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伏养生吃什么好

时间:2023-07-10 19:15:58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头伏养生吃什么好

  伏天吃饺子、烙饼、面条的意思,除了夏收小麦之后粮食充足的喜悦之情以外,主要是提醒人们,夏天饮食不可太凑合,要经常慰问自己一下,多吃点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品。因为夏天温度高,出汗多,会损失不少蛋白质氨基酸,更损失大量的B族维生素和钾、钠等矿物质,吃面更有利于补充营养。具体到吃什么,主要掌握四个要点:多酸多甘、补气去火、新鲜干净、补水养生。

头伏养生吃什么好

  头伏养生吃什么好

  古代学者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喝水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出现积水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按中医养生学的观点,暑湿对脾非常不利,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并且,夏季归心,而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

  如:菠萝、西瓜等。中医认为,胃为后天之本。夏季人们常感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此时不妨吃些新鲜蔬果。新鲜蔬果营养素的构成,一般是纤维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不仅可以有效地补充人体必须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质也会让人久食而不厌。胡萝卜、柠檬、苋菜是其中首选;时令的野菜蔬果,多食更是大有好处。但要注意不要贪食生、冷或不洁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泻等。

  炎炎夏日不仅带给我们身体上的不适,还容易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火气上升,表现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这些症状在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补的必备功课。夏日祛火的食物,上佳选择:苦瓜、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蔬果,同时,牛奶性微寒,可以补水、滋阴、解热毒,也是”去火“良品。狗肉、鸭肉更是夏季大补之良方。

  其实,到了伏天老百姓最惦记就是吃点什么好,既能开胃又能健脾,还不上火,所以吃面食是最好的选择,既能做出美味,又能在伏天补充营养,所以2012年头伏养生吃什么好,您今天就来一家团聚吃饺子吧。

  丢失,避免电解质失衡。该粥适合7个月以上的宝宝食用。

  头伏吃什么?

  1、饺子

  在过去的农业社会,入伏的时候,刚好是麦收不足一个月的时候。家家谷满仓,人们利用这个机会,打打牙祭,吃顿白面,在北方,入伏天肯定要吃饺子。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东西,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煮饺子时,粘连和破皮这两个常见问题让人头疼,究竟怎么煮才能保持形状完整呢?其实,煮饺子的过程中,水开四次,就熟了。开水下入饺子,当水第1次沸腾时,添入少许凉水,待水开后再加凉水。总共点3回水,开锅4次,饺子就煮熟了,既不会粘连,也不容易破皮。

  2、馄饨

  在南方部分地区,如上海等头伏要吃馄饨,其实对于南方人来说,馄饨和饺子几乎是一种食物。上海人有“头伏馄饨二伏茶”的说法。

  比起水饺,馄饨个小皮薄,煮熟后有透明感,另煮馄饨费时短,煮水饺过程则需多次加凉水,方保证熟透。另外还有一点,水饺重蘸料,馄饨重汤料,在广东地区尤其突出,鸡汤、肉骨头汤是汤底的首选。我们这边吃馄饨还常配面一起,称云吞面。

  3、火腿

  杭州人“头伏火腿二伏鸡”。中医认为,火腿有健脾开胃、生津益血的功效。火腿一年四季都可以吃,但是夏季吃为最佳。夏天人们往往食欲不振,营养不足。火腿营养丰富,食之不腻,能增进食欲,和冬瓜烧汤,既有营养,又防暑祛病。

  火腿熬汤也有清补作用,还可以加点番茄之类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以消除腌食致癌的顾虑。火腿还有加速伤口愈合的功效,现在还把其用于外科手术后的辅助食品。

  4、汤面

  入伏第一天,北方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习俗,南方如上海是吃馄饨,广州是吃汤面。面条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能提供足够的能量,而且在煮的过程中会吸收大量的水,100克面条煮熟后会变成400克左右,因此能产生较强的饱腹感。

  此外,面条能够刺激人的思维活动,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需要一种碳水化合物占50%的食品,面条就是人的大脑所需要的食品。硬质小麦含有B族维生素,它们对脑细胞有刺激作用。

  5、鸡

  南昌“头伏吃鸡二伏鸭”,湖南与江西比邻,头伏也是吃鸡。相对来说,江西、湖南人三伏天养生吃鸡倒是很有几分科学根据。

  民谚云:“起伏吃只鸡,一年好身体。”三伏天里人的体能消耗较多,须适当补充营养。在炖鸡时可适量加入生姜,生姜性温,可以调节人体在夏季内外的温差,使得人体适应外界环境,起去湿强身的作用。这样一来,可做到发散体内蕴寒,防止秋发寒病。

  6、羊肉

  “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众所周知,羊肉是发汗的食物,是冬日里再好不过的美食,徐州人却迎难而上,在一年中最热的伏天吃加了红油辣椒的羊肉。“伏羊节”是徐州的传统节日。于每年入伏之季,即初伏之日开始,在之后的一个月里,徐州百姓集聚在各个酒店、饭庄、羊肉馆、烧烤摊,吃羊肉,喝羊肉汤,故曰吃伏羊。

  在伏天吃羊肉对身体是以热制热,排汗排毒,将冬春之毒、湿气驱除,是以食为疗的大创举。医生建议,夏天吃伏羊,水液损失很大,容易使人体电解质出现紊乱,老年人、孕妇、幼儿等身体较弱的群体,均不适宜大量排汗。市民吃伏羊时,应多喝水避免排汗过量,还应多食用偏咸一点的食物以补充电解质。

  伏天不能做的事

  三伏天炎热无比,很多事情并不适宜在这一时节去做,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看一看三伏天不能做哪些事情吧。

  夏季少吃瓜

  预防中暑,是大家首先想到的问题。夏季瓜果众多,特别是西瓜,确能解暑,但不可多食。因其性寒,日常可配些红糖姜茶以平衡其寒性。

  夏天最好的补气药是西洋参,这是参中唯一一个不上火、不伤阴的参。即便有阴虚、口干口渴的问题,西洋参也照样适用。

  不吃冰饮、雪糕

  如果怕热,可以喝常温的凉白开,朴素而养身。夏天不能吃冰淇淋,不能吃生冷的,但是冷粥来上一碗还是可以的。

  这个冷粥,不是说加了沙冰的那种,而是经过冷藏之后,恢复到室温稍带凉意的粥。

  吹干头发再睡

  很多人认为,夏天气温高可以不吹干、擦干头发就睡,但实际上这是很不好的习惯!

  夏天时,人洗澡特别勤。有的人头发湿漉漉的,就坐在空调屋里,甚至头发不吹干就睡觉,导致“湿邪”在不知不觉中入侵身体。所以,夏天也要把头发擦干再入睡。

  颈椎、腰身不要对着空调

  从外面一身汗回来或者在运动后,对着空调使劲吹凉风,湿气会借机顺着张开的汗毛孔进入人体,损伤阳气。

  在空调房里穿衣服,要过肘过肩,女性不露腰,男性不露颈椎。

  纳凉熬夜是大忌

  很多人喜欢熬夜,从中医角度来说,睡眠不足就是脾虚的症状,表明体内湿气过重。

  三伏这几天应该要补一个午觉,30~60分钟都可以。过了1个小时的午觉,就会影响晚上的睡眠了。

  夏练三伏,别傻练

  常说的“夏练三伏”,并不是让大家不分时间、地点、情况地去锻炼。这个时候练一练的方法很简单:端坐、闭目、吞津,就是一个好方法。

  方法:两臂自然下垂,放在腿上,双目和口微闭,调匀呼吸;待口中津液较多时,将其吞咽,可连续吞咽3次;然后,上下牙叩动10~15次,可起到养心安神、固齿健脾的效果。

  伏天要做的事情

  多开风扇少开空调

  空调可以迅速降温,但常吹空调会影响人的排汗功能。因此,最好少开空调,用风扇代替来降温。还可以多开窗,加速空气流通也有助于降温。

  洗温水澡

  夏天锻炼时,人体会吸收大量热量,肌肤的毛孔都处于张开状态,若此时立即“冲凉”,会使全身毛孔迅速闭合,使热量不能散发,滞留体内,容易引发高热症。

  适当晒背和腿

  晒太阳会促进维生素D的生成及钙质吸收,预防骨质疏松。不过夏天阳光比较强,人们最好把晒太阳的上午时间提前一些,下午时间推迟一点。

  多游泳

  夏天喜爱游泳的人很多,但是室外气温很高而且紫外线强烈,去海边游泳特别容易晒伤而且容易中暑,最好选择室内游泳,游泳完后一定用温水冲洗全身。

  多打扫卫生

  三伏天闷热、湿度大,使得灰尘更容易附着在空气里,这些脏东西会趁机进入呼吸系统,进而引发哮喘、鼻炎等多种疾病。因此,要增加清洁的次数,两三天打扫一次。

  三伏天养生的注意事项

  1、三伏天养生的注意事项之防晒防中暑

  三伏天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温度特别高,尤其是中午的时候,预防中暑是重中之重。营养学专家提醒:当最高气温超过30°了,人就要减少运动量,不要长时间在烈日下暴晒,并保持充足的饮水。

  上午十点到下午三四点,紫外线指数最高,容易中暑,大家最好在此期间减少户外活动。要外出的话,要做好相应的防暑措施,如打遮阳伞、戴太阳镜、涂防晒霜,还可以多补充些淡盐水和绿豆汤,消暑又补充水分。同时家里还要备着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常规的防暑药品。

  2、三伏天养生的注意事项之扶阳

  夏令三伏,阳气旺盛,此时人体为了顺应天时处于“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的境地,腠理开泄,汗液增多,加上暑气逼人,常常导致人体阳气宣发太过而出现体内阳气匮乏的夏令体质特征,此时如果因为防暑降温而过度贪凉食冷易致内寒过甚,以至于体内阳气更衰。

  3、三伏天养生的注意事项之冷饮

  三伏天人体的阳气都浮在体表,五脏六腑是寒凉的,此时再吃冰吃雪糕,相当于雪上加霜,尤其是本身寒气就重的人,再吃就更寒到骨髓了。如果怕热可以喝常温的凉白开,朴素又养生。如果坚持一个三伏天不碰冰饮、雪糕,即使不专门去冬病夏治,体内的顽固寒气也能自己好大半,尤其是一到冬天就特别怕冷、手脚冰凉的人。

  三伏天养生的运动

  常说的“夏练三伏”,并不是让大家不分时间、地点、情况地去锻炼。夏天人体能量消耗大,跑步、打球、爬山等锻炼方式必须量力而行,最好进行一些“低调”的运动,既能起到锻炼效果,又不至于出现不适。

  谈及科学健身,夏季更适合“轻运动”。所谓“轻运动”,就是体能消耗少、技术要求低、时间要求松的运动养生方式。以半个小时的运动量为宜,垂钓、步行、练瑜伽、扭秧歌、跳交谊舞都是不错的“轻运动”。

  1、游泳

  酷暑天气,选择室内游泳池游泳,可以起到防暑降温的作用,因为人体在水里散发热量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将近二十倍,因此,人体在水里产生的热量远远小于散发到外面的热量,起到了很好的降温效果,防暑最佳选择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游泳消耗体能较大,患有心脏病 、糖尿病 、肺病等病史的中老年人在游泳时应听取医生的建议,以免发生意外。

  2、钓鱼

  明代李时珍就指出,垂钓能解除“心脾燥热”,而暑天炎热的气候往往使人烦闷、焦躁,容易“上火”,所以钓鱼养生十分应景。钓鱼之所以养心养性,是由于垂钓是用脑、手、眼配合,虽静实动,它对提高人的视觉和头脑灵敏的反应能力,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无论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可以在钓鱼中收获智慧和健康。

  老年人一般每次垂钓两个小时比较适宜,防止过度疲劳诱发其他疾病,特别是心血管病。钓鱼前要有充足的睡眠,保持体力充沛。垂钓时要多活动,坐、站结合,因为坐久了影响双腿的血液循环,站久了大脑易缺氧。

  3、太极拳

  夏季天气炎热,常会使人食欲不好,心情烦躁,此时练太极拳能调节气血、更有利于排汗排毒,促进新陈代谢,每天坚持练一会太极拳,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帮助,通过打拳能使人体周身轻盈,精神焕发,身体各方面都非常顺畅。

  练太极拳时,要注意自我监护,适当安排运动量,注意定期检查身体。一般认为,每次晨练太极拳以后,以无疲劳感为度。

  4、健身球

  健身球也叫保定铁球。此运动能调和气血、舒筋健骨、强壮内脏、健脑益智,若能经常坚持练习健身球,对偏瘫后遗症、颈椎病、肩周炎、冠心病、手指功能障碍等疾病均有较好疗效。

  根据身高和下肢长度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球。选购球的时候,试着坐在上面,大腿应平行于地面,尤其是臀部不要低于膝关节。初学者、体重较大及平衡能力不特别好的人,应该选择柔软的球。球和身体接触面较大,能增加稳定性。健身球练习要循序渐进。

  5、健步走

  健步走是速度介于跑步和散步之间的一种运动方式,尤其适合中老年人参与。健步走运动量适中,技术要求低,没有器械的限制,而且锻炼效果好,对增强腿部肌肉和提高心肺功能有很好的作用。

  入门者或很久没运动的人,往往忽略体力及身体状况,将目标设定得太高,反而造成负担。行走的速度要根据自身的体能状态,每天快走半小时至40分钟,走到“细汗微出”,年轻人心跳一般不超过130次分钟,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不超过120次每分钟,强度以感觉呼吸、心跳有点加快,微微出汗为准。

  三伏天养生的运动还有很多,下面小编继续为您介绍。

  6、瑜伽

  瑜伽是一种身心合一的运动,老少皆宜。夏天天气炎热,易使人感觉困倦。而人体在脑部疲劳的时候,很多功能都会受到影响,使人陷入疲惫、无精打采的亚健康状态。但瑜伽各种姿态的伸展 、扭转和深度休息放松,可按摩体内的各脏器,使其保持在平衡状态。夏天人们心火盛,易烦躁,练习瑜伽可缓解不良情绪,令人平心静气。

  年老体虚或患有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人不宜练习瑜伽。因为过度的屈、伸、旋转可以压迫腹部及下肢,使腹压增大,回心静脉血增多,增加心脏负荷,容易引起脑血栓、脑出血,导致呼吸困难或旧病复发。

  夏季户外运动要“避热”

  1、防晒:夏季是一年中阳光照射最为强烈的时候,所以,夏季运动首先要避免阳光直射,运动地点尽量选择在室内,如乒乓球、室内羽毛球、游泳等。如果要进行户外运动,时间最好在清晨或黄昏。

  2、保湿:夏季运动出汗多,盐分丧失量大,容易使细胞渗透压降低,导致钠代谢失调,发生肌肉抽筋等现象,所以运动前10~15分钟要喝450~600毫升的水,运动时每10~15分钟要喝150~240毫升的水,即使不渴也要喝,但不要喝过甜的饮料。运动后也应该及时补水,但是不要一次喝个够,而是要“多次少饮”。

  3、适应性:夏天运动对体力消耗较大,所以,运动时要遵循“热身—运动—整理”的原则进行。先从运动量小的动作开始,等身体各部位肌肉活动开之后,逐一加大运动量。运动结束时做些放松调整活动,如慢走几步、揉揉腿,做几下深呼吸等。

  4、服装:夏季运动的服装棉织品最好,款式愈宽松散热性能就愈好,颜色越浅越不容易吸热。

  5、环境: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清新的地方都是不错的运动环境。

  提醒,三伏天锻炼,必须注意控制运动量和运动时间。运动要由小到大,逐渐达到预定要求;运动时间不要过长,需要不断到阴凉地方休息。当感到体温上升、头昏、头痛、口干等身体不适时,说明运动过量了,要立即停止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