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 百文网手机站

写乾隆四宿方渎桥的历史散文随笔

时间:2021-07-05 17:31:47 散文随笔 我要投稿

写乾隆四宿方渎桥的历史散文随笔

  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是雍正帝第四子,史称乾隆,曾六次到江南巡游,十二次过丹阳,次次歇脚住宿,其中四次住方渎桥,八次住三义阁,累计在丹阳的时间达二十四天,是历史上来丹阳巡视次数最多的皇帝。

写乾隆四宿方渎桥的历史散文随笔

  乾隆南巡到丹阳,不仅催编出一部《乾隆丹阳县志》,还留下了十七首诗歌。其中有一首《自无锡放舟过丹阳驻跸方渎桥之作》,将方渎桥一名留在了中华文学宝库中,世代相传。可以说,乾隆是历代名人来丹阳留诗最多的一位。

  弘历首次南巡,是乾隆十六年(1751),他41岁,这年也是其母亲六旬万寿之年。春节刚过,乾隆就在初二下诏“巡行江浙”。并免安徽,江苏,浙江等省积欠地丁。正月十三,正式奉皇太后南巡,车驾发京师,沿大运河南进。

  二月十六号,渡江、驻跸金山江天寺行宫。次日幸镇江焦山。下午启船往丹阳,御舟过丹徒,穿新丰,越定山湾,进入丹阳境内,天色已晚,驻宿方渎桥。

  这个方渎桥是何去处呢?

  方渎是大泊乡的一条自然河流,西起大运河,东经石潭村向北弯曲,通往丹徒黄墟、马迹山方向。

  《乾隆丹阳县志》卷四:“方渎桥,在县东北十八里槽渠东岸,宋皇祐间里人徐福成建,明永乐初县吏孔忠重建。”可见方渎桥始建于宋代。该桥位于今大泊晓星村西南方渎河河口上。方渎桥东北不远处就有远近闻名的云阳八景之一“石潭秋月”。

  从方渎桥南行二里许,就到了练湖。次日一早,御舟南行稍许,就在西岸边暂停,乾隆上岸来欣赏练湖风景。

  时值初春,漫步在练湖长堤上,乾隆一边听随从官员介绍丹阳情况,一边欣赏练湖的景色,不由得诗情触发,吟诗一首:

  练影渟泓绿水春,长堤十里净无尘。

  中郎品藻称渊注,此语还当出此人。

  诗人描绘了练湖初春的景色,借练影、绿水、长堤等特征性景物,巧用《世说新语》中的典故,赞美了练湖风景,又道出他希望贤才出现,治理湖水,造福地方的强烈愿望。诗题为《练湖》。

  丹阳练湖

  看了练湖,再上船南行八里,到观音山,在升平桥码头登岸,乾隆改乘战马,巡视丹阳古城。在这里,乾隆除了领略曲阿风情外,还办了三件政务,直到下午才离开丹阳。御舟从东门外的三义阁启航,继续南进,过陵口,经吕城,穿奔牛,天黑驻跸叶家村。这里离奔牛镇只有五里。此后一行继续南行,三月初一到杭州,初七到达绍兴府,初八祭禹陵。 初九,奉皇太后回銮。

  三月二十号,御舟到达常州,住叶家村。二十一号大清早,御舟启航,经奔牛、吕城、再次来丹阳,乾隆照例上岸巡视了一番,但没住丹阳城,而是登舟北进,驻跸方渎桥。这是他第二次夜宿方渎桥。

  在丹阳这天,乾隆还办了六件政事,其中一件是对江西,四川的.一些官员升赏处分。对卓异官十名升赏,对不谨官、年老官、有疾官、才力不及官、浮躁官、软官三十三名降级或罢免。这体现出他治官的严肃性。

  二十二号,御舟从方渎桥启航北行,经新丰,丹徒,到京口,驻跸金山江天寺行宫。此后又西巡江宁府,再回京口,渡江北归。五月初四回到京师。

  乾隆第三次来方渎桥,是乾隆二十二年(1757)第二次南巡途中,与上次间隔了六年,已47岁。正月十一日,车驾发京师,皇太后同行。

  二月十三日,渡江到镇江,驻金山寺行宫。

  十四日,降旨奖赏沿途进献诗赋书画人员缎疋。下午御舟继续南进,过新丰,到小辛,舟泊方渎桥夜宿。乾隆故地重游,当然没有陌生感。

  乾隆像

  来日,乾隆从方渎桥南行二里,停舻登上西岸,再次到达练湖景区巡察。时隔六年了,又见练湖美景,想起当年爷爷康熙帝恢复练湖的壮举,感慨多多,作诗一首,诗曰:

  曲阿后湖古所闻,波光如练漪沄沄

  中郎品鉴得神韵,光禄擒藻多清芬。

  七十二流皆汇此,筑堤之后事纷矣。

  济运利田胥赖之,闸垯修置宁听毁?

  停舻试望有所思,岂容易言制复始。

  这首诗词句清丽,意境深远,堪称佳作。前两句赞美练湖历史悠久,风光秀美。后面“七十二流皆汇此”,道出了练湖的源头。“筑堤之后事纷矣”,写唐代筑堤以来,侵占湖面之事不断发生,拓湖与垦地之争从没停息过。 后面“停舻试望有所思”,思什么呢?思练湖关系国计民生也!民谚曰:湖水放一寸,河水涨一尺。”练湖有接济运河、灌溉农田双重功用,所以,“闸垯修置宁听毁?”练湖是不能废毁的。但是,历经沧桑变迁,到清代湖面已经大为缩小,再想恢复唐代的浩瀚原貌,又谈何容易?诗中表达了乾隆的无奈。

  看了练湖,御舟继续南行,在升平桥码头登岸,他策马揽辔,巡视丹阳城。先入城西的望京门,再出城东的永和门,来到了转河边的三义阁。城内这段路程,御舟沿运河过来有八里,而陆路是六里。

  这个三义阁又叫城霞阁,是一座著名的建筑,乾隆第一次南巡曾为之书匾:“曲阿胜景”。

  查《乾隆丹阳县志》卷十一,称:“三义阁,尹公桥东,明天启二年建。崇祯二年额名‘三义阁’,六年建文峰塔。国朝顺治年间倾圮,重修。康熙、雍正间重修。乾隆庚午年重修。”说明此阁是明代天启二年始建,,已历多次兴毁,在乾隆十五年又重修过一次,显然地方官是准备乾隆第一次南巡所用的,可惜前两次都没入住。

  乾隆游览宝塔湾,登上三义阁小憩,凭栏远眺,逸兴遄飞,丹阳风光一览无余,写诗二首:

  《登城霞阁二首》(自注:董其昌题,俗名三义阁)

  其一:

  揽辔丹阳县,观风度巷衢。每因谷米价,惟是廑民劬。

  阁绮重登级,城霞向入图。遗风仰三义,胜槩览全吴。

  后乐先忧意,同声众口呼。转旋赖洪造,元气幸差苏。

  其二:

  层甍控川口,来往实通衢。尸祝今犹盛,三分昔已劬。

  牛黄叶住谶,龙卧赞良图。北伐应先魏,东连暂缓吴。

  何当禅勿肯,若可董闻呼。蔚起赤城色,题薝笔是苏。

  此诗读来,似乎见到乾隆帝骑着马,徐徐行走在古城街巷中浏览风俗民情,最后登上城霞阁观光的情景。诗中“揽辔丹阳县,观风度巷衢。”,“阁绮重登级,城霞向入图。”后来成了邑人的美谈。

  下午,御舟离开丹阳南进,一路过陵口、吕城、奔牛,驻跸叶家村。

  二十七日,到达杭州。在杭州玩了七天。三月初一,有感于练湖的被垦现状,乾隆命令占垦西湖者清出,归田为湖。

  初六奉皇太后自杭州回銮。三月十二日,驻跸无锡迎龙桥。次日一早,启碇北进,适值一路顺风,乾隆兴起,命舟工扬帆疾驶,“安福舻”独自前行,转眼间,过常州,穿吕城,进入丹阳运河段,已将大批随从远远抛在后面。到了丹阳城,没歇脚,穿城而过,又行十八里,天色已晚,驻跸方渎桥。这是乾隆第四次在此歇脚了。屈指一算,行程已有一百三十里,创下了南巡日行水程最高记录。

  乾隆余兴犹酣,诗兴大发,信手拈笔,作诗一首,题为《自无锡放舟过丹阳驻跸方渎桥之作》诗云:

  迴銮将幸徐,金陵应必至。六朝文物邦,访古吾素志。

  宁无数日留,复恐归期滞。无以每赶程,原非为游意。

  今朝遇顺风,早停颇无事。宣传驻方渎,一百卅里地。

  毗陵及曲阿,瞬息度次第。众舟多不及,中途瞠乎弃。

  乃悟有快心,即有不如意。

  从诗中可知,他到南徐州(镇江)后,还得到金陵一走。虽然丹阳是文物之邦,集旧访古更是爱好,可时间太有限了,宁可在此少玩几日,也不能将归期拖滞。

  十四日,御舟从方渎桥继续北行,过新丰,经丹徒,到京口,驻跸金山寺行宫。

  此后又西巡江宁府,直到三月二十二号才从京口渡江往扬州,沿运河北归。一路过洪泽湖、徐州府,峄山孟庙,泰安府,崮山,德州,涿州。四月二十六号回至圆明园。

  五年后乾隆第三次南巡,经过方渎桥时没有驻跸,而是泊舟丹阳城东的转河边,住城霞阁行宫。 以后的历次南巡来回过丹阳,均住此,凡八次。

  本文史料出处及校核资料

  1、《明史》 清,张廷玉,万斯同等 中华书局标点正史 1974年

  2、《清史稿》 赵尔巽等 中华书局标点正史 1976年

  3、《清高宗实录》 中华书局影印版 2002年

  4、《乾隆帝起居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4年

  5、《清史编年》乾隆朝 ,李文海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1年

  6、《清通鉴》乾隆朝, 章开沅主编 岳麓书社 2000年

  7、《南巡盛典》 清高晋初编,萨载续编,阿桂合编 武汉大学电子版《四库全书》 1998  8、《嘉定镇江志》 宋,卢宪纂 宋嘉8定六年(1213年)修 台湾成文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1983

  9、《至顺镇江志》元·俞希鲁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0

  10、《隆庆丹阳县志》明,马豸,丁一道等修,陈智勇校注 凤凰出版社 2010.5

  11、《乾隆丹阳县志》 丹阳史志办珍藏本

  12、《光绪丹阳县志》 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 1985校点本

  13、《丹阳县续志》 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 1985校点本

  14、《民国练湖志》黎世序,孙国均(续)上海振华公司刻印 民国六年(1917)

  15、《练湖志》 练湖农场编印 1988

  16、《丹阳古今》第八章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17、《康乾南巡与丹阳》若煦-----《古邑史踪》上海三联书店 1994

【写乾隆四宿方渎桥的历史散文随笔】相关文章:

《宿女》散文随笔04-17

桥散文随笔07-12

桥的散文随笔07-07

外婆、桥散文随笔02-26

关于桥散文随笔07-19

夜海宿心-散文随笔04-06

廖家桥散文随笔05-26

时间是你我的桥的散文随笔07-12

回忆是座桥散文随笔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