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精选 百文网手机站

让每个先生都会吟诗散文

时间:2021-08-29 12:16:43 散文精选 我要投稿

让每个先生都会吟诗散文

  “吟声振奋读书人,诗教校园景色新。德智文明风气好,攻关学业更辛勤。”“北一楼,南一楼,诗教长廊书味浓,并学乐无穷。你意深,我意深,大家同心一点通,陶醉诗词中。”在赶赴容县县底中学采访之前,记者就从有关报刊上读到了该校063班学生区栩铭和074班学生刘展华分别创作的题为《欣喜诗教进校园》和《县底中学诗教长廊》的诗词,别看作者年龄不大,但他们发表的这些作品,还是很工整讲究的,其内容也健康向上,令人耳目一新。

让每个先生都会吟诗散文

  20xx年12月8日,记者专程来到了容县县底中学,就该校近年来普及诗教进校园一事进行专题采访。当记者踏进该校大门时,刚好碰到学生们课间休息,只见不少学生都围在操场两边的一些黑板旁,正在兴致勃勃地看着什么。记者怀着一股好奇的心理,走上前细看,原来是学生们正在欣赏该校师生近期创作并发表在黑板上的一些诗词,有的学生还指指点点细声地评论着。看来,该校师生学习、创作和研究诗词的风气还是比较浓厚的,并不是浪得虚名啊!

  随后,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县底中学现有教职员工84人,共有2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将近1600人。近几年来,该校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以管理求质量,以竞争求发展,无论是在校园环境、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的建设上,还是在常规管理、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尤其是该校在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把诗词教育当成校园文化的一大特色,更有可圈可点之处。据了解,把诗教引进校园,县底中学目前在广西还是第一家。

  麦振勇校长告诉记者,该校是从2008年5月把诗词教育引进校园的。在2008年5月,该校与当地的石龙诗社结缘,举办了诗教进校园暨诗词辅导站揭幕仪式,大胆尝试推行诗教,成立了“县底中学诗教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了“诗教工作办公室”,构建了学校校长——分管领导——诗教工作办公室——教师——学生为一体的诗教工作网络。诗教工作办公室每学期制订诗教工作方案,并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正常、有序地开展诗教工作。每隔一段时间,该校还会聘请玉林市、北流市和容县的一些诗词方家来学校给学生上诗词辅导课,并当场点评师生们近期创作的作品。为了普及诗词创作,该校还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个角落,先后开辟了三个文化长廊,每一个班级都配备有一块黑板,定期出版,上面可发表学生们最近创作的诗词,从而使学校的一砖一瓦都体现出文化教育的引导和熏陶,让每一幅墙壁都会说话。在这三个文化长廊上,记者看到,一些学生写的诗词还相当有水平,比如074班学生梁真源的《激情校运会》:“场外同学多兴奋,掌声飘荡传千里。健儿夺冠真威风,高举金牌露笑意。”067班学生余培凤的《金榜题名》:“从来磨炼出人才,苦读寒窗志不哀。数载辛勤名耀榜,敲锣打鼓心花开。”074班学生邓建锋的《颂恩师》:“三尺讲台无怨悔,沧桑历尽百花香。喜看学子成材日,无悔粉灰染发霜。”等等,与我们大人创作的一些作品相比较,无疑多了一股清新,多了一些灵气。

  为了让师生们的诗词创作水平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该校除了聘请诗词方家来学校上诗词辅导课外,还采取了走出去拜师和交流的办法。在2008年10月底,该校组织部分师生专程到梧州市藤县蒙江一中取经学习,并结识了当地蒙江诗社的一些诗人,相互交流,相互切磋,收获很大。在2009年3月和10月,该校又先后组织部分师生到桂林阳朔和贵港平天山采风,大大地激发了师生们的创作热情。比如麦振勇的《印象阳朔之一》:“单车结队行,蝴蝶蜜蜂迎。更是奇观处,黄毛碧眼睛。”夏振妮的《从容县到阳朔》:“久闻三姐好歌扬,为觅仙踪夜旅凉。千里云山方寸近,皆因满座是诗香。”刘钦超的《登贵港平天山有感》:“喜上平天览众山,尽收美景喜开颜。诗仙李白应长悔,恨不当年游此间。”等等,都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的佳作。

  临别之际,麦振勇校长欣慰地告诉记者,自从县底中学把诗教引进校园以来,该校共请玉林市、北流市和容县的诗词方家来学校给学生上诗词辅导课6节,全校师生创作了诗词约70首,出版了诗教黑板报6期,有13人加入玉林诗词学会,其中还专门出版了一期彩印四开报纸《容县县底中学诗教进校园专刊》,有不少师生的作品还在《玉林日报》、《石龙诗联报》和《万花搂诗词》等报刊上发表,在社会上赢得了有关人士的广泛好评。为此,麦振勇校长还对记者吟诗一首:“县底人民兴致高,吟诗作对竞风骚。和风吹进校园里,熏得师生乐醉陶。”

【让每个先生都会吟诗散文】相关文章:

每个生命都会幸福作文09-03

每个人都会作文10-14

每个生命都会下雨作文12-19

每个人都会流泪作文10-04

小学优秀作文:“都会”先生12-22

每个人都会走一些孤独的路散文09-11

经典散文:都会过去05-05

吟诗篇随感高二散文08-16

游吟诗人之歌散文诗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