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指导师 百分网手机站

对于高职院校个性化职业指导的研究

时间:2017-07-10 09:53:04 职业指导师 我要投稿

对于高职院校个性化职业指导的研究

  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部分关于高校就业指导的资料,讨论有关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开设的作用以及意义,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相互探讨哦。

对于高职院校个性化职业指导的研究

  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大学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各高职院校积极开展职业指导工作,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技术人才,帮助学生提升职业竞争力。课题组在调研总结当前职业指导工作的基础上,尝试实施以职业生涯发展为目的的全程化、全覆盖的全面指导和“点对点”的个性化分类指导相结合,点面同步推进,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满足学生差异化的就业创业需求,实现个性化职业指导内容和手段的创新。

  一、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指导的现状与困境

  学生职业指导是一项系统工程教育。尽管很多学校认识到这一点,并逐步改变过去仅将职业指导教育放在毕业前集中进行的做法,将相关教育分散到每个学期开展,但大多仍然是“群体性指导”,教育手段普遍采用通识教育,仅以专题讲座、大班课程等方式,对某个专业甚至是整个年级进行集中教育,忽略了学生个体需求的差异。虽然学校和职业指导人员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远没达到帮助学生提高职业竞争力,提升就业质量的预期目标。学生对指导内容和手段不满意,认为内容大多与自我的发展联系不大,没能满足自我发展、自我实现与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职业指导人员对教育效果不满意,指导内容得不到普遍的认可,对指导学生实现高质量的就业作用不明显;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不满意,尤其是在角色转变、人际交往、职业素养等方面普遍反映毕业生质量下降。

  二、个性化职业指导的必然性

  (一)职业指导的内涵

  职业指导是通过职业指导教育和职业指导活动帮助学生用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参与求职择业活动。它是大学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了解社会需求的重要渠道。职业指导必须遵循以下五项主要原则:一是教育原则,以职业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职业观念教育为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和择业动机,培养良好的综合素质。二是整体原则,体现为指导内容的完整性、组织实施的协作性、指导目标的一致性,使学生在学校、社会、家庭等影响和教育下,完成职业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三是实践原则,实践活动是职业指导必备的内容,以激励、引导、训练、评估为主要组成,将职业指导活动渗透到在校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能帮助学生解决职业意识形成、职业能力培养等方面的问题。四是发展原则,在实施职业指导过程中要始终考虑社会的发展和学生自身的成长,在动态中掌握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职业指导的内容、方式,引导学生贴近社会。五是个体原则,职业指导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身意愿,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发展需求,设计发展方向,选择理想职业。

  (二)个性化职业指导的理论依据

  职业指导工作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指导工作仍将工作重点放在整体性教育上,没能找到与学生发展需求较好的结合点,没能很好地遵循发展和个体需求的原则。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同样也需要满足人不同层次的需求,充分尊重个体的差异和特性。生涯发展理论提出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特性因素,每个主体都应有不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个性化职业指导是建立在尊重个体差异、发展个性,因材施教的基础上,通过个性化指导手段,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合理选择职业方向。

  实施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指导”是相对于“群体性指导”而言的,在实施全面的、全程化的职业指导,对全体学生实施共性教育,解决共性问题的基础上,开展满足个体或者小群体的差异化职业发展需求的指导。个性化指导根据不同的个体需求,采取有差异性、层次性、针对性的多样化指导方式。

  以职业生涯发展为工作方向,帮助学生认识专业、了解自我、提升能力。从学生入学开始,对学生进行全程化的职业指导,在不同学期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发现职业兴趣,了解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同时,根据个体或小群体的差异,开展有关能力提升、专业发展等个性化课程或讲座,加强职业指导人员与学生的沟通与联系,在一次性全面指导的基础上,提供多次的反复个别指导,将职业指导融入整个大学生涯,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有效帮助。

  三、个性化职业指导的实施途径

  (一)面向全体学生的全程化职业指导教育

  全程化职业指导的课程教学是从新生入学开始,到学生毕业离校期间,对全体学生采取持续性、分主题、分阶段的职业指导教育。目前高职院校基本上都已经采取这样的方式来开展,只是不同学校在教学内容、具体做法上有一定的差别。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多年的探索,在总结多方经验的基础上,编写校本教材《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结合学生在校学习5个学期的实际,将职业指导课程分3个阶段、13个项目逐步实施,通过系统性与阶段性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培养创业精神和意识,做好创业就业前的准备。

  1.职业生涯规划阶段。大一阶段主要帮助学生破解职业疑惑。由开启职业之门、起航职业人生、规划职业生涯和抉择职业方向四个项目组成。帮助学生认知职业,正确了解自我,学习职业规划相关知识,启发明确的人生发展方向,做好自我定位,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主动思考并根据个人实际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对大学生进行职业取向引导,客观理解“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的关系,帮助学生合理制定个人职业方向,并解决社会需求和毕业生职业方向之间存在的落差,促进学生顺利走上职业之路。

  2.职业素养提高阶段。大二阶段主要帮助学生磨砺职业素质。由提升职业素养、追求职业道德、拓展职业能力和调适职业心态四个项目组成。帮助学生通过有效途径培养和提升职业素养,了解职业道德的内涵,熟悉各行业职业道德规范,通过职业体验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结合专业岗位需求,通过职业拓展训练,培养学生的通用职业能力、专业技术能力,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提升自我调节的'能力,形成自身的职业核心竞争力。

  3.职业能力实践阶段。大三阶段主要帮助学生顺利踏上择业征程,由明晰就业环境、强化就业准备、探索创业之路、把握就业程序和解读劳动法规五个项目组成。通过当前就业环境和政策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及时、有效获取和运用就业信息,了解人才需求状况,主动适应就业环境,了解岗位能力需求,做好充分准备,培养创新创业意识,为顺利步入社会开启成功之门。

  (二)面向个体群体的个性化指导活动

  个性化指导建立在对全体学生实施全程化职业指导的基础上,与全面的指导同步进行,充分体现共性指导与个性化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它是顺应学生和社会的差异化需求层次而采取的必要措施。社会、企业对不同职业、岗位有不同的需求,而学生自身的需求同样也存在着多样性的差异。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够与社会的需求相匹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是个性化职业指导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

  学校形成由学校就业服务中心、系部分管领导、就业服务辅导员、班主任、系部创就业协会、班级就业信息员所组成的大纵深的就业服务工作网络,并形成一批由职业指导师、人力资源管理师、心理咨询师、企业培训师、创业培训师所组成的职业指导专家队伍,分工协作齐抓共管,通过职业测评、专题讲座、个别咨询、职业能力训练和创业指导等有效措施共同服务于学生的顺利就业创业。

  1.职业测评。职业测评是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和实施个性化指导的工作基础,是一种了解个人与职业相关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方法。它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手段对人的基本心理特征,包括能力、兴趣、性格、气质以及价值观等,进行测量和评估,帮助学生客观认识和评价自我特点,并结合工作岗位需求,进行职业选择。目前众多企业通用且具有较高科学性的测评手段是以心理测量、评价中心为主体的多种甄选方法的组合运用。心理测量主要包括人格测验、能力测验和职业兴趣测验,通过MBTI、SCLL等量表来组织实施。评价中心主要包括无领导小组讨论、公文筐测试、角色扮演等内容,通过情境性方式对被测评者的特定行为进行观察和评价。

  值得注意的是,任何测评都有其相对性,测评工具也有其局限性,即使是受过专门培训的测评咨询评估人员和职业指导师在实施测评解读时都是凭借自身的个人经验进行的。在指导学生参与测评时要注意引导,让学生合理看待和参考测评结果和职业指导师的意见,同时结合自我特点和自身以往情况,分析规划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

  2.专题讲座。专题讲座是针对不同专业和不同职业选择需求的人群,在不同的时间段开设针对小群体的专门讲座。有专业讲座、职业素养讲座和升学之路讲座等,方便学生获取信息,合理评估自身条件,提早做好相关准备。

  3.职业能力训练。职业能力训练是在系统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积极参与职业必备能力的实践与训练,它使学生获得职场体验和职业经验,逐步提升职业竞争力。职业能力训练注重提升职业必备基本素质和锻炼专业实践能力。职业必备基本素质主要通过各种职场模拟演练来实现,让学生在仿真条件下获得切实的体验和心得。专业实践能力训练主要通过专业经常性的实践实训、生产实习、企业参访等方式开展,同时开展专业、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并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符合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4.个别咨询。提供全面的、针对个体的职业指导咨询是职业指导工作必备的手段,也是最常用的手段。开展个性化职业指导咨询,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在素质提升、择业准备和职业选择等诸多方面的困惑和难题。在具体咨询过程中,要注意科学运用心理咨询技术,建立平等、尊重、信任的谈话氛围,通过启发教育、平等协商,以沟通交流、共同探讨的方式给学生解答疑惑,提出合理建议。通常采取小范围群体和学生个体咨询的方式,尽量满足全体学生的咨询需要。事实证明,经常与学生沟通与咨询,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在开展个性化咨询过程中,尤其要关注处于经济困境、心理困境和学习困境等三类特殊人群。要分别从稳定收入的“安全需求”,社会认可的“尊重需求”“社交需求”,以及胜任岗位的“自我实现需求”等方面加以引导。

  5.创业指导。对有创业需求的人群的创业指导,首先,以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为重点,注重培训学生创新思维,将专业技能或兴趣特长与创业计划相结合,提高创业的计划性和成功率。其次,通过社会兼职、学校学生工作等途径积累社会经验并培养组织策划、人际沟通等能力,从而提升其创业所需的各种能力,并做好市场调研、行业选择、创业方案等系统指导工作。最后,充分利用学校、政府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有利政策,通过创业模拟和实践,了解和掌握创业程序、优惠政策、相关法律法规等。学校出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并通过创业园对较成熟的创业团队进行创业孵化,并逐步引导进入社会创业园,最终创业成功的较完整的创业指导服务体系。

  (三)提供全方位的就业信息获取途径

  1.常态化与动态化相结合的招聘手段。学校通过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动,设立校园常设人才市场,建立三方沟通、交流的零距离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服务社会,服务学生,使市人才市场的招聘信息同步传达到校园内,并定期举办大型招聘会。同时为了弥补大型招聘会赶集式招聘的不足,根据人才需求形势,动态性举办行业专场或者企业专场宣讲招聘会,服务学生顺利就业,也为企业招聘人员提供便利。

  2.信息化、全方位的就业服务手段。信息化、全方位的就业服务手段是当今信息化社会的必然要求。通过全省统一的毕业生就业服务网,学校、院系两级就业专门网站(网页),实现了信息快速发布,实现毕业生信息、企业用人信息等全网共享,使就业信息快捷化、透明化、科学化,同时实现网上投简历、面试、录用等功能,方便学生异地就业。对大学生提高就业成功率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满足了学生个体庞大的就业信息量需求。为更好地做好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相关工作,引进志通人才信息咨询(上海)有限公司“职业规划与就业一体化信息平台”。为学生提供人才测评、职业课程选修、个性化职业规划等系列服务,职业指导人员通过QQ群、飞信群、公告栏等辅助联络手段及时掌握学生信息,答疑解惑,营造信息化、全方位的就业服务环境,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紧密型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目前高职院校均已建立了数量众多的紧密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除了为学生提供专业实践学习的主要功能外,也是学生获得就业信息的一个重要平台,企业较欢迎有本企业实习经历的学生,数据统计显示,每年都有大量的实习学生留在实习实训基地。

【对于高职院校个性化职业指导的研究】相关文章:

1.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规划体系的建设

2.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分析

3.对于高校职业指导的探析

4.浅谈高校个性化职业指导的途径

5.对于国内职业指导存在问题的分析

6.高职院校的危机管理

7.有氧搏击操结合高职院校武术教学的研究

8.提高职业指导实用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