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 百文网手机站

年味作文

时间:2022-03-08 10:47:23 好文 我要投稿

关于年味作文

关于年味作文1

  这是一个两个字的词语,但包含着很深的意思,有一些人认为它就是团圆饭、吃饺子,而我对它有一种更为深刻的体会,“年味”不是单纯的情感,也不是物质上的体面,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丰盛!

关于年味作文

  “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日来”,转眼间在这个世上,我不觉已度过15个除夕夜,但我却觉得年味离我们越来越远,还记得奶奶小时候给我讲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种叫做“年”的怪物,经常在大年三十晚上出来为害人间,人们绞尽脑汁想出一个办法,于是用“红”这种颜色来恐吓那怪物,并做了鞭炮吓跑了它,这个故事的习俗被保留并传承了下来。可是,就在今年,国家下发了新的环境保护令,禁止和限制放烟花的场地与时间,我的家刚好卡在了禁止区域,禁止放鞭炮烟花,这样一来鞭炮也放不成了,过年不像以前,到处“噼噼啪啪”的声响,也闻不到那充满年味带着火药的味道了,虽说保护环境,可我总觉得变了味,我和妈妈曾约好在烟花下许愿,也没有那种感觉了!

  还记得看过作家冯骥才写的《年味》,里面介绍年文化的内涵,就是驱邪降福,对新的一年有着美好的期盼,可是,现在的生活正如同他所写,大家都埋头玩起了手机,这样的年味再一次变味,家中只有微信、QQ的信息提醒声音,再不过就是小孩手机中玩“王者荣耀、荒野行动”的战斗声,他们似乎忘记了自己的长辈,只会如同机械一般,说一声“新年快乐”之类的,就再也没有多的话了,不过人们还是会按照老传统老习惯去干,就像贴春联,吃一餐团圆饭,只是偏偏这个时候有人又会拿起手机这个新时代的“武器”来拍照,发朋友圈炫耀一下自己家是如何过春节的,只是我觉得这个“武器”又把春节变了味。

  经常听到朋友们说,现在的年味是越来越淡,越来越虚拟,这实在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难道年味真地离开我们了吗!

关于年味作文2

  过年是我一年中最快乐的日子了,我们不仅可以感受过年的喜庆,还能收获一兜鼓胀的压岁钱,更何况那天也是我弟弟的生日呢,因此我家有着特别的年味。弟弟这天能收到二份钱呢,一份是压岁钱,一份是生日红包。

  好不容易这天终于到了,我早早的起来,到处呈现焕然一新的景象:家家都贴上了红对联,孩子们穿上红衣服,为新年开始讨来一个好彩头。到了中午,小村子里更是香飘四溢,沁人心脾,家家都准备了丰盛的饭菜,亲人团聚在一起,开开心心的有说有笑,人们在丰盛的菜肴中度过了中午。因为弟弟这天过生日,我们除了说新年快乐,还要祝弟弟生日快乐呢,大家都说弟弟的福气最好了,居然选过年这天出生。因为今天是弟弟的生日,妈妈买来一个大蛋糕,我们一家一边看“精彩的表演”一边给弟弟庆祝生日,别提有多开心了。

  晚上更热闹了,到处是一片喧哗,五颜六色的烟花在空中绽放,变成了无数的小星星,还有很多人别出心裁,在空中放飞许多孔明灯,在黑色的天幕上飘飘荡荡,飞向远方。这样,不论在灯红酒绿的城市还是欢声笑语的乡村,我们都度过一个美好时光。

关于年味作文3

  小时候,外婆总是在过年前说一句话:小孩子望过年,大人们望种田。对于我来说,儿时春节都是一些萦绕在舌尖记忆。年,对孩子来说,无疑是美味。

  从腊月二十三开始,我们小嘴就不曾闲过。“二十三,祭灶官”。这天,用米粉做送灶粑粑,香气会驱走整个冬日寒意。

  “二十五,磨豆腐”。这天不但可以喝到香甜可口豆浆,母亲还会抽空在煮豆浆时捞几张豆腐皮出来,晚饭时和小葱芝麻一拌,最下饭不过了。

  再后来这两天,好吃会更多。首先,外公会去杀年猪人家割肉,遇到亲戚家杀猪,我还可以跟着蹭顿“杀猪饭”吃,这样宴席,主人家是不会吝惜猪肉,上桌菜都是大盘大碗,极其解馋。如果没有吃过瘾也没关系,母亲正在家里杀鸡呢!每当此时,母亲会将鸡杂用大酱炒了再和泡好黄豆一起煨制,鸡杂黄豆甭提有多香!

  腊月二十八,家家户户都会飘出炸圆子香味。往日到处玩闹孩子,这天都一下不见了踪影,他们都在自家锅台旁围着呢,第一锅圆子都要炸得透透,锅台旁小馋猫都等着吃呢!这天,外婆怕我油炸东西吃多了伤了脾胃,会在锅塘里事先放两个红薯,就着柴火烤熟,这样烤红薯最解油腻。

  炸圆子香味还在嘴角边萦绕时,转眼就到了年三十。除夕夜年饭,吃那就更多了。当然,这桌年夜饭,也有不给动筷子,那时条件不是很好,有些食材只有过年时才会准备,像“年鱼”和“鸭胗”。这些菜烧好后,平时是不端出来。即使年夜饭时,它们出场也只是为了做做样子。外婆说,这样菜是拿来招呼客人。记得那年,母亲带我和弟弟去亲戚家拜年,吃饭时,六岁弟弟看着眼前咸鸭胗口水直流,最后实在忍不住了,伸筷子夹了几次,在回家路上,母亲狠狠批评了弟弟。后来,长大了才知道其中缘由。

  大年初一,孩子们都有一个固定节目——拜年。我们会早早起床,穿上新衣服,挨家挨户拜年。拜年会得到一些好吃,几颗糖、一把瓜子都会让我们心满意足。一上午跑下来,我们总是会嫌衣服口袋小。于是正月里,我们会有吃不完零食,那些好看糖纸都会被夹在书本里珍藏着。

  元宵节那香糯汤圆下了肚后,年味就慢慢淡了起来。外婆会笑着对我们说:“小舌头也要休息咯!”以后日子里,我们会经常咂摸着小嘴,回味那舌尖上萦绕浓浓年味。每每想起,依然香甜依旧。

关于年味作文4

  年是欢乐的节日,年的传说有许许多多,今年的年与以往的年又有了许多的不同。

  小时候就看到有关过年的传说:相传在东海海底,常年不见天日,住着一头叫夕的怪兽。夕经常到岸边去欺负老百姓,使得民不聊生。在夕又一次去欺负人的时候,一个叫年的小婴儿出生了,那婴儿哭得震耳欲聋,令夕疼痛难忍,它刚想去吃了那婴儿,却见婴儿披着红布,光芒刺眼,令夕怕得不得不躲入深海。从那时起,老百姓知道了夕的弱点,每当夕来时就贴红联,放鞭炮,终于杀了夕,于是把那一天称为除夕。

  这自然是一个神话传说,但同时也表达出了当时大家纯朴、团结的优点。

  今年的新年很特别,下了一场近17年来最大的一场雪。铺天盖地的大雪覆盖了整个大地,令人外出不便,造成春运阻碍,部分地区房屋倒塌,电路中断,电架倒塌,这都是雪的“杰作”。我爱雪,但我是喜欢雪的温柔、雪的清丽脱俗,如一股清流,不被脏尘所污染。可当我看到你们变成咖啡色被堆在路边,又心生厌恶。为了你们所造成的后果,有许多人凌晨三点不到就起床铲雪、马路上到处看到行人在摔跤,辛苦了一年在外工作的大家赶着春节想回家团聚,却在路上艰难地度过了好几天……一想起这些,我又有些憎恨你们了。当然,你们曾带来了我好多欢乐:堆雪人、打雪仗,每户人家门口都用雪展现着自己特有的艺术才华……可你们却无休止地下个不停,令人不得不要抗击你们,哎!

  当然,对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过年最快乐得事莫过于收压岁钱了,我们还要从小学会合理分配金钱,锻炼自己的理财能力……

  我爱年,我更爱今年的新年!

关于年味作文5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的《元日》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他所描绘的就是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放炮迎新的热闹场面。

  除夕之夜放鞭炮这似乎是一种不会被人忘却的传统。从我记事之日起就对每年除夕凌晨12点的炮声记忆深刻。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一时间点里每家都会放开门炮辞旧迎新,在新年里讨个好彩头,你能想象上百花炮声在空中此起彼伏地爆炸,那种光亮,那种声响,怎一个震撼了得呀!即使你熬不到这么晚,相信这震耳欲聋的炮声还是会把你叫醒的。

  每年除夕,爷爷、伯伯、爸爸都会准时从被窝中爬起来放鞭炮,对他们而言,这已是保持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习惯了。他们不需要闹钟,却总是那么准点,或许是他们的心灵感知新年的气息比我们更早更准吧!

  我一直认为,乡下的年味儿比城里要更浓些,因为这份“美味”中加了更多调料,纯朴、感恩与真诚。城里的路旁商店张灯结彩,这是他们对新年的期许,希望新的一年红红火火,步步高升,但这其中不乏有些应付之意,过多花哨的装饰只是随了大流,迎合时代发展的需求。相比较而言,乡下人家门上贴的春联更有寓意,这些春联并不昂贵,并不华丽,却寄托了一家人对新年的美好期待,都说平凡之中见真情,春联不也是如此吗?

  年味儿要与家人共同分享,所以除夕也就少不了与家人共进晚餐。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物质需求的提高,“年夜饭”大家更热衷于去饭店吃。一家人在餐桌上有说有笑,吃着现成的饭菜,吃完结账就可以走了,方便、快捷,何乐而不为呢?但在乡下大多数人家都是在家里吃,即使比不上饭店菜品的美味,但这是家人亲手烹制的,里面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即使比不上饭店用餐的方便,但与家人一起劳动是开心的,充实的,享受的。我们吃的不是美味,是气氛。只要一家团聚,一起吃饭,我相信,无论饭菜的丰盛与否,大家都是开心的。

  吃完年夜饭干什么呢?答案当然是看春晚了!虽然现在对春晚的意见褒贬不一,但依然不减低大家对春晚的热情,很早就开始关注春晚了,除夕晚上8:00,春晚终于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一家人和乐融融的坐在电视机前,看着春晚,说说笑笑,体味春晚带给我们的乐趣,等待零点钟声的敲响。

  除夕,除旧迎新。年味儿,充斥心田。希望大家可以在新年中过的更轻松、更舒适、更愉快。如老虎般虎虎生威。作文

关于年味作文6

  每逢过年,家家都会做上几道本地年俗小吃来解馋,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是“送灶粑粑”。

  “送灶粑粑”原是祭祀灶神,为保佑新一年粮食丰收,一家平安。随着人们精神文明进步,大家已不再相信有神存在,“送灶粑粑”也就变成了一道特色年俗小吃,不再作为祭祀供品。

  我奶奶做“送灶粑粑”犹为讲究,先是将事先洗净黄芯菜和豆干切成碎末,与肉泥和各种调味料一起蒸熟后拿出,晾凉做成馅,放在一旁备用;然后把灿米与糯米按7:3比例混合,洗净后晾干,磨成米粉;再把米粉加热水和制成面团,分剂后,把面团摊开,将准备好馅放入中间包起来,一个“送灶粑粑”就做成了。将“送灶粑粑”放入锅内小火煎熟,贴锅一面色泽金黄,脆而不焦,酥香味美;不贴锅一面光滑油润,软而不黏。

  我奶奶做“送灶粑粑”味道独具一格,黄芯菜、豆干与肉搭配使其没有了肉油腻,而肉中又包含了豆干豆香和黄芯菜清爽,轻轻咬一口,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送灶粑粑”是我奶奶拿手年俗小吃,也是我最爱。我每年回老家不仅是为了见奶奶一面,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年味——“送灶粑粑”。

关于年味作文7

  鞭炮依旧是那么的响亮,震耳欲聋;烟花依旧是那么的绚烂,眼花缭乱。孩子还是那么盼望着过年,大人们还是那么忙碌,而我走在烟花灿烂的夜空下,却感觉年味这东西一点点的随年龄而去。

  从前,我们都不富,但过年却是那么的有味。我们放了寒假就开始盼望着过年,每天都会翻着日历,数着日子。似乎那是个神圣的日子,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开开心心的玩,都可以开开心心的拿红包,虽然红包里的钱并不多,但那种感觉却是无比的好。我时常在想是否越贫穷的地方的年味越浓,是否该逃往哪个小村落去感受那里浓浓气氛的春节。

  从前,还没有现在那么琳琅满目的糖果让你选择,也没有那么丰盛的饭菜让你挑剔,但大家一起围在一桌吃得总是那么得有味,也许这饭菜,糖果的味道也会随着年龄慢慢的消失。现在,生活好了,要吃什么全年都有,也不用天天拨着手指数日子等待过年。少了一种期盼,人也会懒惰很多吧。

  从前,孩子到了年关,都喜欢聚在一起玩鞭炮。五毛钱一包,大家玩得不亦乐乎。而现在,个个大年初一都睡懒觉,还得用手机反复的叫。吃饭的时候还拿着个手机玩qq,往嘴里塞几口饭就走人了,又不知躲在哪看起了手机小说。也不能说这是手机带来的害处,但这毕竟影响了现在人们的生活,老人们还未好好和孩子们说会儿话,孩子的qq就滴滴滴的叫个不停,或是电话不断。老人们总是唉的叹气,也许这是时代的进步,必然吧。

  从前,没有电脑,没有这个那个的网络游戏,孩子们没处去,聚在一起下下象棋,大人们旁边指导,一片欢声笑语。而现在如何,整天泡在电脑前,各种游戏图标填充着桌面,隔着四五百度的镜片,紧紧盯着屏幕,一刻不离。许多孩子的年大概就是这么过的吧!

  从前,大年三十,一家子聚在一起边嗑着瓜子边看着春晚,一大家子和睦融融。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多了许多的选择,大家思想也开放了许多。三十晚有泡网吧的,有k歌的,有街上闲逛的。也许是过去的技术过于落后,只能提供给大家那十几寸的黑白春晚,但为什么换了彩色的,换了更大的,却少了那么多的年味。

  现在,新衣服还有,而且更新潮了;烟花还有,而且更加绚烂;饭菜还有,而且更加丰盛;年三十还有,为什么年味就淡了这么多。难道真的是自己的年龄缘故吗,那我宁愿不长大。我走在烟花灿烂下,想想过去,也许那是过去生活的标志吧,生活水平的改善,也许是该少些东西吧,也许年味就是这其中的牺牲品吧,起码在我眼中。

  现在,越来越多的朋友聚在一起讨论过年,都会不约而同的谈到年味渐渐变淡了。我想这是的成长的标志吧,这是我们思考身边变化的开始吧,也许我们不该只是一味的议论年味如何如何的淡,我们应该找回童年的纯真的心,用孩子的眼光再次的去发现身边的变化,去感受过年的气氛。

  现在,我们有更先进的通讯工具,我们可以有更强大的传播媒体,让年味在这里传播,渐渐撒进我们这些年轻的心灵,但该用我们理智的眼光去遴选那些年味十足的悠久传统,让它们在我们的手里更好的传承,这该是我们的职责吧。

  天空烟花还在绽放,我捡起地上遗落的爆竹,用火点燃,想小时候一样抛向空中,“蹦”,一阵响亮的爆炸声散着浓浓的儿时年味。

关于年味作文8

  爆竹声惊动了整个村庄。哇,过年了!这么快,过了年,我已十四岁了,我感觉自己真的`长大了。趁过年该好好庆祝一下!新年的钟声敲响,昨夜已成旧年,今日已成新年。

  这年可真是暖。一日的降临,太阳密密地撒布在身上,这可真是个好征兆。

  明朗的天气,使人把去年所经历的一切不好的事情都一扫而光,乘着好日子,出门晒晒太阳。世纪广场上游人如织,有温州人,也有新温州人,也有来踏青的人们。虽然不属同地,却如此融洽的相处着。纸鸢为蔚蓝的天空而点缀。广场前张灯结彩,引得人纷纷在前面拍照。温暖的场景,让人不禁感觉到年味如此浓重。

  夜幕的降临,不禁是最振奋人心的时刻了。建筑物顿时都亮了起来。鞭炮“咻”地升了上去,“嘭”的一声炸亮丽的火花。赶紧拿出照相机,捕捉这美丽的场景。

  新年可真是热闹,可再温暖热闹,还是跟自己的家人在一块儿才是最好。每次的分岁酒都不用长桌,而是用圆桌,大家围绕地坐着,因为这样大家就没有辈分之分,更能融洽的一起相处。大家谈笑这自己的所见所闻,这种感觉比任何事物更加美好了。

  不过最开心的当然还是小孩子拿红包了,说句吉祥话,一份红包。拿到了就欢喜地蹦跳着,说要把它存起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梦想着存多了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不用再伸手向爸爸妈妈要了。

  红灯笼悬挂在窗前,回忆着去年所经历的高兴事,悲伤事。酸甜苦辣,五味杂粮,交织着。但过去的毕竟已经过去了,人应该展望未来。新年,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起始点,给自己一个重新的自己,忘记烦恼,红红火火地闹新春。

  这个春节布满了年味,因为有爱,使我们更加快乐充实。

关于年味作文9

  纵使是寒假,也无奈被各种各样的辅导课挤满。年关将至,可奈何不了过年没有过年的样子。身旁的妹妹也抱怨道:“现在真是越来越没有年味了。都感觉不到过年的气氛,尤其是今年。”

  今年对我们是很重要的一年,面临着初升高的抉择,开学随即而至的英语加试更是压得我们喘不过起来。周边的世界仿佛理解我们的心思,好像怎么也欢愉不起来。以往年关时分总是哼哼的“好运来”今年却始终没有奏响;以往噼里啪啦的鞭炮烟花也只是稀稀拉拉的上演着;以往大街上的花花绿绿今年也没有抹上。真是一点过年的感觉都没有。

  大年三十,我才从繁重的学习中逃离出来。赶到爷爷奶奶家,与妹妹一家聚聚。今年的餐桌上少了些热闹的感觉,大人们的谈话也总围绕着学习。吃完饭,我和妹妹只是安静的坐在电视机前看了会儿电视。与往年不同,我们没有出去溜一圈买掼炮玩,而是早早的回了家。坐在回家的出租车上,我不禁在心中感叹道:“难道初三的孩子连过个好年的资格都没有吗?”

  忽热,“噼里啪啦——”车窗外响起了一阵鞭炮声,我一下子从沉思中惊醒。车子飞快的驶过大街上正在放炮仗的人家,我不禁回头追寻那闪亮的光影,看着大人孩子们欢笑的脸庞,我忽然明白了:真正的负担是自己给的。

  身上的重担不是来自家长,更不是来自老师,而是来自我们自己。年味只有心中如过年般喜庆的人才能感觉的到。如果你心中只想着那些数字符号和英文字符,你怎么能感觉到过年的气息呢?所以,能不能过个好年全凭你自己。学习的时候是要紧绷思想、全神贯注,但过年的时候不妨放松下来,好好感受过年的热闹气氛,给劳累的思想做个眼保健操。这和我们将来的人生路上遇到的艰难时刻一样,一定要忙里偷闲,给自己劳累的身心有个放松的机会。一直紧绷着的弦寿命总是不长,弦只有时紧时松才能飞的更远。

  放轻松吧,给你的心找个栖息地。

关于年味作文10

  今年寒假,我到外婆家去了。我想在这乡村中体会体会城市中没有的“年味”。

  噼里啪啦过大年

  要说这最浓的年味,要数放鞭炮了。在城市里都严禁放炮,可在这乡村就能随心所欲了。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不时听到一家家传来噼里啪啦的声音。我们家也有那种长条的、包着红纸的,一过年每家每户都得买好几大卷。

  除了这些,就是属于我们小孩子的鞭炮了。一大早上就拿着钱包,一脸欢喜地往小店里跑。回家时手上已是多了个红袋子,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炮火,再捏捏钱包,空空如也了。我们小孩最喜欢的炮就是花炮了。晚上,把袋子拿上,再点根香就可以了。把引线一点,捂住耳朵赶快跑。引线燃完后,炮就转圈,还喷烟花,越转越快,像一个风火轮。我最喜欢的炮就数冲天花炮了,一个个冲上天,“啪”地一下在空中炸开,如同在黑幕中盛开的鲜花。落下时,又像一颗颗美丽的流星。

  这炮竹,是我心中最浓的年味。

  拜年

  春节最著名的习俗就是“拜年”吧!可外婆家的拜年跟别的地方另有不同。

  在外婆家,除了在家里面给父母和长辈拜年,大年初一早上,村里的孩子和大人都会成群结队地绕着村子,给每家每户拜年。村子里每家人都要准备好瓜子、糖果迎接来的客人。到一家坐下来,吃点瓜子喝杯茶,拿点糖。聊一聊,便起身走,然后到下一家。每当串一圈回家,口袋塞得满满的,一掏出来,简直是“糖山”。

  贴对联

  贴对联这其中的年味就在笔墨间了吧!我们村的对联可不是买的。一条条红纸整齐地裁下来,倒好墨,洗好毛笔,蘸好浓墨,大笔一挥。一幅漂亮的对联就写好了,再平整地贴在门口,简直可以说美极了!今年外婆家的对联是爸爸写的,写完后,对着他的“杰作”一阵猛拍。哈哈哈!看把他乐的。

  年夜饭

  饭里那浓浓的年味,我直到今天还难以忘怀。“哇”,我一大老远就闻到味了!我一边叫,一边跑进厨房。一道道菜端上来了,哇!真是鸡鸭鱼肉一样不少。金灿灿的鸡肉,香气四溢的酱血鸭,大块的猪蹄……,在这情味浓浓的饭里包含着一家人的亲情,包含着浓郁的年味,夹杂着新年的团圆。

  年味,是快乐的味道;年味,是团圆的味道;年味,是喜庆的味道;年味,更是温暖的味道。这噼里啪啦的炮火,这亲情的拜年,传统的贴春联,香喷喷的年夜饭不算年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