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百文网手机站

《桥》随笔

时间:2021-07-02 12:31:59 随笔 我要投稿

《桥》随笔

《桥》随笔1

  凝望着

《桥》随笔

  这座面容斑驳的桥墩

  他

  横跨在两岸

  承载着人们来来往往

  //

  无论时光如何沧海桑田

  他总是

  默默

  承载着生命的重量

  听着脚下幽幽流淌

  却不知

  它将要流向何方?

  是汇入大海?

  或是灌溉田野……

  这些他都不知道,

  也不愿意知道

  //

  她们说,他鼠目寸光

  不愿去走向更远世界

  其实,她们的不知道

  能够承载生命的重量

  于他而言

  就是最美的世界

《桥》随笔2

  蒸楚名区,行商坐贾富庶地;衡祁古驿,金声玉振茅洞桥。紫气晴岚,近衡山而映碧色;青石通衢,播惠风而引宾朋。名蜚州府,缘起桥洞之声;气呈祥瑞,霁开畂民之蕃。壤接六镇,南乡中心之薮;地通两府,清泉明珠所镶。拥斗山碧湖之漪泓,扼衡永商埠之要冲;峻岭延脉,布百里而青葱;溪水环绕,润厚土以琼浆。弦歌之雅,食货之利,美俗之醇,营就一方乡风之盛;稼穡以勤,士秀以文,民乐以礼,俾成百姓进取之心。

  文魁塔重檐翘角,辉映千年足迹;字纸鼎光射斗牛,薪传奕代文明。皮影马灯,演绎春秋水墨;小窗伊人,梦回江南云烟。八街七桥,万户千门迎晖宇;五路通商,墟场接踵观人潮。进士举人众多,名宦贤达峥嵘;祖孙父子登科,兄弟叔侄及第。博士教授蛟腾凤起;专家学者虎跃龙骧。

  君不闻?甘家同知著述丰,谢门熊氏词赋妍。曾孙鸿尊湘军参赞,全彰蒿晋山东提督。两广盐运使,段华乃咸丰名臣;滇缅远征军,段沄称抗日名将。史续名浩,弥彰显贵;文章入化,翰墨流香。若问全封两大姓,十之八九是吾乡。茅市俚语,似祁语而胜蓝青;美食佳酿,快朵颐而誉湖湘。卿可见?春风桃红李白,夏雨鱼肥瓜馨,秋月薯壮稻黄,冬阳桐美豆香。黄澄豆腐嫩泱,食之舌卷;白皮烧饼香脆,闻而津生。更喜六碗土菜,味美遐迩争夸。古风依悠韵,情绵千载传。

  噫!登九子不连之峰,游子寻娘足音远;探三龙治水之典,先贤玄德道法近。轻卷帘幕,芳华记忆如锦;月色朦胧,慨而抚筝踏歌。茅市人立大潮,舞动世纪风云;接力同心,续谱浩瀚华章;开来继往,齐奔锦绣前程!

《桥》随笔3

  我们村庄东边的小河上有一座石桥,它叫廖家桥。与鄱阳湖无数湖湾河汊上的众多小桥一样,这是一座普普通通的桥。它全长仅二十米,中间有一个麻石砌成的菱形桥墩,桥面是两条并排的一尺厚的青石条。

  两百年前,我们廖家的祖先从外地迁徙到此地。当时这里还是杂草丛生的湖滩。我们的祖先在这里累土建房,开荒种地,捕鱼捞虾。站稳脚跟不久,先祖们就感觉到了出行的不便,于是集资兴建廖家桥.

  据村里的老人讲,祖先们为了建这座桥费了很多心血。单是把石料从几十里外的星子县运回来,他们就花了一个月时间。在没有汽车,又没钱雇用大船的条件下,祖先们用钯钉把两条打鱼用的小木船钉在一起,分批装载沉重的石料。在装卸做桥面用的重达千斤的青石条时,有一个人砸断了腿。当时,那家的儿女都还小,族老们决定那家的重活儿以后大家轮流做,全村每家每年出一斗米供养那家的儿女,直到他们成家立业。

  有了这座桥,小河两岸的乡亲们走个亲戚呀,换个谷种呀,牵着公猪到对岸给母猪配个种呀都方便多了。有时水牛跑过了河,小放牛娃可经过小石桥到对岸去寻找,不必再央求大人们划水过河,还免受一顿训斥。

  廖家桥不仅方便了两岸的乡亲,还方便了周边十里八乡的百姓。鄱阳湖西岸有个叫姑塘的古镇。它是连接鄱阳湖和长江的重要码头,也是远近闻名的渔港,还是热闹非凡的集市。我们这一带的乡亲买卖什么东西,都得去姑塘镇。如果没有廖家桥,他们得弯老大一个圈,多走五六里路。经常挑米或柴禾去姑塘镇赶集的人喜欢把廖家桥当做歇脚打尖的驿站,坐在石桥边,敞开衣襟,让开阔河滩上凉爽的风轻抚汗津津的胸膛,那才叫舒坦!再吃一点干粮,掬一捧桥下清亮的河水喝下,浑身又来了劲儿。后来,为了给过路人遮风挡雨,村里几个老人自己动手,用四根粗细不一的枞树在桥边搭了一座凉棚。闲暇时,他们轮流带一壶凉茶到凉棚里闲聊。往来姑塘镇的人路过,老人们会热情地邀请他们歇歇脚,喝一杯免费的凉茶。其实,他们真实的目的是打听姑塘镇最近发生的事情,了解姑塘镇上各种买卖的最新行情。慢慢地,这几位老人也就成了村里见多识广的人,他们在村里的威信也越来越高。因为了解行情及时,我们村里的瓜果蔬菜家畜家禽总能买个好价钱。

  早年,我们村有个孝顺的媳妇因急着要见快要断气的老娘一面,晚上过河回娘家时,不幸掉到河里淹死了。为此,我们整个村子哀伤了大半年。后来,村里的族老们决定每天晚上挂一盏马灯在桥边的凉棚上。这盏灯一直点到一九四九年解放的时候,总共三十多年。无数曾夜晚经过廖家桥的人心怀感激。

  因为廖家桥,我们村子小有名气,村里的人也有了自豪感。在熙熙攘攘的姑塘镇街上,当别人问起是哪个村的,我们村里的人会大声地说:“廖家桥的!”

  廖家桥让我们村庄欣欣向荣,人丁兴旺。当别的村庄快三十了还打着光棍的男人大有人在的时候,我们村庄过了二十四岁还没结婚的小伙子很难找到。那些长年见不到“外人”的村庄里的姑娘们都乐意嫁到我们村里来。她们中意的不仅仅是我们村的富裕祥和,还觉得廖家桥可以让她们“开眼界”。解放初期,我们村已是人口在当地数一数二的大村子。

  随着社会的发展,乡村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廖家桥的作用日渐淡化,过往的行人越来越少。前不久,我回到家乡,恰巧遇见掠村而过的环鄱阳湖高速公路的通车仪式。站在欢闹的人群背后,我揪心地发现,匍匐在巨龙般高速公路脚下的廖家桥显得那么荒凉,那么落寞,那么凄苦。

  曾让我们村庄引以为荣的廖家桥快被荒草野藤淹没了。

《桥》随笔4

  夏末,滚滚热浪把我从市区赶回了县城的老家。晚饭后,乘凉的人们来到滨河公园散步。走过红桥,便从伊河西岸走到了东岸,过去只能隔河相望的新城区,现在是抬脚即到。

  红桥是老家县城新修的一座步行桥,长约400米,因桥面呈红色,人们便称之为红桥。

  红桥横跨伊河,两端处于东西滨河公园的中间,连接新老城区最热闹的地方,拉近了老城和新城的距离,像一条红丝带把新老城区连为一个整体。

  红桥上满是乘凉的人,或立或坐,静而热闹。玩手机的年轻人,沉浸在网络之中;乘凉的老人坐在路沿上,背靠石栏,拐杖置于腿旁,似乎在回忆过往,脸上露出丝丝笑容;大姑娘、小媳妇叽叽喳喳走过,留下淡淡的幽香;蹒跚学步的幼童、脚踩滑板的少年……这一切构成一幅夏夜红桥风景画。

  站在桥上环看县城,想起了那首熟悉的老歌《小城故事》。嵩县原是一座小城,改革开放使嵩县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日新月异的变化改变了老县城灰头土脸的形象,县城变得靓丽、大气、富有内涵。嵩县发展的故事一个接着一个,这里是个充满故事的地方。

  县城框架拉大了,一城变双城。

  连接双城的是5座漂亮的桥。刚通车的跨湖特大桥,从高速嵩县出口直达洛栾快速通道,横跨陆浑水库的上游,青丝丝的路面,雪白的标线,崭新的路灯,宏伟壮观,这在嵩县绝对是超级工程;伊河大桥双桥并立,车水马龙,风景桥上添新景,风景更靓丽;嵩县二桥固守县城的上游,让货车绕道而行,使县城更安静;脚下的红桥,如红毯铺道,高贵厚重,成为一处新风景。

  站在桥上看风景,风景尽收眼底。

  身边是一对30多岁的夫妇,手机里反复播放着歌曲《歌在飞》,优美的旋律飘过来,撞击我的耳鼓,我的思绪也飞得很远。

  30年前,怀揣梦想,走出大山,学习、工作,如放飞的雏燕,最后又落脚在这山区小城。那时的县城落后闭塞破旧,就那么一小绺,两、三条街道,公路之外是庄稼地、乱河滩。河滩里杂草丛生,砾石遍地。后来交流到外地工作,一晃又十几年过去,原来的荒芜之地如今已是高楼林立,公园如画,人流如织。不由感叹时光真快,发展得真快。仿佛一夜之间县城变靓了,变大了,更现代了……

  记得伟人说过“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处于日新月异、改革创新的今天,慢一步就要被淘汰,我们怎能故步自封,以老自居,做一名旁观者呢?

《桥》随笔5

  “这一生将要走过多少静静的桥,在桥头能够牵着注定牵着的手,然后一直走,一直走。”最近一直听着后弦的《过桥》,歌词不禁令我触动非凡。

  是啊,属于我们的桥究竟有多少座呢?在我们短暂的一生中,现实的桥不过是我们生命中的过客,可我们却也是人生这座由无数桥段拼凑而成的桥上匆匆而逝的过客。

  一缕清香,伴着袅袅升起的炊烟,朦胧中混合叫外婆等人憨厚朴实的面庞,夹杂着童稚时天真而又烂漫的笑容,便在不知不觉中搭起了一座名叫“童年”的桥。这座桥很短,走了几步便就过去了,可桥上的风景、笑声,却深深地铭刻在我们的记忆深处,在往后的日子里,不断随着岁月发酵,温馨却又使人迷醉和向往。

  走过这座桥,面前忽然出现了一座似无边际的桥,去和普通的桥结构不同,他像路一样有着分支,他就叫做“求知”。这座桥因人而异,全靠自己,若是想要求得很多,桥便越长越陡;反之,这越短越缓。这座桥上,不论长短陡缓,都在不为人知的地方埋藏着荆棘,还有这剧毒的曼陀罗花,散发着诱人的芬芳,诱使我们走向未知的彼端,偏离自己原本选好的方向。然而,走过这座桥,便能在彼端嗅到属于每个人独有的`幽香,他们或甜蜜芬芳,或清苦悠长,或腐臭难忘。这些,都是个人所选择的方向,彼端,究竟有着什么芬芳,便只有个人才明晓了。

  走过童年,迈过求知的我们,心揣着不同的芳香迈入了“暮年”这段桥。桥上安逸而舒适的环境让我们不禁停下脚步,靠在桥上,享受着慵懒的阳光抚过我们的每一处毛孔,享受着温润的甘霖滋养着我们褶皱的皮肤,享受着新鲜的空气遣散我们身心的疲倦。当然,在这安逸的环境中仍然还有一些人默默彳亍着,渴望走到这座桥的彼端。

  然而,天,总是要变的。不管是风雨,还是雷电,桥上的变化都只是针对个人的,可是遭受这些变化的人,无论是愿意还是不愿意,都会迈入那座令人恐惧的桥──奈何。当然,这座桥上的风景也无人述说,不然我也不知晓了。

  我们心怀着甜蜜走过的童年,怀揣着各自的收获迈过了求知,又带着享受和轮回进入了暮年。这一段段的桥梁,共同谱写了属于每个人特有的人生经历。命运是公平的,他没有因为我们出生的尊卑而无情地为每个人硬写上一个人生,而是将选择的权利交给我们,让我们自己选择,去承受自己选择的彼端的风景。

  也许人生的这座桥上,正是因为一些需要自己体验的经历和感受才会精彩的吧!

《桥》随笔6

  小时候,一直以为那座桥是世界上最高最宽的桥,长大后离开家乡许多年,等再次回家乡看到记忆里无比熟悉的那座桥时,才猛然发现这桥原来只有我三大步这么宽,从侧面看,只是高出水面大概三五米的拱桥!

  自从我出生以来这座桥就在了,论年龄的话,她应该比我祖辈那一代还要大。

  如今,她已经被无情的定义为“危桥”,桥的两端各自被两个大桥墩堵在路中央,只允许步行和自行车形式通过,宛如一位老人到了退休年龄后在家休息。桥面上更多的是坑坑洼洼的痕迹,那些都是无数个风风雨雨的岁月留给她的伤痕,还有两边的桥栏是用铁做的,原来的桥栏都被涂上了碧绿的油漆,小时候一直觉得这桥的颜色特别好看显明,如今已经完全看不出原来的颜色了,基本上油漆都已经脱落完了,大部分铁栏杆已经是布满了锈铁,好似老人满脸的皱纹一样。

  记得最多的关于这座桥的回忆是在夏天,夏天的时候,经常会有一群男孩子喜欢游泳跳水的,站到桥上最高点的铁栏杆那里,然后喊一二三往水里跳,我那时特怕水是个旱鸭子,但是却喜欢看那群人跳水,特别的钦佩他们,每跳下一个心里就暗暗的喊厉害。有些水性好的跳下水后都找不到人了,游出好长一段距离才探出水面来,然后再游回岸边,绕回到桥上再跳。我的视线也随着他们不停的打转,一边想着要是哪天我也能这样子跳水多好。

  除了跳水,更多的快乐就是夏天的晚上在桥上乘凉。我们小时候那会儿都没有空调,夏天的时候只有老式的棕叶扇子。吃完晚饭,各家各户会拿个小竹席去桥上占位置乘凉,或是有些老人家搬把椅子去,像我们小伙伴经常会你家的席子上坐会儿,她家的席子上去玩会儿,有时候还跑来跑去玩游戏。桥被默认式的分成了两半,靠近我们村的那一半乘凉时是属于我们村的,从桥的最高点到另一头属于我们江对岸的村庄。 那时四轮车子少,桥上来去多是自行车和摩托车,偶尔有辆拖拉机过桥的时候,路两边的席子就要往外卷一下。

  那时候的夜空特别的美,总有数不完的星星,有月亮出来的时候,月光好似一块皎洁的白玉,点点的繁星和白玉倒映在水中就好像一位美丽的姑娘害羞的照着镜子。我总喜欢看水中月亮的倒影,特别的柔美,每每有小鱼跳出水面,月亮就被晃的一圈一圈的,好一会儿水面又会恢复了平静。

  如今再回家乡,桥上冷冷清清,离这座桥百米左右的距离已经有一座新桥代替了她。 但是我每次回家依然都会到这座老桥上走一走,就好似去看望一位小时候特别疼我的老人。 谢谢你曾经带给我们这么多的快乐回忆。

《桥》随笔7

  昨夜,与同学短暂相聚之后在汇景桥分别,人未别,却相约下次的再聚。望着她离去的背影,心中涌起太多感慨。

  总不会忘记毕业留言册中一位同学的留言:这一别,或许永远……当时感觉这话是不是太伤感了,相隔又不是太远,怎会没有见面的机会呢?毕业后的经年,与同学能相见的屈指可数,更多的倒真应了那位同学的话,一别成永远。现在想来,那位同学倒是个先知,不是不能见,而是懒得见。步入社会,我们要扮演的角色太多,承受工作、家庭、社会带来的多重压力,身心疲倦,只想清静,连我这样一个曾经那么喜欢热闹的人而今也只想做个围城中人。

  同学还是曾经的那位同学,只是话语中多了一份坚强。她或许是全班阅历最丰富的一位,短短的十多年,却遭遇了两次婚姻的失败。当初听另一位同学的讲述后,我真的替她担心,怕她从此会消沉下去,会自我折磨,自我摧残,这几年来,不知憔悴成了啥样?一直想去看看她,去安抚她受伤的心,但最终也因种种原因而被搁浅。昨晚的相见,发觉并不如我想的那样,自信乐观洋溢在她的脸上,丝毫看不出她有何悲观情绪,还是一如学生时代的那股精神气。开始交谈我还怕触动她的那根弦,不想倒是她自己将话题说起:“人生是多姿多彩的,婚姻只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拥有一份好的工作,干好我的事业对于现在的我来讲才是人生最重要的。其实一个人的生活也挺快乐的,就看你用一种怎样的心态去面对。我们这一代的女人应该是最优秀的……”难得她有这份豁达的胸襟,那些安抚的话语还用得上吗?这些年的风风雨雨没有将她击垮,反倒让她变得更加坚强自信,我从心底由衷地敬佩她。

  生活在自己的脚下,命运在自己的手中,正如一篇文中所写的“当生活的一扇窗关闭了,你可以开启生活的另一扇窗。”同学不正是这样吗?她的婚姻之窗暂且关闭了,但她打开了自己的事业之窗。人生之旅,我们不仅仅要为别人活着,更要好好地为自己活着。每个人来到世间走一遭都是不易的,几十年的人生我们已走过将近一半,后面的人生真的要为自己好好地生活着。

  汇景桥之别,是我们下次相聚的开始,期待也从今夜开始。

《桥》随笔8

  晚安,我的小世界

  剪不断,

  欲理还乱,

  说与谁倾听,

  念桥边,

  红药丛生,

  可知为了谁,

  能不能,

  驻进心里,

  不负远归人。

  惜文猫咪感谢您的阅读!

  学生党,爱猫族,向往大海,喜欢流浪。娴静少言,往往借助文字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大多是有感而发,不求押韵,只图心安。如能于茫茫人海中与你产生共鸣,那将是惜文猫咪的幸事。

  念桥边红药

  chapterⅠ 杜郎睡醒时,正好到达目的地。奉总部的指派到这座城市组建分支机构,对于才工作2年的我来说,这是一个绝佳的工作机会。我所在的公司是家外企,世界五百强,是这个领域绝对的佼佼者。正所谓需求决定市场,高层一致认为这个城市未来潜力巨大。我和几个同事被派到这儿,从无到有...

  水秋公子

  我心中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

  因为天气寒冷所以早早坐在被窝里,开始认真阅读朱永新老师《我的教育理想》这本书的最后一章:我心中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 初看这一章的题目:劳动技术教育,我有点茫然。因为从我当学生再到成为一名教师没有正真接触过这一门课。只是在《教育学》一类的书籍中看到过这个专有名字。对它的概念,...

  八七在路上

  诡异的三星S7 Edge主动优化片段着色器代码现象

  在三星S7 Edge(CPU为猎户座)上调试Fragment Shader,为了快速验证,强制给gl_FragColor赋值,代码如下所示。 这在iOS上表现是完全符合预期的。然而,在S7 Edge上,总会出现glGetUniformLocation查找sExternalT...

  熊皮皮

《桥》随笔9

  双线桥法:先标出化合价,然后,找出相同元素有改变的。画桥墩,一条横线,搭起一座桥。

  所有的事都是这个样子。学习,事业,爱情,生命。有一个起点,有一个终点。然后成了两个桥墩,至于中间的桥,则是起点到终点的路途。

  署期的两个多月,几乎没有怎么出门过,有过一两次小聚会,通常我都是坐在一边安静看大家闹,安静看大家笑,等到有人转头过来看我的时候,我也对他们笑,之后又是与他们成对比的安静。而在家里,每天都是日复一日的度过,将近中午才清醒,起床后的第一件事也没有变过,永远是先打开电脑再刷牙洗脸。网络,这张网是铺天盖地的透明电波,密集地穿越进了我们这些双面人的身体里。

  双面人。

  开学以后在学校里的日子,看日出日落、草长莺飞。

  去学校的第一天就迟到了,连教室也不知道在哪里,碰到小学的同学,然后他把我带到我的教室,转身拐进隔壁班。他在转身之前对我说,你怎么搞的,不认识我了,我一直等你和我说话的。他走以后我低头看鞋尖上的泥土,刚刷的白球鞋,又脏了,也不想再刷干净了。

  宿舍一共住十二个人。从第一天起就吵吵嚷嚷,生机勃勃。而我依旧还是坐在自己的铺位上看书,只是偶尔抬头起来看看她们。没有办法和她们一起聊天,讲笑话。只能装成认真看书。很认真很认真,认真到让别人不忍心去打扰。我同样也不忍心去打扰大家的谈话。同宿舍的一个女生昨天过生日,在我们同住一个屋檐下的整整第二个星期,我面对她,面对很多人,张开嘴半天也叫不出她们的名字。随后清楚看到她们脸上失望的表情。我总是让很多很多人失望。

  双面人。一面快乐又明媚。那是谁。活在一张透明的,铺天盖地鱼目混珠的网里的人。跳出了网络却无法把溶进身体的千丝万缕抽出来。无法与人在现实中面对面交流。没有勇气直视别人的眼睛。笑容也成奢侈的琳琅珠宝。我知道,我知道是我害怕真情被流沙般卷袭。

  有时在下课的那十分钟里,我就伏在教室外面的栏杆上,看楼下一棵棵葱荣的树和坐在树下你推我攘的穿着校服的男生,上课以后则是满脸严肃。当初和他们没有什么区别的我,也同样每天顶着学校标准的短发老老实实地在校园里边走边笑。我也开始相信,人的快乐像刀子一样,是会刺进忧伤的心里去的。

  可不可以不忧伤。最近好多人都这么对我说。

  我从来没有觉得我忧伤,但是,有好多好多的事,总是与我所想的相悖而驰。当我看到一个又一个人,熟悉或是陌生的人接连不断地对我说,你太忧伤了。为什么你总是这样伤感。为什么不能快乐一些。当我看到,这样的话的时候,我就再也开心不起来,再也无法快乐起来。还是真的如此。是我忧伤的太多,自己感觉不到。

  不久前在学校里,碰到一个大我两届的学姐,好久没有见过面,重新站在她面前时什么也说不出来,尴尬到我想要逃跑,然而她却叫住我,问,为什么你总是一个人,来到这里以后,我每天都会看到你一个人进出教学楼,一个人去食堂,一个人坐在灯光照不到的凉亭打电话。

  我笑笑回答她,我说我不认识别人,别人也不认识我。所以我一个人。

  要认识一个人其实是很容易的。要找一个朋友其实也是很容易的。

  每当我看到身边的人,忙着搭建第一个桥墩,忙着搭建最后一个桥墩,忙着过桥。我就想到,七堇年说过的话,忙着生,忙着死。

  如此我更像是一个局外人,为别人的生感到喜悦,为别人的死感到悲伤,别人于我的想法也亦是如此。连停下来观看风景的心也没有。他们只相信那句话,在最高的地方可以看到最美的风景。沿途的风景也是那么美好的刻画。我想我能停下来。

  看到时刻紧绷神经的人,我再也不忍心去打扰他们。不是不好意思了,是不敢。没有勇气花费他们的青春来为我解答一道练习题。没有勇气浪费他们的生命来听我讲一个故事。没有勇气祈求他们能够关怀我。

  是这样,我想继续安静看着他们走完这座巨大的双线桥。

  我想继续安静看他们从生走到死。

  我想继续安静如他们所愿的看到他们最后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万丈灯火。

  而在我看不到的地方,是否也有人在看着我走完这座双线桥呢。

《桥》随笔10

  1986年中期,我曾经很急切地在全市书店报亭寻找一本名字叫《黄金时代》的杂志。因为我看到它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免费服务项目叫“友谊之桥"不知为什么,就是为全国有特殊需要的信友爱好者提供免费牵线搭桥服务,这消息对当时缺友少爱又不爱狐朋的我来讲就是严重利好。但当时我没好意思把杂志借回家,因为其交友须知和规则很复杂,因此我决定满城搜捕,我要抓住这个机会试一试。照今天看来就是一个宅男在网上山南海北地瞎猫去碰死耗子,群里胡勾搭,百度贴吧里乱跟帖,直播间里对大姐暗送秋波,微博里散布交友广告,摇摇微信想同城约炮,··· 如此一比较,年轻的我也算是跟风过,谁年轻时候不想艳遇啊。

  我的交友信很快寄到《黄金时代》友谊之桥服务组,地址是:广州市东山寺贝通津1号大院。内容大体是先做自我介绍再提要求,我要求的征友对象不特别,第一是英语爱好者第二是文史哲人员,最后没好意思写上“女”。很快就有回信好像排队待征的人很多,征友表分类很有时代气息是如此:工农商学兵,中高大学生。专业户个体户,音乐气功和美术。供销员团干部,教师没有老教授。失业员服务员,集邮收藏宣传员。书法文学外语爱好者,体育武术旅游爱好者。最后还特别注明说:征友对象不是择偶对象,征友标准不是择偶标准。请各位信友慎重对待,如有差错,后果自负。

  就这样我陆续有了全国各地的新朋友,有先给我来信的也有我先礼到的,最后互通过几封信的有这么两位:一位是广东澄迈县名叫王录春,他是一位复员军人,他开口就称我为小弟。我现在还保存他的两封信,后来不知怎么忙碌就耽误了。还有一位是现役军人,在山西平遥服役,部队番号是部队4中队42分队叫张利新。我与他通信时我对他恶作剧了一把,原因是不久他就跟我要一张近照,我突然想起这次我填表时性别栏是女,我就弄了张一寸美女明星照给他寄了过去,到现在我还有点后悔那女人的确很漂亮是我的独家收藏,许是被这张美女照恶搞的有点晕,他开始对我狂轰滥炸地来信,又要来看我又要请我去。但我始终把握火候不温不火他也没办法,我们坚持通信到他转业复员还有一段时间,还给我寄贺卡。我现在还有他的八封信,其中贺卡四张。后来可能忙于工作结婚,他看我也没有别意思和进一步的要求,就陆续减低回来信的频率直至最后音信全无也没有把想说的话说出来。时到如今,如果当初有什么得罪,在此跟他说声对不起对不起,也不知他何时能够知道我的道歉。

  这段经历发生在87年前后很短暂没有艳遇,想不到我这种实在人年轻时也会恶搞而且还很早还把他差点颠倒,嘿嘿。

【《桥》随笔】相关文章:

桥散文随笔07-12

故乡的桥随笔散文03-18

桥的散文随笔07-07

董桥的书随笔06-27

桥和水随笔07-12

记忆之桥随笔 散文03-03

关于桥散文随笔07-19

外婆、桥散文随笔02-26

难忘愈桥-随笔散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