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百文网手机站

如何让学生更好理解教学内容小学六年级数学

时间:2021-07-02 15:19:07 数学 我要投稿

如何让学生更好理解教学内容小学六年级数学

  篇一: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如何让学生更好理解教学内容小学六年级数学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研究探时的意识,追求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资源

  1.实物投影仪—台。

  2.每小组《验证表》一张。验证表举例结论

  3.比,除法,分数关系表:

  比 前项相当于 后项相当于 比值相当于除法分数

  4.卡片若干张。

  (1)商不变的规律;(2)分数的基本性质;

  (3)比的基本性质。

  三、教学实施方案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教课标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70—71页。教学形式: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流程:创没情境——验证猜想——展示交流——意义构建——巩固拓展。

  评价方法:目标评价、师生评价、组际交流评价。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中“0除外”的道理。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验证表,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发猜想。

  目标:

  (1)复习旧知,为学生发现问题、产生猜想奠定基础。

  (2)启发学生大胆猜测,提出自己的假设。

  过程:

  (1)复习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通过填写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表,让学生发现比、除法、分数有很多相似之处?

  (2)复习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

  通过复习,引导学生联想:在除法中有商不变的规律,在分数中有分数的基本性质,那么比有没有类似的基本性质:

  提出猜想:

  (1)学生讨论比有没有类似的基本性质。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如:比和分数、除法有很多相似之处;一个比就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看成一个分数,就可以遵循分数的基本性质等。最后得出比的基本性质。

  (2)猜想比的基本性质的内容。引导学生根据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内容,猜测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2.小组合作,验证猜想。

  目标:

  (1)引导学生对验证猜想提出各自的想法与途径?

  (2)组织实践活动,揭示知识本质,让学生自己获取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3)营造协作学习氛围,组织讨论研究、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协作学习意识。

  过程:

  (1)小组讨论:这个猜想成不成立?是否具有普遍性?用什么方法来验证?

  (2)小组代表发言,说出本组思路。

  A组:我们想用一个比,用它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得到新比,看比值变不变。

  B组:我们想用一个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一个分数或者一个小数,看它的比值变不变。

  C组:我们想把不同的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看它们的比值变不变。

  通过学生发言,让学生互相启发,产生灵感,对验证猜想的方法进行比较,使自己的实践活动更加具有科学性,更严谨。

  小组合作,试着验证: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想法,用一个比或多个比进行验证,对验证结果进行初步总结。填写《验证表》。

  3.展示交流,感受过程。

  目标:

  (1)理清知识脉络,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感受到探究过程,使学生学到科学的研究方法、

  (3)培养学生的条理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

  (1)用实物投影展示各个小组的《验证表》。

  (2)各小组代表发言,本组所得的结论。

  (3)老师引导学生比较各组的结论。

  (4)引导学生讨沦比的基本性质是否具有普遍性,有没有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比值变了的。如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0,比值会怎样。

  4.意义建构,体验成功。

  目标:

  (1)通过整理归纳,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2)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信心。过程:

  (1)引导学生讨论哪个组的结论比较全面,怎样说更严谨。

  (2)集体归纳,板书。

  (3)体验成功:我们发现的这个数学规律就叫比的基本性质,许多科学家都是这样提出猜想、实践验证,发现了许多大自然的奥秘,还有许多奥秘需要我们去发现、创造。

  5.巩固拓展,灵活运用。

  目标:

  (1)利用不同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应用比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

  过程:

  (1)(出示)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第71页练一练2)边练习边讨论:怎样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怎样化简最快最好。

  (2)总结方法:联系旧知,灵活运用。

  (3)灵活运用,抢答比赛。

  五、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探究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形成悬念,引起学生迫不及待地探索和研究。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还能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数学知识。如《比的基本性质》一课,传统的教学是:出示一组分数3/4、6/8、9/12,让学生发现3/4:6/8:9/12,接着把分数转化成比3:4=6:8=9:12,归纳出比的基本性质,接着是一层层的巩固练习。这个过程是老师讲,学生听,被动地接受。不说让学生感兴趣,就是对其内容,学生也是一知半解。在应用时,会出现比的前项

  篇二: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研究探时的意识,追求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资源

  1.实物投影仪—台。

  2.每小组《验证表》一张。

  验证表

  举例

  结论

  3.比,除法,分数关系表:

  比 前项相当于 后项相当于 比值相当于除法分数

  4.卡片若干张。

  (1)商不变的规律;(2)分数的基本性质;

  (3)比的基本性质。

  三、教学实施方案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教课标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70—71页。

  教学形式: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流程:创没情境——验证猜想——展示交流——意义构建——巩固拓展。评价方法:目标评价、师生评价、组际交流评价。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中“0除外”的道理。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验证表,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发猜想。

  目标:

  (1)复习旧知,为学生发现问题、产生猜想奠定基础。

  (2)启发学生大胆猜测,提出自己的假设。

  过程:

  (1)复习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通过填写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表,让学生发现比、除法、分数有很多相似之处?

  (2)复习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

  通过复习,引导学生联想:在除法中有商不变的规律,在分数中有分数的基本性质,那么比有没有类似的基本性质:

  提出猜想:

  (1)学生讨论比有没有类似的基本性质。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如:比和分数、除法有很多相似之处;一个比就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看成一个分数,就可以遵循分数的基本性质等。最后得出比的基本性质。

  (2)猜想比的基本性质的内容。引导学生根据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内容,猜测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2.小组合作,验证猜想。

  目标:

  (1)引导学生对验证猜想提出各自的想法与途径?

  (2)组织实践活动,揭示知识本质,让学生自己获取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3)营造协作学习氛围,组织讨论研究、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协作学习意识。过程:

  (1)小组讨论:这个猜想成不成立?是否具有普遍性?用什么方法来验证?

  (2)小组代表发言,说出本组思路。

  A组:我们想用一个比,用它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得到新比,看比

  值变不变。

  B组:我们想用一个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一个分数或者一个小数,看它的比值变不变。

  C组:我们想把不同的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看它们的比值变不变。通过学生发言,让学生互相启发,产生灵感,对验证猜想的方法进行比较,使自己的实践活动更加具有科学性,更严谨。

  小组合作,试着验证: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想法,用一个比或多个比进行验证,对验证结果进行初步总结。填写《验证表》。

  3.展示交流,感受过程。

  目标:

  (1)理清知识脉络,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感受到探究过程,使学生学到科学的研究方法、

  (3)培养学生的条理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

  (1)用实物投影展示各个小组的《验证表》。

  (2)各小组代表发言,本组所得的结论。

  (3)老师引导学生比较各组的结论。

  (4)引导学生讨沦比的基本性质是否具有普遍性,有没有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比值变了的。如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0,比值会怎样。

  4.意义建构,体验成功。

  目标:

  (1)通过整理归纳,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2)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信心。

  过程:

  (1)引导学生讨论哪个组的结论比较全面,怎样说更严谨。

  (2)集体归纳,板书。

  (3)体验成功:我们发现的这个数学规律就叫比的基本性质,许多科学家都是这样提出猜想、实践验证,发现了许多大自然的奥秘,还有许多奥秘需要我们去发现、创造。

  5.巩固拓展,灵活运用。

  目标:

  (1)利用不同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应用比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

  过程:

  (1)(出示)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第71页练一练2)

  边练习边讨论:怎样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怎样化简最快最好。

  篇三: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解比例》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解比例》教学设计

  教材第35页例2、例3。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叫做解比例。

  2、会根据比例的`性质或比例的意义正确地解比例。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和计算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解比例的过程,体验知识之间的内容在联系和广泛应用,情感与价值观。

  2、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灵活的思维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教学重点:

  解比例

  教学难点:

  解比例的方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发现。

  学法: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投影仪、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一些知识,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比例的知识?

  (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

  2、出示: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10和9:15 2:80和5:200

  3、利用比例的一些知识,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出示比例:3:9=( ):15

  师:这个比例中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分别是多少?

  (外项是3和15,一个内项是9,另一个内项未知的。)

  师:你能利用比例的知识求出这个未知的内项吗?

  可以根据比例的意义: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因为3:9=1/3,想( ):15=1/3(5比15等于1/3);还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内项之积等于两个外项之积”,求未知项。

  师:像这样,求比例中未知的项,叫做解比例。(课件出示)。

  今天这节课就利用比例的有关知识解比例。(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出示埃菲尔铁塔情境图。这是法国巴黎有名的塔叫埃菲尔铁塔,高320米。我国的旅游景点北京公园里有这座塔的一具模型,这具模型有多高呢?到北京公园游玩的游客都想知道.你们能帮帮他们吗?那我们先来看看这道题。

  2、出示例题,教学例2。

  学生读题。

  师:1:10是谁与谁的比?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埃菲尔铁塔的高度=1:10。

  师:题中还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条件?

  (埃菲尔铁塔的高度是320米。)

  师:这样在这组比例的四个项中,我们知道其中的几个项?还有几个项不知道?

  (知道其中的三个项,还有一个项不知道。)

  师:不知道这个项,我们把它叫做未知项。(在板书下面加上“未知项”三个字)

  师:这样知道比例中的任何三项,我们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怎样根据这个比例中的三项来求另外一个未知项呢?这就要用到我们前面学习的比例的基本性质。我们把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设为x米。可以写成一个比例,谁来说说看?

  板书:解:设这座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是x米。

  X:320=1:10

  师: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这个比例改写成一个什么样的等式呢?谁上来做做? 为什么可以写成这样的等式呢?

  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这是应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上面的比例写成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的等式。

  师:对了,把上面的比例改写成下面这样一个等式,就是应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不但把比例改写成了等式,这个等式还是一个什么样的等式呀?(含有未知数

  的等式。)

  师:我们知道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同学们会解方程吗?把这个方程解出来。

  在全班学生独立解答的同时,抽一个学生在黑板上解答。

  师:这样我们就知道这个未知项是多少呀?(32)对了,这座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是32米。 那么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数就叫做什么?(解方程)那么在这个比例式中,我们知道了任意三项,要求出其中一项的过程又叫做什么?(解比例)

  出示比例的意义。我们解答得对不对呢?可以怎样检验呢?引导学生说出可以用比例的意义(把结果代入题目中看看对应的比的比值是不是能成比例.)或比例的基本性质来检验。

  解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我们处处都有可能用到,要是遇到这样的问题怎么来解决呢?我们先来总结总结:(在这道题里,我们先根据问题设X——再依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式——然后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最后解方程)

  现在同学们会用解比例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了吗?

  3、巩固例2练习

  (1)出示练习题p37第8题

  (2)学生独立完成,二名学生板演讲解分析

  (3)小结:说一说你是怎样解比例。(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求出未知数X)

  4、这个比例你能解答吗?出示例3: 1.5/2.5=6/X

  (1)谈话引导学生理解例3,这个比例形式上与例2有什么不同?(这个比例是分数形式)

  (2) 解这种比例时,要注意些什么呢?(找出比例的外项、内项),让学生指出这个比例的外项、内项

  (3)学生独立练习,求出未知项

  (4)同学间互相交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完成例3

  5、指导学生梳理教材的知识点,完成p35“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基本练习和提高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解决问题:练习六第9、1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本课小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

  什么叫解比例?怎样解比例?(先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再解方程求解。)

  五、布置作业

  p37第7题、p38第10题

  板书设计

  解比例

  模型高度:原塔高度= 1 : 10

  未知项(x) 320米

  解:设这座模型高x米。

  X:320=1:10

  10X=320 x 1

  X=320÷10

  X=32

  答:这座模型高32米。

  教学反思:

  首先复习旧知引出一个问题:3:9=( ):15,学生会从已有的经验入手思考解决方法。有的学生想到了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有的学生想到了用比例的意义,更有学生想到了方程:X÷15=3÷9。这样很自然的进入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解比例。

  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由于学生提前对这一部分进行了预习,对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也掌握的很扎实,所以对授课内容比较了解,教学组织和实施都比较顺利。遗憾的是,虽然扶放结合的课堂效果很好,利于大部分学生掌握知识,但是如果对例2 的教学大胆放手,让学生直接板演并讲述思路,然后教师从旁点拨,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更有加大教学密度的可能,可以更充分地体现出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如何让学生更好理解教学内容小学六年级数学】相关文章:

如何简化数学教学内容06-18

如何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06-18

如何确定数学教学内容06-11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理解数学06-20

考生如何更好的驾驭阅读理解的复习10-09

如何更好的与学生沟通06-17

如何与学生更好的沟通04-21

数学教学中如何整合教学内容05-25

该如何把握数学教学内容本质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