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宫词原文

时间:2023-09-09 16:04:46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汉宫词原文

汉宫词原文1

  青雀西飞竟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

  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

  翻译

  王母的信使青鸟啊,你飞去西方竟然还没回来,只累得求仙的君王,依然长久地守候在集灵台。

  唉,有一位文学侍臣,最是有司马相如的消渴病,君王啊,你怎不赐予他那金茎上的仙露一杯?

  注释

  青雀:指青鸟,即《山海经》中提到的西王母所使之神鸟。

  君王:明指汉武帝,暗喻唐武宗。

  集灵台:汉时台名。

  侍臣:侍奉帝王的廷臣。

  相如渴:相如即司马相如。司马相如患有消渴疾。

  金茎露:承露盘中的露,是汉武帝在建章宫神明台所立的金铜仙人承露盘接贮的“云表之露”。传说将此露和玉屑服之,可得仙道。

  赏析

  在这首咏史诗中,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巧妙地将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编织在一起,虚构出一种充满浪漫色彩的艺术形象。

  一、二句“青雀西飞竟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青雀,即《山海经》中的青鸟,诗中借喻为替西王母与汉武帝之间传递音讯的使者。青鸟,这任重致远的使者,向西方极乐世界飞去,却竟然一去未回,杳无踪迹。然而,异想升天的汉武帝依然长久地守候在集灵台,等待佳音。起句中的“竟”字精警地表达出汉武帝迷信神仙的痴呆心理:一心以为青雀西飞定会带来仙界好音,谁知一去“竟然”未回,这实在出乎他意料之外。诗人著一“竟”字,极其传神地透露了他这种执迷不悟的心理状态。接着于“长在集灵台”句中和盘托出他的求仙活动,开首两句诗,揭露了武帝迷恋神仙的痴心妄想,寓揶揄嘲弄于轻描淡写中,显得委婉有致,极富幽默感。

  三、四句“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诗人进一步刻画汉武一心求仙而无意求贤的思想行径,文学侍臣司马相如有消渴病(今称糖尿病),因此水对于这种病人之重要,简直可以说是“救命之水”。但是,汉武只祈求自己长生而全不顾惜人才的'死活,就是一杯止渴救命的露水也不肯赐给相如。结尾两句诗人拈出一个表示极大量的副词“最”与一个极小量的数词“一”作对比,前后呼应,便十分准确地揭露出这个君王好神仙甚于爱人才的偏执灵魂。讽刺辛辣而尖锐。诗里的数词已不仅表示量,而且还揭示质,蕴含深刻的思想意义。

  《汉宫词》虽然咏汉代事,但和唐代的现实生活密切相连。如果说,这首诗在讽刺汉武帝的迷信与昏庸这方面,写得比较明显而尖锐,那么,在讽喻唐武宗的问题上,便显得含蓄深隐,曲折而婉转。李商隐常以司马相如自况,如:“嗟余久抱临邛渴,便欲因君问钓矶”、“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相如未是真消渴,犹放沱江过锦城”等等。这首诗也是有感于自己的身世,不满唐武宗贬视人才。诗人用典精巧贴切,灵活自然,委婉地表达不便明言又不得不言的内容来,让辛辣的讽嘲披上一幅神话、历史与现实巧妙织成的面纱,显得情味隽永而富有迷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汉宫词》当作于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之后不久。唐武宗力辟佛教,却笃信神仙之说,他于会昌五年,“筑望仙台于南郊”,还服食长生药,“饵方士金丹,性加躁急,喜怒不常”。李商隐此诗即为讽喻唐武宗求仙访道之举而作。

汉宫词原文2

  忆昔妾当二八期,正是汉家全盛时。九重下诏择鸾匹,万国求贤配凤姿。

  妾身自分非良质,百万人中叨第一。天子亲迎出殿廷,辅臣持节下蓬荜。

  蓬荜辉光异昔年,丝萝延蔓至今日。始知贵戚失金张,不许王侯论甲乙。

  一入金门侍至尊,奈何相见不相言。红颜未必招人妒,薄命何堪承主恩。

  主恩深重应难报,妾意殷勤那复论。一别谢君面,往驾无旋辕。

  夜夜看星回永巷,朝朝望日倚长门。长门永巷春风起,万卉千花斗芳紫。

  燕子飞过密杏中,黄莺啼向垂杨里。莺莺燕燕各相依,戏蝶游蜂两两飞。

  可怜今日春光好,可惜明朝春又归。凤辇常时游上苑,羊车无日到重扉。

  岂干侍御还多宠,自是君王有万几。万几閒暇甘游猎,朝出城南暮城北。

  金鞍玉骑走千军,羽箭雕弓堕双翼。陌上风光自可嘉,宫中粉黛无颜色。

  离宫一万所,别殿九重深。岂有荣华希宠爱,更求词赋感君心。

  何人可托黄金赠,薄情不见白头吟。珍珠帘下閒歌舞,且取欢娱谢愁苦。

  自爱琼箫引凤皇,自爱金杯度鹦鹉。鹦鹉性能言,不能到君前。

  一朝被笼络,翠羽徒自怜。不沐君恩奚足惜,不见天颜心未怿。

  天下升平主万年,妾身生死良何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