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辅导 百分网手机站

教学工作计划

时间:2017-10-15 11:41:51 小学辅导 我要投稿

2017年教学工作计划

  最好的教育是能使教育者本身不断感到自己是多余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16年教学工作计划,欢迎大家参考。

2017年教学工作计划

  一、基本思路

  紧紧围绕学校党委中心工作,紧紧围绕我校创新创业型大学建设总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建设、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与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为突破口,以一流专业建设、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模式改革、学分制改革等为抓手,稳步实施“一二三四”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重点工作

  (一)召开教学工作会议,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贯彻执行学校党的代表大会精神,2016年9月,召开全校教学工作会议,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观念大讨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通过教学工作报告和工作部署,邀请专家开展教学改革辅导报告,出台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形成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共同理念,开创创新创业教育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新局面。

  (二)积极参与国家产教融合工程项目建设,争创山东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

  2016年起,积极参加国家和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试点工作,争取获得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和人社部联合组织的“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应用型本科)的支持,做好前期准备和组织申报工作。根据要求,进一步加强实习实验实训环境、平台和基地建设,鼓励吸引行业企业参与,建设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的实习实验实训设施,推动应用技术创新和应用型人才培养。

  2016年启动建设和申报“十三五”期间我省计划建设的10所应用型特色高校。在总结我校“十二五”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练专业特色,突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强化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发展的力度,为争创应用型特色高校做好前期建设和准备工作。

  (三)坚持立德树人,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1.坚持立德树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构建思政育人、文化育人、专业育人、实践育人“四位一体”的德育体系。优化思想政治课程,制定建设规划,以项目形式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提高思政课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感染力。发挥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学生沂蒙精神特质。

  2.创新创业教育组织与机构建设、整合校内管理机构和已有资源,成立创新创业学院,统筹协调全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3.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面向本专科开出创新创业教育基础必修课程1门,通识选修课程20-30门。实施创新创业元素融入专业课程内容的活动计划,所有专业选修课程都要体现创新创业部分内容,推出创新创业专业选修示范课程90-100门。

  4.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一是创新实践。加强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创新训练项目,以创新实践学分的方式鼓励本科生参与老师的课题研究。2016年实现所有本科生创新实践活动的全覆盖。2016 年争取各类学科竞赛获奖项目1600人次,国家级奖励400余人次(学工部负责)。二是创业平台建设。加强大学生创业协会、联盟、创业园、众创空间等平台建设,开展各种创业模拟训练和竞赛活动,为有创业意愿和潜质的学生提供指导和服务。2016年建设校院两级平台和开展活动项目比2015年提高10%。(学工部负责)

  5.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数量与质量。2016年,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建设200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争取达到85项。

  6.加强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建设。各学院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建立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创新创业导师队伍,鼓励各专业聘请企业行业专家或创业人物担任学生创业导师,建立创业导师专家库和定期交流机制,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学习,建立双师型队伍。2016年,每个专业聘任创业导师不少于5-10人,每个专业挂职锻炼教师不少于3-5人,工科专业“双师型”教师比例不低于50%,其他应用行专业不低于30%,积极引进具有行业背景的教师。

  7.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机制建设。2016年,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项目的常规督察和专项评估,完善评估数据和报告,并将其结果纳入年终考核指标。

  (四)优化专业结构,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工程

  思路: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围绕创新创业型大学建设目标,启动实施“分类管理、特色发展、争创一流”的专业建设工程。打造一批社会需求适应度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能力强、应用特色突出,在国内、省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优势专业或专业群。

  目标:按照“质量为本、突出重点,凝练特色、打造品牌”的工作思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培养方案,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推进专业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打造若干个校内领先、省内特色、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在校内强化建设的重点专业的基础上,打造10个左右在全省同层次、同类专业中具有领先优势的专业,打造3-5个在全国同层次、同类专业中具有领先优势的专业。具体内容:

  1.优化专业结构,实施本科专业ABC分类和动态调整机制。对三类专业分别实施优势发展、特色发展和限制发展策略,对C类专业采取停招、间招、减招、改造或撤销。争取1个专业获批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支持计划项目。

  2.优化专业布局,保持80个本科专业的总体布局,有增有减,动态调整。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我校发展实际,申报新增3个工学、农学类本科专业。同时停招3个C类本科专业。根据我省控制性和预警性专业目录,控制重复专业设置,改造整合传统专业,限制就业前景不好、学科水平不高的专业,大力发展复合型专业。

  3.加强专业建设管理力度,完善专业负责人制度。各专业要制订具有明确的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明确建设目标、建设周期、建设重点。二是加强专业负责人培养和支持力度,提高专业负责人水平,每年度专业负责人参加培训不低于20学时。

  4.完善专业建设监测与评估体系。根据专业建设要素,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专业评估标准,对新专业与老专业定期开展专业评估。以专业评估结果为依据,逐步建立起专业的改造、调整与退出机制。实施专业年度考核制度,争取10个专业在全省省属高校排名位居前列。

  5.实施专业建设经费的重点投入。对符合条件的优势建设专业,予以重点支持,经费支持项目和投入经费额度参照应用型特色名校建设支持计划。2016年在A类专业中首批筛选20个校内专业进行专项资助,打造一流本科专业。

  6.推进以“产出成果导向”(OBE)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体系为导向的工程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

  (五)强化协同育人,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构建协同育人、科教一体、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推进“一二三四”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改革,对学生进行分流培养,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就业创业需求。主要内容:

  1.积极实施合作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2016年,全面启动实施“1+1”校企合作共建工程,每个专业都必须至少与1个企业或行业单位建立联合人才培养关系,创新校企合作形式,丰富校企合作内涵,开拓校企合作共建专业、校企合作共建课程、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教授工作室等新模式。学校将对各专业合作育人成果进行监督考核和激励,推出典型案例予以表彰。

  2.以服务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为目标,深入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等。2016年,启动对卓越人才培养项目的重点检查和建设成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和建设成效实行限期整改和激励举措。进一步加大卓越人才培养项目申报和建设的力度。

  3.深入开展“复合型”人才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2016年大力实施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试点部分专业进行整合与改造,探索“外语+专业”、“专业+外语”、“专业+技能”等跨专业、跨学科、跨领域培养人才的机制。完善双学位、双专业等复合型人才培养制度。2016年,所有在本科专业面向所有学生开放双学位和辅修第二专业。

  4.进一步实施中外合作培养模式,拓展国外高校合作培养人才项目;发挥我校商贸物流专业特色,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和国际物流方面的合作培养项目。

  5.积极探索拔尖人才培养模式。2016年,在实力较雄厚的基础学科专业实施“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组建1-2个创新实验班。以工商管理管专业为依托,引进优化校内外资源,开出1-2个创业实验班。