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代表什么意思

时间:2023-08-09 10:10:43 诗琳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立秋代表什么意思

  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代表着秋季的开始。立,在古汉语中就有建立、开始的意思。立秋之后天气逐渐转凉,俗语说,立了秋把扇丢。就是这个意思。但是今年立秋之后,天气并不会马上向秋天靠拢,还是会热上一段时间,直到今年处暑节气之后,暑热才会消散。20xx立秋后会凉快吗?立秋代表什么意思?这些问题接下来为您做详细解答。

立秋代表什么意思

  立秋后会凉快吗 立秋代表什么意思

  8月7日立秋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意味着秋天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在古汉语中就是开始的意思。因此立秋就是代表秋天开始的意思。立秋三候,侯凉风至 白露降 侯寒蝉鸣。初侯凉风至,立秋后,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偏南风逐渐减少。小北风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意。二侯白露降,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夜晚的凉风刮来形成一定的昼夜温差,空气中的水蒸气清晨室外植物上凝结成了一颗颗晶莹的露珠。三侯寒蝉鸣,这时候的蝉,食物充足,温度适宜,在微风吹动的树枝上得意地鸣叫着,好像告诉人们炎热的夏天过去了。一候为5天,立秋15天,逐渐变凉。变凉是气候趋势,根据立秋三候的描述,或许处在气候偏冷周期时,就有这种情况。

  立秋后会凉快吗

  立秋之后根据中央气象的天气预报显示20xx年立秋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依然很高,尤其是我国南方部分地区,最高气温依然维持在35度左右,暑气难消。因为立秋前后,地表热量积累达到高峰,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再加上七八月份正是副热带高压加乾高压内部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导致增温。因此就有了“秋后一伏热煞人”的说法。但是立秋后天气转凉是基本的趋势,虽然最高气温仍然居高不下,但是早晚间的最低气温还是会有明显下降。所以立秋后白天虽然还是很热,但是早晚的时候天气已经有了丝丝凉意。按照气候学上对秋季的界定,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22℃才算进入了秋季的气候。虽然立秋是秋季的开始,但此时的气候依然炎热多雨,继续保持夏季的特点,而要想真正进入秋天,恐怕得等到9月份了。

  立秋后养生注意事项

  1、入秋之后,昼夜温差开始变大,但是白天气温依然很高,有时候更是能感受到暑气逼人。秋老虎天气防暑降温要继续,润肺养肺是防秋燥的重点。适当饮用以百合、雪耳、生地、熟地等润肺养肺的食材煲煮的汤水;多吃白色食物,例如冬瓜、莲藕、白萝卜、香蕉、苹果等。

  2、气温高,容易没胃口,部分人也为了清热解暑,饮食过于清淡,容易造成营养摄取不足。从养生的角度出发,立秋后可以适当的吃肉食,鸭肉、泥鳅、鱼类、猪肉、海产品等都有清暑热又可以补充营养。

  3、寒凉的饮食要减少,经过一个夏天之后人体消耗很大,尤其是老年人容易脾胃虚弱,饮食不宜过于寒凉。秋季之后也应尽量不喝白酒,以免燥上加燥。

  4、新鲜的蔬菜、水果可以及时补充体内维生素和矿物质,中和体内多余的酸性代谢产物,可以清热解毒。黄瓜、冬瓜、西红柿、芹菜等新鲜多汁的尤为适合;葡萄、西瓜、雪梨、香蕉等水果养阴生津,也非常适合。需要注意的是,立秋后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胃肠疾病,脾胃虚寒的人要注意不宜食用过多。

  结语:立秋之后天气进入了冷热交替的季节,这个时候温度还是很高,但是秋风起降雨减少天气变得干燥。这时候要及时增减衣物,多喝水,保持身体的水分充足。

  立秋习俗

  立秋的茄子最好吃

  民谚有“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的说法。立秋正是吃茄子的好时候。民俗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据说有很好的养生效果。

  家常蒸茄子

  原料:酱汁(生抽、老抽、豆瓣酱,加清水拌匀),葱花、油适量。

  做法:茄子洗净,切块,放在盘子里码好,蒸锅加水大火烧开后,将茄子连盘放入,蒸熟(约15分钟左右,视茄块大小而定),热锅放油,把葱花爆香,倒入拌匀的酱汁煮开,关火煮开的酱汁浇到蒸好的茄子上即可食用。

  咬西瓜等于“咬秋”

  与立春的“咬春”相类似,京津等地区立秋有“咬秋”的习俗。据说立秋时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西瓜是从西北传入中原,所以叫西瓜,有诗赞:“下咽顿除焰火气,入齿便作冰雪声。”西北立秋前后西瓜刚进入采摘期,所以立秋吃西瓜本身就是一种尝鲜。此风俗约在清代影响南方,立秋江浙沪等地的西瓜已进入末市,人们对立秋吃西瓜的原由做出了种种解释。有人讲立秋西瓜可消除暑日积结的淤气,有的人讲可以为过冬积聚“阳威”,而实际上只是北方风俗的影响而已。但有一点应予承认,那就是立秋以后,天气逐渐凉爽,西瓜上市量日趋减少,立秋日人们再吃一吃西瓜,有依依惜别之意。

  防痢疾:唐宋人秋食赤小豆

  从唐宋时起,有在立秋之日用秋水服食小赤豆的风俗——取七粒至十四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时要面朝西,这样据说可以一秋不犯痢疾。

  赤小豆薏米粥

  原料:赤小豆50克,薏米100克,莲子30克,百合2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赤小豆、薏米、莲子、百合洗净后用清水浸泡1小时;大火把上述材料烧开10分钟后,加盖焖1个小时;再次把汤烧开,然后加入冰糖,转小火煮20分钟后熄火,再焖30~60分钟即可食用。

  “贴秋膘”吃点肉

  经过了苦夏,人们的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补偿夏天的损失,北方人谓之为“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

  粉蒸肉

  原料:猪五花肉400克,炒熟的米粉100克,酱油、胡椒粉、姜水(浸泡姜末的水)、料酒、油适量。

  做法:五花肉切成薄片,用油、酱油、姜水、胡椒粉、料酒、大米粉拌匀,放入碗中;蒸锅内加水大火烧开,将装好米粉肉的碗放入蒸笼,上屉用大火蒸60分钟至熟透,取出后翻扣在盘中,撒上香菜装饰即可食用。

  “减秋膘”吃黄瓜

  我国东北地区立秋有吃黄瓜的习俗,希望人们永保苗条身材。夏天天气炎热,能量消耗较大,人们普遍食欲不振,造成体内热量供给不足所致。到了秋天,天气转凉,人们的味觉增强,食欲大振,饮食会不知不觉地过量,使热量的摄入大大增加。再加上气候宜人,使人睡眠充足,汗液减少。另外,为迎接寒冷冬季的到来,人体内还会积极地储存御寒的脂肪,因此,身体摄取的热量多于散发的热量。在秋季,人们稍不小心,体重就会增加,这对于本身就肥胖的人来说更是一种威胁,所以,肥胖者秋季更应注意减肥。首先,应注意饮食的调节,多吃一些低热量的减肥食品,如黄瓜、赤小豆、萝卜、竹笋、薏米、海带、蘑菇等;其次要增加活动量,达到减肥的目的。

  防腹泻青菜豆腐不能少

  山东莱西地区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种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这么多食俗大都为防痢疾,足见对秋季腹泻的防范意识。

  油菜烧豆腐

  原料:油菜100克,豆腐1块,红椒1个,葱、姜、蒜、油少许。

  做法:豆腐捣碎,油菜洗净切成末,葱、姜、蒜切成末,红椒切成小丁备用;锅烧热放少许油,油烧热下葱、姜、蒜末爆香,倒入豆腐泥翻炒3分钟左右,加油菜末及红椒丁继续翻炒均匀,加适量盐即可出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