姓张的怎么说,你说我胆小,就是你参保,不体恤民众,哈哈!

  这时,另外一位又问道:“我听说曹操已屯兵百万,想一举灭了东吴,我们加一块才几万大军。”我一听,这话诸葛亮怎么回答的'?我不记得了,只能瞎说。“啊……这曹操有今日之成就,不就是官渡之战,袁绍几倍兵力与他。你们东吴吃了汉家那么多年的皇粮、俸禄,眼下汉家有难,你们怎么不管不顾,莫说我们有兵有粮,没兵没粮,也得报皇上君恩啊!”

  那谋士一听,反过来问我:“先生谋划如此周密,可否说一说呀!”啊?原文没这段啊!我一听底气不足了,但故作镇静地说:“你看这曹军车马劳顿,粮草不一定充足,并且北方的曹军不会水战,有这道长江天险,我们怕什么呀!照这样,韩信怎么能背水一战,大败项羽呢!”我瞥了一眼他们,继续说道:“何况我们还能火烧赤壁呢!”啊,李博士说过,千万不能透露史实,这下该怎么办?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我赶紧按了一下藏于袖中的返回装置。

  “怎么样?”李博士拍拍我的肩膀询问道,我尴尬的回应道:“历史都是安排好的,怎么能轻易改写?”

  舌战群儒作文 2

  诸葛亮——诸葛孔明先生,身居茅庐,踌躇满怀,看透冷暖,不问世事。弟兄三人,兄亲弟恭,相互扶持,忠君之事。虽处逆境而不自卑,虽有才而不自傲,虽有权而不乱用,这“三虽”铸就了他的天随人愿,心想事成,终成大业!

  诸葛亮何以担当口才最佳之人,纵观《三国》,感触至深:他的口才,运用的恰到好处,不急不躁,稳中求胜。他的智慧,巧妙之处皆在助刘皇叔定天下的每一场大仗小仗里,他巧借东风、空城之战、七擒七纵孟获……每一战都让人心服口服,赢的霸气,输的服气,深得人心!

  诸葛亮为人公正忠贞,天性淡泊,不谋名利,精通兵法,常常神龙见首不见尾,弄得敌方丈二和尚摸不着脑袋,用兵奇特,亦真亦假,亦实亦虚。说话前思后想,滴水不漏,真正是脑袋在前,嘴巴在后之人。他行事自然,不做作,不恭维,能主事,是个不可多得的良才良将,刘备得之,是何等之有幸呀!

  最关键的是,诸葛亮雄才大略而不狂,至死忠心而不悔!他不但身先士卒,子孙三代亦为刘氏江山献出宝贵的'生命。其儿——诸葛瞻,其孙——诸葛尚。诸葛亮真的是在气定神闲中,完成了忠君为国之使命,终成名垂千古的一代骄子!

  舌战群儒作文 3

  自先出现在俺眼前,尚属能言者当属徐庶。他为友仗义出手,惹下命案,不得不改名换姓——单福,在好友司马徽——水镜先生的明示下,弃刘表奔刘备而来。这徐庶,年轻有为,智慧充盈,为友侠肝义胆,且是个不折不扣的孝子。他有志向、有胆识、有远见。惹下命案后,本来投奔了刘表,可共事之后发现,此人并不是自己心中的良君,耽误前程不说,关键是智慧用错了地方,害己害民,不值当!果断之下,巧遇刘备——刘皇叔,先用巧计对其品质检验,果然是可遇而不可多得的`良君,随留下辅佐之,共谋大业!

  第一战,是刘曹之战,徐庶为刘备出谋划策,一举打了个大胜仗,这令曹操非常懊恼!后打听到是一年轻军师——徐庶帮其策划才有此胜利,就想纳此人于麾下。可是这样机智的人怎好说服呢?手下献策:这小子孝顺着呢,他老家一母尚在,把她老人家哄骗于此,还怕那徐庶不自己找来,曹操依计而行。

  徐母是深明大义之人,自小教儿的就是忠君爱国之道,此时发现曹操把她哄来原来是为了让儿子归顺于他,老人家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利害,任曹操说得天花乱坠,就是不从其计谋。曹操无奈,仿徐母笔迹骗徐庶找来,母子见面,徐庶方知其中诡诈,被母训斥之下,找曹操理论,不料,其母性情刚烈,恐因己让儿受曹操辖制,忠孝不能两全,虽上吊自尽了。徐庶那个悔呀!肠子都悔青了!认为此举既对不起母亲,又对不起刘备。自此,虽身留曹营,却心如死水,不为曹献一策一计,只愿做一闲云野鹤之人,不问世事,就此终老。

  俺自小就听说的“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这故事,就此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不是道听途说,而是亲手翻书阅之悟之!

  舌战群儒作文 4

  再说我印象深刻的周都督——周瑜,青年才俊,风流倜傥,口才也是极佳!放至今日,定是偶像级明星人物。外有形象,内有文采,德才兼备呀!按说这人,毫无疑问,一定是雄才大略,施展抱负,青云直上不说,后世留名定是战功赫赫,成果累累。但不知怎的,阅完《三国》,耳际萦绕的竟是:既生瑜,何生亮呀?不是抱怨,就是猜忌,就他的.诗书满怀来比,真真是气量小了点儿,这却成就了他短暂而不得满足的人生,实属可怜!

  我想,周瑜这人,如果身边有三五知己,相互提点,也不至于落到如此地步。常言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想是周瑜不自知而又无人提醒,方落之如此田地。再者说啦,上天不是不厚爱此人,把诸葛亮这样的有才之人放之眼前,如果周瑜能敬之、惜之,而后成为挚友也讲说不起,那将是他生命境界的提升和生活的升华,他却偏偏把这一段佳话酿成了生命的惨剧。周瑜骄傲、自负,容不下诸葛亮的才情比自己高,更容不下身处一世而常常拿他与自己比较的悲哀,郁郁寡欢,不胜消极,看不到他的前程和未来,却只见诸葛亮常常眼前晃,心生烦闷,久而病之,终随夙愿,了却一生。并落下个周瑜是被活活气死的这句令人难受的话,岂不知不是诸葛亮活活气死了他,是他把诸葛亮硬塞在心中,又容不下他,这样的自相矛盾,结局自然如此了!

  舌战群儒作文 5

  曹操势力不断壮大,他野心勃勃想要收购并占有整个市场,刘备的花生油公司面临着被收购的危机。于是诸葛亮提出联合东吴等企业,组成跨国集团,以对抗曹操。于是刘备派出总经理诸葛亮出访东吴进行洽谈。

  这一天是诸葛亮到东吴总公司进行洽谈的日子。东吴派出谈判代表张昭和黄盖在办公室里等着。约定的时间早已过去多时,办公室里,张昭和黄盖坐在老板椅上,一边吸烟一边等待诸葛亮的到来。张昭说:“这个诸葛亮,一点诚意都没有,约好4点到,现在都6点钟了,还不见人影。干脆等他一来,把他”喀嚓“得了。”黄盖举起一根手指,左右摇晃道:“NO,NO,NO,听说这个诸葛亮很厉害的,他的登场方式一定与众不同。”刚说完,门“咔”一下打开了,诸葛亮摇着羽毛扇慢慢悠悠地走了进来,“对不起呀,但愿我来得不是太早。”“咕咚”一声,张昭黄盖通通倒了。张昭从地上站起来,大吼到:“还早?已经晚了两个小时了。”张昭又低头对仍躺在地上的黄盖说:“这就是你说的特别吗?真够特别的!”诸葛亮看看表,脸上露出惊愕的表情,自言自语道:“只晚了2个小时呀。”张昭一听这话心想:“这个诸葛亮IQ天下第一,可是太不守时间了。虽然我的IQ只能算是天下第二,但他要向我这个IQ天下第二的人道歉。”可还不等他开口,诸葛亮提高语调说道:“天啊,我竟然早来了三个小时,我预计要晚到五个小时的',没办法,谁让我这么守时呢,我是绝不会晚到的。”张昭勉强撑着桌子说:“那好,诸葛先生,今天太晚了,不谈了。我们晚上开个趴蹄,您也来参加吧。”诸葛亮:“OK,晚上见,886”说罢,转身离去。

  诸葛亮一走,黄盖总算从地上爬了起来,张昭恨恨地说:“今晚在趴蹄上我们把诸葛亮耍一顿。让他知道我们的厉害。”黄盖说:“好耶,把他整趴在地。”

  天黑了,晚会如期举行,宾客云集,孙权也带着一帮随从到了,就等诸葛亮了。还好诸葛亮只晚了半个小时准时出现了。只见他一手摇着羽扇,一手拿着棒棒糖,走一步棒棒糖在嘴里含一下,风度翩翩,玉树临风。这时只听见张昭一声令下:“上”,几个高大威猛的壮汉如饿虎扑食一般向诸葛亮扑去,一把抢走了棒棒糖,说时迟那时快,诸葛亮变戏法般变出了口哨,“嘘,嘘,嘘“一阵猛吹,又掏出几张红牌,说道:“以众欺少,犯规,红牌罚下。”几个壮汉没办法,只好抱头痛哭:“完了,完了,犯规了,我上不了场了。”张昭一看这阵式,气得七窍出血,扑倒在地。这个把戏把孙权逗得哈哈大笑,他还以为是晚会安排的小品呢。

  舌战群儒作文 6

  黄沙密布、狂风呼啸,双方军队严阵以待,随着一声令下兵戎相见。战争如火如茶地进行着……咦,哪来的战场,不就是风扇、观众和一群辩手激烈辩论吗?原来,我们班正在举行辩论会呢!

  星期三,我们班在老师的安排下,重新排好了座位,举行了班级里最盛大的一次辩论会。双方辩手聚在教室的两边,谈论这次比赛的出场顺序,并制定了待会儿谁负责什么内容,我荣幸地成为了反方队伍的主力,一号辩手。

  辩论会开始了,对方一号辩手小张率先登场,发表了“生活中要讲诚信”的观点,我可不愿一开始气势就被压制,立刻站起来反驳对方,说明了“生活中需要善意的谎言”。观众席上立刻有人说我和她杠上了。呵呵,我也觉得我和她真是一个针尖,一个麦芒,针锋相对啊。

  对方的2号辩手为这次辩论会,增添了几分喜剧效果——他从容不迫地站起,慢条斯理地张大嘴巴,本想来个漂亮的发言,不料一出口却成了“我方的观点是生活中需要善意的谎言……不不不……”这不是我方的观点吗?全班同学先是一怔,又捧腹大笑起来,对方观众指着小游齐声感道:“判徒!”我们的观众则一个劲地笑,个个笑得前仰后合,我向他张开双臂,欢迎加入我方队伍。而小游却尴尬的想找个洞钻进去。不过,这并不影响接下来的辩论。

  令人热血沸腾的自由辩论的`环节,双方选手都跃跃欲式,博学多才的我要一展才华。我的心情格外激动,不过还有比我更激动的,有几位观众都离开观席跑出来了。比赛中,我把火再浇上一桶油,再给他扔回去。哈哈,这就是传说中的加量不加价。我这春风得意,对方可就大事不妙了,刚陈叙完了自己的观点,就要绞尽脑汁思考我的反击,想好对策后,我把问题又扔回去,对方是欲哭无泪,我方是笑得前仰后合,连对方的观众席都急了,纷纷举手想为辩手出谋画策,为他们排忧解难啊。特别是小詹观众,头尽力伸长,手高举过头,用力摇晃,一脸着急,嘴里还不住地说:“让我来,让我来。”幸好这时候一号辩手灵光一闪,想出了一个锦囊妙计——当今国家领导人倡导诚实守信,用铿锵有力的声说,这还是难不倒我,我又想出解决方案。可老师却用手指了一下我,说:“也要给别人一点儿机会”。额,我这才注意到旁边早已想一展才华却次次被我挡住的其他辩手,我只好忍痛割爱让出了机会。

  这场大战持续了两节课,最后大家得出一个结论:“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生活中既需要诚实,也需要善意的谎言,因为它们的起点都是美好的,为了让社会更加和谐、美丽”。

  舌战群儒作文 7

  我又一次沉浸在了《三国演义》之中。这是一本智慧之书,一本谋略之书,而其中几个情节更为经典,家喻户晓,无人不知,就如《诸葛亮舌战群儒》。

  那是公元二零八年,刘备兵败新野,诸葛亮前往东吴商议联合抗曹之计。我仿佛走进了书中,和诸葛亮一起来到宫殿内,眼前是一群主张联曹、满怀敌意的东吴谋士,我不禁暗暗为诸葛亮捏了一把汗,想看看他到底如何应对。忽然,一名谋士出言刁难诸葛亮,只见诸葛亮镇定自若,说了一番绵里藏针的话语,巧妙地化解了尴尬。我的脸上渐渐露出笑容,更加好奇接下来他的精彩表现。果然,一个又一个谋士败在了诸葛亮嘴下,皆说不出话来。我完全入了迷,竟拍手叫好。诸葛亮终于靠自己的能言善辩、足智多谋说服孙权、使孙权决定攻打曹操。

  好一个才智超人、忠君爱国的诸葛亮!他在众多谋士之前还能十分冷静已经是很令人钦佩的,但他还能用得体的语言绝地反击,让自己处于有利的位置,难道那不是凭借着他的智慧吗?我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他的忠君爱国也让我为之感动,这不仅在诸葛亮的言语能体现出来,在他那一笑一行中也让我清楚地感觉到。诸葛亮真不愧是“智绝”!

  这本名著中,我再次感受到智慧的重要。是它帮助诸葛亮成功地说服孙权抗曹;是它让曹操一点一点被挫败;是它让刘备实现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完成兴国大业……生活中何尝不是如此呢?只有智慧,才能完成一个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只有拥有智慧,才能真正把握住人生;只有成为智慧的人,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变得更加大胆与自信,登上成功的顶峰。你不用担心自己的实力,只要在生活中一点一点地积累智慧,灵活运用,跨出人生中的一大步,一定就是个智慧之人。

  舌战群儒作文 8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舌战群儒》这一篇文章,里面有一个计策叫激将法,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影响。激将法是诸葛亮对孙权使用的计谋,目的是让孙权和诸葛亮联合起来打曹操,才能让天下从此太平、国泰民安。孙权起初不愿意和刘备联合,诸葛亮用夸张的手法对孙权说:曹操有一百多万人,兵多将广,你一个人跟他打,等于拿鸡蛋碰石头;何况曹操粮草充足。您不如听张绍的话,投降曹操。孙权听了这句话就很生气,最后决心跟着刘备携手共进,共同攻打曹操,决一死战,曹操的队伍被打得落花流水,狼狈不堪。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对激将法有了一些了解,我们生活和学习上,老师和家长就常用这个方法。例如期末考试,我算计算题时非常粗心,于是我妈妈就说:要是你期末考试计算题错了很多,那你每天就做100道题。考完之后,我发现我计算题只错了一点点。我现在才发现,我妈妈用的'是激将法。诸葛亮真是有勇有谋,在那个时候就懂得利用人的心理,使用激将法。

  舌战群儒作文 9

  经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前往江东,为说服孙权抗曹而“舌战群儒”的故事情节,让人们津津乐道。从现代的角度看来,“舌战群儒”涉及到辩论的智慧与技巧。

  如何在与别人进行一场辩论时占据优势呢?“舌战群儒”的小说故事中给出了几个关键点。首先是将对方先捧后摔,欲抑先扬。列举事实证据,暗示对方能力不行。比如,“群儒”中的张昭一上场,就先用三顾茅庐前的“自比管乐、如鱼得水”等事实将诸葛亮抬高,再列举诸葛亮跟了刘备后的种种败绩,诸葛亮你不是承认自己挺厉害的吗,为什么跟刘备后地盘反而变小了呢?如果张昭碰上的是普通人,这“先捧后摔”一招肯定让对方哑口无言。但他遇到的是诸葛亮,巧妙的是诸葛亮运用了以下几个辩论智慧点化解难题。

  张昭列举的事实俱在,诸葛亮只能强调自我境界:道德不忍夺同宗之基业,战略上别有良图。人在江湖混,无非靠两点:人格与能力。中国人在传统上崇尚人格魅力,把个人的道德境界看得比能力还重要。再来,诸葛亮用更多种种有利于自己的事实,比如说自己客观条件差、照顾百姓等等,但就是在这么差的条件下取得了各种胜利。最后搬出名将韩信也曾如此不堪,古人即使这样能成就大业。我诸葛亮至少做了些实在事,而你张昭却只会纸上谈兵。

  “孔明欲效仪、秦之舌,游说东吴耶?”步儒直接点出诸葛亮就是来忽悠江东免费抗曹的`。但步儒用错了典故,苏秦张仪在历史上算是正面人物,想要黑诸葛亮还用错了人物。所以诸葛亮抓住他这个错误直接攻击完胜,而绕过是不是来忽悠的问题。

  总而言之,“舌战群儒”中涉及几个关键的辩论要点。第一,先捧后摔,让对方顺着你立的杆子往上爬。第二,比不过能力事实就比道德境界。第三,能力与人格都不过的话,就跟优秀的古人比抬高自己。第四,最后一招,对方言辞错误可以以此开辟新的辩论点,或是直接绕过问题忽悠对方。

  舌战群儒作文 10

  《舌战群儒》主要写了孔明为了劝说孙权联合抗曹,与东吴诸臣舌战之事,这篇文章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说明其中的道理,同时通过东吴群臣的反应来侧面描写孔明的机智。

  大战过后,曹军乘胜进逼东吴。是战是降,令孙权左右为难。此时刘备一行人投奔江夏,孙权命鲁肃去向刘备探听曹军虚实,鲁肃见了孔明,力劝孔明联合抗曹,正中孔明下怀。于是,孔明随鲁肃返回,去见孙权。此时东吴上下,都因曹兵进逼而惊慌失措,文官们都劝孙权投降,而武将们则力主抗曹。一群谋士见孔明来到东吴,料想是来游说孙权抗曹。于是众人故意为难孔明,想让他答不上来而放弃。可是他们的`每一句刁难的话,孔明都对答如流,如张昭问孔明为什么言行不一,不断地躲避曹兵,孔明却借物喻人,用大鹏日行万里来喻人,又用治病吃药来比喻当时战略格局。而应对虞翻拿刘备的失败为难孔明,孔明用围魏救赵之计,驳回了他的问题,同时让他张口结舌,(.)哑口无言。接着孔明又驳回了步骘的问话。薛综侮辱刘备,被孔明厉声遏住,路绩的问话被孔明以嘲笑的语气说得语塞。最后是严?和程德枢的问话,也被孔明一一破解。就这样,面对诸儒的诘难,诸葛亮神态自若,一一作答,然而他又不甘于只是作答,每于答后发起攻势。对张昭,由于他是东吴重臣,第一谋士,诸葛亮采取擒贼先擒王的策略,娓娓道来,严密防守之后大举进攻,使张昭无一言可对。而对以下诸儒则多以简洁明快的对答迅速结束战斗,详略的不同、论辩方法的不同显示出诸葛亮的机动灵活,着实令人叹服。说得众人瞠目结舌,面面相觑,以至众人尽皆失色。真可谓三寸之舌能抵百万之兵。

  《舌战群儒》一文我看了几遍,觉得孔明的论辩在文中尤为重要。他面对群儒潮水般涌来的诘难,沉着应战,或引经据典,或转换论题,或厉声责问,或反唇相讥,可谓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文章显现出孔明的机智,更显现出了他的胆识和口才。

  如果说,《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品,那么《舌战群儒》就是精品中的精品。

  舌战群儒作文 11

  《舌战群儒》是《三国演义》中特别精彩的一段,讲得是诸葛孔明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智慧,力排众议,最终完成了说服东吴一同抗曹的故事。这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时的刘备刚刚被曹操击败,凭借自己的力量是无法抵抗曹操的,这时候诸葛亮出使东吴联合东吴的力量阻挡曹操就成了必然。只身去东吴的诸葛亮表现出了惊人的胆识,胆识背后也隐藏了孔明过人的智慧。张昭、虞翻、步骘、薛综等人都是能言善辩的文臣,除了张昭,基本上一个回合就败了。滔滔不绝的的`辩才让我臣服,有理有据的观点让人信服。这才有了之后的赤壁之战,有了之后三国鼎立的格局。

  怎么才能做到像诸葛亮的辩才能力呢?我想,除了有胆识和智慧之外,还需要坚定的目标和信念。对事情有充分的理解能力,有大局观,这是自信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