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 百文网手机站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要点总结

时间:2023-01-03 11:19:36 生物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要点总结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写总结有利于我们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提高,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总结吧。那么总结有什么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要点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要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必背知识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1.稳态的生理意义

  (1)人体内环境指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拓展:

  ①内环境=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

  ②下列物质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血糖、抗体、激素

  (2)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双向渗透,组织液也可渗透进入淋巴,淋巴回流到血浆。

  2.神经、体液调节在稳态中的作用

  动物体内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这两种调节协调作用,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内环境的稳态才能得以维持,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进行,机体才能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

  (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区别:

  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

  (4)人体所需水的主要来源是饮水和食物,人体水分排出的最主要途径是肾脏。

  (5)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重吸收。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垂体后叶释放的

  (6)胰岛素通过促进葡萄糖进入肝脏、肌肉、脂肪等组织细胞,并且在这些细胞中合成糖元、氧化分解或者转化成脂肪;另一方面又能够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7)血糖调节的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8)血糖含量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多,促进葡萄糖进入肝脏、肌肉、脂肪等组织细胞,并且在这些细胞中合成糖元、氧化分解或者转化成脂肪;另一方面又能够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血糖含量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含量升高,促进肝糖元分解,促进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要点

  免疫调节

  1.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1)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2)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类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大多数病原体起到防御作用。

  人体抵御病原体的三道防线分别是第一道防线:皮肤和粘膜;第二道防线:杀菌物质、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3)特异性免疫是人类后天形成的,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进行的免疫,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到防御作用。非特性免疫中依靠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消灭病原体。

  (4)淋巴细胞的分化过程: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化为 B 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分化为浆细胞。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分化为 T 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分化为效应 T 细胞。

  (5)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的物质叫做抗原。抗原具有大分子、一般异物性和特异性的性质。抗原不一定是异物。

  (6)抗体是抗原刺激下产生,能够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拓展:

  ①抗体是浆细胞合成的,其化学本质是球蛋白,分布在血清、组织液和外分泌物

  ②抗原:细菌、细菌外毒素、病毒、花粉、癌细胞

  (7)体液免疫的三个阶段:感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

  拓展:

  ①参与体液免疫感应阶段的细胞有有吞噬细胞、T 细胞、B 细胞

  ②在体液免疫中,吞噬细胞在感应阶段发挥作用

  ③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体液免疫的反应阶段是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和少量的记忆细胞。

  ④二次免疫反应产生抗体与初次相比,产生的速度快、数量多。

  高中生物必修三常考知识

  一、种群和群落

  1.种群的特征

  (1)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个基本特征。

  拓展:

  ①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

  ②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③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的种群特征是年龄组成

  ④种群的性别比例能够影响种群密度。

  2.种群的数量变化

  (2)从组成种群的个体角度看,种群数量变化的内在原因是种群内部个体之间的斗争,每一个体均需占有一定的生存资源,包括对实物、空间和配偶的争夺,使得在个体数量达到一定值斗争加剧,引起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发生改变。

  (3)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的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无限、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J 型增长的关系式:Nt=N0t ;(4)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因此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拓展:

  ①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

  ②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 K 值。

  ③渔业捕捞需要考虑该种群的增长率问题,原则上说是要在种群数量超过K/2 时进行捕捞,而且严格限制捕捞量,有利于有效地保护渔业资源。防治害虫需要考虑改善环境,以降低 K 值,才能使防治效果最好。

  (5)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等。

  3.群落的结构特征

  (6)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7)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①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例如森林中自下而上分别有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②某草地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等因素,不同的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这就形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拓展:

  ①森林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与光照强度密切相关。

  ②森林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与阳光、水、等生态因素密切相关。

  4.群落的演替

  (8)随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演替的种类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

  高中生物必修三会考知识点

  一、生长素

  1、生长素的发现(1)达尔文的试验:

  实验过程:

  ①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向光性;

  ②切去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不生长;

  ③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尖端,胚芽鞘竖立生长;

  ④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下端,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

  (2)温特的试验:

  实验过程: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

  未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不生长

  (3)科戈的实验:分离出该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确定是吲哚乙酸,命名为生长素

  3个实验结论小结:生长素的合成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感光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生长素的作用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以下部位

  2、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

  单侧影响了生长素的分布,使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多于向光一侧,从而使背光一侧的细胞伸长快于向光一侧,结果表现为茎弯向光源生长。

  3、判定胚芽鞘生长情况的方法

  一看有无生长素,没有不长

  二看能否向下运输,不能不长

  三看是否均匀向下运输

  均匀:直立生长

  不均匀:弯曲生长(弯向生长素少的一侧)

  4、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横向运输:向光侧→背光侧;极性运输: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生长素的分布部位:各器官均有,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芽、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

  5、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一般,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浓度的高低以各器官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为标准)。

  同一植株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同,敏感性由高到低为:根、芽、茎(见右图)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和抑制作用与生长素的浓度、植物器官的种类、细胞的年龄有关。

  顶端优势是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近顶端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较高,从而抑制了该部位侧芽的生长。

  6、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促进扦插枝条生根[实验];

  防止落花落果;

  促进果实发育(在未授粉的雌蕊柱头上喷洒生长素类似物,促进子房发育为果实,形成无子番茄);

  除草剂(高浓度抑制杂草的生长)

  二、其他植物激素

  名称主要作用

  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植株增高,促进果实生长

  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

  脱落酸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联系:植物细胞的分化、器官的发生、发育、成熟和衰老,整个植株的生长等,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结果。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要点总结】相关文章:

高中生物必修知识要点的总结06-08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要点汇总01-22

高中生物必修三基础知识要点总结06-08

高中生物必修1知识要点总结12-03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要点总结12-02

高中生物必修2知识要点总结12-02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要点总结12-02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知识要点12-02

高中生物必修3要点知识总结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