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 百文网手机站

一节好课的定义标准

时间:2022-02-18 09:56:39 好文 我要投稿

一节好课的定义标准

  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课?

  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课?巢宗祺教授认为好课必须具备四点:一、这节课本身有意义;二、这节课有效、真实;三、师生情绪饱满;四、师生才智得以充分展现。叶澜教授认为一节课好不好,可以参照“五实”:扎实(有意义)、充实(有效率)、丰实(有生成性)、平实(常态下)、真实(有待完善)。朱永新教授认为一节理想课堂应该从六个方面评价:参与度、亲合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和延展度。巢教授的“四点”,是从课堂、教师、学生三个角度审视的;叶澜教授的“五实”是从“课堂”本身的性质来判断的;朱教授的“六度”则是从学生、师生关系、课堂内和课堂外这几个角度来观察的。

  随着全县推开“24字模式”的教学活动,我和同事们也积极参与,一段时间的实施,让我觉得一节好的课堂首先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就是要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是否做到了自主学习;其次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就是看课堂中是否坚持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是否依据课程标准施教,是否体现了人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

  一、看学生是否做到:联系阅读,主动问答,自主讨论,自评互判

  联系阅读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从相关书面材料中提取信息、获得意义并影响其非智力因素的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就是学习,没有阅读就没有学习。所以,一节好课,我们要看学生是否进行了阅读,而且要看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否围绕目标,对相关知识进行纵横联系、互相贯通,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主动问答是指学生自主、积极地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主动问答既是教学目标,又是教学手段、教学艺术。自主讨论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选问题,并就这一问题自由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以解决问题或生成新的问题的活动。讨论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评互判,自评的目的是全面认识自我,发现优点、鼓起信心、认识不足、反馈调节,互判是通过学习活动发现伙伴的优点,以此相互认识、相互激励、相互提高。

  二、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的一种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程度如何,具体要看一节课中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能动度、时间度和创新度。自由度就是看学生的学习目标、方法、进度及对结果的评价多大程度上由自己决定;能动度就是看学生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还是消极被动的;时间度就是看学生有没有自学时间,自学时间有多少;创新度就是看这节课中学生是否有所创新。

  小组合作学习效度如何,主要看小组的所有成员分组是否合理,是否互赖互动,是否有预设有生成。合理的分组一般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原则,人数也不能过多,以4-6人为宜,每人都应有明确的分工。互赖强调每个小组成员的努力都是小组成功所需要的和不可取代的,并且因为每个小组成员的资源、角色以及责任不同,他们共同努力,同时也有自己独特的贡献;互动强调的是面对面的交流、帮助、支持。

  探究学习是一种发现学习,具有深刻的问题性、广泛的参与性、丰富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搜集、分析、处理信息,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知识技能,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探究活动。探究学习的深度如何,主要看学生有无有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问题的数量是否多,质量是否高。一节课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越好,说明教师善于启发;教师回答不上来的问题越多越好,说明学生的探究有深度。

  三、要看教师是否做到:引人入胜,精导妙引,结尾无穷

  引人入胜,“引”指的是“引出课题”和“进行指引”,“入”是让人处于某种状态或境界。“引”是手段,“入”是目的,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和谐统一。引人入胜指的就是在一节课的起始阶段,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对某一课题处于最佳学习状态或境界的教学行为。精导妙引就是一节课的进行中,教师运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对学生的阅读、问答、讨论、评判等学习活动,给予精心指导、巧妙引领的教学行为。其目的是掀起学习高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结尾无穷指的是一节课的结束阶段,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升华的同时,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或问题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并使学生在课后主动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行为。如果开头的艺术是为将学生更好地引到教学胜境之中,以求收到最佳效果的话,那么结尾的艺术,就是要将教学小课堂带入人生大课堂,将最佳效果从课堂之点辐射到课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