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和小伙伴快乐相处

时间:2023-04-03 12:14:51 芷欣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让孩子和小伙伴快乐相处

  幼儿(尤其是低龄的)处在自我中心阶段里,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尤其是我国的独生子女众多,故日常幼儿间冲突、争执的现象频现,让孩子与小伙伴快乐相处。成人的耐心劝说、协调,效果极为有限。倘若没有良好的同龄伙伴关系,幼儿会因此而郁郁寡欢,也会为经常受到同伴拒绝呈现紧张不安的焦虑情绪。良好的同伴关系既有助于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在园内愉快地学习、生活,也对其在家庭的生活、成长,有良好的帮助。

让孩子和小伙伴快乐相处

  让孩子和小伙伴快乐相处1

  在宽松的环境中,与孩子探讨“交往”

  宽松的环境会让幼儿身心放松,可增加幼儿身体和心理的活动空间,促进幼儿之间融洽关系的发展,避免紧张关系的发生。

  父母主要应当通过非正式的轻松的交谈、游戏等,如在餐后、游戏、出游、观看影视节目时,以寓教于乐的方法与孩子交流他在与同伴、老师交流时内心的真实感受,及时掌握孩子的“社会交往”内容、质量、焦点、难点,为帮助孩子化解幼儿之间的紧张情绪和交往障碍打好基础。引导孩子正确地评价他人,找出同伴的优点和缺点,使他们知道每个人都有做错事情的时候,要善于理解他人。

  孩子的绝大多数冲突都是同伴间相互抢夺同一样东西引起的,因此在生活环节中必须让孩子们按先后顺序做事,难免会出现暂时的等待,因此父母要合理利用家庭、社会生活中的等待如:排队购物、乘车、就餐等等,让幼儿学习友好谦让,从而着重锻炼幼儿的延迟满足个体欲望的能力,家长之友《让孩子与小伙伴快乐相处》。

  在亲子活动中,父母要有意识地教给孩子一些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如教给幼儿如何倾听别人说话,如何向别人道谢和道歉,如何向别人提出要求,如何表达自己的愿望等等。这些技能的熟练运用,可以使幼儿避免一些冲突,也使他们自己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在咨询中,我就通过引导一位总是被女儿“纠缠”的家长,采用父母“示弱”的方式,来逐步帮助女孩建立自信和自我价值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以父母们特别要注意“示弱”,就是主动向孩子求助,向孩子表达父母期盼得到孩子的“指点”和“救助”,令孩子体验到自身的能力和本领。否则,父母总是“无所不能”地与孩子交往,就使得孩子难以体验到自己的成长和自我价值,让孩子觉得自己真是“一无所能”了!

  “身临其境”,让幼儿通过体验学习交往

  在陪孩子游玩时,父母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生活场景,如:孩子经常遇到的一些冲突情景,由父母演示或是放映影视资料,让孩子看一看,冲突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如何解决。然后再请孩子演示自己认为处理冲突的.恰当方法。这种形式带给孩子以较生动鲜活的临场体验,便于孩子理解和应用这些方法。父母还可以利用现实中的突发冲突场景进行现场教育。如在外出时,遇见成人发生冲突,父母在确保孩子的身心安全的前提下,可直接为孩子对此冲突进行点评,这样也可以促使幼儿对此反思、做出判断,从而提升孩子的是非观和处理办法。

  培养幼儿自己解决冲突的能力

  在幼儿之间冲突是常有的事情,所有的冲突都让成人解决,即不现实也不可能,还会增强幼儿的依赖性,削弱或剥夺他们的独立性。事实上,由于幼儿间的冲突没有多少利害关系,幼儿自己可以解决,只要我们成人放手并信任幼儿自己能够想办法解决。如被某个小朋友欺负时,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自己跟他协商,不见效时再请求父母的帮助。如果别人不小心碰了自己,父母则应引导他们善于理解、原谅别人,引导幼儿多说礼貌用语“对不起”、“没关系”……同时也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责任感。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孩子。父母不能仅仅关注幼儿的个体身心发展,更要重视孩子的社会交往活动能力的养成,努力使群体对其中的每个成员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健康、积极的影响。所以父母在培育孩子时,应本着正面教育和集体教育的原则,使幼儿身心得到健康全面发展。

  让孩子和小伙伴快乐相处2

  01、教给孩子最基本礼仪

  其实有很多孩子并不是不喜欢和小伙伴们玩耍,只是因为被小伙伴们排斥了,而一般被排斥的原因是不懂礼貌,或者是缺乏最基本的礼仪,这样一来,谁也不愿意和他玩,自然而然的就会被“孤立”起来了。所以说身为孩子的父母,一定要交给孩子最基本的礼仪,让孩子学会和别的小伙伴相处的时候,该如何打招呼,或者如何礼让之类。

  02、别做那个爱哭鬼

  这也是很多小孩子没有玩伴,且不会和小伙伴友好相处的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孩子过于娇气,或者是被家里人娇惯的很厉害,形成了一种不达目的或者不开心的时候就会大哭的性格,这样的性格是会遭到别的小朋友的厌恶的,毕竟没有一个孩子喜欢与“爱哭鬼”玩耍的对不对?所以说嘛,一定别让你的孩子做那个爱哭鬼,不然可能一辈子都学不会和小伙伴友好相处哦。

  03、让孩子学会宽松待人

  别觉得因为是小孩子就不用培养宽松待人的性格,如果一个小孩子不管什么事情斤斤计较的话,身边没有一个伙伴会愿意靠近他的。所以说,当发现自己的孩子不会和别的小朋友友好相处的时候,一定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学会宽松待人,不要动不动的嫌弃这个嫌弃那个。

  04、帮助孩子“留住”小伙伴

  想要让孩子学会和小伙伴友好相处,最起码孩子身边得有小伙伴对吧?所以说,家长可以帮助孩子留住自己的小伙伴,这样才能让孩子慢慢的学着交流、沟通并一起友好的相处下去。比如说家长可以做一些好吃的零食,招呼孩子的小伙伴一起来家里玩耍,这样一来,那些小朋友会喜欢来你家里玩,你的孩子自然有慢慢学着和别的.小伙伴相处的机会了。

  05、让孩子自己学会招待小伙伴

  当孩子和别的小伙伴一起玩耍的时候,做父母的不要过多的掺和,那样子孩子对你会产生一种依赖心理,不管是和小伙伴的沟通,还是想要表达自己的什么想法,都会依赖泥来完成,那么孩子自然没有锻炼自己的机会。所以说,一定要教会孩子自己主动招待别的小伙伴,时间久了,孩子自然有和小伙伴友好相处下去的能力。

  06、让孩子停止欺负小伙伴

  这也是很多孩子自小就没有多少伙伴的一个原因,也是无法和小伙伴友好相处的重要原因。自己的孩子对别的小伙伴要求过重,比如要求别的小伙伴无条件听自己的,或者说无条件为自己服务,甚至还会做出欺负小伙伴的行为,这样一来,谁愿意靠近你的孩子?自然无法达到“友好相处”了。所以说,大人以身作则,让孩子学会善待其他伙伴。

  07、多多帮助其他小伙伴

  大家可以自行观察一下,那些很热心帮助别人的小朋友,身边就会围着一群小伙伴,这说明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只要有个热心肠,只要懂得帮助别人,就会有人缘的。所以说,想要让你的孩子学会和别的小朋友友好相处,那么就要学会及时的帮助别的小伙伴,时间久了,自然有很多小伙伴主动靠近他,他也能从中学会如何与别的小伙伴相处了。

  08、别把孩子关进“电脑手机”里

  很多父母因为自己工作忙,没有时间带孩子,于是就会扔个孩子一个手机、一台电脑,或者是那些高端大气的智能机器人之类的玩具给孩子,孩子整天和这些“哑巴玩具”打交道,根本学不到如何与正常人交流,自然无法和小伙伴友好相处了。所以说,多带着孩子参加一些户外群体活动,别把你的孩子关进电脑手机等电器里面。

  让孩子和小伙伴快乐相处3

  1、理解孩子的感情,明确玩具所有权

  孩子不肯将玩具给别人玩,可能只是觉得玩具给人了,自己就没有了。这时可以告诉孩子:这个玩具是他的,只不过别的小朋友也喜欢,他玩一会儿就会还给他,让他理解失去只是暂时的。同时还可以告诉孩子:“你也可以征得小朋友的同意,玩儿他的玩具,但玩儿够了也要还给人家的,因为这个玩具不是你的。”

  2、把分享变的有趣和经常

  经常组织小朋友各自带了玩具一起分享,互相交换玩具玩儿。这时候,孩子感受到自己别人分享玩具的时候他也能玩别人的玩具,并且能获得更多的分享,这种能够“获得更多玩具”的体验,让孩子获得了实实在在的鼓励,会促进孩子进一步的分享行为。

  鼓励孩子一起玩互相合作的游戏,比如一起玩拼图、两人三足等,游戏结束后孩子们共同获得一个奖杯或荣誉,让孩子们感受合作获得的荣誉,分享荣誉,同时发一些奖品让孩子们分享,比如,给孩子准备一些可以分享的独立包装的小零食或者贴画等。经常的分享会让孩子习惯分享行为,并感受获得友谊的乐趣。

  3、不要因为孩子小气而惩罚孩子

  如果孩子不分享,就说他小气、就要收拾他、强迫他把喜欢的东西给别人,那只会培养出孩子的怨恨情绪。鼓励分享要从正面去强调,而不是训诫。孩子不愿意分享某些东西也没关系。这时候要问清楚孩子原因,因为,孩子有孩子的.逻辑,我们要引导孩子,但是每个孩子的表现不同,要学会等待孩子的变化,不能强迫孩子。

  4、及时表扬孩子的行为,引导孩子感受到分享的乐趣

  要孩子学会分享,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引导孩子感受分享带来的快乐。家长可以在孩子和小朋友分享了玩具或食物后,表扬孩子的行为,认同分享的价值,同时引导孩子认识到自己获得的快乐。比如,你把饼干给了小弟弟他很开心是不是,他说谢谢你了对吗?那你也很开心是吗?当孩子不愿给小朋友玩具时,家长可以提醒孩子:“他还不会玩呢,你教教他。”让孩子觉得他对玩具仍有控制权,而且从教的过程中体会成就感。

  5、尊重孩子的感受,给孩子拒绝的权利

  小孩子往往会珍视一些大人不可理解的东西,这种情况要尊重孩子的感受,一定要争得同意后才把东西给别的孩子。如果孩子不同意,要尊重他的选择,给孩子拒绝的权利。千万不要说,这东西值什么钱,直接就给别的小朋友,孩子这时候会觉得很受伤。当孩子感觉对自己的东西失去了控制权,就会没有安全感,以后会更抗拒分享。

  6、父母给孩子树立榜样

  让孩子学会分享的最好方法,就是让他亲眼见证这种品质,让他看到我们在给予、获取、妥协和与他人分享方面的行为。比如,跟孩子一起分享我们的冰淇淋、把我们的围巾给宝宝让他当作超人的披风。同时,妈妈也可以试着经常分享孩子的东西,比如可以和妈妈分享你的蛋糕吗?问问他你能不能试试他的新帽子等等。

  用分享这个词来描述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别忘了告诉他那些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比如感觉、想法、故事)也能够分享。让孩子习惯分享,他就会很自然的和别人分享。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顽皮的小天使,作为父母、长辈的我们一定要多掌握一些安全健康知识。

  让孩子和小伙伴快乐相处4

  培养孩子自信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孩子如果自己对于自己没有信心,就不太敢和外界交流,如果自己的表达起来磕磕绊绊,也会阻碍他们和别人交流的进程,进而打击到和别人沟通的勇气。所以家长要日常多鼓励他们,多训练他们的表达能力。

  多带孩子出入健康的公共场合

  一般有些家里做生意或者开店的孩子,性格都是比较活泼或者外向,甚至会有些人来疯的感觉。有时候看到这些孩子,都会说正常啊,家里开店的人来人往,当然性格外向不“怕人”了。所以想要帮助自己的'孩子学会与他人交往、沟通,你就要多带孩子出入一些公共场合,但注意那个场合的“健康”问题,比如有些过于成年人化的场合就不要带孩子去了。

  及时奖励主动与他人沟通的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是有着极高的“可塑性”,只要孩子还没成年,还没有自己完全的“主见”,那么家长特别是父母的教育,就能很好的改变孩子的某些性格、习惯、行为。但孩子也会在这种时期,被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误导,甚至一辈子都无法改变了。当你发觉不善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时候,多多鼓励孩子,比如抱抱孩子、亲亲孩子,或者给孩子一些喜欢的玩具之类。而你发现孩子在你的帮助下,能够积极主动的与他人沟通了,那么你一定要及时的进行奖励,这样就能够很好的“刺激”孩子,让孩子又与他人交往的勇气和动力。

  帮不善于沟通的孩子找几个伙伴

  很多不太喜欢或者不会与他人交往的孩子并不真的是不喜欢,不过是没有找到与人交往的办法,或者没有喜欢的小伙伴,也可能是有喜欢的小伙伴,但是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和人家交流罢了。那么做家长的就要帮孩子创造一些机会,比如给孩子们买上好吃的一起吃,或者拿来一些玩具大家一起玩,这样孩子们接触起来也就没那么多顾虑了。

  让孩子体会到“合作”的快乐

  孩子自己一个人的时候,玩具没有人争抢,更没有小伙伴在一起商议着怎么玩,对于宝贝们来说是挺孤单的一件事。可如果一个孩子一直不会与人交流,他就体会不到与人交流、合作的乐趣,那么做家长的,就要给孩子创造一个机会,让孩子学会与他人合作,并从中体会到那份乐趣所在,时间久了,孩子自然会喜欢与他人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