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作文

时间:2023-09-19 09:26:48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清明时节作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清明时节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清明时节作文

清明时节作文1

  4月5日的清明节快要来了,我们与小姑妈一家就来到了奶奶那儿包清明馃,准备过清明节。

  我们刚到奶奶家时,爷爷奶奶就已经将包馃的工具摆齐了,值得一提的是那些工具全是爷爷一手制造出来的。我这儿瞧瞧,那儿看看,发现了两件新奇的玩意儿,一件活像一把木头勺,长柄,只是那勺子里雕刻着一只小凤凰;另一件四四方方的,是用两块大小一致的木板组合,两块木板间有一个轴,能够让木板自由移动,我百思不得其解:那些半圆形的饺子似的大清明馃怎么会用这两件东西做的呢?真是奇怪!

  过了一会儿,大家开始忙着制作香喷喷的清明馃了。小姑妈负责和面,经过长时间的工作,那本来硬梆梆的大面团变得柔软而细长,爸爸再用刀将长长的面团切成小段,这就是馃的.雏形。接着,爸爸再开始用那件四四方方的工具了。只见他先将一小段面团放置在一块板靠近轴的地方,再用另一块木板往下压,再把面团,不,是把面饼掉个头再压……经过半分钟的时间,一张又薄又大的面饼登场了,这东西就是给奶奶她们包清明馃用的。我见这东西好玩,便嚷嚷着要试试。爸爸一听,连连答应(估计他累了,正想休息),便将这活儿交给了我。我照前面爸爸做的方法按部就班,果然做出了一张面饼,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接下来的许多面饼,全是我压的!

  忽然,奶奶从碗柜内拿出了一碗黑芝麻白糖馅,说是想做糖馃。于是,小姑妈又拿出一团青色的面团,这就是做糖馃的材料了。小姑妈将它揉成长条,切为一团一团的,便成了“青”团。青团要比面团粘手多了,为了制作方便,我们在做馃时要在青团表面撒上一些面粉。奶奶见材料准备完毕,便开始做馃。她先将团子捏成碗状,再用勺子往里加满糖,最后用手把旁边一些青往中间挤,形成了一个丸子似的糖馃。这还没有完,前面提到的勺状的工具起作用了。爸爸先把球形的糖馃放在“勺子”的中心,再均匀的往下压,直到馃占满“勺子”时,再将馃敲出来,一个圆圆的、上面有一只凤凰的糖馃便做好了。我也试了几个,十分有趣,看着一个个自己加工的清明馃,我的心中感到满心欢喜。我想:这些清明馃是出自自己之手,一定非常好吃。

  这一次上奶奶家玩,真是愉快,好像进入了一个“农家乐体验中心”,体验了做馃的快乐。

清明时节作文2

  “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年一度的清明时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节日,清明时节,又被称为扫坟节,鬼节,冥节,我们家乡的清明时节虽然不像春节那么隆重,但是我最喜欢的节日就是清明时节了,因为清明时节是十分有有意义而又有趣的。

  我们家的祖坟在风景秀丽的北厂山上,满山遍野都是扫墓的人,山上人山人海。瞧!大人们准备了丰盛的饭菜,还有点心、水果和饮料,有的用扁担挑着,有的有篮子背着,姑妈和阿姨拿着锄头、铲子,我们一边走一边唱着快乐的歌曲,还可以摘野果子吃,一路上有说有笑,全家人一起上山扫墓祭祖。

  清明时节扫墓祭祖可有意思了,要做很多事,终于到了老祖宗的墓前,我们所有所有的人都是肃然起敬,直立在祖宗的墓前面。我们全家人就分头忙开了,有的除草、有的添土,不一会儿就把杂草丛生的坟墓整理得干干净净,接着爷爷还要把五颜六色的纸钱放在在坟前,奶奶献上果子、点心等贡品,然后我和表哥拿起两束洁白的鲜花,恭恭敬敬地放在了老祖宗的墓前。最后祭拜仪式开始了,全家人按从大到小的辈份轮流给老祖宗磕头祭拜,奶奶口中还念念有词呢,瞧,奶奶念着:“祖先保佑,让我们全家平平安安,保佑孩子们学习进步……”

  我们祭拜完了之后,爸爸妈妈就开始给在”九泉之下”的老祖宗烧纸钱——阴间的'钞票,我凝视着洁白鲜花,丰富的贡品,袅袅升起的香烟,坟墓更加显得庄重肃穆了。看着长辈们悲伤的表情,我的心情也难过起来。

  爷爷摸着我的头说说:“孩子,祭祀祖先,以表示我们后辈的孝心,表达对老祖宗的崇高的敬意。祖先会保佑我们全家平安。

  妈妈说告诉我,4月5日是我国传统的清明时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因此有谚语:“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是我们家乡清明时节的习俗。

  开饭了,我们在坟旁边的地方吃东西,香喷喷的饭菜送上来了,今天全是凉菜。有麻辣土豆片、甜酒、凉拌鸡肉、有米线、有卷粉,还有我最爱吃的饵丝。我们大口大口地吃着香喷喷饭菜,吃饱了,就在山坡上玩耍。打几个滚,采几束野花;渴了,就喝几口甘甜的山泉水;我和表哥、表姐玩捉迷藏的游戏,有趣极了。

  在这个有意义的清明时节里,我懂得了小朋友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

  我喜欢过清明时节!

清明时节作文3

  今天,是清明。天气很冷,清晨还下了淅沥小雨,一反长久以来的明媚天气。我蹲在屋檐下听着雨滴滴落在大地的声音。讨厌一切时节的雨,可在这个清明,觉得天爷爷也有了几分人情味道…….

  迷朦雨丝中,我想起了您。

  这是您走的第六年,爷爷,我想你……

  那时候还是很封建吧,注定每个家都一定要有一个男孩。经过太多波折太多躲藏后弟弟出生了,三姊妹中我终究成为了一个"多余"。记忆早已零零散散,可终究留下了清晰而又遥远的片段,我的童年只有面容模糊的爷爷奶奶…….

  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一位戴着大红色帽子的老人紧紧撑着一把纹理老旧的`大伞在雨里行走,另一只手紧紧抓着一个小孩抬得老高的小手。套鞋与积雨的地面磨擦,成了那条路上的律动,也在小孩心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记忆…….她们在去一次宴席的路上,吃顿饭而已,小孩却满心期待着。搭起了大红篷的一方天地下,桌椅摆放整齐,人来人往。嘈杂之中,小孩仰头看向老人,说:"奶奶,我们去没有小孩的一桌吧。"记忆中老人笑了,问小孩为什么,小孩不回答只是急急使劲拉着老人的手…….

  小孩的心思很简单,她只想要桌上的那一大瓶牛奶。"没有大人会跟小孩抢,要是有其它小孩可能就不会让给我了。"小孩总这样认为,也总对奶奶提出同样的央求……

  奶奶一定知道那个小孩的心思,要不然为什么奶奶每次都随着她呢?

  小孩一定是我。

  这个片段太久远也太清晰,我一直记得……

  记忆中除了睡觉吃饭在家,都和爷爷奶奶出去蹿门或者待爷爷奶奶家吃东西了。静谧的时光中没有爸爸妈妈也很开心。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夏天同坐竹铺上的话题成了爷爷死后要照顾好奶奶,我吃着好吃的点头答应从没问过也从没察觉到什么……

  秋季,秋风萧瑟。爷爷搬去了大伯家。

  一切都来的那么猝不及防。

  那晚,我没有见到爷爷最后一面。

  那会儿,我在玩麻将,大伯母从身旁经过,低头擦着眼睛。我隐隐感觉到了什么丟下麻将冲进了房间。奔跑中很迷茫多么希望不是那样不是那样……可是为什么奶奶,弟弟,爸爸眼中已经爬上了悲伤,声音已经哽咽?

  不知道死亡是什么,我只知道在看到爷爷闭上的眼睛时大哭,泪水没完没了地落下……

  小时候不懂,只是哭。

  现在才知道奶奶骗了我……..

  清明,我想你了,我想你了……

  我们的约定,一百年不变。

清明时节作文4

  青团,又叫艾团子,旧时也称“粉团”,因其色泽碧绿、生青,故名青团。青团碧青油绿,糯韧绵软,清香爽口,是江浙沪各地民间清明与寒食节时的一道传统点心。“寒食青团店,春低杨柳枝。酒香留客在,莺语和人诗。”1000多年前,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路过青团店,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

  清明为什么要吃青团?这种风俗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据《周礼》记载,当时有“仲春以木铎循火禁于国中”的法规,于是百姓熄炊,“寒食三日”。在寒食期间,即清明前一二日,还特定为“寒食节”。古代寒食节的传统食品有糯米酪、麦酪、杏仁酪扬,这些食品都可事前制就,供寒食节充饥,不必举火为炊。

  不过,青团诞生之初,主要是祭祀用的。据考证,“青团”之称大约始于唐代,每逢清明,江南几乎家家户户蒸青团,那时候人们做青团主要用作祭祀。“相传百五禁烟厨,红藕青团各祭先。”这首《吴门竹枝词》说的就是人们在清明节吃冷食青团,并用红藕、青团祭祀祖先。虽然青团流传千百年形制未变,但现在人们更多的是时令尝新,青团作为祭祀品的功能已日益淡化。

  关于青团,还有一个相当有趣的故事。传说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农民上前帮忙,将李秀成化装成农民模样,与自己一起耕地。没有抓到李秀成,清兵并未善罢甘休,于是在村里添兵设岗,每一个出村人都要接受检查,防止他们给李秀成带吃的.东西。

  回家后,那位农民在思索带什么东西给李秀成吃时,一脚踩在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来时只见手上、膝盖上都染上了绿莹莹的颜色。他顿时计上心头,连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只只米团子。他把青溜溜的团子放在青草里,混过村口的哨兵。李秀成食过青团,待天黑后绕过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营。后来,李秀成想起当年救过自己一命,又香又糯还不粘牙的青团,就下令太平军学习制作青团,以御敌自保。

  这样的故事听起来也饶有趣味。不过,青团真正成为江浙地区的清明佳点,还是近代的事。清代文学家、美食家袁枚的《随园食单》中,对青团的制作有记载:“捣青草为汁,和粉作团,色如碧玉。”清末民初,随着糕团小吃的蓬勃发展,制作青团的方法也渐渐普及到家庭。

  如今,那一个个透着艾草清香、甜甜糯糯的青团,虽形制未变,却早已从当初的祭祀点心,转变成人们在春天时令尝鲜之美食。小小青团,散发着芳草的香味,透着儿时的记忆,蕴含着家的味道,交叠着各种怀旧情感的美味。

清明时节作文5

  “去年你没跟我们去扫墓,今年你一定要去!”一大早,刚洗漱完毕,妈妈就把我拉出了家门。我已经有两年没去过墓园了,那儿的样子已经记得不真切了。

  坐上汽车,我将车窗稍稍摇下一点,阵阵寒气就钻了进来。天气阴沉沉的,时不时地下阵小雨,坐在我一旁的爷爷奶奶也低着头,一副沉重的样子。“你要记住,到了墓园后,要主动地和亲戚们打招呼啊!”不说话的妈妈忽然开口。我抬起头,将脸贴在玻璃上,向窗外看去,买花人和卖花人混在一起,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边叽叽喳喳,一边挑选着五颜六色的花儿……

  刚下了车,便从墓园的门口就传来了阵阵烧纸钱的烟味,望上去,团团火光上面飘着阵阵浓烟,浓烟越升越高,慢慢地消散在远处……

  墓园门口已经有几个人在等我们了。“快向亲戚问好!”妈妈轻轻推了一下我的'后背。望着眼前诸多似曾相识的面孔,我不知说些什么好,气氛有些尴尬。“这是你的大姑奶奶!”妈妈轻声提醒。

  “大姑奶奶好!”……

  然后妈妈就递过来一个大方便袋,让我拿着,方便袋鼓鼓的,却并不沉。“这里面装的是纸钱、‘元宝’。你怎么连亲戚是谁都忘了,叫你整天呆在家里,不出去走亲访友。”

  走进正门,路过一旁的花园,正式进入了墓园。眼前的是一排排矮矮方方的坟墓。我的心不禁沉重了许多。每一座坟墓里,也许都藏着家人们浓浓的思念吧!我们在人群中穿行,在一块普普通通的墓碑前停下,我们一行人站在了一旁。长辈们催促我从袋中取出纸钱放在地上,爷爷走过来和我一起将纸钱小心翼翼地一张一张分开,不久眼前变成了“金山”“银山”,爷爷从口袋中摸索出打火机,“嗒”地一下点燃了“金山”“银山”。“咳!”烧纸的味道让我十分难受。

  接下来的是磕头,从长辈到晚辈,一个个轮流走到墓前。他们有的表情严肃,有的仿佛快要哭了下来……我也磕完了头。最后,该让一个亲戚家比我还小的的孩子磕头了。“我不磕!”他把头扭了过去。“你和他关系最好,劝劝他吧!”妈妈抓住我肩膀说。

  “你为什么不去磕头呢?”我质问他。他却连头也不回:“哼!我连这是谁都不知道,为什么要磕?要么你告诉我这里是谁。”

  此时的我我愣住了。这墓的主人,究竟是谁?是爷爷奶奶没告诉我?还是告诉了我,我没有放在心上?这时雨下得大起来,奇怪的是雨中一座座“金山”“银山”仍在燃烧,火苗仍旧很旺……

清明时节作文6

  从老家的小村庄出来已临近中午,我们还要到公墓上拜祭我的父亲。草叶上的雨水干了,雨雾渐渐散去,但天依然是那么阴沉。

  父亲在世的时候,每年的清明节,都是他带着我们到爷爷、奶奶的坟前祭奠。父亲扛着铁锹走在前面,我拎着纸钱走在后面。到了坟地,父亲忙着挖坟帽,我在坟前忙着烧纸钱。父亲挖得很慢很仔细,挖出的坟帽大小一模一样,再用锹修一修,很精细。不象我和哥哥挖得很粗糙,样子差得太多了。可是现在,父亲和我们却成了阴阳相隔的两个世界,去陪了他的父母。父亲离开我们已经两年多了,可这一切都象发生在昨天。其实父亲他一定在想念我们的,我在多少次的梦中,看到他在菜园子里忙碌的身影。现在正是种菜秧的时节,往年这个时候,父亲奔波在菜园和集市。村上人每次碰到我,说得最多的就是:你上学的费用都是你爹一担菜一担菜挑出来的啊!母亲对我说:“我老是梦见你爹不要我到城里来,要我和他在乡下种菜呢!”我勤劳的.父亲!我善良的父亲!他用他的心血养育了我们。

  我们到公墓的时候,喧闹的人群已渐渐散尽,只有三三两两的人。往日冷清的墓地在这几天空前的热闹,听司机说,早半个小时,车是开不过来的。我知道我的父亲喜欢睡觉,我看到他时,不是做事,就是睡觉,但父亲的觉好像总也是睡不够。他怎么能睡够啊!每天天不亮就到了田地,很晚很晚还在菜园里忙碌。总是一家人很热闹的说着话,开始还看到父亲在旁边静静的听着,突然就传来父亲铿锵有力的鼾声。现在父亲长眠在了这里,父亲!现在你的觉还够睡吗?

  我们给父亲烧了很多的纸钱,有妈妈叠的金元宝,有“地府银行”发行的大面值的“钞票”。父亲身前太节俭,他一生不抽烟,不喝酒,甚至没有一丝爱好,所以他从来不会花钱。在家卖菜的时候,因为起得早不吃早饭,都是卖了菜以后买几根油条充饥,有时候菜卖得不好的时候就舍不得买。还记得有几年父亲在外打工,单位发了多少钱,他不仅一分不少的交给了母亲,甚至会多出很多,那是他卖酒瓶子,纸盒子赚来的。“你不要舍不得买好东西吃,我知道你喜欢吃油条,你就多买点吃啊!”母亲在旁边念叨着。“妈,现在好吃的东西多着呢,干嘛老吃油条啊!”姐姐说。“可他就喜欢吃油条啊!”妈妈固执的说,我们听了都笑了。

  告别了父亲,我们踏上了回家的路。在路上,突然一场大雨下了起来,那雨密密的,铺天盖地的,我抬头看天的时候,已看不清楚……

清明时节作文7

  天青地苍,风雨飘摇。孰问今安在?……春末,已是清明。

  ——题记

  不想,清明的雨,竟是隔了半日才下。

  我低头,看着雨点一点一点打在石地上,看着湿润慢慢洇开来,晕染出大朵的深色的花。

  雨水从伞上急急流下,在石地上蜿蜒流转,如一条小蛇般游走。已是午后,偌大的墓园里不见人影,只有地上被雨水泡得褪色的、但依稀还残留着朱红的鞭炮纸屑无声地诉说:这里,曾有人来过。

  汉白石碑,做出飞檐高瓦的模样,金字静静地嵌进碑面。蒙蒙细雨,纷纷扬扬,飘落在冰冷石板上,发出极细微的声音,仿佛有人在极轻地叹息。

  你,如今何在?

  ——你看,花又开好了。

  那日,前院,你正蹲下身子,弯了腰去扶直一朵金盏花。釉青的端庄的花盆里,开着繁缛明丽的花儿。

  真好。我由衷地赞了句,搁下手中的事物走到你身边。你眯起眼睛笑了。银发被你每日很精心地蘸水梳拢到脑后,绾着扁平的髻,插着一支簪子。家养的猫,慵懒地蜷伏在花枝下小憩,温顺而安静。

  四月的微风轻似梦。

  细雨蒙蒙地下,无声无息。隔着一层由窗边水珠袅袅升起的雾,我坐在昏暗阁楼的角落里翻书,猫忽然窜进来,跃上我膝盖,打落了书本。我佯怒要用书打它,却听见一阵熟悉的细碎沓沓声,不由放下了举起的手。

  你进屋,抱来一摞似刚从前院里收回来的.衣物,摊开在榻上,连边角都仔细抹平,叠好,在我不解的目光中打开你那个不容许旁人轻易碰过的箱笼。

  那是阿婆走后要穿的衣服。你淡淡地说,眉目间淡泊而安宁。好像那只是向我说家常话那样平常。

  走?去哪?我警惕地站了起来。

  很远的地方啊……你盖上了箱笼。

  檀木箱笼上,乌沉沉的回环花纹凹凸,白铜包锁……里面静静藏着的,无端让我感觉到不详。

  如今,你已穿着那箱笼里的衣物,去了很远的地方吧?

  四月的雨下了一年又一年。

  四月的风吹了一年又一年。

  ——又是一年清明。

  你,如今可安好?

  焚燃着的香高高立在炉中,灰白的香灰夹杂着细雨,为三角炉又新添了一层灰。袅袅升起的游烟,细细的,忽而被风吹散,但仍有条不紊地焚着。

  你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就像那日在素净花盆里开好的金盏花。

  ——你看,花又开好了。

  清明节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作文8

  走在户外,一股股冷飕飕的风亲吻在面颊上,一阵阵和煦的春雨拍打在身上,一缕缕花香在空中随风舞蹈,让我想起了“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啊,这几天阴雨连绵,让人的心情也随之颇不爽,难道天气与心情也是一对孪生兄弟么?

  孤独处,我来到一片荒凉之地,见有不少坟墓,而且似乎也添了几座新坟,后人们正在上坟,通过这些古老而传统的方式来寄托着他们对亲人的哀思与怀念,也让我触景生情,想起我的爷爷,我那可亲可敬的的爷爷!

  爷爷是个高寿之人,于去年农历年底去世,终年95岁。如果算上闰年闰月,也是个足百岁之人了!除高寿外,爷爷一生无大疾,很少吃药打针,偶尔伤风感冒,用的也都是些土方,像什么喝姜汤之类的,所以他的抵抗力特强,也让我们后辈刮目相看。基于这些原因,爷爷走得非常安详,无任何痛苦,也无任何牵挂。

  说到牵挂,那得要说说我本人了。因为我弟兄三人,我排行老大,可我在个问题上走了许多弯路,两个弟弟都已成家多年,于是而立之年的我自然就成了爷爷心头的老大难。不管我是在家里工作,还是在外地打拼,每次电话内容都离不开我,千叮咛万嘱咐:早日成家呀,否则让我带着遗憾进棺材,我死也不瞑目。许是上天也有好生之德,老天也在眷念着我和爷爷,最终我寻到了一门如意的个人生活,而且爷爷临终前还见到他那可爱的重孙——我的女儿!

  爷爷是个苦命之人。记得爷爷说过,小时候家里穷,吃了上餐愁下顿。后来帮地主放牛,也非常尽心称职,甚至连地主也都很喜欢他。可是穷人的命也穷,在爷爷十岁那年,曾祖爷爷和曾祖奶奶离他而去,孤身一人的他从湖南逃荒到湖北,就是靠这股勤劳和不服输的劲儿最终安身立足了。至今我想来,都觉得那是一段非常艰难的历程,足够我们这些吃苦甚少的人学习一辈子了。所以,每当爷爷向我讲述这些往事时,我都会认真聆听。

  爷爷是个多福之人。所谓先苦后甜,的确是这样,晚年的爷爷非常幸福。他一生育有五个子女,对他都非常孝顺,而且孙子孙女整整十人,标准的多子多福!人一到老年,就特别重视亲情,所以每当春节团聚时,所有的`后人们围在一起,爷爷就激动得老泪盈眶,还毫不吝啬地拿出自己的积蓄,给重孙们压岁钱。看着他那幸福的笑容,让我觉得这才是幸福的真谛——没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了!

  一阵雨滴将我的记忆唤醒,我望着这些飞舞的思绪,似乎我的灵魂已在天国里和爷爷相会!是啊,在这清明特殊的时节,我更思念我爷爷了!

清明时节作文9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每当到了清明,眼前就会浮现出这首诗,每当到了清明,眼前就会浮现爷爷的身影,今天是清明,我十分想念爷爷。

  20xx年腊月初四,爷爷溘然长逝,那年正是他的本命年,可恶的病魔侵略了他的身体的最深处。还记得那年冬天特别冷,他的手变得冷冰冰的。我当时8岁,不明白生与死的道理,我以为,爷爷只是睡着了,明天他又会用他那双温暖的手抚摸我的脸颊,然后哄我入睡。第二天,他没有醒来,这才使我明白,爷爷永远的走了。

  小的时候,不论春夏秋冬,一出校门就能看见爷爷熟悉的身影,骑着自行车带着我回家去。后来爷爷生了病,连自行车都不能骑了,可他却带着病坚持着,步履艰难地走到放学半路一个银行那里等我。我看着病怏怏的爷爷,劝他说不要来接我,可是他却语重心长的说:“我怕我的孙子走丢了,来接我孙子,而且还能锻炼身体呢。”

  以前,我每天的作业由爷爷亲自辅导。把我接到家以后,就严格要求我完成好作业,爷爷对完成质量非常重视。我总是认为严厉的爷爷检查时发现完成不好,就会打我。一次爷爷有事,没辅导我,我独立完成的极差,爷爷发现后,没有发脾气,给我讲了很多道理。我才明白,爷爷是舍不得打自己的孙子的。

  从记事起,我常常和爷爷睡一头,不愿意跟奶奶睡一头。有时被奶奶逼迫睡一头,可是我怎么也睡不着,偷偷从被子底下钻到爷爷那头。奶奶问我为是么,我说:“从小,就是爷爷把我哄睡着,我习惯了。”那时,幼稚的我总认为奶奶是别家的人,总来我家睡觉,我还很生气。我特别喜欢爷爷哄我睡的那种感觉,轻轻的拍着我的背,温暖的双手抚摸我的头,我才甜甜的进入梦乡。

  爷爷,你走了!我的'心就像“路上行人”一样“断了魂”。爷爷的愿望,是他顶着重病虚弱的身体用沙哑的声音用电话对我说:“杨奥,你......最近好吗?记得好......好学......习。”说完,电话那头挂了。每次耳边响起爷爷的话,我的眼睛便湿润了,爷爷的声音是那么和蔼,那么温柔,让我这个小孩子听了是那样甜,那样甜......

  完成先辈们没有完成的遗志,这才是对得起他们。我要完成爷爷的遗愿,努力刻苦的学习,争当第一。

  爷爷,我来看您来了,还给您带来了好吃的、好喝的,您尝尝吧!如果你嫌不够,下次多带点!愿你在天堂过得自由自在,永远健康长寿!离开爷爷的墓地,我的脑海里只留着爷爷那个永久的愿望和思念的情感......

清明时节作文10

  每年一到清明,最先在我脑海的不是写文字追思,而是一幕一幕的画片,清晰而又模糊。指尖敲击文字,犹如在玩味游戏,但是又比较的任性。越是想让文字简洁,接近真实的时候,却总是在记忆中看不到自己。

  找不到自己,我很想看到自己。看到是一种幸福,看不到是一种痛苦。于是我真的怀念那段记忆,一段与之外公(姥爷)和外婆(姥姥)的幸福生活。幸福以“我”起头,这个人称我喜欢,也很奇妙;它让我更加真实的展现,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一种人格的确定。在那段记忆里,“我”并非个体。

  我所祭奠的只是外公外婆,那个“我”也是不代表任何人的,只是起穿针引线的作用罢了。

  回忆起我的外公外婆,手中却迟迟不知从何动笔。或许更多的是来自内心的矛盾,这个矛盾始终不能像鲜艳的白菊那样美丽绽放,却更像是自己在一直寻找的一个过程。我的思维,我的灵魂似乎渐渐在繁华都市中给磨平了,甚至失去了记忆。记忆的隧道里似乎黑暗更多一些。

  回忆是需要灵感的,灵感来的时候,哪怕是在久远我都会想起。但是,回忆又不能仅仅依靠灵感,在慢慢靠近某种光亮的时候,其实“爬行”也不见得是一种愚蠢的回忆方式。我可能就是在这种爬行中,来慢慢内心摆渡自己。我看到了那段回忆,那段幸福。

  回忆注定是一种幻觉。在回忆之后,内心又有某种恐惧,这种恐惧与生俱来,但很快又空洞消失。像空的`酒杯等待注满全新的红酒一样。我内心的恐慌也只是瞬间一刻,随即消失。所以我还是认真的想起那段记忆,这可能就是一个片段,一个细节,但是对我却影响一生。

  提起外公外婆的故事,其实我永远都回忆不完的,甚至这辈子我也无法回忆完。只要喜欢,的确,在那个年代,天与地,人与事。看似简单枯燥但却意味深长,催人泪下。我知道,每当我在祭奠外公外婆的时候,自会承受想往那段幸福的痛苦。往事如烟,往事并不如烟。我爱我的外公外婆,我对他们的追思与缅怀是我一生的不变。在此跪拜二位慈祥善良的老人天国一路走好。

  深夜,外面的风还是夹杂着冷意,尽管这是春天。北京。有风。潇彧。休假之余回忆与外公外婆在一起我的儿少时。幸福生命的路程。就这样如此——幸福一直在延续

清明时节作文11

  细雨蒙蒙,透过细腻的雨丝,仿佛能看透街上的行人,就好像“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是的,街上的人不多,叹,又是一个清明。

  回了老家,在未开桌前,看天未暗又下着几滴小雨,伴随着这种天气走了出去。

  眼前是一排整齐的绿,铺满老房子前面那块地,听爷爷说那是米麦,他还笑我没见过这东西。下地后一股清晰的味道扑鼻,似乎是从天空飘下的余地溅落在大地上,顺便还吧藏在土里香味带了出来。是的,这的的确确是大地是味道。上前折下一支米麦,整支米麦里都沾着春雨,一有什么动静,水珠就滴溜溜地滚进叶子于杆的缝里去。细看这支米麦,有六股,它们还没成熟,青幽幽的。一粒粒一颗颗,都有以根常常的须冲天向上。爷爷告诉我它们是先长壳再长肉的,成熟后可比现在大多了。

  其实刚进老家的小道,我先注意到的并非这片麦绿,而是远处宁go头(方言,院子)里两棵高达的梨树以及那漫树白花。看完这片绿,我就迫不及待地跑是看这片白了,哦不,是雪白。真的很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站在这片雪下,满地都是春风带下来的花瓣,零零散散,洒洒落落。又回到老房子转了转,欣喜发现14年前那有棵枇杷树结果了。有好几棵枇杷树在支小小土地里孕育,生长。那是14年前妈妈怀我的时候所吃的枇杷,随便一扔,谁知所扔之处必有发芽,它们与我同岁,与我一起成长。

  时间还早,又与哥哥去后山,这个小小的村庄依山而建,后山不是一座儿是一片。找了最近的地方上了山。这是一条经常走的`路,小时候把整座山都翻遍了,走遍了,玩遍了却找不到什么宝藏,今日却感觉整座山都是宝藏,它正坚守着小时候与伙伴们冒险留下的快乐与回忆。上山依旧做着那同样的事,走同样的路,吹一样的风,却又不一样感受。整座山都沐浴在微寒的春风中,都沉浸在有趣的回忆中。依旧做着看似幼稚的事,采了一大把红杜鹃,小时候也如此,仿佛上山就是为这片春风春雨滋润过的红色似的,时间怎么过还是如此风尘不变。

  这些植物以及这些山,完好地保留着我的回忆,触摸着空气,触摸着风,看到它们仿佛打开了记忆,那扇陈旧的门。

清明时节作文12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传统清明时节,这天好像所有的人都忙碌了起来,我也情不自禁想起了离我们远去的外婆,想着他以前疼爱我的种种回忆,不得不承认的是,我非常想念他了。

  我无法忘记,那一年回到故乡,看到躺在床上的外婆,有多瘦骨嶙峋。她痛苦地蜷曲着,干枯的手掌,指节发白。我和妈妈无法相信,外婆已是骨癌晚期。更让人无法相信的是,一年多前,舅舅带外婆去医院检查时,已发现她得了骨癌。然而拿到化验单的那一刻,外婆却告诉舅舅不要让其他的人知道,也不去治疗,只是静静地回到家,正常地每天上学教书。

  原来,这一年多,每天在讲台上给学生上课,把一叠叠试卷带回家批改的外婆,竟忍受着病情不断恶化的折磨。在她手拿粉笔在黑板上书写汉字之时,她的`手会传来阵阵剧痛。独自一个人居住在老家,儿女们搬到大城市之时,她时常在深夜因为疼痛无法入睡,辗转反侧到天明。这一切,这一切的痛苦,她只是独自承受,不告诉儿女,不让儿女为她担心。她担忧儿女为她支付巨额的医药费而经济窘迫,还尽可能地延续自己几十年的教学生涯,尽可能地教书育人。

  这时一切已无法挽回,妈妈、舅舅他们已经阻止不了外婆病情的恶化,唯一能做的,只是减轻她的痛苦。可是,外婆艰难吐出的几个字却是:别,别再为我花钱。她心甘情愿独自挺过这些折磨,不让子女为了她陷入经济上的困境。甚至于,在儿女们轮班守夜,陪着她之时,她选择了偷偷服食,早点结束这一切,不拖累儿女。当我们及时发现,外婆终于醒来的一刹那,我们悬着的心放下,却又被外婆自责、内疚、颤抖的目光所刺痛。妈妈搂着我哭了,她说:“该自责的是我们呀!你的外婆,我们太对不起她!”

  那天晚上,妈妈陪着外婆,下半夜,外婆突然像是恢复些精神,完整地说出了几句话,她满是不舍地说:看到你们过得好,城城也考上了大学,这就够了。后来她安详地睡去,我们以为将是一个美好的明天,然而,这是永别。

  这些年老家的人们不时会提起外婆,说她是一个教了一辈子书的好老师,爱教书,爱孩子,就跟有时电视上放的“感动××”的人一样,感动着村里的人。我想,外婆也许没有那么伟大,但她对儿女、子孙的爱,深沉得让当年仅八岁的我感到生命的悲凉与母爱的伟大。她让我永远铭记,在处于多么痛苦的忧患中,她的生命书写了多么深刻的爱。

  想到这些,我也暗暗对自己下了决心,以后不管再远,在忙,每年传统清明时节都要回来看望一下外婆,以表示我对外婆的思念。

清明时节作文13

  今天又逢清明。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爸爸和我一起去了乡下爷爷家,准备和爷爷一起登山扫墓。

  “清明时节雨纷纷”。不错,昨天早上天上飘着小雨,我们只有踩着泥泞的山间小路,一步一步奋力地向上攀登。

  终于到了太公、太婆的合墓前,我们所有的人都肃然起敬,直立在他们面前。爸爸递给我已燃烧起来的香,香在不时的向外冒着烟,香味是那么的浓重,这时,我们所有的人手里都拿着一柱香。一起为在九泉之下的先人们鞠了一个九十度的躬,以表示我们对先人的崇高敬意。那墓碑上刻的字已淡了,但这种割不断的亲情永远留在我们活着人的心里。

  我转身拿起早已准备好的花篮,恭恭敬敬地放在了先人们的合墓前。花篮里的花都是白色的,在花篮上还有几根白色的带子死死的捆在了花和花篮上。在几片绿叶的衬托下,更加显得庄重而又肃穆了。

  突然,爷爷走向墓前,对着天空一个劲儿的叹气,徘徊在这棵守护着太公他们的树旁,又突然死死地抱住了他们的墓碑,眼里闪砾着泪花,我还是第一次看见坚强的爷爷落泪,他从来都没在我们这些孩子面前落过泪,唯独这次,可能爷爷太不舍太公他们了吧!也可能爷爷对他们的爱意太深了吧!我不知道此时爷爷的内心如何,但我懂得这是做子女的对父母唯一的爱,只有在这时,爷爷才能抱抱自己的父母?试问,天下有哪个孩子不依恋自己的父母呢?虽然爷爷现在已两鬓斑白,双手颤动,但在自己的父母面前,再老,也永远是他们的孩子呀!这时,我已非常了解爷爷的.心情,我却不好劝阻,因为爷爷有属于他抱抱自己父母的权力,可能只有在每年的清明节,爷爷才能投入父母的怀抱,但父母的怀抱却只有一座冰冷的墓碑,让人心颤,哭吧,爷爷,但你要相信,太公、太婆他们依旧在守护着你,看着你哭,他们也会流泪的,他们也会心痛的,虽然你已不在有父母了,但你还有我们呀!我们永远都是你坚强的后盾!

  爷爷擦去眼泪后,我们护着泪流满面的爷爷,给太婆、太公烧纸钱,爷爷知道他们爱玩麻将,就多烧了一些给他们,这一情景,我想笑却怎么也无法笑出,纸钱已化为灰尽,也带走了我们对亲人的思念,泪哭干了,纸化了,灰散了,我真不知道用什么词来形容当时的心情,一切的一切都随风离去了。望着淡蓝的天空,努力想把收回眼眶,因为我曾经听别人说过,想哭时,看看天空,能让眼泪回到眼眶里,望着天空很久了,但眼泪依然不争气地流了下来,这种错综的心情,不言而喻‥‥‥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又走过了一个清明,泪纷纷,雨纷纷,在这夹杂着丝丝甘苦的泪与雨中,清明离我远去,消失在我的镜头‥‥‥

清明时节作文14

  清明的雨飘扬了几千年,从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中一路飘来,潮湿了心情。

  ——题记

  惊

  揉揉惺忪的睡眼——奶奶房中传来的尖叫声惊扰了大家的好梦。抬头看看窗外,天还是墨黑色的,正要躺下,那些个敏感的字眼飘入耳中,重重地敲击着我的耳膜—“不行了!”没有主语的话,但家里每个人都明白。睡意一下溜走了,匆匆套好睡衣便飞奔向那个聚满人的屋中。奶奶,眼圈发红的说着事情的来龙去脉。她啜泣着,泪水渐渐滑落。这是我第一次见奶奶哭。她,一直都是个坚忍的女人。而此时,她是多么的无助,像只受伤的小野兽,依偎在大姑妈的肩上,苍苍白发零乱的散着。我心里一下就乱了。

  怕

  目光转移到爷爷身上。他躺在床上,呼吸甚为微弱,喉咙似乎被死神紧紧扼住,说不出一句话来。那双本就无神的眼,望着天花板,很久很久没看见它眨巴,哪怕是一下;那身子,显得更是瘦骨嶙峋——自从前几年起,爷爷便被肺癌折腾得只剩皮包骨了。这是前几天还递给我桔子,然后看着我笑的那个慈祥的爷爷吗?不是说病情好转了些吗?心里突然很空,很想抓住点什么。人便不自主地走向床边,用小手紧紧握住那双饱经沧桑的手。那只老手忽然增强了些力度,奶奶看到这一幕更是泣不成声。没有医生来,我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我的眼眶里一下就蓄满了泪。偏过头去,泪流了下来,我知道,爷爷是不想看见我哭的。很想,让时间永远地停留在这一刻,就算不能言语,却也能紧紧地握住。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对死亡的恐惧,第一次向这么努力地留住……留住爷爷。

  悔

  那只手渐渐放松,眼睛竟也安详地闭上。这一刻的爷爷,嘴角却似乎微微往上翘,是爷爷对我最后一次的微笑吗?心里在问。是的`,我是爷爷最宝贵的孙女,而我和哥哥姐姐们却因为爷爷被病魔折腾出的可怕伤痕而不敢太过接近。记得,妈妈曾提过:在我出生时,老年人多报有男尊女卑的观念,可爷爷却高兴地抱起我,道:“能平平安安就好!”记得,几天前,爷爷递给我那个甜甜的桔子,然后看我咬下去宠溺的神情;记得,这是我对爷爷患病几年来最亲昵的动作。屋里屋外,哭声一片,连一向对爷爷态度不好的姐姐都黯然落泪。只有我,怔怔地坐在那里,看着大人们忙活。泪在眼眶里打转,却倔强的迟迟不肯滴落,忍得眼睛生疼。看看屋外,没有雪,很久没有了那一片纯白。一个人躲在楼梯上呜咽起来:爷爷,那个世界很美吧,应该是一片纯白色的吧。您在那边一定要幸福。爷爷,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一定会选择好好爱你,这一次,请原谅!

  下楼,映入眼帘的是那个淡淡的微笑,您原谅我了,是吗?

清明时节作文15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几场春雨过后,空气中弥漫着雨水打湿地面的味道,如同掺了薄荷一般清新、自然。桃花红红的,梨花白白的,和那黄灿灿的油菜花相映成趣,带给人们无尽的畅想和喜悦。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同样一场春雨,却在杜牧的绝句《清明》中引发了丝丝愁绪,触动了点点哀思,让这一个春天,带上了一点莫名的悲伤,把人们领入另外一种意境。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我家的祖坟并不在本地,因此我自小就没有参加过家庭的扫墓活动,即便是参加过,想必也不能完全体会伤者的悲切,因为与我朝夕相处的亲人们都还健在,他们每天都在关心着我、爱着我,我也理所当然地享受着亲人们对我的关心和爱护,从来不会无聊地想像他们是否会在今后的某一天离我而去,永远不再回来。

  可是今天,公元20xx年的清明节,妈妈带我去了公墓。她静静地站在一尊汉白玉雕刻的墓碑前,像是述说,又像自言自语:“她是个好老师,去世的时候才30岁。”看墓碑上的相片,这是一位年轻漂亮的阿姨,墓碑上深深地刻着一句话“燃烛半截灭”。“这是谁?她是怎么死的?”我问道。妈妈没有回答我的话,自顾自地说着:“人生于世,有聚有散,有如花开于枝头,要开要落,都一样的`身不由已……”

  刹那间,我顿感生命之脆弱与渺小,生与死的距离竟然并不遥远。生命注定要走向死亡,就像这个春天,我们拥有过,也注定要失去。悟及此处,杜牧老先生又怎能不断魂呢?愁绪满怀无释处,寄予一盅浊酒。未曾想酒入愁肠愁更愁,断魂处,造就了一曲千古绝唱: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去,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的雨,纷纷扬扬几千年,从古老的诗句中一路抛洒而来,路上行人淋湿了衣裳,也湿透了心情,生命倍感沉重。然而,尘归尘,土归土,即便是逝者,也都希望活着的人能够平安地度过一生,这样一想,心中似乎又多了一层对生命的珍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