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 百文网手机站

生物题分析与对策参考文

时间:2021-07-04 13:36:38 生物 我要投稿

生物题分析与对策参考文

  生物解题思维障碍分析与对策:信息提取失真

生物题分析与对策参考文

  高中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把握时间,认真学习,为将来的路奠定基础,为学子整理了“生物解题思维障碍分析与对策:信息提取失真”一文:

  生物解题思维障碍分析与对策:信息提取失真

  信息提取失真

  信息提取失真是指学生不能从题目中最大限度地抽取出对解题有用的信息。通过审题过程提取解题信息,是解题的第一步,需要学生进行初步的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操作。学生审题过程中信息提取失真,主要表现为题意误解型和题意遗忘型。

  (1)题意误解型

  当学生高度焦虑或粗心大意、注意力不集中时,时常人为地歪曲题意。例如:一个具有两对等位基因的精原细胞(AaBb)经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类型是()。A、4种;B、2种;C、2种或4种;D、6种。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往往一看到基因型AaBb就认为应选答案A。错误原因就在于他把题意理解为:“一个生物体”而不是“一个精原细胞”。题意误解有时与学生不应产生的问题类化有关。正确地进行问题类化是快速解题的前提,但是学生有时因为题意误解,把新问题归入不应包含它的某类题型中,以致套用此类题型的一般解法,这势必导致解题错误。例如:某四倍体植物的基因型为AAaa,其配子基因型和比例如何?学生往往将多倍体的分离现象类化为二倍体的分离,把答案写成1AA∶2Aa∶1aa,从而导致解题错误。

  (2)题意遗忘型

  有时学生正确理解与记忆题意之后,在解题过程中却忘了题意的部分内容,或增加了新的条件,这种凭想当然的臆造题意引发的解题错误称为题意遗忘型。例如:在营养丰富、水分充足、温度适宜的黑暗密闭系统中培养着乳酸菌、酵母菌、草履虫、蚯蚓、苔藓等几种生物,几天后,还能生活的是()。

  A、酵母菌和草履虫;B、酵母菌和乳酸菌;C、苔藓和蚯蚓;D、草履虫和苔藓。不少学生选A,其错误的原因是在思考问题时,没有注意到“黑暗、密闭”这一隐含条件(无光、无氧)。题意遗忘的原因有两种:其一,动机水平不足或过高。动机水平不足时,由于缺乏对前提条件的精细的认知加工,只是将它们不清晰、不稳定地保持在工作记忆中,因此,这些信息抗干扰性差而容易遗忘;另一方面,过高的动机水平将使背景知识的提取阈提高,并使思维的变通性、流畅性降低,这样会使解题中提取前提条件时顾此失彼,也可能忽视考虑某些问题条件。其二,短时记忆能力较差,不能把从题目中获得的条件信息清晰而准确地保持在头脑中,由此很容易引起问题条件信息的丢失。

  信息的提取是学生应用背景知识解题的前提,教师应十分重视教会学生提取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在教学中应注意:

  1)培养审题习惯通过练习训练和错题分析评讲,提高学生审题的自觉性。

  2)教会审题方法要教给学生通过审题提取信息的方法。例如读题、看题要仔细;重点、关键或难点要多读几遍;边读边画简图,把文字转换为图形,从整体上把握问题等。

  3)提高审题技能通过典型的练习训练,培养学生审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例如:让学生接触缺少信息、信息冗余、信息隐蔽的题目,分析区别形似质异的题目,使学生逐步提高对题目中信息的敏感性。

  生物解题思维障碍分析与对策:信息提取失真由整理提供,愿考生学业有成。更多关于高中生物考试内容请关注【】

  生物学: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学习没有界限,只有努力了,拼搏了,奋斗了,人生才不会那么枯燥无味。为了帮助各位高中学生,整理了“生物学: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一文:

  生物学: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一)显微镜的主要构造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主要分为三部分: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学部分。

  1.机械部分

  (1)镜座:是显微镜的底座,用以支持整个镜体。

  (2)镜柱:是镜座上面直立的部分,用以连接镜座和镜臂。

  (3)镜臂:一端连于镜柱,一端连于镜筒,是取放显微镜时手握部位。

  (4)镜筒:连在镜臂的前上方,镜筒上端装有目镜,下端装有物镜转换器。

  (5)物镜转换器(旋转器):接于棱镜壳的下方,可自由转动,盘上有3-4个圆孔,是安装物镜部位,转动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当听到碰叩声时,方可进行观察,此时物镜光轴恰好对准通光孔中心,光路接通。

  (6)镜台(载物台):在镜筒下方,形状有方、圆两种,用以放置玻片标本,中央有一通光孔,我们所用的显微镜其镜台上装有玻片标本推进器(推片器),推进器左侧有弹簧夹,用以夹持玻片标本,镜台下有推进器调节轮,可使玻片标本作左右、前后方向的移动。

  (7)调节器:是装在镜柱上的大小两种螺旋,调节时使镜台作上下方向的移动。

  ①粗调节器(粗螺旋):大螺旋称粗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作快速和较大辐度的升降,所以能迅速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使物象呈现于视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镜时,先用粗调节器迅速找到物象。

  ②细调节器(细螺旋):小螺旋称细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缓慢地升降,多在运用高倍镜时使用,从而得到更清晰的物象,并借以观察标本的不同层次和不同深度的结构。

  2.照明部分

  装在镜台下方,包括反光镜,集光器。

  (1)反光镜:装在镜座上面,可向任意方向转动,它有平、凹两面,其作用是将光源光线反射到聚光器上,再经通光孔照明标本,凹面镜聚光作用强,适于光线较弱的时候使用,平面镜聚光作用弱,适于光线较强时使用。

  (2)集光器(聚光器)位于镜台下方的集光器架上,由聚光镜和光圈组成,其作用是把光线集中到所要观察的标本上。

  ①聚光镜:由一片或数片透镜组成,起汇聚光线的作用,加强对标本的照明,并使光线射入物镜内,镜柱旁有一调节螺旋,转动它可升降聚光器,以调节视野中光亮度的强弱。

  ②光圈(虹彩光圈):在聚光镜下方,由十几张金属薄片组成,其外侧伸出一柄,推动它可调节其开孔的大小,以调节光量。

  3.光学部分

  (1)目镜:装在镜筒的上端,通常备有2-3个,上面刻有5×、10×或15×符号以表示其放大倍数,一般装的是10×的目镜。

  (2)物镜:装在镜筒下端的旋转器上,一般有3-4个物镜,其中最短的刻有“10×”符号的为低倍镜,较长的刻有“40×”符号的为高倍镜,最长的刻有“100×”符号的为油镜,此外,在高倍镜和油镜上还常加有一圈不同颜色的线,以示区别。

  在物镜上,还有镜口率(N.A.)的标志,它反应该镜头分辨力的大小,其数字越大,表示分辨率越高,各物镜的镜口率如下表:

  物镜 镜口率(N.A.) 工作距离(mm)

  10× 0.25 5.40

  40× 0.65 0.39

  100× 1.30 0.11

  表中的工作距离是指显微镜处于工作状态(物象调节清楚)时物镜的下表面与盖玻片(盖玻片的厚度一般为0.17mm)上表面之间的距离,物镜的放大倍数愈大,它的工作距离愈小。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的放大倍数与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如物镜为10×,目镜为10×,其放大倍数就为10×10=100。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低倍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和放置:显微镜平时存放在柜或箱中,用时从柜中取出,右手紧握镜臂,左一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自己左肩前方的实验台上,镜座后端距桌边1-2寸为宜,便于坐着操作。

  (2)对光:用拇指和中指移动旋转器(切忌手持物镜移动),使低倍镜对准镜台的通光孔(当转动听到碰叩声时,说明物镜光轴已对准镜筒中心)。打开光圈,上升集光器,并将反光镜转向光源,以左眼在目镜上观察(右眼睁开),同时调节反光镜方向,直到视野内的光线均匀明亮为止。

  (3)放置玻片标本:取一玻片标本放在镜台上,一定使有盖玻片的一面朝上,切不可放反,用推片器弹簧夹夹住,然后旋转推片器螺旋,将所要观察的部位调到通光孔的正中。

  (4)调节焦距:以左手按逆时针方向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缓慢地上升至物镜距标本片约5毫米处,应注意在上升镜台时,切勿在目镜上观察。一定要从右侧看着镜台上升,以免上升过多,造成镜头或标本片的损坏。然后,两眼同时睁开,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左手顺时针方向缓慢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缓慢下降,直到视野中出现清晰的物象为止。

  如果物象不在视野中心,可调节推片器将其调到中心(注意移动玻片的方向与视野物象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如果视野内的亮度不合适,可通过升降集光器的位置或开闭光圈的大小来调节,如果在调节焦距时,镜台下降已超过工作距离(>5.40mm)而未见到物象,说明此次操作失败,则应重新操作,切不可心急而盲目地上升镜台。

  2.高倍镜的使用方法

  (1)选好目标:一定要先在低倍镜下把需进一步观察的部位调到中心,同时把物象调节到最清晰的程度,才能进行高倍镜的观察。

  (2)转动转换器,调换上高倍镜头,转换高倍镜时转动速度要慢,并从侧面进行观察(防止高倍镜头碰撞玻片),如高倍镜头碰到玻片,说明低倍镜的焦距没有调好,应重新操作。

  (3)调节焦距:转换好高倍镜后,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此时一般能见到一个不太清楚的物象,可将细调节器的螺旋逆时针移动约0.5-1圈,即可获得清晰的物象(切勿用粗调节器!)

  如果视野的亮度不合适,可用集光器和光圈加以调节,如果需要更换玻片标本时,必须顺时针(切勿转错方向)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下降,方可取下玻片标本。

  3.油镜的使用方法

  (1)在使用油镜之前,必须先经低、高倍镜观察,然后将需进一步放大的部分移到视野的中心。

  (2)将集光器上升到最高位置,光圈开到最大。

  (3)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头离开通光孔,在需观察部位的玻片上滴加一滴香柏油,然后慢慢转动油镜,在转换油镜时,从侧面水平注视镜头与玻片的距离,使镜头浸入油中而又不以压破载玻片为宜。

  (4)用左眼观察目镜,并慢慢转动细调节器至物象清晰为止。

  如果不出现物象或者目标不理想要重找,在加油区之外重找时应按:低倍→高倍→油镜程序。在加油区内重找应按:低倍→油镜程序,不得经高倍镜,以免油沾污镜头。

  (5)油镜使用完毕,先用擦镜纸沾少许二甲苯将镜头上和标本上的香柏油擦去,然后再用干擦镜纸擦干净。

  (三)显微镜使用的注意事项

  1.持镜时必须是右手握臂、左手托座的姿势,不可单手提取,以免零件脱落或碰撞到其它地方。

  2.轻拿轻放,不可把显微镜放置在实验台的边缘,以免碰翻落地。

  3.保持显微镜的清洁,光学和照明部分只能用擦镜纸擦拭,切忌口吹手抹或用布擦,机械部分用布擦拭。

  4.水滴、酒精或其它药品切勿接触镜头和镜台,如果沾污应立即擦净。

  5.放置玻片标本时要对准通光孔中央,且不能反放玻片,防止压坏玻片或碰坏物镜。

  6.要养成两眼同时睁开的习惯,以左眼观察视野,右眼用以绘图。

  7.不要随意取下目镜,以防止尘土落入物镜,也不要任意拆卸各种零件,以防损坏。

  8.使用完毕后,必须复原才能放回镜箱内,其步骤是:取下标本片,转动旋转器使镜头离开通光孔,下降镜台,平放反光镜,下降集光器(但不要接触反光镜)、关闭光圈,推片器回位,盖上绸布和外罩,放回实验台柜内。最后填写使用登记表。(注:反光镜通常应垂直放,但有时因集光器没提至应有高度,镜台下降时会碰坏光圈,所以这里改为平放)

  生物学: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由整理提供,愿考生学业有成。更多关于高中生物考试内容请关注【】

  高考生物复习的四大诀窍

  第一:夯实基础。综合的考查离不开基础。在二轮中,应静下心来把课本梳理一遍,加强和巩固对的理解,并及时解决有疑问的点。在此基础上自己构建一些知识网络,提高,变课本知识为自己的学问,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另外,对基本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应有一个比较清楚的思路,这样遇到具体的实验题型才能临阵不乱。

  第二:回顾反思。在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的基础上,将原先做过的及练习题整理出来,看看自己练习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是对知识的理解不准确造成的,可以督促自己去进一步理解知识;如果是审理不严造成的,应提醒自己加强审题,提高正确率。在此基础上,认真对待每一次的测试,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第三:精选精练。在距还有3个月的时间中,每个都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复习计划。基础好的同学,可以尝试去做一些综合能力较强的题目,以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争取拿高分 高中学习方法;基础较差的同学,以基本题目的练习为主,保证不丢基本分。

  第四:关注热点。关注社会热点,关注生活,熟悉情景,在解题的时候就能较快地进入状态,找到答案。比如:人类基因组计划、基因工程、沙尘暴、生态农业、西部大开发、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环境污染、物种绝灭与生物多样性的锐减以及最近的疯牛病、口蹄疫等等。并且尝试着将这些情景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作一些解答。

  高三生物复习重点知识点:新陈代谢与酶

  高考查分入口 高考查分时间 高考查分方式 高考试题点评 各地高考实用信息 高考热门专业 2012高考分数线 2012年高考作文题目

  新陈代谢与酶

  名词:

  1、酶:是活细胞(来源)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功能)的一类有机物。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酶的场所主要是核糖体,水解酶的酶是蛋白酶),也有的是RNA。

  2、酶促反应:酶所催化的反应。

  3、底物:酶催化作用中的反应物叫做底物。

  语句:

  1、酶的发现:①、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用实验证明:胃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②、1836年,德国科学家施旺从胃液中提取了胃蛋白酶;③、1926年,美国科学家萨姆纳通过化学实验证明脲酶是一种蛋白质;④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高中地理。

  2、酶的特点:在一定条件下,能使生物体内复杂的化学反应迅速地进行,而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和质量并不发生变化。

  3、酶的特性:①高效性: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②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③酶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和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原因是过酸、过碱和高温,都能使酶分子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

  4、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在细胞内外都起作用,如消化酶就是在细胞外消化道内起作用的;酶对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与调节人体新陈代谢的激素不同;虽然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它并不被消耗;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它的合成受到遗传物质的控制,所以酶的决定因素是核酸。

  5、既要除去细胞壁的同时不损伤细胞内部结构,正确的思路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酶具有专一性,去除细胞壁选用纤维素酶使其分解。血液凝固是一系列酶促反应过程,温度、酸碱度都能影响酶的催化效率,对于动物体内酶催化的最适温度是动物的体温,动物的体温大都在35℃左右。

  6、通常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主要在适宜条件下才有活性。胃蛋白酶是在胃中对蛋白质的水解起催化作用的。胃蛋白酶只有在酸性环境(最适PH=2左右)才有催化作用,随pH升高,其活性下降。当溶液中pH上升到6以上时,胃蛋白酶会失活,这种活性的破坏是不可逆转的。

  2012高考指南:热门专业 高校收费标准 招生办联系电话 估高考分选大学 高考录取安排

  生物解题技巧:四类题目各个击破

  一、 学选择题解题技巧

  1.正推法

  正推法即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直接推论或计算出答案,然后再与题目中所给定的供选答案相对照,与之相同者既为应选答案。通过计算来确定答案的选择题或目标属识记层次的选择题多用这种解答。

  【例1】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第一胎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儿子,那么第二胎和第三胎都是白化病的几率是()

  A1/4 B1/8 C1/16 D1/41/9

  解析: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正常正常♂

  题目已知条件可简单地写出遗传图解,并推知每一 P A a × A a

  胎是白化病孩子的几率是1/4。因此,第二胎和第三 ↓

  胎都是白化病的几率应是1/4 ×1/4=1/16。 F1 白化病

  答案:1/161/4

  【例2】将无毛桃植株的枝条嫁接到有毛桃植株上。无毛桃植株的基因型为AA,有毛桃植株的基因型为aa,在自交的情况下,接上去的枝条上所结种子的胚细胞的基因型是()

  AAa B AA和Aa CAA DAA和aa

  解析:此题首先要弄清嫁接的概念,嫁接属无性生殖,而无性生殖的特点是后代能保持亲本的遗传物质和遗传性状(一般情况下)。所以接上去的枝条其遗传物质不变,基因型仍为aa,那么其自交情况下所结种子的胚细胞的基因型是aa。此题若不仔细分析,往往会以AA与aa杂交的情况处理,而误选A。

  答案:C

  【例3】含有100个碱基对的一个DNA分子片段,其中有60个胸腺嘧啶。如果连续复制2次,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量是()

  A60 B 80 C 120 D180

  解析:根据题目已知条件,原来1个DNA分子片段中含有100个碱基对(即200个碱基),其中有60个胸腺嘧啶T,那么胞嘧啶C的数量应为40 个,即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量应为40个。1个DNA分子经过连续2次复制后,共产生4个子代DNA分子。因此,相应的4个片段中总共应含有160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扣去原来1个DNA分子片段中40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所需的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量应是120个。

  答案:C

  2.反推法

  反推法也叫代入法,即从供选答案出发反过来推导,结果与题意相符者既为应选答案。这种方法多用于供选答案中含有较多信息的选择题。

  【例4】豌豆红花对白花是显性,下列各组亲本杂交,能产生表现型相同而基因型不同的后代的亲本组合是()

  A纯合白花与纯合红花 B纯合红花与纯合红花

  C纯合白花与杂合红花 D杂合红花与纯合红花

  解析:此题用反推法来解,若亲本组合是A,则后代表现型相同(都为红花)且基因型相同(都为Rr),不合题意;若亲本组合是B,则后代表现型相同(都为红花)且基因型相同(都为RR),不合题意;若亲本组合是C,则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不合题意;只有当亲本组合是D时,后代可以出现RR、Rr两种基因型的个体,且表现型都为红花,符合题意。

  答案:D

  【例5】分子中含有一个磷酸基的物质是()

  AATP和ADP BDNA和RNA

  C ADP和RNA D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

  解析:此题也适用反推法来解。逐项分析四个选项,只有D符合题目要求,因为每个脱氧核苷酸分子和每个核糖核苷酸分子中都只有含有一个磷酸基。而1个 ATP分子中有三个磷酸基,1个ADP分子中有二个磷酸基;DNA和RNA是大分子物质,1个DNA或RNA分子中含有许多个磷酸基。

  答案:D

  3.排除法

  排除法即根据题干所给出的条件和提出的问题,将供选答案中不合理的答案逐个排除,剩下的就是应选答案。这种方法适合与多种形式的选择题 。

  【例6】下列哪一种生物的代谢类型在进化上有可能发生在能进行原始的光合作用的生物之前( )

  A 红色硫细菌 B 硝化细菌 C 酵母菌 D 蓝藻

  解析:原始的光合作用之前的生物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选项A的红色硫细菌教材没有提及,感到生疏;而其它3个选项中的生物代谢类型则较为熟悉,可用排除法来解题。选项B的硝化细菌为自养需氧型;选项C的酵母菌为异养兼性厌氧型;选项D的蓝藻为自养需氧型。故可排除选项B、C、D。

  答案:A

  4.综合分析法

  对于一些不易直接判断出正确答案的选择题,常要进行细致的分析、严谨的推理、正确的判断才可能得出正确的答案。这样的方法称为综合分析法。解答复杂的选择题多用此法。

  【例7】对某植物测得下表数据:

  30℃

  15℃

  一定光照10 h

  黑暗下5 h

  黑暗5 h

  释放O2640mg

  释放CO2220mg

  释放CO2110mg

  若该植物处于白天均温30℃,晚上均温15℃,有效日照15h环境下,请预测该植物1d中积累的葡萄糖为多少毫克?

  A865 B1485 C315 D540

  解析:植物1d中积累的葡萄糖应是白天光合作用积累量减去晚上呼吸作用分解量。(1)先求出该植物白天均温30℃时、有效日照15h时光合作用积累量:

  6O2~1C6H12O6 求出:

  6×32 180 X=900(mg)

  640×15/10 x

  (2)再求出该植物晚上均温15℃时呼吸作用分解量:

  6CO2~1C6H12O6 求出:

  6×44 180 y=135(mg)

  110×(24-15)/5 y

  (3)最后求出植物1d中积累的葡萄糖量:900-135=865(mg)

  答案:A

  二、 图表曲线题的解题技巧【例1】下图中横轴表示细胞周期,纵轴表示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或DNA分子的含量变化。请根据图回答:

  (1)有丝分裂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是图______,DNA分子数目变化的是图___。

  (2)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是图______,DNA分子数目变化的是图____。

  (3)图中a→b数目变化的原因是 ;c→d数目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

  解析:用坐标轴表达分裂过程的物质量变,是将分裂各期的染色体、DNA分子由具体动态的行为变化为用坐标轴中的曲线抽象化的一种表达形式。正确解答这类习题,就要对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DNA分子的变化规律有一个全面的理解,把所学的融会贯通地运用到解答题中去。这类习题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颇有帮助。

  本题思维解析过程:首先要明确细胞分裂中DNA量的倍增发生在间期,且是逐渐完成的,反应到曲线的变化上是斜线,故可判断A、C为DNA分子量的变化曲线,而另外B、D则为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其次是明确有丝分裂是生物体细胞增殖的方式,其DNA分子的含量和染色体数目在前后代之间保持不变,而减数分裂是生物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的方式,其DNA分子的含量和染色体数目均为体细胞的一半。以此判断A、B为有丝分裂的曲线图,而C、D为减数分裂的曲线图。最后观察a→b数目变化为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倍增,则原因是着丝点分裂;而c→d数目变化为减数分裂中DNA分子含量的首次减半,则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开。

  答案:(1)B A(2)D C(3)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分开,进入两个子细胞中

  【例2】如图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下CO2的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1)在外界氧浓度为10?以下时,该器官的.呼吸作用方式是________。

  (2)说明无氧呼吸强度与O2浓度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线和虚线相交于C点,对于B、C点,以下叙述正确的有()

  A.C点时,植物既进行无氧呼吸,又进行有氧呼吸

  B.C点时,植物只进行有氧呼吸,此时无氧呼吸被完全抑制

  C.B点时,无氧呼吸强度最弱

  D.B点时,植物呼吸作用最弱

  (4)AB段表示CO2释放量减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当外界氧浓度为4?~5?时,该器官CO2的释放量相对值为0.6,而O2的吸收量相对值为0.4。此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相对值约相当于有氧呼吸的_____倍。

  (7)由此可见,保存水果、蔬菜,应 ()

  A.控制空气流通,使氧浓度保持在10?

  B.控制空气流通,使氧浓度保持在5?

  C.不让空气流通,抑制有氧呼吸

  D.保持通风良好,抑制无氧呼吸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必须知道该植物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用方程式表示如下:

  酶

  C6H12O6+6O2+6H2O 6CO2 +12H2O +能量

  C6H12O6 C2H5OH +2CO2 +能量

  由上可知,有氧呼吸中O2的吸收量等于CO2的释放量;无氧呼吸中只释放CO2而不吸收O2。观察曲线可知,在O2浓度小于10?时,O2的吸收量曲线低于CO2的释放量曲线,表明植物既在进行有氧呼吸又在进行无氧呼吸。A点对应O2的吸收量为零,则说明此时只进行无氧呼吸,B点时CO2的释放量表现为最低,则有机物的分解量最少,即呼吸作用最弱,此时无氧呼吸得到了的抑制而有氧呼吸还很弱。C点时两曲线重合,O2的吸收量等于CO2的释放量,则说明只进行有氧呼吸,而无氧呼吸受到了完全的抑制。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CO2总释放量与O2吸收量的差值,即无氧呼吸释放的CO2量,故它可代表无氧呼吸的强度。对于第6题,则可根据上述两方程式加以计算。

  答案:(1)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2)无氧呼吸强度随O2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弱(3)B、D(4)O2浓度逐渐升高到5?时,无氧呼吸逐渐被抑制,而有氧呼吸仍十分微弱。(5)不同氧浓度下的无氧呼吸强度(6)1.5(7)B

  【例3】左下图的曲线Ⅲ表示茎伸长生长与植物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如果将同样浓度范围的植物生长素施于侧芽,则能代表它生长状况的曲线是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特点(双重作用的特点)。解答时必须明确侧芽生长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见右上图)。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但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的不同器官的作用是不同的,有时甚至作用是相反的。对侧芽而言,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现象。从右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促进茎伸长生长的浓度对芽而言已是抑制性的浓度,所以此题中只有曲线Ⅰ表示了在该浓度范围内与侧芽生长相符合的情况。

  答案:曲线Ⅰ

  【例4】把人的少量血清注入家兔体内,家兔血清中会产生抗人血清抗原的抗体(如图所示),然后把等量的兔血清分别与等量的人血清、狗血清、狒狒血清、黑猩猩血清混合,发生不同程度的沉淀(图中黑色表示沉淀)。通过该实验说明:

  (1)兔血清中的抗体是在_______刺激下产生的,此抗体同______完全反应,发生沉淀。其他动物的血清与人血清相比,差别小的,产生沉淀就_______,反之则_______。

  (2)由此可推知:黑猩猩、狒狒、狗与人的亲缘关系由远至近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是以图的形式呈现实验现象,主要应观察试管内沉淀物的多少。在解答此题时,还应了解血清的概念和有关免疫凝聚反应的问题。血清是血液凝固后,血块周围透明液体,它与血浆的主要区别是不含纤维蛋白原。所以对家兔而言人的血清便是抗原,当异体蛋白进入兔体内时会刺激兔体内产生抗体。抗体具有专一性,当含人血清抗体的兔血清与人血清混合时,会发生100?的凝聚反应,产生沉淀。而其他动物的血清与含人血清抗体的兔血清混合,如果发生凝聚反应越强,沉淀越多,则说明这种动物的血清与人血清越相似,这种动物与人的亲缘关系越近。反之则越远。

  答案:(1)人血清人血清多少(2)狗、狒狒、黑猩猩

  【例5】右图表示某水池生态系统三种不同生物种群的生长和繁殖情况。试分析曲线图,回答问题:

  (1) 最可能为种群Ⅱ提供食物的是种群____。

  (2) 种群________最可能是肉食动物。Ⅰ

  (3) 种群Ⅲ是_________________营养级。

  (4) 三种群的数量变化情况说明了生态系统在维持稳定性方面具有______________能力。

  解析:本题注重了对图形信息转换能力的考查,能检验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观察曲线的趋势和走向,注意不同曲线间的联系。

  生态系统中的各营养级的生物数量一般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减少。因此,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数量一般是最多的,所以此图中种群Ⅲ最可能是生产者。从曲线的跟随变化和生物个体数量来看,Ⅱ最可能是初级消费者,Ⅰ的曲线变化趋势与相反,因此最可能是次级消费者,即肉食动物。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生物间由于捕食而出现数量的彼此消长,着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答案:(1)Ⅲ(2)Ⅰ(3)第一(4)自动调节

  三.生物计算题的解题技巧

  酶

  解析:已知有氧呼吸反应式 C6H12O6+6O2+6H2O 6CO2+12H2O+能量

  酶

  无氧呼吸反应式 C6H12O6 2C2H5OH+2CO2+能量

  因为O2的吸收量是6×22.4ml, 有氧呼吸放出的CO2的量为6×22.4ml,而CO2的总放出量为224ml,所以无氧呼吸放出的量为4×22.4ml,即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放出的 CO2量的比为6:4,因为有氧呼吸1摩尔葡萄糖氧化分解放出6摩尔CO2,而无氧呼吸1摩尔葡萄糖氧化分解放出2摩尔CO2,所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所消耗葡萄糖比应为1:2。因为总共消耗了540mg葡萄糖,所以,有氧呼吸消耗了180mg葡萄糖,无氧呼吸消耗了360mg葡萄糖。

  【例3】大气中的氧气与人的血红蛋白的结合,要穿过几层磷脂分子?

  解析:大气中的氧气经过肺通气和肺胞内的气体交换,进入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结合,应依次穿过一层肺胞上皮细胞的两层细胞膜,一层毛细血管上皮细胞的两层细胞膜及一层红细胞膜,共计5层膜10层磷脂分子。

  【例4】果蝇体细胞有8条染色体。问:

  (1)初级精母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______对,次级精母细胞中同源染色体_______对;

  (2)若有26个初级精母细胞,理论上产生________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________个精子细胞,每个精子细胞内染色体是__________条;

  (3)若每个精子都与卵细胞结合,需________个卵细胞,它们由_______个卵原细胞分裂而产生,同时有_______个极体退化,消失极体与卵细胞的主要区别是前者__________少。

  解析:(1)果蝇体细胞有8条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应该是4对,次级精母细胞是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同源染色体已经分离,故为0条;

  (2)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分裂一次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再分裂一次形成四个精子细胞,故26个初级精母细胞理论上产生26×2=52个次级精母细胞,26×4=104个精子细胞,精子细胞是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细胞中染色体减半故是4条。

  (3)一个精子与一个卵细胞结合,所以需要卵细胞104个。因为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可产生1个卵细胞、3个极体,所以104个卵细胞由104个卵原细胞产生,同时有312个极体产生,极体的细胞质含量较少。

  答案:(1)4 0 (2)52 104 4 (3)104 104 314 细胞质含量

  【例5】水稻的抗病基因(T)对不抗病(t)为显性,只要有一个T基因存在时,不管有多少个t基因,也会表现出抗病性状。现用纯种显性与隐性亲本杂交得到了F1,再用F1作下列各种实验:

  (1)用F1 与隐性亲本测交,得到的测交后代再与隐性亲本杂交,那么所得到的后代的基因型比例与表现型的比例是怎样的?_________________。

  (2)F1自交后代得F2,挑选出F2中的抗病个体进行自交,那么这种自交后代的抗病个体所占比例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F1幼苗得到四倍体,用相同的方法处理使隐性亲本成为四倍体,这两种四倍体杂交所得到的后代的抗病与不抗病的比例是多少?___ ____。

  (4)如果用上述方法使F1成为四倍体后,让其自交,那么自交后代中的抗病与不抗病的比例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题意可得:

  P TT × tt

  F1 Tt × tt

  测交后代 Tt tt

  Tt × tt tt × tt

  第二次测交后代 Tt tt tt tt

  所以基因型比例为 Tt:tt=1:3

  表现型比例为 抗病:不抗病==1:3

  (2)根据题意得:

  F1 Tt

  ×

  F2 TT Tt tt

  1 : 2 : 1

  × ×

  F3 T T TT Tt tt

  1 : 2 : 1

  故抗病个体占比例为 1/3 + 2/3 ×3/4 = 5/6

  (3)根据题意得:

  F1 Tt tt

  秋水仙素处理

  F2 TTtt tttt

  配子 TT Tt tt tt

  1 : 4 : 1

  F3 1 TTtt 4 Tttt 1 tttt

  所以抗病个体(TTtt、Tttt)与不抗病个体(tttt)之比为5 :1

  (4)根据题意得:

  F1 Tt

  ×

  秋水仙素处理

  F2 TTtt

  F2配子

  1 TT

  4 Tt

  1 tt

  1 TT

  1 TTTT

  4 TTTt

  1 TTtt

  4 Tt

  4 TTTt

  16 TTtt

  4 Tttt

  1 tt

  1 TTtt

  4 Tttt

  1 tttt

  所以抗病个体与不抗病个体的比例为35 :1

  答案: (1) Tt :tt = 1:3 抗病:不抗病 = 1 :3(2) 5/6 (3)抗病 :不抗病 = 5 :1 (4)抗病 :不抗病 = 35 :1

  四、开放性解题技巧

  【例1】不能进食的病人,是否只能靠注射葡萄糖和生理盐水以维持代谢平衡?,试用所学知识解释其原因。

  解析:该题的解答要认真比较水和无机盐代谢及平衡的有关内容,找出其异同点,才能正确地回答。临床上将尿中钠的排出规律概括为:多进多排,少进少排,不进不排。钾的排出则不同,即使在缺钾的情况下,尿中仍有相当数量的钾排出,临床上将钾的排出规律总结为:多进多排,少进少排,不进也排。因此,不能进食的病人 高中历史,只靠注射葡萄糖和生理盐水时,不能维持代谢平衡,应补充钾。

  答案:否,应补充钾。因为钾的排出特点是:多进多排,少进少排,不进也排。所以,不能进食的病人除注入葡萄糖和生理盐水外,还应及时补充钾。

  【例2】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婴幼儿期蛋白质供应不良,会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有何影响?

  解析:解此题的关键有两个,一是准确理解蛋白质的营养功能,另一方面是理解婴幼儿发育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回答问题。

  答案:首先,婴幼儿期蛋白质供应不良,会导致婴幼儿生长发育迟缓、体重过轻,因为蛋白质是构成机体组织、满足生长发育的主要原料,更为严重的是会导致脑的重量减轻、脑细胞数量减少,并使皮层神经元的突触数量少,因为蛋白质也是构成脑组织、满足脑发育的主要原料。

  【例3】某地种、养殖品种及生产的某些因素如下表。请依据生态学原理,选择种、养生物各两种,设计一个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以物质循环利用示意图的方式展示)。

  种植

  玉米小麦棉花苹果

  养殖

  猪鸡牛鸭

  施肥

  农家肥化肥(25kg/亩)

  虫害

  玉米螟粘虫棉铃虫

  农药

  适量

  解析:解这类题目,首先找一个参照物(例南京古泉生态农场图),应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总结其特点,为设计新的生态农业模式打下基础,它吸纳了各生物环节产生的废物,输出各生物环节所需要的营养和能量,实现了无废物生产,所以,沼气池和各生物之间几乎都是双箭头,要注意图中生物之间的联系,设计生态农业模式时应从生产者开始。

  【例4】目前有关国家正在联合实验一项“人类基因组计划”,这项计划的目标是绘制4张图,每张图均涉及人类一个染色体组的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具体情况如下:两张图的染色体上都标明人类全部的大约3~3.5万个基因的位置(其中一张图用遗传单位表示基因间的距离,另一张图用核苷酸数目表示基因间的距离);一张图显示染色体上全部DNA约30亿个碱基对的排列顺序;还有一张是基因转录图。参加这项计划的六国科学家,他们在2002年初已将草图初步完成。科学家认为,人类基因组计划对整个世界都会产生影响,你认为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有哪些意义?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发散思维及概括表达能力。学生可以从人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研究生物进化;培育优良高等动植物品种;研究基因表达和调控机制等方面。回答:

  答案:1.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或与医疗有关,延年益寿。

  2.有利于研究生物进化;或与起源、进化、亲缘关系等相关。

  3.有利于培育优良的动植物品种;或品种改良、基因改良、优生优育等。

  4.有利于研究基因表达的控制机制。

  高二期中考试备考之生物复习攻略

  对我们来讲是一门新的学科,大家似乎还没有完全适应和课程的方式,就迎来了生物的第一次大型。关于生物这部分,笔者根据近几年来北京地区的期中以及高题,做了简要的总结,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生物的物质基础。究竟神秘的生物是由那些物质构成的呢?必修一中第一章和第二章告诉我们原来生物是由两类物质组成的即无机物和有机物,期中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而有机物包括糖、脂质、蛋白质还有核酸。

  水和无机盐的考点:1.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功能。在这里考的较多的就是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问题。2.无机盐的存在形式。无机盐在细胞中以离子状态存在。3.无机盐的功能。几种非常重要的无机盐离子的具体功能 高中数学,如镁离子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钙离子的作用是牙齿和骨骼的组成成分,还有抑制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可能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有机物考点:1.元素组成。可能出现选择题,如例1所示。2.功能。大家要掌握,糖是能源物质,脂肪是储能物质,蛋白质生命活动承担者,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这部分知识,出题形式多样,如例2所示。3.蛋白质。蛋白质部分是我们期试的重难点,同时也是的重点。其中氨基酸的通式、氨基酸的连接方式、计算、蛋白质的功能以及蛋白质种类多样性的原因,都是非常重要的考点。期中计算部分是必考内容,可能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也可能以大题的形式出现。大家要掌握氨基数目、肽键数目和肽链数目三者之间的关系。4.核酸和蛋白质的机构。核苷酸和氨基酸的结构,也是重点考察内容。

  例1:有人对某种有机小分子的样品进行分析,发现含有C、H、O、N、P等元素,这种有机小分子可能是:

  A核酸B氨基酸C蛋白质D核苷酸

  分析:首先,题干中说是有机小分子,我们要排除A和C,因为它们都属于大分子物质。其次,只有D核苷酸含有P元素,所以我们选择D

  答案:D

  例2:医生给低血糖休克病人静脉注射50%的葡萄糖溶液,目的是:

  A、供给全面营养B、供给能源

  C、供给水分D、维持细胞渗透压

  分析:糖是能源物质,所以选择B、供给能源。

  答案:B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这是第三章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细胞膜、细胞器以及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这部分知识是重点,大家要秉着一个原则就是“结构决定功能”来。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区别也是一个考点。这部分知识主要考察大家的是对图的理解。高考大纲中也明确指明要有对图形的理解,高考也会重点考察。说到一种细胞器,首先你的脑海当中要有它的样子,同时,它的结构以及具体功能。细胞当中的8种细胞器,大家可以按照分泌蛋白的产生为线索进行,在这里无需赘言。

  细胞的代谢。第四章和第五章主要介绍了细胞的代谢。主要包括:1.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对小分子物质而言有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三种跨膜方式,我们要掌握各种方式是否需要载体以及能量。2.酶与ATP考点。(1)酶的特性。即高效性、专一性以及酶的反应条件温和。(2)酶的反应条件即受温度以及PH值的影响。3.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考点。这是阶段的重难点,往往两个过程出现在一道题当中考察大家。(1)关于过程的考察,大家要注意过程中物质的变化以及能量的变化。(2)场所的考察,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每个阶段发生的场所,这是必考内容。(3)影响因素以及应用。也可能出一道小题考察大家。

  细胞的增殖。第六章内容几乎是我们接触到最难理解的过程,首先,细胞增殖发生在细胞内,过程复杂,又很难。细胞增殖的方式多种,比如有丝分裂,无丝分裂以及减数分裂,期中有丝分裂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细胞的分化,细胞的全能性,以及有丝分裂这是非常重点的内容,细胞衰老、凋亡和癌变作为一般考察。

  有丝分裂考点:1.细胞周期的概念。细胞周期的起点是上一次分裂结束时,也就是出现两个子细胞了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时为止。2.有丝分裂过程。主要以计算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察DNA数目以及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大家首先要明确,查染色体的数目,我们只查着丝点的数目,不看其他。而有丝分裂的过程中,每一阶段的特点结合图像,大家也要掌握。这一部分的分值不会低,选择题,识图题都有可能。3.有丝分裂的意义。

  高考生物学知识要点的自我梳理(五)

  1 生态因素

  1.1 生态因素的概念: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 、 和 等的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大类。

  1.4 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

  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素对生物体是同时共同起作用的。在分析某种生物的环境条件时,既要分析各种生态因素的 作用,又要找出其中的起 作用的因素。

  2 种群

  2.1 种群——物种存在的基本形式

  2.4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用 法可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用 法可调查有趋光性的昆虫的种群密度;

  而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常常采用用 法。

  3 群落

  3.1 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 中各种生物 的集合。

  3.2 群落的 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不同群落的 数目是有差别的。

  群落中 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3.3 群落的空间结构

  垂直结构: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 现象。植物的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 等会见资源的能力,又为 动物创造了多样的 。

  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 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的不同,生物自身生

  长特点的不同,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 。

  3.4 群落的演替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 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演替的类型可分为 演替和 演替(如过度砍伐的森林进行的演替)。

  4 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

  生态系统是指由 与它的无机环境通过 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她是指地球上的全部 及其 的总和,。

  分 布

  主 要 特 点

  动植物种类

  生态效益

  森林生态系统

  湿润或

  较湿润地区

  乔木为主;树栖、攀援动物多

  地球之“肺”

  草原生态系统

  干旱地区,

  年降雨量较少

  草本植物为主;啮齿动物特多

  调节气候、

  防风固沙等

  海洋生态系统

  占地球表面积

  的71%

  浮游植物小、多动物种类很多

  调节全球气候、蕴藏丰富资源

  湿地生态系统

  沼泽、河流、湖泊、沿海滩涂等

  动植物多,珍稀水禽繁殖地

  地球之“肾”

  农田生态系统

  人类居住地

  较少的栽培植物和饲养动物

  仅提供人类的

  主要衣食

  城市生态系统

  人口集中住地

  动植物极少

  干扰其它生态系

  5 生态系统的结构

  5.1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非生物成员:物质包括 等;能量是指 。

  三大生物成员:

  生产者: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合成代谢的类型是 ;主要是 。

  消费者:可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合成代谢的类型是 ;包括各类动物。按照动物取食方式的不同,可分为 → → 等。

  分解者:生态系统的 的成分;合成代谢的类型是 ;包括各种腐生生物,如 等。

  5.2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的概念:在生态系统中,高中生物之间由于 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请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生态学谚语为例,尝试确定各种生物成员在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别。

  与生态系统基本功能的关系:

  食物网是由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是生态系统保持 的重要条件。

  6 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稳定性

  6.1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6.1.1生态系统中能量的 、 、 和 的过程,称之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6.1.2 能量流动的过程

  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 。能量流动的起点主要开始于绿色植物的 作用。

  能量流经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时,每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都有三个去向:①

  林德曼的研究发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请简要解释“一山不能容二虎”的生态学涵义:

  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6.2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氮循环和硫循环等)

  组成生物体的 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 到 ,又从 到 的循环过程,称之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碳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循环的过程是通过 从无机环境进入群落,通过 从群落回归无机环境。

  6.3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是 。

  6.4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包括 信息、 信息和行为信息。这些信息的传递,保证了生物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有利于生物 的繁衍还能调节生物的 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6.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恢复自身 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这种能力的基础是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 调节机制。这种能力的大小,又取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 性和营养结构的 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 稳定性和 稳定性。不同生态系统在两种稳定性的表现上有一定的差别。生态系统在受到不同干扰后,其恢复速度和恢复时间也是不一样的。

  生物圈稳态的自我维持,从能量角度来看, 是生物圈维持正常运

  转的动力;从物质方面来看, 是生物圈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此外,生物圈还具有 的自我调节能力。

  7 生态环境的保护

  浩瀚宇宙中,只有一个地球!她是生命的摇篮,她是人类共同的家园!

  7.1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人口的剧烈增长,在消耗大量 的同时,加剧了对 的污染,增加了治理的成本和 。

  7.2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 短缺、 层的破坏、

  、土地 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此外,生态环境问题还应该包括:有害物质(如杀虫剂、重金属、大量使用的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带来的“赤潮”和“水华”等现象。

  7.3 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 以及各种各样的 ,共同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它包括 多样性(分子水平)、 多样性(个体水平)和 多样性(群体水平)。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一般概括为三方面: 价值、 价值和 价值。

  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概括为: 保护和 保护。

  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协调好 的关系,对自然资源的 利用是最好的保护。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人类面对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有识之士提出的新的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 “在 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 、 、 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生物题分析与对策参考文】相关文章:

生物解题思维障碍分析与对策04-13

生物知识点讲解参考文03-14

初三的语文卷分析之文题分析02-17

考研数学选择题丢分原因分析及对策12-01

高中生物解题思维障碍分析与对策04-13

生物进化学知识点参考文03-01

对审计失败原因及对策的分析对策07-09

高中生物题目之生物材料分析题07-07

城市园林中有害生物的现状与对策分析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