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年味作文

时间:2023-07-10 12:20:44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心中的年味作文【共10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心中的年味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心中的年味作文【共10篇】

我心中的年味作文1

  又近年关了,“红”是街道上的主旋律,占据了几乎是每一个角落。恍然间觉得:上个新年是刚没过多久似的,眼前同样是这街道,不过多了几栋高楼,同样是这小摊,确是多了几分冷漠,同样是过年,却似乎,淡了些什么,哦——少了些年味……

  老一辈的人,我的爷爷奶奶说,他们那时过年,哪儿有现在这么好,那时正是荒乱后刚沉稳的年代,家家都不富裕,每天都有地瓜土豆吃的就够不错了,现在的我们,是怎样都无法理解那碗“土豆饭”中只有土豆而几乎没有米、油、盐的滋味的,而年的到来却是打破了这一铁律。三十的晚上和初一的早晨,等了一年,“百日难遇”的肉,在那时的.一大家的咽口水的动作中端了出来,那肉在一筷一抢中顿时没有了身影,甚至于连肉汤上漂浮的油也不知怎的落入了谁的口中,大人们虽只望不吃,可这一顿聚集了一年的“美味”,才是人们的盼头,年味儿,或许是在这争抢中散发出来的吧,如肉汤搬浓郁。

  再年轻一些的,我的爸爸妈妈说,六七十年代的,就幸福多了,三十的晚上,小孩们早早地睡了,可妇女还点着灯,为孩子们缝制新鞋、新衣。而小孩们呢,早上起来啊,就看到新衣服叠在床头,自然是兴奋不已,大街小巷,同学玩伴,自个儿的“面子”可是靠这新衣撑着呢!互相吹捧、攀比,时已至今,妈妈脸上的兴奋、眉毛的挑动,无不彰显着这新衣对于小孩的吸引力,虽说是新衣,却不过是一个套在旧衣服外的褂子罢了,虽薄,却承着小孩们一年的心愿,穿了新衣,孩子们就开始在街上拜年。按地方上的习俗来说,这是只能小孩儿去的,一句新年好,便能得到一小捧花生、一把瓜子。一街一路下去,堆了一口袋,却依旧不满足,却得不情不愿的回家去,像松鼠一样把食品贮藏起来。这,也算“压岁”了把。年味儿,许是在孩童们的期待中,悄然晕开,如新衣般明亮。

  现在啊,禁止放鞭,放烟花,或许对我们小山城来说,影响不大,可对于大城市来说年味儿,少了几分热闹与喧嚣,或是受了这种大气氛的影响吧,即将过年,却没了幼时的那种期待,因为如今生活水平的提高,就真可谓是“度日如年”了!而过年,少了喧嚣,多了柔美,添了几分淡然,平静,然而,年味到哪儿去了?其实,年味,一直沉淀在心中!

我心中的年味作文2

  一年一度的新年到了,我照例跟随爸妈回老家过年。

  在回去的车上,妈妈问了我一个问题:“你知道年味是什么?”“过年的味道呗。”我随口答道。“那过年的味道具体是什么呢?”我一时回答不出,妈妈笑着说:“等你回老家了,自己找找看吧。”我心里想,“年味应该怎么找呢?”

  很快,我们的车子就到达了外婆家。门刚好开着,我们提着大包小包走了进去,闻到一阵阵浓浓的香味,我急忙跑进了厨房,正在忙碌的外婆一抬头看见了我,喜笑颜开地说:“多多回来啦!快来看,外婆正在做你最爱吃的山粉圆子烧肉哦!”我一听高兴极了,心想:又可以吃到山粉圆子了,我可要好好看看是怎么做出来的。

  于是,我走到外婆身边,认真地观察起来。

  外婆首先将一长条五花肉切成了大小均匀的块状,然后将锅烧热,倒入少许油,再将五花肉倒入锅内,翻炒起来,待肉的颜色变白,有很多猪油被榨出来,又加入两大勺老抽和一大碗开水,盖上锅盖焖起来。

  接下来,外婆拿起炉灶旁的电热水壶,将刚刚烧开的水倒入了山粉所在的盆里,同时用筷子不停地搅拌起来,外婆告诉我,“一定要用刚刚烧开的热水搅拌山粉哦,否则山粉不容易均匀化开,在煮的时候就会夹生不熟。”我看到原本白色的'山粉,经过开水冲泡搅拌成面团后,呈现出微微透明的浅褐色,有点像红薯皮的颜色。

  很快外婆就和好了山粉团,她一边打开了烧肉的锅子,一边熟练地用手一搓一捏,将一个个做好的山粉圆子放入了锅内,添加了一些开水,重新盖上了锅盖,“用小火再焖烧一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吃啦!”

  终于山粉圆子出锅了,我迫不急待地先盛了一碗,“哇,就是记忆里的味道!真好吃!”我忽然想到车上妈妈问我的问题,于是端着碗,跑出去对妈妈说:“我知道啦!年味就是这一碗山粉圆子的味道!”

  妈妈和爸爸听到都笑了,一旁的外公点头说,“不错,年味就是外婆最拿手的山粉圆子,还有外婆牌腊肉腊肠,鸡汤泡炒米,外面买不到,只有家人团聚时才会有的美味!”

  一屋子的人都开心地笑起来,我想这真是一次难忘的新年收获啊!不仅有好吃的山粉圆子,还明白了“年味”的意义!

我心中的年味作文3

  “过年啦!过年啦!”大街小巷铺天盖的红色无一不向人们传达着这一喜讯。风里带来些鞭炮的硝烟味儿,混着饺子的香甜味儿,酝酿成了我心中最美好的年味。

  “爆竹声中一岁除”,为了营造出过年热闹的气氛,鞭炮自然少不了。也对!这本来就是孩子们的最爱,每家每户孩子身上总会带着些小鞭炮,找一个开阔的地方,每点燃一个鞭炮,孩子们就会发出一声惊呼,天地间都弥漫着孩子们的叫声、笑声。

  尽管我已经这么大了,对于放鞭炮,还是只敢远观,不敢近看。远远地望着明明比我小很多的弟弟神勇无比地冲到最前,点燃一挂鞭炮,拍着手看着鞭炮伴随震耳欲聋的响声消失殆尽。这时,原本干干净净的场子,就像涂了红漆,被遮挡得严严实实。最奇妙的是,那是红艳艳的红,但并不如同鲜血一般,而是像初升的太阳,给人以希望,让人神清气爽。到了这时间,硝烟的味儿也随之扩散,虽是硝烟,却很好闻,让人有一种情不自禁的振奋。嗯,鞭炮的味道,浓浓的年味。

  过年了,家家户户自然少不了一顿丰盛的`团年饭,今年团年饭的主食——饺子,可是由我一手操办。妈妈早已把饺子馅和皮准备好,带着些丝丝清香飘入我的口鼻,先用勺子舀好适量的肉馅,放到饺子皮的正中央,不多不少,刚刚好。然后进入关键的一步了,把饺子皮对折好,四边压紧后再一弯,再压紧,一个漂漂亮亮的小饺子就诞生了。像一个睡美人卧在那里,那么优雅,那么大方。

  饺子很快就包好啦,以卧躺之姿抢占了整个蒸笼盘,没一会儿,饺子就出笼啦,一个个白白胖胖,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勾起了我心中的馋虫。

  我用筷子夹起一个,小心翼翼地,仿佛护送着举世无双的一件珍宝,轻咬一口,满嘴清香,汤汁流入咽喉,还忍不住回味无穷。嗯,饺子的味道,浓浓的年味。

  年的文化已达千年之久,年味也定不可计数,这蘸染了成千上万年味的颜料,定能勾勒出我心中最美好的年味。

我心中的年味作文4

  快过年了,太爷、太祖母一直盼望着我们回老家过年。我打小在那里度过无数个热闹传统的春节,喜欢一大家子放烟花鞭炮,所以每逢春节都有好几堆不同种类的炮竹等着我们回家。

  今年天格外冷我缩在空调房里怕出来。一直到大年三十前两天,才被太爷打来的电话风尘仆仆地催回老家。这儿几条街的小孩儿全是我儿时的挚友,老老小小都认得。看见我们拉着一车子年货礼品回来,眼里都闪着羡慕的光直说太爷、太祖母有福气。我听着有些愧疚。

  台太祖母知道我们到了早已召集了全家准备好了春节的各项安排,成堆的炮竹也已堆在了大院子里。我看到两位老人脸上红润的光。晚上内屋、堂屋里坐了两大桌六婆婆仍不停在厨房里忙着,太爷、太祖母被儿女子孙位坐在中间,不说话也不动筷子只是用目光深情地在每一张宸熟稚嫩的脸上抚摸,傻傻地笑。吃晚饭,放鞭炮了,我怕外面风大,执意要在屋里看,也只是呆呆的看着,老人眼中有些黯淡。晚上,我们被安排到条件最好的一间房里,我嘴里直喊冷。太祖母说:“有热水袋还冷?”我随口回了句:“哪有空调暖和?还没有电热毯。”第二天,吃着太爷买来的全家乡最好的包子,太爷勉强问:“你们要不明天回家?别冻着了。”说罢,转身进了里屋。我的心也被抽了一下。

  晚上,我执意要到外面把剩下的几堆炮竹放完。太爷、太祖母先是一愣,继而眼里洒满亮光,忙乎乎地一一打电话叫了几家子一起来。烟花在低空中绚烂,鞭炮声在耳旁畔回荡,我在院中手舞足蹈,人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味道。太祖母又说:“放炮竹可以驱散晦气,吓跑邪鬼。”这话虽是往年太祖母同样的`叮嘱,却寄托了太祖母对子孙后代年年的嘱托,并祝福与希望老人仍开心地说着,唠唠叨叨。依稀地,一个小女孩儿正搂着老人的脖颈,是儿时的光啊,那老人怀念的旧时光。老人沉醉在那时光里。忽而,太祖母喃喃道:“前些年我害了大病差点就看不到你们了。”我惊愕在那里,家乡里没人告诉过我。“人啊!”老人又沉沉哀叹。我的心像被烟花末烫了一下。

  儿时,与太爷、太祖母在炮竹烟花中相守的时光,一生中能有多少啊?我决计要在家乡多留几天,好好把握在家乡的时光,好好欣赏家乡的炮竹,好好珍惜来自家乡的爱。

我心中的年味作文5

  缕缕糯米的甜香弥漫街头,鞭炮声渐渐响起,披着金鸡红袍的年萦绕着团聚、幸福的味儿,姗姗而来。

  大年三十,我跟着爸爸,小爹,去给爷爷送亮,一路上空气中弥漫着鱼肉的咸香,家家户户的门窗上张贴着各样的福字、年画,红通通的灯笼寓意着吉祥,摇曳在风中,一派和谐的气氛。

  年味·团聚

  盼着新年的心思,一天天发酵,味蕾带给我的则是期盼。一道道美味佳肴小心翼翼地捧上桌,大家都招呼奶奶快来一起吃饭。一大家子围坐在一起,宽口大锅,滚滚红油,筷子入水又提起,三两下,竹笋的清香,豇豆的肥厚,土豆的绵软,已在口中融合,交织,麻辣使味觉有了突破口,夹一口肉饺在锅里一蘸,口中便“噼里啪啦”爆开。在喜庆温暖的灯光下,奶奶的笑脸,嘴角上扬的弧度,更加明显。小爹吃着锅里的肉卷,肉卷滋出的油滑在嘴边,露出金灿灿的`一抹黄。举起酒杯一句:“妈,我敬你!”小妈在桌上夹着青菜,分给妹妹和我,说着:“不能光吃肉,营养要均衡!”妹妹也大了一岁,不在像以往的调皮,文静地吃着菜。我举起杯子,一一敬了长辈。在团聚中有着浓浓的年味。我心中的年味是团聚。

  年味·幸福

  到了大年初一,照例去走亲访友,到了大姑奶奶家门口,大门已经敞开了。进了门,我与妹妹一起说着:“新年好,大吉大利。”姑奶奶抓起两个大红包,硬塞在我和妹妹的口袋里。进了屋,新年的喜气味道,慢慢的拥抱着在坐的每一位家人。吃着果盘里的糖果,幸福的年味儿更加充实了。进门的友人越来越多了,有的满腹诗经开口就是“爆竹声中辞旧岁,欢欢喜喜拜大年”有的作古代人入门抱拳作揖,主人家也不慌不忙的谢谢,送上糖果或压岁包。年饭吃着姑奶奶炒的年糕,预示着“年高”的好彩头,更蕴含着浓浓的年味儿。我心中的年味是幸福。

我心中的年味作文6

  已是隆冬五九的天儿,下了车,肆虐的寒风直往脖子里钻。天色一片青灰,老屋笼在一片暧昧的雾气里看不真切。

  我踏上高低起伏的青石阶,心绪也随之浮动。倚在门边的老人眼神呆滞,浑浊的双眼像是积了云翳,目光远眺,掠过重重山岭直达那繁闹的小城。我轻声道:“婆,我回来了。”老人目光稍有松动,片刻抬眼看我,嘴角一裂,激起层层浪花似的皱纹。招招手唤我至身前,粗重的手抚了抚我的发顶,念叨了两声兀自进屋忙自己的去了。

  父母将车里的大包小包抬进屋里,外婆咕哝着带的东西太多她一个老婆子哪用得完。我站在斑驳陆离的木门边痴痴地望院里早已破败的一切,未曾察觉出一丝年味儿,待外公唤我进屋烤火方才回神进屋了。

  二楼上有父母置办的取暖器与烤火的罩子,但外婆每年入冬都要燃一方炭火。坐在木椅上伸出手,可以在指缝间看到跳跃的红光,忽闪忽现却也明亮。这是老屋唯一一抹红色,温存着不多的`一丝年味儿。

  三十儿晚上简单却也用心的准备了年夜饭,外婆一人操刀掌勺,丝毫不肯他人插手。于是尽管折腾了几个小时,饭菜早已半冷半热,众人也未曾多言,已是习惯,也明白是外婆的一番忙碌,心意在年味儿也就到了。

  婆很少上楼,也许是老了图清净,也许是混沌的记忆里已成习惯,谁劝也不听,一人守着那方炭火,昏昏欲睡。我下楼去看她,谁知她竟从衣兜里翻出一叠有些皱褶的零钱,很珍重地放在我手心里,她说:“晴儿,好好读书。”我拿着钱,甚至可以闻到钱上婆那屋里淡淡的檀香,也不知道她给我存了多久。她甚至不知道我上几年级,却也凭着久远的记忆叫我好好读书。我的眼泪差点决堤,堪堪忍住,小心问道:“婆,上楼坐坐吧。”她顺从的点点头由我扶着上了楼。

  父母也未曾想婆愿意上来,忙起身将她请至中央,婆有些迷茫却也高兴地坐下了。外公拿来外婆的感冒药,像哄孩子似的哄她吃下了,又嘱咐她记得按时吃完,外婆虽嫌他啰嗦却也乖乖听着。父母与我正评论春晚上的种种看点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守着一台电视,这个年像是圆满了。

  我扭头去看黑色的夜空上绽放的烟火,流星一般四处滑落,又望见这一屋子的安适欢愉,鼻尖似是依旧有檀香环绕,觉得此刻年味儿正浓。

  亲人乐团圆,情浓年更浓。

我心中的年味作文7

  今天,是大年三十。早上,我们全家来到了外婆家,我的亲人们团聚在了一起。接下来,大家一起挂红灯笼,贴春联,置办年货,买新衣服,买爆竹烟花……忙得不亦乐乎,屋里屋外,散发着一股浓厚的年味。

  晚上,大家都聚到了一起吃年夜饭,各种各样的美味佳肴陈列在桌上,每一盘菜都像艺术品一样,让人舍不得吃。大家畅谈这一年里趣事和收获,个个面露笑容,仿佛一切不美好的心情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亲情团圆里,我看到一股浓厚的年味。

  大人们高兴地来到麻将桌前,玩起了麻将。但输赢在这一刻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情。孩子们则打开了电视。现在,所有的节目都是与过年有关,我又感受到了浓重的年味。

  大家“全副武装”来到楼下,干嘛呢?放擦炮啊!弟弟先用打火机点燃擦炮的头,让擦炮在手中燃烧三秒,接着便立刻把它丢入池塘。只听“嗵”的.一声闷响,水花便被擦炮溅到半空之中。他又把擦炮往地上使劲儿一扔,擦炮“啪”的一声惊响,便立即爆散开来,四周弥漫着呛人的火药味儿。

  我看到弟弟玩得这么开心,于是也试着玩了一个擦炮。没想到我的胆子越玩越大,最后竟然超过了弟弟玩炮的胆子。我把擦炮放进烟盒里,结果把烟盒炸成三半;我又把擦炮插在泥土里,一点,便撒腿就跑,结果把泥土炸了一个小洞。

  我们又一起点鞭炮,放烟花,听着鞭炮噼里啪啦的声音,看见烟花在空中交绘出一副美丽的图画。从空气中的火药味中,我嗅出了一股浓厚的年味。

  快到十二点了,即将敲响新年的钟声。“3—2—1”,鸡年到了!窗外数不清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天空如同白昼般亮丽。一声一声,一下一下,震醒了黑夜,划亮了长空。四面八方轰然炸响的鞭炮声,空气中的硝烟的味道,那也是年的味道,是人们喜悦的味道。我看着那绚丽的烟火,也在心中默默许下了心愿。

  新年到了,我们的“福利”来了,大家甜甜的对大人们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一圈下来,手里拿着一沓红包,心里顿时乐开了花!因为有了红包,我就可以有很多钱,我可以用这些压岁钱钱去实现自己的愿望,买我想要的东西,做我想做的事情……

  原来,我的身边充满了年味,有家的地方就有浓浓的年味。嗅着这年味,我开启了我的新的一年……

我心中的年味作文8

  转眼间,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伴随着带有浓浓年味的风俗习惯,我们迎来了崭新的一年。

  腊月二十五,外婆开始做八宝菜了。“咚,咚,咚,咚。”外婆切起了各种丝与佐料。外婆切的速度非常快,“唰,唰,唰,唰”不一会儿,便摆满了一桌子。接着,外婆陆续将那些丝一一倒入盘中,加入黄酒、盐,拌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又加入生姜、大蒜和辣椒,八宝菜就做好了!

  二十六,外婆又忙着包馃、包饺子。和好面,我也过来凑热闹。拿起皮,勺入馅,捏了起来。谁知,竟是个“胖将军”,还“擦破了些皮”。我不肯放弃,依然坚持,可包出的饺子个个奇形怪状、惨不忍睹。我又改行包馃,但模样可想而知。看看外婆,一点儿也不含糊,包出来的都是“贵族”。外婆告诉我:圆圆的馃寓意团团圆圆,而饺子则表示大吉大利。

  二十七、二十八,大家一起打年糕。刚做好的年糕又香有糯,好吃极了。据说,年糕寓意“年年高”。

  终于到了二十九,乡亲们都忙活了起来。我帮助外婆贴福字、挂灯笼,还要贴春联。家中的春联一直以来都是太外公写的,今年也不例外。不一会儿,家里便被打扮地喜庆极了!!!

  下午五点钟左右,餐桌上便陆续出现了各种美味佳肴,它们都包含着外婆的辛劳与吉祥的寓意。比如,红烧鱼,寓意“年年有余”……我们几个小孩看见好吃的就拼命往碗里夹。舅舅见了,立马阻止:“菜可不能吃完,要‘年年有余’。”

  饭吃了一会儿,爸爸突然关上了门,我疑惑不解,爸爸解释:“福气来到了我们家,可不能让它跑了。”我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春晚开始了,如往常一样:相声滑稽搞笑;歌曲婉转动听;杂技惊险刺激……我想睡了,妈妈却说:“不能睡,今晚得‘熬年’。”

  午夜零点,伴随着鞭炮的响声、美丽的烟花,跨年的钟声徐徐敲响。我在妈妈的怀中进入了梦乡……

  各种传统习俗都饱含着吉祥、如意,我要从长辈那里更好地传承下来。

我心中的年味作文9

  点一滴清水,轻轻研磨;铺一张红纸,细细剪裁。墨香在空气中悄悄晕开,这就是我心中的年味。

  自我学书法的那年起,新年与墨为伴已成为一种习惯。今年亦是如此,回到家的第一眼便是爷爷为我准备齐全的文房四宝,如同见到久别的老友一般亲切。轻抚着笔尖的细毫,像是久别的亲昵;摩挲着这红纸,“沙沙,沙沙”像是一声声“好久不见。”而那墨香,早已沁入心脾。

  这天,阳光如同金色的墨汁,在大地这张纸上肆意泼洒,于是决定在阳光下挥毫,书写年的红火。写了这么多年,这是第一次在室外,引来了左邻右舍的许多亲戚朋友围观,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好生热闹。我取出毛笔,轻蘸墨汁。笔尖饱满,那仅是因为墨香的滋润吗?不,不是的,因为爱,因为祝福,因为美丽绚烂的憧憬……

  先来个“年年有余。”提笔、运笔,笔尖的细毫如同一条灵活的小鱼在红纸上尽兴畅游,留下美好的祝福。由于没把握好字与字间的间隔,最后的“余”比其他的字要格外大些,失误,失误。不过仔细一想,这也是一种美丽的寓意,年年有大余(鱼)。我满意的将它放在一旁,博得邻里们的啧啧称赞,如火的红纸映红了我的脸。

  再来一个“黄金万两”,人们巧妙地将这四个字组合为一个,复杂的结构中蕴含着最质朴的祝福。由于长期没写,字的`结构有些遗忘,只好凭着感觉写。一竖、一横、一撇、一捺,在阳光的怀抱里都如同镀了金一般。“多了一点吧。”一旁的叔叔说到。细细一看确实如此,但爷爷却又立马笑道:“多一点,总比少一点好。”一问一答,如此巧妙,那多一点的黄金万两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最后来一个“福”字,一个福字承载了太多太多美好的祝愿。任笔尖在红纸跌宕起伏,或轻或重,或缓或急……我将美好情感注与红纸:横,似金鱼,那是年年有余的快乐;竖,如竹笋,那是步步高升得喜悦;撇,若牡丹,那是富贵无忧的美好;捺,像硕果,那是五谷丰登的欢欣……“福”字写成,沉稳含蓄,却处处彰显着欢乐。

  推门,看见窗棂上一抹火红,它承载着我的爱与祝福。那墨香,早已融入血中;那红纸上的祝福,是我心中永远的年味。

我心中的年味作文10

  我心目中的年味,是故乡酒的淳香。

  飘泊在外的人,无时无刻不涌动着血脉里对故乡的惦念。这是一种无法抛却的如同落叶归根的情结。愈近年关,愈是思念故乡,这乡愁就象封存的酒越来越浓。

  尽管身处霓虹都市,在魂牵梦绕中,总会想起老屋屋檐下,在阳光里晃动的一串串红冷辣椒;总会想起路边樟树籽在水泥地上被碾过的脆响;总会想起新酿苞谷酒,在夜里流出的第一滴“头子酒”……

  回乡吧,回乡!

  你提着重重的行囊,踏上归乡的路。你小心翼翼,轻拿轻放,行囊里是酒,是心里早已盘算好的礼物。漫长的途中,你却惦念着母亲新酿的酒。穿过小石桥,绕过篱笆墙,那熟悉的家在眼前雾濛濛。母亲从家中快步走出,怒嗔狂叫的黄狗。炒好的`菜都放在蒸笼里,不一会桌面上热气腾腾,堆叠着你爱吃的各种菜。父亲提了一壶温好的酒,喝一口,暖在心头。先敬父母,千言万语,都在酒中。

  饭后,家人围坐在火笼旁。火笼里柴跳动着艳红的舞蹈,发出“啪啪”的声响。你怯怯地拿出送父母的酒,“又花钱做啥”,父亲边恼边将酒收入柜子。“去看看大伯啊”,母亲喃喃地交待。难得回家,过年总是要去问候。走到大伯家门口前小路上,点燃了一挂小鞭。表哥闻声而出,接了一挂鞭。农村的习俗,客人拜年要放鞭,主人应接一挂鞭,表示迎接的意思。寂静的小院即刻热闹起来。不一会,满桌的菜肴准备妥当,我又坐在酒桌旁。伯娘端上热乎的黄酒,方圆几里,她的黄酒最好。闻着这香甜的酒,一饮而尽,顿时心脾豁然。

  要走了,我又提着更重的行囊。那浓烈的苞谷酒,醇香的黄酒,清洌地杨桃酒,被家人强行塞入。年,在人们辛苦和守望中来,在乡村宽敞的堂屋前,在等待再一次耕耘的田野边,在母亲絮絮叨叨的话语里,在一家人守岁的喜悦中……一次次如约来临,流溢着平静、庄严的滋味……

  你平躺在船舱,舱里氤氲着酒的浓香。

  年,是一杯酒啊,一杯酿有乡音乡情的陈酿,在每个游子的血脉中缓缓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