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 百文网手机站

《昼锦堂记》阅读题

时间:2022-04-27 19:13:33 好文 我要投稿

《昼锦堂记》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昼锦堂记》阅读题

  ①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

  ②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

  ③惟大丞相魏国公[1]则不然: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余光者,盖亦有年矣。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穷厄之人,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以惊骇而夸耀之也。然则高牙大纛[2],不足为公荣;桓圭衮裳,不足为公贵。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

  ④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之节,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量哉!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

  ⑤余虽不获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于是乎书。

  ⑥尚书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欧阳修记。

  注:[1]魏国公:韩琦,河南相州人,北宋著名的大臣。[2]纛(dào):古代军队里的大旗。

  5.下列句子中,加点文言实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 穷:贫穷,缺少钱粮

  B.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 易:随便,轻易

  C.世有令德,为时名卿 令:美好的

  D.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 道:规律,道理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惟大丞相魏国公则不然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 余船以次俱进

  C.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 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而其志岂易量哉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7.下列各句中,与“若季子不礼于其嫂”句式一致的'一句是

  A.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 B. 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

  C.尝以武康之节,来治于相 D. 买臣见弃于其妻

  8.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 作者将“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改为“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是因为读起来语气由急促变为舒缓,音节和谐,增加了语言抑扬顿挫之美。

  B. 开篇四句,即揭示了全文大意。《史记》记载:“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昼锦”之说就来源于此。“富贵而归故乡”正如同当昼衣锦。

  C. 本文层次清晰,结构严谨:文章第一、二段写世人追求富贵,以衣锦还乡为荣,为下文写魏国公做陪衬;第三段写魏国公的身世和经历,然后第四、五两段写魏国公的志向和抱负。

  D. 全文词藻丰赡,意蕴深厚;既有精当的议论,也不乏鲜明的形象;说理生动透辟,行文舒展酣畅,无怪乎古人盛赞:“天下文章,莫大于斯。”

  9.翻译和断句。(10分)

  ⑴用“/”给下列文段断句。(3分)

  至 于 临 大 事 决 大 议 垂 绅 正 笏 不 动 声 色 而 措 天 下 于 泰 山 之 安 可谓 社 稷 之 臣 矣 其 丰 功 盛 烈 所 以 铭 彝 鼎 而 被 弦 歌 者 乃 邦 家 之 光 非 闾里 之 荣 也。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

  ① 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3分)

  ② 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