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病证的证候特征是什么

时间:2023-06-12 13:53:40 秀雯 生物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外感病证的证候特征是什么

  外感病证的主要证候有邪在肺卫、湿邪困脾、肠道湿热、邪在少阳以及肺热证、胆热证、胃热证、腑实证、膀胱热证等。下面是百分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外感病证的特征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

   外感病证的特征

  外感病证的主要证候有邪在肺卫、湿邪困脾、肠道湿热、邪在少阳以及肺热证、胆热证、胃热证、腑实证、膀胱热证等。

  这些证候的共同特征是具有季节性、发病急、病程短,均不外是由于外邪袭表、外邪人里和外邪留恋引起相应脏腑功能失常所致的证候。

  但不同外感病证因其病邪性质不同,脏腑受损有异,它们的证候特征也各有区别。

   外感病证的临床表现

  外感病证的病因为六淫病邪,或时行疫毒,从发病来看,中医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外邪作用于人体后是否发病,决定于机体正气与病邪相互抗争的结局,邪胜正并引起机体脏腑功能失常则发病,一般外感病邪侵入,大多由表人里,有相应的转化或传变过程,但也有旋即转成里证者。因外感病邪的性质和作用部位的不同,引起功能失调的脏腑和证候特征就有差异,于是发生不同的外感病证。因此,外感病证的基本病机为外邪侵袭,正邪相争,脏腑功能失常。如外邪袭表则肺卫不和而病感冒,湿困中焦则脾胃不和而病湿阻,湿热滞肠则腑气不和而病痢疾,邪犯少阳则枢机不利而病疟疾,正邪相争则常有寒热表现。

   外感病证的治疗

  治疗要点

  外感病证是外邪所伤,所以外感病证的治疗要点,首先是及时有效地祛除外邪。随外邪性质和证候特征不同,而分别采用疏风、散寒、清热、化湿、祛暑、通腑、截疟等治法,注意祛邪务净,此所谓“治外感如将”之意。其次要调理失常的脏腑功能。调理脏腑功能不仅有助于促进失调的脏腑功能早日恢复,也有助于祛除外邪。如外邪束肺,辅以宣肺治疗,不仅直接调顺肺气,宣肺也有助解表祛邪;又如湿伤脾气,当健运脾气,不仅直接恢复失调的脾胃功能,运脾也有助化湿祛邪,此所谓“治脏腑如相”之意。未病防病,既病防变,是外感病证治疗的又一重要特点。故注意防寒保暖、饮食卫生、搞好灭蚊等,对预防和护理时行感冒、痢疾、疟疾等外感病证都非常重要;既病之后,要密切观察如体温等病情的变化,及时作出相应的处理,以免变生他病。

  寒温并用法

  外感病包括外感伤寒、外感温病。伤寒偏重于风寒之邪为病,多新感即发;温病则偏重温热邪气为患,分为伏邪和新感。虽然临证中同时感染寒热病邪的情况不多,但是随着病情的发展,寒证也可出现热象,热证亦可出现寒象,或者温邪先伏于内、新寒复感于外亦不少见。故对于此类寒热错杂的情况,宜寒温辨证,温散清凉并投。刘英锋运用寒温合辨的经验组方柴胡杏仁汤,取《伤寒论》小柴胡汤与《温病条辨》杏仁汤合方而成柴胡、黄芩、法半夏、甘草、杏仁、桑叶、连翘、白蔻仁、滑石、茯苓、梨皮,用于治疗高热不退的疑难病证,每能收到良好效果。

  王蕙兰等报道自拟寒温并用方治疗感冒192例临床观察显示:辛凉、辛温并用加用清热解毒的固定处方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Vc强力银翘片,方中荆芥、羌活、白芷均为辛温发散、祛风解表药,配辛凉的薄荷及寒凉的蝉衣发散风热,寒温并用以更好地发散外邪,银花、板蓝根清热解毒,既针对病原而治病,又可防化热于未然,桔梗宣肺利咽,配甘草对咽喉肿痛有良好疗效。

  寒温并用法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

  岭南地区多湿热为病,湿热之邪具有阴阳的不同属性,同时存在于体内,也可以理解为寒热错杂而致的病证,而湿与热两种病邪“以阳为旺则从阳,以阴为旺则从阴”,其病理性质可以随疾病正邪双方的演变而出现“从阴”、“从阳”的变化,此时,只用寒凉,每易耗伤阳气,促其化阴,纯投温热,又会助热伤阴。当此错综复杂的变化之际,应因势利导,祛邪外出,宜寒温并用,清热祛湿,兼顾脾胃,并根据具体情况而调节寒温用药,以期祛邪而不留邪,祛邪而不伤正。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属于中医的“泄泻”范畴,证属本虚标实,脾虚、肾虚为本,湿邪为标,并夹它邪。以寒温并用,清热祛湿,兼顾脾胃为原则,并根据具体情况调节寒温用药,方药为: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炮干姜6克,法半夏15克,黄连5克,黄芩15克,薏苡仁20克,陈皮10克,白芍15克,乌梅10克,甘草5克。疗效确切,有效率达93.7%。

  消化系统疾患多出现寒热互结,虚实夹杂,升降失常,中焦痞塞之症状,其擅长寒温并用,攻补兼施,常用半夏泻心汤,平胃散,小柴胡汤,小建中汤,小陷胸汤等方,其中尤擅于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并在在此方的基础上加入蒲公英、枳壳,疗效甚好。

  根据小儿脾虚久泻的病机,提出了补脾温中、除湿清热的治疗原则,习用经验方参连建化汤为主治疗小儿脾虚久泻,集扶正祛邪,调理升降,寒温并用三法于一方,效果显著。

  治疗痹证经验为桂芍知母汤化裁,制川乌代附子则祛风温经止痛;配生地与知母相配以制桂枝、川乌之温燥,同时又具止痛退肿之效;茶树根纠正脉结代,降血脂;柳枝性味苦寒,抗风湿,全方寒温并用,切合痹症寒温错杂之病情,收效良好。

  自拟舒咳合剂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本方来源于小青龙加石膏汤、越婢加半夏汤,方中以蜜麻黄、苦杏仁宣肺止咳平喘,石膏、黄芩、海浮石清热化痰,桂枝、细辛、干姜温通阳气而化饮,白芍、五味子酸敛且配桂枝可调和营卫,地龙解痉平喘通络,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寒温并用,共奏宣肺通阳、清热化痰之功。具有良好的控制症状以及改善肺功能的作用。

  总之,寒温并用法有着深厚的理论根源,经过各代医家的创新与发展,赋予了其丰富的内涵,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需我们细细品味其中的道理,辨证运用寒温并用法对临床大有裨益。

  外感病证的证候特征是什么

  外感病证是由于外邪袭表、外邪入里和外邪留恋引起的脏腑功能失调,外感病证因病邪性质不同,脏腑受损及证候特征也存在差异。《脾胃论》曰:“内伤脾胃,乃伤其气;外感风寒,乃伤其形。伤其外为有余,有余者泻之;伤其内为不足,不足者补之。”国医大师李振华以脾胃为轴,论治外感疾病。本文总结其外感病的治疗经验,具体如下。

  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鼻塞声重,喷嚏,肢体酸痛,口不渴,小便清长,咳嗽,吐白痰,舌质淡红,脉象浮紧。治法:辛温解表,清热和胃。组方:桂枝8g,白芍、葛根各15g,川芎、前胡、杏仁、陈皮、生姜、荆芥各10g,甘草3g。

  风寒咳嗽(喉痒)发热不甚,咳嗽吐白痰,喉痒,肢体酸痛,遇冷则甚,口不渴,小便清长,舌质淡红,脉浮数。治法:祛风散寒,宣肺止嗽。组方:前胡、黄芩、贝母、知母、苏子、荆芥、炙桑皮、炙冬花、桔红、半夏、桔梗、苏梗、枳壳各10g,杏仁6g,甘草3g,生姜5片为引。

  内伤外感发热恶寒,寒热往来,早轻晚重,汗出不解,头痛,食欲不振,胃脘胀满,舌苔白腻,舌质淡红,脉弦数。治法:表里双解,调和营卫。组方:柴胡、香附、陈皮、山楂、青皮、生姜各10g,川芎12g,白芍15g,桂枝、砂仁各8g,吴茱萸子4g,甘草3g,红糖(冲)30g为引。

  风热感冒发热微恶风寒,咽喉干痛,或见红肿,头痛,自汗出,口渴欲饮,咳嗽,吐黄痰不利,面色潮红,小便黄,舌苔薄黄或薄白,质红,脉浮数。治法:辛凉解肌,宣肺清热。组方:金银花、淡豆豉各12g,连翘、葛根各15g,菊花、公英、荆芥、桔梗各10g,薄荷7g,甘草3g。药物加减:热甚加生石膏15~30g,知母12g,板蓝根20g;咳嗽吐黄痰重者,加杏仁、川贝母各10g,生桑皮15g,地骨皮12g。

  流行性感冒发热不恶寒,或微恶寒,微汗或无汗,头痛,咽喉痒痛,口干,咳嗽,甚则气喘,吐痰或痰少咳吐不利,食欲不振,小便黄,舌苔薄白,舌质偏红,脉浮数。治法:清热解毒,辛凉透表。组方:连翘、桔梗、牵牛子、生桑皮、杏仁各10g,葛根、金银花、公英、鱼腥草各15g,知母12g,生石膏20g,甘草3g。药物加减:胸闷气喘,甚至喘息者加麻黄8g。

  风热感冒咳嗽发热不甚,有汗,咳嗽,吐痰不利,痰色黄黏稠,咽干口干,甚则咽喉痛。治法:清热宣肺,辛凉解肌。组方:北沙参、生桑皮、地骨皮各15g,前胡、黄芩、杏仁、瓜蒌仁、知母、芦根、贝母、桔梗、薄荷、桑叶各10g,枳壳12g,甘草3g。

  肠胃型感冒发热恶寒,头痛肢体酸痛,寒热往来,食少腹胀甚腹泻,恶心甚则呕吐,舌苔白腻,舌体稍胖大,舌质淡红,脉滑数。治法:健脾和胃,辛温解表。组方:白术、猪苓、苍术、厚朴、陈皮、柴胡、黄芩、砂仁、焦三仙各10g,茯苓15g,泽泻12g,桂枝6g,葛根、吴茱萸各5g,甘草3g,生姜5片,大枣5枚为引。

  气虚感冒多见于老年或反复感冒,身体虚弱者,低热,微风怕冷,头痛,身体酸困无力,口不干,咽喉不痛,小便清长,病程较长,甚则反复感冒,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治法:益气健脾,调和营卫。组方:黄芪20g,党参、防风5g,白术、白芷、柴胡、砂仁、陈皮各10g,桂枝6g,白芍12g,甘草3g,生姜5片,大枣5枚。药物加减:该方服用痊愈后,可去白芷、柴胡,改甘草为炙甘草6g,以健脾补气,防止感冒。

  阴虚感冒多见于素体阴虚肺燥或患有肺结核等。发热不甚,早清晚重,汗出恶风,身困乏力,头晕,头痛,咽干口渴,五心烦热,舌苔薄黄,舌质红,脉细数。治法:滋阴清热,辛凉透表。组方:北沙参20g,麦冬15g,桑叶、菊花、葛根、薄荷、淡豆豉、桔梗、银柴胡、黄芩、牵牛子各10g,甘草3g。药物加减:咳嗽甚者,加知母、川贝、杏仁、苏子各10g;若无汗可加荆芥10g,生姜5片为引。

  风寒加湿感冒发热不甚,畏风怕冷,骨节痛沉,全身酸困,头痛,头重,食欲不振,舌苔白厚腻,质淡,脉濡数。治法:祛风散寒,祛湿解表。组方:羌活、独活、白芷、藿香、砂仁、厚朴、川芎、防风各10g,柴胡、葛根各12g,桂枝5g,细辛、甘草各3g。以上均为成人用量,儿童酌减;各证型感冒根据其症状可随症加减,因人制宜。

  根据李老的临床经验,将外感病治疗总结为以上10种类型,治以十法,体现辨证论治的中医思维。在论治外感病时,重视顾护脾胃,以上方剂多有补气健脾之药。东垣曰:“内伤脾胃,百病乃生。”脾胃为后天之本,仓禀之官,居中央,溉四旁。张仲景在治疗外感伤寒时也重视脾胃。如白虎汤因生石膏性寒凉,可伤胃气,故加粳米以护胃气。桂枝汤中既有姜枣调和中焦、健脾和胃,又有啜热稀粥,来促汗排出,保护胃气。《黄帝内经·素问》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脾胃运化水谷精微,气血充足,才能正气充盛,使人体不受外邪侵袭,得病后亦能快速恢复。李振华治病多以脾胃论治并提出“脾本虚症,无实证,胃多实证”的学术观点与“脾宜健,肝宜疏,胃宜和”的治疗思想,在临床中,治疗脾胃病效果显著,治疗疑难杂症亦可发挥作用。

  综上,中医治疗外感病证应辨证论治,以上十法供参,治疗主症时兼顾中焦脾胃,有助于疾病早日康复。

【外感病证的证候特征是什么】相关文章:

不动产证与房产证的区别是什么01-20

房产证办理的流程步骤是什么12-04

按揭房产证办理流程是什么12-04

房产证加名字的方法是什么11-30

房产证的办理流程步骤是什么11-30

办理房产证的流程步骤是什么11-30

办理房产证需要的材料是什么12-06

厂房房产证办理方法是什么02-14

办理房产证过户的手续是什么12-06

没有办理房产证的危害是什么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