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时间:2023-07-27 10:13:22 随笔 我要投稿

[荐]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5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随笔吧?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那么,怎样才能写出好的随笔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教师教育随笔,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荐]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5篇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

  一天,阴雨连绵过后,天空突然放晴,我让孩子们画雨后的春天。孩子们正在认真作画,忽然活动室后面传来吵闹声。我走了过去,只见几个孩子正在取笑旭旭:“你见过天上有两个太阳吗?”“如果天上有两个太阳,夏天怎么办?”“老师不是讲过,古代有十个太阳被后羿射死九个,还剩一个吗?”旭旭想说什么却又觉得百口莫辩,只是低着头、撅着嘴。我向旭旭的作品望去,画面上真的画了两个太阳:一大一小,大的虽只露了半张脸,却能看见脸上的皱纹。显得苍老而又慈祥。而小太阳却画得天真、活泼。旭旭发现我在看他的.画,不知是怕我批评还是怕我修改,他马上用双手捂住画面。要在以前,我真的会让他擦掉一个太阳。可今天我没有这么做。我对孩子们说:“旭旭平时的想象就很丰富,今天他画了两个太阳,一定有他的道理。"然后,我蹲下身温和地对旭旭说:“这画里一定有一个好听的故事吧?能给我们讲讲吗?”旭旭立即直起腰,大胆地讲述起来:“这个大太阳是妈妈,最近她生病了,所以我们一直没见她上班。小太阳是她的孩子。他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替妈妈分担工作了。这不,今天是太阳宝宝第一天上班,妈妈不放心,她在一边偷偷地看着呢!”多么生动、感人的故事啊!充满了爱和责任。我激动得抱住旭旭说:“太阳宝宝真是个孝顺的孩子!你画得好,说得更好!”

  这以后,我更加注重倾听孩子,努力读懂隐藏在孩子心灵深处的声音。由此,我了解到了许多的“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妮妮大把大把地抛撒彩色积塑玩具,是想“下场五颜六色的雪”;涛涛拿走养在自然角的小蝌蚪,是打算“放回河里,让它长成会捉害虫的小青蛙”;晨晨把太阳涂成绿色,是希望“太阳光不再刺伤人们的眼睛”……

  有人说,“倾听花开的声音,我们能读懂花儿的心思;倾听溪水的歌声,我们能读懂山林的呼吸;倾听孩子的心声,我们能走进孩子的心灵。”确实,倾听孩子,我有了与以往不一样的发现:孩子的“叽叽喳喳”是一种“真知灼见”;孩子的“胡乱涂画”是一种“妙笔生花”;孩子的“手舞足蹈”是一份“怡然自得”;孩子的“捣乱破坏”是一种“敢于探索”……蓦然回首——我也和孩子们一起成长着!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2

  如今,微信等新媒体已进入幼教课堂,很多幼儿园要求教师编写微信,使用美拍、美篇等,记录幼儿园各类活动。有的老师会认为这项工作有难度,要花费许多精力,因此而烦恼或顾虑重重。那么如何有效使用新媒体,才能让它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育教学,让教师们化"烦恼"为"愉悦"呢?先来看一个案例吧。

  陈老师班上有个插班生叫小小,他总是喜欢一个人玩。平时在操场上,大家都在玩轮胎,他一个人爬攀登架。后来有一次在户外活动中,陈老师抓拍孩子的游戏时,发现镜头里一个孩子在滚铁环,一些孩子在追,其中也有小小,真难得。于是,她制作了美篇《滚铁环的孩子》,发送到班级微信群。小小妈第一个点赞,并留言:"小小进步了,谢谢老师!"这让陈老师觉得自己的付出很有价值。随后,陈老师又从网上下载自制户外活动玩具的图片,并在每张图片后附上制作方法,制作成美篇《你会做吗?》,发到班级微信群里。一些家长看到后纷纷点赞并留言。小小妈:"老师,我会做沙包,正好星期天我休息,做些沙包给孩子们玩吧。"乐乐爸:"我会做中国龙,谁家里有油壶?我需要8个。"毛毛妈:"那个小推车是用纯净水桶做的,我家里现在不用饮水机,正好有个纯净水桶,我做个小推车吧。"……班上掀起了一股制作户外玩具的`热潮,引得其他班级老师一阵羡慕,都来拍陈老师班上家长们制作的玩具,并效仿她的做法,也制作美篇发到班级微信群。一时间,全园的户外玩具种类和数量大增,户外活动时,孩子们快乐的笑声响彻整个操场。

  案例中,陈老师仔细观察孩子们的游戏活动,及时用手机抓拍孩子们的行为表现,然后制作成美编。在此过程中,陈老师虽然花费了一些时间和精力,但通过美篇秀出孩子们在游戏中的精彩活动,让家长看到了自己的孩子在游戏中的表现,从而对陈老师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和赞扬。这不仅让陈老师感受到了工作的愉快,也让家长们由此更热心地支持她的工作,给她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更多便利。

  可见,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老师运用微信、美篇等信息技术工具,能够让家长更清楚地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进一步提高对自己孩子的认识,从而理解和支持老师的工作,还能够搭建家园之间沟通的桥梁,使家园双方齐心协力,共同促进幼儿更好地成长。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3

  让教育静下来

  我们该如何办好教育呢?我想起前两天看到的一个公益视频,深刻而又通俗地表达了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即任何一个维度的教育,它的极致体现是对人行为的影响。比如在饭店里,服务员上菜慢了点,有的大人感到不耐烦就会大声嚷嚷;过红绿灯时,看到没车,就牵着孩子的手急匆匆地闯人行道上的红灯。这些行为的改变是否也是教育前进的标志?也就是我一直在说的,“大手”的方向决定了“小手”的行为。所有在孩子身上能产生教育作用的人与环境都要有自然的教育意识,这种意识就如吃饭穿衣一样渗透于生活的各个细节,不刻意,不强求,而是一种自然的素养。

  作为一名基层校长,我也在思考:给学校、教师减负,学校应该承担什么?我想起一句话: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突破是生命。各种繁杂的文件、评比、会议等就如同外界施予学校的压力,让学校、教师、学生都沦为单一的“食物”,学校如今需要追求的,是前行的主动性和从内突破的视野与规划。主动地思考与探索比起被动地应付,会更有难度与挑战。所以,校长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意识,真正把办学与育人相结合。有些当下看不到成绩但以后会有长远发展的事,要耐得了寂寞去坚守;有些当下有显著成绩但今后会有发展隐患的事,要舍得了名利去摒弃。在我身边,这样的校长和教师也有不少。比如有一位老校长,退休前把他总结的关于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编成了儿歌,自已出钱打印成册送给学校。他说自己一辈子育人,感觉到孩子的习惯养成太重要了。还有我身边的一些教师,为学生策划各种有意义的节日活动,十几年如一日坚持写教学日记,等等。

  当然,社会也要为教育营造合适的气候和土壤,教育主管部门要做好服务工作,不能总是“管”字当头,各种与教育相关的责任部门不能相互推诿、指责。教育的纯粹,首先是育人环境的纯粹,当教育夹杂了太多偏离本质的任务与声音时,这种杂、闹、烦、累会渐渐让教育人疲惫乃至迷失方向。要过滤掉一些不必要的杂事、杂音,让大家看到更清晰的现在与未来。

  记得台湾有位学者曾说过:如果把教育比作一颗众手托起的钻石,我们大家可以把它切成36个切面,切成几百上千个切面。如果问怎样才能办好教育,那么也有36个甚至几百上千个答案。而我在两会上的呼吁,只是从教育的一个切面来回答怎样办好教育:让教育回归纯粹,让生命回归本质。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4

  幼儿园门口哭泣的爸爸

  金秋9月,迎来了新入园的小班的宝宝们。

  在孩子们来园的第三天,我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幼儿园门口,迎接每一个孩子。当我把帅帅从爸爸怀中抱过来时,帅帅大声喊着:“我不要上幼儿园,我不想上幼儿园!”爸爸的服角这时也湿润了……我把帅帅抱回班,安抚好情绪后,继续迎接来园的孩子。这时,我发现在幼儿园门口的树丛中,有一个高大的身影,眼里充满了泪水,望向幼儿园大门,那正是帅帅的爸爸。

  晚上一到接孩子的时间,帅帅爸爸站在家长队伍的最前面,第一个把帅帅接走了。当我一一给围上来的家长们反馈孩子的情况后,已经是6点多了,刚想转身回班,突然听到帅帅的声音:“甄老师,我喜欢你!”循着帅帅的声音望过去,帅帅正在和妈妈一起玩耍,爸爸走到了我的身边,说:“甄老师,已经3天了,每天早上送儿子来幼儿园实在太痛苦了,他每天都哭着不愿意来。昨天晚上我问了他为什么不喜欢来幼儿园,他就说因为幼儿园里没有妈妈,我问他喜不喜欢幼儿园,他说喜欢,因为喜欢甄老师……”还没等我回答,帅帅爸爸继续说:“甄老师,您知道么?他妈妈好不容易怀孕生了儿子,而且为了儿子已经辞职全职在家带孩子了,我们真的受不了孩子有一丁点儿委屈,看着他哭,我们心里特别难受,他哭着说不想来,我这一天什么都干不下去,就盼着您发微信,盼着您给我们发孩子的照片……”就这样,帅帅爸爸反反复复说了半个小时,我也针对帅帅爸爸的担心给予了细心、细致的解答,帅帅爸爸说:“可能是我和他妈妈的分离焦虑太严重了。”

  “分离焦虑期”是小班幼儿入园时必然经历的一段时期,是孩子离开熟悉的家人时出现的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我们尝试多种方法帮助孩子们缓解分离焦虑,例如,通过家访走进孩子们熟悉的家中陪伴幼儿一起玩耍,让孩子们尽快熟悉老师;开展丰富多彩的预入园活动,使幼儿在熟悉老师的基础上熟悉幼儿园的环境,熟悉同伴,等等。近年来,80后家长增多,自己是独生子女,孩子也多是独生子女,所以对于孩子的'呵护、关爱尤为明显,家长对于孩子的依赖也更加深刻,入园焦虑情况越发严重。很多家长送孩子来园时,孩子在班里哭,家长在门口流泪,不断地嘱咐老师要多关注孩子的一切,逗留在幼儿园门口不愿离开,一天坐立难安,度日如年,不思饭菜……家长同样面临“情感断乳”的心理冲击,他们担心孩子不适应幼儿园生活常规,担心孩子自理能力弱,老师照顾不好自己的孩子。这些现象在师帅爸爸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对帅帅爸爸的这种情况,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措施一:每天预约谈话

  在和帅帅爸第一次沟通后,我发现帅帅父母的分离焦虑比孩子更加严重。每天早上,帅帅爸都要不停地和帅帅讲道理,一直到幼儿园门口;当我们抱起帅帅的时侯,帅帅已经松手找我抱,可帅帅爸的手依然还在儿子的身上,不舍得松开。在帅爸向我诉说了他的心情后,我和帅爸约好,每天晚上我都会和帅爸进行沟通,细致地反馈帅帅在园一天的情况,帅帅爸爸对于此项举措非常开心。

  一周很快就过去了,帅帅早上来园的时候,抵触情绪好了很多,能够主动找老师抱着入园,但是帅帅爸爸的情绪丝毫没有缓解,早上刚把孩子送到我手中就说:“甄老师,别忘了晚上的预约谈话啊!”

  到了和帅师爸爸约谈的时间。“甄老师,帅帅怎么样?早上进去后哭没哭?中午吃饭怎么样?吃没吃?上午哭没哭?有没有跟着老师一起做游戏?”没等我说话,帅爸一连串的问题向我袭来!“帅帅一进幼儿园门就不哭了,今天上午玩得特别开心;早上吃了一个豆包,两块饼干,喝了一碗牛奶;中午吃了一碗米饭、两个丸子、一点白菜,喝了两碗芙蓉汤……”帅爸迫不及待地打断我:“中午睡觉了么?玩儿得好不好……”等我一一解答完,半个小时过去了。我再次分析帅爸的情况,父母的分离焦虑比孩子还严重,而且很难自己度过这个焦虑期。于是,我和帅爸预约了第二次家访,和家长在家中进行更加细致的沟通。

  措施二:“特殊”家访

  之所以称为“特殊”的家访,因为以往的家访都是因为孩子,而本次的家访是因为“家长”。帅帅爸妈都非常清楚如何度过分离焦虑期,也非常明白应该怎样配合老师,只是自身的焦虑太严重,以至于身陷其中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在家访过程中,我们主动向家长说了我们了解的帅帅:平时都是妈妈陪伴;最喜欢吃面条、包子、鸡腿,不太喜欢吃蘑菇、油麦菜;语言表达能力强,叙事清楚,最喜欢的绘本是《好饿的小蛇》,而且能够完整地把故事讲下来;能够很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喜好和需求;喜欢和同伴一起玩耍,社交能力较强;最喜欢奥特曼和汽车……当我们把这些内容说给帅帅爸妈听的时候,他们边听边点头,帅帅爸说:“甄老师,没想到仅仅一周时间,您居然这么了解我儿子,我真的是有点儿瞎担心!”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和帅帅爸妈沟通后,我还和帅帅一起玩耍、唱歌、画画,帅帅爸爸看到儿子如此喜爱老师,顿时放心了许多。

  措施三:大班家长现身说法

  至此,帅帅爸妈稍微宽心了些。但是,帅爸是所有家长们的缩影。为了帮助家长们顺利度过此阶段,我们请来了大班的三名家长现身说法,分别讲述自己孩子入园时的真实表现和自己的解决办法,用自身的经历帮助新生家长们用正确的心态对待幼儿的分离焦虑。

  其中一位家长分享了“临走前给孩子装十个吻”的方法,用来解决孩子的分离焦虑,并建议家长不要把焦虑、不放心的情绪展现或传递给孩子;还有一位家长分享了她当时记录孩子每天入园情况的日志,帮助新家长了解孩子入园适应的过程以及作为家长心态的转变;另一位家长提出:“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同样也是帮助幼儿缓解分离焦虑的好方法。”在会上,新老家长进行了互动,老家长们知无不言、事无巨细地解答着新家长们的疑问和顾虑,着重介绍了新家长们最关心的园所伙食情况,幼儿间出现交往问题时家长的心态和解决方法,及如何配合班级教师开展好育儿工作等。

  座谈会后,新小班家长纷纷发来信息表达感谢,家长们一致认为:相信孩子,相信老师,同时自己也要讲究方式方法,要放心放手,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帮助孩子们爱上幼儿园。帅帅爸爸在两天后又找到了我,说:“甄老师,我发现了,不是孩子离不开我们,是我们离不开孩子,当我们不再那么焦虑的时候,我儿子真的没事儿了,现在每天都能高高兴兴地来幼儿园了,真的太谢谢你了。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5

  “看看谁听话,谁坐的好,就给谁分好吃的。”这是我前几天刚进教室门口,看到班里小朋友乱糟糟的场景时,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只听话音刚落,孩子们便七嘴八舌地讨论开来,“老师,你要奖励我们什么呀?”……是啊,这次我要奖励他们什么呢?小贴画?好吃的?……似乎这些并不能引起他们多大兴趣了,但是我不能言而无信呀!于是我眼观六路,寻找教室里最可能吸引他们的东西。啊!有了,十二生肖小贴画,这个可是以前没有奖励过的。于是我对孩子们说:“谁坐的最好,我就奖励他十二生肖小贴画,数量有限哦,不是每个小朋友都会有的.。”话还没说完,就看孩子们都一个个坐正坐好,等待十二生肖的小贴画“降临”到自己身上,看来,这招还是挺管用的。事后,我在想,我是不是过多的依赖以给孩子物质奖励,来影响孩子的行为?如果哪天没有“十二生肖小贴画”的及时出现,我又该如何收场?、

  记得以前看过一个心理学家所说的话,她说:用小星星、小贴画以及其他一些小玩意来引起幼儿的兴趣是非常有效的办法。她指出这些小玩意能轻松的解决小孩的行为问题。不得不承认:这些年来,这一理论确实得到了很多人的拥护。很多老师和家长都用很多的贴画来当孩子的奖品,但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呢?我不敢想象。

  随着孩子人生阅历的不断丰富,孩子们会和我们“讨价还价,”就像我们大班的孩子,简单的、普通的小贴画,并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了,作为教师的我们就必须寻找更“特别”的东西来吸引他们。久而久之,明明是为了奖励好习惯的一个制度,很可能就演变成了一个“敲诈勒索”的计划。到那时,我们就会后悔莫及。

  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全面的考虑奖励和调动积极性这两个问题。口头表扬和认可是大人在对待小孩时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当然,偶尔经过全面考虑后,使用一些物质奖励也是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作为教师和家长的我们应该知道:必须培养幼儿从自己完成的工作中得到一种自我满足感。不论是完成一个任务,爱惜财务,还是解决一个问题,其中的自我满足感应该成为一种必然的内在奖励,而不是以某些外在物质为基础。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6

  有人说,幼儿园女教师居多,男孩子会因此丧失阳刚之气的。我不赞同这样的观念,这是毫无道理的。说得好像幼儿园都是男老师,男孩子才会成为男子汉一样。这种观点是性别决定论,也就是说,孩子的性格取决于教师的性别。这种理论根本站不住脚,不是每个男人都是男子汉,也不是每个女子都是软妹子。真正决定孩子性格的不是教师的性别,而是教师的教育观念。

  什么是男子汉?在我看来,一个男子汉,首先要具备责任感,能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能够勇敢的承认自己的错误,能够主动的承担责任。其实,要有绅士的品质,不计较鸡毛蒜皮的小事,尊重女性。最后,还应该有毅力,能够坚持自己的选择,为自己的'选择勇敢的付出。

  教育,是性格影响性格的过程。女性,一向被贴上温柔的标签。如果你不够温柔,独立性又很强,你便是所谓的女汉子。一个女的尚且能把自己培养成汉子的境界,那么她教育下的男孩也应该够爷们。更何况,教育是一种观念。一个教师对孩子的影响,取决于她的教育理念。一个教师,如果认为眼泪解决不了问题,如果认为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至关重要,那么她的孩子们绝对不会成为哭娃娃,也不会成为大人臂弯里永远长不大的baby。

  男教师在幼儿教师队伍中确实是稀缺,我们的幼儿教育队伍中需要且欢迎男性的加入,但是这并不等同于男孩的教育只有男性教师才能完成。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7

  我班有一个叫文琪的女孩子,平时总是默不作声地,看着很不合群。我心里也是暗暗着急,心里总是在寻找着帮助他的办法。

  一天,文琪的辫子散了,自己在那里扎呀扎呀的,总是扎不好。我走过去:“琪琪,老师给你梳好不好?”她点了点头。我轻轻地把她拉到了我的跟前,让她坐在我的怀里给她梳了起来。

  我边梳边问:“琪琪,谁给你在家梳头啊?”“奶奶!”琪琪怯怯地答道。“妈妈呢?”我疑惑了。“妈妈......”琪琪欲言又止。我心生疑惑,没有再问。

  下班后,我去了琪琪家,才了解到,琪琪家很穷,爸爸是个残疾人,妈妈是四川人,有点智障,孩子的起居生活都是奶奶照顾。

  了解到琪琪的家庭状况后,我第二天又把琪琪拉到我的怀中,亲切地对孩子说道:“琪琪,以后,老师每天都给你梳头好不好?老师就是你们的.妈妈!”琪琪红着眼睛点了点头。

  从此,每天午睡起床后,我就搬把椅子给琪琪梳头。后来,其他孩子也都想让我梳头,我就让每个孩子都围坐在我的身边,挨个梳理一遍。

  现在坐在孩子们中间孩子们梳辫子,已成为我生活的一种享受。其实我并不太会梳理头发,每次给孩子们扎的辫子总是歪歪扭扭的,但孩子们喜欢,我就沉迷不醒。而且它也让我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孩子,触摸孩子的心灵,让我有更多的机会因人施教,适时指点;让我和孩子们之间更加信托、感情好、和谐。

  每当这时,我们之间的距离拉的更近了。孩子们总是唧唧喳喳的和我说个不停 。

  “老师,我妈刚给我买了电子琴!老师,那首歌我会了!老师,我敢走独木桥了......”当然,此时也是我了解他们生活、心理和举行适时指点、鼓励的好时候。“你最喜欢老师啥子?你不喜欢老师啥子?你最愿意参与哪个活动?你现在睡觉还用妈妈陪吗?......”这些他们日常平凡避而不答的问题,这时就会都争着回答,而且绝没有谎言。就这样,我把每天起床后给孩子梳理头发作为一种和孩子交流的方式,把梳个漂亮的发式作为对孩子的一种赏封,二孩子们也总是高兴地叫我:“刘妈妈!”

  看到梳好小辫的孩子一个个满意的回到座位上,脸上洋溢着无以言表的欢愉,此时,我内心里也与孩子们一样幸福。我的幸福也就是在这日复一日泛泛、平淡、平凡的工作中,不断发明新奇、新鲜、新意中积攒起来的。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8

  我们班的安琪小朋友,他平时就喜欢动,上课无法安静地坐着,不是躺在地上就是歪在板凳旁边,坐没坐相,站没站相。喜欢拿玩具玩,与小朋友说悄悄话。不喜欢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不遵守场合纪律和秩序。这个问题让我感到很烦恼。

  通过我最近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大班的孩子比小班的孩子好动,也许是小班的孩子年龄还比较小,心里对老师有种恐惧感的原因吧,他们就比较听老师的话,不怎么动,但是大班的孩子是没有几个老实的,都比较喜欢好动,除了那几个性格内向的孩子之外。

  我们班就孩子好“动”这个问题开了一个小小的家长会,我们请了一部分在学校里比较好动的孩子的家长来参加了这个家长会。在家长会上,我们老师专门对家长们介绍了一下他们的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在这些孩子身上发现的第一个问题是,老师让孩子们坐好认真听课的时候,他们的孩子很长时间内无法安静地坐下,或者是在座位上歪歪斜斜扭来扭去的。再一个就是上课的时候总是拿些小玩具,做些小动作,或者是与旁边的.同学说话。老师问的问题还没说完就忙着插嘴,吵吵闹闹,不能安静地玩玩具。在群体游戏中,不能认真遵守游戏秩序,总是抢着上场,不按顺序来。有时候还打扰别人做游戏。喜欢去欺负一些老实的小朋友,喜欢踩在板凳上跳来跳去的。

  通过这次小小的家长会,我们班的小朋友大部分都比以前懂事多了,上课也变得认真听讲了。为此我特别和安琪的家长沟通了一下,通过家长和老师一起的努力,安琪小朋友比以前有纪律多了,上课的时候总是认真坐在板凳上把手背在后面认真听老师上课,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比以前强多了,喜欢和小朋友一起交流。老师和家长都感到很欣慰,这次小小的家长会真的很有收获。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9

  晚上,正准备睡觉,手机突然响起了短信提示音,打开一看,号码是陌生的,但短短的一句话却像炸弹一样在我脑袋里炸开了:“罚站是教育的一种手段,但如果孩子连为什么被罚站都不知道,这样的教育还有意义吗?”

  我睡意全无。

  我让谁罚站了?躺在床上,脑子如放电影一般重复着白天在幼儿园的每一个细节,可怎么也想不起有谁被罚站过。

  一夜无眠。好不容易挨到天亮。到幼儿园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小朋友的花名册,我想知道,短信到底是哪个家长发给我的,这样我就能知道是哪个小朋友为了什么事受罚了。可遗憾的是,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竟然找不到那个电话号码……难道,是发错了吗?和我搭班的老师来了,我把短信给她看,她瞪大了眼睛:“可能吗?现在有谁会体罚孩子?估计是家长误会了吧。”

  可是,这误会从何而起呢?要知道,无风不起浪啊……

  我把这个电话号码写在黑板上,问小朋友是谁的爸爸或妈妈的手机号码。可小朋友们只是静静地坐着,没一个回答。我继续问有哪个小朋友昨天晚上跟妈妈或爸爸聊过幼儿园里开心或不开心的事?小朋友们纷纷说起昨天晚上跟家长聊的事儿。这时,安安怯生生地举起小手,说:“老师,黑板的手机号码,好像我妈妈刚换的新号码……”

  怎么会是安安?他可是个既懂事又能干的孩子,自觉又自律,每次评“好孩子”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

  安安告诉了我们事情的原委:原来昨天晚上睡觉前,他那个当老师的妈妈向孩子问起了幼儿园的事。安安说,他在幼儿园表现很好,可不知为什么,一到午睡的时候,老师不让他马上上床睡觉,也不让其他小朋友上床睡觉,而是叫他们站在床边,可是为什么要“罚”他们站,谁也不知道……于是,他妈妈就给我发来了这条短信……

  事情终于搞清楚了,可心却沉沉的,一点也轻松不起来。原来,因为幼儿园条件的限制,我们班的活动室在一楼,但午睡室却在四楼。虽然一直教育孩子们上楼梯的时候“要安静,不能跑,一个跟着一个走”,可走到四楼,特别是盛夏的时候,几乎每个小朋友都气喘吁吁。为了孩子的健康,每一次进午睡室的时候我们都会叫孩子先在床边站着休息一会儿,直到不喘了才上床睡觉……

  我以为,这么“简单”的事,这么“容易理解”的事,我们懂,孩子也一定懂,所以也就没有作特别的强调。谁知道,“误会”还是产生了。

  跟孩子们解释了“罚站”的原因后,我忙给安安妈妈回了个电话,虽然安安妈妈一再道歉,可我心底的这个结并没有马上打开。不管如何,在这场不大也不小的风波中,我看到了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也知道了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还要更细心、更用心,并要让孩子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真诚关爱。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0

  懂事的孩子们

  今天玄玄轻轻的一句,“老师,我喜欢你”,让我兴奋不已,像是吃了蜜枣一样,心里甜甜的。

  玄玄是这学期从韩国来我们班的一个瘦小男孩,头发黄黄的、眼睛小小的、个子矮矮的、动作快快的、非常淘气的小男孩。上课时无精打采地趴在桌子上,对什么活动都不感兴趣;下课时,好像变了个人似的,在教室里打闹乱跑。于是,我注意观察他,鼓励他,尝试着走进他的世界。

  一天,我在走廊上拖地,正好看到玄玄跟在妈妈的后边,边捉迷藏,边走过来。于是我用亲切的声音跟他打招呼:“玄玄,早上好!”按常理来说,这时,孩子们一般都跑过来抱着老师向老师问候。可是玄玄却躲在妈妈的身后,不肯跟我打招呼。我蹲在他的身边细声地说:“怎么啦,玄玄,怎么不跟老师问个好呢?今天你不开心吗?还是你不喜欢老师?”玄玄不跟我说话,还是躲在妈妈身后。玄玄妈妈觉得挺不好意思的,对他生气地说:“玄玄,快点跟老师问个好。”可孩子始终不开口。经验告诉我,玄玄可能不喜欢我。后来我也跟玄玄有过几次谈话,他总是以沉默报之我的热情,甚至是敌意的眼神,戒备的表情。是啊,万事开头难,面对新鲜的事物,每个人都有接受,熟悉的过程,特别是对于一个刚入园的孩子,让他无条件地接受你,信任你总会有—个过程的。于是我不气馁,仍像以前那样在日常的一日活动中给他以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希望有一天他能对我有所改变。

  上个月,我在智力区域里发现给幼儿准备的材料溜溜球一天比一天少,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玄玄跑步的时候,裤兜里总是响起溜溜球的声音,于是我问他:“玄玄,这个溜溜球是怎么来的呀?”“是我的呀!是妈妈给我买的。”这时,几个孩子们说:“老师,不是他的,那个是区域里的。”玄玄说:“不是,是我妈妈昨天给我买的。”我说:“是吗?老师知道了,以后家里的东西不要拿到幼儿园里来,好吗?”因为教育孩子的事情不仅仅是幼儿园老师的事情,应该是家园共育,所以等孩子们离园的时候,我悄悄地问玄玄妈妈,她说:“没给他买过溜溜球啊,我也问他溜溜球是怎么来的,他说是幼儿园的朋友浩浩给他的呢?”于是我把这几天观察的情况和今天跟玄玄谈话的内容跟家长说了一下,家长感到很惊讶,还有点半信半疑似地回去了。第二天家长不好意思地说: “回家问了玄玄,玄玄说他怕我说他就撒谎啦。老师,真谢谢您,您让我及时地知道孩子身上的一些不良的习惯,所以才能及时地改正,这是玄玄用他存钱罐里的钱买的溜溜球。”玄玄很认真地把溜溜球放在了智力活动区域里。自那以后,我发现玄玄特别在意溜溜球的数量。为了培养他的`责任心和管理能力,我让他担任那个区域的小组长,负责那里的材料整理和组员的纪律等等。一开始他,自己也管不好自己,何况管别人呢?我给他以足够的耐心与时间,让他慢慢成长起来。有一次玄玄很懂事地跟我说了一句:“我得好好表现表现,不能让老师累着啊。”听到这句话,我内心暖暖的,我摸摸他的头,贴一贴他的脸,表现出我对他的爱和喜欢。

  最近玄玄喜欢画画啦,美术区域里他会静静地坐在那画画,我好奇地走过去看看他画了什么。我问:“玄玄今天画什么啦?”“嗯,我画的是老师啊!”我看了半天,看不出是哪位老师,于是我问:“画的是李老师?崔老师?还是朴老师呀?”“哎,看不出来吗?我画的可是你呦!你看看这衣服的颜色,还有裤子的样子,再看看这个头发,不是跟你的一模一样吗?咦,这个鞋子也蛮像的吗!”“你这么一说还真是哈,可你为什么画我呀?”“哎呀,我喜欢你呗,这个都不懂?”“为什么喜欢我呀?”“嘿嘿,不知道,我就是喜欢你,你说的话我全听。”看到玄玄从不喜欢老师到发自内心的喜欢老师,这是一个多么让我们心动、开心的一件事情啊! 都说当老师很辛苦,尤其是幼儿园老师,可我想说,我越来越喜欢这个职业。它让我从中体会到,每天和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在一起,虽然很辛苦,但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让我从中体味到快乐,品位到幸福,这样的生活是美好的,令人羡慕的。因为,孩子们喜欢我!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1

  很多时候,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喜欢为孩子铺好路,希望孩子可以一帆风顺,没有任何挫折的长大。但其实,有些时候,这样做反而更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我们班的.孩子非常喜欢做手工,每次手工课时,我都会先讲解一遍在示范给孩子看,让孩子按照我的方法来做。

  一天课间,我看见小凡和几个好朋友在一起聚精会神的剪着东西,每个小朋友剪好一样作品后,都会非常兴奋,自己欣赏完后都会激动的拿给同伴欣赏,从而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好的作品同伴们还会抢着来欣赏。这一幕给了我启示,何不发挥孩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给孩子们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孩子们自己去想自己去做呢?一种强烈的好奇心促使我,“试一试”也许孩子能行!

  第二天的手工课上,我引导孩子们观察讨论交流后,便放手让孩子们看着图片做,没想到孩子们在近20分钟的制作中,都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与专注这是我们想到的效果,孩子们在自己做完后,不像以前完成任务似的交给我:“老师,我做好了”。现在,他们拿着自己制作的作品到处向同伴展示、介绍,神态、眼神和语气中流露出自信和自豪!

  看来,老师要抓住时机尝试放手!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2

  轲轲上小班不久,我们就发现他比较特别。

  建构区里,一会儿传来哭声,原来是轲轲抢了小朋友的玩具;一会儿“哗啦啦”的声音震耳欲聋,原来是轲轲把小朋友搭好的积木推倒了。在集体活动时,轲轲常常一边插嘴一边不停地用手去摸旁边小朋友的头或摇他们的椅子,影响小朋友活动。户外游戏时,轲轲就像一头力大无比的牛,把小朋友们围起来的圆圈一会儿拽到这边,一会儿拽到那边,小朋友被他拽得东倒西歪。他则沉浸在其中,乐此不疲。

  通过观察,我们还发现轲轲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特别强。他不是不懂规则,有时他是故意为之。为什么轲轲会故意做出一些让老师头痛的事呢?我主动和轲轲的妈妈进行了沟通,从中了解到轲轲之前很乖,可慢慢长大后就经常做出一些调皮的事情来,爸爸妈妈开始也是跟孩子讲道理,可是效果不明显,慢慢地就演变成打骂轲轲了。可打骂并没有让轲轲“斯文”起来,相反,轲轲越来越调皮。

  上幼儿园后,当轲轲做出一些调皮的事情时,教师也只是简单地提醒他:“轲轲,不可以这样!”有时教师还会以威胁的口气说:“轲轲,再这样,老师可要生气了!”……这样看来,轲轲的“故意调皮”与家长和教师的简单而求速成的教育方式有着很大的关联。轲轲是个好奇心、求知欲特别强的`孩子。开始他并不是调皮,只是由于好奇心而不小心做了看似调皮的事,成人简单又缺乏耐心的教育方式让他无所适从。

  让我们试着走进轲轲的内心,站在他的角度揣测他的所思所想:

  当积木“哗啦啦”时——我只是想和小朋友一起玩,不小心推倒了积木,你们大声批评我,弄得我好没面子……

  当在集体活动中插嘴时——我也想回答问题,可你总是不叫我,我只能大声说出我的想法了……

  当故意弄坏东西时——你们答应我要和我去玩的,现在又不去了,我很愤怒……

  当大声尖叫时——我很想和你们说说话,可你们总是说“忙忙忙”,不理我,除非我做出一些大动作才来理我……

  当挨骂时——反正,我做什么事情都是错的,那就错到底吧……

  轲轲“故意调皮”的背后是家长和教师都太主观了,没能从孩子的角度去想问题。因此,要改变轲轲,首先要改变我们自己,我们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努力去了解孩子、读懂孩子,要让自己变得更理性,用发展的眼光、正确的方法去看待和引导他,促使他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3

  你会对别人的一个哈欠充满好奇吗?你会为一只小蟾蜍兴奋不已吗?你会为了一朵小红花拼命努力吗?你轻笑:怎么可能?

  是啊,这些事都太小了,我们都长大了,再也不屑去做了,但是这些却是幼儿园里每天都在上演的故事。幼儿园里,有哭有笑,笑容是真的,眼泪也是真的。人生漫长,世界广阔,多少悲欢离合,世事艰辛,而所有复杂故事的最初却都是从这个简单的世界里开始的。

  还记得那些现在想来过于幼稚当初却想得认真的事吗?还记得那些带领我们走进这个世界的老师吗?

  ——题记

  1、《老师,咱们睡觉吧》

  这学期我带的是中班的小朋友,小家伙们仿佛有无穷的精力。每个星期一的午睡时间,晨晨都特别兴奋,就是不愿意睡觉。由于晚上没睡好觉,我忍不住打了个大大的哈欠,随即,泪水充满了眼眶。晨晨看见了,好奇的看着我,问:“老师,你怎么哭了?”“我没哭。”“没哭怎么眼里都是眼泪啊?”我笑了:“那你猜猜,我的眼里怎么会有泪呢?”晨晨挠挠头:“是因为我不愿意午睡吗……对了,你刚才打了个哈欠,所以你流泪了。”“对!晨晨真棒!观察的可真仔细。那你知不知道老师打哈欠流眼泪是开心还是不开心呢?”晨晨低下头想了一会,说:“老师,你是不是困了呀,困了打哈欠可难受了,我们睡觉吧。”

  2、《老师,是青蛙吗》

  今天早上刚上班,中一班传来一阵喊叫声,“是什么呀?”“是小青蛙吗?”。我过去一看,原来他们班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一只小小的蟾蜍,他们班的刘老师想把它请出去,这个小东西却气的肚子鼓鼓的,肚皮透明的像是要破了,四条腿伸的直直的。“老师,让它和我们玩儿一会儿吧?”李嘉怡小声的说,“好吧,但是别用手去碰它。”刘老师停止驱赶,蹲下来和幼儿们一起认真而仔细的打量着这个小家伙,“瞧瞧,这到底是一只小青蛙还是小癞蛤蟆呢?”刘老师也不敢确定了。“应该是一只小蟾蜍吧!”我说“我也不敢确定,干脆上网查查吧。”上网查了查,哈哈,还真是蟾蜍,这小家伙也是一种益虫,会吃蚊子等害虫,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及人类的健康,它还会分泌毒液,它的毒液还有腰用呢。哈哈,我和幼儿们长见识了,谢谢这只不速之客——蟾蜍。

  3、《午餐咸菜的效应》

  魏金昊小朋友最近感冒了,总是不好好吃午饭,每当我走到他身边时,他为了得到我的表扬,就使劲地吃饭,不吃菜。于是中午用餐时,我坐在他旁边,看着他吃饭,希望他可以多吃点菜。我说:“今天青菜很香哦,来尝一尝。”魏金昊不情愿地说:“我不喜欢吃。”我夹起青菜,大口大口地吃给他看,魏金昊有点心动了,学着我的样子夹起一点青菜,可是刚嚼了几下就又吐了出来。看到这种情况,我十分担心,不吃菜感冒怎么能快点好呢?我对他说:“只要你吃一点菜,老师就给你咸菜做奖励,好吗?”魏金昊十分高兴,爽快地吃了自己的一口菜,我信守承诺给了他一小块咸菜。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每次午餐我都给魏金昊“加餐”,有时也会给其他小朋友,不知不觉中,幼儿们都食欲大增。

  4、《小蜻蜓是“英雄”》

  今天幼儿们出去喝水时,突然飞进来一只蜻蜓,那是一只漂亮的红蜻蜓,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翅膀,飞上飞下的直惹得幼儿们争相追逐它。现在想让场面安静下来是不可能了。

  于是,我大声说:“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它是一种什么昆虫?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它是专门吃蚊子的英雄。叫蜻蜓。”“真的吗?老师,蚊子可坏了,它都叮了我好几个疱。”“对呀,它还能传播疾病呢。”听了幼儿们七嘴八舌的议论,我补充说:“蜻蜓的宝宝也吃蚊子的宝宝呢,真是大大的英雄,所以说它是一种益虫,我们要好好保护它。让它多吃坏蚊子。”噢,我们懂了,幼儿们回到了自己的位子上。

  对幼儿的教育,其实并不难,只要我们抓住机会,利用身边发生的小插曲,同样能起到非一般的效果。

  5、《“蹲下来”,做幼儿的朋友》

  和幼儿朝夕相处,我们每天都要讲很多话,而我们用的最多的一个词,那就是“小朋友”。说多了似乎也就习以为常,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其实,细细一推敲,它正是体现了师幼之间的一种“朋友”关系。

  我们可以将关系亲密的人称为“朋友”,那我们每天亲切的称幼儿为“小朋友”时,不是也应该用对待朋友的态度感情去和幼儿交流吗?只有我们将幼儿真正当作我们的“小朋友”,才会用朋友的身份于幼儿交流情感和看法,虚心征求和倾听幼儿的意见,赏识幼儿的优点和进步,从幼儿的视角去看待他们眼中的世界,才能用一颗童心去理解他们的'发现和行为。

  这种以平等融洽的关系提供的支持最易于幼儿沟通,也最容易被幼儿接纳。

  6、《弄脏的蔬菜印章画》

  王艺睿小朋友白白的皮肤、大大的眼睛,长得白白胖胖。自从入园第一天起,老师们都非常喜欢她。作为她的班主任,每当看到她聪明可爱又调皮的样子,我也会特别喜欢这个小丫头。

  每次区域活动时,她都积极参加,今天也不例外。

  在益智区中,幼儿们正在津津有味地用各种蔬菜做蔬菜印章画。有的幼儿印出的是小花被、有的幼儿印出的是一座小房子。正在我聚精会神的欣赏幼儿们的印章画时,听到了告状声:“老师,王艺睿把我的印章画弄脏了、王艺睿把颜料瓶打翻了、王艺睿把颜料弄到我身上了。”针对这种情况,我没有批评她,而是给了她一个会意的微笑,同时又摸摸她的头,对她说,老师相信你,不是故意要这样做的,你只是想要帮助他们把印章画印的更好、更漂亮,是不是啊?这时,我把他的印章画给小朋友们展示了,并且对她的画进行了表扬,她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微笑。别的幼儿也都不怪她了。

  这种间接地教育方式,我发现她特别容易接受。也使我在日常教学中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从中受益匪浅!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4

  红红是个性格孤僻的孩子,自入园以来一直是自己一个人玩,没有同伴,更没有朋友。中班的孩子,已经可以进行合作游戏,但是通过观察,我发现红红平时大部分是在单独游戏,偶尔有平行游戏,对于需要彼此合作的集体游戏是排斥的,对于老师和同伴的邀请也是拒绝的态度。在调查“你的好朋友是谁”中,那些调皮的孩子也有被提名的`机会,只有红红,没有一个小朋友提她的名字。

  同伴关系是发展社会能力的重要背景,在幼儿期,有良好同伴关系的幼儿,适应能力强,长大后更容易拥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对于红红的表现,我们要进行尽早的干预,帮助她提高社交能力,改善社会地位,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我们先仔细观察她在自由活动时的表现,发现她也有和同伴一起玩的欲望,因为当别的小朋友在一起有说有笑玩游戏时,红红眼巴巴的看着,露出羡慕的眼神,我一鼓励她加入,她立刻表现出退缩,摇着头往后躲。是什么让她如此拒绝与同伴交往呢?是害羞?拘谨?还是……?我们只有弄清楚她不愿与同伴交往的原因才能找出解决的办法。通过与家长交流,我们了解到,红红在家只要妈妈在身边,她也会和别的小朋友玩一会儿,妈妈不在身边,她就一动不动,拒绝交往。我们还了解到,红红的妈妈对她照顾的无微不至,很多事情都有默契,有时根本不用红红说出来,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妈妈就知道她要什么,就会送到她手中。正是在这种环境下,红红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连与小朋友玩也要妈妈陪着,妈妈不在身边就手足无措,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弄清楚原因,就有解决的办法。我们约红红的妈妈进行了长谈,告知了她红红在幼儿园的表现,红红的妈妈说她也发现了女儿的这些表现,正着急呢,对于老师提出的建议愿意进行尝试。我们对她提出的建议是,适当对孩子放手,适当保持距离,让红红学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着表达自己的需求,妈妈在孩子的事情上“懒”一点,才能培养出一个能干的孩子。

  听从了我们的建议后,红红的妈妈开始试着做出了改变,慢慢的,我们发现红红变了,当我们邀请她进行集体活动时她不再拒绝,当有同伴在玩时,只要有小朋友邀请她也会加入。对于红红的改变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在这件事上,我们没有直接去教她如何与同伴交往,而是对她接受的家庭教育做出了有效干预,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原来有时候教育也需要拐个弯啊。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5

  上中班以后,为了进一步锻炼幼儿的劳动能力,培养他们的责任感,我们经常邀请孩子为集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整理器械箱,分发点心和碗筷,整理床铺,等等。每天午饭后的散步时间,我们会请两三位孩子留在活动室里,帮着拎拎桶、挂挂毛巾什么的,不少孩子总是积极响应。于是,我们便轮流邀请一些主动请缨的孩子,分配适当的劳动任务,让他们学习简单的劳动技能。在与教师一起劳动的过程中,这些孩子变得越来越能干,也乐于与教师交流。可是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踊跃参加劳动的总是那些活泼、动手能力较强、平常愿意和教师交流的孩子,那些比较内向、做事较慢或平素就贪玩的孩子几乎从不举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孩子的性格因素外,还与我们的选择习惯有关。刚开始,由于我们担心孩子能力不足,所以邀请的都是一贯比较能干的孩子,他们在不断的参与和我们的肯定中获得了成功与自信,因而表现更加积极。那些能力较弱的孩子原本就自信心不足,加上教师没有邀请他们,他们自然而然就置身事外,渐渐丧失了主动性。而那些调皮的孩子只想着远离教师的视线嬉闹,对劳动自然不感兴趣。那么,有什么办法让所有孩子都积极投身到为集体服务的活动中呢?我们的策略是:

  1.把劳动作为奖励内容

  中班幼儿已有一定的竞争意识,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扬,愿意在集体中承担一定的任务,表现自己的能力。我们将参加劳动作为对表现好的孩子的一种奖励措施,有效激发了孩子的内在动力。

  一次午餐后,我们对孩子半天的表现作了一个简单的总结,对有进步的孩子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表扬,然后提出要求:“因为你们表现很棒,所以老师请你们来帮忙。你们愿意吗?”受到邀请的孩子自然开心不已,看到周围羡慕的眼光,自豪感油然而生。后来,随着参与劳动的人越来越多,我不得不制定值日表,安排孩子轮流参加劳动。

  2.让劳动富有游戏性

  在教师心目中,参与劳动是一种锻炼。而在孩子眼里,劳动可能更多的是一种游戏,他们享受这种和教师一起把活动室整理干净、充分显示自己能力的感觉,享受水流冲在抹布上、拖把在地面游走的过程。如果这种“游戏”更具趣味性.那么它就会更具吸引力。所以,我们和孩子一起给每一种劳动内容都取了一个有趣的名字,例如,将擦桌子叫作“给桌子洗脸”,将拖地当成“给地板挠痒痒”,将挂毛巾变成“数数比赛”……孩子们沉浸在游戏情境中,劳动也变得格外快乐。就连那些原本调皮的孩子也愿意参与其中。

  3.降低工作难度

  对大多数孩子来说,如果教师要求过高,劳动强度太大,他们会很容易对劳动失去兴趣。所以,我们每次都降低劳动要求,详细讲解劳动技能和方法。比如:有米粒和汤渍的桌子,孩子往往是擦不干净的',于是我们教师先用清洁剂擦洗一遍,然后要求孩子两人一组面对面站在桌子两边,将拧干的干净抹布摊铺在桌面上左右移动,每人负责自己面前的一半,从这头擦到那头,然后再沿桌子四周擦一遍。这样孩子会产生胜任感,并通过自己的行动体验到挑战自我的快乐,不仅劳动技能有所提高,参与劳动的热情也更高了。

  4.促进合作与交流

  合作劳动总是更有乐趣。于是,我们鼓励幼儿两三人一组,共同完成劳动任务。孩子有时会分工协作,有时会相互竞赛,有时会相互提醒和纠正,当然偶尔也会调皮玩闹,但都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也逐渐习惯了合作这一重要的劳动形式。午后散步时,是活动室里一天中最清静的时候,此时我们可以边劳动边和孩子聊聊天。在这种非正式、平等的交流中,即便是性格内向的孩子也愿意敞开心扉,积极回应。

  曾看到一篇报道,说国外有一些高校明确表示拒绝接收中国独生子女入学,原因是这些孩子自理能力差,缺乏独立生活能力。所以,我们应该从娃娃开始,让孩子爱劳动、会劳动、有机会劳动,真正成为“脑子指挥双手、双手锻炼脑子的手脑健全的人”。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相关文章: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09-09

幼儿教师的教育随笔08-12

幼儿教师教育的随笔08-12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1-10

幼儿教师教育的随笔10-28

幼儿教师的教育随笔04-24

幼儿教师教育感悟随笔-随笔作文12-23

幼儿教师礼仪教育随笔03-04

幼儿教师教育教学随笔09-25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感想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