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 百文网手机站

蚕茧价格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时间:2022-02-27 09:59:12 好文 我要投稿

蚕茧价格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年秋季我县蚕茧收购均价*元/公斤、最高茧价达*元/公斤,创下蚕茧价格有史以来最高记录,较去年同期增长*%。茧丝价格的暴涨,带动蚕茧收购价格大幅上涨,售茧收入增加,蚕农受益。但在蚕茧价格暴涨的背后,一些不容忽视的现象和问题值得深思。

  一、茧源偏紧、价格暴涨

  去年到今年一季度,茧丝价格暴涨暴跌,*月中旬以来上涨速度加快,近期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价格上涨加速。受茧丝市场行情影响,外县蚕茧收购主体、茧贩对我县秋蚕茧垂涎已久,纷纷踏来争购茧源,手估目测收购统茧,竞相起价,县内茧贩倒进倒出谋取高额利润,县内茧丝绸龙头企业也不得不提高价格收购,致使我县秋茧收购一度最高茧价达*元/公斤,创下蚕茧价格有史以来最高记录。

  造成目前情况主要原因是国内原材料短缺和蚕茧市场管理不规范。今年*月中旬开始,我国四川重庆地区持续干旱性天气,部分地区的秋茧几乎绝收,加之浙江等产区秋蚕病毒病、中毒事件等,从而引起了国内原料的恐慌,并且在交易市场的推动下,行情不断看涨。国际丝绸价格也不断跟进上涨,形成相互拉动,加之国外客商买涨不买跌的操作心理,使现货价和远期合约价的攀升加速。县内主要是蚕茧管理认识不到位,执法管理乏力,蚕农不理解配合支持蚕茧收烘管理,蚕茧贩子增多,价格飞涨,蚕茧质量下降,龙头企业无法收到优质原料茧,同时高位运行的茧价,龙头企业经营风险加大,一旦茧丝行情回落,龙头企业将损失惨重,将严重影响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这种现象不得不让人警惕。

  二、回顾历史,心有余悸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国际市场丝绸的需求量猛增,1994年我国丝绸出口总额达到了32.75亿美元,丝绸业得到了一个辉煌的时期。由于丝绸销售旺盛,茧丝供应紧张,1994年上半年的供应缺口约50%左右,国内丝价高达24万元/吨,全年桑蚕茧收购综合均价也创记录地达到16.4元/公斤,蚕茧质量下降。可是,紧接着1995年的形势急转直下,当年出口丝量减少约24%。内国的蚕茧生产连续两年(94、95年)达到67万吨,严重的供大于求,使内外销价格全面下滑,企业成本急剧上升,普遍出现亏损。于是全国发生了大面积的砍桑,桑园面积锐减,行业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连续几年在困境中苦苦挣扎。**年后,我县**企业也相继破产,生产萎缩,**一度跌入低谷,产业几乎到了蹦溃边缘,直到**年实行了茧丝绸一体化改革,才使产业重新得以复苏。

  三、几点认识和思考

  1、质量价格背离,影响茧质提高。茧丝绸产业链上的初始原料(蚕茧),其收购价格的高低仅受供求关系左右,不受茧质的优劣和成本影响,价格越低,茧质越好,价格越高,茧质越差,质量与价格严重背离;方格簇与草笼茧价差偏低,偏低的价差很难调动蚕农用方格簇营茧的积极性,茧贩子倒进倒出赚取高额利润,手估目测竞价收购,毛脚茧也能实现高产高价,这种售茧环境,致使蚕茧质量得不到提高,蚕农质量意识逐渐弱化。

  2、行政干预淡化,市场面临无序。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行政手段对市场的干预逐步淡化。国家对桑蚕茧的收购价格只确定标准中准指导价,对桑蚕茧收购秩序的管理也只强调市场收购准入,对茧质的要求也仅作为行业自身标准并最终由市场决定。蚕茧管理乏力,市场秩序不稳,价格暴涨暴跌,市场竞争无序,蚕农、龙头企业利益得不到保障,产业发展受到牵制。

  3、价格大起大落,产业风险增加。大起意味着大落,茧丝价格继续过度攀升,秋茧收购价暴涨,茧丝绸行业整个产业链间利益分配失衡局面将进一步恶化,这将迫使丝绸加工企业和国外市场调整生产结构,进一步减少原料用量,使已经萎缩的需求更难恢复。供求形势可能将彻底逆转,行情急速回落,将给产业链上各环节带来难以承受的风险。

  经验和现实告诫着我们,在产销供求矛盾尖锐,行情非理性波动,险象出现时,行业发展需要的是理性和睿智,政府要规范蚕茧市场,加强收烘管理,维护收购秩序;引导农企联合,培育蚕桑基地,提高蚕茧质量;建立有效机制,调节利润分配,共抵产业风险;使茧丝绸产业走上良性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