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精选 百文网手机站

行路悠悠谁慰籍散文

时间:2021-09-14 12:15:03 散文精选 我要投稿

行路悠悠谁慰籍散文

  现在,国家已经把常回家看看写进了法律,可见对老年人的重视,但这好像是对城里老人而言的,农村老人的处境又有几个人关心呢?

行路悠悠谁慰籍散文

  前几年我一直在外面,今年准备在家呆半年,一是因为我太累了,需要休息一下。再者,我的老妈都七十多岁了,弟弟俩口子一个在外陪侄女读书,一个打工,家里就只有老妈一人,我有些不放心,借此机会陪陪她。

  回家后才知道,我们村里的老人有多可怜!我们村里原来有六十多户人家,二百多人。现在,因为撤点并校,小孩五岁就要到乡小学读幼儿班,妈妈得跟着去租房陪读。孩子的爸爸在家,做些砍树伐竹的事,干脆就在乡里住着,至少不用自己烧饭洗衣。有的因为在乡里陪读妈妈挣不来钱,干脆到县里读书,还能挣几个钱。这样三十岁以下的青壮年男女都不在家了。读初中的大多在城里。有的是妈妈陪,有的是奶奶陪。奶奶陪读的孩子,他们的父母都到上海、温州打工了。这样四十岁左右的男女又走了大半。村里五十岁左右女人有的打工,有的陪读,剩下的都是五十岁往上的爷爷级男人,还有六十岁往上的老头老太了。平时全村只有六十多个人在家。许多人家门都常年关着,那才是真正的空巢!

  我的堂伯母今年都84岁了,她有三个女儿,老大在家招了个上门女婿,老二嫁在本村,小女儿嫁在县城城郊。如今,女儿们都有孙子了。大女婿已经去世,大女儿有两男一女,当初分家时说好的,堂伯母跟着大孙子过。如今大孙子的孩子在县城读书,大孙子就在县城当油漆工挣钱;小孙子夫妇外出打工,孙女虽然远嫁河南,但却把孩子丢给娘家妈带,如今大女儿在乡小学陪自己的孙子和外孙读书。二女儿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在上海当工程师,也是个房奴,夫妻俩要上班,就叫妈妈去带孙子。平时,我堂伯母一人在家还要照看两个孙子的房子,要自己种菜,自己烧饭洗衣,还喂了鸡,当然是给重孙准备的。今年初夏,她在拖地时用力过猛跌倒在地,一只手骨折,家里没人照顾,只好到县城小女儿家养伤,如今好了,小女儿叫她就在县城呆着,可她还担心家里两幢房子空着没人管,又回家孤独地生活。大女儿和大孙子每周回家一次,临走总是再三交代邻居:如果早上八点门没开,一定要去喊门,防止她老人家一夜睡过去了。别人看见堂伯母这么大年纪还能生活自理,都夸她长寿有福,堂伯母说:“还有福?只是罪没受够,阎王爷不收,让我再受几年罪罢了!”是啊!这么大年纪还要生活自理,又孤独,福从何来?

  我堂伯母的亲家,也就是她二女儿的婆婆,今年也有75了,她的孙子在上海,儿媳妇也在上海,儿子没外出,在附近当木工,有时晚上也不回家。她胆小,正好她老伴前年刚去世,房子又大,她晚上一个人在家不敢睡觉,开始还能找人作伴,现在全村六十多户人家,只有六十多个人在家。找人做伴都困难。别看现在家里只有老太太一个,过年时就热闹了,她的儿子儿媳,孙子一家三口,孙女孙女婿,女儿一家三口都回家了,吃起饭来用大圆桌。到春节假满,又只有她一人了,在孤独和恐惧中煎熬。

  我以前当民办老师时的同事,他妈今年应该有86岁。我还以为她不在了。那天偶尔说起来,发现她也在活受罪。她生了六个儿子,一个女儿。这六个儿子中,老大四十岁那年因心脏病去世。老二有精神病,前几年也去世。老三当了人家上门女婿。老四老五都没成家。老小就是我同事。她一直和老四在一起生活。前年,老四骑摩托车跌断了脚,安了钢筋,失去了劳动能力。他们两个全靠老小照顾,而老小的孩子在读大专。他们家住在山边,交通极为不便。老小就在县城买了房子,准备给自己的孩子,所以两口子一直在外打工还房贷,只能给老娘生活费,却无法照顾她的饮食起居。而他们住在山边,到村里来路不好走。平时他们吃的米是女婿买了送去。他们有钱想买点鸡和肉都买不成:老娘老得走不动,儿子有伤走不成。这么大年纪,还要烧饭洗衣,种菜。她的女儿也在本村,本来可以照顾她的,但是这几年要陪自己的外孙女读高中,大外孙女刚毕业,小外孙女又要读了,她们的父母要打工。

  我家后面的邻居一家原先是热热闹闹的一大家,他们有四个孩子,两男两女,还都是美女帅哥:大女儿长得像王璐瑶,小女儿像林心如,小儿子像金城武。前些年,“王璐瑶”在家做裁缝,“林心如”和“金城武”当下手帮忙,来做衣服的,来追求美女的,真是门庭如市。后来两个女儿出嫁,“金城武”到上海打工去了,家里只有大儿子一家三口和俩老的,也还热闹。再后来,大孙子到乡小学读书,他妈去陪读,家里就冷清了。去年春天,女主人因病去世,而男主人胸椎长了骨刺,手术后行走不便。儿女们把他带到县城轮流供养,因为他们的孩子都在县城读书,可老头还呆不惯,舍不得自己的家,他家房子大而且又装修过,有太阳能洗澡,确实比在县城租住的房子强。他回到家里,大儿子烧饭给他吃,衣服自己洗,被子要么让自己的妹妹洗,要么就等女儿回家洗。平时就完全依赖电视机打发寂寞,要么就是在回忆往事,想串门又不便,还要柱拐杖。放暑假孙子回家,他让孙子扶着到菜地拔草,挖地种菜。因为他一生勤劳,看见地里荒着着急。

  今年暑假回家,我受“王璐瑶”之托前去看他,他见到我有说不完的话:“原先我们这里多热闹?一下雨,你到我家我到你家串门。晚上乘凉时也互相串门,有时候门口都坐满了,七嘴八舌的`多热闹!现在,你看,人走光了,就只有几个老了不死的了。这以后可怎么办?现在的这些人都不在家,一起跑到上海,跑到县城,以后家里的茶叶,毛竹都没人弄了。”我也为自己正在消失的家乡担忧,因为青壮年都外出,造成田地荒芜,一些传统的农业也快消失了,像茶叶竹子这类,如今的一代都不会侍弄了。其实我们家乡不是贫穷落后的,有茶叶毛竹,还有做宣纸的原料青檀,这几种经济植物这些年卖出的价格都高,但是这些传统的手工制品越来越不受重视,现在的80、90后,情愿在大城市漂泊,也不愿在家种茶、伐竹。有的男孩原来准备在家做房子,一想到孩子读书,干脆就在县城买房,连累父母也只好在外拼命打工挣钱,所以农村也有房奴了。其实花几十万买了房子也住不成,在县城没就业机会,还是在上海打工,倒是便宜了地产商。

  我的另一个邻居更可怜,他们的儿子在外打工,常常两三年都不回家。家里两个老的挣不来钱,老娘有低保,每月才90元,她到月就拿,别人劝她,不如几个月拿一次,不是更多吗?但她就靠这笔钱生活,不拿不行啊!现在农村老人国家有补助,实在少得可怜:每月60元,还不如城里一日的开支。但拿到这笔钱的老人都乐不可支:“多少还有一点呢!国家不给你也要过啊!”他们不知道城里的老人退休工资好几千元。有的老干部还有老干部病房,把医院当家。他们的儿媳妇在上海打工,很多就是照顾这些老人。

  虽然我们这里的老人无法和城里人比,但唯一比城里老人好一点的就是他们很健康,因为这里空气清新,喝的水都是山泉水。六七十岁的老头老太婆上山采茶比青年人还利索,也许有人不信,我们村里的清洁工是个74岁的老头,因为一年有两千多元钱!只好老当益壮。青壮年不在家,田里不再种稻子,原来家家养猪、养鸡鸭,现在猪也不养了。六七十岁的老人就在田里种玉米,种芝麻。玉米用来喂鸡,鸡蛋却是留给孙子的。芝麻用来换菜油,然后儿子一瓶女儿一瓶的送出去。我们这个村,现在看起来,和以前真是大相径庭:以前人那么多,村里家家有牛,有猪,鸡鸭到处都是,现在好了,不种田,自然也没有牛和猪,连孩子都见不到几个,就是一班老人晃来晃去的。

  虽然农村的大多数老人身体健康,也有的老人不幸得了病,如果是癌症,那85%选择等死,更多的是用农药实现安乐死,知道看不好,也不去拖累儿女。还有的不慎摔断了腿,也不再治疗,就这么瘫着郁郁而终。

  我们这里的老人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中风瘫痪,还有跌折了腿不能行动。他们的理由是得了癌还能喝农药,要是中风了,连喝农药都不能去拿,在他们口里,喝农药相当于喝酒,听了怎么不令人鼻酸?白天,村里的老人们在地里忙活,吃过晚饭后就在家看电视。不做事的日子,村里的老人就一起聚在小店里聊天,这日子要陪他们走完人生路都不会再改变。

【行路悠悠谁慰籍散文】相关文章:

关于慰籍的作文05-31

哲学的慰籍 读后感03-22

经典散文行路06-07

行路的情感散文07-13

心灵之慰优美散文06-28

行路易经典散文05-29

网事悠悠散文07-21

悠悠青莲散文08-15

悠悠的诗情散文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