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百文网手机站

在北京的随笔

时间:2021-05-27 10:03:19 随笔 我要投稿

在北京的随笔

在北京的随笔1

  在北京吃烤鸭,吃的不仅是烤鸭,还是文化。

在北京的随笔

  ——题记

  到北京去吃烤鸭是我的一个愿望,这次来到北京我自然不能放过吃烤鸭的机会。刚到北京的那个中午,妈妈就带着我直奔位于王府井大街的烤鸭店去吃烤鸭。

  到了王府井大街,我就急着问妈妈:“什么时候到,我快热死了!”“快了,前面就是全聚德烤鸭店。”我顺着妈妈的目光看了过去,一座高大漂亮的门楼上镶着一块金字招牌,上面写着“德聚全”。“这不是‘德聚全’吗?”我有点疑惑。“古代都是从右往左写字的,这是老店,当然是复古式的。”妈妈边笑边说。

  说着说着我们走进了烤鸭店,这烤鸭店很大。当服务员把我们引到3楼用餐大厅时,我惊呆了。好大的厅里坐满了食客。我想要是1、2楼不坐满,我们能到三楼吃吗?人一定特别多。

  在我们用餐的桌子上有两个小器具,里面盛有酒精。估计是烧火的,但又不知道是用来热什么的。我们点了一只烤鸭,烤鸭不一会儿就推过来了。烤鸭师傅三下两下就把烤鸭的皮(带皮下脂肪)切出来,服务员把这些皮端上来,说这是开胃小菜。一咬才发现,这肥皮不但肥而不腻,还很爽口。

  “唰唰唰”,不一会儿,原本完整的烤鸭在师傅的手下只剩骨头了。当肉被端上来时,服务员把那个小器具点燃,然后把两盘鸭肉放到上面,原来是用这个来保温烤鸭的。至于剩下的鸭骨,服务员问我们是打包还是煲汤。我们没有喝汤的习惯,于是就决定打包。

  当荷叶饼上放了几块烤鸭,加上甜面酱再被卷起来时,我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咬一口回味无穷,北京烤鸭真不愧是人间美味!不知不觉,这只烤鸭就被我一扫而光。

  妈妈告诉我,全聚德王府井店只是全聚德的一个分店,总店在前门。不过,终于吃到了正宗的烤鸭。真是既饱了眼福,又饱了口服。北京的全聚德不下20家,这对吃货来说是个福音。

  由于烤鸭在不冷藏的环境下只能保存2天,所以只能等回去那天再买给家人吃。

在北京的随笔2

  二十五岁开始,时间突然有了加速度,很多想好的事情都来不及做。而在二十四岁时,我还觉得时光晃晃悠悠,什么事都可以容我一一道来。那时候我待在一个小城里教书,运河从城市穿过,我向一群和我年纪相当的学生讲授美学和写作,下了课一个人躲在宿舍里闷头写小说。我希望有一天能到外面看看,出走的念头大风一样鼓舞着,让我对将来充满莫名其妙的希望。希望里可能有什么,不知道,也不必知道,只一个抽象的信念就足以让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浑身生出使不完的劲儿。二十四岁这一年我来到北京,生活跟过去形成一个尖锐的转折,我把行李箱放在这个叫北京的城市上,想,一切从现在开始。

  我没来过北京,对北京也没什么概念,想象里的北京和“我爱北京天安门”联系在一起,与所有的中国人一样,歌曲、影视和媒体在我们内心里成功地建构了一个金光闪闪的宏大的专有名词;还和道听途说中的首都联系在一起,我老家的很多年轻人都在北京混饭吃,我们称之为“跑北京的”,他们率先发了财,他们带回来无数真伪难辨的遥远的细节,在这些细节里,金光闪闪的颜色时常要暗下来,或者比金光闪闪更耀眼。

  此外就是北大、清华等高校,这是所有经过高考的人暗藏心中的圣地,而我考的是北大中文系的研究生,这朝圣般的旅程;当然,更为重要的理由在这里:它能让我出来看看。我憋坏了,迫不及待要到世界上看看。

  没看过北京,没在它的某条街道上喝过一杯水,这个城市对我依然是抽象的。但我觉得我们是亲人,我们会一点点熟悉起来的。

  所以考研成绩下来之后,我第一次来北京,紧张得几近煎熬。不是为面试和教授们的发问紧张,而是担心被淘汰,因为在此前近二十年的考试中,我很少有哪次能够提前胜券在握。考不取,意味着通往世界的一扇巨门对我关闭,而我当时通往世界的机会似乎极为稀少。那些天好像正赶上沙尘暴,风大,我穿得不多,积攒的一点信心和体温很快被吹没了。尘沙满天,很多人把头脸裹在纱巾里穿过马路,像一群奇怪的阿拉伯人。我在北大的校园里转了很多圈,尤其是未名湖边,旮旮旯里我都踩了一遍,心情相当悲壮,要是考不上,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来第二趟。踩一脚少一脚。美丽的湖光和塔影,宏大庄严的学府气派,那些视北大生活为平常的自由的北大学生,简直没天理。但他们的确很刺激人,我咬牙切齿地想,要是能来念书,这未名湖我每天都来转转,来日方长,做什么事我都来得及。

  这第一次,我对北京的印象并不好。楼很高,灰头土脸的;马路干白迂阔,车堵得嗓子眼疼;公交车绕的弯子过多,来去的站牌不对称,我把车坐错了好几次;天安门没有想象中的高大。需要一场大雨,把这个城市的灰尘洗掉,我想象中的北京的繁华应当是鲜亮的。但我喜欢北大和未名湖。

  九月份进了北大。一直到毕业,环湖漫步不超过十次,其中大部分还是陪朋友参观。可见,即便时间允许你随心所欲,你还是有很多事情干不成。当然,在这里我要说的不是什么能干成什么干不成,我要说的是时间突然在我二十五岁之后有了加速度的事。

  二00二年秋天,报完到我住进万泉河边的万柳北大研究生公寓。那里有几千号研究生,我的窗户面对西山。我一直感觉不清它的准确方向,但窗户里既然嵌着连绵的西山,那一定是朝西了,夏天下午的阳光照进来,地板烤得仿佛随时会燃烧。冬天很好,我乐意坐在阳光底下看书、写东西。我对0二年的印象、乃至整个万柳生活的印象,总避不开那把廉价的电脑椅子。从硅谷买的,六十块钱,我深陷其中过了三年。看书,写论文和小说,上网,看电影,发呆,椅子里的生活占据了时间的绝大部分。刚来北京,除了看书上课写作我无所事事,对写作似乎有长远的规划,我想时间足够宽裕和漫长,一切都来得及。我不逼着自己干活,除非为了在某个时间前必须干完什么事,我才会加班加点。万柳距离北大十里路,没课我不去学校,生活主要在宿舍区展开。

  到了第二年,我二十五岁,有一天发现自己竟然忙起来了。看书上课写作之外,有了很多朋友和外面的生活,而且,我需要零散地赚点钱来买书和补贴生活。除了北大,出了万柳我还需要去其他地方,要去的地方越来越多;从这件事跑到那件事上,由这个人见到那个人;然后是我有意识地想认识一下北京,我要去看看;所有的事情加起来,不用掐指,时间不够了。列好的读书计划开始拖延,从图书馆借来的书经常因为逾期要交罚款。经常要把时间切割成很多碎片,每一片单独命名,相应地决定坐车还是骑车,看这本书还是那本书,写这篇东西还是那篇东西。也许是因为跟世界的联系开始多了,认识的朋友也多了,刚来北京我只认识老师和同学,现在相互嘱托的事情也多了,想法时刻在变,阅读的胃口也在变,成了杂食动物,各种书籍多得必须堆到床上去。

  这样的生活一直延续到现在,没有止步的迹象。工作之后的生活远比待在学校里复杂,下了班我常感到疲惫。大概我生就是见不得繁乱的人,大概我所认为的繁复在别人不过等闲,但对我,头绪多我会不知所措,我一直绝望地羡慕一心可以二用、三用乃至很多用的人,我不行,我把通往世界的那扇门打开,岂料外面风大,鱼贯而入,吹乱了我的生活。手表的指针转速和我身体里的指针转速步调不同,我的计划有点跟不上,很多事情还没有做完,一个声音就告诉你:时间到。另一个声音又响起:时间开始了。

  朋友们说,这是通病。在北京都得小跑着生活,慢了就要受指针的罪,那家伙比刀锋利,拦腰撞上咔嚓一下人就废了。他们的比喻真切生动,可我希望时间慢下来,生活简单些,让我从容地做好每一件想做的事。我开始怀念过去工作过的小城,慢悠悠的运河水流的节奏,我骑着单车在水边巷子里穿梭,几百年的老房子静立两旁,没有人催你;而不是现在这样,你要赶在红灯之前冲过路口,你要跟上大部队的节奏,慢了背后就喇叭齐鸣。你需要一天一天计算着过,精确到小时和分钟,还要提防那些突发事件,它们会把你空白的时间填满,把你制定的计划推翻。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不得不让自己的想法逐渐务实,不是什么事情都能来得及做,也不是什么事情都值得去做。这,不好也好,好也不好。二十五岁以后的北京生活,我被迫一只眼睛看路,一只眼睛看手表。

在北京的随笔3

  我并不出生在北京。

  生在江南,秀雨如丝,轻轻细细;小桥流水,精精巧巧;灰檐吊脚,竹搭小房……一切都是小巧而精致的,恍若未及笄的'娇女含羞的一笑。

  但我长在北京。

  北方风情仿佛粗犷的汉子吆喝两三碗烈酒时的爽气,而北京,细品起来却又有些不同。再和生我的江南比较一番,有一字确实突出——厚。

  小时在南方也曾新奇北方美食,首屈一指便是凉面。可那南方的凉面——拳头大小一碗,几根面条,还要加上鲜绿的葱花香菜,当中还点缀一颗又香又甜的花生米,这小小的,便是一份。长在北京,终有机会尝上两口醇正凉面——天哪!大大铁盆装上一团,黄瓜丝、豆筋、麻酱……哪样放下去都是“大刀阔斧”,气象不凡。我于这小小的吃食之中,便仿佛看见两分北京的“厚”——厚实。

  长在北京,衣食之外,自然而然便落眼到“人”上。北京精神里“厚德”一词,却真是深有体会。“哎!姑娘儿。”操着一口京片子的大妈高亮的嗓门令我驻足回首。那是个矮矮胖胖的中年女人,脸上笑得和善,眼睛也眯成小缝。她指指地面:“看那是不是你掉得东西!”“呀!”我惊叫一声快速拾起。“当心些!”她拍拍我的肩,又悠悠地走了。我突然想起母亲多次在饭桌上炫耀的,在老家勇追三条街从小偷手上抢回钱包的“英勇”事迹,不禁感慨:皇城根下到底不凡,人也要多几分气度:厚德、实诚。长在北京,体味到的人情,也是厚的。

  但其实最应提及的厚却远不止如此。走在紫禁城的青石阶上,抬头便可看到太和殿逆光时巍峨的剪影——这里有几个王朝的厚重的历史更迭。走在曲曲折折的南锣鼓巷,两侧不论是飘香的小吃店还是卖老工艺品的铺子,都折射出厚重的传统文化内涵。深远而又悠久的历史赋予这座城气度与力量,长在北京,我和每一个人都沐浴着这份历史厚重的荣光,也同时肩负着将厚道、厚德、厚重传承下去的责任。

  长在北京,我仿佛感到肩上也厚重了几分。

  我知道,那是北京的明天。

在北京的随笔4

  今天一大早,爸爸就把我们叫醒,坐地铁到前门,飞奔跑向天安门广场,急急忙忙地去看升旗。

  在广场,我看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看到了广场已经站满了人,我让爸爸背着我看,妈妈在那磨叨非要让我骑着爸爸脖子看。骑在老爸的脖子上,果然看到了一切。等了半个小时,升旗手终于出来了。他们走着庄严的步伐,他们在国歌声中终于把国旗升上去了。我们清滨小学每个星期一也都升旗,但区别太大了。看完升旗,我们照了很多照片,有毛主席纪念堂的,有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有人民大会堂的,有天安门的,有国家博物馆的,哦,还有前门、大前门的,真是太多了。

  我们还去了奥体中心,看到了鸟巢、水立方。鸟巢是田径体育馆,但是现在什么都看不见,是一个冰雪游乐场,鸟巢像一个很大的鸟窝,外面就像是用树枝做的,里面很壮观,一共有五层,与我们的操场相比,我们的操场就像一只“小蚂蚁”,鸟巢就像一个“大蟑螂”。水立方是一个很大的游泳馆,外形就像水里的很多泡泡,进去一看,竟然是塑料的。这是游泳比赛的场地,游泳比赛赛道与我在哈尔滨比赛的没啥区别。里面还有一个很大的嬉水游乐园,那才好呢,我真希望能去玩一会,下次我要带游泳衣去水立方玩嬉水。里面还有最好玩的吃奶的鱼,其实那是假的,那奶其实是鱼食。我在水立方特许店里购买了鸟巢、水立方投影笔,买了送给游泳队友的水立方纪念明信片。我妈要我爸送她礼物,我爸不送,把我妈气的咕噜咕噜叫,我想等我长大我给妈妈礼物吧!我们在水立方吃了美味的真功夫快餐,好好吃好好吃呵!我爸还说领我们坐小火车呢,但是没钱了,不坐了,气死我了。

  到北京,一定要去北海的愿望实现了。我们去了北海公园,看了白塔和天鹅、鸳鸯。白塔和我上美术课学的一模一样,只可惜没进去。我们还钻了古洞,可吓人了……

在北京的随笔5

  在祖国的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广场的北面耸立着一根银光闪闪的旗杆,旗杆的顶端飘扬着一面崭新的五星红旗。

  我打算去观看一下升旗仪式,早上四点钟就起床了,把正在呼呼大睡的弟弟叫醒了,和弟弟刷了牙洗了脸,拿上录像机,做好准备出发了。在路上我看到有十分多的人去看升旗,像一窝子的蜜蜂共采一朵花的蜜一样,我们用最快的速度来到了天安门广场。

  我们找好了位置,一会儿周围人山人海。我想怎么会有那么多人来看升旗啊?突然有人喊道:“出旗了快看。”我向天安门哪儿看去,他们最前面的解放军战士手举着一面崭新的五星红旗,带着队伍雄赳赳、气昂昂的走着正步上了金水桥走过长安街,进了开安门广场。这时前面三人上了升旗台,后面的分成两队站在两边,站好了两边的军人“咔哒”一声把枪放下,时间一分一秒地逼近,倒计时:10、9、8、7、6、5、4、3、2、1,宏亮的国歌响起来了,崭新的红旗升起来了,此时军人在行军礼,人们在行注目礼,在四周开车的司机也纷纷下车行注目礼。渐渐升起的五星红旗代表着中国,代表着祖国全方位地向上发展,代表着全国十三亿人民。

  中国几百年来受尽了国外列强的伤害与折磨已伤痕累累了,但是我们中国人不认输,有十分多的人用自己的能力与智慧对外国人证明我们不是“东亚病夫”例如:在生活中我所听到的,在电视里所看到的,比如:李小龙,他用自己的智慧与能力战胜了那些瞧不起中国人的家伙,改写中国人“东亚病夫”的历史,他将中国功夫传遍了全世界,在世界级武术比赛中他获得冠军时对全世界高吁:我是中国人。”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更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一定要加倍学习,做一个像李小龙一样将中国的文明发扬光大,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让他们知道中国是强大的,她永远站在世界的顶峰。

【在北京的随笔】相关文章:

摇滚北京随笔散文03-11

暑假北京亲子游随笔03-10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随笔04-21

你不在北京散文随笔06-14

逛上海游北京的丝巾游记随笔12-20

我们的“北京恋爱故事”散文随笔02-26

为有好水送北京随笔散文11-03

富丽堂皇北京园散文随笔08-31

描写北京环境的散文:北京,北京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